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霸行三国-第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据黑山之后,不断训练士兵,加固大本营,同时,他并不完全把自己当做流寇对待,为了能让部下吃上一口饱饭,他下令在黑山地区恢复生产,大面积的开坑荒地。

按说,张燕的这些说法都是很明智的,别的诸侯占据某大城,这就有了经济来源,张燕占据黑山后也想着利用手下这些流民的家属去种植,这样可谓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这样一来,张燕还真的不是流寇了。

黑山军号称百万,人多势众,担着其中水分也很多,那些不愿意投降朝廷的黄巾军有不少来投靠了黑山军,一人当兵,全家从贼,都是为了能有口饭吃。

可是,张燕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再加上黑山附近的几大势力都不是好惹的,幽州公孙瓒是令异族闻风丧胆的白马将军,并州公孙续的本领,张燕自己心里清楚,所以,这两个地方,张燕是明令不能触犯的。

冀州韩馥这边富裕,再加上冀州的兵力和军队的战斗力没有像幽州,并州这么变态,所以,张燕平时劫掠的对象也就在冀州这块。谁都喜欢捏软柿子,再加上韩馥这个人,确实就是个软柿子。

袁绍能够想到他,也是正常不过的事情,在袁绍眼中,黑山军就是贼寇,给他们点利益,他们还能不会听命行事。于是,袁绍就暗地里写信给黑山军的几个有实力的大首领,相约一起攻打冀州。

其他几个首领接到袁绍的信件后都兴奋不已,他们在黑山这边已经呆的烦了,再加上张燕这家伙不准他们残杀百姓,不准侵犯幽州并州等等,他们对张燕早就不满了,为此,这一次,他们决定跟袁绍合作,如果可以,他们甚至都想暗地里把张燕给干掉。

张燕在接到袁绍的信件后,他觉得事情没有这么简单,袁绍是什么人,张燕或许不清楚,但是,张燕明白的是,袁绍写这封信绝对是不怀好意,为了弄清楚情况,张燕决定去请教一个人。

黑山大营中,有一座房子建在清幽的山林深处,这里,住着一个张燕很敬重的人。

张燕率着几个亲兵来了这里后,正在门口忙农活的两个丫鬟吓的跪在地上,张燕上前问道:“小姐可在里面,我找他有急事。”

两个丫鬟不敢回话,只是点点头。张燕对身边亲兵交代几声后就独自一人上前敲门说道:“小姐,我是张燕,我有要紧事情要跟你汇报。”

里面传来一个声音说道:“将军请进。”

张燕推开门,低着头走了进去,在进门后,张燕跪在地上说道:“张燕给小姐请安。”

“将军何必多礼,我说过很多次了,我早已不是什么小姐了,哪里敢承受你这么大的礼节。”对面那女子并不回头,他只是在摆弄面前的药罐。

张燕一脸严肃的回道:“我奉天公将军和义父之命保护小姐,又岂敢违抗,今日贸然来打扰小姐清修,乃是有一件要紧的事情,渤海太守袁绍写信约我黑山军一同攻打冀州,事成之后,袁绍会将冀州两层的粮草送给我们,如果情况属实的话,我黑山百姓今年过冬的粮草就有了。”

这女子听到有关于黑山百姓的事情后终于停下手中的事情,他回过头看着张燕,但张燕却不敢正视这张清秀淡雅的脸庞,在张燕心中,眼前这个女子就是仙女。

这女子,其实是张角的女儿张宁,当初张角死后他就随张牛角他们一起撤退,然后辗转到了黑山这里,张角死后,他一个女子又不能抛头露面管理军队,于是,他就将军队全部交给了张燕,他自己则全身心投入到研究张角留下的太平要术中去。

第197章:中原局势1

张燕这边已经在准备出兵的事情,为了保证绝对的安全,张燕决定最多也就率领一半人马出战,不管怎么说,大营的安全是最重要的,黑山现在是张燕的根本,不能丢。。

最终,张燕点了四万步军和一千骑兵,由于还没有到约定的出兵的时机,张燕现在只得在黑山中加紧训练士卒,为攻城拔寨做准备,而且,很多攻城器械现在也要打造,不然,到时候没有足够攻城器械的话,会白白浪费士兵们的性命。

