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暗黑大宋-第1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一回大家都懂的。

一个个嘻嘻哈哈地爬进去,窟窿又重新堵上。

齐忠还在发问。

“放心吧,我们能过去,就是它……”高敏指着一样东西说道。

当然,他本人还是觉得不可思议。

这时候四更时分了。

大顺城、荔原堡、柔远寨、美利堡、淮安镇前皆静悄悄一片。但明天这里大多数将爆发更惨烈的攻防战。

雪泥堡前同样静悄悄一片,并且西夏大营鼾声如雷。

他们惨战了两天,伤亡惨重,没有受伤的将士同样筋疲力尽。

但雪泥堡中近四百人眼睛个个瞪得大大的。

魏庆宗说道:“马上我们就要撤走了,请记住,一定要小心,不能发出任何声响。”

几百人默默点着头。

“还有,各自记好背负的战友,看我的手势,轮流着接过来。”

有好几十个人受了重伤,马上撤退时就是一个大问题,因此让没有受伤或受伤轻的将士轮流换着背。但为了减重,高敏甚至下令,将士兵身上的铠甲都埋到地下。

也许夏人能找到,也许找不到,但就是找到,魏庆宗也不去考虑了。

看到诸人准备妥当,魏庆宗冲着西边一片倒坍的房屋说道:“敬礼。”

三军单腿跪下,施了一个军礼,那些房屋下面便是埋葬了牺牲的宋兵所在。

随着,大家默默地从城头上顺着绳子爬下去,堡中还有一些物资辎重的,但为了不惊动敌人,不敢烧的,只能在傍晚时将它们暗下破坏,至于粮食,则是和上泥沙。

不能破坏的,只好留给敌人了。真正带走的,只有他们各自手中的兵器。

下了城头,魏庆宗弯下腰,一个亲卫问:“魏将军,怎么啦?”

两天战斗下来,魏庆宗同样挨了两箭,中了一剑,这一剑还是砍在了他的腹部。不过为了振作士气,仍在带伤奋战。刚才下来时,碰着了伤口。

他不能喊痛的,挥了挥忍着痛说:“没事。大家继续出发。”

几百人悄悄登上山顶,放下绳子,魏庆宗则用望远镜盯着敌营观看。

敌人的哨兵仍没有注意,于是魏庆宗挥手示意让大家下去。

一会儿全部下了悬崖。

“走。”魏庆宗道。

只要越过延庆水,到达对面,再借助对面的树林,他们才能安全撤走。

大伙小心地趟上延庆水。

这是最危险的一段道路。

但越怕出事,越会出事。

眼看大半人踏到了河对岸,就在这时,一个西夏的哨兵大声喊道:“宋人逃跑了。”

“走。”魏庆宗大声吼道。

大家迅速冲向对岸,不过这时后方的西夏大营也开始骚动了。

“走,走,走。”

魏庆宗不停地催促着。

一行人继续往前冲。

但因为多数人有伤,没伤的又背着战友,这一行速度想快都快不起来。

他们走了好几里地,就听到身后传来马蹄声。

“走,走。”魏庆宗继续在催促。

因为在前方就有种古的接应军队,只是怕西夏人发现,不敢靠得太近。但发现了,终是一个大大的麻烦。不管怎么说,雪泥堡下还有许多西夏人。

并且只要被纠缠上了,淮安镇下的夏兵更多,那时候会连种古的大军都拖累了。

前面还是没有听到动静,后面的马蹄声却越来越近。魏庆宗想了想说道:“留下一百人殿后。”

说着他挑选了一百名战士,又搜刮了所有的箭矢,呆在了一个隘道上,继续对其他人吼道:“走!”

