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伐清(熊猫)-第2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然邓名并无意打一仗,但高明瞻却不知道这一点,也没有任何人敢生出贪下邓名订金的念头;第二天交换俘虏结束后,一个三堵墙卫士就对高明瞻等人说道:“为了庆祝这次合作圆满成功,保国公请诸位过江去吃饭。”
清军将领当然都不想去,虽然邓名信用很好,但如果能不去敌营那当然还是不去的好。可三堵墙的使者却不答应:“保国公已经杀猪宰羊了,几位当真不肯赏脸吗?”
“既然是国公邀请,那下官就一定要叨扰了。”王明德强笑着说道。邓名列出的名单上除了他还有胡文科等几个人。现在重庆西北的三个大豁口还没有堵上,他们都认为邓名只要进攻,大伙儿就得一起完蛋,所以不好往死里得罪邓名。
孙思克急忙上前叫道:“这如何去得?要是邓名把你们都扣下了,重庆怎么办?”
“他要是想打重庆,扣不扣我们都一样。”王明德刚刚想通,如果邓名真想进攻重庆的话,那反倒是绝对不会扣自己的,不过这句话他实在不好说出口。
除了王明德这些陕西将领外,邓名还给驻防满洲八旗的统领送来了请柬,因为他要干的事非拖这个家伙下水不可。满洲八旗的统领看到请柬后呆立了片刻,反复琢磨着,按说主子之间的争斗,应该不会把他怎么样吧,上次邓名抓住他不也把他放了嘛,想到这里,统领就挤出一丝笑容答应了下来。
孙思克、袁佳文弼和山西将领站在一边都看傻了,见满洲八旗的统领迈步就要往江边走,孙思克又一次忍不住叫起来。
而满洲太君的回答更干脆:“现在重庆残破,我们也只有抱着为国牺牲的决心去与邓名虚与委蛇,为总督大人争取加固城防的时间。”
满洲太君都不推辞了,高明瞻更找不到拒绝的理由,而且他觉得邓名昨天没有为难他,大概今天也不会。他都说过了,邓名要是进攻他就烧重庆的仓库,这么狠的话都放出来,想必能把邓名的进攻**打消了不少吧。既是为了安慰自己,也是为了逞英雄,高明瞻故作轻松地对孙思克和山西人说道:“邓名这个人的信用还可以,虽然喜欢讨价还价,但只要话说出口就一定会做到。这种言而有信的人现在不多见了,也难怪你们担心——顺便说一句,邓名的饭菜还挺不错。”
孙思克和大部分山西人都不在被邀请之列,邓名也知道要是请的人太多,那多半没人敢来,所以只要求山西绿营派一个代表。山西人商议了一会儿,最后决定派一个游击跟着高巡抚和陕西绿营的将佐们去见见世面,剩下的人还是本着“诸葛一生唯谨慎”的原则留在重庆自己的军中。
孙思克和那些山西将领越想越是担忧,集体去求见李国英,想请总督大人预先做好准备,万一邓名翻脸扣了陕西绿营的将领然后攻城,也不至于被打个措手不及。
但孙思克他们却吃了闭门羹。昨天把具体的谈判事宜扔给高明瞻和满洲太君后,李国英就宣布他早早睡了,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他都一概不知。刚才高明瞻他们接受邀请的时候,就有个总督标营的卫士一声不吭地赶紧返回了重庆,不引人注意地溜进了总督衙门。而等孙思克他们闹上门来的时候,李国英的管家和标营游击早在衙门前等了半天了,一伸手就拦住了孙思克一伙儿:“总督大人正在休息。”
“总督大人不是昨天一早就睡了么?”
