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达人秀-第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几乎是一种本能的反应,孙承宗张口就予以了否定,更是进而说道:“本督刚才不是说了吗?辽东兵也有辽东兵的任务,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咱们能否完成任务,将会影响着这个战局的后续发展,关乎着孙将军和袁将军他们的行动能否顺利完成。”
闻听此言,众人的精神都是一振,就好像受到了莫大的鼓舞,任务越重,也就意味着,相应的功劳就越大。
“大人,那咱们的任务是。。。。?”
祖大寿迫不及待地问了这么一句,整个人已经换为了另一副神采,一张脸笑得跟一朵菊花一般,显得很是谄媚,满含期待之色。
“呵呵。。。。”
孙承宗并未立即回答祖大寿的询问,而是对着他淡淡一笑,转而看向众人,神色也变得郑重无比起来,目光几乎是扫过每个人,片刻之后,这才缓缓张开口。
“按理来讲,咱们的任务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甚至会有全军覆没的可能,也有可能不伤一兵一卒,任务就结束了。”
孙承宗先是卖了一个关子,深深看了一眼袁崇焕,这才直奔主题。
“正如本官开头所讲的,经过这将近一年的时间,林丹汗的实力得到了极大的恢复,野心不断地膨胀,尤其是最近这一段时间,与黄猪皮的密使暗中往来,达成了某种协议。”
“虽然还不是很清楚他们密谋着什么,但是有一点很清楚,那就是在这一段时间里,辽东失地还未收复之前,将林丹汗牢牢地看住,让其老实的待在他的牧区,不影响孙将军和袁巡抚他们的行动。”
刹那间,众人明白了,明白了所谓的任务是什么,个个的神色都变得凝重无比,袁崇焕更是忧心忡忡地紧跟着沉声说道:“可是,大人,在这辽东,咱们的总兵力虽然将近二十万,但需要驻守的城池也很多,就算是使出浑身解数,最多也就只能抽调出八万人。”
“然而,如今的林丹汗,连续吞并了好几个蒙古部落之后,虽然有大有小,但他的总兵力也超过了十万,还都是骑兵,机动性很强,先不说咱们能否压制住林丹汗,就算是占据相当大的优势,也很难让其老老实实地待在原地。”
“毕竟,对于蒙古人而言,他们的家也就是毛毡,全部的家当也就是那些牛羊等牲畜,若是决心离开的话,恐怕很难拦得住林丹汗。”
3
第三百二十三章 收复辽东失地(七)
然而,听到袁崇焕的这番话,其中蕴含着满满的担心之意,孙承宗却是不以为然,很是平静,只是淡淡地说道:“袁大人,放心吧,既然皇上做出这样的安排,自然会有相应的准备,不会让咱们辽东兵孤军深入,以寡敌众的。”
“大人,难道说,皇上还给咱们派来了一支援军?”
问出这句话之时,袁崇焕的心里很是紧张,更多的还是期待,满含希冀的望向孙承宗,看到对方轻轻点头,投以一个肯定的目光,心中就是一松。
“不错,确实如此。”
孙承宗先是来了这么一句,将目光转移到众人身上之后,进而继续说道:“而且,这支援军的统帅,你们还很熟悉,正是大同总兵满桂,率领三万大军,从宣府出发,斜插漠南等地,直接绕到林丹汗的大本营,配合咱们,一东一西,将林丹汗的大军固定在原地。”
很显然,尽管有着十一万的总兵力,还是有许多人的脸上挂着担心之意,心中不安,毕竟,林丹汗自己就有十多万人的兵力,再加上他的那些附属部落,就显得很是不足了。
而且,一直以来,朝廷的军队战斗力,就不能与蒙古人这些游牧民族对等相比,两者的战斗力有着相当程度的差距,并不是单靠人数,就能弥补这之间的差距。
否则的话,千百年来,历次交锋之中,也不会北方的游牧民族屡屡占据优势,多是他们胜利,尽管汉人中多,乃是其数倍有余,但中原的汉人朝廷还是拿他们无可奈何。
孙承宗想到了这一点,也看出了他们这样的心思,略微沉吟了一下,再次开口了。
“不仅如此,对于东西的两支精锐部队,为了有效地震慑住林丹汗,都会装备最为先进的火器,又便以携带,比如虎蹲炮、火箭、三眼铳等等。”
这一刻,大厅里的气氛发生了变化,变得极为轻松起来,那些将领更是活跃无比,脸上的担心之色早已消失不见,然而,在这个时候,随着祖大寿的开口,气氛变得有一些异样起来。
“既然如此,大人,末将有一点非常不解,两支精锐加在一起,有十一万之众,又配备了大量的火器,只要保证弹药充足,末将相信,在出其不意之下的情况下,悍然发动攻击,完全可以灭了林丹汗的察哈尔部落,朝廷何不一举将其铲除,永除后患呢?”
