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武帝之天龙八部(步枪)-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到这话巴天石一惊,问道:“赵将军,我知道你武功非凡。可人力总有用尽时,切不可大意啊!这可是三千铁鹞子,你一个出战怕是也力有不逮吧?”
对于巴天石跟众人的担心,赵孝锡却笑笑道:“放心。我可不是什么愣头青,我还想多活几年呢!到时巴将军。只需陪着段兄观战即可。
至于我一人,如何消灭这些铁鹞子,巴将军看过便知。只是看过此战之后,还希望巴将军跟大理的兄弟,能替我保密一番。”
面对赵孝锡那神秘的微笑,众人也不好多说什么。至于鬼骑军则显得很平静。只要赵孝锡说什么,他们都会无条件执行。
等到众人随着赵孝锡,来到已然跟一个平原的黄河岸边之时。望着前方不时出现的西夏侦骑,也清楚西夏铁鹞子,看来很快就会抵达了。
站在一处下坡入河的坡头。附近几里已然结冻的黄河,就清晰无比的出现在众人面前。
望着这些已然换上披风,跟鬼面具的鬼骑军。充当看客的段誉一行大理精骑,也能感受到眼前这支骑兵的强大震慑力。
除了马匹不时的喷鼻之声,整个近千人的骑兵队,都显得异常安静。那随风摇摆的披风,看的初次经历这种大战,即将来临气氛的段誉,也有种从未有过的热血沸腾之感。
在这种无声的等待之中,前面的对岸很快出现一波扬起的尘土,还有激烈的马蹄之声。就在此时,赵孝锡却拍马冲下了山坡。
除了赵大等几名亲卫陪同下坡,其余的鬼骑军却纹丝不动。继续停留在山坡之上,望着在黄河中间停下的赵孝锡几人。这举动令段誉等人异常不解!
其实虽说段誉等人愣住了,初到黄河边同样看到,异常明显黑衣骑的西夏铁鹞子,也觉得非常困惑。难道对方,觉得就他们几个人,就能对抗他们所有人吗?
就在两方人困惑时,停在黄河冰面之上的赵孝锡,拍马又走出了几步。朝那些已然能清晰看到他的铁鹞子,吼道:“来的可是西夏铁鹞子?”
这一声吼,令三千同样军容严整的铁鹞子,也觉得这人不会是个傻子吧!这么近的距离里面,这个宋朝骑兵,就不怕他们发动突击吗?
担任此次领兵作战的铁鹞子统领,很快拍马走出队伍,回道:“我乃西夏铁鹞子统领李正,阁下是谁?可是大宋黑衣军的统领?”
看到对方回话,赵孝锡立刻道:“不错,本将正是鬼骑军统领赵云。听说西夏铁鹞子,都是千里挑一的精锐之士,你们敢派人与我本将大战三百回合吗?”
斗将!
打算试试这些铁鹞子实力的赵孝锡,也没急着使出杀手锏,而是提出了斗将的挑战。若是铁鹞子不敢应战,这对铁鹞子的声誉,只怕也会降低几层。
只是清楚此人连赫连铁树,都能斩杀的鬼骑军统领,铁鹞子中有这种实力的想来也不多。可面对敌方将领挑战,不斗上一下自然会让对方轻视了铁鹞子。
很快铁鹞子的统领脸色一黑,望了望手边的几位统兵将领,找到其中一个百人将道:“胡哲,你去试试对方的身手。记住,不要跟他近战,利用你的箭术让对方吃点苦头。”
得到命令的百人将胡哲,很快点头之下就拍马冲了出来,距离赵孝锡有近三百步时。就开始搭弓射箭,那铁箭发出呼啸声直奔赵孝锡胸头而来。
见对方在三百步开始减速,赵孝锡就知道这个出来的铁鹞子,怕是想依靠箭术让他丢面子。举枪将近身的铁箭拨飞,扎入冰面之上后,对方第二支箭立刻就跟了过来。
望着对方开始在两百步左右兜圈子,一直没动的赵孝锡,觉得这个铁鹞子的箭术确实精湛。无论从准度还是力度,鬼骑军中能超过他的屈指可数。
想到这里的赵孝锡,突然双腿一夹让战马开始跑动起来,趁着对方箭支落空之时。将手中的银枪,换成了弓箭。想玩对射,赵孝锡又岂会怕对方呢?
