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暗黑大宋-第1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都哆腊讹都急了。

梁乙埋又连连点头,说:“好,我马上传令。”

命令一道道地下,许多兵士开始忙碌,梁乙埋则是看着大顺城,喃喃道:“这个老家伙从哪儿冒出来的,宋朝以前为什么没有重用?”

“大将军,此人以前也立下大功,宋朝辰州蛮叛乱不休,此人一去辰州,便立即平叛,将蛮首彭仕羲逼降。”

宋朝荆湖南路那边也是宋朝头痛的一个大问题,特别是梅山蛮,成了国中国,宋朝近一百年,都拿这个梅山蛮没有任何办法。请注意,这里没有任何民族问题,相反的,宋朝一直是用买安的办法解决这些边民。但那一带的种种做法,简直让人无法想像,强掳汉人做奴隶,那是真正的奴隶,而非是部曲,剖开孕妇的肚子,挖人心肝当食物,又时不时进入汉人区域烧杀抢掠……等等。这个梁乙埋也听闻了一些。

“而且他又以一个武将身份,担任过数月秦州知州。”宋吉说道。

不过这时都哆腊讹已经产生了一些怀疑,当真这一切乃是窦舜卿所为?

但他想不明白的是,若不是窦舜卿所为,以李复圭的才能做想出这些安排吗?

总之,到了这一步,都哆腊讹心中已经产生了不安。

不但他,就连梁乙埋派出去的斥候,一路上都变得小心翼翼了。虽然如都哆腊讹所说,这些损失能够承受,但此时十几万夏军士气却是降到了冰点……

…………

“小的参见韩公、郭公,”赵大井施了一个大大的拜伏礼说道。

“勿用多礼。”韩绛道。

当然,赵大井还有些拘束,虽然他随王巨身后呆了多年,但本来只不过是王家寨一个普通的少年罢了,韩郭二人地位又那么高,怎能一点都不紧张?

“你家大郎胃口好大啊。”韩绛又说。

“韩公,小的这次前来,一是看看能否到大顺城看看实际情况,回去禀报,二来就是将两封信送给韩公与郭公。”

这也是没有办法。

别人不知,但王巨察觉到韩绛与郭逵因为种谔,产生了一些不和,以至郭逵在一些场合公开发表意见,反对开边罗兀城。但开边罗兀城却是韩绛所支持的。

所以同样的一封信,必须要写两份,否则郭逵会生气的。

信上没有再说罗兀城了。

实际西夏将兵力抽调到了庆州,对于其他两路都是一个好机会。

不过细浮图寨孤悬于大里河的顶点上,罗兀城离绥德军城更远。因此想乘机拨掉这两个据点,事情又回到了原来种谔的局面。必须建设数个大堡,形成一条坚固的链式防御阵线,否则能夺下却不能守住。

且不说朝廷不可能同意了,就是同意了,那也需要大量的民力与物力支持,可后方的民力与物力一起被王巨抽调到了庆州。

所以绥州那边王巨未说,也不用说。

但还有其他的机会。

不过为了让两人同意,王巨在信上说了一些大约的计划。

没办法,蔡挺那边王巨倒不用担心,主要就是延州这边。

“你家大郎为什么不在庆州,而是回到了宁州。”

这个王巨估计到了韩绛会发问,也提前做了嘱咐,赵大井顺溜地答道:“启禀韩公,我家大郎这么做,有三个原因。首先我家大郎在西夏那边略有些虚名,一旦西夏人得知我家大郎接手环庆路民政军务,可能会严加防备。那不利于打败敌人。其次后方还有三万多保捷军,能否真正大败敌寇,这三万多保捷军将会成为一支关健的力量,因此大郎回到宁州,还会做进一步的安排。最后就是物资与撤离的百姓,物资多于宁州集中,百姓也多在宁州这里,分散到各地安排。特别是百姓,可能会有接近二十万百姓在大撤离,并且这些百姓又是蕃汉杂居,种族复杂。一不小心,便会出大乱子。所以我家大郎不大放心。还有我家大郎资历浅,年龄小,恐后方官员未必听从其命令,因此还要返回宁州,亲自过问一下。”

这样讲就能讲得通了。

王巨真正的身份并不是武将,而是文臣。

不管是不是真小心,至少对老百姓还是不错的。

韩绛点点头,又问:“为什么他指定了高永能,而非是种谔?”

