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霸行三国-第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公孙续点点头说道:“带路。”
等公孙续来了后,戏志才掀开马车上的布帘说道:“主公,这是我和文和先生编制的,主要是按照上次您从洛阳抢来的书籍中看到的阵法连夜编写出的车阵阵法,您是用兵的高手,又精通阵法演练,你来看看这个阵法还有什么不完善的地方没有。”
公孙续接过阵法图,戏志才和贾诩不愧是大才,上次公孙续从洛阳带回的大量书籍中就有不少关于兵法的珍本,公孙续自己也查阅过,这两个军师也研究过,这个车阵,说起来还真是中华民族抵御外来游牧部落的的精华。
公孙续看了一会说道:“大致上是没有什么问题了,关键是战车要和运粮车合二为一,这样,不仅有利于我军粮草的远送速度,同样还有利于我军作战,至于士兵们的阵法,我觉得差不多了。
等到了军营后,这件任务交给正方吧,说起排兵布阵,我军之中,除了徐荣之外,就属正方最为厉害了,步军交给他指挥应该是没有多大问题的,再者,这次出征,我军骑将居多,步军这边,恐怕还得依靠正方才行。
到时候,十万新军,恐怕也只有经过正方的调教才能成为真正的精锐,说起来,这次北伐都是由正方一手策划的,我们到了营中,恐怕还得听听他是怎么想的,毕竟,他来这边比较早,更熟悉这边的情况。”
戏志才点点头回道:“正方的本领当然是没得说的,等两军汇合后,我们自然是该先听听正方的想法。”
公孙续点点头,然后说道:“按照这个行军速度,我们应该能在正午之前跟前来接应的骑兵汇合,我已经将静若斥候撒出五十里以外,相信过不了多久就会有消息传来,你们在马车内再讨论讨论吧,先去前边看看。”
说完,公孙续就策马离开,典韦率着两百最为忠勇的虎贲军一直跟在公孙续身边,保护这公孙续的安全。
大军又前行了半个多时辰后,前方黄忠派人来汇报说有了前来接应的骑兵的消息,前来接应公孙续这边的乃是赵云的白袍军,原来,赵云早在两天前就抵达了高顺的大营,在熟悉这边的情况后,高顺又立马安排赵云前来迎接公孙续。
不得不说,白袍军的速度确实没得说,轻骑兵进了草原就如同蛟龙入海,赵云这七千人又是轻骑兵中的精英,这战斗力和速度,自然是没得说了。
没多久,赵云就率着几百亲兵赶到中军这边拜见公孙续,两军汇合后,赵云在前边领路,黄忠则率领三千骑兵与赵云一起开道,选锋军则在将校们的带领下自发的散布在外围,只有新军才被安排在里面押运粮草军械。
其实,现在连赵云的白袍军都在草原来去自如,这说明这块草原还是很安全的,至少不会有大批敌军的存在,再加上有选锋军在外围放哨,中军这边更加不会有问题。
不过,公孙续还是下令全军戒严,越是安全的时候,公孙续就越下令要提高警惕,再者,现在确实是安全了,但是并没有抵达大营,而且,这也是训练新军们的最好机会。
昨天晚上的事情,其实是公孙续派遣部分选锋军搞出来的,公孙续的目的就是要检验新军的警惕性和心理素质,同时,这也算是给新军提前适应下敌袭的滋味,昨天晚上的有惊无险,确实给新军们很大感受,不少人都还有点后怕。、
现在的野外行军,对于公孙续来说,也是最好的训练机会,等进了大营后,要么就是呆在大营内训练车阵,等这批新军走出大营的时候,恐怕就是要实战了,公孙续一直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这批新军成为精锐。
不过,等到了大营之后,这就是高顺的事情了,公孙续相信,在高顺手上,这些人必定能尽快成为令敌人闻风丧胆的铁军。
第194章:诸侯动作1
