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锦衣(夜半)-第1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师这次鲁莽了,多谢。”

“师父若是谢徒儿可是要折煞我了。”陆绎抱拳道,随即又说道:“师父带着师娘父女二人赶紧启程吧,此地不宜久留,而且沈家家主身患重伤,不能像刚才那般过度颠簸了。”

“那你呢?”段清风并未纠正师娘之称呼,这让沈紫杉更加欢喜了,只不过看到父亲沈青山这般惨状笑不出来罢了。陆绎一本正经的答道:“徒儿为师父断后,沈家叛贼定不会甘心的,他们现在肯定会集结兵力卷土重来。”

“不可,此举九死一生,你还有很多大事未做,不可冒险。”段清风说道。

“师父,你听。”陆绎的面色一变说道。

段清风倾听片刻后说道:“有大队人马而来,足足有千人以上,步伐整齐行军极快而且步伐之沉重应该是重装甲部队,乃是精锐之师。沈家还有这样练兵的本事,光做生意可是屈才了。来得好快啊,咱们师徒看来要一并对敌了。不对,方向怎么是咱们来的方向,莫非”

“很可能是父亲的援军,不过山东正在打仗,这么多人怎么突出重围的,而且路途遥遥,他们怎么到的这么快?”陆绎说道。

段清风摇了摇头说道:“绎儿,你还是不不了解你父亲的本事啊,没有他做不到的事情。”

陆绎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

—————————————————————————————————————

“哈哈,你们果然在这里窝着呢,刚才我的斥候厉害吧,清风和绎儿你们两个好手在竟然没听到。”陆炳的声音在不久后如同炸雷般响起,段清风和陆绎纷纷一愣,他们想到了陆炳的援军但绝没想到陆炳能够亲自前来。

陆炳片刻后出现两人面前,身后争气的大军,他们乃是蓝族人和百炼精兵之中最精锐的禁卫军混合组成的。段清风喃喃道:“你怎么来了?”

“你呀,这次太莽撞了,不过你都出来冒险了,兄弟同心我怎么能不来呢,别人相救我不放心,我必亲自前来。”陆炳捶了段清风的肩膀一下笑道。

段清风干笑两声,眼睛却红了,心说这么多年真没有白白跟在陆炳身边,纵然现在陆炳已经成了一方诸侯,但却依然对自己有当年的兄弟之情。陆炳拍了拍段清风肩膀,然后对陆绎说道:“你护送你师父他们去广州,我来阻挡敌军,然后我还得有点事儿办,办完了我去找你们。”

“父亲,这太危险了,要不让绎儿留下吧?”陆绎说道,陆炳哈哈大笑道:“绎儿你才带了多少人,你看我的虎狼之师,虽然才千余人,但踏平大理城都足以了。”

陆绎看去父亲身后的那群精锐,果然如此。所言非虚,便也不再坚持,毕竟父亲还有别的事儿打算。凭他手下的这帮人灭掉沈家军队乃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陆炳又走到沈紫杉面前说道:“你坑了我一次,这次又准备坑我兄弟,哼,我饶不了你,回去再找你算账,罚你嫁给段清风好了。另外,这是一粒丹药。是我当年为皇帝炼的,能解百毒还能救命保命。你待日落时分让沈老爷子服用下,外伤让平常医生诊治就行了。”

沈紫杉的泪再度落了下来。今天她多次落泪,从小到大都没这么多次哭过。此时的陆炳,宽容的陆炳,比那个杀神、龙影大将军陆炳更令人敬佩。也更加伟大。

陆绎段清风等人离开了。陆炳望着众人离去的背影笑了笑,指挥大军朝着追兵方向扑了过去,狭路相逢勇者胜!

后来发生了这么几件事儿,沈家大军全军覆灭,最后丢盔弃甲而逃都没逃出死亡的命运,据传一直从初遇的战场到大理城皆是沈家军的尸体,哀鸿遍野血流成河。

而稍后一直坐观态势的乌斯藏造反了,巴蜀也开始造反事情频发。众人猜测这就是陆炳此行的主要目的所在。不过这都是半年之内发生的事情,姑且一笔带过。而在这半年陆炳也的确在外活动。大明战火纷飞,再无一块儿完好之地,朱厚熜遥坐京城面色淡定内心却有了一些慌乱,莫非逼反了陆炳并不是个明智的选择,大明真的要毁在自己手上了吗?

