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暗黑大宋-第1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指挥理论上也没有错,如果真切断了,那么这三千多步兵就无法回城了,那么拿下这三千多宋军,也算是建立了一个开门红,振作了士气。
高敏也看到一波夏军插向了自己的后方,他大喊道:“随我冲。”
不要以为他是太监,实际武力值也很强大的。他带头冲向西南方向。
西南方向便是绵绵群山,虽然大多数山不高,可总是山。在这时季,满山都是冰雪。所以也是夏军兵力薄弱的地方。同时城头上窦舜卿用号令,让林广率军杀回城。
这次宋吉也傻眼了。
他刚才的指挥就是切断高敏这七营宋军的归路。
但宋军却不回城了,谁能料到?
就在他愣神时,高敏已经撕开了一道口子,冲入崎岖的山道上。
“追。”
夏军追了过去。
不过上了山道,问题又来了,西夏军中依然有大量骑兵存在的,但在山道上骑兵能发挥多大的作用,更不要说这时所有山道冰雪交加。若是让步兵追,一个穿着防滑靴,一个没穿防滑靴,如何能追得上。
但高敏偏偏停了下来,让夏军临近。
眼看夏兵接近,高敏道:“齐指使,黄指使,准备射击。”
两营指使手下都装备着神臂弓,不过同时也装备了新式提刀。他们以弓为主,刀为辅,刚才那番冲杀,四营官兵都将他们保护在中间,伤亡率也最低。
夏军仍在疯狂地追击。他们同样有血性的,这两天一直被杀得莫明其妙,个个都有些恼火。
眼看接近了两百步,几百支箭矢飞星地射过来。
到了这时,七营官兵心反而安定了,虽然不知道高敏为什么将他们率出城,但在这山道上,西夏人想追也追不上,因此个个冷静下来,于是箭也能瞄准确了。
立即一百多夏兵倒了下去。
接着再射,连射了三波。
高敏说道:“撤。”
又开始逃跑。
但仅逃了几百步,看到距离拉开,高敏又让手下停下。
现在轮到夏兵苦恼了,追还是不追。再追道路越来越崎岖,有几个士兵不注意,都滑倒在地,滚到山下,只听到他们惨叫,不知是死还是活。不追,这口气委实咽不下去。
高敏哈哈大乐,大声喊:“梁乙埋,你这个手下败将听好了,有种就追上来,没追就回家吃你姐的奶去。”
这一激,夏军只好又追。结果又让一百余兵士倒下。
幸好后面的偏将勒瓦尚罗冷静地阻止了。
看到夏军不追,高敏道:“走。”
天又黑了。
西夏中军大帐一片沉默,几名主将个个哭丧着脸,就象死了家人一般。
之所以攻打水寨,乃是为了振作士气,可刚才那一战,又折了近千兵马。士气还振个鬼啊。
梁乙埋拿起一双鞋子说:“这就是他们不怕冰的原因。”
刚才那番冲杀,七营官兵也有一些人牺牲了。但让梁乙埋心寒的是,还有几名宋兵受伤,高敏来不及救援,被丢了下去,可是这些士兵宁死不屈,没有一个投降的。导致梁乙埋一个俘虏都没有抓住。
这样的军队,还是弱宋吗?
大家先看着鞋子,不要小看了这个鞋子,能看出很多事的。不仅是不怕滑,还有……为什么宋朝能提前造出这个鞋子。
不要以为防滑鞋简单,在这时代,它就是不简单。现在西夏人拿到了,等他们研究出来仿制成功,大规模装备到军中,恐怕早就春暖花开了。能等到那时候吗?
“宋朝是不是早有备?”
“也未必,也许他们听闻我们集结几十万大军,因此紧急装备了一些防滑的鞋子,运到了前线,不仅大顺城有,宋朝其他诸州边境重堡将士恐怕也装备了。大将军,主持军器监是那个小子……”宋吉硬着头皮说。
那小子便是指王巨。
正因为王巨主持军器监,所以才有了这种鞋子,才有了那种更厉害的猛火油。
这样也是一种解释。
“而且即便是宋朝,也没有大量准备,可能时间太仓促了,就象昨天,许多宋军在冰上行走,也打滑。”
“就是你,好生生的为什么要攻打水寨,”都哆腊讹忍无可忍,责问。
“那么都哆将军,你有什么好办法?”