公孙续率军抵达大营后,就开始和众将讨论应对匈奴的对策和提升军队战斗力的办法,现在,整个北伐河套的大业算是拉开了序幕,北疆军,已经正式进入匈奴草原了。()
至于中原地区,各个诸侯派出的代表在跟郭嘉商量好战马和其他物资的交易量以后,都陆续离开并州返回自己的主子那去了,至于交易信息,早就有信使骑快马先一步赶回去报告消息。
荆州,南阳,太守府内,袁术接到纪灵派人送回的信件后高兴的手舞足蹈,因为纪灵他们竟然超额完成了他的目标,纪灵已经跟并州那边商议好了战马数量,最后确定是两万匹。
这对荆州地区来说绝对是个惊人的数字,两万匹啊,恐怕把荆州地区的战马加起来都不够这个数,袁术似乎已经看到自己的骑兵在向自己招手了。
不过,随同这个好消息一起传来的,就是公孙续对生意的要求,两万匹战马确实值得袁术庆贺,但是这粮草和定金,也够袁术发愁的了。
不过,现在天下大乱,皇帝已经管不了谁了,幽州的刘辩纵使有公孙续父子撑腰,可是,现在公孙续已经北伐去了,公孙瓒又留在幽州,南阳这边,就已经是袁术的天下了。
为了能尽快将战马弄到手,也为了能尽快建立起自己的马场,袁术决定向其他地方势力出兵了,这没办法啊,这么多粮草,袁术手上没有,他就只能想别的办法啊。
目前,袁术就是一个南阳太守,地盘小,不足以养这么多兵马,而且,要建立马场的话,就必须要有大片草原,当初袁术跟公孙续吹牛,说淮南那块已经是自己的地盘,自己能在那建立马场。
实际上,淮南现在还不属于袁术的,不过那也没有关系,现在快了,袁术果断下令道:“传令下去,集结兵马,夹紧操练,等纪灵他们回来,我们就兵指淮南。”
传令兵很快就将命令传达下去,现在的袁术,可以说是满怀雄心壮志,不为别的,公孙续已经让纪灵先领了三千战马回来了,再加上之前组建的四千骑兵,袁术先的兵力可谓是相当强大。
在荆州这块地方,现在没有谁有袁术这么嚣张了,袁术敢攻打淮南,除了手上有精锐的一支淮南军以外,更多的则是有了这支骑兵,就算是刘表,将他手下的战马加起来都还不一定有袁术的多,所以,袁术现在有嚣张的资本。
袁术之所以这么急着出兵,最主要的是因为公孙续提出的要求,他必须在一个月内筹集好第一批粮草送到并州去,不然,后面的战马就没有这么容易运回来了。
袁术现在还在感激公孙续这小子够仗义,天下诸侯之中,公孙续也就只让袁术这边先领了三千战马回来,要是袁术反悔的话,那这三千战马可就是不花钱的了,当然,这种事情,袁术是绝对做不出来的。
公孙续够义气,袁术自然也不甘落后,只要他攻打下淮南地区,那付给公孙续的粮草就有着落了,到时候再顺势取下寿春那边,袁术的马场就能建立,这就是袁术现在的计划。
除了袁术,其他诸侯现在也开始坐不住了,如果说公孙续提供给袁术的战马增强了袁术攻打淮南的信心的话,那公孙续亲自率军北伐河套的消息则是对其他诸侯的一种安抚。
有公孙续在并州的话,领地相接近的诸侯多半不敢乱动,谁也不知道自己的贸然举动会不会被公孙续给算计,现在,参加过讨伐董卓的诸侯都明白一个道理,公孙续就像一条躲在暗处的饿狼,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蹦出来夺走自己的利益。
这是事实,也是教训。十八路诸侯一起讨伐董卓,真正的赢家就只有公孙续一个,董卓付出了那么大的代价也不过是让天下诸侯放弃对他的讨伐,其他诸侯累的跟死狗一样,最终得到的实际利益却不多好处全让公孙父子给赚走了。
就只有公孙续这个饿狼,夺走了绝大部分利益,偏偏其他人还不能说他什么,更别说对他怎么样了,公孙续是个绝对是硬茬,其他人,恐怕都没有跟他较量的想法。
其实,在讨伐董卓结束之后,其他诸侯并没有变得安分起来,相反,由于种种原因,这些人已经在明争暗斗了,只是,他们谁也不想自己辛辛苦苦的努力,最后却是给别人做了嫁衣,这也是公孙续离开并州后天下诸侯敢放开手大干一场的原因。