一语点醒梦中人,其他人也露出了这种疑惑之色,不解地看向孙承宗。
然而,面对诸多置疑的目光,孙承宗依旧保持着镇定之色,并未立即回答,也没有流露出任何被问住的样子,只是看了看众人,这才语重心长地做出了回应。
“不错,经过一年多的整饬军纪,淘汰老弱病残,又招了大量的新兵,朝廷还为咱们更新与增加的兵器装备,尤其是火器方面,更是鼎力支持。”
“仅就目前的实力而言,就算是只有咱们辽东兵,全力之下,未尝不能收复辽东全部失地,未尝不能将鞑子赶出辽东,未尝不可以横扫蒙古的任何一个部落,包括林丹汗的察哈尔。”
“可是,那又如何?”
随着问出这句话,孙承宗忽然停顿了下来,目光变得极为犀利起来,逼视着诸将,身上的气势更是节节攀升,压得众人不敢进行反驳,也不敢多语。
忽然间,孙承宗那种咄咄逼人的气势陡然一收,变得温和了许多,语气更是充满语重心长的味道。
“如今的辽东兵,全力之下,毫不夸张地讲,可以横扫东北的任何一个部落,包括建奴在内。然而,优势明显,短处也同样明显,不仅缺少大战过后的守城能力,更是缺乏同时多线作战的资本,朝廷的全部精力不可能全部都放在东北。”
“而且,虽然林丹汗不比其他部落,知道他野心勃勃,绝不会甘于平凡,不仅要统一蒙古各部落,还想要城外塞外的各族共主,从这一点上来讲,咱们与林丹汗,日后必有生死一战,却不是现在,也不能是现在。毕竟,事有轻重缓急之分,又有主次之别。”
“大人,为什么呢?”昌平总兵尤世威忍不住地问了一句,满脸的好奇与不解。
“原因很简单,其中有二,一是林丹汗的身份极为特殊,他的妹妹乃是皇上的嫔妃之一,与咱们大明有着姻亲关系,若无十足的理由,一旦对其用兵,还是灭族,完全纳入咱们大明,势必会引起蒙古族其他部落的恐慌。”
“其二,虽然林丹汗野心勃勃,与绝大多数的蒙古部落的关系都不太好,但不算怎么说,名义之上,他还是蒙古帝国的第三十五任大汗,若只是教训一下,攻打一下,而不是将其灭了,倒还好,问题不大,其他的蒙古部落将是作壁上观,最多也就是口头上抗议一下,却不会有任何的行动。”
“可是,若是灭了林丹汗,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其他的蒙古部落虽不至于做出鱼死网破的报复,为林丹汗报仇,但却会给他们一种无形的沉重压力,逼迫他们不得不抱作一团。”
在场之人,没有一个是愚鲁之人,恰恰相反,反而还很聪明,听到孙承宗这番鞭辟入里的分析,已然是了然于胸,明白了全部。
一个的蒙古部落不可怕,几个、十几个的蒙古部落也不可怕,但是,团结在一起的蒙古部落却是蕴含着惊人的潜力,一旦统一,凭着他的人口规模,以及彪悍的战斗力,可以横扫塞外的任何一个势力,就连强盛时期的大明王朝,也不敢轻易掠其锋。
而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就是意识到了这一点,一开始的时候,后金的对蒙之策,并不是联合全部的蒙古部落,而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还是多以小部落为主。
