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暗黑大宋-第2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陶弼呼衙役沏茶,又请王巨坐下。

王巨说:“紫川,你去找一家客栈。”

天色渐晚了,待会儿还要商议许多事,今天晚上必须要在邕州住上一晚。

“喏。”王紫川出去。

“紫山,大井,你们也一起骑马出去,打着我的旗号,问一问周边百姓对交趾的态度,然后于客栈集结。”

“喏,”王紫山他们也陆续走出去。

陶弼说道:“王公。”

“子安就行了,在家中,连我的傔客,我也强行他们呼我子安。”

“老朽就斗胆呼一声子安了,子安,不用打听,整个邕州百姓对交趾恨之入骨。”

“可乐战乎?”

“子安低调行事,不乐战也。若是高调将子安事迹宣扬,百姓皆乐战也。”

这便是郭逵一战带来的消积影响,出动了那么多兵马,半途而废,百姓就是恨之入骨,也不想再打了。然而如果是一个百战百胜的名将来统领,还是有许多百姓愿意参战的。

“那就好,不过我还有几事不解,想请教陶公。”

“不敢。”

“郭公六月从潭州出发,七月抵达桂州,九月向邕州出发。这个能理解,十万大军,二十万民夫,再加上无数粮草物资的征集,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然而为什么九月到了邕州后,郭逵一直逗留了七十多天,三军这才出发?岂不知越是逗留不行,越容易引来疟疾。随后进入交趾后疟疾传染更厉害,又为何不隔离?”

问题就出在这里。

而且关于瘴疠疟疾的什么,王巨很早就解释过了。

并且也由葛少华推广了。

那就是迁徙时百姓得动起来,再减少每批迁徙百姓的数量,夜晚宿息时,尽量绕过那些传中说的瘴疠恶地。

将迁徙百姓多分批,每批数量尽量减少,这个能理解,减少了,就不会互相传染。

为什么要动起来,因为一旦停留,雌蚊一旦交配后就要吸血,大军逗留不行,等于产生了一个很大的血原地,吸血的蚊子来了不走,远处的吸血的蚊子又不断地涌来。因此越逗留,中标的可能性越大,逗留的人数越多,中标的人数就会翻倍增加。

绕过瘴疠恶地,原因同样很简单,非是所有的蚊子都携带着疟疾病原体的,那些烟瘴恶地,往往人烟稀少,腐败物多,这些腐败物就极产生疟疾病菌。蚊子在上面爬行后,也携带了疟疾病原体,然后在人身上叮咬,人也中标了。

正是这些年严格地执行了这几条,包括迁徙百姓到来后,立即疏散,还有一旦有人得了疟疾,立即隔离,可以于白天看望,保持通风,但蚊子起来后,立即撤离此屋,并且周边百姓必须用蚊帐隔离蚊子叮咬,以防传染。所以这些年,迁徙的百姓一直没有出现大面积的疟疾感染。甚至许多围田,正是王巨所说的烟瘴恶地,当然,圈成圩后,这些腐败物成了肥料,又经过翻晒,疟疾病菌也就失去生存土壤了。

还有一个例证,那就是民国时鼎鼎大名的缅甸野人山。

然而后来百姓多了,野人山的种种恐怖,也就自然而然的消失。

王巨之所以有此一问,乃是原先陶弼一直在岭南为官,第一次重修灵渠就是陶弼主持的,随后因为木棉,朝廷又出资重修了灵渠,那次葛少华与陶弼同时参与了。并且现在木棉司不仅在广南东路,也开始扩大到了桂州。

不提消耗了,就提这个疟疾的危险,郭逵也不能在邕州摇摆了七十多天。

“子安,老朽不是没有说过,当时老朽就劝郭公,让他立即出兵。他说天还热,实际那时到了九月,虽热,难道京城不热吗?这个热度官兵是能承受的。然而郭公又说,向南烟瘴更重,须等等。我说,邕州就没有烟瘴吗。然而郭公不听。随后军中开始蔓延疟疾,陛下派中使赐药,那也不管用。也隔离了,但不能将病员丢下不管,于是越传染越厉害。最后富良畔一战胜利后,虽然老朽坚持用兵于升龙城。但确实军中人心惶惶,每天都有数千人死亡,因此郭公丢失其他诸军,率领中军先行逃离战场。”

“郭公为什么在邕州停留那么久时间?”

