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1630-第1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道。
“这话可不对。”刘德摇摇头说,“我还记得你第一次吃到这东西的时候可是赞不绝口的。”
“第一次吃的时候还好吃,吃多了以后,还不如白米饭呢。”常乐道。
“但是吃这个可比吃白米饭长力气不是?”刘德道,“要是我们的人都和明军那样,三个人加起来不一定有我们两个人重,平时白米饭都没得吃,能有什么力气操练?按我们的操练力度,明军要死人的。这一个月都不一定能操练一次的队伍,往好里说,最好最好,也就新兵刚刚进新兵营十天左右的水平,当然不能打了。”
“新兵营十天?够资格进新兵营的都比他们强一大截。”余新听了不乐意了。
“好了,我们今天通报这些情况,可不是为了在这里秀优越的。”郑森突然开口道,“现在的问题是,李自成获胜后,会有什么举动,他们会往哪里去。我们该如何应对,这才是重点。首先,我要说的是,我们必须在投入最小的前提下,保证江南的安全。至少是自江西以下,决不能落入李自成的手中。”
江西景德镇是当时最大的瓷器产地,这里出产的瓷器,是郑家最为重要的外贸商品之一,每年都能给郑家带来大量的收益,这一片地区是如此重要,所以如今的郑家绝不能允许这里有什么变故。
“单纯从军事上讲,将一个团运到江西,依托这一带的水系,我们挡住李自成并不难。”甘辉说。
“单纯从军事上来解决当然不难,问题是我们的军队并不能在大明的土地里随意调动,除非我们直接扯旗,但那样……”刘德道。
“这样做那就是为了解决一个小问题,就去创造一个大问题了。”郑森道,“这样的想法肯定是不行的。我们无法公开的在江西乃至湖广投入太大的力量。而且我们也没有为此做过相应的准备。如今,我们还有什么能够不引起别人注意就投入到这一带的力量?”
“如果说能不引起太多注意就投入过去的额,就只有我们的内河舰队了。”甘辉说,“也许用内河舰队配合一部分的轻骑兵就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依托长江,我们可以在很多位置登陆作战,如果李自成要南下,我们就可以通过这样的手段袭击他的后路。这样说不定就可以牵制他的行动。其实李自成的军队比一般的明军也强得有限,后路不宁的话,他们的攻击力也会受影响的吧。”
“你是发了晕,把李闯当成了大明官军了吧?”余新却嘲笑起了甘辉,“李闯是流寇呀,他有个什么后路,有个什么后勤补给?他是走到哪里抢到哪里的呀!你这袭扰他的后路的做法,有个什么用?”
“那可不一定。”甘辉反驳道,“李自成占据了襄阳一带之后,似乎有当坐寇的意思了,听说在襄阳一带,他都在组织人屯田了。如果真的是这样,那李自成的队伍的流动性就大为降低了,他真要南下,他后面就不能不顾了。呵呵,要是李自成真的要当座寇了,那倒是有意思,那就说明他有了争天下的意思了。”
“如果他真的要当座寇,甚至要争天下,那倒是不用太担心他会立刻下江南。”刘德接口道,“襄阳一带,他也需要花时间来巩固,而且,如今李自成还控制着陕西和河南的一部分地区,如果他要有意天下,那就要先巩固这些地区,将他们连成一片。那我觉得,他首先要干的应该是拿下或者摧毁开封,然后再扫清山西和陕西的明军,然后再休养生息几年,再一举夺取京师。至于江南,他们多半根本就不知道我们的力量,所以如果不考虑我们的话,到时候,江南只怕是传檄可定。”
刘德的看法其实很大程度上也是郑森的看法。在原本的历史上,李自成也好,张献忠也好,其实都很少能真正深入江南,这也不是没有原因的,江南的水网地形,对于缺少后勤支援的流寇来说确实是很大的障碍。
