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暗黑大宋-第2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样也行,”大家点头道。
“然后我再说其他,首先说宗教,百姓需要信仰的,因此需要宗教。不过得对宗教做一些限制,合法的宗教只能是佛道二教。其他宗教一律不得推广。但道士与和尚的比例不得超过百姓户数比例的千分之四,每个道士和尚可以拥有一顷观田或寺田,可以免其赋税,但不得超过这个面积,也不得接受百姓捐献的任何田宅,否则就要强行其还俗,退还田宅,但可以接受百姓其他形式的香火捐赠。另外,无论道士或和尚,不得以任何形式误导百姓有病不医,欺男霸女,敲诈勒索,教人自残,颠覆官府国家,秘密聚会,强行控制教徒,攻击别的信仰,教人破家荡产去赡养自己,各种淫祭以及残忍祭祀,否则就定为邪教分子,重则斩杀,轻者黠字流配。我要的是真正教人向善的宗教。”
不一定佛道就是好的宗教,就象王则的弥勒教,那就是宋朝典型的邪教,而非是什么农民起义。
但王巨在这里强调着重了一个攻击性,这是预防未来的,西边已经开始圣战了,而且还打胜了……
另外就是防止大和尚们过份贪婪,赚香火钱没关系,但别参与到兼并中。
“这个还真要重视,”陶青说道,因为下面已经有了自发的各种各样的宗教,这是堵不住的,不如主动疏导之。
“希言,明年财政能缓一缓,抽一点钱帛,各市皆兴修一寺与一观,从中原再请一些愿意弘扬佛法道法的真正的道士与和尚前去,让他们将百姓的宗教观念引向正确的方向。”
“好。”
“然后我再说赋税,先说两税,富田之所,两税比例是十抽一,但不得超过这个数额,也不得有各种变相的摊派,违反者,立即罢免其职位。中田之所,两税比例是二十抽一。下田之所,免去两税。如若缺粮,由官府与商贾共同购买之。商税仿照我朝过税与往税,一市之内,任何商货,只抽一次过税与往税,不得以任何形式反复抽税。一路之内,抽两次过税,全境之内,抽三次过税。”
“茶酒盐矾如何之?”陶青又问。
“征商税,不得专榷。”
“如果朝廷更改呢?”
“形成惯例,况且是海外,即便以后朝廷委任官员管理,也不能让他们擅动。若擅动,下面各个临时官员可以带着百姓将其用一些方式撵出其管理的区域。”
“这个……”陶青本来还想说,忽然笑了起来,这个朝廷管理也不能当真哪,真能管得着吗?
“那水利与道路如何兴修?”
“小型的由亭长镇长决定,农闲时让百姓自发兴修,如果大型项目,则由镇长上报各市官员,由各市派出官员考察,然后拨出专款兴修。”王巨顿了顿道:“不过得做一个甄别,何谓大小,一万工作日以下的工程即为小型工程,由各镇自己负责。以上则为大型工程。不过这些工程在决策前,必须也要聚集百姓投票决定,六成百姓支持者才能通过,立项提议。”
“这个主意好,上下共同监督。”诸人皆赞成道。
实际这就是王巨想出来的制度,结合了前世两种制度的综合体,下面分权选举,也就是所谓的民煮,上面集权,以保持高效与政策的连贯性。
不过科举用人制度在这里消失了,也变成了选举制度与磨勘制度的结合体,亭长镇长是选举,表现出色,提一步提拨,不过想得到百姓在这下面两级认可,必须要学会爱护尊重百姓。但从市一级选举消失,变成了磨勘。试问下面百姓真的能知道市长省长做得好不好?扯么!
