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武帝之天龙八部(步枪)-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样一来更新数量上,确实有所下降。也请大家多体谅一下,有时间的话,蚊子会多更新回馈诸位书友的支持。最后感谢每一位订阅本书的书友,谢谢你们的正版订阅,万分感谢!
第一百四十二章无声的杀戮
望着眼前这座安静中,带有一种肃杀之气的骑兵军营。赵孝锡却觉得并没他前世,所独闯过的外军军营危险。至少眼前这种削尖的篱笆栏,跟那一幢幢蒙古包似的帐篷。
跟前世一些他所带队,突袭过钢筋混凝土的堡垒要塞,无疑要显得简漏上许多。当然,此时此刻的他,也没有当年的无声狙击步枪跟一水的特战装备。
可对精通特种作战的赵孝锡而言,这看似严密的军营其实漏洞百出。若非他身边现在可用,经过特种作战训练的武部骑兵数量不多。
赵孝锡完全有信心,可以在不动用骑兵冲营的情况下,将住在里面的人全部抹杀掉。但现在嘛!虽然把握不大,可赵孝锡还是想试一下,先暗杀解决一些醒着的敌人。
若是暗袭失败,再派兵强袭这座骑兵大营。至少他清楚,这里距离最近的一座西夏小城,还有至少五六十里的地。只要不火光四射,这里杀破天都不会有人知道。
只是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五六十里地如果对方骑兵来援,最多也就是几柱香的时间。要是被对方大股骑兵追上,那今晚过来突袭的骑兵,只怕损失就会超出赵孝锡的预计。
很计较战损率的赵孝锡,希望尽可能以简单的方式,达到最终的目的。那么眼下先暗袭,再快攻的方法无疑最合适,双管其下一举拿下这座骑军大营。
等到带领着大部队到来的折知刚等人,来到赵孝锡面前请示作战命令。赵孝锡很快将骑军营中,擅长近身搏杀的骑兵找了出来。
同时让折知刚跟曹文虎,分别带领剩下的骑兵,分成两队一前一后上马待命。一旦突入军营的暗袭队,行踪暴露立刻实施突入。
看着挑选出来的近百名擅长近身搏斗的骑军官兵。赵孝锡决定从正面发起突袭,先把这正门上的弓箭手给解决掉。控制下这座正门,以便于暗袭失败,待命的骑兵可一股攻入。
至于入营之后,这些都手持短刃的骑军官兵,则由赵孝锡挑选出来的带队官。按照十人一组的方式。先解决巡逻的哨兵。有手弩这种近杀利器,小心一点应该不会有问题。
决定了从正门进攻的赵孝锡,在等待的这段时间里,已然看清楚对方巡逻兵途经这里的时间。让身边的亲卫拿来弓箭之后,将另一个箭楼的弓箭手,交给了身边的赵大负责。
等下赵孝锡会看准时机,两人同时射出手中的箭枝,将这两个箭楼上的弓箭手一箭袭杀。只要没了在高处观望的弓箭手,他们入营则会安全隐蔽许多。
看着那队巡逻兵再次持着火把出现在众人的视线之中。不到一会功夫又消失,赵孝锡很快小声道:“赵大,准备!”
两人同时望着箭楼上一左一右的弓箭手,由赵孝锡负责远处那位弓箭手,而赵大却负责近处的弓箭手。不断瞄准之后,赵孝锡等到两个弓箭手,同样转向外面一侧时。
立刻道:“射!”
