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达人秀-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何况,朝廷还握着父亲的把柄,尽管那几封信是为父的曲意逢迎,为了斩杀建奴更多的大将,但是,这件事情可大可小,一旦坐实,那就是千古骂名,永世不得翻身,从朝廷未对那些谣言澄清,就可见一斑。”
  。。。。。。
  说话之间,相比于表面上的无奈,毛文龙心里却是翻起了重重骇浪,五味杂陈,思绪更是翻飞了起来,久久不能平复,想起了自己的一些过往,也是陈继盛重点指责的地方,又何尝不是提醒的重点?
  否则的话,就算陈继盛的威望与资历不俗,毛文龙又怎么会由着他那般说,而不加阻止?
  幼年之时,父亲病故,兄弟三人与母亲相依为命,若不是舅舅沈光祚的收留,在生活上给予接济,结果可想而知。
  此为恩情,老母在杭州,已经是古稀之年,受不得丝毫惊扰与颠簸,毛文龙不得不顾忌这一点。
  还有次子毛承斗,辽阳陷落之时,幼子毛承斗与自己失散,还好被亲朋好友救出,送往杭州,交由妻子张氏抚养,其母也死于战乱之中,多年未曾尽过父亲之责,毛文龙又怎么可能没有愧疚之心?
  c


第三百二十七章 收复辽东失地(十一)

  凡此种种,都催使地毛文龙下定了决心,不得不服从朝廷的命令,不会有丝毫折扣的去执行,哪怕是赔了他这条老命,他没有其他的选择?
  何况,一旦抗旨不尊,落实了投敌叛国之罪,毛家这上上下下几百口,没有一个能够活命,还会生生世世背负千古骂名。
  皮岛的某处院落,密室之中,耿精忠与孔有德相对而坐,屋子里弥漫着一股极其紧张的氛围,近乎于压抑。
  “义兄,现在看来,咱们要早做打算了。否则的话,再这样下去,一切可就晚了,恐怕再难重新获得朝廷的信任,咱们的军旅生涯也会停滞不前,只能到这步了,还会有性命之忧,遭到牵连之苦。”
  耿精忠的眉头紧皱,一脸的忧心忡忡之色,虽然很是不安,一副十分认同的样子,却没有做出任何的回应。
  “耿兄,一旦朝廷收复了辽东失地,并能够站稳脚跟,稳定下来,到时候,即便是咱们的实力犹在,义爷他的兵权犹在,但是,皮岛就没有那么重要了,犹如鸡肋一般,可有可无。”
  “最为关键的是,如今之时,咱们皮岛的处境太过微妙了,一个弄不好,不仅会有倾覆之灾,还会背上千古骂名,事情的好坏,全在义爷的一念之间,全在咱们接下来的表现。”
  “而且,已经有人传来了风声,像是朝廷有意为之,意在敲打毛爷,如果服从朝廷的命令,表现良好的话,可以博得一个善终,老年能够极尽荣华。”
  随着孔有德循循善诱,陈述其中的利害攸关,耿精忠终于有一丝动容,做出了回应,询问道:“那。。。义弟,咱们又该如何做呢,才可以摆脱目前的困境?”
  “嘿嘿。。。义兄,这个简单,请听我说。。。。。。”
  孔有德露出一个会心的笑容,模糊不清地来了这么一句,说话之间,趴到耿精忠的耳边,小声嘀咕了起来,满脸的兴奋之色,显得颇为得意。
  黄海之上,辽东水师在海面上随风飘荡,随着海浪的拍打与汹涌,而上下起伏,数十艘战船却是纹丝不动,始终停在一定的范围之内,随着风浪而摇曳,被沉重的船锚固定着。
  这一刻,在水师中间的一艘指挥战船上面,船舱之中,崇祯一身铠甲的站在那里,而在他的身后,悬挂着一幅巨大的局部辽东地图,前面站着孙元化、袁可立、杨启聪等人。
  不难发现,孙元化等人那恭敬的面孔之上,有几分担忧之意若隐若现,似有什么难言之隐,卡在喉咙之中,不吐不快,可是,看到崇祯那意气风发的模样,所有人都住了嘴。
  “袁巡抚,刘兴祚那边准备的怎么样了?有没有什么关于建奴的内部消息?”