回到半年前,因为是在战时,陆绎带着段清风等人为了照顾沈青山虽然尽量缓慢行军,却还是不能拖泥带水,故此花了一个月的时间便到了广州城。陆绎在这里已经建立起了良好的管理体系,俨然就是一个小朝廷,而陆绎则是这里的主公。

在陆绎不在的这段时间,各部加紧练兵打造兵器修筑城墙安抚民心,一样也没耽误下,陆绎对此万分满意。沈青山服用了丹药后身体已经好转,连给他看外伤的医生都叹为观止,认为一个人身体如此瘦弱,而且受了这么长时间拷打和虐待,身体还能有这样的状态,实在是惊为天人。那倒也是,这丹药可是融合了天下最奇妙的药材,为此陆炳和纪联洪还多次险些搭上性命,没想到这时候却用上了。

段清风和沈紫杉的关系突飞猛进,那冷冰冰的段清风也会在偶尔洋溢出幸福的微笑,只叹是有情人终成眷属。就在这一切顺利皆大欢喜之时,赵慿回来了,带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

—————————————————————————————————————

“说吧,陆家人见过各种坏情况。”陆绎微笑着对欲言又止的赵慿说道。

“我皇兄不同意你所说的事情,皇兄说既是联盟就需公平公正,朝廷的地盘谁都可以打,若是这般未打先占只怕不妥。”赵慿一口气说道:“他还说,陆家不必威胁我们,你们能放朝廷打我们,我们就能与朝廷结盟打你们。”

“哈哈哈哈,我说吧,政治斗争或者说争夺天下之路本就这么残酷,赵慿你不必不好意思,咱们还是朋友,只不过现在谈到正事儿便要各为其主了。”陆绎笑道。

赵慿点了点头说:“陆绎我已经劝过家兄了,但是他不听劝,我也没办法,我已经尽力了,难道就没有两全其美和平解决的办法吗?”

“如今还没到分天下的时候,就如此内讧,陆家岂能容你们?”陆绎道,赵慿听到不容一词,皇家的自尊心开始膨胀起来说道:“容我们?呵呵,赵氏可是皇室后裔,岂需要你们陆家可怜?本来我还略有愧疚,但现在看来家兄说的也没错,若不是先占据有利资本,等到分天下的时候只怕就失去了说话的资格了,只能被你们陆家牵着鼻子走了。现如今你们还未及大宝就如此之蛮横,日后可想而知。”

赵慿说完转身就走,陆绎拦也不拦微微而笑。段清风在一旁品茶,根本没说话,沈紫杉也是用眼睛瞟着这师徒二人不多言语,过了半晌段清风才放下茶杯道:“这可是你第一个领回家的女孩儿,别管怎么样,你不觉得这样太无礼了吗?”

“哼,还说呢。”沈紫杉这时候佯装嗔怒道:“你师徒俩都是一个德行,以前你不也这样对我?”

陆绎抱拳道:“启禀师父师娘,徒儿不敢隐瞒,虽然我对赵慿略有好感但还没上升到情爱之地。但正因为往日,不管什么理由而造成的旧交,但相识便是缘分,我这么做实在是为她好,当然也是为自己好。”

“哦?这倒有意思了,说来听听。”沈紫杉道,陆绎答了声是开始说道:“情况大致分两种,若是赵慿果真心怀愧疚之意,那么她是痛苦的,偏向我那是不可能的,于是便会左右为难,赵家说不定还会视她为叛徒,到时候才是里外不是人,这样对她不好。到时候如果赵家让她做内应,探听我的情况,她便更加为难了就不如赶她走了。当然第二种情况就是她一开始就是虚情假意,不过是为了方便在我身边行事,对赵家有利罢了,目前看来这种情况基本可以排除了,除非是欲擒故纵之计,不过若是这样那她就更不能留了,这只能说明她是个可怕的对手。但毕竟她留在身边是个隐患,万一一次的军事行动泄露,那将是毁灭性的打击,赵慿轻功了得不得不防。”

沈紫杉说:“倒是有些道理,那你就不怕她从此以后不理你了?或者从此恨上你?”

