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达人秀-第1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毕竟,不管这些动作有多么的下作,但有一个事实无法磨灭,那就是,那些权贵子弟,确实犯罪在身,有着相应的过错在先,那是真的触犯了律法,而皇上只不过利用了这一把柄,逼迫那些皇亲贵胄和权贵世家不得不拿钱赎人。
  因此,即便崇祯的“吃相”太过难看,弄钱的手段太过粗糙和低劣,但谁也不能多说什么,不仅仅是因为他那超然的身份和地位。
  若是被关在其他地方,或是刑部,或是顺天府,凭着交情,凭着个人的威望和影响力,倒可以影响一些官员的决断,从而可以救出家族子弟。
  然而,皇上却将那些家族子弟关在了东厂,或是锦衣卫的大牢,这就不是那些权贵能够插手的地方,虽不至于有性命之忧,但一想到东厂和锦衣卫的手段,只要还有一点骨肉亲情,那还不是怪怪的拿钱赎人?
  一想到这些,脑海里快速地闪过这些念头,刘鸿训愈发觉得手足无措了,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崇祯的话语,犹如热锅上的蚂蚁,心急如焚的站在那里。
  “怎么,刘尚书,还有疑问吗?还有没有什么意见?”
  “没没——皇上——微臣不敢——”
  看着满脸忐忑的刘鸿训,一副十分后悔的模样,崇祯没有再得理不饶人,不再在这个问题上纠缠,而是象征性地再次问了一句,不等对方说完,转而看向了毕自严。
  “对了,刘爱卿,告诉鸿胪寺的官员,从此以后,凡是外国使团的到来,他们只负责登记,将相应的信息记录下来,不再管那些使团的食宿,只需将他们引到相应的客栈,能够住下即可。”
  “是,皇上,微臣领旨~”
  和刘鸿训的忐忑、后悔不已不同,毕自严却是兴冲冲的答应了下来,一副早就该这样做的样子,这个时候,似乎想到了什么,崇祯转而说道:“对了,还有,那些藩属国勘探贸易的货物,一律按照市价购买。否则的话,溢出的价格,谁出得高价,谁就补齐其中的差价。”
  “皇上英明!”
  就在毕自严恭维之时,崇祯依旧是那么的平静,脸上流露出丝丝古怪之色,更是嘀咕道:“以高出市价数倍的价格,购买他国的东西,不是彰显个人的慷慨和富有,而是傻瓜的表现。”
  。。。。。。
  坤宁宫。。。。
  周皇后有一些慵懒的倚靠在卧榻之上,小腹高高隆起,脸上洋溢着属于母亲般的祥和光辉,纤纤细手,不时地抚摸过隆起的腹部,脸上的慈爱之色,就会愈发的祥和。
  然而,就是如此祥和而静谧的氛围,却被坐在一旁的国丈周奎破坏殆尽,言语里充满着阴谋的味道。
  “女儿啊,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必须尽快确慈烺的太子之位,尽快入主东宫,否则的话,就会迟则生变,难免不会有什么意外发生。毕竟,田贵妃深受皇上的宠幸,现在也怀上了龙胎,若是诞下皇子,可就。。。。。。”
  “父亲,何必这么着急?”
  周皇后微微蹙眉,忍不住地打断了自己父亲的话语,话语一顿,看向了周围,挥了挥手,打发走了所有的宫女和太监之后,这才进而补充道:“父亲,烺儿现在只有一岁半,皇上已经让他住到了慈庆宫,那可是只有太子才能住的地方,由懿安张皇后抚养,如果逼得太紧的话,只会适得其反,引起皇上的反感,事情反而不美了。”
  “女儿啊~你还是太天真了,想法太过简单了。”
  说话之时,周奎连连摇头,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进而又沉声反问道:“难道,你忘记泰昌皇帝的遭遇了?”
  看到自己的女儿满脸的茫然之色,没有理解自己的意思,周奎只好自问自答道:“泰昌皇帝,也就是当今皇上的父亲,想当初,确立为皇储的风波何其大?”