“对,到现在还没起,列位请回吧。”管家、标营游击带着卫士们一起动手,把这一群来上访的人不由分说地推出了衙门。
……
“诸君大驾光临,真是蓬荜生辉啊。”邓名请这些人吃饭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卖他的石头,尤其是翡翠。翡翠在后世明明那么贵重,可在清初就是卖不出价来,真让邓名不甘心。
在重庆城下送礼时,邓名就放了不少翡翠塞在盒子里,可因为李国英说了一句“假玉”,这帮重庆的家伙就失去了兴趣,交换战俘的时候都不接受翡翠。
被请来的客人虽然纷纷在脸上堆出笑容,但是进了营帐之后都有些坐立不安。邓名假装看不见,他准备了一张圆桌子,招呼客人们一起围着这个桌子坐下。高明瞻在重庆城头的那一番表现让邓名心里有了底,知道对方多半不敢惹恼自己,不过这个优势邓名并没有利用在俘虏的讨价还价上,而是用在了请客这件事上。
“今天请诸位吃四川火锅。”为了推销他的石头,邓名认真地准备了这一席饭,不但杀了一只羊,还拿出了很多从云南带回来的特产。
辣椒、花椒、牛油……,邓名知道自己准备的不是目前地道的四川火锅,但是有辣椒,还有从缅甸带回来的各种香料,肯定会给重庆的官员们留下深刻的印象。邓名热情地招待客人,介绍道:“我们这叫三流火锅,为啥是三流呢?就是流口水、流鼻涕、留眼泪。”邓名前世曾经去四川旅游,当时导游的词汇都被他使用出来了,果然博得了满场喝彩。
高明瞻看着邓名的铜锅,没话找话地恭维道:“提督这个锅挺不错啊。”
“高巡抚好眼力。这个锅是用铜陵出产的上好黄铜做的,最是提味。”邓名马上就是一顶高帽送上,然后继续给大家介绍菜品。摆上桌的菌类有些还是从都江堰运来的:“这都是青城山的蘑菇,诸位一定要好好尝尝。”
陕西人果然比张煌言、马逢知他们能吃辣,没过多久高明瞻、王明德他们就吃得大呼小叫起来,齐声称赞这种辣椒真不错,邓提督果然是美食家——他们也都豁出去了,就算要死也先做个饱死鬼——不过大部分人还是对邓名的信用有信心的。
那个山西游击似乎心里很不踏实,他入席后躲得离邓名远远的,吃饭时动作也很拘束,尽可能地不引起别人的注意。但吃了几口以后,这个山西游击止不住眼泪直流,桌上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恭维今天的三流火锅果然名副其实。
但接下来就不好了,那个山西游击眼泪流着、流着就哭出声来了,大家这才发觉不对,营帐里顿时冷了场。
第35节请客(下)
不等别人询问,这个山西绿营的游击自己就吐露了出来:“自打末将来了四川,就几乎没离开过重庆,整日提心吊胆地怕保国公来打我们。唯一一次出城就是上次去忠县,命都丢了半条,逃回重庆以后就又有一年的担惊受怕……重庆周围什么都没有,没有屯田种粮食,也没养几头猪,连吃肉都是数着丝吃的,就是春节、元宵和中秋给过二两酒……”这个山西人想起移镇到重庆的苦日子,真是伤心到了极点。明明靠着长江,可是每天都有明军的船只从城边上过,连捕鱼都不敢去——嘉陵江倒是没有明军,但又缺少渔船。所有的物资都从保宁运来,所以一切从简,除了基本的米、豆配给,只能城周围挖野菜,蘑菇也要优先供应满洲太君——今天驻防八旗的统领也在场,山西人心里委屈但不敢把怨言吐露出来。
山西人的哭诉引发了一阵共鸣,就是满洲太君,也觉得这顿饭比重庆的饭丰盛多了。
“那就多吃点。”邓名一听心里也是大石头落地,他刚才最担心的就是这人说什么煞风景的话,导致饭局草草结束让他没有推销石头的机会。
翡翠虽然漂亮,但是东南几省的人都不要——他们倒是愿意买点宝石;李定国不要——昆明的明军除了缅甸的黄金以外只需要物资;冯双礼也不要——只是礼貌性地拿了几块观赏;邓名下了决心,一定要让这些不识货的人统统后悔得肠子都青了。
还有些心底话这个山西将领没有讲。他自认为这次算是开了眼界,正如高明瞻说的,邓名这里的伙食不错,如果邓名确实有信用的话,那以后谁还愿意再在危机时刻和他拼命呢。上次山西绿营从忠县逃跑回来时,羸弱的人途中都填了沟渠,壮汉也丢了一半,倒是王明德这些家伙一个个红光满面地回来了。王明德说他们一直在忠县坚守到明军撤退,多半也是交了伙食费了吧?