为了显示自己的诚意,袁绍尽量满足张燕的要求,他在暗地里给张燕提供了一匹装备,至于粮草方面,袁绍并没有提供多少,毕竟袁绍自己那边也不读,况且,这些东西是可以去抢的。

同时,为了增大张燕攻城拔寨的机会,也为了到时候能增大韩馥的压力,提升自己尽快率军支援韩馥的机会,袁绍派人送来了不少攻城器械,这下子,张燕算是准备充足了。

可是,有件事情张燕没有想到的是,袁绍竟然联系了李大目,雷公,黄龙等一些渠帅,袁绍怂恿他们先去袭击幽州附近的城镇,谁都知道幽州其实也很殷实,要是能夺下几个城镇的话,收获肯定会不小。

这些人禁不住诱惑,在袁绍的再三怂恿之下,他们也联合了六万人马准备向幽州进发,不过,由于他们那边缺粮,觉得将剩下的老弱留在大本营的话恐怕也不是个事。

而且,到时候要是攻下了几个城镇的话,必定会有很多粮食,这也需要有人去运回来才是,于是,这几个头目相互商议过后,他们决定连同寨内的老弱都一起带去。

结果,就是因为这几个头目自己商议的一个决定,差点没把袁绍给坑死。

这几个渠帅联合所有人马后,竟然有将近十五万人,其中老弱妇孺占了大半,这群人可谓是拖家带口,为的,其实也即是想吃口饱饭,可是,这可是十几万人啊,绝对能吃穷幽州附近的城镇。

袁绍现在还不知道这件事情,他接到这几个渠帅的回信后还以为这些人是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的,袁绍这时候还乐呵呵的想着成为冀州之主的美梦。

张燕这边,他备齐所有物资以后也准备发兵了,可是,当他听到雷公他们竟然带着这么多人马一起向幽州那边进发的时候,张燕自己也差点没有吓傻。

更可恶的是,雷公黄龙他们为了增加气势,竟然号称大军四十万,这下子,张燕算是知道,黑山军的好日子到头了,张燕也没有想到这群人竟然真敢去招惹公孙瓒,幽州可是皇帝的地盘啊,张燕真怀疑这群人有没有脑子。

不少部将劝张燕将他们阻拦回来,张燕听了冷笑道:“阻拦,怎么阻拦,我大军不过十多万,他们那边全部加起来十五六万人啊,再加上他们一直不服我,我这要是去的话,肯定会大打出手。

现在是没有办法了,他们是铁了心要去打幽州,那是他们嫌自己命长,我们尽快攻打冀州,能捞到多少粮食就算多少,最好在他们溃败前我们就撤回来,这一次,真的是被袁绍这家伙给坑了。”

张燕嘴上虽然在骂袁绍,可是,他还是铁了心要去攻打冀州,没办法,黑山这边粮草不足,要是不去想点办法的话,这个冬天恐怕会饿死不少人,张燕必须出兵了。

张燕在整顿兵马的时候,整个事件的策划者袁绍当然也没有闲着,他现在正等着冀州那边派人来邀请自己去冀州共同抗敌,不过,为增加自己的机会,袁绍现正暗地里跟冀州的一些世家大族联系。

北边这么忙,其他地方也不太平啊。

长安这边,自从盟军撤退后,董卓算是一下子轻松了,这时候的他,可谓是春风得意的过起来天王老子般的生活,为了给自己的家族积累财富,董卓下令在城郊建属于自己家族的城堡。()

同时,董卓还不忘收刮民脂民膏充实自己的府库,由于上次撤退的时候,金银珠宝被公孙续派人抢走了不少,董卓心里是很不甘心的,他大发雷霆之后,就想出在长安百姓身上收刮回来的想法。