  “启禀皇上,刘兴祚已经准备好了,联络了金州、复州和盖州的有识之士,行动之日,他们就会同时反水,作为内应,接应朝廷的大军拿下相应的城池,至于关于建奴的消息。。。。”
  袁可立的话音忽然戛然而止,目光投向了身旁的刘兴治身上,也就是刘兴祚的弟弟,那目光,那神情,意思已经十分明显,后者也连忙站了出来,颇为识趣地接过了话茬。
  “启禀皇上,我大哥的确得到了一些消息,关于建奴最近的一系列动作,但却不是很确定。。。。”
  “无妨,说来听听,不管是真是假,也只是一种参考,并不是决定接下来的行动关键所在。”
  刘兴祚停顿了一下,面露犹疑之色,看向崇祯,得到对方的承诺之后,这才再次缓缓张开了口。
  “由于家嫂是黄猪皮的妹妹,臣之大哥,从其口中了解到,建奴与察哈尔来往甚密,黄猪皮之所以向林丹汗示弱,不惜以辽阳、沈阳为酬劳,保住建奴的盟友,一些蒙古部落,只是一个幌子,顺便而为。”
  “真实目的所在,是想让林丹汗当靶子,为他们挡灾,等到朝廷与林丹汗交手过后,他们好坐收渔翁之利,重新返回辽东,从而以时间换空间,扭转不利的局面。”
  “这个消息应该不会有假。。。。”
  崇祯轻轻嘟囔了一句的同时,轻轻一点头,进而似自语一般,继续说道:“如此一来,这也就说得通了,毛文龙他们还未行动,黄猪皮为何就那么的心急,放弃了许多地方,收拢兵力,回防主要城池,这一切都在为完全撤离辽东做准备。”
  “还有,最重要,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这也能够说得通了,以往之时,一向以强势著称的建奴,此次为何表现的如此软弱?咱们还未完全展开行动,只是稍稍流露出用兵的势头,黄猪皮就迫不及待地想要离开辽东。”
  “原来如此,黄猪皮居然是打着这样的主意,出乎朕的意料,以退为进,化不利为有利,利用林丹汗的贪婪,从而瓦解朝廷与察哈尔部落的同盟,又让后者替他们守住建州的大门,这应该不是假消息。”
  “不过,那又如何?”
  崇祯淡淡地吐出这句话,脸上闪过一丝幽幽之色,显得是那么轻蔑,似乎是在向众人表示,他崇祯一点也不在乎和林丹汗的同盟关系。
  不过,事实也是如此,一旦黄猪皮退出了辽东,大明在辽东的主要对手,最大的威胁,就变成了林丹汗,自然而然地,两者的联盟也就名存实亡了。
  这个时候,袁可立站了出来,径直说道:“皇上,不管黄猪皮动的什么歪脑筋,耍的什么阴谋,收复辽东失地,势在必然,不是哪个人或势力所能阻挡的。”
  “所以,皇上,相对于接下来的行动,朝廷应该早做打算,如何才能避免辽东的得而复失?”
  “毕竟,攻占一座城,占领一个地方,这些都很容易,但要想守住,长久的拥有,将会更难,格外考验后期的政策,单靠驻军,恐怕难以解决问题。”
  “袁爱卿,你说得不错,这和‘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一个道理,朕明白。。。。”
  回应之时,崇祯轻轻点头,出乎袁可立的意料,他的神色是那么轻松,不等袁可立再次开口,崇祯继续说道:“放心吧,从发兵于辽东,准备收复所有失地的那一刻起,朕就想到了这一点,并且有了相应的应对之策,你日后自会知道。。。。。。”
  说话之间,崇祯的心念一动,想到了许多。
  c


第三百二十八章 收复辽东失地(十二)

  如今的大明王朝,虽然国力蒸蒸日上,渐渐向好,但是土地问题尤为严重,还有成千上万的百姓没有土地,处在颠沛流离的边缘,随时都有可能演变成民乱。
  然而,现在乃是多事之秋,朝廷正在整肃吏治,不可能再大肆搞土地改革,否则的话,将会严重激化与那些权贵、士绅的矛盾。
  毕竟,兔子急了还咬人!