敌人已经追上,不过妹轻咩罗手中的骑兵也不多,只有近千骑。但对于魏庆宗此时的兵力来说,也是一支可怕的军队。

听到马蹄声越来越近,魏庆宗说道:“伏下。”

随着大团大团的黑影飞速地移动过来。

大家怦住了呼吸,眼看只有两三百步,魏庆宗吼道:“射。”

随着嗖嗖的箭鸣声,几十名敌人从马上掉落下去。

“再射。”

又有几十名敌人被射中,然后魏庆宗便听到有一人喊道:“退回来,退回来。”

敌骑迅速退回。

但很快大家又紧张起来,因为敌人全部下了马,然后钻到树林里,向两边的山峁爬去。

“走。”魏庆宗果断下了命令。

只要敌人登上了两边的山峁,他们这一行就完了。于是一百人迅速向前奔去。不过前面的人或是伤兵,或是背着战权的士兵,因此走得慢,只一会儿,就让魏庆宗追上。

魏庆宗无辄了,只好又找了一个地形伏下。

不久,西夏人再次追上,甚至魏庆宗能看到远处闪起更大的火光。看来敌人已经进入雪泥堡,察觉到堡中的宋军全部撤走了,因此大军也在后面打着火把追来。

“运气真不好啊。”魏庆宗心里面想到。

一会儿敌人再次追近,又一个个下马,借助树木的掩护,杀了过来。

大家连续射了十几箭,但敌人已经扑到了眼前,“毁掉弓”,魏庆宗说道。他们手中持的全是神臂弓,为了不让敌人仿制,因此朝廷再三下令,若遇到危险,必须毁掉神臂弓。

一百人一边在破坏神臂弓,一边眼神惨然,这条命令下了,也意味着他们没有任何生机了。

敌人扑过来了,魏庆宗下令一半手下继续毁神臂弓,又带着一半手下持着提刀,开始了战斗。

月色明亮动人,刀剑光芒冷肃。林中不停地响着刀剑的碰撞声,又不停地传来惨叫。

魏庆宗砍死了一人,又砍死了一人。不知砍死了多少夏人,但他身上也不停地中剑,有刺在他身上的,有劈在他身上的,一会儿他整成了一个血人。

最后他感到身上的力气越来越小,就看到后面同样有火光闪来。种古的援兵到了。

“杀上去。”种古喝道。

他的生力军凶狠地扑过来,夏人感到不妙,拨腿就逃,有的连马都丢掉了,迅速向后逃命。

种古找到了魏庆宗,魏庆宗此时全身发冷,种古道:“快替魏巡检包扎。”

“种知军,你来了,不用了,带着大家撤离吧。”魏庆宗说完,就闭上了眼睛。

魏庆宗所在的第十三旅主力还在,十三旅五营官兵,三营在西谷砦,不过魏庆宗牺牲了,也意味着自开战以来,宋朝折损了一员重将。

种古无奈,这么大战役,伤亡是谓必然,不过第十三旅不能缺少旅将,所以他立即派人通知庆州,让庆州任命新的旅将,随着裹着余下的雪泥堡官兵继续撤退。

一会儿,妹轻咩罗带着大军也追了过来,他不甘心哪,继续往下追去。然而刚到一个山隘,就有无数箭矢从两边射过来,妹轻咩罗也不得不喊道:“撤。”

没办法追了,虽然是月夜,但天知道环州来了多少人援救。然而这也是一个好消息,环州兵力来得越多,对于接下来的安排越有利。因此他看到三军撤出山隘,想了想说:“就在此扎营,再将消息禀报给仁多将军。”

仁多零丁苦攻雪泥堡,为的还是环州后方,魏庆宗血守雪泥堡,为的还是环州后方,接下来的王巨行动,也要保证环州后方无失……

环州的后方。

整个环州几乎全部是山区,不过马岭水两侧倒是形成了一个宽阔的河川地带。但沿着马岭水,两边又有无数条支流流向马岭水,这些支流有大有小,每一条支流又形成一道道山沟,将整个环州的崇山群岭切割若干区域。