看到赵孝锡放下银枪,拎起一张铁弓,胡哲冷笑之后。突然一改之前,一弓一箭的射法,直接抽出三支铁箭搭在长弓之上射出。
就在这个时候,赵孝锡也做出相同的动作,一弓三箭进行回击。令胡哲跟西夏铁鹞子惊骇的是,后发箭的赵孝锡。三支铁箭并非瞄准胡哲,而是瞄准射来的三支铁箭。
这种神箭术,别说胡哲就是铁鹞子都觉得不可思议。可望着赵孝锡射来的三支箭,准确命中胡哲力道分散了不少的铁箭时,一向高傲的铁鹞子也露出了惊容。
还没从这种惊骇中反应过来,稍稍愣神迟疑了片刻的胡哲,就看到赵孝锡手中再次出现三支铁箭,似乎连瞄准都没做直接射出。
那力道跟速度,远远超出胡哲的预计,就在西夏铁鹞子大叫‘小心’之时。望着铁箭临身,胡哲突然从战马上侧翻而下,将三支近身的箭全部躲过。
在躲避的同时,还从躲避的马腹之下,朝赵孝锡回射了一箭。这种避箭之术,非骑术精湛的人也做不出来。这也说明,铁鹞子的实力确实名不虚传。
只是胡哲躲箭跟回击引来铁鹞子欢呼时,赵孝锡同样再发出了三支箭。一箭击飞对方抽准射出的箭支之后,另个两支箭却直奔对方的战马而去。
等到两只铁箭临近,胡哲大叫‘宋狗,你好卑鄙’时。两箭同时命中战马的前后腿,还不是大腿而是小腿这上。这种奔跑中射击的判断跟准度,也令观看这场箭术比拼的两方人震憾。
看着战马前后脚跪地,失去战马的胡哲一个驴打滚,避免了撞击之后。刚准备起身逃窜时,赵孝锡第二波箭已然降临。
此次只发射一箭的赵孝锡,直接将刚落马站稳的胡哲,给射穿于冰面之上。那支铁箭带着一波血渍,在胡哲身后飞行了一段时间才降落。
跟其交好的三位铁鹞子百人将,不待李正这个统领下令,立刻就拍马就杀了过来。三人成品字形,展开了对赵孝锡的围杀。
等到赵大等人准备帮忙之时,赵孝锡却摆手阻止,搭弓射箭直奔对方的马头而去。那超过三百步的远射之力,令三位替胡哲报仇心切的铁鹞子也是心头大惊。
就在他们觉得这箭就算过来,也未必有力道时。第一箭直接贯入马头之内,战马一个倒栽连马上的人也给掀飞了起来。
后面两人的下场,同样好不到那去,虽说没摔死却也狼狈不堪。一射毙三马的神射箭术,令自感射术天下无敌的西夏铁鹞子们,内心也久久的不能平静!
第一百六十七章河神之怒
看着铁鹞子里最强的神射手胡哲,竟然倒在他最得意的箭术比拼下,观战的西夏铁鹞子们也是内心惊骇不已。
等到再看到赵孝锡,连毙三位同样箭术精湛之人时。他们就真心觉得对方箭术可称无双了!
相比西夏铁鹞子军心受挫,观战的鬼骑军将士则是军心大振,连段誉也感叹赵孝锡的箭术,真称的上神技。以一敌三,连对方开弓的机会都没有,就连人带马击毙对方三人。
望着似乎受到打击的西夏铁鹞子,赵孝锡心中冷笑对方跟他比箭术,却也清楚这下应该没人再跟他拼箭术。很快将弓箭收进马袋内,换上了先前那杆银枪。
指着那些还在发呆的铁鹞子道:“你们铁鹞子的箭术,本将已经领教过了,似乎也没本将想象的那般厉害。那本将就与你们比比骑兵对决好了。来十个,你们敢过来送死吗?”