“李自成打了这一仗,虽然他赢了,但是应该也有损失。”余新说,“而且李自成在襄阳一带没有大肆劫掠,这样的话,我觉得至少夏收之前,他不会有大规模远征的能力。另外左良玉的实力也损失不大,只要我们给左良玉提供一些支援,左良玉应该还是有力量堵住李自成顺江东下的。不过左良玉这个人……”
“左良玉不能做太大的指望。关键时候还要看我们自己的。他们能不扯我们的后腿就已经很不错了。”郑森最后道,“第一,要加强对李自成控制地区的情报工作。李自成一样需要贸易,通过和他们的贸易,比如说盐铁贸易,尽可能的多了解他们的信息。第二要利用我们和马士英的关系,尽可能为我们公开干预战局取得帮助。必要的时候,可以以马士英麾下的军队的身份,参与战事。总之,江南一带,决不允许李自成或者其他任何人马随便进入。第三,让内河舰队进入战备状态,让我们的商队最近一段时间尽可能雇佣其他的江船,让我们的内河船队把运力也腾一些出来,做好应变的准备。”
第三百九十六章 买卖和情报(1)
“前面就快要到钟祥了吧?”在一条不大的船上,一个汉子正在问撑船的船家。
这个汉子有一张黑红黑红的脸,脸上从左额头一直到左边的嘴角上有一道长长的伤疤,两只小眼睛眯缝着,偶尔睁开的时候却精光四射,很像是想要择人而噬的猛兽,他个子不高,手却很长,两只手上都满是老茧。而在他的腰间则挂着一把长长的绿鲨皮刀鞘的倭刀。
“二爷,就快到了,要说起来这里已经是钟祥境内了。”撑船的回答道。从汉阳沿着汉江过来乃是上水,虽然船上有帆,但有些地方还是要靠人一竿子一竿子的撑。
二爷向着两岸张望过去,这时候已经是初夏,两岸的树木也已经长满了绿叶,更远一点的地方的一些水田里也已经是绿油油的一片了,远远地还能看到有些人在田地里面劳作。二爷点了点头道:“江湖上传言,闯王如今做的是剿官安民的事业,你看看这些种田的,看着到像是这么一回事。”
撑船的呵呵一笑道:“如今武昌的大街小巷里,那些快穷死了的人都在传‘打开大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哦?”二爷扬了扬眉毛道,“官府就不管吗?”
“管呀,怎么不管?”撑船的道,“武昌府在衙门口一字排开了二十多个站笼,一口气站死了好几十人,不过屁用没有。人家吃了上顿没下顿,过了今天没明天的,谁还怕死呀。我就说,这大明朝要还是这样子,赶明天,李自成打过来,弄得不好,武昌城里面自己都能闹起来把城门给开了你信不信?这大明朝呀,我看是迟早要完。对了,二爷,这兵荒马乱的,您还往这边跑,这是干什么买卖呢?”
“兵荒马乱的做买卖的少,这样才有的赚头。”二爷不在意的道,“如今这世道,要想太太平平过日子,迟早要把自己饿死!”
“二爷说的是,这年月,就是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撑船的道,“其实我带着二爷跑这一路,还不是想多赚几个钱吗?狗日地日子一天比一天难过,说不得有一天,爷爷也去当流寇!”
“王七,你距离没饭吃还远着呢。真要有一天,日子不好过了,跟着二哥我走私货,只要我有一口饭吃,绝对能让你也有口饭吃,如何?”二爷笑道。
“二爷,那真是太谢谢您了。有您这一句话,小人睡觉都睡得踏实了。”
梁然正说话间,远远地就看到前面有一个小小的码头。码头上停着几条小船,码头边还立着一个旗杆,上面是一个斗大的“袁”字。旗杆下,还有几个拿着刀枪的人在那里晒太阳。
这时候这些人也看到了二爷他们的这条船,这些人也就纷纷起身,拿了刀枪弓箭,一个头目带着这几个人上了一条小船,迎着他们便过来了。
“二爷,这闯贼来了!”撑船的手有点抖了。
“王七,管好你的嘴!要叫闯军!”二爷道,“我们就是来和他们做买卖的,你紧张个什么?再说,闯王既然说要‘安民’就不会滥杀,你怕什么?”
