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1630-第1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想当初老奴力量薄弱的时候,就拜辽帅李宁远为义父,摇尾乞怜、磕头捣蒜,犹如求食之犬,最是能伏低做小。如今多尔衮身后有一百多条燧发枪瞄着呢,他可不是一个忠烈之人。这样的人,只要能让自己活着,他是不会做什么自我牺牲的事情的。”
  “这人无耻,也是世上罕见。昨日里你看他,做儿子的,痛骂父亲断子绝生,便是做戏装假,也没有……真是夷狄人面兽心……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徒!”顾绛摇摇头道,“可就是这样一群厚颜无耻之徒,竟然弄得我大明……”
  “那是因为我大明有更多的,更厚颜无耻的家伙。”郑森冷冷地道。
  ……


第五百六十章 骂阵(2)
  多尔衮居然出现在阵前,这大大出乎了清军的意外。双方距离并不远,多尔衮又是正白旗的旗主,两白旗的大多数的老兵都认得他。大家细细一看,的确是多尔衮,更是不敢怠慢,立刻便有人去通报。而此时多铎和阿济格也都在清军的军阵中——虽然今天的进攻,其实只是演演戏,但是作为重要演员,他们可是必须上场的。
  两人都骑着马来到了阵前。见阵前的果然是一身披挂的多尔衮。多铎首先就忍不住大喊道:“十四哥,你可还好!”
  阿济格也喊道:“老十四,你怎么样?”
  多尔衮大喝道:“阿济格哥哥、额尔克楚虎尔,你们两人带着兵马在这里做什么!”
  阿济格大喊道:“多尔衮,你放心,我们一定会把你救出来的!”但其实,以他对多尔衮的了解,多尔衮如今出现在这里,多半是已经投降了明军了。不过,阿济格并不认为多尔衮投降有个什么不好的,至少,命是保住了。
  “救什么救!”多尔衮大喝道,“倒是我要救救你们!阿济格,额尔克楚虎尔,你们都昏了头了吗?难道忘了是谁杀害了我们的额娘吗!你们还要为仇人效命吗?而且,你们要知天命,识时务,为何要跟随那个谋害了我们额娘的恶徒黄台吉兴此无名之师?犯我大明疆界?为何不反戈一击,杀了黄台吉,祭奠我们的额娘?”
  多铎一听,大吃一惊,惊呼道:“十四哥,你可是糊涂了?那郑家小儿给你灌了什么迷魂汤了?你可不能……”
  阿济格此时正和多铎骑着马并肩靠在一处,他便从马镫里脱出脚来,轻轻地踢了踢多铎。多铎也便立刻不做声了。
  阿济格催马便上前半步道:“老汗以七大恨告天而伐明,怎么能说是师出无名呢?”
  多尔衮一听,立刻向地上吐了口唾沫道:“呸!老奴不忠不孝,他的七大恨全是臭不可闻的臭狗屁!老奴这老东西脑子糊涂,颠三倒四的,先不说光是叶赫部的事情,一件事翻来覆去了说了好几遍,怕是数数都不会。而且叶赫部的事情,本来就是老奴这老坏蛋去人家那里抢劫杀人。我大明为天下共主,岂能不管?抢劫杀人被人制止,就引以为恨,这就可见老奴不是个好东西。老奴还有脸提到我祖父和太祖父,我祖父太祖父受到大明的大恩,我们建州部原本都是通古斯的野人,在通古斯遭遇严寒,不得不避难于大明。大明皇帝仁慈,特意划出牧场来,与我建州部修养。对我建州真是如再生父母。我太祖父祖父每每与人言此,皆感激皇恩浩荡,建州部便是粉身碎骨,也难报万一。他们也都是我大明的忠臣,一辈子对大明忠心耿耿,怎么就生出了老奴这样的儿子!我祖父太祖父虽然是战斗中误伤而死的,却也是为国牺牲,大明公开加以旌表,赏赐颇多,老奴这不要脸的老东西当年也曾经借此向各部炫耀。如今却拿来做什么七大恨,真是不要脸到了极点!这样的不要脸的东西,还好意思昭告天下,真不知羞耻为何物!这也配说是什么师出有名?”