要说起诸侯之间的矛盾的话,这原因可就多了,袁术自不用说,他一直就盯着淮南、寿春这些地方,当初跟公孙续一起喝酒吹牛的时候,他就说这些地方是自己的,其实,那时候,袁术都还没有去过淮南这些地方来着。
孙坚自从回到江东以后就跟荆州牧刘表结下死仇,这其中的原因自不用说,刘表当初趁着孙坚最虚弱时候率大军将其包围,差点就让孙坚全军覆没了。
要不是当时孙策的那五百骑兵突然杀到战场的话,恐怕孙坚那次真的就可能就交代在那了。孙坚是个有仇必报的人,再加上荆州富裕,江东贫瘠,孙坚也对刘表手上的一些地方很眼热。
既然刘表跟他都已经是这种局面,孙坚当然就不会再掩饰什么,反正是要刀兵相见,直接宣战就是了。
回到江东以后,孙坚一直在秣兵历马,招募士卒,由于讨伐董卓时期损失了不少将士,孙坚现在也不得不招募新兵加以训练,好在孙坚在讨伐董卓的时候赚够了名声。
江东之地,不论是谁,只要提起孙坚,都会竖起大拇指说一声佩服,现在,江东猛虎的名号算是真正打响了,江东那些世家大族,看着孙坚要招兵买马,个个都争前恐后的捐钱捐粮,希望能给孙坚留个好印象。
没办法,孙坚手上有兵权,又是江东地区最大的军阀,这些事件大族虽然也有自己的私兵,但是,他们还没有狂妄到要跟孙坚对抗的地步。
等到自己钱粮比较充裕的时候,孙坚这才趁着公孙续大婚和刘辩重新登基这个机会派遣自己大儿子孙策前往北疆贺喜,这表面上是河西,暗地里,孙坚是想从公孙续手上弄一批最好的步军装备和战马来武装自己。
好在公孙续这次急着做生意,再加上他跟孙策的交情也不浅,所以,孙坚派遣孙策的目的算是达到了。
前天,孙策派家兵急报,公孙续已经答应跟孙坚交易战马两千,这,已经是公孙续的上限了,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孙坚实力小,给不出公孙续要的价钱,这两千战马,还是孙策耍皮赖脸给弄来的。
不管孙策用的是什么手段,反正这战马是到手了,孙坚也兴奋的紧,只要战马运送到江东,孙坚就会安排孙策去加紧训练骑兵,跟刘表的战斗,缺不了孙坚的骑兵,不然,孙坚是很难占到优势的。
除了战马以外,还有个消息让孙坚也很是兴奋,孙策和周瑜竟然从公孙续手上弄到了四千步军的装备,一千五百长枪兵的装备,以前刀盾手的装备,一千弓弩手的装备,还有五百重甲兵的装备。
这些装备,虽然说北疆军不要的次品,但是,其他诸侯是不知道的,就算知道那又怎么样,这些次品,在孙坚眼中,那也是绝对的宝贝啊。
孙坚手上并没有什么大的匠作营,他虽然招募了不少新兵,但是,新兵的铠甲兵器根本凑不齐,很多军士都还是穿着布衣,拿着长棍训练,要说兵器,恐怕只有等上战场的时候去捡了,就是不知道到时候还有几个士兵能有这个命来用。
孙坚曾暗地里告诫孙策,就算弄不到战马,也一定要想办法弄个一两千北疆军的制式装备来,北疆军锋利的百炼战刀和坚固的铠甲给孙坚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在孙坚的记忆中,就算是当初大汉最精锐的御林军的装备也不一定比公孙续的士兵的强,在战场上,凶悍的北疆军往往就能凭借手中的战刀将敌军士兵连人带甲一起劈开,这其中除了北疆军将士的凶狠以外,缺不了战刀的锋利。
荆州的富裕是天下皆知的事情,刘表手上的带甲之士已经不下于十万,再加上本来就闻名天下的水军,刘表的实力已经远远超过孙坚,要不是因为荆州太大,刘表暂时还没有完全掌控,恐怕孙坚现在也没有这么好过吧。
所以,面对强大的敌人,孙坚就更需要在士兵们身上下心思了,没有犀利的兵器和坚固的铠甲,孙坚拿什么让这些忠勇的士兵去为自己卖命,拿什么去跟刘表一决高低。