  最为关键的是,小冰河时期越来越近,影响越来越明显,旱灾已经不只是局限于西北,陕西等地,开始向中原等地蔓延。
  即便有着兴修水利,即便有着新农作物玉米、番薯等的推广,即便极大的降低了老百姓的赋税,然而,随着小冰河时期的到来,完全爆发,一连数年的旱灾持续,即便朝廷再如何的赈灾,但效果也非常有限。
  毕竟,一连数载的天灾,面对旱灾,任何的抗灾措施,都是那么的渺小,依旧改变不了一个结局,那就是大面积旱灾的地方,将会出现大量的灾民,饥寒交迫之下,面对死亡的威胁,他们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做得出。
  作为一名历史学者,崇祯深深地知道,要想将小冰河时期影响降到最低,要想最大化的稳住灾民,唯有移民,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策!
  在这个时代,别人或许不知,他却很清楚,小冰河时期,持续的时间,不是一两年,也不是三五年,而是足足五百年年,而这十余年,是灾情最为严重的时期,几乎是无解,面对这样的情形,一味地赈灾,再如何富强的朝廷,也会被拖垮,无力而为。
  如此一来,进行适当地移民,就是最好的解决之策。
  毕竟,发生小冰河时期的范围有限,只要渡过了最为严重、最为艰难的十余年,后面就好办多了。
  最为关键的是,随着人口的转移,随着人口数量的减少,中原地区的压力就会骤然减少,以那些江川河流等资源,还可以让不少的百姓渡过难关,即便没有朝廷的赈灾。
  而且,东北地大物博,土地广袤,土地肥沃,足以养活数百万人,即便是中原的旱灾再如何的严重,也不会影响到那里。
  恍惚间,崇祯的眸光闪烁,暗自呢喃道:“或许,我也可以建立一个北大仓。。。。。。”
  相比于崇祯的思绪百转千回,在这个时候,袁可立脸上的焦虑之色愈发的明显,那种欲言又止的感觉愈发的强烈,最终还耐不住心中的那种冲动,打断了崇祯的思绪。
  “皇上,微臣有一事相求,还望皇上能够答允。。。。”
  “哦。。。袁爱卿,究竟是什么事情,居然让你流露出如此之态?”
  崇祯的心中很是好奇,看到袁可立这副模样,说话之时,那种近乎于哀求的神态,心中很是不解,尤其是对方神色中夹杂着的欲言又止之意,崇祯就知道,事情不小。
  否则的话,袁可立也不会有如此之态。
  扑通~!
  忽然间,袁可立直挺挺地跪了下去,使得众人心里都是一惊,很是意外,面露错愕之色,接下来的话语,更是蕴含着沧桑古朴之意,那副动情的模样,几乎让人很难拒绝。
  “还请皇上回京!”
  虽只是寥寥六个字,袁可立却是一字一顿的从嘴中蹦出,不等崇祯作出回应,对于他的举动还没有反应过来,进而补充道:“皇上,此次收复辽东失地,臣等虽然有着十足的把握,但是,战场上的形势瞬息万变,充满着各种不测,如果皇上您的龙体稍有损伤,微臣等人,就算是百死,也是莫赎!”
  这一刻,船舱里的文官武将深受触动,袁可立的这番进谏,再次唤醒了他们一直也在担心着相同的事情,皇上身处第一线,虽能鼓舞军心,提振士气。
  但是,相应地,也会增加许多不可预测的风险,也会使得他们这些人束手束脚,无法放开手脚的去指挥,去征战,不管如何,总会心系皇上的安全。
  “请皇上回京!”
  “请皇上回京!”
  “请皇上回京!”