“老朽也不大清楚,不仅我催促,赵公也催促,差一点为此事翻目成仇。据赵公猜测,可能与朝中的王公、吴公(王安石吴充)有关,直到王公罢相,郭公这才出兵。”

“王公,吴公?”王巨也茫然了。

但就是因为吴充与王安石的勾心斗角,郭逵受到牵连,他也不能拿几十万军民开玩笑。

“郭公要撤退,你为何不同意?”

“子安,你是不知道啊,我去年来邕州,疮痍满目,无比凄惨。而且打到那地步,已经有十万百姓被屠,十几万军民死去,为何不进一步,为这二十几万无辜的亡灵报仇雪恨!”

“如何报仇雪恨?”

“杀掉李乾德这个小贼。”

“陶公,如果我用交趾对待邕州百姓的做法,施加于交趾人身上,你以为如何?”

第633章南国山河

“子安,如何治啊?”陶弼问。

朝廷将王巨调到广南,陶弼很欢喜,王巨比郭逵会用兵,最少不会象郭逵那样莫明其妙的用兵。

并且皇上还下诏,许以王巨便宜行事之权,又下诏各州各部司的官员,必须从听从王巨的调动,这表明了这件事没完,那么“报仇雪恨”还有希望。

就象王巨,如果看到庆州百姓遭遇如此,他心中会怎么想?

不过陶弼还是很理智的,这事儿皇上没有完,还是想灭掉交趾。不过王巨如果学习交趾人的做法,即便占领了交趾,以后也无法治理了。这不象交趾,人家纯粹是狠捞一笔,然后就撤军的。

“陶公,如果我将这两者矛盾全部解决了呢?”

“不可能……吧。”

“如果一切按可能与不可能来理解,我也不会来广南了。你认为真能灭掉交趾吗?就算我率军攻破升龙府,如果那个小国君带着大臣撤退到茫茫雨林中呢?”

朝堂各大佬经过王巨说了好几次,略略对南方有了一个认识,不过还是很模糊的。

但陶弼可知道这个结果。

王巨也不是无的放矢,再往后几百年,交趾就是这么干的,最后生生逼退了元明的铁军。

一旦陷入这种局面,已经与国力没有多大关系了,那怕是阿富汗,也照样能将苏帝与美帝困在泥沼战中,进退不能。

不过好在现在交趾立国的时间不太长,此外没有其他大国支持。

然而只要交趾这么做,宋朝那就头痛了。

陶弼不是不懂军事,因为懂,想了想,茫然了。

半天后说:“子安,如果手段过于残忍,恐怕朝堂会有非议。”

“所以我需要陶公配合。”

“子安能替二十多万军民雪恨,老朽那怕舍去这身官服,也会配合子安。但不知子安会怎么做?”

“陶公,我不会直接出面的,连朝廷先前都不用直接出面。而是可能有一股外部力量,不断地入侵交趾,他们的做法更暴厉。”

“这样啊,老朽更加支持。”

不过陶弼也产生了误会,交趾北部是宋朝,西北是大理,西南是真腊,南部是占城。但现在的交趾与唐朝的交趾郡略有所不同的,它的疆域向西向南延伸了许多,也就是开拓了不少新的疆域,尽管放在宋朝,面积可以忽略不计,但对于交趾,也算不少了。那么意味着在它一百余年建国史上(吴朝、丁朝、李朝),它一直在扩张的。但这个扩张的过程,必然惹来四面皆敌,因此与占城、大理以及真腊,皆多是交恶的关系。