尤其是对待林丹汗的态度,更是颇为玩味,先是放任林丹汗攻打与吞并其他的蒙古族,然后再扮演救世主的角色,帮助那些蒙古族打退林丹汗。
如此一来,可谓是一举两得,在蒙古族之中,不仅彰显了后金与林丹汗的不同,自己乃是正义之师,后者是狼子野心之辈,还使得那些遭到攻伐的蒙古族愈发的孱弱,不得不依附后金,加入努尔哈赤创建的联盟之中,实则却是,变相的被收编了,渐渐丧失独立性。
c
第三百二十四章 收复辽东失地(八)
所以,不难发现,反应过来的那些蒙古族,尤其是那些拥有不小实力的部落,对于后金的态度,也变得颇为消极起来,隐隐有一些抵触,也就有了皇太极西征林丹汗的功亏一篑。
众人的脑海里闪过这些念头之时,这个时候,孙承宗那平静到没有丝毫波澜的声音再次响起,回荡在安静的大厅之内,打破了那种有一些压抑的气氛。
“袁崇焕,此次带兵深入辽河套,陈兵于林丹汗的大本营的左翼,就由你统帅,本督派辽东前锋总兵祖大寿、昌平总兵尤世威作为你的副手。”
袁崇焕双手抱拳,就要领命,做出回应,然而,不等他说出话,这个时候,孙承宗似乎是想到了什么,进而又补充道:“为了稳妥起见,本督再将左良玉、曹文诏、赵率教等能征惯战之将,调拨与你,暂时任由你差使。”
这一刻,众人听得心惊,听得震颤,更是听出了孙承宗对于这次行动的重视程度,这样的阵容,几乎囊括了辽东所有对建奴强势将领,各个都是能征善战之辈,几乎是精锐尽出。
若无之前的交代,孙承宗的那番语重心长地讲述,以这样的阵容,在场之人,还会以为,朝廷准备对整个辽河套的蒙古族开战,准备将林丹汗彻底从辽东抹除了呢?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错觉,因为,这个阵容太过强悍,就连袁崇焕也是吃惊不小,一时忘记了回复孙承宗,呆呆地站在那里,愣愣地看着孙承宗,一副以为自己听错的样子。
“怎么着?袁崇焕,你不满意本督这样的安排?难道,你还想再要一些人?”
“不不,大人,怎么会呢?”
孙承宗那副故作生气的样子,还有那带着几分打趣的口吻,但在袁崇焕眼里,却是没有一点开玩笑的感觉,立马一本正经的予以否定,更是诚恳地补充道:“这样的阵容,莫说只是震慑林丹汗,让他不敢轻举妄动,让他们老老实实地待在辽河套,就是将其灭了,占领整个辽河套,都是绰绰有余,下官怎敢狮子大张口,还有其他的奢求?”
下午之时,锦州城。。。。
辽东前锋大将总兵府,书房之中,祖大寿阴沉的坐在那里,而在他的对面,分别站着祖家在军中之人,全都是大明在辽东的将领,祖大寿的兄弟祖大乐、祖大成、祖大弼,子侄祖泽远、祖泽沛、祖泽盛、祖泽法、祖可法等人,涵盖上至总兵,下至副将、参将、游击等各级军官,分守宁远、锦州、大凌河诸城,可谓是满门皆荣。
“大哥,朝廷这样做,也太不公平了,要不是咱们祖家,要不是咱们辽东兵这些年的坚守,抵御建奴的大军,恐怕黄猪皮早就打到了山海关,哪还会有如今的大好局面?”
