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达人秀-第1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脑海里闪过这些信息之时,这个时候,崇祯的话语也随之一顿,目光在周道登与霍维华之间来回扫视,逡巡不定,转而说道:“两位,这段时间里,东南可谓是捷报频频,郑芝龙相继剿灭数股海盗势力。”
“就在今天早上,刚刚接到消息,几天前,郑芝龙不仅招抚了钟斌、杨六和杨七等人,更是一举覆灭了李魁奇这个海盗之中的巨大头目,极为稳定了厦门这个通商口岸。”我娘子脾气不太好
“海盗多与洋人勾结在一起,两者狼狈为奸,如此才会成为朝廷的两大祸患,使得水师以前无法根除,每次的围剿行动,才会频频失利。”
“郑芝龙多次得手,越来越多的海盗消失,或是归顺朝廷,或是为水师剿灭,亦或是逃窜到其他地方,远离东南沿海,极大地,打压了海盗的嚣张气焰,东南沿海海域越来越稳定。”
“再加上,开放厦门与金门的海禁之后,随着通商的力度越来越大,那些洋人能够直接购买到我大明的货物,除了荷兰人以外,西班牙人等洋人的态度越来越好,能够遵守我大明的律例,服从朝廷的安排。”
“现在看来,东南的三大祸患,已除其二,若是能够控制住táiwān岛,即便是荷兰人,也只能乖乖地就范,老老实实地与我大明做生意,而不是恶意劫掠。”
此刻,说到这里,已经到了这种程度,周道登和霍维华又不是傻子,崇祯的表达虽然有一些粗糙,虽然有一些用词不够准确,但也是听得明明白白,皇上这是极为迫切地想要拿下táiwān岛,纳入大明的疆域之内。
同时,两人还清醒地意识到,崇祯之所以迫切地想要让大军控制、并且占领táiwān岛,不仅仅是为了更好的钳制洋人,更是一种野心的表现,对于开疆拓土,有着极为亢奋的兴趣。
毕竟,在这之前,崇祯说这些话之前,霍维华汇报那些洋人的诸多信息之时,特别是讲到洋réndà搞海外殖民地,大肆地扩张,崇祯不仅听得很入神,双眼更是冒着精光,显得很是贪婪。
这个时候,等崇祯兴奋地说完之后,周道登终于开口了。
“皇上,为了永久的解决洋人这一祸患,微臣也同意,朝廷派大军拿下táiwān岛,在水师的辅助之下。”
闻听此言,崇祯的眼前就是一亮,愈发地兴奋起来,开口就欲接话,想要说些什么,却被周道登接下来的话语给打断了。
第四百五十五章 占尽优势
“不过,皇上,据微臣所知,táiwān岛,不仅地形极其复杂,上面还有着诸多的势力,可谓是盘根错节,不仅有高山族这样的土著,还有汉人、倭国人、西洋人,真正的是鱼龙混杂。”
“周阁老,你的意思是?”崇祯微微蹙眉,插问了一句。
“启禀皇上,微臣的意思是,táiwān岛确实很重要,若是能够拿下,对于朝廷而言,确实有着重大意义,但上面盘踞着各方的势力,也是经营了数年,或者十几年,朝廷要是想将其拿下,恐怕很难——很难,不会那么顺利。尤其是重要的那几个港口码头,几乎都在洋人的控制之下。”
“而且,根据微臣所了解到的消息,洋人的居住环境,与咱们的非常不同,尤其是在城池的建造风格方面,更是迥然而异,要想使用传统的攻城方式,不仅难度很大,伤亡也会很大。”
“还有,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洋人的火器也非常地厉害,大炮的威力,并不比朝廷的逊色,单单是在火力对比方面,朝廷并不占据绝对的优势,胜负还很难说。”
然而,听到周道登的这番话语,崇祯却忽然笑了,笑得是那么的突兀,笑得是那么的莫名其妙,毫无征兆,紧皱的眉头更少早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满脸的轻松之色,就好像对某件事情成竹在胸一样。
看到崇祯这样的反应,周道登不由地就是愣了一下,连同霍维华,都是面面相觑,有一些心虚,面有茫然之色,但还是忍不住地问道:“皇上,难道老臣有什么说得不对的地方吗,让人发笑?”
