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暗黑大宋-第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喏。”漫咩大声答道。
当年就是他配合李谅祚将没藏讹庞干掉的,如今在西夏正当红。
领完命,漫咩立即点集五千骑兵,然后迅速翻身上马,举起手中的夏国剑说道:“儿郎们,陛下亲征,陛下也要亲自督战,不要替我们大夏丢脸,拿出你们的勇气,拿出你们的宝马,拿出你们手中的大剑,给我杀。”
说着,带领着五千骑兵迅速向壕沟冲了过去。
第二四二章大顺大顺(下)
李谅祚看着漫咩冲出大营,喝道:“给朕擂金鼓助威。”
赵明同样看着敌人,秋风猎猎,满山遍野的西夏旌旗飘扬,几千敌骑呈扇状凶狠地扑来,马蹄踏在地面上,似乎都能感到地面在颤抖着,但他面色冷静地说道:“听我号令,准备放箭。”
敌骑越来越近,不过近千蕃人一动不动,冷冷地看他们迅速扑来,最后连一张张得意嚣张的脸孔,也能清晰可见,在这几千骑兵背后,又扬起了一道道尘埃。
到了眼前!
只隔着一道壕沟,赵明还没有下令放箭。
“冲。”漫咩大吼一声,身先士卒拍马冲入小河中,因为战马的高速奔跑,立即踏起道道浪花。
在他的带领下,几千骑兵先后踏入了河中,呈扇状向赵明他们近千蕃兵包抄扑来。
近了,有的蕃兵艰难地咽了一下口水。
就在此时,陡变忽生。
漫咩继续拍打着战马,试图让战马跑得更快一点。
可他跨下的座骑忽然一声惨叫,前脚扬起,差一点将他掀于马下。接着其他骑兵跨下的战马同样如此,顿时小河中几千西夏骑兵乱成一团。
因为高速奔跑,天气又干躁,他们后方有些灰尘,李谅祚还没有看清楚。只是影影绰绰地看到了一些,于是瞪大眼睛,仔细地盯着河中,试图想辨认发生了什么情况。这时赵明终于下令了:“放箭。”
一千蕃兵立即松开手中的弓弦,一阵阵箭雨向河中的西夏骑兵飞去。
这河里有着奥秘,相比于史上突如其来的攻防战,现在的大顺城保卫战,可是精心准备了很长时间。
所以王巨说了一句:“那有战争到来时,能给敌人准备一年多时间?”
华池县是准备了一年多时间,庆州准备的有七个月。
但就是这个七个月,那也是要命的七个月。
朝廷拨了款项不多,至于那个烧酒,相比于这场战役的花费,更是少得可怜。不错,非是多,而是少,很少。但它起到了一些关健作用,一是换来了许多战马,蔡挺可以买马,官府也让前线官员买马,然而还有一道诏令呢,必须是三等马以上,只能拨三十五贯钱。这还是韩绛争辨后的结果,不然原来更糟糕,只给三十贯钱,还必须是二等马以上。但就是争一争后,这个钱能买到三等以上的战马吗?
争与不争一个样,还是买不到。
如果不是烧酒,蔡挺想买马,必须出五十贯钱,那会有什么后果?看看张亢的后果吧。
现在有了烧酒,是“爱国商人”资助的,那怕一百贯钱买来的马,与朝廷没有关系,大家便不好弹劾了。
再者,便是训练时的奖励,这一招管用哪,想要强大的军队,战士的身体素质与武艺必须跟上去,那么第一个要伙食好,第二个要高强度的训练。
现在王巨办到了,每月都会购买大量生猪肥羊,送到军营宰杀。甚至导致周边的猪羊价格一步步地被先后抬高。
然而它起到了效果,这些肉食吃下去,再经过高强度的训练,一起化成了肌肉,化成了脂肪,在士兵身体里沉淀下来,因此几个月下来,士兵身体更加强壮,力气更大,箭术也更准了,配合也比以前好多了。
效果是有了,但朝廷会不会同意蔡挺用官府的钱帛这么干?
