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达人秀-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嗯,是的,皇上。”
崇祯露出恍然之色,一副“果然如此”的样子,就没有继续再在这个问题上纠缠,而是从宽大的衣袖里取出一份报纸,将其递给卢象升的同时,询问道:“看看这份报纸,乃是今天的大明日报,关于唐王与福王之事,你怎么看?”
卢象升接过了报纸,脸上油然而生一股淡淡的疑惑,好奇报纸里面的内容,对于皇上这么快的就能拿到大明日报,还是今天的,一点都不觉得奇怪。
毕竟,撇开皇上是这个帝国的主宰者不讲,单单是身为大明日报社的缔造者和拥有者,就意味着会比其他人更早的拿到大明日报,通过驿站,加急之下,现在送到大名府,太正常不过了。
缓缓展开,快速阅读起来,凭着二十多年的阅读习惯,卢象升早就具备了一目十行的阅读能能力,对于内容又不会有任何的漏遗。
渐渐地,不同于周皇后的震惊与凝重,卢象升的反应是那么兴奋与激动,显得有一些幸灾乐祸的味道,看得越来越起劲,有一种大快人心之感,就好像其中的内容说出了他想说的一切。
对于卢象升的如此表现,对于两王之事颇为幸灾乐祸,崇祯一点也不奇怪,作为一个历史学家,当然知道一些关于这位创建“天雄军”的名将性格和脾性。
不仅对大明王朝忠心耿耿,更是一个率性的直人!
卢象升就职宣大总督之时,不仅在对待建奴的事情上,是一个积极地主战派,即便是牺牲了身家性命也在在所不惜;还有朝廷的种种弊端,比如土地兼并问题,皇室宗亲和勋贵的贪婪等等,更是将他的直爽性格表现的淋漓尽致。
对于那些弊端的存在,上奏之时,言词不可谓不犀利,不可谓不尖锐,也因此得罪了许多人。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卢象升战死于巨鹿,被围之时,却无援兵,是那么的凄惨,是早就注定了的。
不管是主和的杨嗣昌,还是身为监军的高起潜,他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利益,那就是土地,而卢象升的那番关于弊端的奏禀,算是将两人和他们背后所代表的势力彻底得罪。
脑海里浮现这些念头之时,回想着卢象升的大概性格,对于他此时的反应,近乎于幸灾乐祸、大快人心的表现,崇祯一点也不觉得奇怪。
原因很简单,只有如此,才符合卢象升的性格。
别看卢象升白白净净,像一个知书识礼的读书人,但是,卢象升天赋异禀,身体格外的孔武而有力,又身负殊力,好骑射,所以从骨子里,卢象升的性格更多的是武人的那种血性与刚直!
“呵呵。。。卢象升,不得不说,你提出这个请求,时机掐的很准!”
卢象升看完了报纸之时,崇祯爽朗的一笑,非常合适宜的来了这么一句,看到卢象升有一些近乎于羞涩、不好意思的样子,崇祯进而继续说道:“不错,不管是福王府,还是唐王府,朕确实抄没了一笔银子,也可以留给你一些银子,以作军饷之资。”
闻听此言,卢象升微微一愣,但更多的还是欣喜不已,没想到皇上会这么痛快地答应自己,心里一松的同时,刚要谢恩,却听到崇祯语气一变,他的一颗心再次悬了起来。
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明中兴有望了
“不过,朕虽然会留下一笔银子,但不会留下太多,最多不超过一百万两,却足够未来一年的粮饷开支。”
“可是,皇上,据微臣所知,大宁都司还有许多拖欠的军饷,一百万两,恐怕还不够啊,更不用说还要维持未来一年的军中开支。。。。。。”
卢象升的心里一惊,脸上现出着急之色,情不自禁地想要再挣取一番,但话还未说完,却被崇祯摆手给打断了,后者一脸的笑吟吟模样。
“卢象升,不要着急嘛,先听朕把话说完,听完之后,你就没有这方面的顾虑了。”
崇祯慢条斯理的来了这么一句,看到卢象升一脸急切的模样,当然知道对方担心的是什么,无非就是,因为拖欠的军饷问题,那些士兵一定还会心有不满,无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将会不利于他卢象升的后续工作。
“卢象升,朕虽然只给你一百万两银子,却会赋予你更多的资源,比如收缴和罚没那些勋贵之后的土地,都是交给你处理。如果朕没有记错的话,仅仅是朕的姑母荣昌大长公主,在河间、保定和顺天三府,占地就有三十七万余亩,更遑论还有其他勋贵?”