听着赵孝锡讽刺般的挑衅声,铁鹞子的骑兵统领李正,也清楚论箭术。铁鹞子里面最厉害的都比不过对方,更别提其它比胡哲更差的。
现在听到对方要以一挑十,李正脸色也黑了下来。那些觉得非常憋屈的铁鹞子,更是被激起无穷的心火,再冷静的骑兵也忍不住破口大骂。
就在李正准备考虑要不要派人过去时,身边的亲卫小队立刻提出,要跟眼前这个宋将比一下。以一挑十,那个宋将真将他们当泥捏的吗?
清楚身边这支亲卫小队,都是武功较高的西夏骑兵担任的。十打一,要是真打不过,那这场斗将只能认输了。到时实在不行,那就全军拥上将其斩杀而来。
虽说对方还有近千骑兵。待在对面的山头观战。可李正非常确认,三千铁鹞子就算对上辽军的重甲骑,他们都能势均力敌。何况一支千人不到的宋朝骑兵?
想到这些的李正很快点头之后,这支平时在交战中,更多充当尖兵的亲卫小队。立刻拍马而去,朝站在河中间的赵孝锡掩杀而去。
那怕在他们看来十打一有些丢人。可这是对方宋将主动要求。既然对方找死,那他们还顾及什么呢?将其斩落马下,也让对方知道,轻视他们铁鹞子的后果就是死。
望着十位成波浪阵形杀来的西夏铁鹞子,也没人会再动用弓箭,纷纷拿出手中的武器掩杀过来。而看着对方距离不远,赵孝锡非倒没逃,反倒主动迎了上去。
当打头的两个西夏骑兵,开始与赵孝锡直面而来时。两人立刻交叉掩杀过来。希望一击之下,将这个非常嚣张的宋将一次斩杀。
望着两位冲来的西夏骑兵,赵孝锡手中的银枪提前发动了攻击。一枪快速闪电,扎入第一人的喉管之上,枪尖一转再杀向第二个西夏骑兵。
等到赵孝锡从他们身边经过时,这两个冲在最前面的亲卫骑兵,坐在马上跑了一段时间,很就跌落在地。而这种悲剧。并非在前面两位尖兵身上出现。
那怕面对铁鹞子五人围击,赵孝锡动用的枪击之数。也绝对没超过五十招。等到赵孝锡骑兵冲出时,这支铁鹞子小队已然全部殒命。
看着已然停在冰面上,不停拱动那些骑兵尸体的战马,李正终于忍不住道:“众军听令,杀过黄河,诛杀此贼!”
既然单打独斗不是对方的对手。那么就用不着讲什么规矩。直接全军掩杀过去,对方再历害也不可能,战胜的了一支怒气冲天的西夏铁鹞子。
面对全军出动不再单打独斗的西夏铁鹞子,赵孝锡根本不加停留直接调转马头逃跑。这个举动,跟先前嚣张跋扈的样子根本两个态度。
‘宋狗。有种别跑!’
先前憋了一肚子气的西夏铁鹞子,望着对方直接调转马头逃跑,言语上自然要反击一下。在这种千军袭来的冲击下,对方再厉害也不可能抵挡的住。
就在铁鹞子启动,赵孝锡调转马头时,一直站在河面上观战的赵大等人。立刻有几人翻身下马,用火折子翻开一个小瓦盖,点燃里面的东西立刻翻身上马。
等到赵孝锡冲过来时,他们同样不加停留跟随返回。这一幕只有冲在前面的几个铁鹞子,看到赵大等人下马再上马的情况,却不明白这样做有什么作用。
直到赵孝锡即将到达黄河岸边,突然扼马停住重新调转马头,吼出一句令西夏铁鹞子跟段誉等人都异常困惑的话。
‘黄河之神,发出你的怒吼,吞噬这些残忍贪婪之人吧!’
请求神灵的帮助?在这种情况有用吗?更何况,这黄河真有神灵的话,为什么就一定会听对方这个宋将的话呢?
带着诸多困惑的众人,很快就听到附近的黄河冰面之下,传来震天般的轰鸣之声。
甚至能看到,那千军万马经过都没什么动静的冰面,突然从下面变成冲天的冰块飞了起来。
在这种轰鸣之下,还偶尔能看到一股火花似的娇艳气息,令除了赵孝锡之外的所有人,都变得目瞪口呆了起来。难道这黄河底下,真有神灵的存在?