  “即便是被册立为了太子,入主东宫,依旧是惶恐不安,时刻面临着福王的威胁,随时都有可能被废,被福王取而代之,原因何在?”
  “还不是因为,福王的母亲郑贵妃,极为受神宗皇帝的宠幸,也就有了后来的国本之争,持续了十几年之久。”
  “可是,父亲,光宗不还是顺利即位了嘛,尽管只在位了一个月,但也足以说明,大明祖训,关于立储的原则,不容更改吗?”
  不听这话还好,一听这样的反问之言,看到周皇后那副想当然的模样,周奎就更生气了,但还是不得不耐着性子,缓缓说道:“女儿啊,你还是太过年轻,国本之争时,你还未出生,不知道这场风波闹得有多么的厉害。”
  “之所以能够确立光宗为太子,并不是因为当时的百官有多么的坚持,也不是皇明祖训起了作用,有那么大的约束力,而是因为,当时的神宗皇帝,他的母亲慈圣皇太后施压使然,以死相逼。”
  “如果皇明祖训真得有那么大的效用,也就不会有今天的东厂了?”
  听到最后一个反问,周皇后当然明白,自己的父亲什么意思,虽是在问,实则却是在说,大明祖训有着规定,后宫不得干政,太监亦是如此,可是,结果又是什么呢?
  然而,现在的太监,已经不是干政那么简单了,而是堂而皇之地在处理着一些政务,有得更是在军中担任着监军之职,权力之大,势力之大,没有几个人敢招惹。


第四百六十四章 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同时,周皇后也听出了这番话的弦外之音,光宗之所以被确立为太子,很大的一部分原因,还是取决于那个慈圣皇太后,在面不断地施压,逼得神宗不得不按照皇明祖训立储,可当今的皇呢?
  不言自明,谁又能约束的了当今的皇?
  当然,周皇后也明白,父亲这番明里暗里的言语,并不是在讲述当时的国本之争的风波有多厉害,而是在强调,所谓的皇明祖训,对于大明的帝王并没有多少约束力,几乎是微乎其微。
  这个时候,周奎的神色明显缓和了许多,知女莫若父,看着周皇后陷入深思的表情,神色越来越凝重,眉宇间有一丝忧虑萦绕其,若隐若现,周奎知道,自己的这番言语奏效了,并没有白费这番口舌和心血。
  “女儿啊~你要明白,立储之事,这不是过家家,事关重大,更是一种政治,即便慈烺被立为太子,事前也远未结束,才是刚刚开始而已,明里暗里的斗争依旧激烈非常,被立为太子,只是第一步,随后还要一点一点地巩固慈烺的地位,并逐渐积累他的声望。。。。。。”
  此刻,一毛不拔的铁公鸡,周奎好像是一个教书先生一般,循循善诱之间,不断地向周皇后灌输着政治斗争的重要性,晓以朱慈烺被立为太子的利害攸关,还关乎着她的后宫之主的地位。
  毕竟,古往今来,一般情况下,皇后的儿子,该是太子爷,未来的储君。
  否则的话,事情可大条了,值得玩味了。
  渐渐地,周皇后似乎是想通了一切,意识到了一点,自己的儿子,只有一条路,那是成为储君,直至最后登基称帝,否则的话,自己娘俩,不,应该是娘三,前途堪忧了。
  “那,父亲,女儿现在又该如何做呢?”
  数日之后。。。。
  福建泉州府,郑家宅院,书房之,座之人,此时坐得却是巡抚熊灿,而郑芝龙和朱一冯却是分坐于两侧,屋子里一片寂静,看似祥和的氛围,却夹杂着几分异样之感。
  “郑将军,此次前来,是有一件喜事要告诉你。”
  “喔~熊大人,末将这里能有什么喜事?大人不会是在开玩笑,拿末将开刷吧?”