“来,喝点成都的饮品。”邓名拍拍手,马上就有人端上来几个木桶,尝了一口那充满泡沫的饮料后,王明德有些拿不准地问道:“这是酒吗?”
“王帅说得不错,这是用麦子酿的,我给起名叫啤酒。这种酒最适合我们武人喝了,酒劲不大,喝多了也不会误事,多喝点,多喝点吧。”
明军营地附近有两口井,明军把啤酒桶事先在井水里泡着,刚刚取出来时啤酒冰凉彻骨。清军将领发现这东西口感不错,而且确实没有什么劲头,就一边闲聊一边大口大口地往肚子里灌。等清军将领喝得舌头都大了,滴酒未沾的邓名觉得时机差不多了,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邓名打算趁着他在重庆的时候,把这些西北的地头蛇发展成川西的贸易下线,昨天和高明瞻谈判后邓名就觉得这件事很有希望。
就算将来明军拿下重庆,把这群清兵打回保宁、汉中,甚至打回西安去,只要明军一天没有控制全中国,就需要贸易渠道向满清的控制区销售货物。有了前世英帝国主义的所作所为,邓名完全明白生意往来不会影响到翻脸打架,而很多时候翻脸打架也是为了更好地做生意。
翡翠的硬度很高,邓名回来得匆忙,而且也缺少石匠,所以没法加工出来一些样品,不过邓名会画画,他身后就放着几张画纸,上面画着彩色的图案,都是邓名设计的翡翠笔筒、笔架或是其他桌面上的摆设,还有各种各样的茶壶、碗碟、首饰等。在邓名看来,翡翠和玉一样,本质上是石头,决定价格的唯一因素就是流行程度,因此他设计了一些翡翠制品的草图,大部分是是日常用品,邓名估计硬度高的翡翠在这方面会比较有优势。
听了那位山西人诉苦后,邓名就趁机下手,称只要重庆愿意付钱,川西可以向他们出售副食和酒类,以及其它各种消耗性奢侈品。邓名一边说,一边就又取来湖广的烟草请重庆绿营军官品尝。
“延平郡王拿下了台湾,那是很大的一个海岛。”邓名在绿营将领们忙着吸烟的时候,又给他们透露了一个内幕消息:“台湾盛产甘蔗,以后川西会从台湾买回来白糖,那是和沙一样细,和云彩一样白的好糖啊,到时候你们如果需要,我们路过重庆的时候也可以卖给你们一些。”
听到这里,不少绿营将领的眼又直了,虽然他们属于将官,但在这个物资流动极不发达的年代,前线将领的物资生活很单调。就好比邓名刚刚掏出来的烟草吧,重庆这个深陷明军包围圈里孤岛已经很久都没有得到类似的补给了,偶尔从西安运来一点,转眼之间就会被大伙儿抢光。而白糖、醋、酱油这些调料都不属于必需品,在嘉陵江船只不足,一半的物资还要靠人工肩挑背扛的情况下,李国英只会多运输一些粮食和豆类。
问题就是重庆的将领们现在手里没钱,库房里只有李国英运来的粮秣,这东西在川西肯定卖不上价,只要看看邓名能不停地给夔东军物资补给就能明白;而且现在两军还在交战,要是把军粮卖给敌军那是嫌自己死得不够快吗?要知道不是人人都是袁崇焕的。
想到这里绿营军官的眼神就黯淡下来了,借着酒意,他们大声地抱怨着重庆这可怜巴巴的补给,不少人还脱口而出,说李国英的想法不错,在重庆呆着也没意思,还不如回川北或是干脆回陕西去,起码吃用富裕一些,还不用整天担心被明军打。
“原来李国英也觉得重庆是鸡肋。”邓名脸上不动声色,口中已经给这些人出了个最简单的主意:“靠山吃山,你们难道还想把重庆城搬回保宁去吗?不如卖些废品好了。”
“什么叫卖废品?”高明瞻反问道。