“现在好了,辽东的形势一片大好,收复辽东失地,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轻易就能办到。在这个时候,却将辽东兵一脚踢开,将大部分的功劳分给孙元化与袁可立那些人,这与卸磨杀驴何异?”
“还有孙督师今天的安排,虽没有偏心,但却是很不合理,就那么一点功劳,却用了那么多的主将,看似是为了表达重视之意,足以震慑到林丹汗,稳住阵脚,实则却是,将那么一点的功劳无线化的细分,最后论功行赏之时,落到咱们祖家头上的功劳,绝对是少之又少,可谓是寥寥。”
。。。。。。
随着众人七嘴八舌的议论,乱哄哄的表达各自的不满,祖大寿的脸色越来越阴晴不定,但更多的还是无奈,尽管心中也是气愤不已,有着相当强烈的不满情绪。
“好了,都不要嚷嚷了。。。。”
最终,祖大寿还是按耐不住了,对着众人咆哮了一句,进而瓮声瓮气的继续说道:“现在再如何的埋怨,又能改变了什么?朝廷制定的大的用兵方略,已经下来了,并且付诸于实际,已经不是你我,咱们祖家所能左右的了。”
“可是,大哥,不能就这样算了啊~!”
祖大弼咋咋呼呼地来了这么一句,满脸的不甘之色,目光缓缓转移,扫过自己的身后,祖泽远等祖家年轻一辈,沉声继续说道:“如果没有军功加身,短期之内,泽远他们根本不可能快速成长起来,得不到提升,成为军中的中上层将领。”
“如果错过了这次的机会,数年之内,他们就没有立军功的机会,咱们又不能强制提拔,升他们到更高的职位?否则的话,莫说是朝廷,就是孙承宗和袁崇焕那里,也通不过。”
“大弼,关于这件事情,莫说没有军功加身,就算是有,也不是你我能够决定的,即便是孙承宗和袁崇焕,也要报备到朝廷,核准之后,才有可能升官,才能有正式的任命。”
祖大寿渐渐冷静了下来,就连语气也变得缓和了不少,不等祖大弼再次开口,他自己就自顾自地解释了起来。
“经过一年多的军改,不管是咱们辽东兵,还是整个大明军队,尤其是在将领升迁方面,朝廷管的极严,凡是游击将军以上的军衔,都要通过兵部的考核,加上军功,方可得到正式任命。”
“所以,不管是咱们,还是孙承宗和袁崇焕,自游击将军以上,任命的将领都是有着一个备注,暂代相应的职缺,而非正式。”
“大哥,这有何难?”
祖大成的神色颇为的不以为然,突兀的来了这一句,进而朗声说道:“大不了多花一点钱,打通那些关系,通过考核,那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只要有更多的祖家子弟,在军中担任要职,在以后的日子里,朝廷不敢不正视咱们祖家?”
“所以,大哥,现在最重要的是,就是通过这次的收复辽东失地,想尽一切手段,将泽远他们弄上去,提升他们在军中的位置,如此一来,咱们祖家才能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像以往的那些将领和官员,来到辽东之后,职位虽高,权力虽大,或许能够拥有一时的荣光,却无法长久,几乎没有一个有好下场,最好的结局,也就是被削职为民,保住一条命,能够回家养老。之所以如此,不就是因为,他们在辽东无根无源,缺少家族支持吗?”