“天下未定,岂能过多在乎儿女私情。”陆绎毅然决然道。

第四十三章西凉告急

沈紫杉还想再问什么,段清风止住了他的话,对着陆绎点点头道:“可成大事者必斩断七情六欲,你比师父我强,比我看得透看得明不被世俗羁绊。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你会超越你的父亲,成为一代枭雄。在这个世上,枭雄永远是可以打败英雄的,因为他没有更多无用的感情,因为他们更狠更毒,因为他们无所顾虑。”

陆绎点了点头,没有客套没有说不敢。

戚景通在长达三个月的胶着战中终于现出了颓势,踏着陆家军和朝廷兵马的尸体向后撤去。而与此同时,夏大德的西凉军队已经打开了大同关,但世事难料,正当要进军京城兵临城下的时候,在西凉东边和大明北方沉寂已久的鞑靼人却突然绕道对西凉的国都发动了进攻。

早先西凉意图东进,经过几场战争后,同样是马上民族且装备精良的西凉人取得了上风。于是鞑靼要求休战,愿意割地赔款敬献美酒女子和马匹。

美女自然西凉是不缺,向来西域不乏异国风情的妖娆女子,故此根本看不上那些胯大眼小脸平的蒙古姑娘,即便那些人在鞑靼人看来是美若天仙的,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地方的审美观略有差异。

可本来西凉扩张的主要目的就是减缓西凉的产量不足,弥补生产力较低的缺陷,并平缓生性略带野蛮的百姓的躁动,如今目的基本已经达到了。仗也打了东西也要来了,这场仗就没有再打下去的必要了。

朝内的大臣大多都是这么个意思,认为再打下去只不过是劳民伤财。因为鞑靼不似大明地大物博,产量丰富。其实鞑靼和西凉所产差别不大,都是牛羊畜牧业为主,想要获得不义之财还得去去大明边境打草谷。故此攻占下来作用也不大,更会过早的增加边防负担,从而无力再对更有价值的地方发动进攻。

另外一点兔子急了还咬人呢,更何况是善战和同样喜欢打快战的鞑靼人。所以一旦陷入死战,刚刚建立起来的西凉就会受到誓死抵抗猛烈冲击,不利国家发展。毕竟西凉是个年轻的国家,所存在的问题还很多。同时就算前期战争很顺利,一旦太过深入战线拉的太长,在运输上不免要投入过多。单纯游牧民族变成战士可以去大明打草谷补给。也可以以战养战,但这样容易受到两面夹击,同时也不适合于西凉。西凉现在已经上升到骑兵弓弩和火器相配合的程度上,必须要有相应的补给才行,否则武器就成了废铁。加上耗费的财力这算起来,并不比现在这般签订条约受供奉来的划算。

故此两方做了休战协议,而西凉朝廷上下一致认为就算要开战也要向东南的大明或者西方的富饶之地。更多人偏向于进攻大明,大明军事羸弱。汉人多次被外族侵占,即便不能取得胜利怕事儿的汉人也会割地赔偿。或者给巨额的岁币。西方的人种高头大马尤甚于西凉,而且性情同样彪悍,只怕沾不了多大的光。

夏大德现在已经创立了新的国家和种族西凉人,故此大臣所说这些他也不觉得难受,在他的内心反倒十分认同大臣对汉人的分析。而且相对作战强悍的西边,西凉东南方的大明,这个脏透了的国家的贪官污吏会帮上大忙,估计好多仗不用打就能取胜,兵临城下后大明将领要么投降要么弃城逃窜,甚至有些献媚者会打开城池迎接西凉大军,好保全自己纯属墙头草。