面对宋朝这种古怪的打法,都哆腊讹能有什么好办法。
“好了,好了,你们都不要多说,大家还是协商下面怎么办吧。”梁乙埋劝道。对宋吉他还是袒护的,自从上次大顺城之战,宋吉就主动向他示好,是梁乙埋的心腹。
都哆腊讹忍着一口怒气说:“大将军,问题是那支军队为什么要出城?又去了哪里?”
“怎讲?”
“他们有着这种靴子,能在山道上顺利行军。可他们准备到什么地方去?绕道我们后方,天寒地冻,无法生存,而且我们也不会再犯上次的错误了。或者去柔远寨,去疆砟堡,同样没有道理。”
“说明白一点。”
“如果去柔远寨,此时不是柔远寨缺兵,而是大顺城缺兵。如果去疆砟堡,那是前线,宋人派了许多斥候在前线打探我方的消息,我方也派了许多斥候在打探宋人的消息。这么一支军队出现,梁永能将军那边的斥候不可能不注意。再说,若是增兵,为什么不从柔远寨等后方派军队去增兵?”
“都哆腊讹,你多想了,他们这样做,无非是想打击我军的士气,再就是迷惑我军。”宋吉道。
“宋学士,你说说原因。”
“就象那个可恨的鼓声一样,他们这样做,肯定使我们产生了迷惑,实际不然,一是迷惑,二是打击我军士气。这次突然出城应战,我军猝不及防之下,吃了一个小亏,以后不好再攻打水寨了。然后他们再绕道,从大顺城的后面进入大顺城。”
所以王巨乐于宋吉得到梁乙埋重用,这是一个很坑爹的主。不怕空酝子,更不怕满坛子,就怕半坛子醋,似是似非的更坑干爹。
不过现在梁乙埋认为宋吉说得很有道理。
宋吉又说道:“大将军,那两边的军队差不多也要到位了,自明天起,立即派人扫除山道上的积雪。宋人的办法,我军也可以用之。一边扫除山道上积雪,一边派人立即制造版具,然后用水和泥,于大顺城东西两侧筑起这个冰墙。那样不仅将大顺城彻底封死,所需留守兵力还不用太多。余下的兵力全部挺进到敌人的后方。”
“就这样办吧。”
都哆腊讹在边上说道:“若此,不如派人与梁永能将军联系,等他攻打疆砟堡时,我们派出一支军队吃一点苦,从小道上绕到疆砟堡的后方,两面夹攻,将疆砟堡拿下。否则这个道路不畅,让我很担心。”
这也是事实,并且到了今天傍晚,九成的兵力全部抵达了,梁乙埋手中有足够的兵力可以挥霍。
因此梁乙埋又点了点头。
就在这时,外面又传出鼓声……
第478鼓声(续下)
这才天黑呢,宋军是不可能派军队前来袭营的。
但宋军这么做,让所有西夏将士都恶心了。
“该死!”