所以私商与烧酒再度发挥作用。
这也是“爱国商人”资助的。
变化了不仅是许多营将士,还有武器铠甲,这个没有事,尽管用朝廷的钱帛来打造。
因此这段时间两个作坊无数匠人学徒,甚至打下杂的官兵与厢兵,打造了许多武器铠甲。当然,因为时间短,钱帛又紧张,不能做到人人换装,不过许多官兵一起换装了。包括眼前赵明的这一千蕃兵。
手上的铠甲一半是新式铠甲,它们轻了二十余斤,这个重量也意味着他们累赘整少了一半。
他们手中的弓全部是真正的复合弓黑漆弓,即便不合格的劣制弓也一起淘汰下去。
箭支也比以前的箭支更精良。
特别是箭头,那全是高碳钢打造的箭头,更锋利。
为了追求速度,李谅祚带了铁鹞子,不过没有派铁鹞子参战,因此派出的全是轻骑兵。速度有了,可是铠甲质量很差,并且一半人连铠甲也没有,只穿着兽皮当皮甲在用。
要命的离得如此之近,只有几十步,完全在弓箭射程之内。
一支又一支箭飞向了河中,飞到了西夏骑兵的身上,拼命地钻进了西夏士兵的身体里。
“发生了什么?”漫咩一边拨打着不停习来的箭,一边看着河中。
河中有古怪。
是不错,小河现在很浅很清澈,就象一个美丽动人的少女,卧在大顺城脚底下缓缓流淌。然而在西夏大军抵达之前,种诊让士兵于夜里潜出城外,来到小河里,将许多铁蒺藜布在河下面的淤泥里,淤泥不深,但隐饰这些铁蒺藜足矣。况且是从河中心开始布的,一直到河这边,河那边则一个也没有。
这才使西夏骑兵中了招。
当然,还有与精心的准备有关,因为时间比较充足,甚至连如何防御反击的计划都商议得差不多了,因此这些铁蒺藜更大,更锋利。西夏人的战马也有蹄铁,然而它只能包裹着马脚下面,不能包裹马腿,况且因为缺铁少钱,有的战马连蹄铁都没有准备呢。这么一下子扑到战壕中,那一匹马没有中招?
也与精心准备有关,如果是遭遇性的攻防战,蔡挺只好命官兵将铁蒺藜撒在河中阻一阻,不会派出赵明于河边反击的。现在因为精心准备谋划,种诊事先派赵明于河边迎敌,诱惑李谅祚派出大量骑兵反扑。
因此这道小河成了第一场血战,死伤的不是战马了,也有许多人,西夏的人。
漫咩继续在想,河水趟浑了,看不清下面,但知道有了埋伏,于是他大叫道:“撤,撤。”
能冲过去,可那样死伤会很惨重的,甚至能勉强重创眼前这支宋朝蕃军,他们则会全军覆没。
尘埃也撒开,李谅祚同样看到河中的惨象,同样下了命令:“撤,撤,吹号角,让前线撤兵。”
赵明喊道:“继续放箭。”
许多西夏士兵也及时将战马拨回头,开始逃命,然而他们身后一支支箭继续向他们射去,虽在逃命,仍有许多士兵不停地倒下战马,至于河中挣扎的西夏士兵更惨。
李谅祚急切地吼道:“大军扑上,放箭掩护。”
两股西夏军队左右扑过去,前面士兵提着盾牌,后面士兵放箭,赵明看到西夏军队快到了射程之内,这才说道:“撤。”
近千人撤回大顺城。
种诊道:“擂得胜鼓。”
战争才刚刚开始,但这一战打得扬眉吐气,轻松地干掉了近一千名西夏精锐骑兵,受伤的骑兵与战马数量更多。这对激励士气大有帮助的。
只是他略略有些可惜,西夏军队太多了,所以不能打扫战场与战利品。
漫咩挂着彩返回大营,李谅祚将叶悖麻喊来,愤怒地责问:“为何你没有打听到?”
