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暗黑大宋-第1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刻都哆腊讹正在大帐里发呆呢,仅仅是一天,他就折了三千多名手下。特别姚兕那个杀神,仅他一个人就干掉了自己几百名部下。这还怎么攻哪?
但比荔原堡打得最激烈的还是美利堡。
西夏人不知道,美利堡主将在仁多零丁派罔藏逋发兵前,已经进行了换防,如今的主将正是姚麟。在他的指挥下,打退了西夏一次次进攻。
特别是那个猛火油,实际美利堡里的猛火油并不多,仁多零丁有了“对策”,于是没有对付仁多零丁的部下了,可是梁乙埋派出的军队还没有对策,全部用在梁乙埋部下身上了。因此到了傍晚时分,梁乙埋的军队同样也在水浸盾牌。可这个盾牌经过水浸后,更加沉重,又是反拿着的,十分别扭。那么这些盾牌还起多少作用?
王巨想了想,说:“能不能将消息送到美利堡?”
“有点难。”章楶道,这个真的很困难,但好在仁多零丁此时也得到了环州消息,于是兵力驻扎在雪泥堡下,犹豫不决。因此还有一个空档,那就是从西谷砦穿过仁多零丁所置的哨所,潜行到东谷砦,再从东谷砦将消息想办法送到美利堡中。
“如果能送到,嘱咐姚麟务必守到后天早上,后天早上突围。”
“那么计划一起要改动了。”
“此时能拖上一天,都是无比宝贵的一天。”王巨说道。
凭借姚麟之能,加上美利堡又在战前略略修葺过,以及堡中的兵力,守上两天不成问题的,大不了伤亡重一点罢了,可想吞下三十万夏军,不付出伤亡,怎么可能?
要么就是李三狗压力会增加。
今天柔远寨攻势最猛,那可是十几万兵马,不但白天,夜色降临,西夏人还在轮流进攻着。不过李三狗手中也有一个大杀器,明天就会亮相了……
“环州那边打算怎么办?”
“三天吧,三天内主动站队的各部族还是可信的。过了三天,即便他们加入,也不同意他们加入了。当年定川砦大败的开始,便是蕃人将士发起叛乱导致。尽管那个责任是属于葛怀敏的,但它也是前车之鉴。”
“还有高仙芝呢。”
“对,那次高仙芝与大食交战失败,主要原因乃是葛逻禄联军叛变,否则鹿死谁手,未必可知。”王巨叹息道,想了想又说:“不过既然这样决定了,那么从现在起,就要让种古摸清楚这些村寨的动向。这些村寨相互联亲,互有往来,如果全部动手,骚动会很大。能争取的战后还是尽理争取,吓一吓就好了。将这些个多数部族稳住,余下极少数不能争取的,也要强行驱出环州,以便环州顺利稀释,最终实现与朝廷融合。”
那时,那怕他们当初主动让强人出来配合,都不行了。
王巨也不敢用哪,如果发生葛逻禄那种情况怎么办?或者学习西夏,用这些人做炮灰,但宋朝是宋朝,多少得讲一些仁爱的什么,不能真全部学习西夏。
随后两人又制订了一些具体细节,接着一个个传令兵驶向四面八方,将这些命令发放到各将手中,甚至送到了延州与镇戎军。
第八天开始。
荔原堡那边攻势渐渐弱下来,打得都哆腊讹心寒了,并且后方还有那么多宋军在虎视眈眈呢。
不过都哆腊讹接到一条消息,果如他所料,凤川砦派出一支军队,从龙蟠县向庆州进军。但斥候还没有打听出来,这支宋军并不是真正的官兵,而是凤川砦的强人与壮马。
否则庆州兵力有点虚弱。