教育继续重视之,但还归了教育的本来面目,让大家掌握更多知识,再用这个知识换取更好的生活,并不是为了做官。能做官的读书人实际在宋朝占了多少比例?反而将许多读书人整变成了书呆子,一家子都拖下了海。
效果是两种制度的完美结合,还是不伦不类,那得看执行后的效果了。
“我再说工商,明年可以逐步拨出一百万贯钱帛,如果有信心与勇气者,可以向其贷款,资助其种植、养殖、以及兴办各种作坊,商业贩卖。但有两条,所募百姓必须自己从内陆劝说过来,不过我们可以免费提供船只让其往返。其次利息是年息一分,若是从事航海贩运者,考虑其风险与暴利,则是二分。最后一条,家人有商贾行为的皆不可以担任市以上正级官员,以免象我朝这样产生太多的不公。大约就这样,你们看还有什么补充的?”
其实宋朝也禁止官员经商,但没有执行好。
实际这样一来,整个海外就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行政方面的管理,还有一部分是属于自己的产业,包括船队的航海收入,一些获利大的种植养殖业,矿业,开采业。或者用宋朝制度来区分,一是国库,一是内库,但这个内库远比宋朝内库所占收入比较例大得多。
这已经是一个国家的雏形了。
刘绍先说道:“少保,我们可以直接与倭国天竺大食交易了。”
这句话说得很委婉。
去年弄出来清凉油,于是那边开始大肆种植薄荷,移载樟树,这两样乃是主料,然后在里面加了一些丁香,桂皮油等材料,基本与清凉油效果差不了多少。作用很多的,可以防止瘴疠,驱风镇痛,治疗风寒风热暑气、蚊虫叮咬、烧伤烫伤、体臭便秘,还能消炎止痒,晕船不适,止恶去邪,清神明脑。
然后又刻意烧出一个个漂亮的小瓷瓶子装起来,瓷瓶上还烧了一幅精美的图画,下面一排说明的文字,说它成份有丁香,桂皮,桉香,擅香,菝香……反正都是香,这样才能卖出价格。
但弄出来这个物事,主要还是为了蚊子水。
虽然蚊子水没有弄出来,却提高了现在的提炼技术与蒸馏技术,无疑,另一样物事也可以上马了,那就是香水。
其实很多商品或者武器,技术都有着关联,只是王巨也不知道具体的工艺,否则研究出一样,就能研究出好几样物事,包括一些可能的西药。
香水也不错,宋朝许多富人喜欢薰香,就是将香料放在一个比较密封的空间里燃烧,衣服搁在这个空间的上面,香料烧完了,衣服也香喷喷了。
但这个薰香也不能让衣服一辈子香气不散,而且代价高昂。
于是王巨提醒于海外研究生产,还让一些管事带了许多花籽到海外种植。
今年生产出来的数量很少,不过也带回宋朝。
最后一样,那便是钟,不过王巨没有让它命名为钟,而是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金漏。
现在工艺太落后了,九成零件都成了残次品,往往一个小齿轮子成本就得十几文钱。并且功能简单,只有个时分针在转动,其他功能一个没有。而且很笨拙,每个钟足足有四十多斤,携带极是不便。但这个也没有关系,一是产量不高,二是物以稀为贵,能卖上好价钱。因此又用最好的漆料与木料,甚至还镀金镶宝石,只是玻璃一直没有研究成功,缺少了玻璃钟罩。况且它误差经过反复考究,每天误差不过两三分钟,在这个时代,算是精确得不能再精确的计时仪器了。至于大,高大上,大就是那个大……
但这个计时与后世不同,一天分成了十二个时辰,而非是二十四个小时,每一个时辰五刻钟,每一刻钟二十四分。最后分才与后世相同。
这个钟乃是王巨盼望许久的,如果计算投入研发成本,最少得十几万贯。