“大将军,宋军只是虚张声势。”宋吉安慰道。
都哆腊讹则说:“不过大将军也要小心,宋朝人有那种鞋子,而且看起来,这个窦舜卿绝对不可小视,如果我们又产生松懈之心,就象傍晚时那样,可能又会吃一个亏。屡次吃亏,士气就会渐渐低落。”
战争才开始呢。
如果丢掉了士气,后果不堪设想。
但另一员大将则是巴结地说:“未必,我今天看得很清楚,白天那几千宋军装备最好,应当说是大顺城中最强的军队。”
这一条大家都认同。
是不是最强的军队不得而知,但肯定是装备最好的军队,无论是铠甲还是弓弩、提刀。
“他们想绕道到大顺城后面再进城,得走近十里路,天色又黑了,山道尽是冰雪,就是这近十里路,他们得走好几个时辰,等进了城,一个个筋疲力尽。失去了这支最强的军队,我军虽有一些损失,但又增援了数万大军到来,他们用什么来袭营?都哆将军有些杯弓蛇影了,如果这样下去,不用打,士兵也因为睡不好觉,而丧失战意了。”
这个又似乎是一个说法。
梁乙埋想了想说:“这样吧,传令,加强警戒,余下将士,若无我令,无论宋人怎么折腾,皆不得起床。”
果然,宋军敲了一会儿,看到夏军大营没有动静了,自己儿停下。
梁乙埋牙齿咬得咯吱咯吱地响,气的,最后忍着怒气又说道:“另外再传令,派出斥候,明天早上顺着那几千宋军所去的方向察看,看他们究竟到了什么地方。”
虽说宋吉说的有理,但梁乙埋连续吃了数次的闷亏,也不得不小心谨慎起来。
另一边……
高敏带着七营官兵已经走了很远。他站在一个山岭顶上,用望远镜向四周看。
满山遍野都是皑皑白雪,树叶也落光了叶子,一片萧瑟的景象。而且天色阴晦,又刮着呜咽的北风。高敏不由地打了一个哆嗦。
不过这个都不重要,他继续用望远镜四下里看着,忽然脸上浮出一片惊喜。
人未看到,但天空中飘起了小雪花。在庆州正月落雪,也不算是罕见,可这个落雪来得却正是时候了。
他走了下来,说道:“袁指使,你带着手下,吃点辛苦,返回大顺城吧。”
袁指使随着高敏这一路厮杀,同样莫明其妙,不过他是指使,也去了那个山谷,知道王巨来了,并且这两天梦幻一样的战斗,多与王巨计谋有关,只是为了保密,他不能对手下说罢了。
这次出城作战,窦舜卿再三吩咐,让他必须听从高敏指挥。高敏让他率领手下回去,那就回去吧。
“一路上要小心,宁肯慢一点,不能让士兵出事。”高敏又叮嘱了一下。
“嗯,高都监,你们要去哪里……”袁指使忽然闭上嘴巴,这是他能问的吗?
不过这一路确实要吃点辛苦,大顺城南边有一条崎岖的小道,也就是李谅祚当初逃命的那条小道,那条道不远。不过它临近战场,高敏杀不过去,所以杀向了西南方向。
但从这里去大顺城的后方,就如那名西夏将领所说的那样,得走近十里路了。
其实边境那些事儿,双方都比较清楚。所以范仲淹派赵明夺后桥寨,建大顺城才“鬼鬼祟祟”的。当然赵明也很争气。不过朝廷对赵明也不弱,赵明死了,朝廷继续重用赵明二子,赵余庆不用说了,第十六旅旅将,原来是以西京左藏库副使的职官担任着柔远寨都巡检的差官。但现在让王巨调到了平戎镇,也不是不重用,而是会有重要的安排。总之,这次各将的任命与领军所在,大多数都有特殊的意义,比如姚麟在安疆堡。
如果不是姚麟,而是燕达,安疆堡能不能“丢失”。再比如林广在大顺城,林广就是在大顺城“发家”的,论对大顺城的熟悉,有几将能及之。
赵明还有一子,赵余德,原来是大顺城蕃部都巡检,不过让王巨调到庆州城去了。他也有其作用,还有环庆路的钤辖郭庆,也不是王巨不重用,郭庆也有郭庆的用场。
但在真相未揭开之前,有的不能透露,有的未得到准确消息,王巨也不便说出。
不过最后,一个个谜面终将揭晓……
高敏也没有在意,好奇之心嘛,人皆有之。他又说道:“此外,在路上还吃点辛苦,每走一步,让你的部下多踩上几脚。”
“这是……”袁指使忽然醒悟,又闭上嘴巴。明白了,这样肯定很吃苦,等摸回到大顺城,还不知得花多长时间呢。不过这样一来,明天西夏斥候过来,肯定以为这七营官兵一起回大顺城了。但他心中更加好奇,那么高敏将他六营部下率领到什么地方去?