随着都哆腊讹将这条消息送到梁乙埋手中,但此时梁乙埋正在暴怒中。终于发起总攻了,但无论是荔原堡,还是美利堡,或是眼前的柔远寨,却一直稳如泰山,相反地一天多时间攻下来,三路兵马皆出现了严重伤亡。
宋吉在边上说道:“大将军,我还有一策。”
“说。”
“宋人在柔远寨置了这道冰墙,现在可以将它们全部催毁,然后让三军将士,搬到柔远寨城下,再覆上一些泥土,柔远寨城墙的优势将会下降。我军就可以站在这道土山上放箭,用此掩护三军攻城。”
“这个主意好。”
梁乙埋迅速下令。
天气开始渐渐暖和,但总的来说庆州还是很寒冷的,白天虽然可能会融化少许冰雪,到了夜晚却又重新结上冰。
这道冰墙当初设计时比较厚实,虽然以冰为主,但它现在也是固体。
虽然拆起来挺麻烦,可现在梁乙埋什么多,兵力多。人多力量大,一会儿冰墙拆掉,一起运到柔远寨前,一东一西成了两座小土山,随着夏军搬上黄土,用来防滑的。下午时分,两道土山形成,虽然不算高大的土山,不过能抵消一些柔远寨城墙的高度了。
“弓箭手盾牌手上。”梁乙埋下令。
这对柔远寨很不利的,不过李三狗胸有成竹,说道:“将那些人拉上来。”
大杀器出现。
数千战俘一起被宋军拉上城头,然后捆绑起来,站成两排,宋朝官兵就站在人墙后面反击。
这比盾牌还要好,小盾护不住全身,大盾提着沉重,战斗不便。但现在什么盾也不需要了。
而且也没有违反姚麟的承诺,我们宋军并没有弄死你们,弄死你们的是你们的战友!
李三狗看着吓得直哆嗦的人形长城,又对着西夏人哈哈大乐地喊道:“来啊,射啊。”
第501章好牌
大杀器一出,梁乙埋目瞪口呆。尽出馊主意的宋吉同样也傻眼。
这不是少人哪,好几千人,当然射起来也快,连来几个三连发,人肉长城就全倒下了。但会引起什么后果?梁乙埋也想不清楚了。
还有一个办法,重新象昨天那样,强行攻城。
不过真的不好攻哪。
相比于其他诸旅将手下的官兵,李三狗手中的官兵数量最少,只是三营蕃骑,因为李复圭的瞎折腾,这三营蕃骑编制还不全,三营蕃骑还不满一千人。因此让李三狗索性编成了两营,也就是野利姑界带出的那两营骑兵。
然而这不代表着李三狗手中兵力少,从安疆堡到柔远寨、美利堡的所有强人壮马,甚至包括大顺城与荔原堡、东谷砦的少量强人,以及淮安镇与业乐镇、五交镇等后方的大多数强人,一起集结到了柔远寨。夜袭战过后,又得到了姚麟的五营官兵,更是如虎添翼。
当然这个分兵,还有一个原因,美利堡太小了,容不下太多官兵。即便以后撤到了东谷砦,西谷砦同样也不大。况且还有秦渤的兵马呢。从这个因素来考虑,也要分兵柔远寨。
从守城角度来看,这个兵力不算少了。
还有武器呢,柔远寨中猛火油数量更少,只能说震慑意义远大于杀伤意义。但柔远寨中有大量神臂弓、虎踞炮、霹雳弹,余下的弓箭手八成换成了质量合格的复合弓,同时还有许多原始的滚石檑木。
所以想啃下来,很难很难的。
一时间,看着这两排古怪的人肉长城,十几万夏军鸦雀无声,静得似乎能听到一千多米外两侧山峰上小鸟的鸣叫。
这样下去肯定是不行的,不但找不到解决办法,并且严重地打击了士气。
梁乙埋只好暂时停止了进攻,将诸将召集商议。
一会儿,他让传令兵向士兵传话:“这些人都是我们大夏的将士,如今落入敌人,成了敌人的人质。我不想伤害他,更想将他们救出来,让他们带着战功,以及从庆州获得的战利品与财富回去,但显然不可能了。”
传令兵一字一句往下传,梁乙埋这个说法还是让大家认同的,连这个寨子攻起来都如此地艰难,哪里还有法子救人?