已然做好瞄准的赵大,很沉稳的射出了手中的利箭。也非常精准的射入了对方的咽喉之中。至于赵孝锡的铁箭,虽然距离更远一些。
但射杀对方的时候。几乎还赶在了赵大的前头。这相差无几的箭袭,就这么分毫不差的结束。
望着箭楼上,两个瘫软下来的弓箭手,赵孝锡立刻带领第一分队,翻过眼前的篱笆护栏。进入了西夏人的骑军大营之中,并吩咐两个亲卫。赶在巡逻兵抵达这里时。
迅速的冲到了箭楼之上,解下被射杀的弓箭手服装穿戴了起来。等到巡逻兵又一次巡回到这里时,根本不会想到,箭楼上的两个弓箭手,已经换成了另个两个人。
这种看似无声却惊心动魄的袭击。让等待在外面暗处的骑军官兵,也觉得有种心跳加速的感觉。同时也庆幸,今天他们是攻击一方的人。
看着这些手持火把的巡逻兵,又一次消失在众人的视线之中,赵孝锡单手一指。两个随他进入的亲卫,立刻将正门的营门给打开。
等待在外面的骑军官兵,迅速的在暗处进行了集结。接下来,他们在做的,就是尽可能小心隐蔽将大营里活着的人抹杀干净。
在外面已经分成了若干小队的突袭队,全部沉住气趴在大营中的阴暗处。他们需要在这里,亲自观看一次赵孝锡,袭杀巡逻队的实战演示。
尽管这种临阵教导有些过于简单,可赵孝锡非常清楚。有了一次直接的体会,这些武功不错,却不擅长偷袭的骑军官兵,会有个相对直观的实战观演。
清楚这种直接的观摩,会让这些接下来分成若干队的骑兵,能更加明白如何做。才能尽可能,准确而又迅速的抹杀,这些一队几乎都是八到十人的巡逻队。
看着那队九人的巡逻队,再次出现在他们的视线之中。趴在暗处的骑兵官兵,都憋着气死死的盯着急,潜伏在拐角处的赵孝锡跟八名亲卫。
等到这些巡逻兵进入手弩的射击范围,这些骑军官兵就看到,几乎在同一时间。赵孝锡等人的弩箭同时出手,分布有序的射出。
更令他们震惊的是,在弩箭射出的同时,赵孝锡等人也立刻箭步而去。被弩箭射中却没立刻毙命的巡逻兵,就被迅速扑出的赵孝锡等人抹杀。
一眨眼功夫斩杀了一支巡逻队的赵孝锡,很快打出一个手势,让亲卫把掉落在地的火把拿起来。同时分出几个人,快速的将尸体拖到旁边的阴暗角落。
这种分工有序的动作,令这些骑军官兵也是深有感触。第一次知道,杀人还可以这样杀的他们,才真正明白为何赵孝锡,会在行动前还亲自给他们做次表演。
在演示完这次的袭击之后,赵孝锡很快让亲卫扒下这支巡逻队的军装,快速的换下身上军服的他。摇身一变,又成为这座大营的巡逻队一员。
等到这些突然营中的骑军官兵,将跟在赵孝锡冒充的巡逻队身后,不断的往大营深处渗透。直到彻底将大营中,负责巡逻的骑军士兵抹杀干净。
为了保证血腥之气的扩散,赵孝锡还特意交待,等下被袭杀的西夏骑兵。流血的伤口处,全部用泥土给它覆盖起来,以保证这种血腥之气,不会被帐篷中的人闻到。
清楚一些沙场老兵,对血腥之气非常敏感。要是惊醒营帐中休息的西夏兵,那这突袭随时都有可能失败。别小看这个掩盖鲜血的小细节,却有可能决定一场袭击的失败。
跟在各自带队的小队长身后,望着前面打着火把行走的赵孝锡等人。这些骑军官兵,第一次感受到手心开始冒汗,精神高度集中的体验。
等到赵孝锡将这群骑军小队,全部带入到大营各处之时。一场发生在西夏骑军大营中,无声的杀戮,随即拉开了大幕。
至于赵孝锡跟这些伪装的巡逻亲卫队员,直接从大营中心穿插。打通到这座军营的后门之处。将这座后营门前的哨兵,同样换成了骑军的官兵。
这也保证了,一旦暗袭队行踪暴露,前后两支骑兵可同时攻入大营,将生活在这里面西夏骑兵,全数聚歼于此。
时刻关注着大营情况的赵孝锡,解决了后门的西夏骑兵之后,很快又穿着身上的西夏军装。游走在这幢骑兵大营的各个营帐之中,直到天色已然放亮。
走出最后一幢空荡荡的帐篷中的赵孝锡,却发现在大营外面晃悠的,似乎都是自己的部下。直到再仔细搜索一遍,才发现这幢骑兵大营,除了他们已然没有一个活口。