高敏看着这一营官兵远去,又下了一个命令:“折枯蒿。”
这是野山,有许多野蒿子,现在全部枯萎了。士兵们一一折断,又听从高敏指挥,将它们集成束。只不过这些士兵同样不解与纳闷。
“诸位,随咱家前进,不过后面的将士用蒿子扫去足迹。”
这回终于明白了,这是遮蔽掉自己留在雪地上的脚印。不过他们要去什么地方,一个个不清楚。
又走了一会儿,路越走越偏僻,并且又攀过一座比较险峻的山岭,来到一个比较冷僻的小山谷中。
“停下。”高敏道。
三军停下,高敏自己却走到了前面拐弯处的一个旮旯,然后在地上寻找着什么。
他找了好一会儿,开始在积雪里扒掏着,这让后面的许多士兵很担心。这时候九成九以上的人,都很迷信的。他们莫明其妙的出城,莫明其妙地来到这个鸟都不拉屎的所在,加上高敏莫明其妙的举动,还有这个飘着小雪的漆黑夜晚,夜风又如同鬼哭狼嚎一般,有的人居然感到有点儿毛骨悚然。
不过不用他们担心很长时间。
一会儿,高敏掏出一个黑窟窿。
他手一招,让大伙儿过来,继续让后面的人将足迹打扫干净,说道:“随我下去。”
说着用火舌点燃了一根小枯松树枝,未敢用火把,略有点微弱的光芒吧,说着便钻了进去。
大伙没办法,只好随他往里面钻。
然后他们惊奇地发现里面居然是一个早就挖好的地道,有点深,但面积不是很大,毕竟时间太紧了,又怕被西夏斥候无心中撞到,但能勉强让六营官兵挤进去。
并且这个地道里还准备了淡水,干粮,木炭,以及一些消毒用的高度酒、纱布与药材,还有一些保暖的被褥。
“咦。”一个个感到十分神奇。
“受伤的人立即包扎伤口。”高敏说道。
刚才那一战,不仅有一些人牺牲,也有不少人受了伤。若非用了新式良铠,伤亡率可能会更高。
这是正事,大伙默默的清洗伤口,又敷上药膏,再用纱布包扎。有十几名士兵伤势比较重,高敏说道:“这里离柔远寨有十七八里路,你们明天天不亮就离开这里,立即去柔远寨,那两名兵士腿上也受了伤,马上我让人做一个简易的担架,你们相互帮助一下,将他们抬回去。到了柔远寨,再立即返回庆州城,将情况向章通判禀报。你们能做到吗?”
“能,”十几人答道。
“还有,这里的一切,除了章通判外,不得对任何人泄露。”
“喏。”
“各位,现在我将真相透露给大家,但大家也不得泄露。”
“喏。”
“你们先将木炭点上,取一下暖。”
几十名士兵去点燃木炭,高敏又让人将口子重新堵上,但为了透风,另一边还有一个透风口,透风口更隐蔽。至于地道上面还铺着木板,木板上面还盖着茅草,茅草上面才重新覆上泥巴、枯枝烂叶与积雪。这个高敏没必要解释了。
高敏继续说道:“先透露一个消息,你们中有许多人是从郑白渠那边过来的,也是王子安明公带领过来的。”
“是啊,是啊。”
“但王明公究竟来不来庆州,就是来到庆州,会担任什么官职,你们这些天都在猜测吧。”
“是啊,是啊,”有几个胆大的士兵嘻嘻地笑。
“现在咱家告诉你们,明公担任的是庆州知州,同时还兼任着环庆路经略安抚招讨使陕西安抚使之职。”
“啊,啊。”许多人都感到惊喜,不过又有人奇怪地问:“那么明公为什么返回宁州去了?”