  看着熊灿一脸的笑意,一副打趣的模样,郑芝龙连忙赔笑,连连反问了一句,又有一些期待之意,心里更多的还是疑惑和好。
  究竟是什么事情,居然让两人如此兴师动众,联袂而来?
  这个时候,熊灿并未回复郑芝龙那看似开玩笑的询问,而是和朱一冯对视了一眼,同时轻轻一点头,脸的笑意也收敛了许多,郑重地再次看向了郑芝龙。
  “郑将军,本官此次与朱元帅前来府,不仅仅是为了秘密商议一下,如何拿下táiwān府,更是征询一下你的意见,也是皇的意思。”
  “大人,究竟是什么事情,居然如此煞有其事,还要征询末将的意见,全凭皇定夺不行了吗?”
  看到熊灿一脸认真的模样,郑芝龙也郑重了起来,寒暄的同时,心里是一沉,咯噔一下,有一种不祥的感觉,更是进而补充道:“不管是什么事情,哪怕是刀山,下火海,只要皇一声令下,算献末将一家老小的性命,末将也是在所不辞,眉头都不会皱一下,绝对会坚定地去执行,不会有丝毫的折扣。”
  听到郑芝龙后面的一番豪迈之语,效忠之言,不仅是熊灿,连朱一冯,都是很意外,微微愣了一下,经过短暂的错愕,熊灿连忙接过了话茬。
  “郑将军,看你说的,事情没有你想得这么严重,你误会了,之所以这般,全都是因为,这件事情和你有莫大的关联。”
  说到这里,熊灿停顿了一下,面有迟疑之色,脸闪过某种决绝之意,似乎做了什么决定,一咬牙,再次开口的同时,声音也变得轻松了许多。
  “实在憋死我了,这种藏着掖着的谈话方式,实在是没有意思,还是打开天窗说亮话,本官将事情的始末直说了吧,不再拐弯抹角了。”
  “郑将军,事情是这样的,皇来信,朝廷准备派遣一个使团,前往倭国,交涉一下,为得是将你的妻儿给接回来,免得你再为此分心,有什么牵挂。”
  很显然,即便是东南沿海的一个枭雄,往日是海盗的一号人物,猛地听到这个消息,郑芝龙的神色也是微微一变,心忐忑不已,紧张了起来,而熊灿似乎早有所预料一般,依旧自顾自地说下去,好像是在唠家常,哥们儿之间的促膝长谈。
  “话说回来,郑将军,将这件事情挑明了,皇还征询了你的意见,恰恰说明了,皇对你的信任,不管是对你,还是对你们郑家,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儿。”
  “实不相瞒,本官也得到了消息,听到了一些风声,郑将军你,也在为这件事情发愁,想要将他们母女二人接回来,免得引起什么误会。”
  “不过,郑将军,莫怪本官话说得难听,相于朝廷,你的分量还是太轻了,恐怕还无法让倭国人做出让步,放走你的妻儿。”
  “不要忘了,以你今时今日的地位和声望,不仅仅是大明的水师将领,手还握着一支实力不俗的军队,单单是你在海盗的号召力,在东南沿海商界的影响力,若只是由你出面,恐怕日本人还不会放人。”
  话虽直白,带着轻视之意,然而,郑芝龙的内心却有着一股莫名的感动,也感受到了熊灿两人以及朝廷的诚意,将自己当做了自己人。
  换而言之,从这一刻起,不管是他郑芝龙,还是整个郑家,才算开始融入朝廷,融入东南的这个官场,真正地受到朝廷的接纳。
  而这,不正是他和整个郑家想要,并且迫切追求的吗?
  呼~
  郑芝龙长松了一口气,尽可能地按捺住心里的那股躁动情绪,让自己表现的沉稳起来,紧跟着问道:“大人,征询末将的意思,末将有一些不太明白,这话从何说起?”