如果王巨能利用好交趾这种外部关系,再大力扶持起某一个国家,似乎就能做到王巨所说的。

若是那样,又有何妨,那怕这几个国家杀得天翻地覆,国破家亡,才叫最好不过呢。

“陶公,但我需要你帮助我。”

“子安,尽管吩咐。”

“想要打败交趾易,但平灭交趾难,所以我给朝廷承诺的时间是三到四年,短则三年,长则四年,实际打算是两到三年解决。可是今年死了那么多军民,无论广南或者荆湖,都要以安抚为主了。所以第一步是预防,交趾的话不能听,他们不守信诺,今年大军压境,能向我朝投降求和。大军一撤,说不定又能入侵。”

“还真有这可能啊。”

“所以必须要筑两道防线,第一道防线从钦州西南如昔寨开始,一直到禄州永平寨、冻州、顺安州、归化州、安德州,于险恶之处筑建关卡,或者将原有的关卡重新修葺。”

这就是原有的宋朝控制区,基本就是后世的中越边境,但略略比后世的偏南一点。

之所以有了这个边境,也是因为地形原因,除了海滨一小段地区外,余下的边境都是山区,双方便于扼守。现在交趾归还了有争议的五州,苏茂州就是在海滨地区,如昔寨之南。

门州在禄州的南边,广源州则是在归化州的南部,但在左江之北,谅州就是谅山地区,左江的对岸,七源州之南,思琅州则在广源州的西部。

实际南边六州,面积也不算小了,比如广源州就有好几万平方公里,虽多是山区,不过从军事意义上,占据着据高临下之势。

因此王巨又说道:“然后在五州与七源州前面重要之处,再置关卡。这几州虽然难以防守,不过有了它们,大军可以随时进入交趾,也不能失掉。”

其实王巨意思就让它们成为缓冲区了,不过那边确实不大好构建一道森严的防线,陶弼并没有多想。

“然后再广募土兵。”王巨说完,给了陶弼几张纸头。

这是一次很有针对性的募兵。

一是以土兵为主,蛮兵为主,不过主要是以南方诸州蛮人为主,特别是南方六州。因为王巨在纸上写了一句,为了从这六州多募得土兵,可以用数量的多寡,奖励各峒头人。募得越多,给各峒头人的礼物就越多。

至于其他地区,那就是有多少募多少了。

二是广购滇马,从大理哪里买马来,这个马虽比较矮小,暴发力也差,可能适应当地的天气,反观禁骑兵所带来的北马,这次南征,同样也死了三分之一有余。而且这些滇马比较吃苦耐劳,由此于广南练出一支“南骑兵”。

三是时间的限制,这次乃是真正的募兵,时间只有四年,只募四年,过了四年后,多半让这些战士各自回家了。反正王巨在里面没有说。当然,王巨承诺的是四年之内,必灭交趾,灭了交趾后,如果土兵多的话,也用不着那么多土兵了。因此才有了一个四年之期。

四是因为时间紧,必须就着朝廷以前训练出来的边军,与当地的募兵联合起来,备防前面两道防线的各关卡堡寨。余下的募兵,则带到后方进行集结训练,但在哪里训练,王巨同样未提。实际这里还有另外一个用意,那就是南方各羁縻州对宋朝忠诚度不够,这些募兵带到后方训练,某种程度也是一种人质。

条件有些苛刻,而且蛮人当中也不是没有聪明人的。

因此王巨待遇上却很优厚,每名丁壮参加募兵后,一年官府给予其相当于三十贯的货物,这是给其本人与家人用度的,本人训练战斗时的器甲与吃住,则由官府提供,不需本人承担。若有战功,另有厚赏。若是牺牲或作残,每人根据其功劳高低,再给予五十到一百贯的抚恤。

但考虑到广南西路的情况,非是给钱,而是给物。

实际从北宋起,已经在陆续开发广南西路,比如灵渠,两次扩修后,如今能通航一千多斛船只,虽只有几十吨,但那也相当于二百多辆车子的载重了。对于交通落后的广南,无疑节约了运输成本。一些有作为的官员同时在也本州县里兴修了一些水利与陂田,还有王巨提议的水中坝,然后教导百姓种植纺织,又有一些士大夫教导当地百姓读书识字,兴办教育等等。