“西寇忌惮明公,若是知道明公前来庆州,必须严加防备,那么不利于作战了。所以明公这一行刻意保密的,实际前几天他就与李公完成了交接。明公人虽暂时不在庆州,但一切都交待好了。包括这两天的作战,皆是明公的主意。”
“难怪如此,难怪如此……”许多士兵张大嘴巴,这两天的作战打得太神奇了,原来是王巨的计谋啊。
高敏心中不知是哭还是乐,这些人对王巨太推崇了,推崇到了迷信地步。也正因为如此,所以他才提前将真相透露,否则困挤在这个地道里,不知得等多长时间,士兵会心情很紧张的。
“实际咱家率领你们来大顺城,并不是参加大顺城战斗,这两天你们也知道了,除了今天傍晚一战,余下的战役,窦公皆在让你们休息。真正我们的任务是在下面。”
“这也是明公安排的?”一名士兵问。
“恩,正是他的安排,下面我们会有两个任务,为了完成这个任务,我们必须暂时成为一支消失的军队。”
“消失的军队?”
“就是让西夏人根本想不到有我们这支军队的存在。因此我们先去了大顺城,并且明公算好了,在他的计划安排下,敌寇为了鼓作士气,必攻水寨,只要他们攻水寨,我们用击鼓多次进行迷惑,然后乘他们不备,我们就能从大顺城突围。再让袁指使带着那营官兵返回大顺城,这便造成一种假像,让敌人以为我们也回到了大顺城。这样说你们懂了吗?”
为什么要出城,不仅是想继续消耗夏人的士气,那是很次要次要的,主要就是为了“消失”!
“我们接下来怎么做?”
“接下来怎么做,到时候咱家会通知你们。”
这样说众人都明白了,大伙开始整理被褥休息。
但另一边的人却没有睡好。
入夜了,可是宋军讨厌的每隔半个时辰,便击一次鼓,还有几次几千兵马越过水濠,继续做出进攻的样子。
开始时梁乙埋还忍不住出来看看,看到最后,他越看越气,而且两天两夜都没有睡好了,于是吩咐了几句,便迷迷糊糊入睡了,管它外面鼓声震天。
不知不觉地,就到了四更时分。
宋军再一次击鼓,又有数千兵马笨拙地过了水濠。这一回,就连巡逻放哨的夏兵都不太在乎了。顶多有脾气不好的哨兵骂了几句娘。
但他们因为“冰原”所隔,离得略有些远,并没有察觉到这些士兵手上都握着两根长木棍,棍柄上又有绳子,系在铠甲下面。此时,几千宋兵两手将木棍放在冰面上,也猫下了腰。
随着鼓声一变,西夏人未注意的,不过随着这个鼓声变化,几千人握着滑杖用力一蹬,踩着简易的滑雪板,象一只只飞箭一样,扑向了夏军大营。
等到有哨兵反应过来,他们已经滑到了夏军大营前面。甚至有的夏兵还认为自己眼睛看花了,怎么可能那么快?这不是人类的速度,是神,是鬼,是怪!
不过也有一些哨兵反应过来,一面大喊:“敌袭,敌袭。”一面跑着通知梁乙埋。
然而这时,几乎所有人都睡得正香,整个大营里鼾声如雷,哪里能喊得醒,就是醒了,经过昨天晚上的折腾,也多以为是哨兵大惊小怪,不愿意起来,继续迷迷糊糊地躺在床上。
几千宋兵停下,没有神臂弓,这时要求的就是速度。
所以全部是清一色的黑漆弓。
取弓搭箭,箭全是火箭。
一支支火箭射向一座帐蓬。一边射,一边移动着。帐蓬本来就是易燃物,这时又是天气寒冷之时,帐蓬里有许多御寒的草铺,士兵身上穿的是兽皮,盖的则是毡毯。好了,全部是容易能烧起来的东东。更致命的是西夏因为兵力太多,导致一个帐蓬连着一个帐蓬……
第479章贪婪
随着火光腾天,开始有人自发地反击。
虽然梁乙埋吩咐过,没有他的命令,不得擅自行动,可这时候谁还听他的。
但现在真的很乱。
很多帐蓬烧着了,许多士兵在救火,并且与宋朝不同,西夏的士兵多是役兵制。这又牵涉到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西夏人用兵费用少?
有人说他们抄掠,可打败了怎么办?