“还不是以前听人说……也是,老子都快饿死了,还怕什么?”王七突然咬牙道。
这时候,闯军的那条船已经慢慢的靠近了。
“下锚。”二爷道。
王七也不再多话,提起船尾的锚,就抛入了水里。这个动作实际上就是再告诉对方,我并无歹意。
闯军的船更近了,一个士兵站在船头大声喊道:“你们是哪里来的船,来干什么的?”
“我们从武昌过来做买卖的。你们是袁将军的人不是?”二爷突然用陕西话喊了起来。
这声陕西话的回答显然出乎对方的预料,船上的人叽叽喳喳了起来,船也更靠近了一些。过了一会儿,对面的那个带头的道:“兄弟你是哪里的人?”
“兄弟是延川人。这位兄弟是哪里人?”二爷笑道。
“你是延川的呀,兄弟我是米脂的,在你们北边。中间就隔着一个绥德。”那边船上的那个带头的道,“算起来出门在外,也是老乡了。如今这兵荒马乱的,兄弟跑这里来做什么买卖?”
二爷嘿嘿一笑道:“做的就是兵荒马乱的买卖。几位兄弟可是袁将军的下属?上次兄弟就贩了不少的盐巴和生铁给袁将军的。这次兄弟来,还是做的这个买卖!”
那个带头的闯军看了看他们的船道:“这位兄弟如何称呼?兄弟你这船上好像没得多少货呀。”
“兄弟我姓谢,人家都叫我谢老二。不知道这位兄弟如何称呼?听说你们再这边要呆下来了,不晓得是不是真的,这第一次过来,带的东西当然不多。”二爷解释道。
那人点点头道:“兄弟我姓袁,谢兄弟你们跟着我们,先靠岸再说。”
二爷点点头道:“好说。”王七便去把锚提了起来,又撑着船,跟着闯军的那条小快船,靠了码头。
那个带头的闯军走过来道:“谢兄弟,我们要上你的船看看。公事公办,没别的意思。”
“几位兄弟请。”谢二爷赶忙道,他估计这个姓袁的多半是袁宗第的义子之类的,便又赶忙将一个银元塞到了他的手里,“小小礼物,不成敬意。”
那个姓袁的接过银元,看了一眼道:“这却是个新鲜玩意儿。”
“这是海外的泰西人用的银饼子,每一个都是一般成色,一般重量,两面有花纹和泰西文字,这样人家就没办法从这两面刮银子,外面一圈也有纹路,这样人家就没法从那里刮银子。比起碎银子来,用起来特别方便。”谢二小声的解释道。
“嗯,这些外国人还真有心眼。”那个姓袁的笑笑,将这个银元收了起来。
谢二带着几个闯军进了船篷,掀开一块木板,从里面拖出两个沉重的麻袋。
“袁兄弟,你看,这一袋子是盐巴,这一袋子是生铁。”谢二打开了袋子给那些闯军看。
第一个袋子里都是白花花的盐粒,看起来的确是上好的盐。那个姓袁的伸出手捏起一颗盐,丢到嘴里尝了尝道:“这是海盐?”