觉得这还真有点出乎意料顺利的赵孝锡,见不用兴师动众的利用骑兵冲营,也觉得省了不少麻烦事。唯独接到命令入营的骑兵,听说等了一晚上,却没他们的用武之地时,也觉得非常失望。
不过,能如此干净利落拿下对方一座骑兵大营,前来的骑兵将士无疑都是兴奋的。开始根据赵孝锡的命令,除了这些帐篷之外。
其它骑兵大营中可带走的物资,还有那养在马棚里上千匹战马,通通带回宋境之内。至于那些被杀死的,近两百名留守西夏骑兵,赵孝锡则干脆来个毁尸灭迹。
让手下的骑兵幸苦一下,将这些尸体全部带出骑兵大营之后,丢到附近一个狭小的山谷之内。而后返回来时候,在马尾上吊着树枝,把足迹全部清理干净。
更令手下骑军将士不解的是,赵孝锡甚至让手下的骑兵,将昨晚杀人时留下的血迹。同时清理干净,让整个营地看上去,都显得异常干净整洁。
等到所有物资跟马匹都整理好,赵孝锡立刻下令回军,直奔兰州城而去。并且亲自带令骑兵断兵,将他们过桥之后的痕迹,同样清除的干干净净。
这样做的原因很简单,就是让西夏人在看到这个人去营空的军营,产生无数个猜测跟联想。
即保证了骑军到来,短时间不会被西夏发现,也给他们留一个内心恐惧的阴影。毕竟,上千骑兵驻扎的大营,物资战马跟人员同样消失。这情形确实诡异啊!
第一百四十三章得胜回城
自从赵孝锡带队离开,留守兰州城的张亭光就一直比较担心。现在过去了两天两夜,这位战役总指挥还未返回,他多少还是有些坐卧不宁。
直到今天兰州城刚一开城门,一个外出的骑兵迅速进城,向他通报在赵孝锡的带领下。已经在石瓦寨一线,全歼了西夏一个骑军千人队的消息。
同时也告知了一个,令刚兴奋了一把的张亭光,立刻满头大汗的消息。那就是,这位胆大包天的郡王爷,竟然带人夜过黄河去偷袭兵力稀缺的西夏骑兵大营。
觉得这个郡王爷,始终还是忘不了用兵专于奇的张亭光,自然非常担心赵孝锡的安全。原本打算派出一支骑军千人队,前往黄河边接应过河的赵孝锡一行人。
就在张亭光打算派出一支千人队出城接应时,却听到城外传来的欢呼之声,询问之后才得知。昨天被留守石瓦寨的骑兵,已然押着近百名西夏骑兵俘虏进城。
等到他带兵出来之时,看着那一串干涸了血迹的人头,还有跟在入城骑兵身后欢呼的百姓。张亭光也知道,这是一场大胜,一场确实值得城中军民欢呼的大胜。
就在张亭光看着,那些兴高采烈入城的骑军官兵跟百姓时。一个骑在战马之上,高喊‘紧急军情’的骑兵再次飞奔入城,出现在张亭光以及入城的骑军前。
意识到这个紧急军情,很有可能来自赵孝锡那行人的动向。张亭光立刻一脸严肃的问道:“什么军情?”
看见张亭光紧张的神情,显得有些气喘吁吁的骑兵却拍马上前几步,以张亭光跟其余骑军才能听到的声音道:“张将军,赵将军让手下提前回来通知,他们即将回城。
让将军跟骑军兄弟,不用出城接应。另外他让我通知将军,做好接收物资跟战马的准备。昨晚一战,我们不但全歼了西夏留守大营的几百骑兵。
而且此战未损一兵一马,可谓真正的又一个大胜。而且缴获了大批西夏人储存在大营的粮草,还有上千匹优良的战马。
因为将军不想让这个消息走漏。特意让我以紧急军情的方式告知。等下将军他们。也会从人数相对少的北门进城,直接将物资跟战马运送进城,还请将军准备一下。”
听到赵孝锡连夜突袭,西夏建立在黄河对岸的骑兵大营。还未损一兵一卒。对西夏骑兵行军布营。有一定了解的张亭光也非常难以置信。
反倒是听到这个消息的其它骑军官兵。则觉得这位统领大人真的太威武。这大战还没打响,就先歼灭了对方一个千骑队,还端掉西夏人的一个骑军大营。
没能有幸出营参与这场战事的骑军将士。自然也非常期待。这次赵孝锡回营之后,能跟他们一个出营试炼的机会。不能让金字营的骑兵,独享与西夏人作战的功勋啊!