有人说他们是游牧民族,但游牧民族又怎的,难道不吃不喝不住。
实际真正的原因非是上面两条,而是这个役兵制。
还有一个例子,刘备与曹操的汉中之战。据传曹操兵力是四十万,刘备兵力是三十五万。但起初刘备没有三十五万兵力的,因为兵力不足,虽然斩杀了夏候渊,不得不在汉水与曹军僵持。这一段史实罗贯中基本写出来了,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并没有写另外一件事。
那就是蜀国其实是一个小国家,力量薄弱,士兵数量少。当时继续僵持下去,对刘备很不利,因此刘备立即派人去成都,让诸葛亮紧急调兵来支援,杨洪以汉中乃是益州咽喉之故,劝谏诸葛亮在这存亡之即,应当男子当战,女子当运。
居然逼得让妇女来做民夫。
但蜀国有没有亡国?
再想一想庆历战争花费多少?不知几亿,无可计算。但另一场战役却有大臣做了统计,那就是澶州之战。这个规模虽然很大,但持续的时间比较短。就是这场战役,宋朝花费了七千万贯!
但真正动用了多少军队,不足二十万!虽然战场上的军队更多,但王超带着十几万河北大军在定州继续摆天门阵呢,根本就没有派上用场。
如果象刘备这样玩,那得花多少钱。
实际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役兵制。
这也是韩琦与王安石屡屡想打役兵制的原因。
不过自唐朝以后,役兵制实际在中原王朝已经无法执行了。就连西夏与辽国的一些常驻兵,也开始实行半募兵化了。
现在烧了起来,从武器到行李,甚至包括帐蓬,是自己的私人财产,能不救吗?
但这一救,整个就乱了套。
虽有人要反击,不过根本就没有一个组织。但又有一个问题来了,是反击了,可等他们踉踉跄跄地走出一小步时,保捷军将士用滑雪杖轻轻滑一下,便滑出十大步。加上没组织的反击,反击力度又不强,根本就没有办法阻止这几千保捷军继续放射火箭。
“太可惜了,”城头上有许多将士叹息。
“你们是不是可惜,若是大顺城兵力充足,趁乱杀出,夏寇必大败?”窦舜卿问道。
“窦公,正是啊。”
“但你们有没有想过,今天随着后方夏寇援兵不断而来,现在这里聚集着十几万贼军,如果我们不能大败他们,必被他们所困,就算手上有三万兵马,被十几万敌人围困住,会有什么样的结果?”窦舜卿说道。
“再者,就算大败夏寇,后方就是敌境,当年大顺城打到那种地步,依然还让大顺城两边近半敌寇逃走,如今敌寇全部在城西,我们能杀伤多少敌人,两万,三万?”
王巨要的可不是两万三万。
他的野心更大。
虽然具体计划连诸指使都不知道,不过大多数计划还是告诉了十几员旅将。
王巨也料到了,随着这个鼓声结束,会有很多将领感到惋惜,因此刻意对窦舜卿做了解释,让他劝慰诸将。甚至王巨刻意对窦舜卿用委婉的语气说了,我不求杀伤多少人,主要就是打击敌人的士气。语气虽是委婉,实际就是命令!
但面对着这个大好时机,无论窦舜卿怎么说,大家心中的想法还是有点儿五味杂陈。
梁乙埋与诸主将也起来了,再不起来,马上大火就要烧他们屁股了。
在他们指挥下,西夏人渐渐变得有秩序起来,同时一支支兵马,开始对那几千保捷军形成合围之势。
“撤吧,”窦舜卿道。
城头上吹响了撤退的号角声。
几千宋军迅速撤退。
这时又让梁乙埋看傻了眼,这是什么东东哉,怎么那么快,似乎比战马在没有积雪的草原上奔跑的速度还要快。
几千宋军平安地撤回,却给西夏人留下了一地鸡毛。
梁乙埋几乎是眼含着热泪,让人收拾残局。最让他气愤的是宋人根本就不考虑到他此时的感受,随着那几千宋军回到城中,城头上又敲响了鼓声,同时又有人大声喊:“梁乙埋,快回家吃你姐的奶去吧。”
梁乙埋也不顾得生气了,看着宋吉问:“宋学士,怎么办?”