“没没——没有,周阁老,你说的很对!”
崇祯连忙予以肯定的同时,更是连连摆手,有着强调的意思,看到周道登脸上的狐疑之色,进而解释道:“朕之所以笑,并不是在取笑你,而是高兴的具体表现。”
周道登没有接话,脸上的神情只是略为缓和了一些,并未有多少变化,依旧和霍维华一样,保持着倾听之状,就那么直视着崇祯,等待着后面的话语。阴阳眼之错惹高冷男神
“周阁老,是这样的,你们也应该知道,在郑芝龙归顺朝廷之初,曾经自掏腰包,拿出一笔不菲的银子,用于赈灾,迁移过数万的福建灾民到táiwān岛,而在这些人之中,有一些是负责灾民在táiwān岛的生活事宜,领头人就是郑芝龙的部下,名叫郭怀一,这~你们应该明白了吧?”
说到这里,话语一顿,看到两人同时摇了摇头,反应很相似,都是满脸的不解之色,一副懵懂的样子,崇祯只好说下去,很是有耐心。
“也就是说,通过郑芝龙,可以联系到郭怀一这些旧部,从而组织那些百姓,作为内应,助朝廷的军队,攻取洋人控制的那些码头,甚至于是荷兰人和西班牙盘踞的城池。”
刹那间,周道登与霍维华恍然大悟,顿时明白了,崇祯为何那么高兴?
实在是,有了郭怀一等人作为内应,攻取táiwān岛之时,虽不至于犹如探囊取物,但也是相当的轻松。
毕竟,只要朝廷的大军夺得码头,能够顺利登陆táiwān岛,凭着兵力的绝对优势,就算洋人的建筑风格再如何的怪异,将其拿下,简直就是不费吹灰之力。
要想控制和占领táiwān岛,不仅需要大量的兵力和人员,还需要极为坚定的后勤保障,以便长期作战。
不同于倭国人、洋人、海盗等势力,大明占据着绝对的优势,更有实力长期经营táiwān岛,可以持续不断地向岛上移民,输送普通百姓,从而奠定控制的基础。
海盗,就是一个无根的浮萍,既无强大的后盾,也无绝对的实力,或许可以赶走洋人、倭国等势力,一时占据táiwān岛,却不具备长期经营的条件。
至于洋人,不管是荷兰人,还是西班牙人,亦或是葡萄牙人、英国人,他们虽然具备相应的军事实力,可以凭借火器之利,赶走其他势力,可奈何,距离本土实在太过遥远,短期之内,无法聚集一定的人力,根本无法长期经营táiwān岛。痴傻神女:邪王的盛宠狂妃
至于倭国人,那就更简单了,自从丰臣秀吉之后,不仅本国的军事实力极大的削弱,更是缺乏极具战略眼光的当政者,如今的幕府德川家族,更是处于两主共存状态。
最为关键的是,倭国的闭关锁国之策,越来越明显。
所以,听到崇祯的这番言语,周道登和霍维华明白,如今的大明,可谓是占据着天时、地利、人和,要想攻取táiwān岛,简直就是易如反掌。
毕竟,只要获得了那些码头,能够登陆成功,即便是洋人修建的城池再如何的坚固,再如何的怪异,再如何的难以攻打,也形同虚设,军队只需团团围住,那么耗下去,城里的洋人不攻自溃,只能乖乖出城投降。
这也是大明的优势所在,有的是水磨工夫,可以和洋人们耗下去,而其他的各方势力,就不同了,完全不具备这一点。
然而,容不得两人继续深想下去,就在这个时候,崇祯又抛出了一个好消息,使得周道登和霍维华的心里一喜,愈发的轻松了起来。
“而且,根据葡萄牙人那边放出的消息,如今的西班牙人和荷兰人的本土,两国处于敌对状态,后者想要从前者的殖民统治完全独立出来,正在打着仗呢。”
“所以说,荷兰人和西班牙人不仅没有联合在一起的可能,更不可能与咱们发生长期的冲突,破坏在东南沿海的生意。否则的话,他们本国正在发动的战争,将会在粮饷上出现问题,进而会影响到整个战局的胜负。”