既然得知赵孝锡跟骑兵平安无事,那张亭光自然用不了派兵去接应,很快亲自带着一些人来到兰州的北门等候。不多时,就看到城门外出现尘土飞扬的场面。
随着那些几乎每人都护送几匹战马的骑兵出现,守城的城防军先前还吓了一跳。要不是张亭光交待,那位骑军统领将从北门入城。他们指不定,看到这场面就敲响了警钟。
看着越来越近准备入城的骑军,不少人身上都沾染了血渍。先前在东门看到挂着人头的场面,在这里又出现了一次。
相比在东门是人头多空马少,此刻入城的几百骑兵,则是空马多人头少。可不管如何,望着这些骑兵入城,谁都知道这支骑兵,又在城外打了一个胜仗返城。
尽管这段时间,兰州城实施非常严格的禁城令。可不少百姓还是知道,城中的骑兵数量,似乎比往年多了不少。只是相比那些平时看到的边军骑兵,这支骑兵似乎又有些不同。
眼下这支砍杀了不少番邦骑兵头颅的,正是这支气质跟边军骑兵不一样的大宋骑兵。虽然不少百姓也很想知道,这支骑兵到底是那里的。可至今有关这支骑兵的来历,城中的百姓还是无从得知。
至于还潜伏在城中的西夏探哨,同样非常想知道这支骑兵的来路。只可惜,前段时间边境每个城池中,几乎都发生过暗杀事件。
他们布置在城中的一些谍报点,几乎都被暗杀的人一网打尽。就算有些住在城外的秘哨点,也被不明身份的人一网打尽。
现在这些如同惊弓之鸟般的西夏谍报人员,还想象以前那样打探消息跟传送情况,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往往他们稍一露出,打探这支骑兵来路的想法,有可能在第二天就消失在,兰州城中不知去向。这种无所不在的恐惧,让还没查出的西夏探子,恨不得把自个埋地里。
根本不敢象以前那样随意的轻举妄动,想传递情况给西夏军部,也几乎成为不可能办到的事情。而导致出现这种局面的,正是赵孝锡手下的布衣阁跟武部联手所为。
其实这些消失的谍报人员,很多自然是被暗杀了。但也有一部分被策反了过来,继续跟西夏传递一些假情况,或者不太重要的军事情报。
这种情报上面的失真,也令西夏今年打算来场大规模的袭扰,失去了以往稳如泰山般的情报支持。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西夏人,只是觉得形势有些不对。
却从来没想过今年的宋朝军队,打算狠狠的坑他们一把。让他们知道什么叫伤筋动骨,至此之后能够好好的老实上一段时间。
穿着一身普通骑兵服,骑行在队伍中间的赵孝锡,根本没人会知道。他就是这支驻扎兰州城骑军的统领,反倒更觉得,他是这支骑军队伍中的普通一员。
只有当入城的骑兵,全部进入高度警戒的骑军大营时。赵孝锡才会走在队伍前面,享受着骑军官兵的欢呼之声。这也是,身为一军统领,所应该得到的荣誉。
交待这两天随他出行的骑兵,全部回归各营之后,赵孝锡望着一脸担心的张亭光。也清楚自己这个统帅外出,确实有些失职。
只是赵孝锡非常清楚,在大的军事布局之上,他的水平远不如张亭光厉害。怎么说,这位骑军的副统领,可是担任过雁门关指挥使的精英将领。
回到帅帐的赵孝锡,主动承认了这次外出两天的错误,反倒让张亭光也不好说什么。只是在认错之后,听到赵孝锡很直白的表示。
目前的他,在大局指挥上,还不如张亭光这个雁门关的前指挥使。因此,在此次对阵西夏即将到来的大军入侵,张亭光更多将担任真正的排兵布阵之人。
至于赵孝锡,则是计划的执行人跟监督人。这些实诚话,说的张亭光又是感动又是觉得压力倍增。毕竟,这可是事关秦凤路与西夏的大仗啊!