三千多人的队伍沿着马岭水向环州城迅速地冲去,前面就是一条山沟,有一条不大的小河灌入马岭水中。小河上有一座石桥,过了这座石桥,再往前走十几里地,便是环州城。

明亮的月害死了魏庆宗,但让这些人喜出望外,因为不用打火把,便能走夜路了。

“快,快,”其中一个中年人催促道。

然而这行人神情十分怪异,眼看就要接近环州城了,并且此刻的环州城兵力绝对空虚,有的人很开心,但大多数人神色严肃,甚至复杂。

就在这时,他们听到一种奇怪的声音从马岭水传来。

许多人不由自主地扭头去看,然后多数人张大了嘴巴。

他们看到了一队队穿着铠甲的士兵,正在冰面上以比马还要快的速度,迅速冲过来。

“完了。”有的人心中想到。

还有许多人机灵,立即离开大队伍,向山上跑去。然而来不及了,这支宋军一分为三,有的停下,开始放箭,有的继续向前滑行,滑向那条小河,堵住了他们的去路,至于后方的,直接滑到岸边,放下滑板,迅速上岸,堵住这行人的退路。

第499章清洗

五更时分,一队强人猛地冲向东城门,然后打开东城门。

东城门前面的一排房屋里的人奇怪地看着这一幕,整个环州城只剩下这些强人了,当然,种古敢将他们留下来守环州城,他们的忠诚度勿用质疑的。

但这个节奏不对啊。

明明这个城门应当我们来打开好不好?

有聪明的人,就感到事情儿有点不大妙了,可他们又不知道哪里不对。随着就明白哪儿不对了。

只是一会儿,一队队宋军从东城门外闯了进来。十几里地,若是走,得好一会儿。不过若是滑冰过来的,用不着多久。因此那边在继续剿杀,这边已经抽出三营兵士,事先抢到环州城,以防有变。

“不好,”那排房子里有人说道。

然而宋军已经迅速将他们所在的房屋团团围困,一句话也没有说,弓箭齐发,甚至还动用了火箭。

躲在房子里也不行,房屋马上就烧起来了。

被宋军逼得,一个个只好走出来投降,又有人气愤地问:“为什么杀我们?”

但他话还没有落音,数十支箭向他飞来,整射成一个刺猬。余下人吓得面如土色,一个个趴在地上喊饶命。

郭庆这才走过来,说道:“全部抓起来,严刑审问。”

这时候他们还有一条生路的,郭庆只是想得到口供。

一个个审问,边上的胥吏做着记录,然后签名画押,这事儿可不小,得有证据,不然以后整个环庆路将士都会被人授以口舌了。买安优柔才是主流嘛,强硬那是不对的!

天就渐渐亮了,种谊还没有进城,有的人跑得快,跑到山里面了,这些人同样得搜索出来,最大限度的剿灭。

不过雪泥堡的消息传到了环州。

郭庆听了很感伤,两人都是同僚,平时关系不错,没想到昨天下半夜还在一起吃酒,今天早上便阴阳相隔了。

这时口供也录得差不多了,郭庆悲愤之下,说道:“全部推出去斩首,人头悬于城门上。”

喊饶命也不行。

若不是这些人,魏庆宗与那么多宋朝将士何苦在雪泥堡搭上性命?

消息迅速传开,整个环州震动,然后是静默。

不是所有慕容都参与进去,参与进去的也不一定是慕容。但一个共同特点,离淮安镇、西谷砦等寨子比较近,为什么呢,因为这里等于离西夏军队近。

参与进去的人当中有的确实是有反意,有的是被蛊惑的,主要原因就是西夏军队数量太庞大了,一劝一吓,以为宋朝这次必失环庆,所以参与进去了。还有的是被胁迫的,本人不愿意,可村寨里的长辈族长们都同意,他们不得不参加。

因此环州的后方各村寨倒是罕有人参与。但不代表着他们就支持宋朝了,真正支持宋朝的大多数也听从了庆州的命令,撤到后方。所以他们的态度是“中立”的,我们不背叛宋朝,但不会坐视宋朝官兵“欲所欲为”。另外前线几十万夏军,也是他们的底气。

现在这种沉默,实际是一种僵持,一种无声的抗议。

若非种谊九营官兵到来,甚至可能因为官兵杀了那么多人,已经引起了暴乱。

中午就不知不觉到了。

章楶的命令也到了环州。

郭庆却跳了起来:“那环州怎么办?”