很显然,听到这句话,卢象升的神色缓和了许多,听出了崇祯的弦外之音,意指的什么,将会收回或罚没那些勋贵的土地,交给自己处理。
然而,即便如此,卢象升的心里更多的还是浓浓的疑惑,土地与军饷能有什么关系?
虽然心里存在着这份疑惑与不解,但卢象升还是按耐住那股冲动,并未立即询问,而是静静地等待着,因为他知道,既然皇上这样说,还是如此认真,一定还有下文,必然会阐述其中的内在联系,不会那么的虎头蛇尾,话说一半留一半,更不是在在做如海市蜃楼的许诺。
结果正如卢象升心中所想的那样,这个时候,崇祯真得就解释了起来,神色也变得十分郑重起来,话语更是如此,低沉之中,显得很是认真。
“既然是要整肃军纪,提高军队的战斗力,那么,就会剔除军中的老弱病残,以及一些不适合当兵之人。所以,对于这些人,让他们退伍之时,可以少给一些现银,以田地作为补偿,以作以往拖欠的部分军饷。”
“还有,军中的不少士兵,他们一定会有家人,同样的道理,可以田地的形式折算为现银,抵扣一部分拖欠的军饷,直接将田地分给他们的家人。”
“如此一来,朕划拨给你的银两,何止区区一百万!”
听着崇祯的讲述,卢象升再次兴奋了起来,心中涌现莫名的澎湃之意,忍不住的附和道:“是啊,如此一来,就可以解决历年拖欠的军饷问题。毕竟,大宁都司的兵丁,本就多是北直隶之人,要是以土地的形势,补发以往拖欠的军饷,他们肯定愿意。”
说着说着,卢象升眸子里的光芒愈发地炽热,越发的命令,言语里充斥着掩饰不住的激动。
“而且,采用土地抵偿一部分军饷,可谓是一举两得,不仅解决了以往的拖欠军饷,还有北直隶大面积的土地荒芜问题。那些士兵或许打仗不行,身体素质跟不上,但种地肯定还可以。”
崇祯淡淡一笑,满脸的神秘之色,适时地接话道:“最为关键的是,那些士兵有了自己的土地,他们也会更加卖力的打仗,与敌厮杀。毕竟,保卫的还有他们自己的利益。”
这个时候,卢象升想要说什么,却被崇祯给打断了。
“好了,卢象升,就不说了,现在这个时候,天气刚刚好,不是很热,正适合赶路,朕也该启程出发了,返回京城。”
说话之间,崇祯看了看窗外,那光线不再那么强烈,似乎想到了什么,转而又说道:“对了,关于土地的一些处理办法,如何将其最大化的利用起来,朕随后会让人给你一份资料,你可以参考一下。”
“是,皇上。”
卢象升没有要留客的意思,因为他知道,距离上一次见皇上,两次相隔了两个多月,这么长的时间里,京城缺少皇上的主持,一定会有很多的事情亟待处理。
否则,皇上也不会那么着急地赶路,个个都是风尘仆仆的模样!
相比于身体上的疲乏,崇祯此时的精神,却是格外的兴奋与愉悦,因为,他这次返回京城,身后可是带着近千万两银子,也就是说,朝廷的财政将会得到大大的缓解,短时间之内,他不用再为钱而发愁。
看着崇祯离去的身影,卢象升有一些发呆,兴奋莫名之中,又有一些如坠云雾之感,感觉是那么的真实,一直以来,困扰他的难题,北直隶的两大顽疾,土地兼并严重和拖欠的军饷,就这么解决了。
只言片语间,指点江山,眼前的这位皇帝真得只有十七岁吗?