“末将失职,末将失职。”
宋吉隐在诸人的身后,心里想,这如何能怪叶悖麻呢?西夏人来了,宋军总会做一些防备吧。不过他心中的不安继续在扩大,总感到很多方面不对似的。
李谅祚又说道:“立即派人,将那壕沟填起来。”
宋吉终于走出来说:“陛下,不妥,这虽是壕沟,也是两条小河,它们是活水,上游水位比下游水位高,如果派人壅填,上游水必须得泄,将水位抬高,虽然两河不深,但比较宽阔,那么河水漫溢出来,壕沟两边多成泥泽,不利于我军攻击。如果派人于上游堵塞,必须要建水堰,虽然我军人多力量大,但面积拘束着人力,即便人多也不能发挥作用,又最少需十几天才能建成……”
十几天放在平时不算长的,但放在这时候要命了,得要消耗多少粮食?
宋吉又说道:“所以唯独之计,让将士下马,盾牌弓箭掩护,派人往河里堵泥袋,河水能得泄,也不会漫溢,而且河水能稍稍变浅,虽说天气还没有冷下来,也稍稍冷了,想攻城骑兵作用不大的,只有马下用攻城梯攻城,河水浅,士兵淌过去,不会下半身全部湿透,更不会因为寒冷影响作战。”
“你是谁?”
“臣就是投奔陛下的宋人宋蔑。”
“你就是那个宋蔑,好名字。”
“臣不敢当,不过宋朝暗弱,当主大夏兴国。”
“这条计策不错,朕采纳了。”
章楶与种诊等将领继续看着西夏人的动静。
这就是大顺城的好处,它从山脚下始建,一直连绵到西山顶上,能够将前方敌人一目了然。当然了,现在宋军全部退到城中防御,城外全部交给西夏人,包括节义峰等置高点,西夏同样也能做到一目了然。
一名将领狐疑地问:“他们想堵河?”
章楶道:“他们还没有笨到那种地步,大约会利用人多的优势,准备大量泥包,将河底略略填上,使人马得过。”
“好多马,伤了好多的马。”一将说道。
西夏军队多啊,所以赵明杀伤了一部分西夏士兵后,不得不退回来,眼睁睁地看着西夏人拉回受伤的战马,打扫战场,清理尸体,扶着伤兵退回。
有的士兵也从马腿上拨下铁蒺藜,那些战马痛苦地嘶鸣着。他看得心痛了,想当初为了搜集庆州所有骑兵营的战马,费了多大的心血啊?
种诊笑骂:“无论伤不伤,反正我军也得不到。”
这也是现实,这一战大家要的效果仍是击退,而非是击败。击退,敌人就能从容退军,什么战马物资的,也休想得到了。
章楶说道:“但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
种诊点头。
同样与史上不同,史上蔡挺接到情报,西夏军队很近了,只好匆匆布置,包括坚壁清野,但已没有多少时间合理安排兵力,更不敢断定西夏人不从环州侧面攻击,因此大顺城的兵力并不多。
然而现在大顺城兵多将广,武器充足,那么在西夏人堵河的过程里,又再次有了战机。
气怒了一夜,第二天西夏三军开始填河。
不过战斗力更强的骑兵派不上用场了,即便是骑兵,也下了战马,在盾牌兵弓箭兵保护下,与后方的士兵一起扛着泥袋,向壕沟走来。
“出击。”种诊命令道。
这次与赵明和蕃兵无关,出城迎战的是真正的官兵以及部分强人,不过同样在前方配置了更强大的盾牌军。
两军开始对射。
暂时对宋军很有利,那就射吧,反正大顺城中准备了许多箭支。但这样拖下去对西夏人无利的,拖一天,这么多人得吃多少粮食?人不要紧,关健西夏马多,人加马,一天下来得要多少消耗?并且弓驽质量射程对西夏人也不利,虽然西夏有一些良弓利弩,甚至到宋朝能卖近百贯钱。但那终是少数。无论弓弩铠甲,普遍的质量却远不及宋军。因此宋军的弓弩射程更远,僵持下去,西夏人伤亡只会继续放大着。