就在他们认同时,传令兵继续在传递着梁乙埋说的话:“但是柔远寨挡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大顺城更加坚固,以至我们无法将粮草及时调运到三军,这样一来,时间拖久,我军必危。”
实际柔远寨冰墙一拆,没办法阻挡安疆堡方向运来的粮食了。
除非象大顺城那样,一砌就来一个八百亩庞大的城砦,当然,堡砦越大,力量越强。就象雪泥堡,如果再大一点,能囤积两三千兵士,那么只坚守两天,会不会那么危险与困难?
然而堡砦越大,意味着守卫的兵力就要越多,就象大顺城,最少得有五千以上的士兵驻守,才能保护好所有的城墙不失。如果象这次西夏几十万大军前来,那么兵力的要求最少要达到一万人以上。
如果柔远寨、西谷砦等堡砦一起象大顺城那样玩,宋朝得派多少大军,才能将这些堡砦守住。
只能说柔远寨的存在,使得西夏人的军队不敢从这条道路肆无忌惮的入侵到庆州,然而对于这次几十万敌人来犯,柔远寨这个作用不大了。两边那么大空挡,只要稍稍派一些兵力驻扎,西夏粮食可以源源不断地运过来。
不过梁乙埋不这样说怎么办呢?传令兵继续在传话:“当务之急,必须要攻下柔远寨,至于这些将士,我们用宋人的鲜血偿还!”
他这些话道理儿似乎能讲得通,可是大家听后一起默然。
但说了比不说好。
传令兵将梁乙埋的话传下去,梁乙埋开始下令土山的夏兵放箭。
“娘娘的,真射哪。”李三狗睁大眼睛惊讶地说。
然后无奈地下令,让身后的宋军伸出盾牌保护。但这些战俘同样也傻掉了,他们眼中闪过悲愤与茫然,咱们是自己人哪,真忍心下这个黑手。
那可不是,就这一会,倒下了三百多人,还有一百来人受了箭伤,让李三狗下令抬下去治疗。不过余下战俘还是站在前面做盾牌,只不过在他们前面有真正的盾牌保护着。然后宋军站在他们身后放箭反击。
看到土山上弓箭手吸引了宋军的火力,梁乙埋立即下令攻城。
然而结果让他十分失望,柔远寨没有大顺城大,但它小了就精了,寨中的兵力足够多,可是城墙长度却有限,这也意味着李三狗可以调拨更厚实的兵力去守城头。
结果前面夏军刚到城墙下面,后面无数滚石檑木一起砸下来,特别是那些大石头,柔远寨周围就是山,虽然有不少是黄土峁,但也有许多石山,用黑火药轰上几百下,寨中就能得到无数滚石。
这玩意儿成本在柔远寨最便宜,一个个不要命地搬起大石头往下砸。
总有砸完的一天,但没有十天八天时间,是休想宋军砸完它们。问题是梁乙埋能不能强攻十天八天,那得用多少将士的鲜血才能换得柔远寨?
有的宋军用石头砸,有的宋军拿着提刀砍登上城头的夏兵,还有的宋军在浇沸油,或者将改造后的霹雳弹点燃后当手榴弹往下砸,还有的宋军用盾牌保护着人肉长城,另外就是弓驽手,他们手中全是神臂弓。
虽不及夏军弓箭手多,可神臂弓杀伤力远比西夏弓箭厉害,况且他们是躲在夏兵身后的,要死死的是人肉长城,弓箭手最怕的就是不能冷静,一旦冷静下来,象平时那样射箭,有许多弓箭手的准头同样可怕。
所以这一波进攻,又损失了近千人,梁乙埋看到天色黄昏,不得不下令撤回来。
李三狗将所有战俘集结。
这些战俘现在心情又是彷徨无措,又是义愤填膺,还有就是担心害怕。
但他们能责怪宋朝对战俘残忍吗?
NO!