“袁兄弟识货!上等的海盐。”谢二一挑大拇指道。
那个袁兄弟并不答话,而是又伸着头认真的看了看另一个麻袋里的生铁,还伸手拿起两锭来细细的瞧了瞧,又将它们相互撞击了一下,“这些生铁也还不错。”
他将两块铁锭丢进了麻袋里,对着谢二笑了笑道:“我是实在人,不说虚话,谢兄弟的货是好货,也确实是我们需要的东西。不知道谢兄弟那里能有多少这些东西,要什么样的价钱。”
他见谢二只是笑,却并不说话,便又道:“是兄弟莽撞了,这等事情,自然是先上岸了再细细谈。”说完,便转过身,让两个士兵把两袋货物背了起来,几个人一起下了船,到了码头上。
“不知道谢兄弟手里有多少货。”那个姓袁的又问道。
“那要看你们要多少。”谢二道。
“听你这口气,你的意思是我们要多少你就能有多少?”那个姓袁的笑了起来。
“那怎么可能,这些东西要搞到也不容易。但是只要价钱合适,盐巴弄个几千斤,生铁弄个几千斤还是弄得到的。”谢二也笑眯眯的回答说。
几千斤盐和几千斤铁,在后世看来算不得什么。在后世这两样东西都是便宜货,某岛国开始执行奥特曼和小怪兽养成计划的时候,赤兔国的盐慌子孙们听信了大海都被某岛国污染了,今后都没盐吃了的谣言之后,就出了不少一口气买了好几吨甚至十几吨食用盐的笑话。至于钢铁,对于后世的那些习惯了世界钢铁产量第一是赤兔国,第二是赤兔国河北,第三是赤兔国河北唐山;习惯了粗钢价格低于大白菜的家伙们来说,是很难想象在工业革命之前,这类东西的价格的。在明朝的时候,食盐因为官营,以及运输成本的高昂,是相当昂贵的,而金属,哪怕只是最便宜的生铁,也是非常难得的。其实不要说是我大明的时代,就是到了清末民国,一般人家里的菜刀,也是要传代的。
听到这个数字,那个姓袁的小军官立刻就知道,这事情不是他能做主的了,便向谢二道:“谢老板做得好大买卖,这样大的买卖却不是做兄弟的能够管的了。还请谢老板略等一等,兄弟马上派人去通知将主。”
于是这人便将一个士兵叫了过来,吩咐了两句,便让他骑着马赶紧进城去。然后他又让人倒了茶水过来道:“兄弟这里,实在是没什么东西可以招待谢老板的,这些粗茶,也不知道谢老板喝得下去不?”
“什么谢老板?”谢二却道,“我不过是个帮人跑腿的罢了。兄弟你想,能做这样大的买卖的老板,哪个不惜命,哪个愿意自己跑这样的路的?”
第三百九十七章 生意和情报(2)
两个人闲聊了一会儿,便看到有几个骑兵从城里出来,带头的是个瘦子,骑着一匹红马,后面跟着几个亲卫模样的人。
这人还没到跟前就先喊了起来:“谢老二,你他妈的还差老子五十斤生铁呢!”
谢老二站起来,笑着大声道:“曹大,你看,做兄弟的这次不是给你带来了吗?上次那是被狗日的官军追,弄丢了的,这次补上。咱们兄弟,啥事不好说不是。”
这个曹大是袁宗第的亲信,负责帮着他处理一些生意上的事情。
这时候,那些骑兵已经到了跟前,几个人下了马,谢老二忙迎了上去。
“你的货呢,给我看看。”曹大见了谢老二也不多寒暄直接问道。
“都在这里呢。你来瞧瞧。”谢老二忙让他来看货样。
曹大细细的看了,然后说:“东西都是好东西,不过到时候我们买来了可不能比这差一大截。”
“瞧你说的,咱们是老乡,坑谁也不能坑你不是?怎么样,这些东西你们要不要?”谢老二一边笑,一边从衣服里面摸出一包香烟。这也是郑家这些年的新货样之一。自从烟草这东西从美洲传过来之后,在我大明就迅速的流行开了。因为中医认为吸烟能够除湿气,所以在南方格外流行。虽然因为明朝皇帝都是燕王一系的,而“吃烟”和“吃燕”谐音。所以我大明政府一向是严厉的禁烟的。然而,大明朝廷的执行力一向就不怎么样,所以烟草什么的照样泛滥开来了,到了明朝中后期,就连北方都开始流行这东西了。大明王朝对这些东西的禁令的结果大概就是我大明相比后世少了一大笔的税收。郑家自然不会放过这种赚钱的事情,于是就弄出了这种纸盒子上面画着一只大公鸡的香烟来了。