尽管这种此起彼伏的巨响声,令西夏铁鹞子觉得惊骇。可更令他们惊骇的是,这河面之上冻实的冰块,竟然开始断裂开来。那冰块撞击发出的咯吱声,更令铁鹞子们魂飞魄散。
‘啊!冰面裂开了,快后退!’
先前还有心痛骂赵孝锡胆小鬼的铁鹞子们,望着不断裂开的冰面,还有那开始变成激流的空洞之处,直接吞噬战马跟铁鹞子。拼命前进的有之,拼命想后退的同样有之。
只是随着巨响之声开始平息,这块可谓宽广的河面,开始变成一块块浮块一样。随着涌到冰面之上的黄河水,不断的滚滚袭来。
那些有幸扼住马停在大块冰面上的铁鹞子,也有种逃生无门的感觉。尤其看到上流,那不断涌上冰面朝他们袭来的激流时,更是惶恐不安了起来。
谁都知道天威难测,这个不结冰时期的黄河,他们原本不敢轻易涉足。现在敢出现在上面,更多是觉得冰面厚实,足够他们将其变成跑马场。可现如今呢?
望着平时天塌不惊的铁鹞子,此刻一个个变成惊惶失措的小孩一般。想前进,前进不了。想后退,同样后退不了。
唯一有幸,走在队伍最后的几百铁鹞子。望着那些碎冰之上的同袍,内心着急之余却不知道,到底应该如何解救。这种时候冲上去,只会化做黄河的一缕冤魂罢了。
看着原本平静如雪的黄河,一下又恢复其怒龙的本色。那些涌上断裂处的河水,不断涌向那些站立在冰面上的骑兵,融化那些堆积起来的积雪。
等到那些积雪消融之后,整个冰面顿时成了滑冰块一般。就算骑术精湛的铁鹞子,面对战马都开始不停打滑,他们在这被河水浸湿的冰面上,更是不知把脚往那里放。
有幸冲在最前面的上百铁鹞子,也没能幸免于难。面对鬼骑军居高临下的抛射围杀,没等冲到黄河对岸,就全部倒在的冰面之上,划成一具尸体永远留在了这里。
至于河中间那些,还在河水跟冰面上挣扎的铁鹞子。随头上流断裂的冰块,跟不断涌入的河水冲刷,等待他们的命运,同样将落入激流滚滚的黄河之中。
先前一直不明白,赵孝锡面对西夏三千铁鹞子。为何敢这样大胆一人挑衅之,原本他的底气就在这里。那他是不是真的拥有跟神灵沟通的神力呢?
就在段誉跟大理骑兵,望着这种突变显得非常震惊时。西夏铁鹞子们看着站在对岸的赵孝锡,同样充满了深深的敬畏。
那怕昨晚出来,埋下那些酒坛的武卫,也从未想过这酒坛的威力竟然如此之在。竟然能将这厚如岩石的冰面,都炸的七零八落。
让原本被冰面覆盖的黄河,再次显露其狰狞的一面,不断吞噬着那些西夏铁鹞子的性命。这种超过理解范筹的东西,他们同样被惊呆了。
那么这些东西到底是什么呢?
无它,正是赵孝锡的小作坊,精心配比出来。准备用于将来,充当攻城利器跟杀手锏的火药。一种用来炸裂城墙的炸药,炸这种冰块自然不是问题。
看着那些最终不想死,跳入冰窟窿中的铁鹞子,拼尽全力往西夏方面游。可在这种激流跟暗流之中,水性本就不佳的他们,只是被卷入冰面之下的命运。
卷到这冰面之下,还会有什么活路吗?那自然是不太可能的!
至于还停在大冰面上,眼睁睁望着上流碎冰冲刷而下,能够幸存的机率同样不大。而这一切,都令两方的骑兵深感震撼。
相比幸存的西夏铁鹞子痛彻心扉,鬼骑军将士尽管震惊,内心却非常高兴。因为,这支令宋朝军队,可谓心惊胆战的西夏铁鹞子,一战之下十不存一。能不高兴吗?
如果要真的硬拼,他们就算能斩杀这些铁鹞子,除了自身必须付出惨重的代价外。只怕也不可能,让对方失到如此的重创。
一时间,鬼骑军的将士,对赵孝锡的崇拜之心,更是飙升到如同,敬仰神灵使者一般的地步!因为,这种战绩岂是一个凡人能做到的?