渐渐地,祖大成的脸上现出一层薄薄的怒色,一副义愤填膺的样子,语气更是如此,充满感慨之意,好似在替古人担忧。
c
第三百二十五章 收复辽东失地(九)
“远的不讲,就说熊廷弼,虽然军功累累,在辽东极有声望,堪称一代名将,结果却是身死道消,死后,更是被传首于九边,说什么深陷党争,什么为阉党所害。”
“全都是狗屁,如果熊廷弼是咱们辽东人,背后有家族势力支持,军中又有家族子弟,身居要职,手握军权,你看看朝廷那些人还敢构陷他吗?更不用说传首于九边,不要说魏党,就算是当时的熹宗,也不敢那样做。否则的话,就会使得辽东震荡。”
“还有原来的辽东总兵,宁远伯李成梁,虽然也是军功赫赫,但他犯下的罪行也是累累,相比于他,熊廷弼那些所犯之事,根本就不算什么,连鸡毛蒜皮都算不上。”
“然而,两者的结局却是天差万别,李成梁也就是被褫夺军职而已,依旧保留着宁远伯的爵位,原因在哪里?不就是因为,李成梁虽然被问罪,但李家子弟在军中依旧把持着要职,使得神宗皇帝忌惮不已,不敢轻易将其斩杀。”
“事实也证明,后来,随着建奴攻入辽东,占领铁岭、沈阳、辽阳等地之后,李家的根基损失殆尽,从此以后,李家的势力也就一蹶不振,渐渐淡出了朝野,再也不敢像以往那样的张狂。”
这一刻,随着祖大成的声音落下,书房里一片寂静,每个人的神情都是凝重无比,一副深以为然的样子,对于这番说辞很是认同,更是全都看向了祖大寿,等待着他的表态。
“大成,你说得不错,相比于其他的而言,对于咱们祖家来讲,最为重要的事情就是,泽远他们年轻一辈的能够快速崛起起来,能够在军中担任要职,只有如此,咱们祖家才有一席之地,才有一定的话语权,才能利于不败之地,才能拥有更多的选择,不至于遭奸人所害,含冤而死,死的那么憋屈。”
说话之间,祖大寿轻轻点头,这个时候,却是话题一转。
“不过,为了稳妥起见,还是应该从泽远他们之间,挑选几个祖家子弟,进入皇家军事学院学习,做两手准备,凭着他们本就有的军功,相对而言,应该更容易受到重用,升迁的事情,应该更加的容易,更容易通过考核。”
“大哥,你说得不错,这样的话,将会更加的稳妥。”
祖大乐附和了一句,一副深以为然的样子,进而又补充道:“毕竟,将所有的赌注全都压在一个方面,风险太大,而这个风险,目前为止,是咱们祖家承受不起的。”
“是啊~”
祖大寿幽幽地吐出两个字,黝黑的面孔上有几分怅然之意,进而颇为自言自语地喃喃道:“如今之时,像咱们这些人,当上总兵,在仕途之上,已经算是尽头,立再多、再大的功劳,也不过是封一个爵位,这些华而不实的东西,还不如将这些功劳给年轻一辈,让他们快速崛起,能够独当一面,来得更加实在,更加有用。如此一来,咱们也能更加的安全一些。”
“放眼于历朝历代,不管是忠臣良将,还是那些奸佞之人,但凡是下场极为悲惨之人,不得善终,原因所在,就是他们没有自己的根基,自己的家族子弟未能身居军中要职。”
一时间,书房里的所有人都陷入深思之中,品味着这番话的深意。
这一刻,不知道是有意为之是,还是无心使然,或许是真得没有想到,送家族子弟进入皇家军事学院,名义上是去深造、学习,但从另一种角度来看,有何补偿不是作为人质,让皇帝安心?