只不过火柴还是没搞出来,所以,在这个时代吸烟还是只能用火镰吸烟。
“这是什么?”显然,这种卷烟闯军的人倒是没太见过。
“卷烟。这里面卷着的是烟草丝。味道不错的。王七,火镰借一下!嗯,袁兄弟,吃烟不?来一支?”谢老二解释道。
“吃烟,为啥不吃!”那个姓袁的回答道。
“等一哈啊。”王七一边说,一边进了船舱,不一会儿就从船舱里摸出了火镰。谢老二抽出三支香烟,接过火镰,敲击起来,将这三根香烟点燃了,然后将其中的一支递给曹大,一支递给那个姓袁的,剩下一支自己叼在了嘴上。几个人就坐了下来。
“味道不错。比一般的散烟叶强太多了。”曹大深深的吸了一口,然后慢慢的吐出一股烟雾,“这货什么价钱?”
“这货?你们也要?”谢老二道,“你们发大财了?以前买散装的烟叶给你们,你们都不要的。”
“不是我们,是我。”曹大道,“我们怎么可能买这东西。”
“你呀,这包我全给你。至于这货,街面上二两银子一包!”谢老二说。
“二两银子?你们抢劫呀!”曹大拿着那包大公鸡细细的看了又看,“是比一般的好不少,但是哪里就能贵这么多?”
“正常,正常。”谢老二道,“曹大哥,你想,这里面的烟丝都是要从最好的烟叶里面精选最好的烟叶,这一步要花钱吧?然后呢,又要细细的切丝,又要细细的烘烤……这里面哪一步出了问题,好东西就废掉了。这么一来,价钱自然就不是粗烟草能比的了。”
“要是这样,这东西我都用不起了。”曹大笑道,“你们的那些货还是以前的价钱?”
“那可做不到。”谢老二摇摇头道,“第一如今你可以去打听一下,这半年,生铁的价钱狂涨呀,和上次那会儿比,涨了足足一倍,你说怎么可能还是以前的价钱。至于盐巴,这次也不一样,上次你们突然过来,附近的官军都跑了个稀里哗啦。我的货送过来没人查没人管,只要不遇到那些小山贼什么的,就没人打那货的主意,就算遇到了小毛贼,打出袁将军的旗号来,他们也不敢造次不是?这一次可不一样,这些货沿着水路过来,一路上到处都是官兵,都要查验,每一处都要花银子。这么说吧,你们要是只要个百十来斤,姓谢的冒冒险,夹带过来,倒是可以按原来的价钱,但是要多了,到了几百斤上千斤的话,那就不是夹带得过来的了,就非要大使银子不可了。这个风险和开销都不小不是?那价钱就不能按以前的办了,自然要涨一些。你说是不是?”
“那这个涨一些是涨多少呢?”曹大瞪大了眼睛问道。
“看你们要多少。不管是生铁还是盐巴,你们要是要一千斤到三千斤,那就是武昌世面价钱的一倍半,要是三千要以上,那就是一倍二,要是五千斤往上那就是一倍的价格。老实说,兄弟和你们做买卖,那也是把脑袋拴在裤腰上干的。赚的少了,还不如不干呢。”谢老二道。
“盐巴就算了,张献忠打进了四川,抢到了一大堆的盐巴,虽然说东西没你的好,但是价钱比你上次卖给我们的都便宜一半。反正不都是吃吗?至于生铁,你这价钱可太高了。就不能便宜点?”曹大道。
如今闯军却是非常需要生铁,但是这东西确实是很难买到,所以如今有人找上门来卖生铁,虽然要价高了些,但是听他的意思,他能弄到的数量不少,所以曹大虽然觉得这个人太过贪婪,但是还是愿意和他谈谈的。
“先不说价钱,你们要多少?有一个数字,我才好说话。”谢老二道。
“五万斤,你搞得到不?”曹大想了想,说出了一个数字。
“啥?”谢老二一下子站了起来,“五万斤?大哥,我的大哥,别说我,你就说整个的武昌,整个的湖广的世面上,有没有这么多都不一定。不是不一定,是肯定没有这么多!五万斤,没有没有!”