这个王巨也交待过,赵大井答道:“无论折将军,还是高将军与种将军,都是绝世勇将。不过我家大郎也说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自从朝廷诏书放弃罗兀城之后,绥德军军民又回到了大里河以南的窘迫局面。所以必须要种将军坐镇,折将军同样也不能调动,有他在,便能沟通府州折家军。”

这更是一条理由。

实际王巨根本就不想用种谔。

虽然种谔确实很能打,但他是典型的“中国人”,真正的独狼。

有想法是好事,就怕没有想法。武将沦为文臣的傀儡,能打好仗吗?但更怕就是想法太多,太独。

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他这种心态,但放在这场浩大的战役中,必须要每一个将领都要听从调动,包括王巨章楶在内,都要成这个战争机器的一部分。也就是到少要求每一个将领得要有团队精神。

种谔有团队精神么?

他一个人主持一支军队,那就是一条超级猛龙,但若是做了别人的部下,成为团队一部分,那就会成为一个无比坑爹的零部件。

“那么你说说大顺城那边的情况?”

赵大井一五一十地将大顺城两天的战斗情况说了一遍。

但他的运气很好,再迟一天,梁乙埋扫清了南山小道上的积雪,他就没有办法顺利进入大顺城了。

“哦,”韩绛与郭逵听完后,眼中都闪着光,一种贪婪的光。

第480劝说

三十万敌人,韩郭听到这个数字后,都吓了一大跳。

但现在看起来,这个三十万似乎也就那么一回事。一旦产生这个想法,便会又生起另外一个想法,那就是三十万战功哪。

王巨说战功未必是好事,可那得看放在什么人身上。郭逵让韩琦破格提为西府副相,许多人都不服气,因此郭逵很需要战功来证明自己。至于韩绛更不用说了,且不听天下重门,一韩二吕。韩就是韩绛家的韩!

这种眼光都让赵大井害怕了。

但过了许久,韩绛眼中终于黯然。

虽然这个战功是好,王巨也将计划讲了一大半,却没有讲清楚,自己拿着这封信,就能打败西夏人么?再说朝廷会不会同意自己替换王巨?除非自己用陕西宣抚使的身份强行参与进去,可这小子却不是一个省事的主,一旦引发不好的局面,自己就悲催了。

因此最后说道:“你回去对你家大郎禀报,某到时候会支持。”

“那就谢过韩公郭公了,”赵大井开心地说。

实际他还缺少了阅历与经验,韩绛承诺了什么?

其实什么承诺也没有说!

支持,什么叫支持哉?

不过也不能怪韩绛,至少韩绛对王巨没有恶意,主要还是那个三十万,刚才一度让韩绛产生了贪婪之心,不过冷静下来,韩绛又在想,当真三十万那么好对付吗?因此韩绛不可能给出准备答复的。

但王巨也没有完全交底,比如董毡。

可对于另外一个人则几乎都交了底。

黄骅比赵大井待遇要好得多了,赵大井是站在哪里,毕恭毕敬地回话。黄骅却是坐下来喝着茶,一边回答蔡挺的问题。

这也说明了王巨身份的尴尬,别以为他是陕西安抚使,郭逵未必将他当作一回事,韩绛更不会将王巨当作一回事,蔡挺同样无所谓。

那么只有看各自的交情了。

蔡挺看完信,说:“董毡?”

“蔡公,你认为董毡会不会……?”

“莫急,”蔡挺喊来一个幕僚问:“前几天西夏从河南抽走了多少兵力?”