  。。。。
  随着一个又一个的文臣跪下,武将相继也做出了同样的举动,纷纷喊出这五个字,虽不是声若雷动,但叠加在一起,恭敬之中,又蕴含着某种磅礴的气势,滚滚而来,回荡在崇祯的耳边。
  一个个直直地跪在那里,不断地重复着相同的一句话,就好像是在逼宫,就好像是在向崇祯强硬表态,就好像是在说,皇上,如果你不返京,我们就长跪不起。
  看到这一幕,崇祯只觉得头皮发麻,没想到袁可立的请求,就好像一个导火索,引起了连锁反应,一时之间,自己好像别无选择。
  “各位爱卿,快快请起,有话好好说,不必行如此大礼。。。。。。”
  看着崇祯有一些手忙脚乱的模样,不断地扶起一个又一个人,袁可立此时格外的平静,眸子里闪过几缕精光的同时,心中暗道:“什么御驾亲征?在我看来,不管是古代,还是今时今日,凡是提出御驾亲征之人,全都该死,都应该被斩杀。”
  “御驾亲征,或许真得能够提振士气,增加打胜仗的几率,但是,也等于将皇上暴露于危险之中,给敌人以可乘之机,一个绝杀的机会。”
  “一场大仗的胜负,士气是很重要,但不是取决于某个人,而是取决于整个军队的战斗力,主帅的指挥能力,让皇上御驾亲征,绝对是因小失大,鼠目寸光,大大限制了军队的作战能力。”
  。。。。。。
  袁可立这样想着,崇祯已经将所有人都扶了起来,似乎想通了什么,崇祯的神色不再凝重无比,而是乐呵呵的模样,笑着说道:“各位爱卿,朕知道你们担心的什么,无非是顾忌于朕的安危,放不开拳脚,不能全力的去对敌。”
  一语中的,崇祯说出了众人的心思,他们虽然没有任何的表态,但如此模样,等同于默认了自己之言。
  “朕能够理解你们的良苦用心,尤其是经过土木堡之变,朝廷就再也没有皇帝御驾亲征的事情,知道你们担心的是什么,而且,朕也不是英宗,更不会重蹈他的覆辙,将自己陷于危险的境地。”f


第三百二十九章 收复辽东失地(十三)

  一直以来,在大明,土木堡之变,虽不是禁忌般的存在,但也是一个敏感话题,不管是朝中重臣,还是平常老百姓,最多也就是私下议论,却从未像今天这样,在公开场合谈论。
  土木堡之变,不仅是大明的一个屈辱事件,后续的发展,更是牵涉到皇位的争夺,虽不同于成祖皇帝那样,但也是一个极为不光彩的事情。
  这一刻,谁也没有想到,崇祯就这么大剌剌的说出了,隐隐透着批判之意,使得众人精神为之一紧的同时,但更多的还是心中略微一松。
  毕竟,相比于土木堡之变的这个敏感话题,他们更关心的还是,崇祯不会只身犯险,真正的御驾亲征。否则的话,难保不会重演土木堡之变的事件发生。
  “皇上,您答应臣等人的请求,返回京城了?”
  袁可立试探性地问了一句,脸上隐隐透着喜意,在他的心中,已经认定了崇祯答应了众人的请求,然而,不等他高兴太久,随着崇祯的一句话,就将他打落了深渊,心情跌落到了谷底,脸上的笑容比哭还难看。
  “那倒不是,朕虽然这样说,却不代表朕一定就要离开这辽东。。。。”
  “可是,皇上。。。你不是说。。。。。。”
  不等袁可立神不自然的说完,就被崇祯摆手给打断了,更是转移了话题,那说话的模样,那侃侃而谈的架势,显得很是风轻云淡,透着浓浓的自信之意。
  “袁爱卿,各位臣工,不是朕自大,对这辽东的局势,朕还是有着相当程度的了解,即便是在辽东生活多年的将领和官员,也不一定比朕还要清楚。”
  这个时候,袁可立和其他人很想插话,再进行最后的努力,劝说一番,然而,他们刚流露出这种意思,就被崇祯的眼神给制止了。
  “在这辽东之地,敌我态势,无非就咱们、建奴和蒙古三方势力,最多也就再算上一个朝鲜,然而,在这四方势力之中,也就是咱们与朝鲜有水师,后者的水师要弱得多。”
  “而朝鲜,不过是我大明的一个附属国,前年之时,由于建奴的强势出击,朝鲜不得不忍辱负重,假装臣服。还没到一年,随着建奴的式微,实力不断被削弱,朝鲜更是完全脱离了黄猪皮的控制,再次向大明表示臣服之意。”
  “值此之际,莫说朕出来的消息还没有泄露,即便是朝鲜王李倧真得知道,朕到了辽东,就在黄海之上,难不成,他还敢对朕不利?何况,我大明的辽东水师又不是纸糊的,那么不堪一击?”