因此宋军不急不慢地放着箭,并且种诊在城头上吼着:“命令三军瞄准后再放箭。”
李谅祚急了,他在后面大声命令:“擂金鼓,勒令三军前进。”
西夏人开始缓慢前进,终于大家都分别站在了射程之内,双方伤亡立即增加。
种诊在城头上下令道:“退后二十步。”
这一退,宋朝弓箭射程的优势再次发挥作用了。
主要这种地形对宋朝有利,而非是对西夏人利。虽然两条小河前地势也算是开阔,但就那么大的面积,现在双方几乎投放了一万余人,几乎到达了河谷面积的极限,西夏人数再多,也不能从天上飞来作战。
虽然西夏三军继续逼近壕沟,伤亡却在一点一滴地扩大着。
开始有西夏士兵冒着箭雨,将泥袋投入小河里。种诊回过头来对赵明说道:“准备集结骑兵。”
第二四三章虎踞炮
赵明下去,种诊继续盯着前方,又下令道:“再退二十步。”
这一退,西夏人压力大松,更多的人背着泥袋趟入河中,将泥袋扔下,转身回去,不过在宋军强大火力压制下,扔泥袋时很快,回去时却很慢,没有结束啊,回营后还得继续背泥袋过来。
种诊看着这些人,心里想到,何苦呢。
在宋军弓箭压制下,杀死了许多西夏人,但通过相貌种诊还是能辨认出来,多是西夏的撞令郎。
但这个问题很复杂,相比于宋朝笨拙的民族政策,无论西夏还是辽国,做得比宋朝似乎还要更好。当然,这也是被逼的,与宋朝僵持,需要汉人种植,只有种植粮食,才能养活更多的人,提供更多的供给,进一步压制宋军。这就需要汉人。
因为重视耕种,汉人在山那边不感到排斥,同时也是他们的家园,只好如此了。这个问题现在连王巨都没有想通,就不要指望种诊能想明白了。
就是想明白了,也不能说,西夏在用汉人做撞令郎,宋朝同样在用蕃人做炮灰,大家彼此彼此。
李谅祚看着大批大批的士兵倒下,又被气得大怒,然后将叶悖麻喊来责问:“这就是你所说的宋军无备,知州软弱?”
叶悖麻道:“陛下,这也许是大顺城将士所为,与那个知州无关。”
它似乎是一个解释。
但在这时,宋吉又皱了皱眉头。
宋军退后四十步,有许多箭法准的西夏人继续顶着盾牌,趟入河中,与宋军互射。
于是种诊再次下了一个命令:“再退二十步。”
当然,这让西夏人垫河底变得更顺利,不过宋军伤亡却大幅度下降了。
西夏人将一袋又一袋泥包抛入河中,不过从河里到河对岸,一个又一个西夏人被宋军射毙。
有的尸体随着河水,重新飘向下游。
“林崇班箭法真出众啊,”章楶没有王巨武艺,只好呆在城头上观战,但迅速注意到了小将林广,这是持续性的放箭,不是两军短兵交接,放三四箭,敌人就杀到眼前,转入了白刃战,因此这时便能看出来大家的体力与箭术。
有的官兵体力跟不上,箭虽放出去,却软绵绵的没有杀伤力,有的体力好,每一箭继续象开始那样飞速地射个不停。
其中林广表现最为出众,不但从未停息过,并且箭法准,几乎每两三箭出去,便能射毙一名西夏兵士。
到现在,仅是林广一个人,就击毙了最少十几名兵士。
“有大胜的希望,”种诊道。
今天一战又再度击毙了许多西夏将士,但不是崩溃战,实际真正杀伤与抓俘乃是在崩溃战中产生的,包括王巨那三战,伤亡虽不小,可对于李谅祚来犯的大军来说,也不过九牛一毛,然而对双方士气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说完后他又下令道:“换营。”
大顺城中又涌出数营将士,将前线正在作战的兵士轮换下来休息。
有的西夏将士以为此机可趁,向河对岸扑去,但只冲了十几步,立即弯下腰,在河中大叫起来,先后被射毙。