一般来说,夏辽两国同样很少杀俘的,当然,有时候生气了,就是杀俘也很正常。不过大多数情况下,是将战俘调到后方做部曲,也就是奴隶。就象宋辽两国和盟之后,相互都交往了以前的战俘,不过因为许多宋朝战俘被辽国送给了大草原各族,后来找不到了,宋朝为了苟安,同样也不计较了。
这是为何呢,因为不停的战争,造成大量的丁壮死亡,这些战俘便成了最好最便宜的劳力。不过总的来说,宋朝比辽国做得好,软嘛。辽国呢也不算太恶劣,许多有学问的或者有能力的将士,辽国同样优待,还让他们担任辽国的官员。西夏就恶劣了。
而且西夏与宋辽两国不同,虽然面积不算小,但多是沙漠戈壁,若不是得到河西走廊,甚至早因为不停征战,西夏从内部就自动瓦解。
因此有的时候西夏在粮食不足,或者劳力不缺的情况下,也会主动释放战俘,然而那就得付出代价了,挖鼻子割耳朵。想一想,将鼻子割掉,再割掉两只耳朵,那还是人吗?
所以宋朝这样做,也不算过份。
然而这样下去,他们早晚得死,而且死得很窝囊。
这时李三狗就说话了:“诸位,如果你们那位李元昊在,会不会打成这样?”
众人摇头。
李元昊与吃过不少次大败仗,但不会打得象这次莫明其妙的。
“若是你们李元昊在,会不会调动三十万兵马?”
众人又是摇头。
“为什么?其实道理很简单,你们西夏国土狭小,出产贫瘠,百姓更贫困,经济基础更差。动用三十万军队,得花费多少钱帛?若是你们能拿下环州,靠做强盗,是能弥补这个损失。但现在你们认为还能拿下环庆吗?”
大家一起黯然。
“拿不下环庆,这一仗回去,你们西夏财政会出现什么状况,又会给你们夏国百姓带来什么压力?”
大家又是黯然。
“其实在这里,我可以告诉你们,不但这次你们拿不下环庆,相反的,你们这次会败得很惨。大顺城与安疆堡城下,仅是一道开胃的咸菜。”
“啊?”
“不要怀疑,不用七天,你们就知道结果。”
当然,更具体的计划,包括李三狗在内,也未必很清楚,就是清楚了,也不会告诉这些人的,否则站在城头上一喊,大事去矣。
“所以我现在对你们说一件事,未来,我们必将攻入盐州。”
这次大半战俘不相信。
“听我说,这次你们西夏三十万大军若是惨败,国内还能抽出多少兵力。我们只是攻下盐州,并不是想守住盐州,难道做不到吗?”
这有区别的。就象赵匡义北伐,同样拿下了涿州。结果兵败后,宋军退出幽州,涿州还有一部宋军在拼命地守城。辽国也有意思,随他们守去。但整个涿州已经与宋朝失去联系,结果到了第二年辽国才攻打涿州。宋军那一战打得很顽强,宋朝只知道这一条,究竟是谁为主将,有多少宋军在反抗,一个不清楚。
因此李三狗说的并不是不可能。
实际这一战中宋军也未必那么顺利,如姚兕突然发善心引起的变故,再如主将魏庆宗牺牲……
但也正常,换成成长后的章楶来指挥,同样还会磕磕碰碰的。
毕竟一想蛇吞象,二是战区面积太大,三是兵力太多,那可能全部按照预计的去发展。
然而这些战俘不知道啊,只看到大顺城被宋军神出鬼没地狠扁了一通,到了安疆堡下扁得更惨,然后呢,然后他们就成了战俘。这也让他们看不好这次西夏军队的未来了。
不胜那就是败!那么就可能出现李三狗所说的情况。
“因此,我替你们做一个决定,家在环庆缘边的横山地区以及盐州地区的,请站在一边。”
哗啦一下,走出一千多人。
余下的家人离宋境或者离环庆路比较远了。
李三狗看着这一千余人说道:“马上你们重上城头时,我会让手下发放弓箭给你们,为了防止西夏报复你们的家人,战后我军到达盐州,将你们家人全部接到宋朝安顿,到了宋朝,你们幸福时光来了,除了纳兵役外,不用你们承负任何税赋。另外,战后,我还会向每人发放价值一百贯的绢钱茶叶,用此做为你们的犒劳,改善你们家人的生活。”
这个提议还是让许多战俘心动的,不过有人壮着胆子问:“如果你们宋军打不到盐州呢?”