处理问题,不可谓不老练,完美的让人咋舌,让人觉得这位年轻皇帝就像一个妖孽,如此难缠的问题,风轻云淡之中,皇上就那么轻松自如的解决了,而且,显得还是那么的尚有余力。
最为关键的是,这位年轻的皇上登基即位,堪堪也就是只有一年,对于朝廷存在的诸多问题,有着这样深刻的认识,并有着相应的处理办法和策略,处理起来,很是得心应手,让人不得不佩服。
最为难能可贵的是,皇上的见解很是独到,看问题很是精准,能够抓住事情的主次,能够抓住问题的关键之处。
作为大名府的知府,距离京师很近,京城里有什么风吹草动,或者是什么大的变动,他卢象升都能很快的得到第一手消息,能够及时的了解到官场上的动向。
从登基之初的隐忍,蓄积力量,一举拿下魏忠贤朋党,再到后来的一连串举措,改革二十四衙门,免除三饷,使用各种手段赚银子,等等。
种种迹象都表明,皇上的心里很清楚,如今的百姓生活本就不易,不能再增加他们的负担,不然的话,将会失去民心,引起天下的动荡,不稳定。
从皇上的种种赚钱方式不难发现,其中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绝不伤害百姓的利益,绝不干那种杀鸡取卵、逼迫百姓无法生活下去的事情。
脑海里浮现着这些念头,卢象升的那双眸子愈发的漆黑深邃起来,毫无征兆地轻轻点头,嘴里喃喃道:“大明中兴有望了。。。。”
第一百四十五章 察哈尔右翼之变
大同府的长城以北,由青砖构筑而成的归化城,远远望去,一片青色,宛若青色的草原一般;较大规模的建造格局,配合着独特的青色,在这层峦叠嶂的青山映辉之下,归化城显露出一派苍郁的生机。
尤其是那八座高大的楼,再辅以笔直的青色城墙,将位于城池中央的琉璃金银殿衬托的雄伟而美丽,气势磅礴,在这近乎于没有什么像样建筑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显得尤为瞩目。
琉璃金银殿的大殿之内,完全是仿照着中原的宫殿构造风格,美轮美奂,金碧辉煌之下,又不失一种属于王者的气派与庄严。
此刻,大殿中弥漫着一股极其紧张的气氛,聚集了右翼察哈尔诸多蒙古部族的首领,上座为首者正是第四代“顺义王”卜失兔,也就是土默特部的大汗。
“各位叔叔伯伯,如今之时,林丹汗已经打到了察哈尔右翼前旗的边界,看其架势,是想占领整个土默特部,控制这一带的互市〖明朝与蒙古的边境贸易〗,从而支撑他的野心,一统整个蒙古部落。”
卜失兔充满焦虑的话音刚落,就有一个不屑的声音随之响起,蔑视的说道:“哼~什么野心?我看不过是林丹汗的自大!”