马都能扎伤了,况且是人。
种诊大声叫道:“稳住阵脚,再退十步。”
四次退后,退了七十步,主要战场已进入了河中,这导致更多的尸体随河水飘向下游。
不过西夏人又付出近一千人牺牲后,终于将河底铺上大大小小的泥袋。
种诊扭头看了看城后,冲着赵明,一挥手中的旌旗。
赵明带着三营骑兵,包括刚才他的蕃兵,骑在马上,迅速冲出大顺城。
正好河底铺上,这些人正准备返回军营时,赵明一千余骑杀了过去。
这些西夏人多是撞令郎,也有擒生军,但数量少,看到一千余宋骑杀出来,一个比一个跑得快。
赵明迅速追上,在后面就象切瓜砍菜一般,不停地向西夏士兵挥舞着屠刀。
“出击,出击。”李谅祚大叫声着。
漫咩带着骑兵杀出大营,不过前面不是宋军,而是自己逃散下来的军马,漫咩顾不上了,开始自相践踏,特别是笨重的铁鹞子,对他们自己人伤害更大,等他们好不容易从自己人身上杀出一条血路,眼看与赵明的骑兵两兵相接,大顺城上却吹响了撤军的号角。
赵明不急不慢地带着手下撤回大顺城。
这下子西夏人死伤更惨重,两军浪费了无数箭支,西夏人牺牲的也不足一千人,但就在这一会,又折了一千多人。
李谅祚更加恼羞成怒,不顾天色临近黄昏,下令攻城。
章楶默默地看着战场,心想攻防战终于正式开始了。以前他与王巨就谈过这个问题,王巨说,朝堂有人说西夏人因为缺少木材,所以无力修建攻城器械,这才使得西夏人不长于攻城。有人又说西夏是游牧民族,善于马上作战,所以不善于攻城。这两种说法都是错的,或者说只对了一部分。
西夏虽多是骑兵,又得到了河西走廊,南北河套,这都是唐朝的重要养马场所。
但南河套开始恶劣沙漠化,真正能养马的地区很少了,而且与唐朝不一样,唐朝的养马地区不仅有有南北河套,河西走廊,还有关中河东,甚至顶盛时在西域与青海也有牧监。就是这样,常年准备的战马不过六七十万匹。
西夏是有不少马,可马不仅是军事上的用途,用途很多,况且又是役兵制为主,他们能做到每一个役兵能人人手中有马?庆州做到了每一个蕃兵人人有马吗?连蕃骑都做不到!因此只能说是半是骑兵,半是步兵为主的混合军种。
并且又有许多汉人做撞令郎,与匈奴突厥等游牧民族是两样的,木材更是如此,当真横山天都山连取一个攻城器械的木材都没有?
有,可是西夏有那么财力支持吗?
这是其一,其二就是换宋军来,宋军就善长攻城了吗?
但王巨说这番话时,其用意很深远,这是替未来留下的坑。未来赵顼仍轻敌,王巨必须警告,特别是那座灵州城,但不能他一个人说,得找更多懂军事的人共同说,那才有说服力。
若是没有灵州之殇,那该多好啊,但这个也让王巨头痛了,那不仅要说服赵顼,还要说服很多人,其中的一些人猛得一塌糊涂……
可能会成功吧,可能不会成功,这是必然,未来自己能办成很多事,也有很多事办不成,只能说现在东一枪西一炮,铺一些底子下去,再给自己一步步夯下厚实的底子。
章楶不会知道王巨打算的,他开始注意,看看西夏人究竟用什么来攻城?
有攻城的器械,一个个简易的攻城梯,就是那些民间用的梯子吧,至于类似宋朝云梯的梯子一个也没有看到。
章楶又扭头看了看身后高大的城墙,以及这种倚山而建的地势,笑了笑说:“种将军,大顺城无妨了。”
人是多啊,但这个城墙就那么长,能发挥人多的优势吗?
或者一个个学习猴子,从西山的背后,那个被宋朝官兵刻意挖得陡峭无比的崖壁上爬上来吧。
就是猴子,也不行哪。在上面派一支驻兵,就一个个轻松击毙了。
当然也不止是梯子,还有撞木,不过这些撞木能撞倒大顺城的城墙吗?