“那你们最多能有多少?”曹大笑眯眯的问道。
“*最多六千,如果你门能等两个月,还可以有六千。多了就真没了。”谢老二说。
“我要是还能再多等两个月,那是不是还能有六千?”曹大问道。
谢老二听了却道:“这就不一定了,按道理是能有,但是时间太长了,这时间一长了,好多事情就不好说了不是,就比方说,谁知道你们那时候都到哪里去了?”
“这个你放心,我们如今轻易不会走了。”曹大道,“要不我们要这么多生铁干啥?不就是为了屯田要农具吗?”
这个时代的人,即使是朝廷,在保密方面都很粗陋。不要说面对后世的通过研究各种物品的价格供需来判断可能的政治军事行动的刺探情报的方式毫无抵抗能力,而流寇在这方面就更差,甚至于就在谈生意的的过程中,很多的信息都会不自觉的流出来。
谢老二微微一笑道:“要是这样,我估计问题不大。”
“怎么样,我们买这么多,你要不把价格再活动活动?”曹大又道。
“你让我想想。”谢老二说。他又重新坐了下来,抽了几口烟,然后道:“要不这样,我可以不仅仅收银子,也收你们弄到的其他东西,折算成银子。甚至,你们都可以用张献忠他们的盐巴来付账,听你们的说法,张献忠的盐巴卖得比武昌便宜,我回去的时候带过去。”
“盐巴我们自己要慢慢用。”曹大说,“其他东西可以折价给你,不过你也不要太黑心。”
“那哪能呢?咱兄弟童叟无欺那是出了名的。”谢老二笑道。
“这毕竟是大买卖。”曹大说,“可不是两三句话就能定下来的。我这边,还要袁将军甚至是闯王拿主意。我估计谢老二你那边也不是你一个人说了就能算的。我们先进城去,我请客,给你接风。”
几个人便起身来,有人拉了一匹马过来,谢老二便上了马,跟着曹大一行人往钟祥县城的方向去了。
……
六天之后,谢老二和闯军做成了销售六千斤生铁的生意,而且双方约定将在两个月后进行同样的第二轮交易,数量也是六千斤。
其实和闯军进行贸易的,不仅仅只是谢老二,交易的物品也不仅仅只是生铁,还有其他的人,在和其他的闯军部将进行各种交易,包括棉布,包括皮革,包括木材以及其他很多东西。通过这些贸易,各种情报被搜集汇拢了起来,最终摆在了郑森的书桌前。
“少将军,几乎所有的贸易人员都证实了,闯军控制区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屯田。从闯军向我们购入的物资来看,闯军也的确在屯田方面投入不小,他们甚至向我们购买了一些鸟粪石。所以,参谋部门认为,直到夏收之前,闯军应该不会有太大的行动。但是夏收之后,如果收成不错,闯军的行动力就会明显加强。”刘德这样对郑森说。
第三百九十八章 最后的一招
果然,此后的局面就像郑森他们预计的那样,整个中原暂时的安静了下来,虽然小规模的战斗还是不少,但是大规模的举动却都停了下来,如果说这几个月里面还有什么大的动静,那就是张献忠在四川一路攻城略地了。只是如今的朝廷也实在是拿不出力量来管张献忠了。
很明显,李自成在试图巩固地方,积蓄力量。两个月之后,夏收结束了,李自成立刻就再度出兵,攻击开封。这一次,李自成可是真的很认真的想要拿下这座城市了。
有了夏收的粮草做支撑,李自成不慌不忙的将开封附近的几座县城轻松地攻了下来,以此作为这次围攻的支撑点。然后又挖了一道长长的壕沟将开封城严严实实的围了起来。然后李自成就开始不紧不慢的攻城了。