好在张亭光也清楚,他将来能否重新担任一路指挥使,也许就指望今天这一仗。很快根据赵孝锡所提供的情报,他也开始分析接下来的战争走向。
此次西夏人被骑军打了个措手不及,消灭了一个千骑队,还被端掉了一座骑兵大营。按照西夏人一惯的性格,少不了肯定又会加派骑兵,入侵宋境调查情况。
这也意味着,昨天打的那一仗,也许将影响后期的各种反应。只是不管如何,都清楚战场形势瞬息万变的张亭光跟赵孝锡。
还是决定,将任何一种可能发生的情况都预想一遍。在根据这些预想到的情况,做出相应的准备跟布置。以求在接下来与西夏交锋时,能做到料敌与先。
有赵孝锡提供的情报支持,还有秦凤路军地的全权配合,张亭光只需要根据随时收到的情况,做出相应的布置就行。
这种统筹一路的战略布置,也让他重新体会到大权在握的感觉。只是他非常清楚,这种权力是赵孝锡给予他的。若是他不珍惜,下次这种机会可能就没有了。
倍加珍惜这次机会的张亭光,自然也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热情跟严谨态度。陪着赵孝锡论证各种可能性,只要两人达成一致意见,这命令就会由赵孝锡发布出去。
在赵孝锡回到兰州城,为了即将到来的变局而准备时。三天往驻扎黄河岸边骑兵大营,运送一次补给的西夏车队,在抵达这座大营时,却发现整个大营安静的有些吓人。
因为被歼灭的那支千人骑兵队,做出出兵决定的千骑将,根本没考虑过他会被全歼于宋朝境内。也没想过,就算他第二天太阳出来时回不了军营,留守的骑兵也会将情况上报。
可现在连他外带留守的骑兵,都被赵孝锡给来了个一锅端。这也导致,西夏边境同样进入警戒状态的西夏补给队,根本不知道这个骑兵营,在他们抵达的一天前,就变成了人去帐空的营地。
待到押送物资的骑兵军官,觉得情况有些不对,让马车队立刻停止前进。派出一支骑兵入营搜查了一下,却发现整个军营真的空荡荡。
没有血迹,没有战争过的痕迹,一切似乎显得非常诡异般。这个驻扎上千人的骑兵大营,突然一下子全空了!这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第一百四十四章清边备战
接到前方传来的紧急军情,坐镇后方大营的赫连铁树也傻眼了。一支千人骑兵队,连营带物资全部消失。位于后方小城的西夏军队,竟然丝毫没有查觉。这怎么可能呢?
得知这个消息的赫连铁树,第一反应觉得会不会,是这些骑兵贪功,直接不遵号令跑到宋朝边关去劫掠了。
可运送物资的骑兵队,一路追寻到宋朝境内,也没发现一个西夏侦骑。更别提,这样一支庞大的千人骑兵队了。
觉得事有反常的赫连铁树,立刻亲自带领一支五千人的骑兵队,从西凉府拨营赶往骑兵营消失的地方。在经过一番仔细搜查,才发现抛弃于山谷中,几百名骑兵的无头尸体。
看着这些无头尸体,赫连铁树心中的怒火可想而知。尽管他不清楚,这事到底是谁做的。但在黄河附近,能做出这种血案的,除了宋朝军队还会有谁呢?