  多铎听了,便涨红了脸,正要加以反驳,却不知该说设么好。却见阿济格身边有个人和阿济格小声的说了几句话,阿济格便开口呵道:“胡说八道,一派胡言!明朝自万历天启崇祯以来,滥用奸佞,以至盗贼遍地,百姓有倒悬之苦。如今的弘光皇帝,更是好色贪婪的暴君。我天命汗席卷辽东,万姓倾心,四方仰德,此非以权势取之,实乃天命所归!今上更是仁慈,保育四方,神文圣武,继承大统,应天合人。天命无常,自三代以下,一朝一代不过三百年。如今天数有变,神器更易,而归有德之人,此乃自然之理。你身为人子却指责生父,是为不孝;转投暴君,是为不仁;弃族人而助仇敌,是为不义;不识天数,是为不智。如此不孝不仁,不义不智之人,安敢在此饶舌!”
  多尔衮听了,并不气恼,却哈哈大笑起来,道:“阿济格,你真是愚蠢!老奴的确是我阿玛,但是是老奴自己先为不孝,先为不忠。正所谓‘父不能为忠臣,子亦不能为孝子’。况且我在子为不孝,在孙却是孝。正是拨乱反正之义举,怎么能说是不孝不义呢?至于说大明盗贼遍地,百姓有倒悬之苦,呵呵……老奴,还有尔等不就是这遍地的盗贼吗!‘万姓倾心,四方仰德’?老奴悖逆,昔日叶赫部与我建州为姻亲,老奴叛之,杀死了不知道多少叶赫部的人;我建州部初来大明,为大明接济,大明百姓,皆是我建州部之衣食父母,与我建州实有大恩。老奴却大肆杀戮汉民,这辽东百姓,不知道被老奴,还有黄台吉杀了多少!黄台吉狼子野心,还不断破关入关内烧杀掳掠,杀人盈野。你们说这样的‘万姓倾心,四方仰德’?这四方万姓,怕是都傻了吧?这种不要脸的话,你们都说的出口,真是无耻之尤!况且黄台吉于我等有不共戴天之仇,你等不但不能复仇,却还腼颜事敌,却不怕天打雷劈吗?
  而且如今大明芟夷大难,略已平定,李闯已经伏诛,尔等亦不远矣!天命实未弃明。尔等人伦未识,却敢妄言天命。昔日之老奴,今日之黄台吉,不过趁着大明内乱,跳梁一时。老奴死的早,故而诛不及身,然而将来开棺戮尸,亦必不能逃。如今大明内有明君,外有猛将。战将千员,带甲百万。安平王世子更是天纵英才,自起兵以来所攻者取,所击者破,可谓百战百胜。今日世子亲率大军于此,尔等跳梁小丑,可堪一击?谅尔等腐草之萤光,如何比得上天空之皓月?
  阿济格,额尔克楚虎尔,我们乃是同胞兄弟。我不忍心见尔等一错再错,所以才来劝告你们。如今天命已明,尔等外无能战之兵,内无足食之粮,破亡只在目下。所幸当今天子,宽厚仁慈,便是对弑君之闯贼,亦只诛首恶。胁从之辈,多加宽宥。真仁德之君也!尔等若能倒戈卸甲,以礼来降,或能保全首领,若能斩杀逆贼黄台吉,不但能报不共戴天之仇,更有封侯之赏。从此国安民乐,岂不美哉?”


第五百六十一章 退兵
  “十四哥,”多铎突然催马上前半步,和阿济格肩并着肩大声道,“十四哥你不幸落入了南蛮手中,大丈夫能屈能伸,你如今要保住性命不得不如此,做兄弟的也是明白的,也不会因此怪你。十四哥,你放心,兄弟一定会救你回来的。”
  说完这话,多铎又轻轻地拉了一下阿济格的胳膊,阿济格顿时明白了多铎的用意。在这种地方,当着这么多的士兵,和多尔衮就这些事情进行争论,无论争论的结果如何,丢的都是爱新觉罗家的脸面,损伤的都是清军的士气。
  “只怕那些南蛮此时正像看猴戏那样在看我们呢。”阿济格不由得这样丧气的想道。同时他也开口道:“老十四,你放心,我们一定能把你救出来的!”说完,也不再等多尔衮开口,便拨转马头,和多铎一起退入了阵中。
  见阿济格和多铎退走,多尔衮赶忙大喊:“阿济格、多铎兄弟,你们不要执迷不悟了!大明圣上宽仁,只要幡然悔悟,还来得及,可不要一条路走到黑!”