“打不到盐州,战后我会让你们回去,并且每人另赠五百两银子。”
那种情况下,不可能带绢带铜钱了,但带银子却没有问题,五百两银子,只有三十几斤重,一个劳力,足以能带回家去。
但所有人都不相信。五百两银子,现在的银价比很高的,换成缗钱,那是一千缗,相当于一千三百贯钱。这怎么可能?
“不相信,我们可以写一个契约。至少我也没有必要哄骗你们,我派人将刀往你们脖子上架,你们敢不放箭吗?”
“霸气!”后面一个蕃兵喝彩道。
战俘们一起无语了,又有一个战俘大着胆子问:“那为什么要优待我们?”
“中国是开化国家,以仁为主。再说,以后你们也是宋人了,也不能将你们当成敌人或战俘看待。你们明白吗?”
明白吗?真的不明白哎。
李三狗也不管他们了,走到余下战俘前面道:“至于你们,我们大宋是没有办法将你们家人接过来了,因此不会让你们用弓箭反击,但我还有一个提议,那就是你们提着盾牌,保护你们曾经的战友。战后,我同样会将你们释放回家,并且每人赠送五十两银子做路费。”
五十两银子,就是一百多贯钱,对于苦哈哈的西夏人来说,那可是一笔不小的财富。而且这个要求提得并不过份,俺们也不想做对啊,可梁大将军,你下令对我们射箭,我们不能等死吧。
但几乎所有战俘一起感到不解,为什么李三狗要这么做?
为什么?其实原因也很简单了,李三狗给的“酬劳”确实很丰厚,但这么多战俘,几天惨战下来,还能剩下多少人?最后真正能拿钱到的夏兵数量不会有很多。
再看官兵,养一个官兵一年得要好几十贯钱,若是牺牲了,朝廷还需要发放大量的抚恤,但这些战俘,以前宋朝发放过薪酬吗?他们战死了,宋朝会发放抚恤吗?
不错,下令强行让他们这么做,他们也不得不去做。可是有了金钱刺激,一旦投入进去,那与强行下令效果是两样的。
李三狗说完了,还真与这些战俘签订契约。
然后来到城头上,夜色降临,可是战场很平静,一个蕃将说道:“赵将军,恐怕西夏人现在头痛了,所以今晚没有攻城。”
李三狗哈哈大乐,说:“明天他们头更痛。”
这几千战俘,简直是上天送来的好牌啊!
第502章惊喜
“子纯,王知州怎么知道曲珍的?”刘温润纳闷地问。
“我也不清楚哪,”王韶不解。
王巨写信给王韶,又用快马迅速将信送到王韶手中,信上主要就是向王韶先借用苗授。
这个要求容易理解,当初苗授能去三原,就是王巨提议的,两人很熟悉,苗授又对郑白渠的保捷军十分熟悉。如今环庆路正打着,王巨借苗授,增加宋军实力很正常。
然而王巨在信中又借了几个人,比如张守约。张守约成名很早,也能打,但张守约乃是秦州驻泊都监,这能借吗?而且秦州并不是王韶一个人做主,尽管他这个“文字”有便宜行事的权利,可实际上还受着秦州知州的掣肘。
不过现在要好一点,王安石害怕秦州又出现一个李师中,因此将韩缜调到了秦州。大家都是自己人,就不要再闹了。
但就是韩缜也不会同意将张守约借到庆州去的。
因此王韶将这一借自己儿略去,没有考虑,但王巨又借了两将,一个是秦州本地人赵隆,此时担任着缘边弓箭手的指使,十分骁勇。但因为还没有参加战斗,名声却不显。
不知道王巨从哪儿听说的。
那就借吧。
然而另一人让他不解了,那就是曲珍。他派人打听了好一会,才知道这个曲珍。刘温润来到秦州后,挑选将才,因此将乡间英雄豪杰聚集在一起,然后将一枚铜钱悬于一百步外,又拿着一把宝剑,据说是价值三百多贯最上等的桃溪剑。
好吧,王韶也有一把桃溪剑,那个不管。
然后刘温润又说,诸位,你们谁能射中这枚铜钱,某便将此剑赠送给谁。这时候曲珍站了出来,一箭中的。这个箭术太高明了,要知道一百步外,一枚铜钱能有多大?