“尤其是荷兰人,东印度的盈利收入,将会直接影响到,他们荷兰能否真正的独立。”
周道登和霍维华听得频频点头,更多的还是恍然,霍维华更是情不自禁地接话道:“难怪,在开放金门和厦门的海禁之前,面对朝廷提出的诸多条件,难怪那些洋人会那么的顺从,尤其是荷兰人和西班牙人,表现的尤为积极,原来如此。”
第四百五十六章 未雨绸缪
喃喃自语间,周道登的脸上浮现出淡淡的明悟之色,没有再对是否夺取táiwān岛表明态度,也没有任何的点评,实在是这已经没有了那个意义,而是神情肃穆地问道:“那~皇上,还需要老臣做些什么呢?”
很显然,在这一刻,不管是周道登,还是霍维华,对于攻取táiwān岛之事,都已认同,觉得这件事,乃是顺理成章、板上钉钉的事情,再无争议,随之将目光都投向了崇祯的身上,闪烁着疑惑的光芒,但更多的还是期待之意。
多少年了,谁也记不清楚了,从太祖朱元璋开始,尤其是自永乐大帝之后,大明几乎再也没有过开疆拓土的事情,不仅如此,反而还不断丢失一些领土,越到后面,疆域缩水的越厉害,只是许多人都选择的无视,故意忽略这件事情的存在。
西藏的俄力思军民元帅府,青海和新疆的关西七卫,统治蒙古东部的斡难河卫,东北的奴儿干都司,等等。
大明设置在那些少数民族的管理机构,或是名存实亡,或是不复存在,唯有关西七卫的寥寥几个,还在朝廷的控制之中,其他的全都成为了历史的尘埃。
思及于此,周道登那苍老的面孔之上,掩饰不住的有一些失落,有一些沧桑,颇有物是人非的感觉。
这个时候,似乎察觉到了两人情绪的变化,脸上的那一股落寞之意,崇祯还以为,两人有一些气馁,因为之前的种种消极表现而自责,尤其是听到那个问话,更是觉得语气有一些有气无力。
一念及此,当即,崇祯那故作豪迈而却有一些青色的声音回荡在大殿里,鼓励着二人,
“当然需要,还有很多地方需要你们去做,去完成相应的事情。”
说到这里,崇祯的话语一顿,神色略微收敛了一下,从而让自己看起来更加的沉稳,略微轻咳了一下,这才缓缓继续说道:“若是没有意外的话,若是朕所料没错的话,朕的密旨到达福建之时,快则半月,慢则月余,熊文灿他们就能拿下táiwān岛,并能够完全控制。”
“因此,到时候,你们这些在京的官员就有的忙了,毕竟,拿下táiwān岛之后,不仅要有大军驻守,不仅要迁移更多的百姓到岛上生活定居,还要架构和完善各个衙门,设立郡县,从而能够更有效的统治和治理。”王牌兵王
“自然而然地,这就需要你们选取相应的官员,前往岛上任职,治理一地,从而巩固大明在那里的统治,才不用担心其他势力觊觎táiwān岛,打他的主意。”
。。。。。。
渐渐地,随着崇祯的缓缓讲述,语速虽慢,却犹如连珠炮一般,不断地发射,显得颇有气势。
周道登和霍维华也是为之恍然,这才反应过来,崇祯一开始的那句话,并不是在敷衍,而是认真地,确实还有需要自己等人的地方。
有了这个念头之后,两人情不自禁地再次对视了一眼,心里也在回荡着同样的一个声音,算是某种默契的共识。
皇上这是未雨绸缪,将事情谋划到了前面,提前就想好了,虽未行动,却已是志在必得,有着十足的把握,能够拿下táiwān岛。
不同于奴儿干都司、斡难河卫、关西七卫、俄力思军民元帅府,更是不同于西南的土司管理制度,táiwān岛不过是大一些的岛屿,上面的土著人口并不多,并不需要这些倾向于军事性质的机构。
也就是说,朝廷可以没有任何的顾忌,在岛上推行郡县制。
至于选派官员,到岛上就职,治理地方,教化当地的民众,那就更容易了。