  不过此时阿济格和多铎两人都对他的呼喊毫不理会,头也不回地就继续往后退。多尔衮又喊道:“我也知道黄台吉盯得紧,二位兄弟难做,二位兄弟,多多保重!”
  这一句颇为恶毒,算是公开的挑拨离间了。不过阿济格和多铎都知道,此时说得越多越坏事,也便不理他,只管去了。
  多尔衮叹了口气,又朝着大军喊道:“大家都是我两白旗的兄弟。这牛庄堡防御坚固,固若金汤,来多少人,就得死多少人在里头!我们打不下来的!黄台吉包藏祸心,让我们两白旗攻打牛庄堡,就是想要接着大明的手,消灭我们呀!大家一定要小心呀!”
  阿济格本来已经走的很远了,听了这话,也忍不住嘴角一抽。多铎忙一把抓住他的胳膊道:“十二哥,算了,十四哥也不容易,如今明军这样凶残,不这样,他能保住脑袋吗?只怕已经被穿到了杆子上了。再说,你觉得十四哥真的相信我们能救得了他?他其实是在担心我们真的硬攻牛庄堡,那才真是……十四哥这人还不错的。”
  多尔衮又喊了几声,却也再没人应他。他扭头看了看骑兵队伍中的那个队长,见他微微的点了点头,便喊道:“建胬气数已尽,尔等要多替自己想象,不要跟着胬酋一起灭亡!”然后便拨转了马头,和其他的骑兵们一起,向着牛庄堡退去。
  ……
  “世子,你让多尔衮去骂阵,固然是大大的打击了建胬的气势,但是,看样子今天建胬不会上来送死了。”顾绛很是遗憾的摇头道,“在防御战中杀死建胬,比在野战中方便多了。”
  郑森却摇摇头道:“在大多数时候,防御都是一种比进攻更高效的作战方式。但是单纯靠防御是无法打赢战争的。我们能依靠据点固守,归根到底还是因为我们能在野战中击败他们。要不然,当初祖大寿怎么会丢了大凌河和锦州?曹刿说:‘夫战,勇气也。’建胬之所以此前胜多败少,除了训练有素,装备精良之外,他们此前一系列胜利,尤其是大战胜利的积威,让他们在和官军交战的时候士气高昂,却让官军士气低迷,这野战也就没法打了。如今建胬无论是守城还是攻城的技巧都远不如我军。便是野战,也不如我军。若是再加上士气低迷,野战越发的不能打了,如此一来,建胬的灭亡也就在眼前了。所以能直接打击建胬的士气其实也是很不错的。况且,经过前面的那一战,建胬哪里还有胆子真的再上来围攻?多半也只是做做样子罢了,我们也不能指望靠着防御战再更多的杀伤建胬了。”
  “只怕也真是这样了。”顾绛点了点头,又问道,“世子,你真的打算把那个多尔衮送进宫中去?这人如此的厚颜无耻,再加上又有些见识,怕是将来别又是一个汪直。”
  “他不可能成为汪直的。”郑森摇了摇头。
  明朝有两个出名的汪直,一个是倭寇头目,还有一个汪直是成化年间的西厂提督太监,这里说的汪直自然是后面的一度权倾朝野的那个。这人原是是大藤峡叛乱中瑶民后代,成化三年(1467年)以幼。童身份被俘进宫。从都是俘虏的身份算起来,倒是和如今的多尔衮有点像。老实说汪直虽然有些跋扈之处,但功劳也不着实小,其实还真算不得奸佞,只不过在如今的大明朝文人那里,太监都是坏东西几乎是一种政治正确了,跋扈的汪直自然得不到什么好评了。
  “这倒也是,此一时也,彼一时也。他就算想要做什么坏事,也没有对应的力量。”顾绛也点点头道。