这个难度无疑是真正的百步穿杨。
这时刘温润镇守着古渭寨,刘温润对曲珍的箭术十分赏识,便将曲珍带到身边做了亲卫,刻意培养。人就在古渭寨,不过王韶与刘温润很纳闷,王巨是怎么知道曲珍的。
苗授在边上说:“我听说曲珍自幼就喜好练习武艺,有一次他与叔父去边境打猎,突然被一群夏人围困,曲珍杀出重围,不过回头却看到叔父没有突围,于是再次杀回去,生生从一百多名夏人手中将叔父救出,这件事在当地成为美谈广为流传。大约明公也听说了这件事,因此借用。”
这倒是有可能,毕竟那个烧酒作坊就等于是王巨的,有许多管事时常去秦州这边与蕃人交易,大约这些管事听说了,又传到了王巨耳朵里。
“那么此人如何?”王韶问。
不是问武艺,而是指军事。王巨既然刻意借用,最少也会让曲珍担任一员偏将,没有军事才能,光有武艺,还是不行的。
“中。”刘温润道。
曲珍是他赏识的人,当然刘温润也希望曲珍出人头地,但想出人头地,自己说不算的,得在战场上打出来。那么还有什么战场比庆州这次大会战更容易立下战功?因此刘温润又问了问:“这次庆州会不会击退敌人?”
“击退?你小视了王子安。”王韶哈哈乐道。
不管是王韶还是章楶,或者是苗授与刘昌祚,都将王巨高估了。虽然王韶信心满满,但就是王韶,都不敢将自己的军事才能凌驾于王巨之上。
这个理儿……是没办法说的。
但王巨对王韶确实很看重,而且善心满满,甚至在这份重要的信中提到一件事,那就是许多重将生背疽而去世,比如狄青,后来的名将徐达,以及王韶。
可这个背疽究竟是什么玩意,它就是毒疮,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致命的毒疮,一是天气热造成的结果,特别是将士,天热了依然穿着铠甲,又在一些湿气重的地方行军,那么就容易生致命的毒疮。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中了刀剑,铁锈让伤口感染,造成伤口严重发炎,产生的致命毒疮。
因此王巨在信中不胜其烦地将产生背疽原因详细地解说,又说了,战后得立即用特制烧酒清洗伤口,再敷上药膏,那么就减少了伤口发炎的机率,也就不容易生背疽了。
史上王韶这个背疽很惨的,据说都将肉烂得看到骨头,最后病重去世。这个原因多半与湿热无关,因为王韶主战场就在熙河。但王韶喜欢冲锋陷阵,虽然这样做会激励士气,不过可能就因为这个原因,身上受伤,然后伤口发炎,才出现了那种恶性背疽。
这是一件很可惜的事。
如果王韶不象史上死得那么早,章楶在飞快地成长,诸将也在王巨带领下,在迅速成长。几年后,宋朝再也不用为将帅发愁了。
不过王韶觉得有点儿好笑,并没有太在意。
“哦。”
“刘都监,胜负不在庆州,而在湟州。”
“怎讲?”刘温润傻了。
“我刚刚接到的情报,说董毡开始集结三军。为什么集结三军?兰州、凉州。”
“我会意了,此时西夏河西兵力空虚,因此董毡集结三军,趁机抄掠。那样西夏必然会将庆州大军撤回。一旦撤回,王子安就能大败夏军。”
“正是。”不过王巨怎样击败西夏三十万大军,王韶同样也不大清楚,但看到王巨向自己借将借兵,能猜出王巨这一回玩的很大。他又说道:“董毡这厮也没有安好心,西夏很早就从河西将兵力抽调走了,直到现在他才集结,这是有意让西夏与我朝大军火拼,好以最小的代价抄掠到更多的财富。”
这个得解释清楚,不然未来自己开边熙河,朝廷指不准有人用此做文章,看人家吐蕃多义气哪,但咱们宋朝是如何回报的?在这一点上,他的想法与王巨惊人的吻合。
不过王韶也不生气。就象吐蕃与西夏火拼,宋朝以前的做法同样是坐山观虎斗。西夏来宋朝火拼,唃厮啰同样乐得看热闹。这才是吐蕃与宋朝联盟的真相。
敢情他将老唃当成了金大与胡志胡。不过虽然这样理解有点儿略失偏颇,然而吐蕃对宋朝的态度确实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不知王子安可预料到了?”