惨烈的攻防战开始,虽然看上去形势比较乐观,特别大顺城的城墙就筑在陡坡上,这更增加了攻城的难度,但西夏人太多了,就象蚂蚁一般涌了过来。
“放,放。”种诊不停地命令着。
一支又一支箭飞射而去,一块又一块石头砸了下去,砸下去的还有镶满铁钉的擂木,并且宋军又将猛火油浇下去,再用火箭射击。导致许多西夏人伤亡,然而西夏人继续踩着同伴的尸体向城上猛攻。
也有部分将士成功的登上城头,在城头上与宋军惨战。
一名将领说道:“种将军,放吧。”
是干掉了不少敌人,但宋军也出现了严重的伤亡,这样比拼下去,西夏人吃不消,可最后大顺城能打成光杆司令。
种诊压了压手说:“再等等。”
李谅祚同样暴跳如雷,然后说道:“推出投石机。”
西夏也有投石机,并且成功改造了一批小型投石机,装在骆驼上,组成了一支强大的“炮军”,不过因为技术与财力原因,在大型投石机上,不及宋朝了。
种诊这才说道:“时候差不多了。”
他向城内打了一个手势,城中立即有将士推出二十门虎踞炮。原来的石炮准确是叫石砲,石字旁,不是火字旁。种类也很多,如砲车、单梢砲、双梢砲、卧车砲、虎蹲砲、合砲、火砲。
石炮生产出来后,蔡挺问王巨有没有名字,王巨说没有,蔡挺道:“老夫替它取一个名字吧,叫虎踞炮。”
这个名字威风,比虎蹲炮还要威风。
于是新式投石机名字便成了虎踞炮。
数量并不多,造价太昂贵了,而且西北地形复杂,多是小面积的攻防战,山谷战,山道战,拘束着投石机的威力,因此没有虎踞炮出现之前,两国投石机数量一直也不高。
若是发射石弹,确实也没有装备多少虎踞炮的必要。但是配置了那种新式的火蒺藜,威力立即上了一个台阶。
不仅有虎踞炮,原来城中还有十几门投石机,一起推了出来。
几十枚巨大的火蒺藜抛投出去,最让西夏人恶心的是因为以防为主,现在这种虎踞炮多是中大型投石机,加上城中还有两门大型石炮,缺点就是操作的人很多,必须要七八十人才能操作。所以威力虽大,备配却很少。但这种新式石炮却不需要那么多人手,即便是几门大型虎踞炮,也不过十几人即可操作。
因此在章楶建议下,王巨又于作坊里刻意制作了一些特大的火蒺藜,重量几乎达到五十斤重。
接着爆炸声音响起,只是一次投射,便炸死了近百名士兵,受伤者数不胜数,其他人也炸傻掉了。
“再放。”
几十枚大火蒺藜球又冉冉升起,实际它们的杀伤力还不及刚才那番血战,弓箭虽然一次顶多干掉一个人,可架不住宋军人多啊。但这玩意儿太邪乎,许多士兵不顾后方的喝斥,开始狼狈鼠窜。
“撤,”李谅祚终于悲愤地下了这道命令。
种诊愕然道:“这就撤了?”