  所谓此一时也彼一时也,那意思是说如今的大明朝和成化年间的大明朝完全是两码事。成化年间,皇帝手中有实权,是真正的天子;而如今的弘光皇帝,更像是东周时期的周天子。甚至于,对于郑森的那些理论很了解的顾绛也知道,郑森实际上是有意的要让弘光皇帝成为象征性的周天子。这要是按一般的读死书的人的想法,郑森的这一些做法显然是大逆不道的。但是事实上,这种虚君的做法,却非常的符合士大夫们的利益。因为皇帝如果是不管事的,下面的士大夫们就可以为所欲为。而郑家呢,他们的主要利益在于海上贸易和殖民,和士大夫们的利益矛盾倒是很有限。甚至于,有了他们,有了对外殖民的途径,士大夫们在压榨百姓的时候,完全可以在加把劲,而不必担心他们的反弹。因为活不下去了的人,会选择移民海外,而不是扯旗造反。所以,虽然士大夫们因为各自的利益,往往存在矛盾,但包括顾绛在内,如今大家反而都认为做皇帝就应该将天下大事都交给贤能的有司,自己安居君位,当个道(shi)德(ji)榜(kui)样(lei)就够了。东林的黄宗羲,更是大放厥词,将君王说成是“为天下之大害者”,要求要严格的限制君王的权力。而对郑家都是一片称赞之声。
  这时候,出去的那队骑兵已经回到了阵地中。进了城堡,骑兵队长将多尔衮交给了两个内卫,便带着其他骑兵离开了。这时候,清军也开始有所行动了。
  清军首先是炮击,不过他们这次把大炮摆得很远,而且摆得很分散。显然,这更多的是出于防御的考虑。清军的炮击的效果很差,因为他们把大炮放的太远了,以至于很多炮弹甚至都没能打到第一道壕沟。
  两轮炮击之后,一些骑兵冲了上来。他们的队列同样相当的分散——这显然是为了减少遭到炮击的时候的伤亡,而不是为了作战方便。这些骑兵只是在很远的距离上一掠而过,并用骑兵弓进行了一轮毫无意义的抛射。(他们射出的箭距离第一道壕沟甚至又差不多一百多步)然后便退了回去。
  而这居然就是这个时空里满清这一天,甚至是直到满清成为一个历史名词为止的,对牛庄堡要塞的最后一次进攻了。在这些骑兵退回去之后不久,清军就开始全军后撤,他们放火烧毁了自己的大营,以此来阻拦可能的追兵,此外,他们的骑兵也被配属在后面担任后卫力量,而缺乏骑兵的模范军事实上也没有进行大规模的追击,很快,黄台吉的旗帜就消失在大家的视线中。


第五百六十二章 雪橇
  在黄台吉的大军退走后不过两天,辽东的第一场雪就降临了。雪其实并不大,这些年,辽东也一样受到干旱的影响。若是还在隆庆、万历的时候,这雪早几天就该落下来了。而且一场就能顶得上现在的好几场。
  随着这场雪,辽东的气温迅速地下降了很多,几乎是一夜之间,大辽河上就结上了一层冰,只是冰层还不够厚,还不足以承载人马。半个月后,又下了一场大雪,这时候,积雪的深度却也已经有一尺多深了。
  天还没全亮,巴图扎日格力穿着厚厚的棉袍,拖着一辆小雪橇走向一处小院,刚走近院子,就听见里面一片呜呜的嚎叫声。一打开院门,一条大狗,便一下子扑了上来,将两支前爪搭在巴图扎日格力的肩膀上,然后张开血盆大口,吐出粉红色的舌头,就向着巴图扎日格力的脸上舔过去。
  “去!去!去!巴克,别闹!”巴图扎日格力一边用手将巴克使劲的推开,一边扭过脸去躲避它的大舌头。
  更多的狗都围了上来,嘴里呼呼的吐着白气,摇着尾巴,围着巴图扎日格力打着转。见巴克被推开了,还有好几只狗也想要学着巴克,扑上来舔一下巴图扎日格力。
  “都别闹,老老实实的,准备吃东西了。”巴图扎日格力喊道,同时他的徒弟张晓光将盖在小雪橇车上的席子掀开来,露出了大块的鲸肉和鲸脂。