所以包括海南岛的黎人,也有一半人会说汉语,有时候他们穿着汉服来到坊市交易,人们难以甄别,直到傍晚按照他们的风俗,吹起牛角为号,集结而归,大伙才知道刚才有一大群黎人来到坊市上。

这是好现象,难道一家人不好吗?不要说什么民族独立,各民族独立度越高的国家,往往就是越乱的国家。

不过广南西路还是以蛮人为主,尽管五代之乱,又导致一批汉人衣冠来到岭南,加上宋朝渐渐的重视,导致农业、手工业、交通业、商业迅速发展,不过总的来说,还是宋朝最落后地区之一。

甚至在宋初还有许多丑陋的风俗,比如杀人祭鬼,为了祭鬼神,将一个大活人,或者小孩子,或者小姑娘,绑起来生生杀死。但在宋朝官员教导与禁止下,这种现象越来越少了。

还有一种丑陋的现状,那就是邕州一带有许多部族蛮人男子比较懒散,整天游手好闲,却让妇女劳作。这个很让王巨无语的。

这种情况下,往往给了钱帛,他们都未必能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于是王巨去年就暗中派人摸查,各地的特产,以及所缺,不是给钱,而是各地缺什么,就给什么。

陶弼看到后面的清单,先是吓了一大跳。

不过随后欣喜,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王巨对情报越重视,未来胜利的把握才越大,而非是象郭逵,稀里糊涂地在打仗。

“子安,你打算募多少兵士?”

“多多益善,最好不能抵于十万土兵,这才能有把握平掉交趾。”

“十万土兵?那需要不少钱帛。”陶弼吓了一跳说。

交趾入侵,钦廉邕三州乃是重灾区,不过邕州面积太大了,只是在交趾进攻路上的各族,受到了伤害,余下地方侥幸还是躲了过去。

而且王巨募兵的对象也不仅是交趾,还有其他的各州军。

虽然广南西路很落后,但还有不少丁壮的,只是多不在户册上。

并且王巨出的薪酬很高了,这是广南西路,而非是物价指数高得怕人的京城。

王巨这次下来,看上去没有郭逵权利大,更不能碰荆湖路的事务,但在两广内,实际权利比郭逵的高,不但许以便宜行事之权,还多了一个经略使之职,同时朝廷又下诏书,让各州各部司官员听从王巨的命令。

可就着两广的经济,难以支撑这个庞大的募兵计划。

“陶公,钱帛的事,你不要操神了,我既然说了,就会有把握筹得这个钱帛,况且是以货雇募,如果调运得当,实际还能省下三分之一的支出。现在主要的任务就是如何能在最短时间内将这么多土兵募集,不仅是募集,还要集训,才能形成战斗力。”

有钱也不行,况且有的峒蛮桀骜不驯,根本就不指朝廷指挥,想要短时间内,募集这么多土兵,其实是很困难的。

陶弼沉思。

王巨又问:“交趾掳获的百姓有没有送还?”

“没有,只有黄金满等人投靠我朝后,将分给他们的几千百姓归还了我朝,估计还有几十万百姓身陷敌境。”

几十万未必,但十几万百姓肯定有的。

“不是说好请降归还吗?”

“那能指望交趾的承诺。”

王巨眼睛一亮,事物有两面性,这却成了自己的一个好借口。

不过这些百姓怎么办?