其实汉人的修建工事和城池的能力,是许多民族可望不可即的,他们只要坚守城池即便西凉有火器在手,也会付出惨重的代价,这是大明的优势。但他们显然没有注意到,懦弱占据了他们的内心,未战先败。

另外陆炳的所在也是西凉决定进攻大明的主要原因,大臣建议联合陆炳一起对大明发动战争,里应外合在短期内取得最大的战果。夏大德和陆炳的关系在大明或许因为官方原因,百姓并不知道,但在西凉无人不知,常言道兄弟同心其利断金,两方只要互相配合互相依靠,就能皆得以保全。夏大德先前在朱厚熜的万寿节以身犯险深入大明,就是为了和陆炳商议此事,当然也有灯下黑迷惑大明的意思。

但没想到的是朱厚熜竟然敏锐的感觉到了即将可能来临的暴风雨,他提前动了手,但天不遂人愿,他并未留住陆炳和夏大德,反倒让他们逃窜,从那时候起大明与陆家和西凉的斗争真正打响了。而就在此时,忍辱负重多年的鞑靼终于也找到了机会,开始对西凉进行反扑。西凉大部分兵力在和大明作战,此时朝廷下了死令,大明士兵也打红了眼,常年对外族的抵抗已经让他们知道外族侵略者的嘴脸,若不死敌只怕当官的还当官,但自己这帮百姓就要任人鱼肉了,不如豁出命去拼上一会,也算死得其所了。

此时困境就产生了,如果西凉贸然撤军,必定会被大明反咬住,形势反而对夏大德不利起来。

鞑靼的突然行动很可能是和大明商议之后的结果,多次历史事件让鞑靼人也变聪明了,与其与强者一起瓜分大明,不如合纵连横弱弱联合对敌强大的西凉。夏大德当机立断,请陆炳出击朝廷兵马,自专心对付鞑靼。

事情也就是这样发生了,陆炳率军出齐鲁,一路所向披靡,戚景通节节败退,俞大猷则在南边呈观望态势,准备收复南方失地,而不管不顾北方不与陆炳作战。参本接连而至,但这次朱厚熜却稳住了阵脚,根本没有处罚俞大猷或者调回戚景通什么的,这让战局越来越摸不透了。

陆炳做好大方针的制定后。便又去了乌斯藏,希望现如今已经止步不前的乌斯藏也能再度发兵,拥兵自立给大明增添一些危机。当年白羽所做的事情。陆炳极力所阻拦的事情,又是陆炳所不齿的事情,现在便成了陆炳急迫要做的事,可谓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而山东开出的陆家军则由许洋来率领,别说这个许洋还真是个大将之才,章法有序,进军速度不急不慢。军中将士不骄不躁十分妥当。可一个巨大的阴谋却笼罩着山东方面的陆家军,这是戚景通的谋略,宛如暴风雨前的平静一样。只为了更猛烈的袭击。

—————————————————————————————————————

先不提戚景通这边,再说陆绎所管的南方诸地,此时俞大猷已经派出人马与占据苏北浙江等地的赵家洽谈,并许诺一旦打退陆家将给赵家一片土地。乃为国中之国。赵家欣然答应下来。不过不论是朝廷还是赵家亦或是陆绎,都没有人相信这份许诺,因为这不过是一份空口的诺言,三方都在为自身利益而战,现在的结盟不过是为了利益更大化。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暂时的利益。

陆绎没有因为看到俞大猷率朝廷兵马步步逼近,也没有因为赵家背信弃义突然反目。而变得焦躁不安极力抗争。反而依旧按照原计划令韩素发率太湖一系朝着南京城而去,至此反倒是留下大片真空地带给朝廷和赵家的人。使得两支兵马谁也不敢轻举妄,大家都想不劳而获吃下这片土地,却又不敢独占,否则免不了起冲突鹤蚌相争渔翁得利。陆绎说得好,人是活的地是死的,不如把这块大肥肉扔给两人,且看他们谁敢接着。