“如果你们保证不抢劫的话,我就回去在成都、叙州张榜,让川西的客商到江津或是其他什么地方开个集市。重庆的民房里总有些木料,或许还有些铜、铁边角吧,这都可以当废铜、废铁、废木料卖给川西的商人,这样你们不就有钱了嘛。”邓名说道:“反正你们要退兵了,这些东西也带不走。不知道李总督是不是会真的退兵,这些东西成都倒是需要,你们卖了,成都也可以先用着。”
“听着不错。”绿营将领们一边继续享用着啤酒,一边就在饭桌前讨论起如何划分城区,然后卖废品——重庆已经没有百姓只有军队,荒废的民居都属于无用之物,邓名提出这个卖废品的办法后,他们就发现这些没用的东西好像有点利用价值了。
“有什么不好的铁,太脆没法做兵器,铸大炮剩下的废铜,都可以卖废品嘛。”清军将领们都保证不会抢劫邓名保护下的集市。邓名琢磨着,等时机成熟了,可以让收废品的商人直接到浮屠关去摆摊,若是能接触到普通绿营士兵的话,估计诸位将领的旗杆迟早都得变成废品被川西商人回收。
“这麦酒真不错,”几大碗酒下肚,山西游击的嗓门也震天响了,居然主动向邓名询问:“邓提督,这麦酒还有吗?”
“有,管够喝。”邓名又让人从井里再提起几桶酒来:“以后等开市了,你们要是喜欢喝,应该能从川西的商人手里买到。”——邓名回去后一定要告诉商人,为重庆供应啤酒的生意可以确定为川西的扶植项目,商人可以享受税收上的优惠。
“总督大人铸的的那些大炮也是废品。”终于有人提起了李国英铸造的超级大炮,脑子还有点清醒的王明德企图把话题岔开,但其他人醉醺醺地不服气:“那个大炮什么用都没有,说给邓提督知晓又怕什么?”
得知李国英居然还打这样的主意后,邓名笑了一声:“要是炮轰了我的船,那我只好来攻打重庆了,这和抢劫川西的市集没有什么两样;不过这种大炮对我来说没有用,你们没有船可以让我们打,要是你们不要了,也只能当废铜卖。”
重庆的清军远比湖广和两江的清军斗志旺盛,邓名和手下军官讨论这个问题时,认为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顾忌少,生活质量差;所以邓名很愿意向重庆清军出售一些奢侈品,以改善他们的生活。
不过卖废品肯定是卖不出百万富翁的,邓名回收废品也占不了多大的便宜,在把这些人对财富的**调动出来后,邓名推出了他蓄谋已久的珠宝生意,和绿营将领们大谈起了翡翠的前途和升值潜力,以及翡翠的保健价值。
前世在四川旅游的时候,四川人就和邓名大谈水晶的药用价值,还举出《本草纲目》当证据,李时珍在书里面说水晶味寒,能明目、去湿热、消除肿瘤。当时邓名就想当众反驳:李时珍一个不懂化学的古人也就算了,水晶这种二氧化硅晶体,沙子一样的东西,就是晶形好看罢了,而且就是李时珍,又在什么时候说过水晶居然能吸收电脑辐射、主治腰间盘凸出和颈椎增生了?
“翡翠是南国的产物,味热,去寒,对风湿有奇效。”前世四川卖水晶的能忽悠学过化学的人,邓名觉得忽悠这帮不懂化学的家伙更是不在话下:“这是《黄帝内经》上写的。”本草纲目有没有写邓名不知道,但他知道在座的这帮肯定都没看过《黄帝内经》这本书。
而且邓名还有一个销售秘籍,在中国什么保健品、补品最好卖?答案是不言而喻的。而且这还是一个放之于四海而皆准的规律,看看伟哥的销售业绩就知道了,要是邓名是四川的卖水晶佬,他肯定不用吸收电脑辐射这么没说服力的营销策略:“常接触翡翠,能壮阳!”