哈喇慎部首领的脸上洋溢着焦虑的同时,又夹杂着丝丝嘲讽之意,不以为然的进而说道:“要我说,林丹汗不过就是一个落水狗,只会欺软怕硬,打不过皇太极,麾下的察哈尔左翼大部分投降后金,众叛亲离之下,才不得不对咱们用兵。”
这时,济农额璘臣满脸的凝重之色,又不失担忧之意,紧接着,沉声说道:“可是,即便是林丹汗被皇太极打得元气大伤,折损惨重,但是,除了留守故地的察哈尔部的八鄂托克之一的多罗特部,余众还有数万的精锐,绝不是咱们哪个部落单独所能抵挡的。”
说到这里,额璘臣的话语一顿,看到周围的部落首领除了神色更加的阴沉与凝重,却无人回应,心里就是一沉,进而又说道:“各位首领,这些年以来,咱们几个部落虽然与明朝的关系还不错,但也不能将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明军的身上,还是早做打算的好,进行自救。”
“而且,如今的林丹汗,将其形容为丧家之犬,也不为过,辽东已经没有了他的立足之地。所以说,他的这次行动,想要占据咱们的地盘,不同于以往,不是示威那么简单,绝对是不死不休的结果。”
额璘臣的目光逡巡不定,不断地在各个部族首领的身上来回扫视,声音愈发地低沉,却又蕴含着挑唆的味道。
“因此,在林丹汗打来之前,要么咱们同气连枝,一起竭力抵抗,要么永远的臣服,听从他的号令,任他驱使。”
这个时候,其他的部族首领还未作出回应,顺义王卜失兔就率先表态,愤愤地说道:“哼~不可能,别人我不管,要想土默特部臣服于他林丹汗,绝不可能!”
“想我卜失兔,才能虽然比不上雄才大略的祖先,成吉思汗大可汗,但好歹也是蒙古的黄金家族后裔,岂能臣服于他人?就算是战斗力到底,搏一搏,哪怕是逃亡,也绝不会投降他林丹汗。”
很显然,卜失兔的这一番言语,也勾起了其他人首领心里的同样想法,以及激起他们骨子里的那股属于蒙古人的豪气与血性,立即就引起了一些人的出言附和。
“就是,林丹汗算是什么东西?凭着一时的强大,就想更改蒙古部族的信仰,妄想让所有的人改变信仰,由黄教改信红教,这是为人最不能容忍的,决不能让林丹汗得逞,占领土默特。”
“不错,就算是不敌林丹汗,我们也不能让他轻易得逞,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而且,只要拖到明军的到来,使臣到达北京城,向大明皇帝陈述其中的利害关系,一定会派兵支援咱们,打退林丹汗。”
“对对,就算没有等到明军,最不济,咱们还可以向北撤离,投奔漠北的外喀尔喀的首领硕垒台吉大汗,同样是对林丹汗忌惮不已,他一定会收留咱们,结成联盟。”
。。。。。。
听着驳杂的附和之言,卜失兔一时有一些失神,从未想到过,自己会有这样的号召力,不过是一时的义愤之词,却能有这样的效果,阴差阳错之间,反而得到了这些首领的响应。
卜失兔又怎能明白,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局面,大家能够同仇敌忾,并不是因为他的那番言语,而是林丹汗惹了众怒,众人心里的那份不甘于孤傲使然。
与此同时,在土默特的东部边境区域,一场大战刚刚结束,在一些蒙古士兵正在打扫战场、收缴战利品之时,一行十几人,站于土坡之上,面向着西南方向,正是归化城的大概方位。
为首者正是林丹汗,蒙古帝国的第三十五位大汗,名义上统辖整个察哈尔部落,实际上掌控的却只有察哈尔左翼,也就是辽河套的八个鄂托克〖明朝中后期蒙古的基本社会单位〗。
“大汗,察哈尔右翼的蒙古各部落,可不同于其他的部落,尤其是其中的土默特部落,与明朝的关系极为亲密,首领卜失兔可是明廷正式册封的第四代顺义王。”
扎鲁特部首领一边说着,一边观察着林丹汗的神情变化,看到对方神色依旧,话语里的担心之意愈发浓郁,更加的明显,就继续说道:“如果占据了察哈尔右翼,攻打以土默特为首的蒙古各部落,要是引来明军的话,大事可就不妙了。”
“明军的战斗力虽然不怎么样,可是胜在人多,一旦拖住咱们的大军,要是后金从咱们的后方来那么一下子,可就真的万劫不复了。”
“放心吧,扎鲁特部首领,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
林丹汗虽然这样说,但眉头还是拧了一下,流露出一丝担忧之意,似乎是意识到自己神情上的失态,进而又补充道:“扎鲁特部首领,你不要忘了,明朝最大的威胁,最大的敌人,不是咱们察哈尔左翼,不是我林丹汗,而是后金,她皇太极,明军怎么可能与土默特勾结在一起,使得后金有可趁之机,从而让皇太极趁机发展中壮大呢?”