孙坚已经计算好了,最多两个月,自己这边就会出兵讨伐刘表,只要跟公孙续交易的兵器铠甲全部到位,孙坚就准备动手,不然,他那什么去支付公孙续的钱财粮草啊。
至于刘表那边,除了要应付孙坚这头猛虎以外,也不忘为公孙续寻找匠人,同时,刘表也不傻,反正荆州有的是钱,他也暗地里跟公孙续的军师郭嘉交易了五千战马,不过,就算有这些战马,刘表暂时也训练不出骑兵。
第195章:诸侯动作2
袁术,刘表,孙坚这些人都这么不安分了,其他那些野心更大的诸侯更加不会放弃这个增大自己实力的机会,尤其是那些空有雄心,却因为某些原因而无法大展拳脚的诸侯。
讨伐董卓的会盟结束后,曹操本来是率军赶往扬州方向的,可是,扬州对于曹操来说其实是远了,但是,除了扬州这块地方,曹操也不知道自己该去哪了。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曹操从起兵到现在,自己都没有一个稳定的后方,就连兵马钱粮这些东西,曹操都得不到稳定的补充,曹操到了扬州以后,发现自己根发就无法在这里立足,在跟部下们商量过后,曹操决定放弃扬州,他要寻找更好的根据地。
就在曹操急匆匆的寻找根据地的时候,他的首席军师荀彧却劝他不要急,让他先在扬州训练士兵,等待机会的来临,如果实在不行的话,大不了等元气恢复过后再率军回到老家陈留就是,至少曹家在陈留的根基还是很深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就在曹操埋头训练士卒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的时候,机会来了,兖州告急,兖州刺史刘岱被杀。杀害刘岱的正是青州一带的黄巾军。
刘岱跟曹操几乎没有什么交情,当初曹操离开的时候这小子还不忘背后偷袭一下要不是后来幽州军也在后面盯着他的话,恐怕那次曹操将会损失更多。
现在,这家伙死了,曹操当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虽然兖州并不是最好的根据地,甚至,如果天下动荡的话,这地方绝对会成为四战之地,但是,现在曹操没有选择,除了兖州,曹操没有别的地方可以去。
前来下书告急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好兄弟鲍信,而此刻曹操正在和自己谋士荀彧叙谈。
不过,这时候,在曹操身边的,除了荀彧这大才以外,还有一个大才,此人就是当初一气之下弃曹操而去的陈宫。陈宫字宫台,是一个耿直很有主见的人,很钦佩曹操的所作所为,当初离开后觉得曹操的做法虽然狠了点,但是也不是没有理由。
巧的是,曹操在前往扬州的路上再次遇到了陈宫,曹操深陈宫是大才,再加上曹操现在正是求贤若渴的时候,经过曹操的百般劝解,陈宫这才勉强同意暂时帮助曹操。
曹操把书信看过以后,就交给陈宫和荀彧看,他有心考验陈宫对自己效忠程度,于是,曹操问陈宫有没有什么计策?陈宫道:“明公,此时贼军猖獗,官兵力量不支,刘岱新死,不如趁势席卷兖州,此勤王立功之大事。”
曹操听了反而哈哈大笑道:“趁火打劫,非曹某人所为。大丈夫光明磊落,当作楷模。”不得不说,曹操这时候还装模作样的装清高,就显得有点假了,谁都能看出来曹操已经动心了。
可是,耿直的陈宫却大义凛然的说:“明公差矣,陈宫不是趋炎附势的小人,但如今天下,能够立志勤王,拯万民于水火的,唯有将军,若占有兖州,从此群雄逐鹿,马上即可消灭董卓老贼,造福万民。
明公若准许陈宫,陈宫愿效犬马之劳,凭三寸不烂之舌,前往各地游说,争取兖州各郡统一听命于将军。”