第36节分摊(上)
送重庆清军过江的时候,邓名还让他们打包带走了一些野味。看着绿营将领的坐船驶向对岸,邓名身旁的赵天霸冷笑了一声:“且让他们再得意些日子。”
邓名收起了告别时的笑容,转身问赵天霸道:“你对重庆怎么看?”
“既然李国英都想放弃重庆了,我们大概也没有必要在这里流血了。”赵天霸不假思索地答道,江南的川军估计要到十月才能大批返回,就是前哨部队也要到九月才能进入夔门。跟着邓名远征缅甸的军队在中秋节后无论如何也该解散,让大家回家放松一下了。所以今年进攻重庆的可能性不大,现在看起来更没有必要白白付出牺牲:“如果重庆真的放弃了封锁我们航道的想法,那就让他们先在城里呆着,可是李国英一定得设法消灭。”
“嗯,现在李国英是我们最危险的敌人,如果没有他,或许重庆在清军的手中对我们反倒更有利。”邓名点点头。刚才绿营将领们叙述了李国英的话,对清廷来说,保障对重庆的补给是个沉重的负担。如果重庆驻扎的军队不是现在的两、三万兵马而是十万大军的话,那么清廷的积蓄就会在这里被大量地消耗,就能够有利地支援其他战线上的明军和抗清义军。
不过只要李国英还坐镇重庆,那么重庆的威胁就依旧巨大。现在由于川西的强势,所以李国英暂时不逼着手下去送死;可一旦形势扭转,或是川西露出什么破绽,邓名深信李国英会毫不犹豫地露出凶恶嘴脸。
“你刚才也听到他们讲述重庆之战的过程了吧?”酒喝得差不多之后,邓名轻描淡写地问起了清军将领的见闻,所有的绿营将领都对李国英敬佩得五体投地,把清军最开始的战略决策、中途的战术变化一直到最后战场收尾,都向邓名吹嘘了一番。
“听得很清楚。”赵天霸一直在边上作陪,虽然名义上他是替邓名挡酒,但实际上赵天霸和邓名一样滴酒未沾,每次大伙儿举杯的时候,赵天霸趁人不注意就把酒往自己的怀里倒,吃饭完后,赵天霸的衣服都湿了。
李国英不但能下决心,而且有足够的手腕让众人服服帖帖按他的主意来办事,邓名和袁宗第围攻重庆的时候,李国英就是这样做的。上次邓名离开川西,李国英就想趁机跟明军找麻烦,这次如果不是夔东军攻打重庆,不知道他是不是又会给川西明军添堵。
“要是我们有什么破绽落在了李国英的手里,即使我们已经把其他人拉拢过来了,李国英多半还是能让重庆全军来和我们交战;李国英和胡全才还不一样。胡全才其实有点韬略,起码比张长庚强多了,可是李国英比胡全才更有手段。要是李国英一味强硬,我们倒是不用担心了。”赵天霸认为,如果明年李国英还在重庆的话,川西就有必要发动一场对重庆的进攻。
“到时再议,现在我们先去万县。”邓名对赵天霸的评价极为赞同,尤其是听说李国英千方百计铸造大炮,更让邓名心生警惕。虽然用大炮封锁江面的计划失败了,但谁敢说下次不会给明军造成损失呢?正所谓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重庆可以留在清军的手中,用来继续消耗清廷的实力,但前提条件就是重庆的清军无害化。这个无害化只能通过两个办法来达成:一个就是不时发起预防性的攻击,不让重庆积聚起能够对川西构成威胁的兵力和物资;另一个就是赶走李国英,软化重庆清军将领的斗志。