原来章楶的命令是让他接手魏庆宗的第十三旅,驻守西谷砦。如果这道命令是在十几天下达的,郭庆不排斥,但现在郭庆一门心思想着将环州事务结束后,立即返回庆州,加入王巨的总攻计划呢。

传令的士兵说道:“章通判又说了,如果郭将军不愿意,让小的再代传一句话,西谷砦的右侧与上面,以及上面的上面。”

实际这个士兵一头雾水,这是什么意思?

然而郭庆眼睛就亮了起来,西谷砦建设时间较早,在宋真宗年间就修建了此堡,它的位置就在后世环县的元城乡两条小河交汇处的一个圆形山咀上,面积也不大,只有五十几亩,但元城乡有什么?元城川!车厢峡在环州境内的道路是什么,环州元城川、庆州乔川!

不过此堡因为太小,元城川又过于宽阔,因此不能扼死元城川,这也是以前此路私盐泛滥成灾的原因。堵不死,只好看到私盐犯子将一车车盐从盐州运到宋朝境内。

当然,更堵不死西夏大军,但它能在关健时候,在背后猛插一刀。况且西谷砦上面是什么?木瓜堡!木瓜堡上面是什么,萌门三岔!

“可是我手中兵力少哇。”郭庆又说。

本来魏庆宗手下只有五营官兵,但两营几乎在雪泥堡打残了,西谷砦只有三营官兵了。

传令的士兵继续说道:“章通判又说,环州初定,一部分部族会被震慑,此时再发出请求,必又会得到一些强人的支持。同时今天又是西夏自大顺城现身后的第七天,西谷砦耽搁不得。”

传令兵自然不知道其含义,可郭庆能听明白,

暂时仁多零丁不知道后方有变,只是又向雪泥堡增加了一万援兵。他打的还是好主意,种古手中兵力本来就不多,前线各堡又分去了一些兵力。昨夜救援魏庆宗,又将余下军队带出环州城。所以若无种谊这支宋军神兵天降,今天早上,环州必然失手。环州失手,意味着叛军会得到大量的财富物资。

挟借此势,叛乱的势头必会扩大,后方诸堡砦会一一告急,种古只能回兵镇压。那时候种古仅是镇压都成问题了,若是一万多名西夏大军突然扑到环州境内,整个环州就可能被仁多零丁拿下。

可是瞒不了多久的,其实到了中午,仁多零丁还没有接到消息,他就会产生怀疑了。按理说因为西夏主力在大顺城方向,所以仁多零丁的当务之急乃是美利堡,这样三军才能会合。美利堡接下来的就是柔远寨,荔原堡,最后就是大顺城。那么后方道路畅通了,西夏重兵才可后顾无忧地向庆州方向发起进攻。

庆州一失,环州失去倚靠,不用攻也自己儿丢了。这时分兵攻打西谷砦并没有任何意义,就象攻打东谷砦一样。但西夏兵力多啊,足够他们分兵多处了,而且西夏也不愿意将时间拖得太长,所以真不大好说。

因此西谷砦主将得确定下来,还得一个有威望有能力的主将,眼下除了郭庆,还能有谁胜任?

郭庆将环州事务交给了曹通判,去了西谷砦。

下午,一行人来到环州城,见面就责问道:“曹通判,昨夜发生了什么事?”

“他们与西夏勾结,试图里应外合,昨夜趁环州城中兵力空虚时,夺下环州城,与西夏人呼应,被我们官兵镇压。”曹通判道。

“但我听到的说法,是他们前来环州支援官兵,而非是夺城。”

“不是……”

“曹通判,不要与他们罗嗦了,如果朝廷这样处置,诸位不服,那边就是西夏三十万大军,你们尽管再次集结兵力,前来攻伐环州城或者其他堡砦。”种谊在边上说道。

“你是谁。”一个老者气愤地说。

“他是种知军的弟弟,此次环庆路将诸军置成十八旅,种将军也是第十旅旅将,其排名还在种知军之上。”曹通判解释道。

“但总要有一个说法吧。”那老者语气软了软。

“什么说法,谁的拳头大,谁就有说法。以前纵容你们,你们无法无天,是因为你们族人多,又有西夏之逼,朝廷恐边事生变。但现在你们敢叛变,朝廷只好鱼死网破。”