“预料到了,在信中还问了这件事。”王韶道。战前,王巨与章楶都估猜到了,不过王韶同样也估猜到了,这才派了斥候潜入青唐,否则没有这么快得到情报,毕竟中间隔了一个若大的河州。
王巨既然有如此之能,那么这一战大获全胜的机率无论很高,刘温润更不会阻拦了,他立即派人去将曲珍叫来。
但这次王韶还给王巨带去一份小小的惊喜,那就是久经训练过的五百蕃骑。
这个人数也不能太多,这时最重要的便是赢得时间,所以马上这一行人就要出发,晚上赶到秦州休息,明天早上再次出发,如果道路好,想办法赶到泾州休息,如果道路情况不好,那只能在陇州休息了。然而无论如何,后天必须赶到宁州。然而兵力多了,夜晚休息就是一个大问题,无论是陇州或是泾州,不可能有那么多客栈,所以得备帐蓬,干粮,以及其他物资,速度就会自动的慢下来。
人数虽少,但个个都是虎贲之士。
五百零八人骑马向东飞奔,王韶目送着他们远去,不过他心里面同样在打着“小算盘”,他要开边河湟哪,但那就需要得力的将领来协助,可那些将能打,那些将不能打,他却不大清楚。那么这次庆州之战,便是最好的验证场所。
王巨能借,他也能“借”吧。
…………
梁乙埋还是没有想出好办法,用撞木撞城门,可在塔楼上能看到宋人早就用沙包将城门堵上了。俺们也不用出城,就呆在寨子里。
要么撞城墙,不要说西夏的撞木,就是将宋朝精心打造的撞车抬来,也不可能对柔远寨的城墙产生威胁。
想攻城,还是乖乖登城头吧。
梁乙埋手中也有虎踞炮,但问题是石弹小了,杀伤力不大,石弹大了,抛射出去的速度慢,并且射程不远。真正起到作用的只有那几门大型虎踞炮。
相反的,柔远寨中三十几门大大小小的虎踞炮搭配着霹雳弹,倒是杀伤了大量西夏士兵。
如果手中有一百门大型虎踞炮,那就好了。梁乙埋心想。这样想也不能说不对。
可是现在的虎踞炮部件复杂,制造难度也提高了,其工艺早超过了西夏的水平,西夏想仿制,天知道得那一年才能实现?
所以梁乙埋一大早下了一个命令,城头上不论站着的是谁,大伙都不得手软。
几千名战俘往城头上一站,真能使士气跌落啊。
因此当务之急,不是攻城,而是得用最快速度将这些战俘干掉,三军才没有顾忌。然后又立即下令,用盾牌手在前面掩护,三军上下再次挖泥巴,将土山加高。
反正宋人城门堵死了,不用担心他们出城袭击。
于是自下半夜起,西夏三军浩浩荡荡地加高土山。不能说梁乙埋折腾,人家兵力多啊。就象当年明镐攻打贝州城一样,想怎么样玩就怎么样玩。
可是梁乙埋却不知道这件事,明镐玩得很嗨,但最后呢,还是没有攻下贝州城。
但几个时辰后,两座土山确实加高了近一米,几乎快与柔远寨的城头相持平。
“这样下去,柔远寨有点危险哪。”一名指使担忧地说。
如果土山的高度绝对超过了柔远寨的高度,那么这个居高临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