明军当夜就拔锚起航,第二天天明后,重庆清军看到对岸的明军临时水营已经是人去楼空。
……
清军将领刚回到城里,就跑到总督衙门把听到的各种消息报告给李国英。
邓名在吃饭的时候倒也不是单方面打探情况,他也说到了很多在缅甸的趣事,关于明军是如何在缅甸行军打仗的,邓名介绍得比清军将领还清楚——就算清军对缅甸的兵力和地理有所了解,他们也得不到丝毫益处。
“邓名根本就没有把永历救出来。”
“邓名去缅甸就是抢劫去的,他吹嘘了半天。”
“白文选扒了缅甸人佛塔上的金子,还分给他一些;邓名自己也抢了很多缅人豪强的土地,然后转手卖给了缅甸的和尚;他们还在缅甸立了个伪王,逼着正牌的缅王付给他们一大笔钱求他们撤军。”
“缅王付钱以后,邓名马上就把他们的天子忘了,带着兵马和抢来的金银财宝就回国了,”高明瞻补充道:“他回国后的一件事,就是来重庆找我们吃饭,让我们帮他销赃。”
李国英沉默了半响,轻叹一声:“我早该想到的,什么勤王?不过是出门抢劫的借口。邓名他都自称是帝国强盗了。别的草寇还都遮遮掩掩的,不是竖起替天行道的旗子,就是自称杀富济贫;可是邓名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他这个帝国强盗怎么可能是个忠臣呢?”
向李国英汇报完毕后,高明瞻等人离开总督衙门,聚拢在一起讨论。翡翠的价格比较便宜,他们都打算试试看。邓名说了,他负责供应原石,还提供珠宝加工的设计图纸,而且都可以赊账。如果开辟出销路,重庆官员在继续进货的时候再把货款还给他不迟——既然不需要担太多的风险,这些人就都按耐不住了。听邓名说起翡翠市场的前景简直是天花乱坠,不由得重庆这些人不动心。邓名答应等官员们手里有了钱,就让川西的商人给他们送来各种调味品,还有长江两岸的土产和能够冒出泡沫的麦酒。
“总督大人不信任他,但是对付邓名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知道重庆没有油水,打进来也没有东西可抢。”高明瞻深信自己在金汤门城楼上的那一席发言极为重要,正是那句烧掉自己仓库的威胁,打消了邓名对重庆的攻击念头。
“还有,他满脑子想着做生意,邓名无利不早起。”王明德跟了一句。
“不过我们的事可不能让湖广那边知道,张总督听说了会弹劾我们的。邓名骚扰他们好几次了,他们还盼着我们帮忙分担压力呢。”
……
七月二十日,邓名抵达了万县。
他没有见到李来亨和刘体纯。他们二人从重庆撤兵后,只在万县停留了一天,补充了一些粮秣后就顺流而下。他们担心在的得知明军战败后,张长庚会做出什么不理智的行动来,所以也没有在奉节耽搁的打算,而是会全速返回江陵、夷陵防线。
见到邓名后,袁宗第惋惜地说道:“若是知道邓提督回来了,他们或许就不会走了,我们可以再次进攻重庆。”
“我的军队也需要休整,重庆还是明年再说吧,”邓名摇摇头。川西向两个战略方向派出了两支庞大的远征军,生产估计已经受到了影响,再也组织不了更多的军队了。不过袁宗第的话让邓名有些担心,毕竟他离开四川快一年了,要是湖广又出什么篓子就麻烦了:“张长庚会干什么蠢事么?”