只要自己计划一执行,整个交趾就是一个超级屠宰场,那么这些百姓说不定首当其冲。

陶弼又说道:“而且我朝撤军后,交趾那个太监李常杰猖狂地写了一首诗,南国山河南定居,截然定分在天书。如何逆虏来侵犯,汝等行看取败虚。”

说完了,陶弼气得发抖。

“哦。”王巨道,似乎有点熟悉。

他想了想,说:“我来写奏章。”

就伏在陶弼案桌上写这道奏折,说了百姓的事,说了这首诗。皇上,各位大佬,这就是现在交趾的想法,你们别掩耳盗铃,自欺欺人了。

还有一件事,事关铠甲。

在王巨推动下,如今宋朝七成将士换装了,一半将士换上了新式铠甲。不过那是鱼鳞甲,当然,论防御性,鱼鳞甲很先进的,不过它与板甲一样,过于沉重,即便王巨用了新式钢,又做了反复改进,重量仍达到了三十斤,重量还好一点,最少比原来宋朝的铠甲轻了许多。主要它的透气性差。

因此王巨请求朝廷,让军监甲全力开工,打造出一批锁子甲,这种铠甲据说是从西域传到中原的。虽然重量比较轻,只有二十来斤,但因为合格的锁子甲制作同样复杂繁琐,铠甲成本不是钢铁成本,主要就是制作成本,这也意味成本还是很高,可它的防御性又比较差,因此在宋朝渐渐淘汰。

但现在王巨让军器监重新将它搬上舞台,要的就是这个透气性,南方太热了。

可是南方这些国家,包括交趾在内,弓箭不是很犀利,那么对铠甲的防御性要求也可以适当降低。

实际早在熙宁七年,王巨就说过,并且现在海外那摊子,几乎是清一色的锁子甲,不过王巨就没有提了。

但朝中诸位大佬皆以为交趾是一个小国家,挥挥手就灭掉了,然而制作了这些锁子甲,一副铠甲要好几十贯成本,去了北方战场又不适用,纯粹是浪费,于是没有采纳。

不知道朝廷这一回听不听从,如果不听从,王巨又只好单干了。

“锁子甲?”

“陶公认为如何?”

“这是好主意,难怪子安百战百胜。”

“不要高估了我的能力,论军事水平,我与你所说那个太监不相上下,甚至可以说他比我还要胜过一筹。”

“这怎么可能?”

王巨笑笑,这个李常杰抛开敌我,确实是一名罕见的将才,与太监无关。

据黄良打探来的消息,说几年前正是此人击败占城军,李常杰生生追到真腊,将占城国王陀罗跋摩(三世)生擒活捉,陀罗跋摩变成了膝下囚,只好割让了地哩、麻令与布政三州给李朝,李常杰这才将这个陀罗跋摩释放。

随后占城内乱,陀罗跋摩投奔李朝,想要李朝替他将占城新国王诃梨跋摩(三世)赶出王位,不过这次李常杰没有成功。

但这一战,占城打得也很惨,不过占城不老实,他们派出使者,告诉王安石,我们主动进攻了交趾,让交趾衰弱至“余众不万人”,如果宋朝出兵,我们两国联手,一举将交趾灭掉。王安石不知究里,更没有派斥候打探一下,与赵顼匆匆命令郭逵南下了。结果郭逵大军一路丢死尸,占城的军队却连一个毛影也未看到。

因此这个李常杰,如果公正的评价,几乎能达到章楶与王韶的高度。

只是交趾国力小,掣肘了他才能的发挥。

但王巨也不惧,那怕李常杰就是耶律休哥那样的战神存在,交趾终是一个小国家!

王巨写好奏折,盖上印章,这个得用快马送往京城。

两人继续商议了良久,王巨这才离开州衙,王巨来到王紫川找好的客栈。谢晨问:“陶公如何?”