事情发展到这地步,他有些六神无主了,甚至都不知道接下来怎么打下去。因为这样的打法他实在是不懂啊啊啊!
但梁乙埋找错了人选,他将宋吉当成了张浦、张元、吴昊,可宋吉不是啊。宋吉此时眼中更是茫茫然,都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了。
都哆腊讹看不下去,实际上常年的征战,西夏也培养出一些能打的大将,比如老王叔嵬名浪遇,马上就要与燕达发生最强碰撞的仁多零丁,在王巨手下吃了许多大亏的叶悖麻也在飞快地成长,以及咩讹埋等,都是能打的大将。就算因为各种原因,不能重用,但除了这数员大将,还有其他将领呢,最少比让梁乙埋担任主帅要好吧。
但这时更不能急躁,并且都哆腊讹也害怕梁乙埋恼羞成怒,拿他撒气,说不定自己就被梁乙埋给砍脑袋了,他尽量用着安慰的语气说道:“大将军,祸福相倚,其实这场小劫还真幸运哪。”
梁乙埋让他说傻了。
都哆腊讹又说道:“大将军,你想一想,方才如是大顺城的宋军兵力充足,乘乱杀出来,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梁乙埋不由地打了一个哆嗦。
王巨胃口有点大,但梁乙埋也不甘心失败啊,只要他这一路失败了,余下两路不得不退,那么这场动用了西夏无法钱帛的征战,就将宣告以失败结束。后果不仅是失败了,甚至能动摇梁家的统治。
但他就小看了他这个姐姐。包括宋朝君臣,王巨在内,都小看了梁氏。
掌控权利不一定非得会打仗。
就象吐蕃的没禄氏干掉了韩信卫青李靖级别的吐蕃战神论钦陵,没禄氏会打仗吗?
或如武则天,自从李治一死,武则天正式专权,看看唐军惨败了多少回,可防碍武则天做了女皇吗?
这不是军事,而是权术。论权术,西夏真没有几人能及梁氏。
宋吉在边上连忙说道:“都哆将军说得对啊,这是天佑我大夏,天佑太后陛下。”
怎么办呢,这一系列的失败虽与他没有直接关系,可这一路的谋划多出自他之手,赶忙得拍一拍马屁,让梁乙埋息怒。
都哆腊讹气得想一脚将宋吉踢死,他又说道:“大将军,虽然因为这场大火,烧伤烧死了数百兵士,不过损失仍不算太重。就是损失了一些帐蓬与物资,因为扑救及时,粮草没有损失,大多数物资也保了下来,帐蓬还余下近八成。这个损失能承受的,只要攻下宋朝后方任何一堡砦,便能十倍百倍弥补回来。因此当务之急,还是办正事。”
“对,办正事。”
反正大家肯定都睡不着了,那么派人砍伐木材,制造版具,修冰墙吧。
现在梁乙埋再也不敢说宋军是缩在大顺城的乌龟了,即便是乌龟,那也是修行了一千年,吃人不吐骨头的乌龟精。
特别是宋军防不胜防的偷袭,只有建起一座冰墙,大家才安心。
都哆腊讹又提醒道:“大将军,别忘记了,还要扫除南山小道上的冰雪,派人查看那支军队的去向……这支军队总是让我感到了不安。再者,立即派人与梁永能将军联系。”
这都是正事。
不能修建起一道冰墙,与大顺城的宋军僵持吧,那样,还不如早点退回去。
并且这样发展下去,暂时是休想拿下大顺城了,因此必须得拿下安疆堡,拿下了安疆堡,才能将三线军队联系起来,特别是粮草,南山山道崎岖不平,想大批量的运输粮草是不可能的。安疆堡那条道也不大好,但能通车马。马上几十万大军进入到宋境,若是粮草不足,又没有攻破宋朝的堡砦,就会出现大麻烦。
都哆腊讹都急了。
梁乙埋又连连点头,说:“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