自古以来,不管是哪个王朝,亦或是哪个朝代,最不缺的就是治理地方的官员,尤其是已经有了二百多年的大明,更有着丰富的人才储备库,往往是后备的官员多于实缺,就那么干闲着,挂着虚职,无所事事。
同时,这也就是为什么,像那些中举的读书人,很少直接被任命一个实缺,治理地方,而多是到翰林院、国子监这些地方,不仅仅是为了他们提前熟悉一些衙门的架构、事务以及以前的处理案例,还是为了缓解对实缺的需求。纤凤传奇之闪耀冷相女
虽然殿试三年才一次,但也架不住天长日久的积累。
想到这些,周道登的心里就有这一种莫名的欣慰,恐怕他这位内阁首辅最为轻松,也算是史无前例的一个内阁首辅,主政内阁期间,有那么多的官员得到任用,而非是挂着虚职。
收复辽东失地,西南逐渐变更土司治理制度,改为郡县制,很是消化了那些多的储备官员,使得实缺不再那么紧张。
显然,随着西北推行郡县制的深入,随着将táiwān岛纳入大明的疆域之内,将会制造出更多的实缺,更多的官员将会有用武之地,而非是虚度大好年华,等待朝廷的任命。
这也就是为什么,即便是新科状元,也只能熬白了头,上了年纪,才能够爬到官场的中高层。
毕竟,万人过独木桥,就算没有跌落下去,也要排好长的队伍,而在这个等待的过程中,却是无所作为,消磨着那份青春热血,那份远大志向。
放眼于如今的朝堂,除了皇上特别提拔之人,比如孙传庭、卢象升之辈,十之七八的官员都已是高龄,超过五十岁,达到古稀之年的官员,更是比比皆是,屡见不鲜。
可以说,即便是崇祯的各种改革不断,朝堂上也是缺乏一种蓬勃的朝气,多了几分慵懒,官场上到处弥漫着那种老年气息,自然而然地,也就缺少了一种强势与霸气。
回溯历史,不难发现,不管是哪个朝代,最为强盛的多是前两代皇帝,不仅仅是因为,经过打天下,军队更加的强悍,还有他的官员架构,更加的年轻,更加的有活力,更加的有干劲。
当然,这其中也离不开明君的带领。
相比于两人的心中感慨,神色有一些暮气沉沉,而崇祯表现地就更加的有活力,不仅是因为他年轻,还有他的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场。
开疆拓土。
就凭这一点,就胜过了大明的不少皇帝,必然是留名青史,尽管还只是一个岛屿,但日子还长着呢,有的是机会和时间。
第四百五十七章 理由有三
两人离去了。。。。
看着周道登和霍维华渐行渐远的背影,经过刚刚的一番讨论,对于táiwān岛的郡县制的构筑,以及相关官员的择选标准,随着大殿里再次恢复了安静,一时间,崇祯不由地深思了起来。
拿下táiwān之后,尽管相关官员的选拔标准极为严格,几乎于苛刻,以能力为主,但想起穿越前的种种制度,或是共和,或是社会,亦或是君主立宪,等等。
然而,作为一个历史学家,在看待这些社会制度之时,却有着不一样的视角,结合着丰富的历史知识,更是有着不一样的认识。
或利或弊,却没有一个尽善尽美的制度,尤其是在官员任免方面,几乎是走了两个极端,不过是披着mínzhǔ的外衣,实则却是代表着各自的利益而已。
要么直接任免,要么由人民选举而出,绝对是两个极致的极端。
渐渐地,崇祯的大脑越来越清明起来,脸上的思索之色也随之越来越浓郁,想到动情处,更是摸了摸下巴,漆黑的眸子里闪烁着不一样的光芒,让人捉摸不透。
很显然,对于吏制方面,崇祯又有了新的想法,只是还不成熟而已。
就在这时,冷晓磊自殿外走了进来,边走边说道:“皇上,福建又有密折送来了。”
“哦~又有密折,难道福建那边又发生了什么事情?”