这样过了段时间后,董卓还觉得不过瘾,为了自己聚敛巨额财富,董卓大量毁坏通行的五铢钱,还下令将所有的铜人、铜钟和铜马打破,重新铸成小钱。

粗制滥造的小钱不仅重量比五铢钱轻,而且没有纹章,钱的边缘也没有轮廓,不耐磨损。小钱的流通直接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物价猛涨。

现在,整个长安地区,买一石谷大概要花数万钱。老百姓苦不堪言,生活陷于极度痛苦之中。董卓却利用搜括来的钱财,整日歌舞升平,寻欢作乐,生活荒淫无度。

这下子,长安百姓可谓是遭殃了,那些饿狼一般的西凉士兵见到点值钱的东西就抢下来,还美其名曰为丞相祝寿,他们上交流一部分财宝后,自己的腰包里也藏了不少。

西凉军现在就整个是抢劫团伙,大部分士兵天天的任务就是变着法的去充实自己的腰包,顺带看见哪户人家有美貌女子也都一并抢了,过不了几天就送回一具被折磨的残缺不全的裸尸。

身为董卓的军师,李儒这段时间可是急坏了,他一直在劝谏董卓不要这么劳民伤财,现在要做的是整顿军纪,同时组织流民发展生产,可是,董卓这死胖子这时候哪里还管得了这些,每次都是随口应付一下李儒,然后自己又去寻欢作乐去了。

军营中的士兵大都军纪败坏,但也有一些特别的。

吕布自从被董卓调回来后就一直安分守己的呆在家中,每天会例行公事去军营看看,隶属于吕布这边的三万士兵很少有去抢劫百姓的,尤其是吕布的老部下们。

张辽他们每天都在军中训练士兵,对于长安城内发生的事情,他们也只能充耳不闻,上面的人都不管了,他们就是想管也管不了啊。

至于吕布,他之所以不去干这些坏事,一是因为不屑,二,则是因为想多花点时间陪陪家人。

公孙续上次派颜良他们将吕布的家人送了过来,吕布大喜过望,内心对公孙续也相当感激,如果公孙续一直扣押这吕布的家人的话,那吕布也只有干瞪眼的份。

吕布现在还只有正妻严氏,长女吕绮玲都十一岁了,在吕布当初岁丁原出兵讨伐董卓的时候,严氏为吕布又生下一子,不过,在这之前,吕布一直都没有见过自己儿子。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吕布也很重视家族香火的传承,没有个儿子的话,吕布将会终身遗憾。

当初,严氏派人写信给吕布说自己生下一个男孩后,吕布是兴奋异常,可是,当时吕布正在军中,准备跟董卓决战,无法顾及老家那边。

接着,吕布又杀了丁原,吞并了丁原的部曲后效忠于董卓,吕布也就更加没有机会回并州了。

那时候,吕布也消沉得很,他很希望能将家人都接过来,但是,那已经是不可能,接着,一件让吕布伤心欲绝的事情发生了,严氏再次写信说孩子生下来就知道哭,请来好多大夫都治不好。

要是在这样下去的话,恐怕这孩子是保不住了,当时,吕布就想快马加鞭赶回并州,可是,那时候他被董卓看的死死的,他根本就走不出洛阳。

吕布一直觉得这是上天对自己的惩罚,丁原是死在自己面前的,虽然不是亲手杀的,但也相差不远,不管怎么说,丁原都是自己义父,是长辈,可是,就这么唯一一个长辈,竟然还是死在自己面前。

当时的吕布可谓是相当消沉了,从那以后,吕布就再也没有接到家里的信件了,因为,并州归属公孙续的管辖,吕布的家人也被公孙续重点看管理。

这几年过去了,吕布早就认为自己儿子死了,可是,当接到家人的时候,吕布才发现自己儿子现在活蹦乱跳的,精神得很,完全看不出是天生体弱的样子。

后来,严氏告诉他,原来,公孙续将他们看管后得知这孩子有病后,就立马从辽东请来了华佗和张仲景两位神医为其诊治,而且,公孙续还不惜花费人力去长白山地区采摘珍贵药材。

吕布的儿子被张仲景治好后,公孙续怕这孩子的疾病会复发,于是在跟华佗商议后,就留下华佗继续为他治疗,刚开始几个月,这孩子天天泡在药缸里,每天用掉的珍贵药材可以用万金计算,千年人参,数百年的何首乌,草原部落的冬虫夏草等其他地区找不到的药材,公孙续是都找齐了。