“很难说。我们在重庆战败,清廷可是最近几年来少有的一次大胜仗,虏廷肯定会拼命吹嘘一番。”邓名帮忙救回了一些被俘的将士,使袁宗第感到意外之喜,但夔东军损失之大还是让他心痛不已:“要是张长庚以为我们的湖广军差不多全军覆灭了,他说不定就会有什么坏主意……嗯,不过邓提督回来了,他就算有贼心也该收起来了。”
邓名沉吟了片刻。自从明军开始向下游销售象牙等缅甸的货物,邓名回国的消息就传开了,起码大家都知道邓名不会长期留在缅甸那边——这个消息促使夔东军加快了对重庆的进攻,同样也是对清廷湖广、两江督抚的震慑。
“要是张长庚真有这样的心思,那就得找机会敲打他一下。早知如此,我们还不如放风说我此行不太顺利,如果张长庚跳出来动手,我们就可以指责他违约了。”邓名摇了摇头:“下次吧,等我们准备好了再向张长庚放风。”
把这个念头放下后,邓名向夔东众将问道:“你们需要什么?需要粮食、财物还是装备?川西会尽力补充给你们。”
邓名的这些话让党守素觉得不可思议。
这次夔东军出兵,很多粮草都是川西白给的;而且众将抢在邓名返回四川前加紧进攻,也表现出了对川西的防备。夔东众将都知道邓名不会看不出来,大家见面后也就是装糊涂谁也不提罢了。
“诸位将军与鞑子交战,军力受了损失,而我们正好在这个期间挣了点钱——驱逐鞑虏的大业,当然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邓名对重庆有不同的策略,也从来没有想过要和夔东众将保持完全的一致,但邓名觉得帮助夔东军弥补损失是理所应当的。如果夔东军和清军作战失败受损,只能独自吞下苦果的话,那他们以后和清军交战的**就有可能降低,而趋向于保存实力。
第36节分摊(下)
“进攻重庆是委员会的决议而且得到了所有成员的一致赞同,既然如此,我当然会分摊大家的损失。”邓名看出了其他夔东将领的不理解,就进行了解释。以前委员会做出扫荡江南的决议,被成都的院会拒绝了,为了安抚不满的夔东众将,院会就行使邓名的授权,以邓名的名义赞同了对重庆的攻势——重庆的清军拒绝和川西做生意,自然院会里没有人会在乎他们的死活。
既然是委员会的决议,而且川西也同意了,邓名就以此为理由对夔东军进行财政上的补偿,而且宣布川西会承担此次的粮秣损失,无论李来亨他们带来了多少军粮,川西都会一颗不少地运给他们。邓名这么做除了要鼓舞抗清同盟的进攻精神外,也是为了维护委员会的权威,在没有一个皇帝总揽大权的情况下,这个机构对川、鄂明军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是一个成熟的帝国议会,大概也不会同意邓名如此随意地支配帝国政府的财富,不过现在邓名还不用担心这个,目前成都的院会很容易安抚,只要邓名与他们分享战利品就会心满意足,还没有胆子或者说觉悟来干涉邓名支配帝国的财产——或者说,院会还没有意识到这些财富的所有权属于谁,而是遵循着“朕即国家”的封建传统,把这些财物都视为邓名私有的。
和万县的几个将领一起赶到奉节,在文安之的监督下,邓名和其他成员签署了财政善后协议。在得到了邓名的保证后,党守素、王光兴都长出了一口气。他们二人的实力较弱,领地开发程度也较差,这种没有收获的失败对他们的打击很大。王光兴的情况比党守素还要差一些,虽然他这次没有参与到激战中,但出兵就会有花费,而且他没有闯营伙伴的赞助。
袁宗第损失了很多人力,去年忠县取得的战果在这一战吐出去了一半,因此在财政补贴协议后,袁宗第就提出了另外一个问题:“除了钱以外,我们还需要兵,不知道邓提督能不能酌情帮助。”
“你们可以到成都和叙州招募士兵,这点我完全不介意。”虽然邓名不能去其他军阀的地盘上募兵,但他完全不介意夔东众将去川西募兵:“当然,这必须是募兵而不能是拉壮丁,川西一向奉行来去自由,拥有同秀才身份的人,只要想离开就不会受到阻拦,唯一的前提就是他们是自愿的。”
贺珍听得眼前一亮,现在汉水流域的人口不少,他丝毫不羡慕川西的人口,但他知道川西从东南各省招了很多工匠,就试探着问道,工匠是不是也“来去自由”。
“只要是同秀才,就都一样。”
邓名确认了这一点,王光兴和党守素脸皮没有贺珍那么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