毕竟,朝廷之所以对辽东的士族忌惮不已,尤其是像祖家这样的辽东本土势力,不仅有极大的财力,更是握有军权,主要还是在于,他们全族都在辽东。
简而言之,一句话,一旦像祖大寿这样的辽东将领起兵造反,他们将会无所顾忌,朝廷没有任何的手段能够束缚他们,只能施以恩惠,进行安抚。
还有毛文龙,之所以越来越张狂,听调不听宣,渐渐脱离朝廷的控制,肆无忌惮地要军饷,可谓是狮子大张口,原因所在,就是在于,毛文龙的一家老小都在辽东,都在皮岛上面。
朝廷要想以这种手段牵制毛文龙,已经没有了这种可能。
东江镇,皮岛。。。。
平辽总兵官府,书房之中,毛文龙一脸的难看之色,隐隐有着恼怒之意,似乎是在压制着心中的某种情绪,阴晴不定的坐在那里,望着对面的陈继盛、岳父沈世魁、义孙尚可喜、孔有德等人。
“帅爷,朝廷也太欺负人了,这些年以来,咱们镇守东江镇,牵制建奴,就算是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尤其是帅爷您,当初麾下不过百余人,孤军深入,运筹帷幄之下,收复了这东江镇诸城,现在居然为了一些有的没有的谣言,就打压咱们皮岛军,这也太让人心寒了。”
尚可喜愤愤地牢骚着,始终留意着毛文龙的神色变化,看到对方很是平静,并未有多少变化,进而又说道:“这些也就算了,朝廷不仅不让咱们参与收复辽东失地的行动之中,还让咱们冒着孤军深入的风险,深入建州的腹地,逼迫黄猪皮回撤的进度。”
“这也算了,为了让咱们不得不服从这项安排,更是让孙元化的水师封锁黄海海面,没有言明解禁的日期,还有战船不时地出没于皮岛四周,说是什么正常的海上巡逻,俨然是将咱们团团包围了起来,皮岛都快成为了孤岛。”
“凭着那些战船配备的火力,单单只是使用红夷大炮轮番轰炸,不需半个时辰,就能将皮岛夷为平地,这哪里还是分派任务?根本就是,强制咱们执行,不干也的干。”
毛文龙的神色变幻不定,依旧没有任何的回应,面露思索之色,似乎是在想着什么事情?
这个时候,在皮岛之上,诸将之中,不管是个人资历,还是在威望方面,陈继盛都是首屈一指,而又以心直口快著称,被朝鲜人认为,是最为开明的名将,大剌剌的开口了。
“尚将军,你说得错,在一些方面,朝廷做得确实有一些过了,但是,前有车,后有辙,凡事有因有果,咱们虽然向皇上做出了澄清与解释,与建奴的那些书信,不过是一个诱敌之计,想要斩杀更多的建奴重要官员和将领。”
“可是,有一点也不可否认,这些年里,咱们向朝廷所要的军饷太多了,再加上对建奴的行动不多,久而久之,就使得朝廷对咱们产生猜忌和怀疑,这也是在所难免的。”
“所以,皇上会有这样的安排,不惜动用辽东水师,从旁监督和督促,虽然令人难受,心里不是味儿,但也能理解,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咱们自己造成的,无怪乎皇上会不信任。”
。。。。。。f
第三百二十六章 收复辽东失地(十)
这一刻,书房里寂静无比,唯有陈继盛的声音还在回荡,一句句,一字字,就像是一根刺,直戳毛文龙的心脏,听得众人心惊,眼皮直跳,莫不敢言,没有一个人敢接话,都是低头不语。
即便是毛文龙的儿子毛继祚,听到陈继盛如此说,明里暗里的指责自己父亲的不是,也不敢反驳一句话,就是那么的老老实实地站在原地。
原因无他,这位的威望不仅极高,更是深得父亲的信任,就连毛继祚自己也嫉妒不已。
几乎是被人指着鼻子骂,毛文龙气得脸色铁青,神色越来越难看,嘴唇都在哆嗦,却未制止陈继盛,仅此一点,足可见后者在皮岛的威望,堪称是仅次于毛文龙的第二号人物。
“老话说得好,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何况,皇上并未让咱们死,只是率军深入建州腹地,牵制住黄猪皮,使其无暇南顾,不得不撤军回援。”
“而且,毛将军,末将曾经听人说过,令母寄居于杭州,也就是您的舅舅沈光祚大人家,还有阁下的次子毛承斗,以及将军的发妻,也是在那里。”
“陈某说句不中听的话,将军虽然在辽东赫赫有名,建立不世之勋,但于母、于幼子,却未尽为人子、为人父之责,正好可以借助这次机会,让朝廷稍加照顾他们祖孙二人。”
。。。。。。
陈继盛依旧在自顾自的说着,就好像没有发现毛文龙的神色变幻,变得极为难看,处于爆发的边缘,就要控制不住心中的那股滔滔怒意,双拳紧握,关节处都在微微泛白。
忽然间,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毛文龙犹如狂风暴雨的怒意消失不见了,整个人变得平静无比,声音很轻的打断了还在滔滔不绝的陈继盛。
“好了,陈将军,无需多言,不用再说了,本总兵会按照朝廷的指示行事,不会有丝毫的纰漏。”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震惊了,比听到陈继盛的那些话还要震惊,在他们的心中,毛文龙的强势可是出了名的,怎么就突然服软了呢?