“说的也是。。。。”
第一百四十六章 灭天雷
扎鲁特部首领轻轻点头,附和了一句,似有所悟的继续说道:“一直以来,明廷信奉的都是以夷制夷,想要咱们与皇太极彼此内耗,他们好坐收渔翁之力。”
“现在这个时候,正是削弱察哈尔内部实力的最佳时机,他们又怎么可能派兵相助土默特那些部落呢?恨不得咱们与察哈尔右翼杀得难分难解,你死我活。。。。”
话音戛然而止,似乎想到了什么,扎鲁特首领转而问道:“对了,大汗,咱们安插在土默特部的人送来消息,卜失兔已经派出了使臣,出使大明,前去搬救兵,咱们是不是也应该做些什么?”
“当然要做些事情,不管怎么讲,我也是蒙古国的大汗,最起码在名义上,还是整个察哈尔部族的首领,那么,按理来讲,明朝给予察哈尔右翼的‘市赏’,应该给咱们才对。”
说话之间,林丹汗的嘴角微微上扬,开始现出笑意,越来越浓,稍稍停顿了一下,转而看向了旁边的一人,吩咐道:“贵英恰,你准备一下,组成一个使团,前往大明朝的京师,讨要今年的‘市赏’。”
“是,大汗,属下随后就挑出几个合适的人选,组成出使团,前往大明。”
“太好了,有了这笔‘市赏’,咱们就能买一些粮食和兵器,解决一些问题。”
一直都在旁边的扎鲁特首领,闻听此言,顿时面色一喜,忍不住插了一句,进而感慨道:“由于此次西迁过于仓促,咱们辽河套的许多东西都无法带走,现在正是缺银子的时候,马上就要入秋了,距离寒冬也没有多远,急需采购各种物质。”
林丹汗回过头来,并未回应两人的话语,神色已经恢复了平静,脸上不见了笑意,但眸子里却闪烁着兴奋的光芒,遥望着西南方,嘴里喃喃道:“辽河套虽然富庶,但察哈尔右旗丝毫也不差,有着互市的存在,反而更甚之。”
“察哈尔右旗与西面的河套加在一起,面积不知道比辽河套大了多少倍,这里远离后金,没有皇太极的威胁,明朝的边军更是弱的可怜,不堪一击。”
“沿着长城一带,任何一处都可以出击,或从察哈尔右翼进入山西的大同府,又或者兵出河套,进入宁夏和陕西,只要掠夺一番,就可以获得一大笔财富。”
“只要攻下了河套与察哈尔右翼,站稳脚跟,凭着这一带的富裕程度,咱们很快就能恢复以往的实力,变得更加强大,也就能进一步整合蒙古各部落,具备再现成吉思汗时期的辉煌。”
。。。。。。
京师,紫禁城内。。。。
此时,武英殿一片静悄悄的,除了外面负责守卫的锦衣卫,大殿里只有崇祯、左光先和失去双臂的董可威三人。
看着左光先一脸的认真之色,还有那闪烁其词的言语,崇祯听出了对方的弦外之音,意有所指之处,左光先声情并茂的刚一讲完,他就直言不讳地予以回应了一句,使得两人一阵错愕。
“左光先,董可威,朕也不瞒你们,可以肯定的告诉你们,魏忠贤的手里并没有灭天雷的研究资料。”
看着两人难以相信的表情,更多的是难以掩饰的失望,就像泄了气的气球,变得有气无力起来,崇祯进而又补充道:“也就是说,灭天雷的研究资料,全都毁于王恭厂的那一场惊天爆炸之中,化为了虚无。”
很显然,崇祯的这句话,就好像一记重锤,狠狠地击打在董可威与左光先的心脏之上,给予了他们致命一击,彻底击碎了他们的心中幻想,以及最后一丝希冀,希望皇上是在和他们开玩笑,听到的这一切,都不是真的。
然而,事实就是那么残酷!