  渐渐地,听到崇祯的这番言语,众人有一些弄明白了他那句话的意思,何为“不重蹈英宗的覆辙”?
  意思非常明显,皇上是想坐镇于黄海,在水师的战船上遥控指挥,时刻了解辽东的战事发展,几乎毫无危险可言。
  崇祯接下来之言,正好验证了他们的这种猜测,虽然不再那么的紧张,但还是有着莫名的不安情绪。
  “所以啊,只要朕始终待在水师的战船之上,就算是真的行踪泄露了出去,让那些人知道,朕就在黄海之上,但他们也不会知道朕的具体位置。毕竟,战船可是在移动的,而不是就停在这里。”
  “所以,只要朕不靠近辽东沿岸,只要战船不靠近朝鲜,只要不愿离黄海,到日本岛国的海域,就不会有任何的危险,除非天要朕亡,骤然来一个海啸。”
  “不过,就算是有海啸,陈实功他们外科手术研究的岛屿,就在附近,只要登上岛屿,就算海啸来了,朕也不会有危险。”
  这一刻,众人无法反驳,更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崇祯的身份摆在那里,不可能强词夺理的乱来,逼迫他返回京城,他们还没有这个胆量,只因为,那和崇祯寸步不离的锦衣卫和绝声卫,尤其是后者,更是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有任何的过激举动。
  袁可立的神色凝重不已,更多的还是不甘,大脑也在高速运转起来,想着补救之策,使得崇祯的安全更有保障,尽可能地降低风险。
  正如崇祯所讲,东北就是那么几个势力,只要皇上不靠近陆地,蒙古人和建奴就不可能会威胁到皇上。。。。。。
  一念及此,袁可立忽然暗暗摇头,心道:“不对,建奴也不是没有威胁到皇上的可能,如果黄猪皮派出一支奇兵,长驱直入朝鲜境内,秘密行动,夺其战船,未尝不是没有可能威胁到皇上?嗯。。。。只有这样,才能使得黄猪皮无暇他顾,分不出那么多的精力。”
  “皇上,既然您不愿意返京,如果皇上您能够答应微臣一个请求,微臣就不再有任何的反对意见。”
  “哦。。。袁爱卿,说来听听,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请求?”崇祯来了兴致,适时地问了一句。
  “启禀皇上,微臣的请求很简单,就是希望,能够增加毛文龙所部的火器装备,比如火箭、虎蹲炮等便于携带而又威力巨大的火器,增加他们在建州行动时的自保能力。”
  崇祯没有立即回答,而是想了想,袁可立这样做的目的何在?自己所倚重的这位,他不可能不知道,自己想要借助这次的机会,削弱皮岛军的实力。
  否则的话,若是任由其发展下去,朝廷以后将会很难约束毛文龙,毛文龙将会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般的存在。
  不过,崇祯又想了想,即便是给毛文龙配备了这些火器,孤军深入建州之后,直捣黄猪皮的老巢,势必会面临强势的围剿,如此情形之下,不仅所有的火器都会消耗一空,军队也会大幅度减员。
  毕竟,毛文龙的火力越猛,威胁性就越大,相应地,黄猪皮的围剿力度也就越强,因此,袁可立的这个要求,并不会影响到自己的通盘计划。
  想通了这一点,崇祯随之也就做出了回复,答应了下来,没有过多的犹豫。
  “行,袁爱卿,朕答应你,可以为毛文龙调拨这些火器,暂时从水师里面划拨。”
  “谢皇上!”