第一百六十八章牵一发动全局
鹞子,原本是一种鹰科鸟类,也称的上是一种小形猛禽。其抓捕猎物,尽管体型较小却迅如闪电,被其盯上的小型动物,往往难逃其鹰爪一击毙命。
为了打造一支精锐的骑兵,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就以这种小型猛禽。组建了一支从骑兵中优中选优,能以少胜多,面对辽国铁骑也丝毫不落下风,称雄于沙场的铁鹞子军。
尽管这种军队的规模不到,可他们一旦出现在战场,带给敌方的威慑力是非常致命的。甚至在宋朝的步兵眼中,这支铁鹞子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魔鬼骑兵队。
只是这样一支精锐的骑兵,充当了信心而来,希望再次向宋朝展示他们的强大时。没等进入宋朝的边境,就被这滚滚的黄河水席卷一空。
看着在河面上挣扎的铁鹞子,此刻冰面上已然看不到,任何一个铁鹞子的踪形。这片连绵几里的碎冰带,已然让在陆地称雄的铁鹞子,彻底成了死鹞子。
一手之力,覆灭这支集中了西夏骑兵精锐的铁鹞子军。这种战果,恐怕除了赵孝锡之外,是所有人都没预料到的。
其实对于赵孝锡而言,他很清楚人力总有用尽之时。就算他武功高强,可也不想白白浪费手下的性命,去跟这些铁鹞子血拼一场。
能用几十个火药坛子,解决这样一支压在宋朝头上的心腹之患,赵孝晚自然乐的去这样做。而且他相信,有了这一点西夏只要不想亡国,除了谈和他们没第二条路可选。
望着那些身披铠甲的铁鹞子,只有唯数不多落水的,幸运的通过浮冰爬上了对岸。被那些。早已内心悲伤到极限的同袍救起。
赵孝锡清楚今天这个打击,想要恢复过来。只怕没一两年功夫,他们根本不可能再敢踏入宋境一步。
而今天鬼骑军,也将成为这支铁鹞子永远的噩梦,这就是赵孝锡选择这样做,最希望看到的结局。
只要有时间让他组建这支。将来用于征战番邦之国的骑军。未来大宋身上发生的悲剧,就一定不会重演。而这个西夏,有了今年的教训,他们就算卧薪尝胆,也要尝几年。
相比一次失利跟继续打下去,将引来亡国之祸,只要李乾顺这个西夏国主不傻。赵孝锡相信,他会打落牙往肚里咽,吞下这个贪婪带给他的苦果。
如今这个西夏国主。在赵孝锡看来也是个欺软怕硬之辈,只要狠狠收拾他一次。让他知道疼,让他知道会被打脸,他自然就会乖乖的听话。
望着那几里的冰面上,已然看不到什么活人。除了还时流淌的黄河水,一切似乎又恢复了平静。而早在一柱香前,那里还有一支令人闻风丧胆的西夏铁鹞子军。
处于队伍最后的几百幸存铁鹞子,已然失去了替同袍报仇雪恨的勇气。他们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看到整个河面,再也看不到有活人踪迹时。离开这个噩梦之地。
相比来时的意气风发,此刻返回的铁鹞子们,再也没了往日的斗志昂扬。一个个跟丢了魂魄一样,跟着前面带路的百骑长,往西夏皇城奔驰而去。
至于领兵的统领李正,早在爆炸声响起时。就连人带马掉进了黄河之中。看这情形,生还的机率微乎其微,再等下去也等不回那些逝去的生命。