最终,这孩子不仅被救活了,由于经常泡在这种特制的药水的中的缘故,吕布的儿子现在可以说是同龄孩子中拥有铜皮铁骨的身子骨了。

得知其中原委后,吕布对公孙续的感激那是没法用言语形容了,如果不是公孙续花这么大心思为吕布的儿子治病,这孩子肯定是早就夭折了。

对于公孙续的恩情,吕布记在心里,他没有过多的表示什么,毕竟,现在双方都还是敌对势力,吕布也不好表示什么,总之,他把一切都记在心里。

由于这个儿子得来不易,吕布更加珍惜跟家人在一起的时间,现在,军中的事情,吕布大都交给了手下将领,没有董卓的命令,吕布压根不会出门。

第198章:黑山军2

张宁看着张燕说道:“我说过,你大可以将我当作异姓妹子看待,每次来你都还是把我当作我父亲,这又何必,黄巾军已经不在了,这个现实我是能接受的。

你刚说到袁绍写信的事情,我先问问你,你觉得袁绍这信有几成可信度。”

张燕听了回道:“在我看来,这封信的可信度不到三成,但是,袁绍给出的条件的诱惑力确实太大了,如果没有足够的粮草,我黑山这边的老弱妇孺拿什么过冬啊,所以,我才来请教小姐。”

“黑山百万之中的性命都在你手上,这也确实为难你了。”张灵继续说道:“这件事情,你还是跟那些人商量商量吧,就算你不同意,我想,他们已经心动了,就算你不会出兵的话,他们也是会出兵的。

总之,就算你会出兵,你也要记住两点:一、不能抢夺寻常百姓的粮食;二、不可滥杀无辜。其余的,我也没有什么要交代的了。你自己看着办吧。”

张燕听了后点点头回道:“我的部下我一定能约束好,其他人的,我也尽量做到,既然如此,那小人就告退了。”

说完,张燕就准备离开,这时候,张燕又开口说道:“将军,我当你是兄长,有句话,我还是想跟你说下。

当今天下形势已经逐渐明朗,黑山又地处北疆,若是将军真的准备在黑山这边造反一生的话,今后多半是不会有好下场,到时候,就连黑山的这些百姓也会被屠戮,所以,请将军早做决定。”

张燕听了再次跪下回道:“小姐,张燕自知能力有限,我虽有让黑山百姓都过上美满生活的愿望,但我却无法实现,请小姐给我指条明路,就当作是为了天公将军的遗命也好,还请小姐不要袖手旁观。”

张灵拿起身边一个药罐闻了闻回道:“我一个女子,能有什么计谋,不过,我听说并州公孙续为了能让洛阳长安的流民有条活路,现在正兵发河套,势要驱逐匈奴,匈奴也纠集了三十多万骑兵要与公孙续决战。

公孙续此人可谓是当今天下诸侯中最有潜力的一个,而且,在他的管辖范围内,百姓还能安居乐业,也能吃上一口饱饭,他才二十岁左右就做到了这些,以后会发展到什么地步,就连我也无法预料。

最重要的是,公孙续一直以来都和其父在塞外作战,为保卫幽州,并州边疆做出了巨大贡献,再者,最重要的是,他跟我们一样,都一直在想办法让百姓能不受战火之苦,不同的是,他做到了,我父和我们,都没有做到。”

“可是,小姐,当初公孙续也是镇压起义的主力,若不是由他的骑兵,我们也不会败的这么惨,天宫将军也不会仙去。”张燕听了恶狠狠的说道:“我敬佩他是个英雄,尤其是他常年跟异族作战,但是,他镇压黄巾起义却是事实,难道小姐就不恨吗?”