自从上次在江南吃憋,赫连铁树都鼓动西夏国主,发动国战入侵宋朝。只可惜,国主跟朝中不少大臣,一口否决了他的提议。甚至还指责他公报私仇,有愧西夏征东将军的威名。
现在有了这个惨案,赫连铁树又一次具折上奏,请求国主加大今年入冬的侵略战。理由就是,今年这场战事是由宋朝人主动挑起,他们也有了开战的理由。
很可惜的是,他的想法非常不错,可远在边境的他。不久之后,就收到国主传来的回复。上面一句‘可有证据乎’,让赫连铁树立刻抓瞎。
这几年西夏没少在秦凤路跟永兴军路,打宋朝的秋风。可面对宋朝君臣的指责,西夏方面每次都以无证据为由。让宋朝军民对其恨的牙痒痒却也无可奈何。
那么此次边境骑兵营遇袭,西夏方面同样没有证据。若是他们主动挑起战争,谁敢保证辽国跟吐蕃。不会在西夏与宋朝拼的你死我活之际,捡一个从天而降的便宜呢?
用西夏国主的话而言,如今的西夏虽然实力恢复了不少。可要想跟宋朝找一场国战,他们的实力还非常不足。一旦消耗在国战中的实力太多。西夏甚至将迎来亡国的危机。
这样的风险,西夏国主自然不敢冒。而赫连铁树对于国主的回复,可以给他增加一支五千人的骑兵队。却不许他在黄河上冻前,挑起太大的过境纷争。
面对国主非常严厉的措词,赫连铁树也觉得非常无奈。那怕他心有轻视宋朝边军的实力,却也清楚一旦暴发大战,西夏根本没办法打一场持久战。
此次他统领一支万人队,跟西夏国主商定的作战策略,除了加大对宋朝边境的骚乱跟掠夺人力物力外。更多还是相机夺占兰州城。替西夏抢占一个登陆宋朝的前沿城池。
现在国主否决了他的提议,又多给了他五千人马的指挥权。这种打一巴掌给个甜枣,说明赫连铁树在西夏国主心中,还是很受恩宠,却也不会允许他乱来。
见建议被否决,赫连铁树坐镇岸边骑兵大营多时,通过连日派遣小股骑兵渗透。已然知晓对面今年的宋朝边军骑兵,似乎比往年大胆了许多。
相比往年不到黄河封冻。这些边军骑兵不敢随意靠近黄河边不同。今年的黄河周边,却多了不少边军骑兵的影子。
更令赫连铁树不解的是。这些边军骑兵的实力,似乎比往年有所长进。他到这里陆续派出的侦骑小队,不少都是投入宋朝却有去无回。
加上以往情报收集异常顺利的谍报人员,今年却很少能送来有价值的情报。有关边境诸城的守军情报,跟以往历年似乎没什么不同。这种种迹象,都令赫连铁树觉得有种危机感。
在赫连铁树为不断损失的侦骑而头疼时。远在兰州城的赵孝锡,也做着最后的准备。距离黄河封冻已然时间不远,赵孝锡也不断从边军中,选拨擅骑之兵补充到骑兵队来。
从布衣阁反馈的情报,西夏境内又抽调了一支五千人的骑兵队。这支骑兵队。正是来自拓跋玉的家族。这样一来,今年过境的西夏骑兵数量,有可能达到近二万人。
针对这种情况,赵孝锡很快命令永兴军路的驻军,尽可能转移边境的百姓入城躲避。至于秦凤路各大垒寨,都派遣了骑军传授他们盾箭联防战术。
同时为了应对封冻后的大兵入境,赵孝锡也让这些堡垒寨,尽可能转移老弱妇孺进边城躲避。堡垒寨中留守的,更多都是可战之士。即起到警戒作用,又在一定程度上,能消耗西夏骑兵大军的实力。
相比永兴军路的防守措施,跟以往没多大改变。今年重点防御的方向,则集中在秦凤路一线。三支边军主力,全部进驻一线城池进行防御。
战前赵孝锡向朝廷提请的物资,此刻也一批批补充到边境诸城。保证了这些城池中,军民物资不至短缺之余,赵孝锡还严令各城修缮城墙。
从各大府城调来的工匠,此刻也加班加点制作防御器材,增加各城的防御能力。有朝廷的资金跟物资支持,各城的官员自然乐的当一个监督者。
对于敢玩忽职守的官员,赵孝锡在查到一个,根本不给对方任何的解释机会。证据确凿之后,直接拉到午门斩首示众。从来没什么,文士不可杀的规矩。