上两次围城的经历告诉了李自成,开封城并不是那么好对付的,在前两次的围攻中,李自成也吃了不少苦头了,如今有了夏收的粮食支持,加上周围的明军一时间也无力为开封解围,或者说朝廷一时间也拿不出钱来组织军队来为开封解围,再加上李自成估计开封城先后经历了三次围攻,城中的物资,尤其是粮食肯定不多了,所以,李自成觉得,他完全可以靠围困,耗尽开封城内的给养来获得这一战最后的胜利,或者说得更明白一些,那就是用饥荒去击败对手。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闯军就守在壕沟后面无所事事,李自成还是安排了一些攻城行动的,不过强度都不大,大多数时候都不是是为了练兵而已,一旦遇到太坚决的抵抗,他们退却得也很快,以避免太大的伤亡。
……
开封不断地派人突围求救,这些人多数都没能突出去,但是还是有一些得以成功的逃出了包围,将一封又一封的求救信送到了朝廷的手中,依照这些信件上的说法,开封已经陷入了严重的饥荒,可以说是朝不保夕。
“就我们通过朝廷所了解到的情况,开封城中的粮食基本上已经耗尽,除了周王府、官宦人家之外,其他人家都已经断了粮。城中的饥民不断发生暴动……”刘德正在向郑森等人介绍中原局势的发展。
……
“吃他娘,穿他娘,打开大门迎闯王……”一群衣衫褴褛,枯瘦得像是骷髅一样的人,手里拿着长长短短的木棍,向着大鸿米店缓步逼近。如今在开封城里,这里是最可能有吃的地方之一了。
大鸿米店是周王府的产业,周王府的一些亲卫如今已经守在米店门口了。事实上大鸿米店里面并没有太多的粮食了,早在李自成的旗帜第三次出现在开封的城墙外的时候,周王府的人就已经将其中的大部分粮食都运回周王府去了。不过他们还是留下了一部分的粮食高价出售。事实上,每一次的饥荒的危机,都是大财主们敛财的好机会。而在我大明,当王爷的就是朝廷圈养的猪,除了捞钱,或是搞行为艺术之外,也没别的前途奔头。和其他的一些大王相比,周王其实还算是贤王,不过这种顺势而为的赚钱的事情,他们家一样会做的。
随着围城的持续,粮食的价格打着翻儿向上涨,如今开封城里的粮食价格已经到了二十两银子一石的地步了,往日的那些小康之家几代人积累下来的财富,就在这样的价格下迅速的集中到一些大官僚,大贵族的手中。
这些天,开封城中每天都有上百人死于饥饿,这些饿死的人当中,最早是老人和孩子,再后来,甚至就连秀才都有在家里做了安安饿殍的了。
然而在这个世界上有这么高的觉悟的人还是太少,至少开封城中并不多。所以,一帮子不愿意老老实实的为了大明饿死的家伙,在一些别有用心的家伙的谣言和歌谣的欺骗和引导之下,居然公然聚集在一起,妄图抢劫神圣不可侵犯的私人的合法财产了!的确,他们很饥饿,但是这不是抢劫的理由,再说,他们真的就没东西吃了吗?不,他们有东西吃的,只不过他们不愿意而已。在城里面已经有人吃了自己的孩子,吃了自己的老婆了。可是这些家伙,却不愿意吃自己的老婆孩子,反而跑来抢别人的,这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不过大鸿米店可不是那么好抢的,周王府的亲卫可不是吃素的。虽然自从朱老四靖难之后,为了防备别人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