然而有了它,与六分仪、指南针、各个精准的航海图搭配,就能基本测量出各艘海船所在的经纬度。甚至可以说,只要船队规模大,足以携带大量物资,再由王巨指导,从现在起,基本可以“环球”航行了。
去年年底才研究成功,不过生产的不多,也由冯玉清管事带到了杭州。
这三样物事无疑是好东西,但如何判断其价格呢,市舶司使便请了杭州几个富商来判断,最后市舶司按照几个富商的估价将它们榷买下来。
可能因为几个富商巴结朝廷之故,这个价格并不高,最少比刘绍先估计的价格低了一半多。
因此刘绍先想绕过宋朝,不在宋朝出售了。
王巨却在沉吟,不仅是这三样物事,大洋彼岸现在也有了棉花,也有了甘蔗,丝麻,茶叶,一旦兴起,必然与内陆抢海外的贸易。
他想了许久,还是没有想清楚。
但自己能决定几百年后的未来吗,于是说道:“这一条可以,不过切记,彼岸不可铸钱,必须来到内陆兑换铜币回去。”
有了自治权,兵权,财权,如果再有铸钱权,估计这一群手下真会学习陈驿桥事变,将皇袍往自己身上披了,那个结果可不是王巨想要的。
“如果大家没有异议,我们再商讨细节。”
实际除了最高层王巨没有想好外,大约章程已经制订下来了。
大伙商议许久,包括各个具体的规订,甚至每一级官员的薪酬。官员越高,薪酬当然越高,但也不能象宋朝这么做,顶级官员薪酬福利能达到五万贯以上,这太操蛋了,养一百几十名顶级官员,海外就几乎没有利润了。
但大家兴致勃勃,在座的可以说都是不得意的文人,甚至有一些人连举子都没有中,只是因为会做事,最后脱颖而出,被王巨重视,这才坐在这里。
这些章程制订下来,各个官员的任命也要决择了。虽然这些官职不可能穿上宋朝的朝服公服,但行驶的职权皆是一样。
天色渐暮,这才商议完毕。
王巨又说道:“最后还有一件事,请大伙商议一下。”
他说完,拿出一个奏疏,也就是陶弼弹劾他的奏疏,上面说王巨尽管用这个方法,可以用最小代价拿下交趾,不过太过残忍,有违天和,请朝廷立即严惩不怠。
大伙看完,立即义愤填膺,纷纷责骂陶弼。
王巨对陶弼一直很尊重,陶弼怎么写这道奏折呢?
难道非得再死几十万军民拿下交趾,才甘心吗?
而且让王巨能看重的,有几个人是愚腐的圣母婊?
一个个气得不行。
事实如果宋朝在这个重要的关卡里迈不过去,历史继续重演,可能两百年后,北方七百多万户,四千万百姓,还会死于元蒙屠刀之下。
所以对于王巨来说,不做圣母婊也要下狠手,做圣母婊更要下狠手。
这个没必要说,王巨徐徐道:“各位莫要怪陶公,这是我有意自曝……”
第662章破城
“诸位,即便陶公不上奏,以后别人会不会知道,有没有人做文章?”王巨反问了一句。
“少保,可以后还会有人做文章。”陶青担心地说。
“这就是下面我们要商议的事。”王巨说。
其实在陶弼上书前,王巨也上了一书,说是流民袭击,导致交趾百姓纷纷逃离家园,逃向哀牢、牛吼,甚至大理、占城、真腊那边。
因此今年秋后,必然会将交趾拿下。
然而交趾方圆千里之地,皆空无人烟,不过城防水利道路皆保存完好,甚至屋舍农具都在,望朝廷立即准备迁徙十万到十五万户百姓过来。交趾便可以真正成为宋朝的一路了。
随后陶弼奏折到,朝堂诸大佬将两个奏报一结合,基本都猜测出真相。
多数重臣皆上书反对王巨做法,不错,这样拿下交趾代价是很小,不过确实有伤天和。皇上,拿下交趾是好事,可以后史书如何记载?
赵顼经过王巨反复洗脑后,已经认清了许多事。就象薛仁贵坑杀了十几万铁勒军士,临老去了河东,仅脱下面具,便将十万侵略的突厥大军吓得抱头鼠窜。但去了青海,施行什么仁政,结果吐谷浑反而与吐蕃联手,将五万唐军五万民夫全部击杀。
还有呢,对交趾宋朝一直不错的,结果交趾如何回抱?