赵家如果敢趁机占领朝廷地盘,俞大猷定不会坐视不理,这可是国家的土地,更不在两人联盟的规划之内,若是丢了国家颜面何在,更等于助长了赵家的威势,以后难以对付了。而俞大猷要是驰援南京,赵家就会趁机断掉朝廷退路,让其首尾不能接应。同理赵家是看着眼馋却不敢轻举妄动,也怕这是计中计,陆家和朝廷联合,诱敌深入然后前后夹击灭了自己,故此也呈观望状,两方部队的行程也就此慢了下来。

所以不可不谓陆绎这手以退为进玩的高明。

此时被陆绎调去南京的韩素发春风得意,本来他也感到了危机,因为陆绎在自己身边到处安插眼线什么的,使其权力被架空。但这支队伍的原型本就是草莽出身,作为太湖水寨的寨主,韩素发的魄力和行事方法都是无可挑剔的,十分和江湖好汉的思路。所以韩素发依然稳居大军首领的席位,陆绎并未撤换下他,而韩素发也不敢再有反心,陆家的情报实在太厉害了,有他没他也都一样,如果自己再敢有异心只怕是要身首分离了。

韩素发率大军直逼南京城下,南京城外虎踞龙盘之处皆有朝廷大军把守。这些人是朝廷在南方最精锐的部队,如今已经成了散沙一盘,究其原因就在南京城内。南京城被陆绎调配的锦衣卫把持着,命令根本传不出来。而南京驻军听从南京兵部调令,除了北京来的圣旨根本没人能调动,就算是北京的兵部尚书亲临都不行,这是规矩,别到最后打赢了仗退了敌寇,反倒落个擅自用兵的罪责,满门抄斩凌迟处死,这并非多虑,大明已有先例。于是所有人都在等着圣旨的到来,可朱厚熜派出的人马纷纷没到南京就被魏和的人给盯上斩杀了。

所以圣旨颁不来,而南京的虎符也弄不出来,导致群龙无首乱哄哄的一片。终于有人给各方将领开了个会,推举出一位暂时的将领来,但诸将领之间却又各怀鬼胎,这才会让南京城久攻不下。

如此一来南方所在重兵根本无法调动,陆绎的顺风顺水正因如此,但即便如此,因为南京城内锦衣卫可以率领的兵马实在太少了,所以城外的零星并不出力的攻击还是给了锦衣卫们不少打击。城内死伤惨重,几近把兵部大臣推上城头威胁,才逼退了城外的朝廷兵马。陆绎下令不可伤害城内六部大臣,因为有他们在外面的兵马才嫩有所顾虑,一旦他们死了,那才是真正的失控和疯狂。

第四十四章韩素发首败

如今韩素发来了,率领着如同滚雪球般的义军,总计十万兵马来到了南京城附近。===韩素发感觉自己重兵在握,管理起来自然有些吃力了,但万幸的是陆家派来了齐鲁书院的学生,这些学生在军中磨练过后,不再是纸上谈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加适合军旅,对付自己手下的这些泥腿子更不是问题了。天下是要乱了,短短几月内,韩素发的部众不断增加,都是活不下的农民什么的,韩素发根本没有这么多装备兵器。不过这不要紧,只要有饭吃就好,口粮倒是好说有沈紫杉和陆家两方商业大户协调,口粮对于绝大多数军队最头疼的问题反倒不是问题了。

这些没活路的农民义军揭竿而起是为了求口饭吃找个活路的,有没有武器和铠甲那是以后要操心的事儿,现在有饭吃了那就是最关键的。韩素发不光用了帮派中的三刀六洞等刑罚,还用了不少食物奖励制度,比如为了一块儿腊肉,士兵们就会舍出命去冲在最前面。一路上韩素发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朝廷兵马还没与之对敌,光看那舍命的气势就被吓得落荒而逃。韩素发甚至想,自己如果人多点的话,根本不用打,光吓就能直接把朝廷兵马给全部吓坏,直打到北京去都没问题。

不过韩素发并没有擅自妄为,依然听从陆绎的遥控指挥,他很看好陆绎,觉得不出意外,陆绎可以继承陆炳的衣钵。即便不行他也能在日后的争权当中获得胜利,自己跟随好了陆绎,那前途简直是一片光明。