“你恨吗?”张宁淡淡反问道:“当初,我父临终前曾告诉我,将来若是有机会,可以去辅佐公孙续,我当时不懂,我们跟公孙续是对头,怎么可能还去辅佐他。

可是,随着这些年事情的发展,我渐渐懂了,当初占压起义的官军中,只有公孙续这一支没有屠杀百姓,没有坑杀俘虏,相反,公孙续将俘虏的起义军都带去了三韩和辽东,让他们在那里安家落户,我听说,那些被强迫迁徙过去的起义军现在都活的很好。

不仅他们的家人现在都过着殷实的生活,那些悍勇之士都成了边军,一直在保卫边疆。张燕,你告诉我,面对这样的敌人,面对这样一个对手,你还恨吗?

都过去这些年了,我看懂了也看清楚了,现在我终于明白我父亲临终前的话了,我相信我父亲不会看错人。张燕,你也是我父亲看中的人,我想你不会让他失望,而且,我也知道,对于公孙续,其实你根本就没有恨,对吗?”

“小姐高见,张燕今日受教了。”张燕拱手行礼道:“但是,现在情况不比寻常,张燕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张燕这就告辞了,请小姐保重。”

说完,张燕就转身离开。

张宁继续捣弄手中的药罐,同时嘴上轻轻说道:“去吧,去吧,唉,黄巾军到底是不是当初那支为了天下穷苦百姓的起义军了,唉,可惜啊,大好儿郎,不能在边疆与异族作战建功立业,也就只能浪费在这了、、、、、、”

张灵的声音越来越模糊,可是张燕已经听的清清楚楚,但是,张燕有他自己的想法,最重要的是,张燕有心结,现在的他,只能想办法去为黑山百姓谋取过冬的粮食。

虽然张宁已经说中了张燕的心思,但是,张燕不管怎么说也是黑山军的统帅,现在黑山军也还没有到走投无路的地步,况且,当初要不是公孙续的骑兵和陷阵营,黄巾军确实不会败的那么快,纵使张燕心里明白,黄巾军的失败无法避免。

可是,张燕一直都无法接受张角的失败,那个曾经被自己当作神一样敬仰的前辈,最后败在公孙续那个少年手上,更让张燕无法接受的是,黄巾军将士跟着张角是有雄心壮志的,他们是想跟着张角一起创造一个太平盛世。

可天意弄人的是,公孙续初见张角的时候就点明张角是不会成功,张角只会给天下百姓带来更加深重的灾难,张燕到现在都还记得张角临终前那悲愤的眼神,是公孙续击破了张角最后的希望,打破了黄巾军将士的梦想。

张燕心中的结,只有他自己能明白,可矛盾的是,经过这些年四处流亡,张燕也明白了公孙续当初那句话的道理,他也看清了张角和黄巾是注定要失败的,现在的张燕,还不能接受这个现实,哪怕他心里已经知道对错。

离开张宁的住宅后,张燕对外围一群驻扎的士兵问道:“最近小姐可有什么反常的举动?”

负责张宁的安全的小头目听了回道:“没有,小姐还是老样子,平时就在屋子里研究医书,只是有时候需要采药的话就会出去一趟,一般都是我跟在小姐身边,小姐并没有反常的地方。”

张燕点点头回道:“方圆十里内都要查探清楚,一定要保护好小姐,不能出一丁点意外。”

这小头目恭敬的领命表示明白,之后,张燕就率亲兵回到了自己的大营,现在,他已经下定决心要跟袁绍合作一把,不管袁绍的承若有多少可信度,张燕都会去拼一把。

况且,张燕自认为自己不是砧板上的肉,袁绍还没有资格这样来任意拿捏自己,袁绍是什么货色,张燕心里很清楚,他明白自己跟袁绍不会是一路人,所以,袁绍的承若,确实可信度不高。