  c


第三百三十章 收复辽东失地(十四)

  连忙拜谢的同时,袁可立的心中也在暗想,毛文龙闹得动静越大越厉害,杀伤力与攻击力越强,就能牵制住更多的鞑子,让黄猪皮无暇分神。
  即便是知道了皇上就在黄海之上,也只能望洋兴叹,无力而为。
  陕西平凉府,固原州。。。。
  三边总督府,此刻,总督府的大厅之上,洪承畴一身戎装的坐在那里,散发着儒将的气息,孙传庭列坐于左侧为首之位,两人都在倾听着陕西布政使宋应星的汇报,更像是在倾听后者的牢骚和不满。
  “洪大人,孙大人,如今之时,陕西的灾情日益严重,不断地蔓延,原本刚刚安置好的灾民,由于长期的旱灾,附近河渠的干涸,他们的田地已经种不下去了。”
  “下官在求求两位大人了,即便是要招降那些乱军,暴动的百姓,但也不能再做出这样的允诺了,给予银子,自有朝廷保底,可是,那么多的土地,就是逼死下官,也拿不出啊?”
  “如今之时,灾情日益严重,可耕之地,越来越少,除去那些士绅与权贵把持的田地,已经没有多余的可耕之田,用于安置那些接受招抚之人。”
  “而且,随着旱灾的日益严重,连续数年,还没有缓解的迹象,恐怕可耕之田会越来越少,如果两位大人还做出相同的允诺,招抚那些反叛之军,若不能兑现承诺,恐怕会起反效果,激起更大的民变。”
  。。。。。。
  然而,任凭宋应星讲得唾沫星子横飞,多么的情恳意切,声情并茂,洪承畴和孙传庭都是不为所动,反应很是冷淡,唯一出现的一次变化,也仅仅是相互苦笑而已,却未有过多的表示,任由宋应星那么抱怨着。
  身为陕西的最高的两名官员,虽然侧重于军事,但洪承畴与孙传庭又岂能不知陕西的情况?
  经过赈灾,经过大肆兴修水利,尽可能地创造工作岗位,以此避免太多的人游手好闲,尽可能地稳定陕西。
  然而,天不如人愿,事不与愿为,事情就是那么的不顺人心,灾情刚刚有所缓和,就来了连年大旱,旱情更加严重,连续几个月,几乎没有一场雨。
  这种情况,除非是天神,有会下雨的龙王相助,方能解决问题。
  最为关键的是,让他们头疼的不仅是旱灾,日益严重,还有就是,不知道这老天爷怎么了?陕西老百姓是否有冒犯上天的地方,居然使得陕西灾难重重,天气很是诡异?
  诡异地让人心惊,诡异的让人心中无力,诡异地更是让人绝望。
  天气忽冷忽热,非常的极端,夏天热的要死,更是少雨;冬天冷得要命,地里的庄稼全部冻死,大量的牲畜死于寒冬冷雨,如此极端而又恶劣的天气,陕西从未有过。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不外如此。
  这简直就是不给陕西老百姓留条活路,逼着他们去造反,哄抢那些权贵与士绅之家,否则的话,就得等着饿死。
  这个时候,不知道是因为忍受不了宋应星的唠叨,还是胸中的怒意使然,气呼呼的贺人龙突然插话道:“三位大人,在末将看来,既然陕西的灾情日益严重,可耕之地越来越少,各位王爷又不愿意让出一些田地,以解燃眉之急,救助灾民。”
  “那么,为今之计,咱们就只能改变对敌之策,招抚那些乱民与叛军之时,没有必要手软,直接杀了,一了百了,还能减轻陕西的负担,又能永除后患,震慑其他的人,何乐而不为呢?为何非要剿抚并济呢?”