“皇上,末将也不知道,只知道是熊大人差人送来的,通过锦衣卫这条线。”
“居然是通过锦衣卫这条线,差人送到京城的,看来熊文灿密奏之事不小啊~”
对话之间,冷晓磊已经来到了近前,并将密折递了过去,接过之后,崇祯有一些迫不及待地就展读了起来,眉宇间有一丝疑惑之意,那种思索之色已经消失不见。
随着浏览的深入,从一开始的紧皱眉头,再到渐渐舒展开来,直至最后满脸的轻松之色,崇祯一手惦着密折,将其再次递给冷晓磊的同时,轻声说道:“小磊,你也看看~”
不得不说,两人早就习惯了这种交流方式,尤其是没有第三者之时。
冷晓磊没有任何的推辞,径直接了过来,也没有任何的废话,就那么的迅速浏览了起来,同时,心里也很清楚,皇上让自己看这本密折,也是在征询自己的意见,对其中内容的看法。
很快,几乎是几个呼吸的时间,堪称是一目十行,看完的那一刻,冷晓磊沉吟了片刻,在崇祯极有耐心的期待之下,颇为沉稳地缓缓说道:“皇上,末将同意熊大人的看法,也非常赞同这样做。”
“喔,你的理由是什么?”崇祯的嘴角浮现出了一丝笑意。
“皇上,末将和熊大人的观点差不多,理由也很相似,总共有三个。”
“哪三个?”
“其一,最近一段时间里,郑芝龙可谓是军功赫赫,剿灭海盗有功,不能以他在归顺朝廷之前做得事情而问罪,否则的话,无法让文武百官信服,很容易招来非议,为人诟病。”
“而且,最为关键,也是最为重要的是,朝中并非只有郑芝龙一人出身有问题,有不少的将领都是最近两年,也是为朝廷招抚而来。”
“最起码是现在看来,郑芝龙还没有任何的过错,不能就因为他的妻儿在倭国,就要问罪,就要殃及,这样的话,就显得朝廷有失公允,很有可能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崇祯没有接话,听得却是十分认真,不时地轻轻点头,以示回应,表达认同之意,也保持着足够的耐心,等待冷晓磊后面的两个理由。
“其二,熊大人在密折里也有讲述,如今之时,不管是东南沿海,还是其他临海地区,朝廷都是极为匮乏水师将领,若是问罪郑芝龙的话,就得处理一大批,牵涉甚广,不利于东南沿海的稳定。”
“而且,不管是东南沿海的海盗,还是那些洋人,之所以收敛了许多,其中不无郑芝龙震慑的原因。不难想象,一旦处理一大批水师将领,东南沿海很有可能再次风起云涌,动荡起来,不利于朝廷的开放海禁之策。”
听到这里,崇祯的心里已经活跃了起来,打起了其他的主意。
冷晓磊的这番言语,使得崇祯,幡然醒悟了过来,突然想起,郑芝龙的才能,不仅仅是表现在军事方面,还有着经商的头脑,更是对通往南洋和日本的海道极为熟悉。
未来的某个时候,如果大明对外扩张,或是大搞殖民地,或是前往西方做生意,也搞出一个类似于东印度公司的存在,有着官方的性质,而郑芝龙就是总督的不错人选。
毕竟,在当海盗那些年,郑芝龙可没少和洋人打交道,精通各国语言,自然很熟悉洋人的那一套,自然而然地,运用起来,进行模仿,也就会很娴熟。
“还有,皇上,至于第三点就是,一直以来,除了洋人以外,倭寇始终都威胁着我国的东南沿海,虽然现在情况好了许多,没有万历年间那么的严重,但谁也无法保证,倭寇不会再袭扰东南沿海,烧杀抢掠。”
“若是有了郑芝龙这条纽带,就可以尽可能详尽地了解倭国的内部情况,从而做出相应的部属,以及应对之策。毕竟,倭国不像琉球那样的藩属国,很不老实,极有野心,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出了一个丰臣秀吉,再次上演入侵朝鲜的事情。”
“哦~晓磊,真是没有想到,你居然还知道丰臣秀吉这个倭国人,大有进步啊~!”