还没有打过瘾呢,章楶翻白眼,心想,这两天打得开心,但你得知道,多少钱就这样砸完了,射完了,炸完了。
叶悖麻看着军队一批批撤下,脸色变得很不好看。
无疑,宋军肯定不是自己所打听的情报那样,这两天军队的死伤,自己得负一半责任。
这时宋吉走了过来说:“叶悖将军,有一个好消息。”
“什么好消息,”叶悖麻气得要揍宋吉。
“真的很消息,”宋吉拍了拍手,两个士兵带来了一个人……
第二四四章蕃奸
“陛下,他就是宋朝原来环庆路新州刺史思顺。”叶悖麻说道。
“思顺,你为什么要投靠我们大夏?”李谅祚问。
“陛下,小的原本就是党项人,所以投奔陛下。”
这是费话,难道党项人就一定要效忠西夏,汉人就一定要效忠宋朝,那么幽云十六州宋朝早就收回来了。真实情况是赵思顺乃是大顺城与荔原堡之间的一个大部族族长,以前协助宋朝立下了一些战功,并且他族中子民很多,仅丁壮就有七八百人,所以朝廷赐了一个新州刺史的蕃官。但不是真刺史,是阶官,而非是职官,连薪酬也未必能拿到。不过就是阶官,这个官职也不小了,奉年过节,官府会一些脑白金娃哈哈的什么。
就包括政策也会略略倾斜。
那就努力做大宋的蕃臣吧,但此人却因此越来越嚣张,官府拿他也无辄。就包括王巨,第一他的部族不在华池县境内,而属于大顺城管辖,第二王巨就是有威望,敢动则磨雄,也不敢动赵思顺。
部族太大了,动了这个后果有点不大好收场。
于是宋朝官员分别对此人进行了冷处理,这就让赵思顺从嚣张变成了不满。本来去年赵思顺准备带着他的部族投奔西夏,然而王巨雷霆一般地将几股抄掠的西夏军队打败,赵思顺不敢动弹了。
今年上半年,蔡挺示弱,一度前线成了西夏人的跑马场。赵思顺委婉地派人秘密表达了他的想法。不过后来叶悖麻派人真与他联系时,赵思顺却缄默不语了。一是王巨已派人卡在了鸡儿寨,想投奔西夏,必须得从疆砟堡走,不大好过去了。二是赵思顺想待价而沽,叶悖麻没有会意,好你来投奔我,我接收你。官职呢,封赏呢,景询一个死刑犯逃过去还弄了一个学士做了呢。
这事儿便揭了过去。
直到昨天,宋吉感到不妙,叶悖麻有错,他也有错。灵机一动,想到此人。正好此人带着全族守在后方。
非是所有部族都逃到各堡砦的,也顿不下。因此临近各堡砦的进入各堡砦安顿,离得远的,坚壁清野后,进入各大村寨,联手防御。
赵思顺的部族一卡在中间,离两堡砦都远,二大家都有点不大放心,弄不好这个家伙带着他的子民在城中反叛,里外夹攻,那就不大好玩了。并且他手下人多啊,七八百丁壮,足以引起一场严重的内乱。
也不能说宋朝对不起他吧,略有些边缘化,不过那也是他自找的。于是宋军对他与他的部族继续冷处理,全部留在他们自己寨中。
这让赵思顺心中更是不快,正好宋吉派人联系,一拍即合,来到军营,宋吉介绍给了叶悖麻,叶悖麻又介绍给了李谅祚。
赵思顺又说道:“陛下,臣愿意替陛下做向导。”
“向导?”
“陛下,大顺城易守难攻,强攻不值。”
“你有什么好主意?”
“陛下,大顺城地势易守难攻,可同样难以突围,我们大夏只要隔着两川继续派兵布下防御,将大顺城围住,两川便成了最好的营栅,我们就可以抽兵前去荔原堡与柔远寨。荔原堡与柔远寨一失,后路掐断,大顺城会不战自乱。”
“现在他们还有什么后路?”
“陛下,那不同的,荔原堡与柔远寨不失,他们还指望着后方会有援兵来支援,况且又是大道。两堡寨一失,后方支援没指望了,他们士气沮丧,一番强攻,大顺城必然拿下。”
“说得有理。”李谅祚道。实际没有赵思顺,李谅祚也分了兵的,不过那一路是从疆砟堡出发,扑向了柔远寨,暂时与荔原堡无关。至于荔原堡与华池县,李谅祚更是恨之入骨,但在这之前,是打算先将大顺城拿下来,得让后路畅通。首先就说这个供给吧,大顺城一卡,后勤供给便不大好运到东方,难不成让士兵背着扛着,攀山越岭,送到东边去?
李谅祚准备报复,并且打算进行残忍的报复,但是打算在攻破大顺城之后再会分兵兵向荔原堡与华池县。
但现在想迅速拿下大顺城没有指望了,赵思顺的策略似乎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李谅祚将诸将喊来商议。
大家都觉得可行。
荔原堡也险恶,但无论地形或规模,远不及大顺城,甚至都不及疆砟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