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武帝之天龙八部(步枪)-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直接拍了一个马背,从马身上腾起的赵孝锡,如同一个凌空出现的杀神一般。突然将手中的银枪,化成一朵朵绚丽的枪花,将千骑将身边的亲卫。

几乎没有反抗的,就被挑落于马下。就连千骑将,在看到枪尖临身之时。用弯刀格档一下,却发现一股巨力从枪身上传来,整个人就受不住,立刻吐血之时也跌落于马下。

就在千骑将觉得这位年青人武功太高时,刚跌落在地的他,就看到自己跌落的身体。至于他的头颅,此刻似乎跟身体分了家。

带着这种奇怪的想法,陷入黑暗之中的千骑将头颅,已然在他落地那一房。被赵孝锡用枪刃割下,被挑于枪尖之上。

举着这个还在滴血的头颅,赵孝锡吼道:“敌将已死,尔等还不放下兵器投降?”

看着一转眼的功夫,这位在西夏也可谓不多的事千骑将,已然成为一个人头被人挑于枪头之上。加上赵孝锡那杀气腾腾的吼声,不少西夏骑兵都觉得。这会不会是一场恶梦!

为何他们抱着斩获敌人头颅,劫掠一笔财富跟奴隶的梦想而来,却突然发现。以前任他们鱼肉的宋朝人,此刻却化身为恶魔,将他们平时谈笑风生的兄弟,一个个斩落马下。

似乎在这一刻。他们只能心目中那些软弱的宋人一般。望着赵孝锡举起的将军头颅,还不想死的西夏骑兵,立刻抛掉手中兵器翻身下马。

至于还在顽抗到底的西夏骑兵,也被三五成群的边军,你一刀我一枪的杀死。战事在赵孝锡斩杀了敌将之后,终于彻底的结束。

从先前热血沸腾的拼杀当中反应过来。看到现场除了被俘的西夏骑兵,还端坐与战马之上的都是自家兄弟。不少初次参战的幸存的骑军官兵,立刻压抑不住心中的狂喜。

举起手中的兵器道:“我们打赢西夏人了,我们赢了!骑军万胜!将军威武!”

这种此起彼伏的兴奋吼声,让同样待在垒墙上的团练军们也觉得。何时西夏的骑兵无能到这种地步,这么多人攻不下他们的堡垒寨不说,连这些边军骑兵也干不过了?

可不管如何,听到穿着宋军服饰的骑兵,吼出胜利的声音。待在垒墙上的团练军跟百姓。也喜从心来的欢呼雀跃起来。

尽管这只是一支西夏的千人队,可这几年被大宋全歼的西夏千人队有多少。如此干净利落斩杀的,又能有多少呢?

他们都能想象,这一战传到秦凤路跟朝廷,只怕也会大肆的庆贺一番。要知道,为了这些一到冬季封河,就入境烧杀抢掠的番邦骑兵,边境的宋朝军民没人不痛恨他们的残暴。

现在突然有一支军队。能全歼这样一支,以前在边军看来无可奈何的千人骑兵队。他们自然非常兴奋。自然也会觉得。这风水轮流转,今年也许应该轮到西夏人倒霉了!

等到手下这些将士兴奋过后,赵孝锡手一抖,将枪头上这颗人头。抖落到赵大手中,同时下令道:“好了,这只是一道战前的开胃菜。用不着这么兴奋。

什么时候,等你们把对方的万骑将斩杀,再这样兴奋也不迟。现在开始打扫战场,派出一小队人,将这些骑兵看押到石瓦寨中。

把我们战死的兄弟。尸体收敛一番装好带走。等到了兰州城,本将亲自替他们送行,让其它骑军兄弟知道。什么叫做战场无情!”