其实很想进入西夏闹上一闹的赵孝锡,也非常清楚,兔子逼急了也会咬人。现如今赚到这么多便宜。赵孝锡觉得也差不多够了,没必要再刺激人家。
只是在返回营地后,赵孝锡第一时间发出了命令。让布衣阁将西夏铁鹞子,十不存一战败的消息,象叶蕃跟辽国传播出去。
这样做目的很简单,让那些贪婪的番邦国,知道西夏此入攻宋损失惨重。没了这支他们两国骑兵,也害怕的西夏精锐骑军,相信他们的胆子会大上许多。
第二个目的也是警告,其余两国的精锐骑兵,大宋连西夏铁鹞子都能收拾。如果他们不想重蹈铁鹞子的命运,那今年就都老实一点。
尽管这次的战绩,没有之前围剿赫连铁树的战绩大。可赵孝锡非常清楚,铁鹞子几乎全军覆没的消息,相信会令大宋的军队军心大振。
让这些往年听到这支骑兵,就觉得双腿颤抖的宋朝将士,明白现在朝廷。有了一支,能让西夏铁鹞子军,付出如此惨重代价的本朝精锐骑兵。
而且赵孝锡也相信,朝廷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只要那些文武大臣不傻,他们就会明白应该如何跟西夏的使者谈判。
就算不能让西夏割地,也要让西夏好好出把血。这些年,西夏在宋朝身上可没少掠夺东西。这次赵孝锡必须,连本带利问西夏拿回来。
为了达成这种目的,赵孝锡还特意写了封密折给赵煦。将此次和谈一些条件,跟这位皇帝好好的说了一番。他相信有心提振一下军民士气的赵煦,也不会轻易错过这样好的机会。
在赵孝锡将一明一暗两封奏折,开始通过各自渠道往京师传送时。得到铁鹞子几乎全军覆没的消息,西夏国主赵乾顺当场就吐了几口血。
没人比他清楚,这个消息对于西夏而言到底有多么的糟糕。至于先前主战的官员武将,在了解铁鹞子战败的经过时,也被深深的震骇住了。
一个能沟通河神的宋朝将军!
这就是幸存下来铁鹞子,对此次失败所做出的论断。尽管很多人不信,但事实就摆在眼前,出发三千的铁鹞子,连五百都不到返回。这种惨败,铁鹞子军成军以来从未有过。
做为西夏对外震慑诸国的精锐,几乎被打惨会有何种后果。只要脑子不傻的人都清楚,这下别说找宋朝报复,反而要担心宋朝会不会落井下石。
而且铁鹞子军惨败的消息,一旦令吐蕃跟辽国知道,以两国骑兵对铁鹞子的仇视态度。想必他们也不会放过,如此痛打落水狗的好机会。
持强凌弱,本就是番邦各国骑兵,最擅长做的事情。很快清醒过来的李乾顺,下达的第一条命令,就是将原本待在国内的部队,全部开赴到全线进行备战。
原以为可以过个舒坦年的西夏军队,今年也终于感受到,什么叫四面皆敌的危机感。整个西夏军民,也随着这条噩讯的传开,觉得非常难以置信。
甚至离黄河岸边比较近的将士,还特意跑到黄河边,查看吞噬那些铁鹞子的黄河断口。那宽达几里的大窟窿,还有窟窿中传来的流水之声,令所有人都不得不信。
先前骑军大胜捷报还没消化的朝廷君臣,在得知赵孝锡再次以诡异手段。不费一兵一卒,坑杀了西夏最为精锐的铁鹞子军时,也觉得非常难以置信。
只是再不信又如何,西夏边境开始加派兵力驻守的消息,很快就从其它各路传达到朝廷。这种以往西夏很少做出的举动,现在却奇怪般的做出来。
不是怕宋朝趁机痛打落水狗,还有其它理由可以解释吗?