可是,张燕也没打算相信袁绍,反正到时候攻陷几座城池的话,张燕自己会派兵去搬运粮食,这跟袁绍就无关了,至于袁绍有什么目的,张燕管不着,到时候实在不行,大不了把人马再拉回黑山就是,难道他袁绍还能率军来袭,张燕还真不怕。

张燕已经计较清楚,可是,他心中还是有所担忧,袁绍不是蠢材,他肯定也会想到张燕是怎么想的,至少,袁绍肯定会留一手,张燕就怕自己刚离开黑山就被袁绍给黑了。

有关于这一点,张燕不得不担心,更加让张燕不能放心的是,黑山军虽然号称百万,可是真正能战斗的不过二十万左右,就这二十万人中,张燕自己的军队才八万多。

其余渠帅明面上屈服于张燕,那是因为张燕是黑山军中最大的一支,如果袁绍暗地里跟这些渠帅中的某一支或几支勾结的话,张燕就难办了。

张燕现在担心的就是这个事情,他心里清楚得很,黑山军渠帅中,真正心服自己的不过三四支,其余人都不是什么好货,尤其是有些人,竟然一直嚷嚷着要去幽州借粮,要不是张燕拦着,这群人恐怕真的去冒犯幽州去了。

到了现在这个地步,张燕明白自己是不得不出兵了,就算自己不出兵,袁绍会联络其他渠帅,到时候袁绍再支援他们一下,这些渠帅可能会先想着办法取代自己,然后再吞并自己的部曲,那样的话,黑山军的灾难就真的来临了。

这一次,与其说是袁绍给了黑山军一次缴获粮草的机会,倒不如说是袁绍将黑山军以往积累的矛盾给点发了,张燕有必要做出决定了,某些渠帅,是真的不能再留了。

想清楚这一切后,张燕立马派人回信给袁绍,他答应袁绍出兵,并且,他会按照袁绍的要求佯装自己是专门去冀州劫掠的,但是,为了保证袁绍的可信度,张燕要求袁绍先提供一批盔甲兵器,同时,张燕还明确说明自己不会去招惹幽州那边。

张燕算是算计的很清楚,只要自己不去招惹幽州和并州那边,自己就不会出什么大事,可是,他不知道的是,袁绍已经派人联系了其他渠帅,他们已经答应会派人袭击幽州的城镇。

不袭击幽州的话,公孙瓒就没有出兵的理由,这下子,袁绍是打算将这些人都玩弄于手中,他要的,就是整个冀州。

第199章:中原局势2

李儒这些天一直忙着劝谏董卓,他并不想看到西凉军就这样没落了,但是,现在董卓这个情况,李儒确实是无能为力了,有几次李儒劝谏的多了,董卓甚至都对李儒发火了。

面对董卓性情的转变,李儒心里其实是明白的,当初盟军数十万人一起讨伐董卓的时候,董卓要面临的压力很大,甚至,当时董卓也不一定看得到希望。

但是,结果却出乎董卓的意料,他成了间接最大受益者,盟军最终是败在了自己手上,董卓经历过这样的大悲和大喜之后,他的内心也发生了变化。

现在的董卓,其实就是长安的皇帝,谁敢不听从他的命令,再加上董卓前半生几乎都是在奔波奋斗看别人眼色,现在的他,终于实现了自己一直都不敢想象的梦想,这种境遇的转变,直接导致了董卓性情的变化。

而且,董卓其实是个懂得享受的人,现在,皇宫中这么多美女,可以说都是他董卓的,他想干什么都没人能阻挡,再加上他手里有西凉军,天下群雄,又有几个敢跟他叫板。

如此一来,董卓再也没有心思去想着争霸天下了,现在的董卓,早就不是三十年前那个有着雄心壮志的青年,也不是当初那个仗剑行侠的游侠儿了。

他老了,没有多少时间可以浪费在拼搏上,与其如此,他倒觉得现在最重要的是及时行乐。

董卓心里也明白,自己能有现在的地位,完全是因为手上有军队,是西凉军成就了今天的董卓,所以,面对西凉军军纪败坏的现象,董卓也没有下令制止。

西凉军之所以剽悍,就是因为他们来自边疆地区,常年好勇斗狠养成了他们的性格,再加上军饷又不能喂饱这些士兵,他们当然得想办法去发财,现在不打仗,不能从敌军身上弄到钱财,那他们就只能从老百姓手上下功夫了。()