  “人龙,休得胡言,此乃皇上下得死命令,难不成,你还想抗旨不尊不成?”
  作为贺人龙的顶头上司,又是自己一路提携与推荐,洪承畴当仁不让地呵斥了一句,然而,即便是这番几乎于命令的言语,对于脾气火爆的贺人龙的作用,却是收效甚微,后者依旧自顾自的说着,进行反驳。
  “洪大人,不是末将抗旨不尊,不是末将想那样做,对于一些被逼得走投无路的举起屠刀,实在是现在的陕西情况使然,不得不那样做。若是放在以前,陕西的灾情还不算严重,在可控的范围之内,随着兴修水利,可以开荒更多的良田,也就可以安置更多的灾民。”
  “可是,老天爷不长眼,就好像不愿意放过咱们陕西,一年多的时间里,灾情不仅没有得到缓解,旱灾反而越来越严重,莫要说安置那些乱民,就连原本安置好的灾民,也再次流离失所起来。”
  “以我看来,末将认为,不如暂缓招抚之策,直接使用强势的镇压手段,以雷霆之势,将那些人全部斩杀了,如此一来,就不用再安置那些人,宋大人的压力也就少了许多。”
  这个时候,孙传庭开口了。
  “贺将军,您不明白,对于这种方法,孙某与洪大人曾经联名上奏,详细讲述招抚之策的利弊,现在这个时候,已经不适用于灾情日益严重的陕西。”
  “然而,皇上下了死命令,孙某与洪大人只要照做就行,继续执行招抚之策,至于如何安置那些乱民,皇上自有打算,以后自会知道。”
  贺人龙人虽然神经大条,行事鲁莽,勇猛有余而智谋不足,但他不是傻子,话说到这个份儿上,心里明白,陕西的对待乱民之策,已经不是他们所能决定的,而是在当今的皇上。
  话音刚落,孙传庭与洪承畴再次对视一眼,都流露出了淡淡的无奈之意,不用贺人龙提醒,他们就知道,为今之时,这何尝不是最好的解决之策?
  将那些带头闹事儿的老百姓斩杀,无疑可以大大的缓解陕西的压力,不用因为安抚之策,而寻找田地,安置那些人,朝廷的财政压力也会小很多。
  然而,可奈何,皇上就是不准,还下达了强制命令,逼迫他们不得不以安抚之策为主,围剿之策为辅。
  “对了,两位大人,将陕西的灾民继续转移,安置到湖广一带,西南等地,你们觉得怎么样?”
  。
  c


第三百三十一章 收复辽东失地(十五)

  在众人心情沉重而复杂之时,宋应星忽然提出了这么一个建议,话音刚落,脸上满含希冀之色,直直地看向洪承畴与孙传庭两人,神情显得是那么期待。
  “是啊,洪大人,孙大人,转移灾民,向西南迁移人口,相对而言,是目前最好的救灾之策。”
  贺人龙惊呼了一句,满脸的兴奋之色,也满含期待地看向两人。
  然而,回答他们的却是,洪承畴和孙传庭再次一阵苦笑,后者更是连连摇头的同时,沉声说道:“迁移人口的这个法子,本官和洪大人早就想到了,并向朝廷做出了奏请,然而,皇上却没有同意,只是做出了一个指示,新招抚的乱民,暂时收编,先不要放归,等待朝廷的后续处理。。。。。。”
  河南,开封府。。。。
  巡抚衙门,客厅之上,丘兆麟笑脸迎人的站在那里,双手不断地楫礼,对着面前的一人,朗声说道:“呵呵。。。恭喜祝兄,改任为浙江巡按御史,纠察地方官员,到如此富庶之地,足可见皇上和朝廷对您的重视啊~!想必再过不久,还会继续高升,得到皇上的委以重用!”
  “哎。。。邱兄,都是自己人,何必还如此客套?改任为浙江巡按御史,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虽然也是一种升迁,但还是一个得罪人的差事儿。而且,浙江可不同于山西,那里的水更深,各种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