再就是王巨的卖战俘,只是卖,还不是坑杀,遭到大家一至反对,最后刘挚送彩缎做路费让他们回去,现在如何?这两年西夏渐渐恢复元气了,又屡屡入侵宋朝。
可他难道对大臣们说,我们要爱只爱国内百姓好了,国外的百姓不能爱,最好全部杀掉,那才一劳永逸。自己的百姓都没有爱好,还爱别国的百姓!
这不能说啊,他终是皇帝哎。
于是让王珪写了一道诏令,让王巨将那些昆仑奴想办法送回去。
但什么时候送回去,怎么送,赵顼未提,王珪也会意,就这么模模糊糊写了一道诏令。
诏令写好后,赵顼又说,将陶弼的奏疏一道交给王巨。
这个陶弼在搞什么鬼?
王巨一再对你推崇,说你文武双全,所以朕才善待你的家人,但你别抽王巨后梯子哉。
诏令到了王巨手中,王巨看着这个诏令,有点啼笑皆非。随后又写了一个奏章,送回去那是不可能了,因为这些昆仑奴们离开各岛屿后,上面已经迁徙了中原来的百姓在开发,一旦让这些昆仑返回故地,必然对这些中原百姓展开屠杀,难道中原百姓不是人,该杀。昆仑奴与交趾人反而是人,当救?
只有一策,将这些昆仑奴打散,每伙不超过五十人,遣散到江南两路、福建路与两浙路,但也不能放在广南西路,广南西路同样复杂,自己好不容易将八成地区理顺了,这一放,保准还得乱,那么自己花了两年多心血,全白费了。
“这就是我们下面商讨的。”
王巨这样做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燕达的请求,其实他自己心也软了,就象前面两批弄来的百姓,开始是往死里用,最后政策越来越温和,虽然继续用他们在做事,不过送来了衣服帐蓬,教他们说宋语,只要老实地在做事,还每月发放不菲的零用钱,让他们到草市上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然后教导他们种植纺织,以便以后能更好地谋生。同时用工时间也越来越短,恶劣天气还准许他们休假。
不得不说孔夫子的书读多了,有时也能洗脑的。
第二个原因就是换人。
随着两方面在迁徙百姓,岭南的,海外的,虽然还有大量赤贫户,甚至一些不法的大主户想办法将一些四等户变成赤贫户,供他们奴役剥削,不过总的来说,东南与江南西路的赤贫户在减少。有的主户为了手中的耕地能有佃农来耕种,略略减轻了租子与朝廷的摊派。但还有更恶劣的,那就是高利贷更厉害了,欠了高利贷,你们休想逃吧。
但想迁徙百姓去交趾,只能在这几个人口稠密的地方,两浙、福建、两江,余下地方偏北,百姓根本不可能适应那边的气候。
所以这个十来万户,那可是不大好迁徙的。
因此王巨打算席卷过后,将这些百姓疏散,与这些主户交换百姓。
让他们比较一下,虽然有些主户不顾王法,胡作非为,不过大多数主户还略有些顾忌,毕竟宋朝理论上在“齐民”,包括宋仁宗的老师首相陈执中,他的小老婆逼死了几个婢女,结果小老婆下狱,陈执中罢相。
但用这些昆仑奴们,他们都是黑户,无论主户如何使用,官员不会过问,只要给一些基本的生存口粮就可以了。
那么这些黑心的主户会做何选择?
至于这些昆仑奴们大多数又懒又笨,而且经过这样大规模的席卷后性子也变得凶残,以后会不会做出以仆伤主杀主的事,王巨就不会管了。
甚至他还巴不得这些主户被这些百姓一一弄死,才会减少许多地区土地兼并之害。
至于朝堂上的那些真真假假圣母们,又能说什么?要么这些主户对昆仑奴们太过份了,但王巨就可以反问了,他们同样是人哪,你们不是说要救吗,现在救了,就要善待。为何不善待?或者这些昆仑奴们性格太凶残,既然在席卷,岂能不凶残,但你们知道凶残了,为何逼我放过他们,逼得我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去安置?不是你们逼我,那来的这些命案?