第四百六十五章 筹码

  很显然,看到郑芝龙这副郑重的模样,熊文灿就知道,对方的这一番表现,没有丝毫的做作之处,所问出的话语更不是搪塞之言,而是经过了一番的深思熟虑和仔细斟酌,是真的没有弄明白。
  在这一瞬间,熊文灿略微思索了一下,回想自己刚刚的那番言语,特别是一开始的询问,这才意识到,自己的表达有一些模糊,太过笼统。
  想通了这一点,于是,熊文灿略微组织了一下语言,先是将崇祯派使团的大概意思讲述了一遍,这才转而说道:“事情就是这样的,皇上之所以再次征询你的意见,不仅仅是打一声招呼,让你知道这件事情,事先能够有一个准备。”
  “主要还是在于,由于诸多的原因,朝廷鲜有人对日本国内的情况有所了解,而郑将军以前去过日本,呆的时间还不短,就是想问一下,使团去了日本之后,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是否能够顺利地接回你的妻儿?”
  已经感受到了诚意的郑芝龙,也就没有再虚以为蛇,没有了多大的戒心和顾忌,没有再寒暄什么,而是一本正经地不答反问道:“大人,难道朝廷就只是派一个使团去日本,只有那么一道圣旨,没有其他强有效的反制措施吗?”
  “呃~有有,当然有!”
  显然,熊文灿没有想到,郑芝龙回答自己的却是反问一句,一时没有反应过来,错愕了一下,转瞬就清醒了过来,本能地连忙应付了一句之后,随即缓缓讲述了下去,语气早已恢复了正常。
  “同时,为了增加使团办事的把握,能够更加顺利地接回你的妻儿,朝廷还开出了相应的条件,只要放归他们母子,对于日本的勘合贸易,将会从原来的十年一次缩短为一年一次。”
  闻听此言,有着多年经商经验的郑芝龙,终于有了一丝动容,忐忑的内心更是长舒了一口气,踏实了许多,就好像没有听清一般,试探的问道:“大人,你说的是真的?”
  “当然,本官这里还有皇上的手谕呢,通过飞鸽传书而来。”
  几乎是一种本能反应,亦或是多年的沉稳心性使然,郑芝龙接过了那个手谕,细细展读了起来,就那么旁若无人地看着其中的内容。
  有了这道手谕,看着上面的白纸黑字,虽然只是笼统了描述了接回妻儿的方案,但郑芝龙已经完全放心下来,这才真正地认同熊文灿的那句话,相比于由朝廷出面,他郑芝龙去谈这件事情,就显得无足轻重,分量太轻,成功的可能性要小得多。
  有着多年的经商经验,在日本呆了很长时间,在整个大明官场之上,恐怕没有人比他郑芝龙更清楚,放宽“勘合贸易”的xiànzhì,将会意味着什么?对如今的江户幕府,将会有多么的重要?
  这个时候,看到郑芝龙不仅看完了手谕,眉宇间的那丝忧虑也消失不见,熊文灿不免好奇地问道:“郑将军,你也知道,本官在福建为官只有一年多,而那个什么所谓的‘勘合贸易’,了解的不多,却又是间隔十年才一次,以此为筹码,以你之见,成功的把握有多大?”