“似乎有好几万,不过他们从大漠边缘插到雄州,抵达灵州,又从灵武大道进入车厢峡。所以斥候也无法打听到准确的数字。”

灵武大道便是指灵州到环州的大道,全长五百里,西夏境内有三百余里。

大漠便是后来的腾格里大沙漠,但现在的腾格里大漠虽然开始恶化,不过仍存在着许多绿洲,还生活着许多百姓,这些百姓一度让西夏很头痛。

不过这些绿洲的存在,却保障了唐朝到西域的北道仍在延续,也就是从贺兰到居延海,再从居延海到肃州的这条道路。虽然沿途城镇很少,人烟不少,但胜在道路平坦。同时又能从居延海到达北阻卜各部,所以在西夏,也时有商队从此道进入西域或阻卜。

在腾格里大漠的南侧,同样有着许多小绿洲,所以也是一条重要的道路,西夏灭甘州,李元昊走的便是这条道。不但道路平坦,而且很近,几乎是顺着直线,一直到达灵州的。不过它几乎全在敌后,蔡挺手上也得到准确的情报。

不过也没有关系,黄骅在边上说道:“具庆州前线斥候打探的情报,可能会有近七万夏军,陆续抵达车厢峡。”

“七万哪,”蔡挺笑了。

那这个机会,董毡再抓不住,他也不佩成为唃厮啰的接班人了。

当然,这也不是梁氏是傻子,这是孤注一投,虽然那边会有损失,然而这边只要拿下庆州,所得会远远大于所失。

但这一切是寄托在夏军这次能大胜,最少得拿下大顺城、荔原堡、柔远寨等重要砦堡,否则梁氏就等着灭火吧。

“但你家大郎指名周知军与赵巡检,镇戎军怎么办?”

周永清是镇戎军的知军,赵普是镇戎军的巡检,两人在去年那一战中皆表现出色。两人一抽,镇戎军立即缺少了一半主心骨。

“明公之意,最好是蔡公亲自坐镇镇戎军。”

“呵呵,他连老夫都利用了。”

“非是,那个仁多零丁有点难缠。并且他还没有发兵我境,便将注意打到了慕容头上。”

“慕容……”

“他是佼仿明公当年拉拢野利族之举,不过我朝对慕容已经很优待了,除了以理动之,不能再给予什么恩惠,否则以后越来越尾大不掉。”

慕容族乃是西北大族,若论排名,府州折家当为第一,丰州王家当为第二,不过现在丰家王家不行了,然后是麟州杨家第三,不过杨家几乎完全汉化,接下来便到了环州慕容,余下才是绥州高家等大部族。

不过又有人说慕容族不是党项人,而是吐谷浑后裔。

这个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它现在势力真的很大,不仅在环州,庆州、镇戎军、原州都分散着许多慕容族人。环州据传有两万帐土人,其中慕容族几乎占据了四分之一,现在他们的实际势力,已经隐隐与府家折家相齐并论了。只不过这个大族一直很有想法,不能为宋朝所用。总之,穆挂英这个娘家在宋朝,大多数时间里扮演的角色很不大光彩。

然而宋朝软弱,边境将士又不大争气,朝廷只好多次拉拢,这才使得慕容族首领慕恩慕环等人向宋朝表示有限度的效忠。

不过这两人已经死了,后人这几年有点儿想入非非。蔡挺曾在庆州呆过一段时间,他当然知道这个来历,因此谨慎地说了一句:“要小心哪。”

不要说这大战之即,就是平时,包括蔡挺在庆州,挟借大顺城之战大捷后,慕容族依然嚣张无比,蔡挺都拿他们没有办法。

因此蔡挺又说道:“可准确?”