“那个。。。那个。。。皇上。。。这怎么会。。。。”
董可威终于开口了,吭吭哧哧的谈吐,难以掩饰他此时的颓然,还未说完,却被崇祯给打断了。
“董可威,朕可是知道,你就是王恭厂爆炸的亲身经历者,侥幸幸存者之一,亲眼见证过那场爆炸有多么的厉害,有多么的骇人,方圆数里之内,房屋全被摧毁,幸存者寥寥,更遑论关于灭天雷的研究资料?”
“尤其是王恭厂,更是彻底变成了一片废墟,所有的东西都变为了齑粉,或是烧成灰烬,你觉得,在如此惊天爆炸中,还伴随着大火肆虐,那些记载研究资料的档案纸张,还有保存的可能吗?”
“还有,一举铲除魏党之后,朕亲自调阅过关于灭天雷的研究进度记录,加上徐显纯的供词,作为锦衣卫当时的北镇抚使,乃是当时负责灭天雷的直接负责人,更是将雷石〖铀〗运抵京城,没有人比他更了解灭天雷秘密武器的计划,一切都显示,当时,为了研制灭天雷方便,灭天雷的研究资料全都存放在王恭厂。”
“所以,在这个世上,不可能还存在着关于灭天雷的研究资料。”
呼。。。。
一口气说完说完这番话,崇祯暗暗长吐了一口浊气的同时,心中格外的沉重,甚至有一些压抑和后怕,后背更是惊出了一层冷汗。
在这个世界,在这个时期,作为一个穿越而来的历史学家,拥有着现代者的灵魂,没有人比他“崇祯”更清楚,雷石就是制造原子弹的放射性铀,就算不能制造成炸弹,它原有的危害性有很大,足够致命!
不难想象,如果王恭厂没有发生爆炸,要是雷石继续留在京城,那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惊天灾难,直至京城内的所有人都因为辐射而身染重病,最后患白血病而亡。
当然,“崇祯”有着某种猜测,天启皇帝的身患重病,暴毙而亡,或许就与雷石的辐射有关,或许曾经近距离接触过雷石。
毕竟,具有如此威力的雷石,运抵京城,作为大明的主宰者,又怎么可能不知道?既然知道,又怎么可能并亲眼见识一番?
自然而然地,从雷石运抵京城,大概就是在天启二年左右,再到熹宗皇帝在天启七年才染病而亡,不难推测,当时的那块雷石或许很大,但其中的杂质却占据了九成以上,真正的放射性物质铀,占比几乎是微乎其微。
所以,当时因为辐射而死的人才会少之又少,唯有直接接触过的天启皇帝熹宗,才会深受其害!
第一百四十七章 重启灭天雷计划
当然,还有那些研究灭天雷的研究人员,之所以没有关于他们身染重病的记载,很简单,那些人全都死于王恭厂的爆炸之中,所以,就算是有,也早就成为了一个死人。
何况,就算是御医发现了他们的病症,与熹宗的病情一模一样,可是,哪有怎么样呢?又怎么会联系到雷石上面呢?
毕竟,知道雷石中的铀具有辐射性,对人的身体有很大的破坏性,不可治愈和修复,当时又有谁知道铀的这种性质?
想到这些,“崇祯”沉重的心情略微一松,心里长舒一口气,后怕的同时,更有一种庆幸之感,暗道,还好灭天雷计划被迫终止,否则,随着越来越多的雷石运往京城,即便是其中的铀成份再少,越积越多之下,也会是京城的巨大灾难,祸害无穷,成为巨大的辐射源,辐射区域覆盖整个京城。
这时,作为最早接触天雷计划的参与者之一,左光先一扫刚刚的落寞与颓废一般的阴霾,似乎想到了什么,眼前一亮,兴奋地说道:“对了,皇上,虽然灭天雷的研究资料毁于王恭厂的那场爆炸,但还有一个参与研究灭天雷之人幸存。。。。”
闻听此言,董可威的心里也燃起了希望,双眸变得亮晶晶起来,崇祯的心里更是一喜,兴奋地难以自抑,情不自禁地打断了左光先的讲话,迫切地询问道:“是谁?”