其实种谊态度还是好的,若是郭庆在此,以他与魏庆宗的交情,那么可能当场又要杀人了。这也是章楶将郭庆立即调到西谷砦的原因之一。虽然他与王巨看法一样,恩威并济,不过恩是主,威是辅。事情最好到此为止,不要再扩大。

“对了,这里有一份刚送来的情报,镇戎军巡检使赵普带着十营官兵,从细腰城马上就要进入环州境内,日暮时分,便能抵达环州各个堡砦。”种谊道。

不过赵普带来的乃是原州官兵与强人,非是镇戎军的官兵。

然而这条消息让这行人一起色惧。

环州终非是西夏主攻方向,种古的军队顶在前线了,再加上原来魏庆宗的属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将前线的几个堡砦守住,大约不存在问题的。

因此现在的后方等于凭空多出了种谊的九营官兵,再加上原州的十营官兵,那整成了十九营官兵。谁敢动,谁动谁找死哪。

那老者语气又软了软说:“可那些村寨丁壮多被官兵击毙,以后怎么办啦?”

“我只说一件事,治平二年冬天,德顺军边境威戎堡西侧二十里外,有一同家堡,这里有好几千户蕃人居住,因为西夏税务沉重,同家堡百姓多有附从我朝之意,可先帝为了两国和平,一直未纳。但这条消息被西夏人得知后,立即出兵同家堡,将同家堡数千户百姓不论男女老幼一起屠杀。最后仅剩下几十户。他们还没有公开反叛西夏,更没有在西夏危急关头在后方背叛。你说我朝当怎么做?”

“还有,为什么郭庆将军如此生气?若非这些人反叛,为何我朝官兵坚守在雪泥堡?这两天战斗下来,导致无数官兵死亡,包括魏庆宗将军也战死在沙场。你说我朝当怎么做?”

若是小兵蛋子死了也就死了,可魏庆宗乃是朝廷重将哪。

“中国是仁国。”

“你们也知道中国是仁国哪,但你们是怎么回报中国的?”

“那些寨子现在很可怜。”另一老者说。

“可怜?那我再问一句,当初他们执意反叛时,这些人是他们的父母,是他们的妻子,为何不进劝?再者,若是让他们得逞,环州境内得有多少百姓官兵生灵涂炭?他们是人,其他人就不是人。或者说你们是人,汉家人就不是人,其他部族人就不是人?”

所有人一起语塞。

种谊又说道:“不过我朝还是仁爱的,本来商议安排时,是打算将这些村寨百姓一起交给西夏。反正他们不是想投奔西夏吗?”

“不妥哪。”几个老者一起惊呼。

如果让他们成功了,得到环州城,等于得到无数财富。得到环州城,西夏必会拿下环州,有此功又可以升官发财。但现在没有成功,丁壮死了一半以上,宋朝又有这么多官兵,各村寨又缺少反抗的丁壮,那么必让宋军迅速地将他们驱逐出各个村寨,又能迅速地送到西夏人手中。但现在西夏人要这群妇女老幼做什么?

到时候只有一个结果,财物留下,妇人留下,甚至小孩子也留下,以后做为人口储备,但那些老人只有找死的份了。然而那些妇女小孩子也未必有好下场,这是几十万夏军,一个个性渴难忍,到时候妇女能有什么好下场?小孩子会做为人口储备,但也是一个奴隶身份!