  “很——大”
  几乎是一字一顿地吐出这两个字,为了以示肯定,郑芝龙更是重重地一点头,满脸的正色,看到熊文灿有一些不茫然,进而又补充道:“大人,你可能不知道,勘合贸易对于日本有多么的重要,几乎是日本国内生丝的主要来源。”
  “喔,还请将军赐教~”
  一时间,熊文灿来了兴致,脸上的神色缓和的同时,多了一种不一样的神采,直直地看着郑芝龙,摆出了一副十分谦虚的架势,等待受教的样子。
  “两位大人,说到勘合贸易对日本的重要性,就不得不谈论一下日本现在的国内情况,尤其是自丰臣秀吉死去之后,就不得不从江户幕府第一代征夷大将军说起。”
  看到郑芝龙摆出一副准备长篇大论,大谈特谈的架势,整个过程中,始终都是默然不语的朱一冯,不禁微微蹙眉,随即插话道:“郑将军,还是以突显‘勘合贸易’为主题,简洁概括一下就行,不必事无巨细。”
  “至于日本国内的具体,事过之后,你还是草书一份,本帅和熊大人一人摘录一份,带回府中,再仔细阅读,你还是先着重说一下,以‘勘合贸易’为筹码,使团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更符合目前的情况。”
  “好的,朱元帅~”
  答应一声,郑芝龙始终保持着恭敬的态度,心里也没有丝毫情绪的波动起伏,很显然,朝廷将会派出使团,将妻儿接回来,并以“勘合贸易”为筹码,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大,自然而然地,郑芝龙的心里也很高兴。
  当然,之所以这么高兴,之所以有这么的耐心,保持着充足的谦卑和恭敬,没有一点的焦躁和应付的意味,主要还是在于,他和他的郑家真正的融入当今的官场。
  “两位大人,自从丰臣秀吉死了之后,其子丰臣秀赖太过年幼,如此就给了德川家康这个老狐狸以可趁之机,利用丰臣家族的内讧,一举奠定了德川家族无以伦比的地位。”
  “后来,为了巩固这种地位,避免朝廷插手和干扰日本的局势发展,德川家康就主动派出使者,向朝廷求和,并请求开放勘合贸易。”
  “可奈何,经过在朝鲜的两场大战,使得德川家康的最初计划落空,两国虽未恢复勘合贸易,但也处于一种相对和平的环境。”
  “不过,即便是请求恢复勘合贸易受阻,但朝廷并未将这条路彻底堵死,而是留有余地,依旧会不定期地向日本商船发放勘合,可以到宁波、福建等地,购买到一些生丝等物品,从中获利。”
  “而德川家康之所以能够顺利地铲除丰臣家族,并压下和削弱织田家族,虽然主要还是归功于他个人的善于隐忍,善于因势利导,但在这个过程中,德川家族真正的成为顶级的家族,所需要的财源,其中近一半的钱财,就是靠勘合贸易获取的。”
  “而且,一直以来,能够解除勘合贸易,能够与大明正常通商往来,就是德川家康和德川秀忠梦寐以求的事情。如果朝廷能够以此为筹码,使团一行,若无意外的话,就有七成的把握,可以接回末将的妻儿。”
  。。。。。。


第四百六十六章 郭怀一

  郑芝龙那滔滔不绝的言语,话里抑制不住的兴奋之意,还有那弥漫开来的强大自信,熊灿与朱一冯再次彼此对视了一下,不易察觉地同时微微一点头,犹如是在确认一般,心里都明白,事情成了,皇多虑了。
  尽管听到了这么多的讲事实、摆道理,两人还不是很明白勘合贸易意味着什么,对日本的重要性,但却清楚地知道一点,皇以勘合贸易为反制措施,这一招是走对了。
  “好了,郑将军,有你的这番话,我们二人可以给皇一个准话了,朝廷也可以组织相应的使团,前往日本,接回你的妻儿。”
  想通了的熊灿,毫不犹豫地打断了郑芝龙的讲话,这个时候,似乎想到了什么,进而又补充道:“不过,郑将军,手谕你也看了,接回你的妻儿之后,将会直接送到京城,皇赏赐你的那座府宅。”
  “嗯嗯,大人,末将明白,末将明白。”
  郑芝龙连连答应之时,心那是一百二十个愿意,没有一丁点的怨言,虽然同样是变相的人质,却和在日本迥然不同,不用再担心来自于日本的胁迫,让他做出不愿意干的事情。
  同时,将妻儿留在京城,这也意味着,他郑芝龙以后的仕途,将会更加的平坦,不像是现在这般,手下握着郑家军,数千号人,数百艘战船,却还只是一个小小的海防游击,也是相当于一个守备,千户的存在。
  当然,郑芝龙也能明白,制约自己在官场的发展,职位迟迟升不去,还不如自己的二弟郑芝龙,在辽东水师里面已经是一个副总兵,主要还是在于皇的不信任,这才是桎梏的根本所在。
  现在好了,有了妻儿在京城,虽然还是难以见面,但他郑芝龙和整个郑家的处境,将会好得太多。
  在这时,在郑芝龙思绪翻飞之际,容不得他继续深想下去,朱一冯接过了话茬,很是直白的说道:“郑将军,本帅不拐弯儿抹角了,我知道,你的手里有一个天地会的情报组织,专门从事于情报的收集工作,涵盖了东南沿海的那些海盗以及洋人,几乎都有你的眼线。”
  “仅此一点而言,在这方面的情报搜集工作,算是朝廷的两大情报机构锦衣卫和东厂,恐怕也是远远不如,无法及时而有效地得到他们的第一时间动向。”
  “元帅,您的意思是~?”