“双方已暗中联系,但有没有搭成协议,不大清楚,就是搭成协议,有多少慕容参与也不大清楚。”

这个要区别对待的。

但事实比黄骅所说的还要严重,就象这次集结强人与壮马参战,环州在慕容带领下,很不理想。

因此王巨与章楶说了一件事,那就是百姓与国家的关系。

首先说,国家是由国内所有百姓组成的一个组织,而不是皇帝的家。当然,后面一句王巨不敢说了。应当来说,北宋前面几个皇帝做得也不算太坏,至少在古代,只能如此了。

其次国家与百姓之间的责任与权利。百姓必须要纳税,服从国家的管理,遵守国家的律法,这是百姓的责任。那么所得就是国家必须保护百姓的安全,替百姓创造一个良好公正的生存环境,这也是国家必须遵守的义务。如果享受到国家的保护,以及种种义务,却不自发地爱护维护它,这就是对国家的背叛,无论你有没有投奔敌国,也是国奸。

为什么有人对国家发牢骚,正是因为他们缴纳了税务,也服从国家的管理,遵守了国家律法,但没有得到国家的保护,或者在执法过程中,教育、医疗环境、生产中没有享受到公正的回报,这就是国家的错。

但贪官、大多数精英公知,实际就是国奸!因为这些人无疑已经享受到了国家最好的回报,却没有自发地维护爱护它。

这是一条永远不会颠破的真理,一千年前能适应,一千年后还能适应。

慕容们这样做,实际就是背叛了国家。因为他们已经最大限度享受到了国家的回报,比如国家从来不向他们征任何形式的两税,比如国家派出大量士兵在各堡砦里替他们防御夏人入侵,比如王巨的这种做法,敌人未来,立即组织百姓撤离,避免敌人的戗害,并且战后还会略有补偿,甚至还打算替他们修建被夏人损毁的部分家园。

因此他们必须遵守他们的责任,那就是要派出强人壮马主动参战。

但现在没有,反而与敌人勾勾搭搭,以至环州官兵无法专心应敌,就是死罪也不为过。

当然,不仅是一部分慕容。

横山许多部族逃离西夏,投奔宋朝。

梁氏也在侧反宋朝的一些蕃户。还真让她成功了一些。

原因嘛,实际也简单,比如官员调解纠纷时没有做好,让他们心中认为宋朝做得不公,气愤之下暗中投奔了西夏。或者被梁氏用银弹政策收买。或者象慕容这样自视其大,首鼠两端。

不过处理这些慕容时,确实得要小心,弄不好就会成为一个大大的马蜂窝。

之所以王巨让黄骅说出来这件事,也是让蔡挺明白仁多零丁难缠,嘱咐周永清与赵普小心。

毕竟很多人暂时还不大了解仁多零丁的凶悍。

黄骅又说道:“听说鸣沙城西夏积有大量物资。”

蔡挺摇头笑道:“你家大郎心也太大了,兵进鸣沙城,得攻破赏移口等关卡,况且鸣沙城的物资早为了这一战而搬空了。”

主要现在宋朝还未建平夏城,所以鸣沙城离宋境还有点远。

但也要看值不值,如果有大量物资,加上西夏兵力多抽到了庆州,那么这个险还是能冒的。

“那么兵进天都山呢。”

蔡挺眉毛不由地跳了跳。

兵进鸣沙城太远,太远就意味着风险很大。

但兵进天都山则不是很远,自定川寨、三川寨等前线,插入石门峡,不足百里路,再从石门峡一路向西,也不足百里路,便可到达天都山。

若是平时那是不行的,有许多地形十分险恶。

可现在西夏其他地方兵力皆有点空虚,包括天都山的驻兵恐怕多抽调到了庆州。

当年李元昊跃马于长安城外,整个宋朝震动,为何?那是整个陕西的腹心地带了。天都山亦理,它是西夏的重要驻兵场所,也是夏天避署的行宫所在。

李元昊攻下长安不代表着能占着长安,所以他撤兵了。若蔡挺能攻下天都山,同样不代表着能占住天都山。但象征意义远大于其占领意义。

若建此战功,那么自己就能顺利进入西府了。但那样,就必须蔡挺到前线亲自指挥。

蔡挺越想越开心,最后大笑道:“好了,你说动老夫了。”

…………

经过三天僵持后,三路夏军全部降临到庆州大地上。

梁乙埋的主力部队开始从南山小道,进入到了大顺城的后方,兵分两路,一路兵指荔原堡。如果大顺城或其他堡砦宋朝官兵来救,正好围点打援。

在这里虽有小河,没有陡门与城墙制造“冰原”,而野战谁怕谁?