“将军,你说的是真的?”
就连陈继盛也是吃惊不小,完全是一种下意识的举动,本能地问了这么一句,以示确认,随着毛文龙缓缓吐出两个字,这次意识到,自己没有出现幻觉。
“当——然”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你,一副大眼瞪小眼的样子,至今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这一切,毛文龙如此表现,不仅远超他们的意料,更是不在他们的想象之中,有过这样的事情,太过匪夷所思了。
毛文龙的强势与霸道众所周知,尤其是最近这些年,尤为强烈,怎么就这么服软了呢?
众人很是不解,心中充满疑惑,更多的还是好奇,刚想询问什么,旁敲侧击一下,就被毛文龙给打发走了,看到他那不耐烦的样子,心中惴惴不安之下,没有几个人敢留下来。
“好了,好了,都回去吧,准备一下,明日随本将军出战,直捣建奴的黄龙。”
然而,随着众人的相继离去,毛继祚和毛文龙的义子毛承禄却留了下来,后者不仅是皮岛的内定参将,更是长期统领着毛文龙的家丁亲军,由养子养孙和女真人组成,位列诸子之首,金人呼其为“毛大”。
“义父,切莫怪承禄多嘴,一旦咱们按照朝廷说的那样做,孤军深入建州,即便是有着辽东水师的接应,接咱们撤走,咱们皮岛上的精锐也得折损大半,损失惨重,到时候,恐怕就失去了与朝廷讨价还价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而且,朝廷虽然没有进一步的举动,但其意也显,想要借此次的机会,削弱义父你的兵权,从而全部收回,也就是想要替换皮岛的统帅主将。”
看到义父毛文龙不为所动,依旧是那副平静的样子,但在毛承禄看来,却是一种固执与倔强的表现,一旦做出了决定,谁也无法阻止,谁也无法劝说他改变主意。
一念及此,毛承禄告别一声,也就识趣地离开了,满脸的兴趣索然,很是无奈。
“父亲。。。。”
毛继祚张了张嘴,吐出这两个字之后,有着毛承禄的前车之鉴,也就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面对自己的亲子,毛文龙的神色终于出现了波澜,有一些动容,更像是打开心扉,语重心长地说道:“继祚啊,陈继盛的那些言语,虽然难听了一些,甚至是非常的刺耳,但有一点他没有说错,如今之时,朝廷的水师在黄海上游弋,不仅彻底封死了咱们皮岛的经济命脉,所有的收入来源。”
“更为关键的是,朝廷要是真想收回你父亲,我毛文龙手中的兵权,不惜动用武力,几乎是不用动用一兵一卒,只要水师的红夷大炮一通狂轰滥炸,咱们就毫无抵抗之力。”
“而且,一旦动用雷霆手段,咱们不仅要全部而亡,没有一点幸存和反抗的机会,还要背上千古罪名,沦为民族的罪人,千夫所指。毕竟,违抗皇命,不服从朝廷的调令,对建奴用兵,咱们就已经陷入非常不利的境地,世人只会骂咱们的抗旨不尊,却不会在意以往建立的功劳,其中是否有什么阴谋。”
“何况,朝廷还握着父亲的把柄,尽管那几封信是为父的曲意逢迎,为了斩杀建奴更多的大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