  巴图扎日格力是一个喀尔喀蒙古人,是个养狗的奴隶。郑家的商队利用和蒙古人的贸易,用四把上好的雪花钢刀,从他的主人那里换回来了几条长得很像是狼的大狗,以及作为添头的他。然后巴图扎日格力就成了模范军的养狗人。
  从此巴图扎日格力就掉进了蜜罐子里,每天都吃得饱饱的,各种鲸肉、海鱼吃得他都要吐了。有时候他睡着了的时候,也会做梦梦到以前当奴隶的时候的苦日子,每次一做这样的梦,在梦里他几乎都会冒出这样一个念头:“可惜,原来那是做梦呀!”而当他从这样的梦中,醒来之后,他往往要好一会儿才能确定,这的确不是在做梦,然后再心有余悸同时又无比庆幸的说道:“幸好,那只是做梦。”他的那些狗的日子也不错,一个个吃得饱饱的,长得圆滚滚的,毛色油光发亮。
  那几条看着像狼的大狗据说是从更北边的森林里的野人部落里面买来的。这些狗也像那些穿着鹿皮的野人一样,不怕冷,力气大,脑袋蠢。冬天用来拉雪橇倒是不错。
  花了几年时间,利用这几条狗,在充足的物资支援下,巴图扎日格力和他的徒弟们养出了近千条这样的狗,如今也是检验这比投资值不值得的时候了。
  那群狗一拥而上的吃起了东西,一边吃还一边满足地哼哼着。巴图扎日格力在一边摇着头,这些狗就是笨,不像他以前养的那些牧羊犬,聪明听话,吃东西也知道排个队。
  很快,那些狗就吃好了东西。巴图扎日格力便和徒弟一起给这些狗套上笼头。这些狗早就习惯了吃饱了之后,出去跑跑,此时都温顺的让他们给套上笼头,拴上雪橇。
  巴图扎日格力和徒弟赶上两辆雪橇便往校场去了。到了那里已经有好几部雪橇等在那里了,又过了一会儿,其他的雪橇便也都到位了,一共三十套雪橇,每一套雪橇配备十条狗,可以装载三个全副武装的模范军战士或是重量与之相当的物资。这样的一次出击,规模虽然不大,却也是对狗拉雪橇队伍在冬季的作战能力的一次检验。
  士兵们上了雪橇,雪橇手们挥动鞭子,一两辆雪橇便沿着预定的道路,离开了牛庄堡,驶入辽东的雪原之中。
  太阳刚刚出来了,微红的阳光照在白雪覆盖的原野上,给白雪也抹上了一层胭脂,看上去很是好看。但随着太阳的升高,阳光渐渐变强,现在美丽的雪原,也会变得白花花的一片,刺得人眼睛疼。如果长时间的看着这样的白茫茫的雪原,很容易就会出现雪盲症。士兵们都配备了茶色玻璃制成的护目镜,但即使如此,长时间在雪地下看东西,还是容易出现雪盲。因为模范军制作的护目镜其实并不像后世的偏光镜那样,能过滤掉绝大部分的紫外光,所以它的效果其实还是很有限的。因此在雪橇上的时候,依据战术纪律,三个人轮流驾驶雪橇,没有轮到的人必须带上眼罩,闭上眼睛来保护自己的视力。
  雪橇队先是沿着河边的道路跑了一段,接着便转向东边,以远远地绕过建胬用于封锁河道的堡垒。在平时建胬的侦骑四处活动,这样的行动很难瞒过他们。但是大雪之后,他们的战马在雪地中行进一样不方便,所以他们的侦骑的活动范围也大大的缩小了,这也使得这支不大的雪橇队有机会避开他们的视线。
  隆冬季节,建胬也都进入了猫冬状态了,大家都躲进了寨子,过起了吃饭睡觉打老婆的无聊日子。一般来说,在这样的天气下,也不会有什么乱子发生。
  在靠近牛庄堡的地方,建胬的村落大多都很大,而且都有较为完善的围墙。这是此前在模范军的一系列袭扰活动的后果之一。但是在更远一些的,超出了当时模范军船只一夜的航程的地方,那里的村落却并没有被集中起来,也没有完备的围墙和防御设施。在满清看来,这些地方是相对安全的腹地,不需要采取这些消耗资源,还会降低生产效率的做法。然而,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在冬天,因为狗拉雪橇的存在,模范军的活动范围甚至还要超过其他季节。