  郑芝龙忍不住地插了一句,心里更是咯噔一下,在这一刻,他有一种不好的感觉,朱一冯这一番的突兀之语,实在是让他觉得,天地会这个情报机构,用着虽然顺手,总能在请报占据优势,现在却成了一个烫手山芋的存在。
  很显然,朱一冯也没有想到,郑芝龙的反应会这么大,脸色都快变成了猪肝色,紧张不已,似乎想到了什么,连忙安抚道:“郑将军,不用这么紧张,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
  “之所以提到天地会,是因为,虽未明言,但朝廷已经批准了下来,让咱们尽快拿下,并且控制táiwān岛,从而在东南沿海占据绝对的主动权。”
  “如今之时,táiwān岛,遍布各方势力,不仅有许多海盗盘踞在那里,更有荷兰人和西班牙人,在洋人之,军事实力最为彪悍的两个,若是直接动武的话,强攻去,恐怕伤亡会很大,还会耽误许多时日。”
  刹那间,郑芝龙为之恍然的同时,心里更是长舒了一口气,轻松了许多,刚要接话,却被熊灿给打断了。
  “因此,郑将军,本官与朱元帅来到府,除了使团的事情以外,还有是这件事情,想要借助你手的情报机构天地会的同时,弄清táiwān岛现在的详细情况,更是希望,你能联系岛的旧部,来一个里应外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拿下táiwān岛。”
  “是,两位大人,末将明白!”
  回话之时,郑芝龙的脸洋溢着十足的自信,闪烁着不一样的神采,像刚才那般,讲述勘合贸易对日本的重要性之时的表情,自信之,又不乏几分夸耀之意。
  “两位大人,不是末将吹嘘,夸下海口,对于拿下táiwān岛之事,虽不是有着十成的把握,但至少也是在七八成以。”
  “正如熊大人所讲,岛有不少人乃是末将的旧部,尤其是施大瑄、洪旭、甘辉之辈,更是和末将有着过命的交情,若是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末将能说服他们,归顺朝廷的同时,作为内应,接应朝廷的大军占领táiwān岛。”
  说到这里,话语一顿,郑芝龙脸的兴奋光芒,黯淡了许多,确切的来说,应该是,多了几分谨慎和迟疑,好像有什么难以出口的话语一般。
  最终,在熊灿和朱一冯疑惑的目光之,不解郑芝龙这是怎么了,怎么一副吞吞吐吐的样子,郑芝龙最终还是下定了决心,不再犹豫,但还是试探性地问道:“熊大人,去年之时,末将向táiwān岛迁移难民之时,你可还记得,那个负责人郭怀一?”
  熊灿没有立即回答,面露疑惑之时,也在不断地回想着,片刻之后,不是很确定的说道:“嗯~郑将军,你说得这个郭怀一,莫非也是你的旧部,现在却在为荷兰人做事的那个海盗头目郭怀一?”