并且梁乙埋兵力足矣,那怕他兵分五路,也能保证绝对的兵力优势。

一路柔远寨,但不是柔远寨,而是要切断柔远寨的道路,为拿下安疆堡创造有利的条件。

梁永能的大军同样抵达安疆堡下。

当然,最让王巨担心的仁多零丁的大军也来了,他率领着六七万大军徐徐从车厢峡进入香柏寨、静边镇、大明泊,徐徐抵达通塞川。

王巨对这个家伙颇是忌惮。但仁多零丁心中也不高兴。

若是按照他的建议,这一战本来不这样打,而是派出一支偏军佯攻大顺城与安疆堡。因为这次派出的兵力多,即便一支偏军,也足以震慑两堡城的宋军。

余下两支军队,主力军队由车厢峡路发起进攻,偏军自归德川路发起进攻。这会有好几个有利的地方,一是道路宽广,无论是到盐州的道路,或是到达灵州的灵武大道,那么就能以很快的速度行军,投放兵力,运输粮草物资。

其次沿途宋朝的各堡砦,不会象大顺城那样难啃。

若能动摇一部分慕容族人,那怕只是一部分,余下的继续让他们做大爷,那么就能拿下大部分环州。失去了环州,再夺下庆州西北诸堡镇,庆州就危险了。至于慕容,那可以等拿下庆州以后,再来一个秋后算总账。

这样虽然慢一点,但是最稳妥的打法,虽然粮食会紧张,不过可以从宋境抄掠补充。

大顺城那条路是很快,可大顺城能拿下来么?

然而梁氏不听,无奈了。

不过眼下还是仁多零丁占据着绝对的优势。

尽管燕达很能打,但仁多零丁同样也不差。然而燕达的兵力只有仁多零丁的十分之一,并且他才来到庆州不久,对手下各个将士不是很熟悉。

就在这种被动的情况下,庆州战役最强碰撞即将开始……

第481章李秉常的种

在宋朝边防上常出现这几个词,堡、砦、寨、铺。

广义上放在宋朝边区,这几个词的意思差不多,都是防御性质的小型城池。如果按照字面意思来区分,堡是砖石等材料筑成的小城,寨则是有栅栏用于防守的村庄。但宋朝边区的寨性质则不同了,那也是城池,并且也用了砖石,夹以夯土来筑城墙的。而且与堡相比,诸寨比堡更大。所以才出了砦,砦就是寨,但与为了与村寨的那个寨区别,所以才用了砦这个字。

但在河北不称堡,而称铺。

铺在古代就是驿站的意思,因此河北的铺一当成了驿站,二则是防御性质,实际就是比寨更小的堡。

在堡砦下面还有戍所,哨所,零星地分布在各堡砦的外围,起着放哨报警之作用,规模更小,一般只驻守几十人。

然而在庆州还有一个词,那就是镇,淮安镇、业乐镇、平戎镇、凤川镇、赤城镇、金柜镇、五交镇。不过又有人随意地称喟淮安堡、淮安寨。

实际它们还是堡砦,只不过除了军事作用外,商业气氛也很浓厚,所以被称呼为镇。

淮安镇,镇!意味着会有很多的财富,以及无数的物资粮草。

但仁多零丁趴在地图上,看着淮安镇的地形不由地直皱眉头。

梁氏非要走大顺城路,但不代表着宋朝不重视淮安镇。淮安,怀安,古代就就在此置了淮安县,直控车厢峡大道,道路宽平,最为要害之地。

因此咸平时,宋朝于此建城,置了淮安镇,与环州木波镇仅隔八十里,以使两州军的兵力能互相援助。随着西北局势紧张,又在木瓜堡与淮安镇中间置了西谷砦。东北三十里处建了东谷砦,不过东谷砦顶在最前面,不太安全,因此又在东谷砦与淮安镇之间建了美利堡。西谷砦与淮安镇之间建了雪泥堡。