曹操没法再装下去了,微笑道:“唯有宫台,是曹某人的心腹,既然如此,曹某人多谢了。”当夜,陈宫连夜出发,到处游说,真的很凑效,大家一听说曹操来了,格外兴奋。
看来,讨伐董卓也给曹操带来了不少好处,至少,曹操现在的名声确实不错,再加上曹操以前在洛阳当官的时候也确实干过很多让人称颂的事情,所以,在黄巾贼肆虐的情况下,兖州不论是世家大族还是寻常百姓,都希望曹操能早点入主兖州。()
第二天,一大早,曹操就准备去兖州上任。****年代的官可不好干,尤其是面对着这么一大批号称有百万之众的黄巾军,曹操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好在曹操手上现在还有一支精锐的军队,但是,曹操觉得有必要加强一下军队的战斗力,尤其是在见识过幽州和西凉的骑兵以后,曹操也想着是不是要赶紧训练出一支属于自己的骑兵。
所以,曹操才会趁着北疆那边办喜事的时候派遣自己最信任的族弟曹仁去北疆为公孙续贺喜,曹仁算得上是曹操麾下第一人了,曹操人不仅能文能武,而且,这口才也不差。
他去北疆的目的只有两个,一是要跟公孙续交易大量战马,越多越好,最后,曹仁跟公孙续将战马数量定在了六千,没办法再往上加的话,曹操就真的要变成穷鬼了。
曹仁的第二个目的就是要跟公孙续交易一批军用物资,自会盟结束后,曹操手上的军队的军用物资就捉襟见肘了,尤其是去了扬州没有讨到多少好处以后,曹操这边就很难把士兵们都武装起来。
要说打造盔甲兵器的话,也确实是个一劳永逸的办法,但是,现在,曹操这边打造兵器的速度根本不符合他的预期想法,而且,他跟孙坚一样都很眼北疆犀利的兵器和坚固的战甲,于是,曹操就想着能不能跟公孙续交易军用物资。
曹操跟孙坚一样幸运,不过,由于曹操资本更加雄厚,他交易到的军用物资比孙坚要多更多,整整八千步军的装备,只要曹操现在将钱粮运到并州,这些装备就能马上成为曹操的。
虽然公孙续口头上说大减价,但是,这些装备的价格还是很高,但是曹操已经估计不了那么多了,他现在就继急需这些东西,不然,他那什么去扩军,然后又拿什么去攻下兖州呢。要知道,现在兖州的黄巾可不是少数啊。
等兵器盔甲和战马有了下落以后,曹操就天天跟自己的谋士和军师们一起商量怎么夺取兖州的事情,只要兖州在手,曹操就有机会发展壮大,这是曹操唯一的机会,他是绝对不会放过的。
至于曹操的少年好友,也一直在为自己的出路发愁呢?在讨伐董卓结束以后,袁绍其实也算是赚了个好名声,四世三公的袁绍大盟主,这名号说出去谁都得敬仰一下啊。
可是,我们的这位大盟主却遇到了个天大的难题,他的根据地现在就是渤海这么块小地方,可是,他手上的兵马却不下于五万,这其中有五千多的骑兵和八千大戟士。
可是,渤海这弹丸之地根本就不能够养这么多兵马啊,不说别的,就是这战马每天的消耗就足够袁绍再多养一万多士兵了,袁绍手上没有足够粮草,这下可算是愁坏了大盟主了。
在会盟期间,袁绍其实携带的粮草是很少的,他一直靠着自己的名声混饭吃,自然是有人提供粮草给他,那时候的袁绍春风得意,自然是不会担心饿肚子的问题。
可是,这会盟一结束,袁绍就麻烦多了,没有粮草的话,他手下这些士兵早晚是要散掉的,尤其是那些骑兵,好不容易训练出点样子了,可是精粮跟不上,袁绍是眼睁睁看着战马掉膘啊。
不得不说,袁绍的人品还是不错的,或者说,袁绍的名声还是有用的,比如,就在袁绍这家伙为粮草发愁的时候,就有人给他送饭来了,这人,正是冤大头冀州牧韩馥。
冀州的富裕程度不下于荆州,至少冀州也算是个产量基地,或许这一点要比荆州差点,但是,韩馥吃饱饭还是没有问题的,而且,冀州北边有公孙父子坐镇,免去了游牧部落的侵扰,这,就给了冀州休养生息的好机会。