还真让他猜对了,明年春天就开始扯皮了……
时机也好,眼看交趾就要灭亡,这时候任谁不敢让自己功败垂成,自己找到了解决办法,中和一下,这些大佬们也就默认了。
但必须在很短时间,去这几路,向各大主户一一游说,说好名额,然后南部的直接从广南进入交趾,北部的则让各艘海船进入大江,再顺季风,直达交趾。
“原来如此……”陶青等人终于会意。
原来是陶弼与王巨唱双簧的。
“假仁假义!”一名管事恨恨地说。
“有时候需要一些假仁假义的……”王巨意味深长地说。
就象他穿之前,美帝用了一个民煮,发起了多少战斗,祸害了多少国家,造成多少百姓死亡。
但谁说了什么?
人家强大就是真理,相反的中国几十年未用一兵,反而成了最邪恶国家之一……甚至还有人厚颜无耻地责难中国为什么不收留叙利亚难民,你们作的孽,中国来收留,岂不是傻逼!
可正是有了这层假仁假义,美帝才不敢做得赤裸裸的,否则那个世界将会崩坏。
“不怕假仁假义,就怕反过来,对外仁义,对内凶残。那不叫儒家之道,而象孟子所说的那样,是畜牲之道!”王巨幽幽道,又问陶青:“希言,倭国那边去年出产了多少银子?”
“这个难以说清楚,但我想,不会超过三十万两。”陶青说道。
就是这个产量,也比宋朝每年产银量多了,最少比宋朝的课银数量多。
但远没有达到王巨的要求,因为王巨说过,如果找得好,这个国家能找到几十亿两银矿。
王巨略略皱了一下眉头,自己在南方不会呆多久了,明年大约就能回到京城,也多半会位于两枢,如果在西府那就算了,甚至自己会拒绝西府副相之职。如果在东府,就要做一点事了。
赵顼要敛财哪,自己只要能给宋朝增加新的巨大财源,相信赵顼也会同意自己将王安石变法中的弊病一一去掉。
那么只有一个办法,银行。
但想成立银行,必须有充足的货币。
自己派了无数工匠去海外寻矿,不过寻找了一些铜矿,但这些铜对宋朝的货币渴求依然于事无补。
所以只能想到银子了,如果宋朝有三四千万两白银,用此做为准备基金,就可以成立银行。如果滚动起来,其利润会胜过王安石敛财的总数!
不过现在寻矿技术太落后,有时候需要一定运气的,就象海外,也是无意中才找到一个巨型铜矿,海外九成的产铜就是出自那个铜矿。如果没有找到,海外同样也没有多少铜。
他想了想说道:“希言,真不行,再调派一些工匠过去。”
“行,”陶青对王巨颇是信任,既然王巨说有,那就一定会有。
然后又问:“少保,交趾何时能平?”
“快了。”王巨信心十足地说。
比王巨想的还要快。
交趾已经残废掉了,先是郭逵南下,虽然郭逵惨胜而回,也给交趾带去了重创。
随后王巨用兵天德府,再度重创了交趾。
接着几十万菲猴来糟蹋,去年年底交趾已经是全国一片狼籍。
然后交趾砸锅卖铁,筹集了许多战舰,又训练了三万多水军,想来一场翻本大会战,结果再度惨败,连李常杰也被生擒活捉,最后在邕州让百姓生食之。
没有了李常杰,交趾就等于失掉了一半灵魂所在。主将有多重要,且看刘光世与岳飞的军队,一样是西军与百姓组成的杂牌军队,但两者相差了有多大?
要命的是王巨将两万训练时久的正规宋军放在这些难民里席卷,又将苗履与姚雄两个成长起来的大将放在里面指挥。
席卷开始。
交趾只好继续集结百姓作战,但哪里能打胜?