原来还真打算这样安排的,最后王巨否决了。若真这么做,争议太大了。

种谊又说:“有什么不妥?西夏人能做出来,你们不是想投靠西夏吗,我们大宋是向西夏人学习的。”

“我们没有投靠西夏,只是来问一问。”

“当真,如果我们手中没有这些军队,你们恐怕来就不是问一问吧。”

“不是,不是的。”

“不是的,那么为什么你们一个强人都不派出。官兵在浴血奋战,不仅替大宋保卫家园,也是在替你们保卫家园。如果你们说西夏好,现在就投奔啊,我们绝不会反对。”种谊拍着桌子喝道。

国家治理地方的最重要象征,不仅是驻兵,还有最重要的一条,百姓会纳税,或者服役,也就是古代所说的徭赋。那么才能构成对等的关系,百姓付出赋或徭,强壮了国家。国家就得认真治理,给百姓更好的生活。这个对等的关系形成,治理才能稳定。否则这个统治便会动摇。唐朝对突厥不征赋徭,最后还是丢失了大漠。宋朝对侬智高不征赋徭,任其成为独立王国,结果侬智高给了宋朝最凶残的一刀。天朝不征臭港的赋徭,产生了大量的灿灿。

现在的环州许多部族成了什么?与当初的侬智高有何区别?

“慕恩也有恩于朝廷的。”

“慕恩那不叫有恩于朝廷,那叫识相。若不是看在慕恩的份上,朝廷给予了优惠的政策,你们慕容族如何能茁壮成长?如何成了如今的尾大不掉之势!”

一行人面面相觑,他们听出种谊的杀气了。不但朝廷这次不会服软,恐怕以后还会更强硬。如果他们再不识相的话,那么战后,朝廷也许对他们的寨子都要动手。

然而问题来了,朝廷在大撤离,可他们寨子动都不动,为何?也不是为了反叛宋朝,其实昨夜参与的各村寨,坚决反叛宋朝的村寨同样不多。大多数是被诱惑或者威胁参与进去的。实际这些村寨与他们一样,俺们不反叛宋朝,但也不会支持宋朝。我们是属于中立派。所以宋朝来治理,我们照样能生活。西夏来了,我们还能照样生活。不过将强人派出来,性质则是两样了,这不是派出来训练,而是参战。等于是公开站队,但万一西夏灭掉环庆,以后怎么办?

第500章大杀器

一个老者又问:“不过那些村寨百姓怎么安排?”

种谊心中暗叹,到这时候了,这些人还不主动站出来支持宋朝,难怪王巨虽否决了残忍的提议,但接下来的手段依然很强硬。

他答道:“这一战过后,环州二州许多地区必须要重建,战后会在庆州境内选择几处地点,将这些村寨的百姓一起转移。腾出来的空间,会安置原来庆州境内的各部族。当然,为了奖励,这些部族会拥有比原来更好的地盘。”

这个更好的地盘,一是指面积大,二是指水草丰美。毕竟二十几个村寨,死了那么多丁壮,用不着这么大的地盘了,也不可能给他们这么大地盘了,那岂不是在鼓励大家一起学习那个口号,想当官,先占山先王等招安?

几十人又色变。

这才是狠招,这些部族既然安排过来,大多数是对宋朝忠心的,他们顶在前方,又将环州“中立派”稀释,以后他们这些中立派再也发不出任何声音了。

种谊又道:“还有,此战我军必然会打退敌人的进攻。然而除了这些部族外,还有一些部族一直对我朝不满,现在只有两个选择,一是立即离开环州,投奔西夏。我再次申明,官军会做任何阻拦。但想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又不对大宋忠心。那么只有一个选择,战后会强行将这些部族也驱逐出环州,然后打散到庆州各处,甚至安排到宁州等后方人烟稀少的山区。”

“滋。”几十人全部倒吸着冷气。

有人后悔不当来了。

但不来,就能躲过去吗?

环州乃是宋朝最重要的前线地带,王巨既然花费了那么大心血,包括雪泥堡那么多官兵的牺牲,以及赵普的官兵。现在兵力这么紧张,生生用五千官兵来震慑,岂不是损失?因此王巨不可能继续坐视环州继续象史上那样发展。史上是怎么发展的?