再加上韩馥这个人内政方面还算是个高手,有了公孙父子给他当免费保镖,他把冀州倒也管理的井井有条,冀州的粮仓算是装满了粮食,不然,韩馥也不会出手这么阔绰。
当然,韩馥还是很会做人的,至少,他每年都会提供给公孙父子不少粮草,算是报答公孙父子保卫北疆的恩情吧,再者,这次公孙续北伐,韩馥可是出了大力,仅仅粮草方面就提供了三十万石。
正是由于韩馥的大方,这才让袁绍看到了机会,袁绍的谋士谋士逢纪却让袁绍攻打冀州,作为立身的根本。袁绍感到兵力不足,再者,冀州太大,袁绍觉得自己很难全部取下。
为此,袁绍决定先韬光养晦等待时机,同时,为了能加大自己去下冀州的把握,袁绍也像公孙续购买战马兵器,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提升自己军队的战斗力。
袁绍将重点放在了骑兵身上,冀州这边地势相对平坦,适合骑兵作战,而且,冀州这么大,不靠马力的话,到时候打仗会跑死人的,所以,袁绍是铁了心也要训练出一支骑兵出来。
为此,袁绍才派出麾下头号大将高览前往并州跟公孙续谈生意,袁绍心里清楚,自己的将领和谋士中,就属高览才能让公孙续看得顺眼。
除此之外,袁绍还是觉得冀州太大了,要想靠自己一个人就去下的话,恐怕难度很大,为此,袁绍已经在寻求盟友一起谋夺冀州,不过,现在,这些事情都是暗地里进行的,而且,袁绍这么做,其实是很卑鄙的行为,可是,袁绍已经管不了这么多了。
第196章:黑山军1
公孙续率军北伐的消息犹如一个信号,似乎是暗示天下诸侯可以动手大干一场了。()
袁绍已经部署如何谋夺冀州,由于冀州太大,加上冀州的情况比较特殊,袁绍现在是费尽了心思想安抚好冀州周边的势力。
旁的不说,冀州与幽州和并州相邻,再加上冀州牧韩馥确实会做人,他跟公孙续父子的交情虽然不多,但是这利益上的纠葛就很大了,如果袁绍不能处理好这个问题的话,恐怕在谋夺冀州的过程中会和公孙父子发生矛盾。
思前想后,袁绍都不能呢个拿定主意,要说交情吧,袁绍跟公孙父子还真是没有,就算有,恐怕也在上次会盟的时候浪费的差不多了,现在要是再在利益上闹纠葛的话,袁绍觉得幽州并州那边是必定会出兵攻打自己的。
就在袁绍为这件事情烦恼的时候,跟他一向交好的郭图给他写了几封信,这郭图,老家就在冀州,目前也是在冀州任职,上次会盟的时候,郭图跟袁绍走的近,搞的就好像是袁绍的首席谋士一样。
会盟的时候,郭图就相当于是韩馥借给袁绍的一样,会盟结束后,郭图借口家族中有大事要处理,就离开了袁绍,其实,他是先一步为袁绍去打点一切去了。
这也还是韩馥这人大度,没有在意自己的部下跟袁绍走的近,再加上袁绍当时是盟主,而且韩馥一直认为自己袁家门生,深受袁家大恩,所以,这个老好人就更加没有在意。
对于韩馥,也真不该说他是傻还是说他太老实了,连自己麾下那些人的小九九都没有弄清楚就放心大胆的让袁绍这种人跟他们接触,而且,他现在提供粮草给袁绍,无疑是在喂养一头狼,一头忘恩负义的狼。()
不过,对于这个世道而言,忘恩负义似乎不算什么,袁绍又不是那些重义轻生的北疆儿郎,干嘛要跟韩馥讲情面,再者,在袁绍看来,韩馥今天的一切都是拜袁家所赐,袁绍现在只是在想办法拿来赏给韩馥的东西罢了。
郭图在信件中相信描述了冀州现今的形势,而且,郭图已经在为袁绍造势,他已经联络了一些世家大族,只要袁绍到时候能取下冀州,郭图就会率这些世家大族投靠,帮助袁绍问道冀州。
在信中,郭图劝袁绍尽量联合其他势力一起来攻打冀州,如果有旁边势力先行攻打冀州的话,到时候袁绍就可以以援兵的借口进入冀州,这样,袁绍就有机会不费吹灰之力拿下冀州。
可是,这话说的简单,冀州附近哪来这么厉害的实力呢?难不成让袁绍派人去假扮盗匪或是山贼呢吗?