而且在苗姚二人指挥下,交趾两边的城池皆不大,一一被攻克。
结果姚苗二人带着大群百姓迅速向升龙城袭卷而去。
最先到达的是姚雄的北路人马。
苗履带着百姓攻克交趾的开长府城,也就是交趾的旧都华闾城,交趾急忙聚集援兵去支援,结果被苗履再次击败。另一边姚雄指挥留守在白藤江畔的水军,驾驶着一些小型战舰与从交趾缴获来的战舰进入富良江。
几十万军民徐徐从峰州渡过富良江,向升龙城逼来。
苗履还没有将华闾城拿下,姚雄就率着这些军民,还押着一些掳掠来的交趾百姓,在升龙城下筑土山。
还是学李常杰!
但升龙城不是没有防备的邕州,也不是交趾其他的小城池,它是交趾的都城。姚雄并没有真正想拿下升龙城,只不过吓一吓交趾人,再等一等苗履,然后再按照王巨的吩咐,两相汇合,重新向南袭卷,以便报复占城。至于升龙城,则是留下给王巨率领主力大军到来攻克。
筑土山的多是交趾百姓,还有一些土著人,交趾射死了就射死了,无所谓。
拖了一段时间,尽管华闾城同样高大坚固,还是让苗履攻克了,又从富良江下游黄江路袭卷,交趾只是长,并不宽,很快自东路逼近了升龙城。
但交趾不知道啊。
心狠手辣的猗兰氏看到另一边大军又逼过来了,在帘后急躁地问:“诸卿,你们可有良策?”
兵部侍郎黎文盛说道:“太后,陛下,如今只有一计可得活,也可保全余下的百姓。”
“黎卿,请说。”
“投降宋朝吧。”黎文盛道,别提什么昆仑奴,这两支昆仑奴难民中若是没有宋朝正规的军队,那才怪呢。
而且投降了宋朝,宋朝君臣顶多怪罪猗兰氏与小皇帝,或者还有一个太师李道成,其他的大臣则不会有任何关系。这就象当初的南唐投降宋朝一样,李煜没多久就死得不明不白,可是张洎一度还担任了宋朝的宰相,一生享受荣华富贵。
“黎卿,你说什么!”
“太后,陛下,请听黎文盛之言!”忽然两边所有大臣一起跪下道,包括各个武将在内。
皆是一样的心思,我们主动让交趾献降,将升龙城完好地交出来,又不是罪盔祸首,最少能保住性命吧,说不定还能继续做官,做未来宋朝交趾路的官员……至于猗兰母子的生命,都到了这份上,谁去管。
猗兰氏在帘后号淘大哭。
黎文盛果然地下令道:“于城头向宋人请降!”
“喏,”一名将军高兴地跑下殿,什么仪礼圣旨的,这时候谁当真哪。
他跑到城头上说:“太后与陛下下诏向宋朝请降。”
他不想死,这些城头上的士兵也不想死,立即狂喊起来。
姚雄却傻眼了,投降啊?俺还没有准备好呢,怎么就投降了?