因为它位置太重要了,向东南三十里处便是五交镇,再由五交镇向南四十里,便是庆州城。离柔远寨也仅五十里。所以淮安镇不仅是环州与庆州联系的枢纽,车厢峡道的大门,也是其他诸砦的枢纽所在。

这还不是最头痛的,最头痛的是淮安镇守将乃是燕达。

他看了大半天,无法,先到淮安镇看看情况再说。

大军浩浩荡荡地来到淮安镇下。

淮安镇没办法变出“冰原”,尽管它就在延庆水畔,但因为地形的原因,是不可能置陡门的,不能置陡门,就没有变出冰原。

所以仁多零丁没有遇到梁乙埋的难题。

但对能攻下来淮安镇,仁多零丁也没有多大把握。

于是他亲自来到城下,冲城上大喊:“我是仁多零丁,让你们家燕将军出来相见。”

不攻城,那就好说,燕达走上城头,说:“我就是燕达。”

“我听说燕将军勇冠三军,我们能否各自抽出四千兵马,于延庆河畔一战,决一高下?”

你不是勇敢吗,咱们玩一个整体单挑。

燕达大笑,咱傻啊。

兵不厌诈,只有宋襄公那个傻瓜蛋才搞君子之战呢。但燕达也没有想到,在宋朝也出现了一个宋襄公,那就是徐禧。

而且这个家伙让王巨头痛了。

据传他少有志度,博览周游,以求知古今事变、风俗利疚。因此胸怀大志了,所以连科举都看不上。

王安石变法,他献《治策》二十四篇,得到王安石与吕惠卿赏识,以布衣充检讨。这就罢了,这个夸夸其谈的家伙又迷惑了赵顼,立即提为太子中允馆阁校勘、监察御史里行。这才是一个坑爹的主!

当然,燕达不知道宋朝也有了一个宋襄公。但他会相信仁多零丁吗,信才怪呢。

玩整体单挑,燕达不怕,可你不遵守信诺,前面宋军出城准备单挑,后面几万夏军一拥而上,到时候四千宋军没了事小,淮安城也完蛋了。

他乐道:“比勇敢吗,行,打开城门。”

仁多零丁傻眼了,还真上当啊?

城门打开了,燕达横马持枪,走到护城河边,说道:“仁多将军,某是否勇敢,可以给证明给你看。这样吧,我们二人就在这里决一高下。”

咱们不玩那个整体单挑,就俺俩人,看谁厉害。

实际仁多零丁也能打的,不过燕达已经打了出来,仁多零丁真没有把握与燕达玩斗将。

但这个单挑是他提出来的,因此支吾道:“燕将军,我们是一军主将,岂能学习匹夫之勇。各自率着同样的将士决一胜负,才是一将所为。”

“这样啊……”燕达捻着胡须似乎在思考仁多零丁这个提议的可行性。

然而城头上的宋军看得很解气。

你们西夏有数万大军又如何,看看俺们燕达大将军,就单枪匹马,站在这护城河边,与你们谈笑自如。

这不是夏天的护城河,而是结了冰的护城河,夏军随时能趟着河冰扑过来。就凭借这份胆色,就大涨士气了。

“仁多将军,党项人素来贵种,重诺尚勇。”

“不错,”仁多零丁道,我们党项人种信诺,那你还不赶快发出四千军队与我玩整体单挑?

“这是党项人的优点,不过缺点就是记仇,我们宋朝缘边地区也有许多党项人,虽然他们勇敢的特性,让他们成为我朝强大的蕃军,不过其记仇的特性,又让我朝官员头痛万分。”

“快意恩仇,才是男子汉的所为,那象你们宋人,婆婆妈妈地不象一个男人。”

“这么说,燕某所说的是对的了。”

“虽然你我是敌人,但你所说的话我也同意。”不过仁多零丁感到纳闷,燕达为什么问这个问题?