看着那些跟战死西夏骑兵军装不一样的边军骑兵,赵孝锡大略看了一下。不说那些受伤的骑军官兵,战死的人员也接近五六十人。

虽说这是一场大胜,可对于赵孝锡而言,这种胜利所付出的代价同样非常大。毕竟,今天这种情况下,若是这些人是成熟的骑兵,他相信战死的人数会大大降低。

有心算无心,加上他们装备精良又处于有利位置。加上还有他这个武林高手,跟赵大这些高手老兵陪同作战,能打胜这一仗并无什么稀奇。

听到赵孝锡下令打扫战场,这些骑军望着,先前还跟他们一起策马奔腾的兄弟。此刻已然成为一具血未冷的尸体,堆积在那些西夏骑兵的尸体中。

他们看到这种场面,也终于明白当日出征时。赵孝锡为何会说,有机会出征并非是他们想象当中,那么美好的一件事情。

只有看到同袍的尸体,他们才会明白战争的残酷。先前胜利的喜悦,随着看到这些战友的尸体,骑军将士们也渐渐冷静了下来。

根据几位骑军千骑将的命令,此战幸存的官兵开始陆续斩首。将这些西夏骑兵的头颅给斩下来,打算明天带回兰州城,让城里的百姓看看。

这种斩人头算军功的方式,虽然有些残酷。可赵孝锡就是希望通过这种震撼的方式,告诉兰州城的军民,不是只有西夏的骑兵知道斩人头。

相比朝廷不少文官所谓,以和为贵讲究仁义不同。赵孝锡遵循的却是铁血规则,那就是西夏人将宋朝人不当人看。那宋朝人从此,也不会把他们当人看。

用这种以血还血,以暴制暴的方式告诉西夏人。下次再敢随意进攻宋朝,这些被割下人头的骑兵,就是他们最好的例子跟下场。

等到骑兵陆续进入石瓦寨,这个已然灯火通明的寨子,也跟平时过节一样热闹了起来。而为了让这些经历血战的手下放松一下,赵孝锡也让手下的骑军将士,陪着这些百姓跟团练军,好好的热闹了一番。

直到跟寨里的军民享用了一顿晚饭之后,赵孝锡才提审了几个投降的西夏骑兵。面对都投降了,还不肯交待情况的骑兵,他根本没有二话,直接让赵大将其斩首。

在这种冷酷而直接的杀戮中,赵孝锡通过这些投降的西夏骑兵,也得知了黄河对面西夏骑兵大营。似乎处于非常空虚的状态!

当他得知原本他们打算,今晚攻下石瓦寨在里面狂欢一番,明天凌晨就赶回黄河的军营时。赵孝锡突然觉得,这一晚上的时间,也许可以好好的用一下。

不管怎么说,相比他秘密的调集物资到前线,西夏这次为了大军入侵宋朝。同样在黄河对面的大营之中,储备了不少战略物资。

要是能在大战之前,把这个前方大营给端了,相信会让西夏人知道。其实不是只有他们懂得,越境作战烧杀抢掠。

审问到这个情况,赵孝锡立刻将原本准备休息的骑军官兵叫起。决定连夜出发前往黄河边,看看能否利用夜袭的方式,将那座距离此地并不太远的敌军大营给偷袭了。

考虑到深夜越境作战人数不用太多,赵孝锡最终决定。留下两支百人队,驻守石瓦寨以防万一。而且他们明天凌晨天一亮,立刻起身押着俘虏返回兰州城。

这些俘虏当中,自然也包括此刻,已然变得沮丧不再说话的拓跋玉。还有今天幸存下来的西夏骑兵,他们也将成为骑军组建以来,第一批被俘虏的番邦骑兵。

其余入驻石瓦寨的骑兵,立刻出发前往黄河边。还是由赵孝锡亲自出马,带领手下的骑军来个夜踏敌营,让西夏人也尝尝夜晚被人追杀的滋味。

对于赵孝锡临时作出的作战计划,赵大等人也觉得。如果这些俘虏交代的情况属实,那么今晚应该就是,那幢骑兵大营最为空虚的时刻。

只要他们小心谨慎一些,端掉这个建立于黄河对岸的骑兵大营,还是非常有希望的。更何况,他们还有一个擅长奇兵作战的赵孝锡,更是多增添了几份成功的胜算。

在石瓦寨饱食了一餐的骑军将士,除了留守的两个百人队。明天押送俘虏跟缴获的物资战马,配合其它外出搜索的骑军小队,将其顺利送回兰州城。其它人,又连夜收拾装具准备出发。

临走时,赵孝锡特意将石英这个团练军统领找来,告诉他这次石瓦寨团练军的战绩。他们具折向朝廷跟秦凤路官员请功,到时他愿意的话,可以晋升为厢军营。

对于赵孝锡给予天上掉馅饼的好事,石英却出人意料的拒绝。对于他而言,他虽然很想去大城里面居住,那样自然会安全一些。可这些寨中的乡亲父老怎么办呢?

其实这次有了赵孝锡的额外开恩,赐于他们团练军跟厢军一样的装备,他已然很心满意足。他只希望朝廷以后能将团练军,所能得到的物资待遇补发到位。

做为团练军统领的他,就已经万分感激朝廷。也会带领这些寨中的青壮,为保卫边境跟这些家乡父老尽一份力。

至于当不当厢军,他跟团练军的官兵其实并不太在意。若是以后番邦不来犯,这里才是他们熟悉,且真正赖于生存的一方家园乐土啊!

第一百四十章夜袭之夺桥

做为久经战乱之地,生活在兰州附近的百姓,很多时候对朝廷都缺少认同感。在这里生活的民族,虽然也是以汉族居多,但游牧民族一样不少。

正是这种民族多元化,造成这里的百姓,更多还是选择相信自己,而非统治他们的朝廷。

类似这种修建在边境要道的堡垒寨,也是宋朝拿下兰州之后,有意为了统治而出钱修建的,也算是一种安抚民心跟统御边境的方式。

对于赵孝锡提出,可以给石瓦寨的团练军一个厢军营的身份,石英却不是很感兴趣。说白了,他宁愿在自己一亩三分地过苦日子,也不愿意仰别人鼻息过日子。

相比其它百姓向往去大城过生活,石英却更希望边境能稳定下来。只要边境稳定下来,身处交通要道的石瓦寨,单单接待那些过往的贩夫走卒。就能给生活在寨里的百姓,另外开辟其它的财源。