最后,还是郭图给袁绍指了条明路,第一,写信给公孙瓒,商量一起谋夺冀州,这是必须要做的,因为公孙瓒现在就屯兵幽州,并州那边暂时可以不用管,只要袁绍能说服公孙瓒一同起兵攻打冀州的话,袁绍的计划就成功的差不多了。
这个计划具体怎么实施,还得看袁绍怎么计划了,袁绍相信,在绝对的诱惑面前,公孙瓒应该是会同意的,而且,现在朝廷在幽州,只要刘辩一纸令下,公孙瓒出兵也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
除了公孙瓒,袁绍还有个人必须联络,这也是关键的一步,而且,这个人,还必须得去充当恶人。
这人,就是自张角起兵失败后一直率军隐藏在黑山的张燕,张燕这个人在北边的名声越来越大,当初他还跟公孙续他们交手过,差点被赵云给生擒了。
不过,那时候的他名气不大,只是黄巾军中的一个小将而已,而且,那时候,认识他的人更多称呼他为褚飞燕。
张燕的义父是张牛角,当初张角手下的黄巾军一分为三后,张燕就跟着张牛角往北边进发,张牛角死后,张燕就成了这支黄巾军的实际领导者,不过,这支黄巾军中,还有一个人的影响力不下于张燕,只是,这人不怎么露面,她似乎对黄巾军已经没有兴趣了。
张燕为了躲避汉军的追杀,将部队带到了黑山和燕山这块地方,从此,黑山就成了他的大本营,久而久之,他这一支黄巾军就被称之为就不再称呼自己为黄巾军了,现在黄巾已经败了,没有谁再愿意称作自己为黄巾军。
不过,随着各地镇压起义的手段不断加强,很多失败了的黄巾都往北边逃窜,张燕同时吸纳了一批流民壮大自己,但是,也还有一些实力同样进入了黑山,比如黄龙、左校、郭大贤、于氐根、青牛角、张白骑、刘石、丈八、平汉、大洪、司隶、雷公、浮云、李大目、白绕、畦固、罗市等。
这些人都曾经是黄巾军中的一些大小渠帅,在起义被镇压后,他们率着自己的部下想办法活命。这些朴素的名号往往反映了领头人的某些特点:如“雷公”是大嗓门,“白骑”是爱骑白马。
这些起义军进入黑山后就被称为“黑山军”,活动在常山、赵郡、中山、上党、河内各郡之间,大部两三万人,小部六七千人,合计达百万人,各自为战,不相统属。
不过,这些人表面上都推张燕为帅,遵从张燕的号令,毕竟张燕是这些人中势力最大的一支,而且,张燕手上有一张他们没有的王牌,再加上张燕也要收买人心,所以,张燕就默认了他们这些**势力的存在。
张燕本是常山真定人,算起来,跟赵云和夏侯兰他们还算是老乡,小时候,他跟赵云他们其实还算是相识的,张燕占据黑山之后,不断训练士兵,加固大本营,同时,他并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