  雪橇队绕过满清在大辽河岸边的那两座堡垒,然后在一处背风的地方停下来休息。士兵们支起帐篷,让自己,还有雪橇狗都进去歇歇,而带队的营长杨万年则拿出一张地图(这张地图大部分的地区是依据我大明的辽东地图绘制的,精度很成问题,还有一部分则是依据此前的战斗中,骑兵部队的指战员的回忆绘制的。),对照着周围的环境,确定自己的位置和方向。
  “我们从这里,往这里去,能避开所有的的建胬大寨子。今天下午我们就能到这里,然后在这里过一夜,明天一早出发,到中午就能到达辽阳附近……”


第五百六十三章 蛋白质
  巴图扎日格力看着徒弟张晓光把最后的一块雪砖放在雪屋子的顶上,一间小小的,只能容得下两个人的雪屋子就搭建好了。这个雪屋子是依照北极冰原上的因纽特人的雪屋的样子复制的,这是一种在冰原地区生活的独特技能,原理简单,但实际的操作却并不容易,两个经过这种训练的人,借助一些取巧的小机器,能在一个时辰之内搭出一座可以容纳两个人的雪屋,但是如果是生手,只怕一晚上都搭不好。巴图扎日格力也是在被当做买卖的添头卖到模范军中来了之后,才见到这种冰雪做成的蒙古包的。
  捕鲸船队在更北边的地方(也就是另一个时空中的阿留申群岛),发现了鲸群更为密集的海域,他们将这片海域命名为“鲸鱼海”,他们又在这一片海域发现了有着雪白的皮毛的大熊的群岛,并将它们命名为“白熊群岛”,并在这些岛屿上建立了几个用于避风和对船只进行简单维护的据点。在这些岛屿上也有一些靠捕猎生活的野人,捕鲸船队和他们进行了一些贸易,这种雪屋子的搭建技巧,便是用诸如火枪和金属刀具从那些人那里学来的。
  这本来只是捕鲸部门的小买卖,却在情报通报的时候,得到了郑森的重视。他认为这种技术能够大大的提升模范军在寒冷地区的作战能力。使得模范军能在高寒区域进行扩张。
  模范军参谋部实际上对此并不以为然,他们觉得,要解决建胬,其实只需要等到夏天,然后集中起军队,沿着大辽河,一路平推过去就是了。所以学习这种技术,作用似乎有限。他们并不知道,郑森对于更北边的区域,几乎是整个的西伯利亚的广阔土地的野心。在他们眼中,那就是一片没啥用的不毛之地而已。不过来自后世的郑森却知道,在那片冰原下面,有着多少宝藏。而且因为后勤的困难,(这一点其实对于俄国人也是一样),大家都无法在这一区域投入太多的军队,因此,只要谁有能力投入更多一丁点的部队,就能控制大得难以想象的一片土地。因此事实上,模范军的雪橇部队,其实并不是针对满清而建立的,满清只是它的一块磨刀石而已。
  为了保暖,雪屋子的门非常低矮,所以人只能爬着进去。巴图扎日格力爬了进去,在里面的雪地上铺上了一张大大的白色熊皮,这是捕鲸船队从白熊群岛带来的东西,它比一般的皮毛更加保暖。张晓光也钻了进来,今天晚上,他们两个就住在这雪屋子里面了。
  一开始的时候,巴图扎日格力觉得住在雪屋子里一定会非常冷,但事实证明,雪屋子远比他所习惯的蒙古包更保暖。人进入屋子后,产生的热气会让冰雪融化一点,这些融化的冰水渗入雪砖的缝隙中,然后重新凝结起来,将原有的缝隙都封住了,整个的屋子一点风都吹不进来,非常的暖和。