那个左诗书,右孙吴的啥别当真,西北还有韩范呢,什么军中有一韩,西夏闻之心骨寒。军中有一范,西夏闻之惊破胆。那个更不能当真,如果韩琦与范仲淹有那么大本事,庆历战争也不会打得如此窝囊。

不要说宋军弱,也不提好水川与三川口宋军将士的顽强表现了,就说陈庆之,他带着北上的军队战斗力应当更弱。

如果陶弼真有吴起孙子的本领,这一战同样不会败,郭逵又如何,照样能将郭逵架空指挥。

只能说陶弼略懂军事,这也满足了,最少比不懂的强。

不过他们前来最担心的就是陶弼爱民,爱民本来是好事,就怕“博爱”,那么王巨的计划就很难实现,毕竟邕州才是真正的前线。

王巨说道:“还好,大约交趾作孽太过厉害,即便是陶弼,对他们也恨之入骨。”

谢晨舒了一口气。

关健就是邕州,所以王巨接到朝廷任命后,就迅速骑马冲向邕州,连泉州百姓还不知道他离开了呢。

可他又有点不悦地说:“然而我们刚才与百姓交谈时,因为苏缄露布上刻意讨伐过你,许多百姓听到子安你来了,神情皆有些怨怼、痛恨,支持的人几乎很少很少。”

第634章足迹

在谢晨眼中,王巨那就是宋朝最牛逼的官员了,能文能武,爱民如子,所过之处,无不受到百姓爱戴。因此每次离任时立即骑马,不打招呼就走了,否则必让百姓堵住不让离开。王巨来到广南,是广南百姓的福气,这些百姓却如此不识好歹。

王巨哑然失笑,问:“子沾,你往深里想,能想到什么?”

“深里想啊……不久百姓便会扭转对子安的应象,不对,那是往长里想,非是往深里想,对了,百姓见识有限。”

“百姓固然是见识有限,还有一个你没有想到,那就是百姓要求真的不高。”

“不错,只要官员略略对百姓用一点心思,百姓就爱戴了,可惜许多官员连这一点都做不到。”

这就是集权制度再加上官本位思想所带来的产物。

所以官不是父母官,而是老爷官,即便是好官,那也是青天大老爷。其实在内治上,宋朝官员做得并不差,甚至不亚于一千年后的官员。

相对来说,宋朝差就差在胥吏上。

可就是在宋朝,真正爱民如子的官员能有多少。

如果取消这个官本位思想呢?

王巨产生这个想法不是天方异谭,在宋朝是没办法取缔了,已经根深蒂固,就是王巨做了皇帝,也不敢取消这种思想。

不过在海外还有一片片乐土,现在人还比较少,让各个管事们进行着粗犷式的管理。然而最终涌过去的百姓会越来越多。尽管不会象去年,以及今年可能的数量,不过以后定下来,每年还会有不少百姓继续向海外涌去,故土家园虽好,然而得要活着,为了活着,一些赤贫百姓只好陆续离开家园了。

当多到一定地步时,就不能再进行这种粗犷式的管理了,至于宋朝派官员过去管理,王巨还没有想好怎么对付呢。

但宋朝派几个官员乘着船漂洋过海,当真能将那么广大的地方控制起来?

如果那样,唐高宗李治能用豆腐将自己撞死的,这样都能控制起来了,俺们为什么连波斯都督府都无法管理,仅是一年来时光就丢给大食人了。

因此就要制订相关的律法制度,现在的制度王巨看不惯,可去推广民煮制度?那不是民主,是煮自己煮百姓,就象苏缄这样,害人害己。

并且威权制度丧失,几十年过后海外的百姓就象环州的那一部分慕容族一样,整个海外就乱了套。

其实很多事,王巨即便带着大手指,还是办不到的,然而问题是,这件事办不到,还躲不掉。

这还真是一个问题。

王巨忽然想到在江宁求舍问田的王安石,王安石可没有大手指,虽然变法中有种种不好之处,实际认真地去想一想,王安石也不容易的。

海外那片暂时还不急,王巨又说:“再如爱民如子,可民是什么民,士大夫权贵,当地的豪强富绅,或者是中农,或者是赤贫百姓?即便将他们都当成民,得有什么样的能力,才能将这一碗水端平?”

“确实很难啊……子安,这倒是一件事,几十年后,那边也要出现这情况。”谢晨也想到了海外。

现在迁徙的多是赤贫百姓,吃的喝的住的用的,皆是先行资助给他们的,大家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可几十年过后,同样会象宋朝这样,各户情况参差不齐。

只要产生严重的悬差,就会产生各种尖锐的矛盾。

别的不说,就说这个民吧,如何端得平?