南京是大明的发家之地。是旧都,如果自己能率大军打入南京城,那将是名垂青史的功绩。可是当韩素发与南京城外四分五裂的朝廷兵马一接触后,韩素发就发现了其中的不对劲的地方。

应天府的兵马根本瞧不起自己,纵然自己的人数多于他们数倍,但对方不退不让并摆出主动进攻的架势来。自然,南京城外的兵马是南方最精锐的部队。他们与北京城周边顺天府的兵马一样,负责拱卫京都,不管是军饷还是兵刃都是上选。乃是大明货真价实的兵王。

这样的部队平时见了其他队伍都是爱答不理的,眼高于顶傲气十足,怎么会对破衣烂衫用农具和木头当武器的韩素发部退让呢。这是一场关乎自尊的战争,如果朝廷兵马退了。将上下无光以后军中的荣誉感将荡然无存。

结果两军相见之后让韩素发大吃一惊。朝廷竟然有这样神勇的部队,自己两万人打四千竟然大败而回死伤无数。而且据情报所述,有其他部队正向韩素发集结而来,韩素发大惊准备撤退,他想不明白为什么对南京城少两人把守都久攻不下的朝廷兵马会如此厉害。其实不过是先前韩素发骄傲自满,遇到的敌人太弱罢了。

正要下达撤退的命令,崔凌挑帐帘走了进来。韩素发不敢小觑此人,不光此人代表的是少主陆绎。更是因为他是剑王崔英的传人,其武艺高强韩素发在太湖水寨的时候就已经见识到了。

韩素发比崔凌年长近三十岁。还是满脸堆笑的说道:“崔兄弟来了。”

“你是不是想撤军?”崔凌单刀直入的问道,韩素发虎躯一震,他知道剑王门人寻气的厉害,也知道陆家情报的严谨,可这是自己刚才所想的,自己想的还没下令出去,崔凌怎么知道的,莫非他有通神之能能看透自己的内心?

韩素发瞠目结舌,崔凌笑了笑说再度追问道:“你只需回答是与不是即可。”

“是。”韩素发诚实的说道,崔凌道:“不能退!”

“可是朝廷的战斗力太强了,这群人可是南方兵马的精锐所在,战斗力强装备好,实战经验丰富,各处平叛,咱们手下的这些乌合之众根本没法与之对敌。而且等他们集结过来,咱们想走也就晚了。咱们人数的优势到时候也荡然无存了,此时不走更待何时?”韩素发说道。

崔凌还是道:“不能退。”

“为何?”

崔凌说:“一退再退,哪里才是立锥之地。再说我们一退,对方聚集而来的兵马逼退了屡屡获胜的韩素发,顿时就会士气大涨无处发泄,就会进攻南京城,南京城内的兄弟们的努力只怕要荒废了。南京城内的兄弟已经成穷弩之末,我们不光不能退,还要杀入城内接应他。其实南京城外的官兵并不强悍,他们不团结有矛盾,之前不过是你轻敌了而已,再说咱们与之相接的部队也不是咱们的王牌,只不过是未装备未训练过的泥腿子。我也不知道你怕的什么,你可知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韩素发你别忘了此次你来,就是为了拿下南京,然后打通南京至广州一线分割大明的。”

“可是崔兄弟,我”韩素发话没说完,崔凌只住了他的话说到:“放心,只需坚持三日即可,三天内援军回来,不会让你孤军奋战的,南北都有人来。”

“你的意思是少主要来?”韩素发眼睛发亮说到:“主公莫非也要来?”