  至于那些雪橇狗,却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了,他们只能呆在外面。不过巴图扎日格力他们也在雪地里给这些狗挖了些洞,它们可以靠着它躲避一下寒风,而且它们有着浓密的毛发,本来就不太怕冷。
  突击队在雪原中安稳的度过了一夜,第二天一早便继续上路,然而路上的情况还是超出了杨万年的预计,直到下午申时三刻左右,他们才接近了辽阳,看到了第一座村庄。
  这里距离辽阳已经很近了,自从努尔哈赤占据此地之后,这里就成了后金——满清统治的核心地区。一直以来,明军几乎都没能再威胁到这一区域,所以这一带的满清村落更注重的是生产时候的效率,而不是在面对小队敌人的袭扰时候的防御,所以这座村庄的防御,远远不能和牛庄堡附近的满清村落相比。
  依照地图,以及多尔衮提供的情报,这是一座属于镶黄旗的村庄,庄子里面的建胬加上包衣奴,大概有一千人左右。因为环境安全,所以这座村落并没有牛庄堡附近的建胬村落那样的高大结实的围墙,只有一圈用来防止野兽进入的一丈来高的土墙而已。当然,更没有防御用的插满了尖木棍的壕沟以及用于进出的吊桥。
  突击队在一座小山包后面停了下来,杨万年带着几个士兵,登上小山,远眺这座村落。从这里,可以让视线越过村子的围墙,看到里面的情况。
  “那是什么?”杨万年举着望远镜的手猛地抖动了起来,几乎要拿不住望远镜了。他剧烈的呼吸着,脸涨得通红。
  “营长,怎么了?”一个士兵问道。
  杨万年长长的吸了口气,将望远镜递给那个士兵,同时咬着牙骂道:“该死的狗鞑子!”
  不知所以的士兵结果望远镜,居高临下的向着那边望过去,然后也咬着牙痛骂起来:“该死的狗鞑子,一个个都该千刀万剐!”
  “怎么了?”其他的士兵也惊讶的问道。
  “那些狗鞑子在吃人!吃我们的人!”那个士兵一边说一边将望远镜递给其他的士兵,然后对杨万年道:“营长,咱们立马杀进庄子去,杀他个鸡犬不留!”
  这时候,满清那边其实还有一些存粮,但是谁都知道,这些粮食撑不过不到来年的粮食收获。所以对于“多余”的包衣的屠杀却已经开始了。屠杀这些包衣,不仅能节约粮食,而且他们本身就是优质的蛋白质来源。下雪之后,土地被冻住了,原本需要这些“多余”得包衣来兴建的防御设施或者农田水利甚至也没法建了,继续养着这些包衣奴,不但消耗粮食,而且吃不饱的包衣还会越来越瘦。所以在大雪下下来之后,对包衣奴的屠杀就开始了。
  这时候杨万年却反而冷静下来了,他看了看天色道:“马上天就黑了,等天一黑,我们立刻就……”


第五百六十四章 烈焰
  西边的天空中,最后的一丝暗紫色的辉光已经消失了,整个大地沉入到了一片黑暗中。就在这黑暗中,戴着狗皮帽子,身穿着羊皮袄子,脚踩着滑雪板的模范军突击队却已经进入了临战的状态。雪橇狗的嘴巴也都被套上了套子,免得它们发出的叫声惊动了敌人。
  “我们刚才观察了,整个村子都被围墙围着,围墙只有一道门。”杨万年正在再一次给突击队员们交代战术,“一班和二班负责堵住大门,一个人都不能放出去。明白吗?”
  “明白!”
  “营长放心,从我这里跑了一个鞑子,我就提头来见!”另一个大概是班长的战士也回答道。
  “二班长,不必这样,一个鞑子,不值这个,不过要是真的让鞑子在你们班这里跑了,你们配给的二锅头,就都分给其他班,你看怎么样?”杨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