第663章老朋友
姚雄根本没有做好思想准备工作,站在哪里发愣。
城头上的那将与各士兵更担心了,一名副将说:“难道他们想斩尽杀绝,不受降。”
“那不行哪,听说这些人吃活人的。”另一牙校害怕得不停地哆嗦。。
那将也担心起来,喝道:“喊大声一点,跪下来,将兵器搁于头顶喊。”
现在没有挂白旗的说法,投降就是跪下,伏于地之类的动作,然后将兵器扔掉,或者将兵器举在头顶上。
看到交趾士兵在城头上的动作,姚雄终于相信,他来到城墙下,大声说:“某乃邕州巡检使。”
相比于交趾的官制,宋朝官制很复杂,比如现在广南西路的马步军都部署与马步军总管,交趾人将头想破了,都弄不清楚这两个官职谁大谁小。事实宋朝自己也糊里又糊涂……
另外宋朝这次又分成两广、广南西路与邕州三个级别,但前面的都部署与总管的什么大将,不可能夹在这些昆仑奴中席卷的,那么这个邕州巡检使应当是宋朝在这些人当中的主将。
那将想到此节,站在城头大声喊道:“中国大将军,我们国主与太后向中国请降。”
立即将李乾德降级,从陛下变成了国主。
姚雄也想了想,不管了,先受降吧,也省得王少保许多麻烦。于是说:“打开城门,某来受降。”
“遵命,”那将立即说道,又乐颠颠地冲手下吼道:“快开城门。”
吊桥放下,城门大开。
姚雄冲副将说:“你带着部分兵马,看守着百姓,我进城去。”
“喏。”
姚雄带着几千官兵进入升龙城。
受降如临敌,姚雄仍然很小心地进入升龙城皇宫,宋军都进了城,猗兰氏无辄了,也不垂帘了,直接从帘后走出来伏下谢罪。不过姚雄从她与李乾德眼睛里还看到一丝不甘心的怨毒之气。
“这对母子定非善类,”姚雄心里想到。所以有人说刘禅不傻,而是大智若愚。这样屈辱地投降,不高兴也是正常,但这时候千万不能流露出来。
但为了稳定城中的局面,姚雄安慰大家,这才派人接手城防,又让手下打开仓廪,调出一部分粮食与帐蓬等物资,运到城外。
实际两次席卷都是雨季,因此产生了大量疟疾,然而韦胜与朱庭光的做法很简单,看到有人不对头了,立即将其抛下不管,与大部队隔绝起来。结果导致交趾逃亡的百姓中都有许多人感染了疟疾。
可是王巨要换人了,因此从后方也调来一些帐蓬粮食物资,以让更多的百姓活下来。
姚雄这么做,还是王巨政策的延续。
接着姚雄又立即派人通知王巨。
王巨接到消息后也傻眼了。
陶弼则是茫然地问:“难道交趾君臣不知道逃亡吗?”
王巨来广南时,最担心的就是这一条,而且也不是没有先例,如安史之乱,唐玄宗与唐肃宗父子全部逃出长安,最后终于平息了安史之乱,虽然唐朝从此衰落了,但继续维持了好长一段时间。
黄骅说:“大约是他们不好逃吧,西面是姚雄带着百姓席卷过来,南面与东面是苗履带着百姓席卷过来,富良江又驻扎着一部分我朝的水军,无路可逃,所以才投降。”
王巨道:“也不仅如此,大臣所逼,也是一个原因。”
就象周瑜劝孙权,大臣们投降曹操,还是大臣,但你投降了曹操,曹操早晚必杀你。
并且现在交趾席卷一空,再无崛起的可能,所以大臣一起逼着李乾德母子投降。
“不管是什么原因让他们投降的,关健接下来怎么办?”
“将他们送到京城吧。”
“陶公,我就担心他们进了京城,会被某些人利用,他们不会对付我们,不过某些人会对付我们,而且他们必然会将真相夸大……”王巨指了指姚雄写的那行字:此母子目露凶光,似非善类。
“唉……”陶弼已经知道王巨想法了,他叹了一口气,实际也代表着认可了王巨的做法。
王巨于是立即让手下传话给姚雄与苗履,以处决攻击邕州主犯名义,将所有君臣一起斩杀,然后将城中财富搜刮,拿出一半用作奖励与抚恤,再放百姓入城。
然后再调头南下,向占城席卷。
现在升龙城外已经不是一股流民了,而是两股流民,一旦放进城中,升龙城中的百姓彻底完了。
王巨又说道:“紫川,你再去钦州对曲将军下令,让他亲率五千骑兵进入交趾,配合姚雄与苗履将军行动,但必须保持一段距离,毕竟那个岛上的百姓同样憎恨我朝,虽然他们比例在这批百姓中很少了,大多数人愚昧无知,不过还有极个别另类。”
“少保,我会意,一定将话带给曲珍将军。”王紫川道,说着骑马冲向钦州。
实际已经有极个别人在怀疑这两支宋军,但夹杂在这个庞大的人流中,百姓现在成份更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