“嘿嘿。。。。”
面对崇祯如此直白的夸赞,冷晓磊就是一阵傻笑,更是挠了挠头,露出了天真的笑容,就那么迎着崇祯的目光。
尽管知道,前年之时,日本导演了一个滨田弥兵卫事件,表现地相当强势,直接关闭了荷兰人的商馆,将相关人员关了起来,但崇祯知道,比其他人更加的了解,最起码最近几年、十几年,不可能再出现丰田秀吉这样的人物。
随着丰臣家族的落败,进入江户幕府世代,德川家族的得势和掌权,日本并不像表面那么平静,也是暗流涌动。
尤其是刚刚经历过丰臣家族和德川家族的争权夺势,经过一场内战,日本已经无力对外发动大的战争,也就是欺负欺负洋人这样的外来之人。
第四百五十八章 上帝视角
这个时候,经过短暂的举动之后,在崇祯心里暗暗思索之时,冷晓磊再次开口了。
“而且,皇上,郑芝龙的妻儿在日本,按理来讲,只能算是历史遗留问题,并不能将其全部归罪于郑芝龙的头上,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他也算是一名苦主,一个受害者。毕竟,若是有可能的话,只要不是狼心狗肺之辈,谁愿意和妻儿天各一方,难以见面。”
“皇上,若是您不放心,尽可给下郑芝龙一道旨意,让他将妻儿接回来,送到京城,不就行了。”
“哎~晓磊,刚刚夸过你,怎么又犯傻了呢?”
崇祯一阵苦笑,摇了摇头,接过话茬的同时,进而补充道:“你想得也太简单了,关于郑芝龙的妻儿,并不是他想接回来就能接回来的。”
“嗯~皇上,这是为何?”
这一刻,听到冷晓磊的这句询问,再看对方满脸的疑惑之色,没有任何的做作之处,崇祯就知道,刚刚的那句话“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他也是一名苦主”的真正意思,并不是指郑芝龙妻儿滞留在日本的原因,而是说一家子的骨肉分离之苦。
想通了这一点,崇祯的嘴角再次浮现了一丝笑意,再看冷晓磊之时,忍不住地再次摇了摇头,在对方疑惑的目光之中,这才正面的予以回应。
“晓磊啊,不错,从密折的字面上来看,郑芝龙的妻儿之所以滞留在日本,乃是他早年亦商亦盗之时的无奈之举,不得不将妻儿留在日本,毕竟,跟在他的身边,反而更加的危险。”
“是啊,皇上,末将就是这么觉得的,不管怎么说,郑芝龙当时的身份使然,或是海盗,或是商人,都决定了他的处境时常漂泊,无法稳定下来,还到处都充满着危险,不可能和妻儿生活在一起,更不可能将她们娘俩安置在老家。”
“所以,相对而言,日本的藩主松浦虽有挟持之意,恰恰相反,那里反而是更加安全的地方,也有利于郑芝龙在日本的生意,可谓是一举两得。”
对于冷晓磊的插话,崇祯表现出了十足的耐心,尤其是听到最后一番话,眼前就是一亮,颇有对这番言辞感到惊艳的味道,心中有了些许的认可。校草制霸录
毕竟,当时的时候,对于大明而言,郑芝龙的身份使然,他就是彻头彻尾的海盗,若是知道他的妻儿就在福建,肯定是要控制起来。
即便是组成了“十八芝”联盟,结为了异性兄弟,但也不过是一时的拉拢,保持着相对较好的关系而已。
相比于外部,海盗之间的竞争,更加的激烈,反而更加的凶险,从郑芝龙后来的铁血镇压与围剿海盗,可见一斑,足以说明,他们的关系并不像表面那么好。