别说边城中的那些知府跟城守,就连秦凤路的知州跟转运使们,面对这位动不动祭出尚方宝剑的郡王爷。也是敢怒不敢言,生怕赵孝锡给他们来个先斩后奏。
江南贪腐案,已然证明朝廷很重视这位郡王爷的意见。两浙路知州,被秋后问斩就是铁证。连个流放充军的机会都不给,直接一刀给喀嚓了。
有这种血淋淋的例子在,秦凤路的官员自然忌惮的很。在调运物资跟配合边军上,显得异常老实。这也让边军的将领们,终于享受到一把受尊重的优待。
清楚他们现在所得到的厚待,都来自赵孝锡对他们守卫边境功劳的肯定。此次若大胜西夏,他们都能认功行赏。若此次他们某个人失职,导致城池被西夏攻破,后果同样非常严重。
相比赵孝锡杀文官还需要证据,杀他们这些军官,那真的以战绩定论。这次因为朝廷有心整理一下,与西夏边境的混乱局势,他们这些边军也可谓鸟枪换炮。
不论是军装还是武器,都全换了一茬新的。往年到了这个时候,异常欠缺的弓箭,此刻各城都堆积如山。
加上不用担心粮草危机,再守不好他们负责的城池,真的无颜面对边彊父老跟朝廷。被赵孝锡一刀斩了,他们自问也无话可说。
在张亭光这位防守悍将的组织,跟赵孝锡这位不容讨价还价的钦差严令下。边境各城都进入了,大战来临前紧张的备战中。
清楚今年宋朝是有备而战,若消息不传递出去,足以导致西夏今年战事大败。那些潜伏的谍报人员,也可谓想尽办法,就想把消息传递出去。
可面对似乎无孔不入的反谍报杀手们,那些能成功混出城池的探子。往往没到边境,就被尾随而来的杀手们逮住。就算是普通的百姓,在这种时刻都不许靠近边境半步。
现如今西夏方面,能收到的情报,只有那些被策反谍报传递的假情报。对于各城加强修缮城防,储存守城物资跟大军入驻。赫连铁树这个西夏指挥官,根本就无从得知。
那怕赫连铁树意识到,今年的情况有些不同寻常,加派侦骑队潜入宋境打探情报。可面对宋朝边军骑兵的重重阻击,这些侦骑队也往往损失惨重,还打探不到任何有利的情报。
在赫连铁树加大侦骑渗透时,清楚目前西夏还不敢大兵入境的赵孝锡,直接将五支千人队。外加扩建两支擅骑之术的新千人队,全部派到边境找那些西夏侦骑队的麻烦。
虽然不让有骑军士兵阵亡被带回,但一次次的小队遭遇战。让骑军队这些菜鸟骑兵们,也不断在这种小型骑兵交锋中快速成长着。
加上收拢了秦凤路三支边军中的骑兵队,赵孝锡在大战前同样将骑兵的数量,扩充到一万多人。只要打好首次骑兵大会战,赵孝锡就有信心,让西夏今年入境骚扰,付出惨重的代价。
相比赵孝锡几乎泡在骑兵营,操练这些越来越成熟的骑兵,张亭光却再次变成一路指挥使。不断完善着,秦凤路边境地区的防御措施。
按照赵孝锡的交待,此次宋朝不但要让西夏损失惨重,还要最大程度保证边民的安全。这意味着,张亭光必须做好边境的防御工作,让赵孝锡肯定他的能力。
虽然作战方案是张亭光制定,但最终发出号令的同样是赵孝锡。面对这位钦差大臣的威严,边境的诸诚官兵,同样不敢有丝毫懈怠。全城齐动员,将城池打造的固若金汤。
经过近一个月的准备,一直在黄河边巡视的两军骑兵,都向各自的指挥官,传回黄河已然上冻的情报。这意味着,大战真的一触即发了!
第一百四十五章边关狼烟起
做为孕育了华夏文明的母亲河,黄河在华夏历朝历代都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依赖这条生命河,养育了无数华夏的子民。而围绕着这条母亲河,发生的战事同样不计其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