“天机不可泄露。”崔凌笑着说道。

—————————————————————————————————————

两天后在应天府附近的兵马集结完毕,共计六万人,严阵以待与韩素发部对垒起来。崔凌平时别看玩世不恭的,但这次真的打起仗来,却一点不含糊,一声亮金甲的他骑在高头大马上弥补了身高的不足,人靠衣装马靠鞍显得格外精神。

其实分析一下没打下南京城的原因有三,第一。群龙无首,都不想当别人的马前卒。其二,南京城内陆家人马的艰苦奋战。借着城防坚固工具齐全的确起了一些作用,而且南京虎踞龙盘易守难攻,这也帮助了城内的陆家人。第三就是他们在装糊涂,明明知道圣旨一定颁出了,但只要不见到就是不动兵,也是为了自保所需。

这看似合理,因为北京和南京都没有命令传来。但实际上匪乱越甚,时间越长这群朝廷将领手中的权利就越大,属于养匪自重。故意不打南京。而且没有上级来统领,就可肆意糟蹋附近的百姓,只要不太过分怎么都好说。

综上原因才让没分析明白的韩素发轻敌,认为南京都打不下的军队。简直是不堪一击。遂大惊失色的,吓破了胆子。现如今对敌起来,朝廷兵马人吼马嘶气势很盛,韩素发部手下的农民们义军因为本来就畏官不禁胆寒起来。看着瑟瑟发抖的手下,韩素发不禁眉头紧皱起来,形势不利啊。

崔凌大吼一声,虽然未脱稚气,但气势却不输。他运气喊话,声音如同洪钟一般响彻三军。也不知道他怎么来的这么大声音,可让人听了不禁精神一振胆色大增:“昏君无道,君昏臣暗,咱们已经没有退路了!而今咱们若是退了的话,就再无退路,只能任人鱼肉!记得他们欺辱你们的妻儿,残害你们的家眷吗?你们若是退了,我崔凌瞧不起你们,你们若是进了,哪怕是战死沙场,我崔凌都由衷佩服,即便你死了我也发誓会让他血债血偿!如今正是我等报仇雪恨的好机会,杀败他们,冲入南京城与我们的兄弟会和,分钱分地分娘们!咱们援军降至,人数现如今也多于他们这群朝廷败类,你们还在怕什么,都是爹娘生养的,两个肩膀扛一个脑袋,两个打一个还打不过吗?!冲入城中,你们就是功臣,先冲入城的队伍,升官赏金,崔凌我绝不打诳语!”

众人都知道这个金甲话的可信度比统帅韩素发还要高,顿时群情激昂起来。陆家知恩图报和豪爽劲儿天下路人皆知,杀吧,谁怕谁,败了无非早去见阎王,胜了就是一辈子的荣华富贵!

在崔凌的鼓舞下,韩素发部下的义军发出了怒吼声,声音声嘶力竭震人心魄。朝廷兵马为之一笑,在他们看来这不过是蛊惑人心罢了,眼前的依然是前几天被打败的乌合之众,要是仅靠几句话就能打败敌人,那还要兵器干什么,那还训练个什么劲。

朝廷方向刚想去喊话对骂几句,却见崔凌一马当先冲将出来,朝着朝廷兵马杀去,他没有后话了丝毫不拖泥带水,甭说朝廷兵马没反应过来,就是连坐在中军高台的韩素发也没反应过来。随即韩素发部如同潮水般涌动向朝廷大军,步伐不齐不成方阵,与朝廷兵马的训练有素高低立见,可是气势上却一点都不输于朝廷兵马。

朝廷兵马前排将士竖起长矛,列队向前,走了十几步停下脚步,用长矛支柱地,静等对方先头部队自己扎上来。与此同时,后排仰射箭雨,韩素发部许多人根本没有盾牌,纷纷中箭倒地,很多人甚至扛起同班的尸体来档箭。就这样,他们踏着尸山血海一步步朝朝廷兵马推进。

起码奔在最前面的崔凌最先冲入敌中,砍断长矛长驱直入,但如同大海中的扁舟一般瞬间被吞没了,只能听到血脉喷涌的声音和嘶吼不绝于耳的从朝廷大军中传出。

当两方短兵相接的时候,韩素发部的许多人因为冲的太快,脚下根本刹不住,再加上被后面的人挤人人推人,一下子被推向了朝廷兵马前排的长矛上,顿时长矛沉重无比,如同串冰糖葫芦一般,串满了人。

就在这时候,朝廷兵马看到了恐怖的一幕,再韩素发部冲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