史上熙宁九年,自慕恩慕化死后,慕家族益繁,向背不一,许多部族主动向西夏请降。

元丰三年,环州肃远寨慕家白子等剽属羌聚众为乱。

元丰四年,环州慕家族首领迎逋数次纵火杀人,官府不敢问,结连诸部为寇。

最后朝廷因为慕容族颉狠难制,不得不派老将张守约前来环州,勒兵讨擒之。但张守约同样顾忌重重,未下狠手。因此慕家族山夷叛,举户亡西。特别是在金人南侵下,慕容族更是插了一记狠刀子,慕容洧带着庞大的慕容族举族反叛宋朝,杀害官兵,使得整个环州没入西夏。

王巨不清楚这些事,但知道自从慕容恩与慕容化死后,这个慕容族要之根本无益了。

而且上属出现的各个人物,此次反叛中也陆续出现,包括慕容白子,肃远寨顶在环州前方,戒备森严,因此他刻意让部众化整为零,硬是潜到后方,参与了这次反叛。

慕容迎逋因为剽勇过人,成了这次反叛的首领,但昨天黎明时,他逃跑出去了,到现在还没有抓到,可能他想逃到西夏大军哪里,只是环州多山,逃得远了,想抓也没有办法抓捕。另一人慕容山夷同样也是首领之一。

不过王巨也不清楚史上这些事,并没有刻意针对那一个慕容。

但总的来说,这也是宋朝偏软的政策造成的结果。

惯子不孝,肥田养稗稻。

以前这是一条真理,一千年后,这同样还是一条真理。

所以这次王巨与李三狗会面时,又刻意与李三狗说了慕容。三狗叔,你也渐渐老了,但这么多野利聚集在一起,你在能凝聚起来,至少保证他们不会反叛宋朝。可你不在怎么办?

因此凝聚可以,让他们过上一个好生活也可以,但切不可以学习慕容,不过用不着刻意打散,就是继续保持以前那样,姓野龙的还是姓野龙,姓虫二的还是姓虫二。然后各个村寨选择他们的族长。等于聚而不散,不散也不凝,这样呢,虽然不可能象慕容那样出现一部强大的部族,可是朝廷会放心,也会利于百姓迅速融入宋朝,强大的部族名号没有了,可是子孙后人,却能很好的生活下去。

这肯定有背李三狗的想法,然而王巨说得有道理,李三狗也无法反驳。

一行人苦瑟的回去。

但他们还没有决定支持宋朝,不过赵普率领着一队队官兵到来,终于让他们色沮。不过就是这样,他们拖了三四天,才不情不愿地将各村寨中的强人壮马发出来,然而那时候,战争早进入了下一阶段了。

…………

夜晚降临。

章楶又骑马到了宁州。

战斗已经进入白热化,有的他也不能完全做主了,毕竟王巨才是环州路的一把手。

“荔原堡那边如何?”

“那边今天攻得很急,一度让荔原堡十分凶险。为了打退敌人,仅是姚兕今天一人就射了近千箭,毙数百人,裂指流血。”章楶说罢眼中出现赞服的光芒。

这简直是一台机关枪哪。

王巨笑了笑,姚兕只是一台中型机关枪,还有一个重型机关枪未出世呢。

但这一战,姚兕没有史上表现的出色,那次大顺城之战,因为李复圭无备,前线各堡砦兵力都很空虚。因此姚兕率军屡屡打败攻城的夏军,生生将夏人杀得胆寒,接着姚兕又让其子姚雄引壮骑驰掩其后,在数万夏军中杀进杀出,如履平川,西夏人怂了,于是再度回去转攻大顺城。那一次大顺城兵力很少,更无防备。于是姚兕不得不往返数次前去营救,转战了整整三天,斩首数千人,这才全保二城不失。

不过现在兵力充足,不用象史上那样冒险了。

至于姚雄,在夜袭那一战同样十分光彩。只是姚雄也随着叔叔姚麟的军队,撤向了东谷砦,又随高敏去了东岭峰。

但就是这样,这一天攻防战打下来,也将都哆腊讹杀得叫苦不迭了。

此刻都哆腊讹正在大帐里发呆呢,仅仅是一天,他就折了三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