就象王巨明知道兼并在宋朝危害越来越严重,但并没有明显去打击兼并,相反地,不停地与权贵豪强做着让步,特别临走时,又嘱咐葛少华做出进一步的退让。

这只是一州,放在若大的国家,岂不是更难?

两人一阵沉默,却听到窗外的议论声。

王巨进了客栈,当然,更多百姓也得知了消息,有的人便在议论。

也不是全部说王巨坏话,还有一些消息灵通人士,听到王巨不少传闻,认为王巨是好官,是苏缄误会了。

其中有两人在争辨,说的是当地土语,王巨又听不懂了……

谢晨忽然脸色巨变,低骂道:“这些刁民。”

大约其中一人说了很难听的话。

“子沾,莫要动怒,实际这是一件好事,百姓对我期望低,那才能做出政绩,如果期望高了,就象我当初初到泉州那样,反而不好做事,做了,恨了。直到第二年才渐渐好转。”王巨劝说道,骂就骂吧,当官的,就是被人赞的骂的。那怕是再坏的官,也会有人爱。那怕再好的官,也会有人骂。

然而宋朝好就好在这里,没有堵住悠悠众口,这也是一种变相的监督。

“我很想问一下他的名字,再过一年后,看他如何评价明公。”

苏缄在邕州虽牺牲了,但留下了浓浓的一个足迹,王巨也会也必然留下一个更浓的足迹,而且不是邕州,而是整个广南。

与军事无关,既然经略了,那就有民生与经济……

东风徐吹,远处海面上驶来一支浩大的船队,市舶司的官员与衙役一起忙碌起来,这么大的一支船队,那意味着会带来无数税收,以及大量的香料珠玉。

高文秀用手搭在眼睛上方,眯着眼睛问手下:“咱家眼睛不大好,来的可是泉州船队。”

这句话有一个历史背景。

宋朝市舶司分成四处,广州,泉州,杭州湾与密州。

密州是王巨推荐后成立的,实际没有王巨,密州也会出现市舶司,但那要更晚一点。

杭州湾不是杭州一处,而是分成秀州与明州、杭州三个部分,好几个处,多时有五六处,有时又取缔了一两处,那么只有三四处。变动最大的就是秀州。

杭州湾市舶司虽数量多,可规模最大的仍是广州与泉州。

这也是时代产物。

唐朝最初对外港口就在广州,因为唐朝禁止百姓出国,所以海商多是外国人,大食与南海的海商,有的外国人开始在广州定居。后来唐朝分裂,南汉几代人君虽然昏庸,不过对市舶司这块还是比较看重的,毕竟它能带来许多收入。

因此外番海客,多将船驶入广州港交易。

泉州港后来居上,也是因为唐朝,唐朝不准百姓出国,但不是不准百姓造船,后来泉州海船技术渐渐超过了大食船与南海船,于是有了一个庞大的造船基地。然而因为福建路人口太稠密了,又是地少山多地形,其实从唐朝时就有百姓私自出国出海谋生。

五代十国开始,没人管了,宋朝同样没有禁,因此出海谋生的人变得更多,包括到海外做生意的,他们的船只多驶回泉州港交易,因此造就了泉州港渐渐后来居上。

但没有王巨带来的变化,现在两港规模仿佛,直到王巨将重心转移到海外,自己又在泉州担任了四年半知州后,泉州港才正式取代了广州港头号市舶司的地位。

不过王巨的那些船队,还有一部分疏散到了杭州,密州与广州。

别的船队都有一些走私行为,包括大食船只与极少数广州本地海客的船只,甚至一小部分也涌到广州来交易的泉州船只,特别是广州这种地形,现在广州港下面的岛屿更多,番禺、中山、顺德、江门、斗门、珠海、澳门这些地区多与陆地不相连,而是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岛屿,以至广州入海口处外,分布着大大小小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