相比前次会出兵还是不出兵,争执几天的情况不同。此次似乎受了教训的李乾顺,很快派出一支使团,从另外一个地方出现在宋朝边境。
递交了西夏求和的国书之后,生怕那些冻上的黄河再决裂的西夏使团。在等到朝廷旨意,派出军队迎接才敢踏过,以往这个时候,他们丝毫不惧的黄河。
得知了这个消息的赵孝锡,清楚今天宋朝与西夏,将再无战事之余。立刻发动了那些,让三国陷入口水仗跟冲突加剧的冒杀。
几支由武卫镖师假扮的各国骑兵,在三国接壤的边境地带,挑了几个小部落进行袭杀。将三国边民骑兵的怒火点燃,开始渐渐引来全边境的军事对峙。
等到吐蕃跟辽国,得知西夏铁鹞子几乎全军覆没的消息之后,也很快发动了一轮轮骑兵叩关。希望在这个时候,从西夏身上捞一些好处。
至于师出无名,赵孝锡派出的袭击骑兵镖师,早就把借口替两国想好。打着替本国牧民报仇雪恨的借口,西夏与两国接壤的地方,战事的规模也一点点扩大。
相比最应该此刻落井下石的宋朝,反倒没什么举动。这让李乾顺看出,宋朝似乎并不想太过逼迫他们的希望,在和谈的时候让步自然更大一些。
能够少一方的压力,西夏也能从宋夏边境撤军,增援到其它与两国接壤的地区。如果三国这个时候形成合围,那西夏真可谓雪上加霜了。
其实在得知西夏与辽国、吐蕃发生边境冲突时,宋朝也有不少文武大臣觉得,可以反攻一下西夏。怎么着也要扩大一下彊土,涨涨宋朝的威风。
可有了赵孝锡的利害分析,赵煦却选择了与西夏合谈。原因很简单,宋朝此刻需要休养生息。他们真正的敌人不是西夏,而是占据燕云十六州的辽国。
甚至在赵孝锡的密折之中,他还提出一个,令赵煦觉得非常不好思议的条件。就是化干戈为玉帛,卖给西夏一些急需的粮食跟武器,换取西夏不缺的战马。
这种买卖,如果是以前西夏肯定不同意?但现在,有他们选择的余地吗?
第一百六十九章骑兵大布局
近几年来,一直将宋朝视为掳掠对象的西夏。从国主到臣子只怕都不会想到,他们今年会遭遇如此的惨败。丢失了近两万精锐骑兵不说,还让铁鹞子军几乎全军覆没。
尽管他们不敢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可摆在眼前的现实告诉他们,宋朝已然在不知不觉前,组建了一支实力强悍的骑兵部队。因为赫连铁树的狂妄自负,终于令西夏陷入了被动的局面。
明白局势非常严峻的西夏国主,心中虽然恨不得立刻跟宋朝决一死战。可他非常清楚,这仗不能打。一旦打起来,西夏将彻底被宋、辽、蕃三国吞并。
接受朝中几位汉人大臣的建议,西夏国主在打落牙往肚子咽之后。第一时间,派出了使团前往大宋,希望能和平解决边境发生的冲突。
那怕付出一些代价,也要阻止宋朝进攻西夏。不然,今年这个冬天,西夏的日子将非常难过。忍了这么多年的西夏,也不在意再多忍耐几年。谁叫他们是失败的一方呢?
接待西夏使团的事情,有朝廷那些老夫人负责,赵孝锡这个促成此次西夏乞和的钦差大臣。要做的事情,就是向西夏方面施加压力。
除此之外,骑兵大军转而开始沿着吐蕃边境一线,拿那些小股吐蕃骑兵练手之余。在宋、夏、蕃三国边境地区,西夏跟吐蕃的边境,似乎也变得热闹了起来。
原因很简单,吐蕃国居住在边境的两个小部落,受到了不明身份的骑兵夜袭。从这些骑兵逃跑的方向,他们是进入了西夏国内进行躲避。
同样的事情在西夏边境也上演,而主导这件事情的。却是穿着吐蕃骑兵服装,光明正大白天袭击西夏游牧部落的骑兵队。
尽管那些吐蕃骑兵。被部落的骑兵队追着打跑。可他们造成的损失,令两个部落过冬的粮食,几乎全部烧了个干净。没了粮食,他们这个冬天怎么过呢?
生活在草原地区的游牧民族,他们都喜欢以牙还牙,以血还血的道理。为了部落能够生存下去。也为了找吐蕃人报仇。
这些部落骑兵,才不管上面国主怎么想,毅然在部落首领的带领下。越过边境杀入吐蕃境内,烧杀抢掠一番。为何不去宋朝,原因很简单那里有大批骑兵巡逻。
以至于以往跟两国接壤的西宁州,除了前期受到一些损失外,今年却格外的安静。往年三天两头,能看到狼烟四起的场面,今年却成了稀罕事。
这种由两国游放民族。自己组织的报复行动。最终还是令吐蕃跟西夏方面,不得不派出正规军进行对决。这样一来,两国的边境冲突,自然也变得一发不可收拾起来。
相同的事情,在辽国与西夏接壤的区域同样上演。相比吐蕃跟西夏接壤的地方,大家各有死伤不同。夏辽边境死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