  “是的,大人~”
  郑芝龙的话语是那么的没有底气,但还是不得不硬着头皮回答,进而补充道:“不过,大人,郭怀一现在已经有了悔意,并想重归朝廷。”
  “而且,若是攻打táiwān岛的话,并且赶走荷兰人和西班牙人,若是有了郭怀一的相助,无疑是一大助力,将会事半功倍,不仅可以获得岛不少的汉人百姓相助,还有那些土著高山族人的策应。”
  整个过程,郑芝龙一直都在留意着熊灿和朱一冯的神情变化,看到两人时而微微蹙眉,时而流露出若有所思之色,或是轻轻点头,多了几分胆气和自信,声音也变得轻快了许多,不再那么紧张和顾忌。


第四百六十七章 洋人统治的短板

  “而且,两位大人,据末将所知,这么多年的了解,郭怀一这个人,虽是一方海盗头目,却在移居到岛上的汉人百姓里面颇有威望,更是和当地的土著部落的关系极好。”
  “因此,若是能够拉拢上郭怀一,让他站到朝廷的阵营,就等于多出了一大臂力,就不仅仅是岛上不少的汉人百姓,还有许多的当地部落。”
  任职东南水师的统帅时日虽短,但在福建的为官时间,相比熊文灿而言,朱一冯在福建呆的时间要更长,对于一些事情也就更加的了解,尤其是关于洋人的事情。
  因此,听到郑芝龙的这番话,不住地轻轻点头,面露思索之色,就好像是在权衡利弊一般,而熊文灿却是直接沉声说道“郑将军,攻取táiwān岛,可是事关重大,若是提前走漏了消息,你应该很清楚,这可不是你我等人能够吃罪得起的。”
  “毕竟,一旦提前走漏了消息,就等于让那些洋人事先有了准备,咱们再想攻取táiwān岛的话,恐怕很难再使用取巧手段,只能派大军强攻。”
  “如此一来的话,不仅仅是影响接下来的行动,将会有更多的人员和士兵伤亡,岛上的那些百姓也将受到威胁,还有就是,将会直接影响到东南沿海的贸易。”
  郑芝龙没有再强词辩驳什么,因为他心里很清楚,一旦走漏了消息,很有可能就是一场旷世海战,人员伤亡的增加,自不必说,但也毫无疑问,也会波及到东南沿海的贸易。
  显然,关于这一点,不管是他们这些东南的官员和将领,还是朝廷,都是最不愿意见到的。
  之所以发动突袭,之所以格外强调里应外合,就是为了,以最小的代价,在最短的时间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断然拿下táiwān岛,造成既成事实。
  相应地,在损失不大的情况下,西班牙人和荷兰人掀起战端的可能性就要小得多,权衡利弊之下,很有可能就会忍了下去,退出táiwān岛,老老实实地在东南沿海做生意。
  不难想象,没有了táiwān岛作为基地,作为后勤的保障,就算那些洋人的军事实力再如何的强横,在可以正常贸易的情况,发动战争的几率将会极低。
  一时间,郑芝龙默然了,深深地意识到,熊文灿嘴里的事关重大,究竟到了何种程度,后果确实不是他们能够承受的。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屋子里的气氛多多少少有一些紧张之时,一直都是拧眉思索的朱一冯,却是开口了,突然打破了这份寂静。
  “郑将军,据本官所知,不管是西班牙人、荷兰人,还是英国人、葡萄牙人等这些洋人,他们的国家多是国小民寡,即便是他们的水师兵卒,也多是雇佣而来。”
  “特别是他们各自的商队,其中不少的船员与水手,更是如此,组成极为驳杂,来自于各国。”
  “因此,不管是在táiwān岛,还是在南洋各个岛屿,亦或是其他的地方,他们的统治,都有着一个无法忽视和弥补的短板,那就是本国之人极为稀少,无法在占据之地拥有人数的优势,需要仰仗当地的土著和其他国人,才能维持相对稳定的统治。”
  “然而,即便如此,一方面需要仰仗其他国人来维持统治,而另一方却是忌惮不已,深怕其他国人和当地人,勾结第三方势力,推翻他们的统治,这些远渡重洋的洋人时刻处于极为矛盾的状态,他们还是贪婪不已,因此作出非常不智之举。”
  “最为关键的是,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