“启禀皇上,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升任尚宝司卿不久的方孔炤。”
左光先脱口而出,看到皇上兴奋的模样,又望了望董可威有一些疑惑的模样,进而补充道:“天启年间,方孔炤乃是兵部的职方司郎中,就参与到了灭天雷的研究计划。”
“魏忠贤把持朝政之后,由于方孔炤为官秉性刚直,揭露当时的朝政弊端,贿赂之风,武将把边防看作畏途,不惜贿赂魏忠贤,以此求取免役,得罪了魏党。”
“再加上后来的事情,魏忠贤准备进封自己的侄儿魏良卿为伯爵,方孔炤更是坚决反对,魏忠贤勃然大怒之下,勾结其同党,设法罢免了方孔炤的官职,参与灭天雷计划的事情,也被迫中途退出了研究,因此,他也是研究人员的唯一幸存者,没有死在王恭厂的那场爆炸之中。”
董可威露出恍然之色的同时,崇祯听得更是频频点头,神色却变得格外平静,郑重地接话道:“如此的话,有了当时的参与人员,确实可以重启天雷计划。”
话语一顿,崇祯脸上的凝重之色随之也加重了几分,接下来的话语,更是使得左光先与董可威的心中咯噔一下,刚刚重燃而起的希望为之一滞,一颗心都悬了起来,提到嗓子眼里。
“可是,据朕所知,灭天雷计划,是一项极为耗费米粮的事情,几乎占据了天启年间的大半财政支出。而且,它还是一项极为危险的研究工作,随时都有可能出现第二个王恭厂爆炸。”
一开始的时候,听到前面之言,董可威还想争取一番,毕竟,一旦灭天雷研究成功,建奴的精锐铁骑将不再是威胁,只需一两颗灭天雷,就能将几万的精锐铁骑全歼,连人带马,都将成为一具死尸,或是被炸的支离破碎。
可是,到了后面的那番话之时,董可威到嘴的话语又全都咽了回去,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虽然王恭厂的爆炸已经过去了两年,但当时的爆炸情景还是历历在目,让他心里发寒,依旧后怕不已。
是夜,火光冲天,爆炸声宛若闷雷,王恭厂,连同附近的民居,骤然之间,全都化为了齑粉!
一念及此,董可威的心里格外的沉重,忍不住地左右转头,看了看自己那空荡荡的衣袖,耷拉在两侧,失去的双臂,油然而生一股心酸之感。
看着陷入沉默中的两人,崇祯的心里却另有一番天地,并没有放弃研究灭天雷计划的意思,想到的是其他事情,所谓的灭天雷,应该是原子弹最原始的威力缩小版。
由此及彼,想想原子弹的复杂,需要各种科学的知识,还有相应的数学水平,从而推算出原子弹的各种数据,随后才会进入研制阶段。
以明末时期的科学水平,即便是发现了放射性物质铀的存在,可以研制出更大威力的火器,但也制造不出来,而且,各种事故将会不断。
崇祯的心里这样想着,也就有了计较,要想研制出灭天雷,就必须先进行理论攻关,随后才能进入实际制造阶段。
当然,还有各种附属研究。
而且,在制造灭天雷的过程中,地址不仅要选在人迹罕至之处,还必须将其与研究人员剥离开来,保证后者的生命安全,免得再出现王恭厂爆炸的那种情况,研究人员和相关资料,尽毁于那场事故之中。
还有,研究灭天雷计划,也要保证它的绝密性,免得被人破坏。
就在董可威与左光先两人的心直往下沉之时,认为皇上不会同意自己的建议,重启灭天雷计划,随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