其实,董卓之所以变成现在这个样子,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董卓没有儿子。

董卓的总共才四个女儿,长女早亡,次女嫁给了牛辅,三女是李儒的正妻,至于第四个女儿,年龄较小,现在才十三岁,董卓对这个最小的女儿宠爱异常。

可是,偏偏董卓这样的一方豪强,他竟然没有儿子,这让董卓无法接受,纵使董卓取下了偌大的基业,到时候他传给谁呢?难道传给自己女婿不成,董卓自问自己还没有大方到这个地步。

本来,董卓有个侄子,乃是他大哥的儿子,可是,这个侄子比董卓还不如,整天只知道饮酒作乐,长的倒是人高马大,只是胖的跟个肥猪一样,而且还只知道仗势欺人,要不是看在自己那早死了的大哥的面子上,董卓早就将这个不成器的侄子踢到一边去了。

董卓很满足现在的生活,他心里当然明白李儒是为自己好,但是李儒不明白他心中的苦,另外,董卓也明白自己没有多少年可以活了,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将自己这几十年没有享受过的生活都补回来。

长安这边可谓是人间地狱了,百姓苦不堪言,不少百姓都拖家带口的想往并州迁徙,但是,董卓也下了命令,禁止流民涌向并州,现在,只要是公孙续想要的,董卓都会想着法子破坏,再者,百姓都跑了,谁还来给自己种粮啊。

董卓除了荒淫无耻以外,有时候兴致来了还不忘显露一把自己的政治才能,为此,董卓经常颁布一些法令。

他颁布的法律刑罚相当混乱无度,不成体统:对普通老百姓往往实施严刑酷法,而对亲信家族,则违法不究,一切都取决于董卓个人的意志。

有次,董卓专门指派司隶校尉刘器登记所谓“为子不孝,为臣不忠,为吏不清,为弟不顺”的臣民,凡是册上有名者,都应处死,财产没收。不久,整个长安地区便民怨沸腾,冤狱遍地。

李儒面对长安的情况,他觉得自己是无能为力了,为了避免尴尬,李儒称病不再上朝,长安的事情,不是他不管,而是他管不了,李儒觉得自己现在是尽力了。

董卓集团的恶行,已经让不少人仇恨起来,很多世家大族都在想着办法去推翻董卓的****。

越骑校尉伍孚对董卓的倒行逆施十分痛恨,发誓要亲手杀死董卓。一天,伍孚身藏佩刀,前来拜见董卓。交谈完毕后,伍孚便告辞离去。董卓起身出门相送,用手轻轻拍着伍孚的后背,表现出极其亲切的样子。

伍孚瞅准机会,猛地抽出佩刀向董卓刺去。由于杀人心切,用力过猛,失手没刺中要害。董卓大惊,慌忙奋力反击,并急呼卫兵出手相救,这才脱离危险。伍孚在与卫兵斗争过程中,由于寡不敌众,被乱剑刺死。事后,董卓大骂伍孚包藏祸心,不讲仁义。

伍孚虽然被杀,但是,反对董卓的势力却越来越多,甚至,很多势力已经往军队中渗入。

老百姓苦不堪言,人们都很痛恨董卓,于是有一首歌谣流传在长安地区,这首歌谣叫做千里草: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

乍一听难解其意。“千里草”实为“董”,“十日卜”为“卓”,这首童谣是讲董卓的。而无论是“千里草”还是“十日卜”都是自下而上解字,而不同于通常的自上而下解的,暗示董卓将自下摩上,以臣凌君。“青青”指爆发,暗指董卓暴盛当权,却又迅速败亡,落个“不得生”的结局。

面对老百姓的诅咒,董卓不仅不悔思改过,反而更加变本加厉的对待那些对自己不服的大臣和百姓,长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