“难怪……李家统治西夏,得到你们西夏许多党项人的认同,燕某想一想,首先李家乃是党项拓跋氏,党项八大贵种之一。你们西夏开国之主李继迁生父乃是银州防御使李光俨,母亲罔氏同样出身不凡。再到赵德明,生母也是罔家的公主。然后到你们的李元昊,母亲乃是卫慕族的公主,卫慕族又是你们党项的大姓,不亚于原来的八大姓氏。再到你们先主,没藏氏虽不及卫慕氏尊贵,但也算是望门,比你们仁多氏还要贵重。不过燕某想不通了,梁氏哪里贵了?”

实际燕达将李德明称为赵德明,也是在讥讽李家乃是三姓家奴。原先姓拓跋,随唐姓李,随宋姓赵。

但这个不要紧,关健梁家乃是什么出身?

一个逃到西夏讨生活的汉人罢了。

再往下说,那个问题更严重了。现在西夏的小皇帝身上可流淌着一半汉人的血脉。

那么对于党项人的国家西夏来说,这个血脉算什么?

就象李唐皇室,为什么李渊一个劲地往陇右李家身上拉关系,然而那些门阀皆不认可。

你们那个李是假李。

还有,为何一些后来的皇汉们,对李唐的血脉避而不提。因为唐太宗与唐高宗身上有着太多的鲜卑血脉。直到唐玄宗时,这份血脉才淡薄下去。

但这个重要吗?真的不重要,因为李唐是承认以汉人为主体的国家。这与满清是截然不同的性质。

然而对于李唐还好一点,但对于西夏的党项人,这个问题可要了命,他们“贵种”,但现在的李秉常又算什么种哉?

“种”都出现了问题,那么为什么还要忠于这个国家?

仁多零丁脸色一变,随后大笑:“燕将军,你多想了,我们大夏党项与汉人一家。”

“当真汉人一家,那为何有撞令郎?”

“那你们宋人为何用蕃人做先锋。”

大家彼此彼此,莫要五十步笑百步。

“但我们大宋可征蕃人之税?”

有所得,必有所付。蕃人得到了优惠的待遇,那么必须也要付出什么。这是天经地义的事。

当然,仁多零丁也可以回答,我们西夏穷啊,但这个能说吗?

“仁多将军,我朝仁宗皇帝为了两国百姓不再受战争之苦,一年给你们西夏二十五万五千岁赐,但你们西夏人却屡屡违反两国盟誓,多次侵犯我朝。燕某不知道那个重勇尚武守诺的民族哪里去了。信诺,我呸!不要再玩这些骗小孩子的把戏了,要战就战,燕某在这里随时奉陪。”燕达说完,大笑进城。

燕达没有上当,反将了自己一军,仁多零丁只好回去商议。

一将说道:“仁多将军,不如我们去攻打美利堡吧。”

淮安镇这里同样是群山密布,但与横山不同,这里几乎全是塬、梁、峁地形。

塬通原,区别就是由黄土构成的面积较大的平坦之地,不过与东部平原相比,有的塬因为被沟谷分割蚕食,比较破碎,坡面倾斜的角度也比东部平原更大。

梁是指由黄土堆积的条状延伸的土岭岗,其特别点一是山以土为主,以石为辅,也就是黄土山,二是山顶比较平缓,两侧多有沟谷。

峁是指由黄土构成的呈穹状与馒头状的丘陵,斜坡比塬陡,但比真正的山陵要平缓,而且高度多在一百米之下。与梁的区别就是梁是土山脉,峁是指单独的一个土山。

淮安镇周围便是这种梁峁地形。虽然不是那么平坦,但也无多少险恶所在。

想走真正的大道必须攻破淮安城。当然,还有其他的好处,城中的财富,物资,粮草。

但不攻破淮安镇,同样可以从城外的各条小路扑向淮安镇的后方业乐镇,甚至直接扑向庆州城。

这也是它成了私盐通道的原因,小路太多了,虽不利于大军行军,但也能通车马,官兵无法禁止。至少比梁乙埋在大顺城那边慢慢爬山好。

可问题是燕达卡在后面了。打到这时候,难道还指望宋朝无备吗?也许只有梁乙埋还在惊叹窦舜卿用兵如神呢,可就是梁乙埋现在也不大相信自己的说法了。

庆州城下受阻,后面又有燕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