如此算来,也就不难理解,为hépíng户的藩主松浦那里反而更加的安全。
“的确,晓磊,当时的那种情况,身份使然,郑芝龙不无这方面的考量。”
崇祯先是予以了一个肯定的认可,神色已经恢复了平静,郑重之中,夹杂着几分思索之意,进而缓缓说道:“可是,今时不同于往日,现在的情况,已经发生了极大的转变,转变的不仅仅是郑芝龙的身份,还有他的实力。”
“你要知道,郑芝龙迎娶田川氏之时,还不过是依附在大海盗头目之下的小头目,黄程手下的一名小掌柜,并没有什么实力可言,之所以获得平户藩主的青睐,不过是因为他的经商头脑和语言天赋。”
“否则的话,若是知道郑芝龙会有后来的这般成就,那个平户藩主松浦,拉拢的手段,又岂是区区一座府邸,外加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日本女子。”
“而且,据朕所知,那个田川氏的出身,可谓是极为稀松平常,母亲不过是一个寡妇,后来改嫁给一位汉人铁匠为妻,在平户定居了下来。”
冷晓磊听得很认真,更听出了崇祯的弦外之音,尤其是在对方的刻意引导之下,更是不由地问道:“皇上,你的意思说是,不管是因为郑芝龙在海盗之中的威望,还是他手中掌握的郑家军使然,他都不可能轻易地就能接回妻儿,对吗?”
“不错,就是这个意思~”
崇祯的声音虽轻,但回答地却是相当的笃定,更是补充道:“郑芝龙要想接回妻儿,不管平户的藩主有没有换人,对方一定会想方设法的阻止,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撩情帝少:娇妻,你好甜!
“尤其是滨田弥兵卫事件,从表面上来看,虽然是倭国人和荷兰人的生意摩擦,在逐利方面的厉害冲突,实则却是在táiwān岛的势力划分问题。”
“而且,晓磊,你也要知道,在东南沿海,不管是在各方势力的军事角逐,还是生意场面上,郑芝龙可都是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就算那个平户藩主松浦愿意放行,恐怕日本的幕府也不会同意。”
“那,皇上,郑芝龙的事情该怎么办处理?”
渐渐地,随着了解到的消息越来越多,冷晓磊明悟了许多,联想到了许多,不住地关心了这么一句之后,就在这时,似乎是想通了什么事情,进而面露思索之色,不等崇祯回答,随即转移了话题。
“嗯~从滨田弥兵卫事件来看,倭国人那么重视在东南的利益,不再是单纯而一味地烧杀掳掠,而是通过经商一途,谋取更大的利益,足可见,倭国内部,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这个时候,崇祯很是满意冷晓磊的表现,反应极为灵敏,通过一些细微之处,很容易发现到一些重要信息,若不是自己有着另一重身份,能够了解到的事情更多,恐怕很难通过“滨田弥兵卫事件”联想到更多的事情。
毕竟,作为一个灵魂穿越者,又有着历史学家身份的加持,在这个年代,就等于拥有了上帝视角,看待问题,当然不同于其他人,将会更加的全面。
拥有着上帝视角,本就掌握了许多事情的主动权,可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