看着石英宁肯多要一些物资跟钱财,也不愿意要一个所谓的厢军名份。赵孝锡也明白,这些人对朝廷的归属感,其实并没他所想象的那么高。

说这些人势利,但也不完全。将心比心,换成他是石英,面对一个无法对他们提供安全保护的朝廷,只怕他心里也未必会把朝廷当回事。

在这种边境地区,真要在这个国家活不下去,那他们就会选择背井离乡,去另外一个国家生活。只要能活下去,他们有时真不在意,生活在那个国家。

对于这些边民也算有了进一步了解的赵孝锡,也没在多说什么。告诉石英,有关此次石瓦寨团练军的战功奖励,还有以往朝廷欠缺的物资。他会督促兰州知府给他们补齐。

至于其它堡垒寨,赵孝锡清楚象这种情况,想必也不是个例。只是做为朝廷这方考虑,要想兑现所有的承认,也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

毕竟,边境单单养活这些海量的军队。已经是对官府的一种财政负担。更别提,还要官府出钱安抚这些边民。那所需要的资金跟物资,只怕更是海了去。

打铁还需自身硬,只要朝廷能做到,保证边境的稳定。让那些荒废的良田重新焕发生机,百姓能在此安家乐业,那自然而然百姓就会尊敬朝廷,服从朝廷的王化统治。

在性命都朝夕不保的情况下,还想让这些边民打心眼尊敬朝廷。赵孝锡换位思考一下。其实也知道根本不太可能。

边民会存在这种想法,时而出现边境百姓或部落叛逃的情况,那也很好解释了。追随强者,不管那个时代都是人为了活下去的一种本能。

带着这些有点深刻的反思和感悟,带兵离开的赵孝锡越发觉得,这次带兵进入秦凤路。确实非常及时的,若长此以往下去。

只怕除了有官府统治的大城,这些周边的百姓。还会不会遵朝廷调令。都是一件值得思考的事情。若是没了边民的配合,这块地盘大宋又能经营多久呢?

夜晚骑兵行军是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可在赵孝锡这样骑军官兵看来,却也是非常兴奋的事情。夜晚来临前的撕杀,让他们那颗略显稚嫩的心已然沸腾了起来。

现在又能越境打击西夏人,对这些年青的骑军官兵而言,无疑也是一件令他们有种自豪感的事情。君不见,这些年有几支大宋部队。敢于越过黄河到西夏人的地盘捣乱呢?

带着这种对越境歼敌的荣誉,这支人数在五百人左右的骑军,顶着星光奔腾在广阔的平原上,并很快出现在黄河岸边听着那奔腾的河水声响。

就在所有人觉得,这大晚上骑马过河非常危险之时。赵孝锡却从俘虏那里得知。他们这支千骑军能过河,其实并从河里淌过来的,是从一条临时搭建的浮桥而过来。

这条浮桥也是西夏侦骑偷偷入境之后,将周边的大宋边军巡骑兵给吓跑之后,由西夏方面组织工匠修建的。虽然浮桥不是很宽,但相比淌河而过要安全快速许多。

浮桥修建好了之后,西夏人对于浮桥看守的非常严。在浮桥的那边,都派有骑兵二十四小时守候。若是直接带这么多骑兵过去,势必会惊动守桥的西夏骑兵。

交待折知刚跟曹文虎原地下马休息,赵孝锡亲自带着赵大跟一众亲卫,放慢脚步往浮桥架设的河道走去。看着远处对岸亮起的火把,赵孝锡就知道他们到地方了。

清楚夜晚摸哨这种事情,只怕还没人能胜过自己,赵孝锡自然又主动承担起主攻的任务。赵大等人也知道这一点,并没跟其争执什么。

留下一个亲卫看着众人的战马,赵孝锡带着赵大等人步行来到浮桥附近。看着空无一人的己方桥头,赵大等人正准备继续前进时,却被赵孝锡打手势拦阻了下来。

不解其意后,赵孝锡却小声道:“你们留在这里不要动,那浮桥的凹地里藏着两个人。要是刚才你们过去,我保证会惊动到另外一边的西夏人。”

前面有人埋伏?

这话听说赵大等人一阵不解,却知道赵孝锡无论武功还是心计,都高出他们一筹。不再吭声窝在原地,看着赵孝锡如同夜晚活动在,平原的野猫一样。

动作轻盈却迅速的更换位置,直到赵孝锡出现在那块洼地附近。突然跃起的赵孝锡快速的两刀,将躲藏在那里的两个西夏侦骑哨给快速抹杀。

看到赵孝锡朝自己动手,赵大等人也赶紧小心翼翼的压低脚步走了过来。很快就闻到一股血腥之气,也看到两个喉咙中刀的西夏骑兵。

想到之前他们还误以为这里没人,只怕他们真的大胆上桥,一准会暴露行踪。到那时,他们夜晚打算突袭的计划,将彻底的失败。

感觉非常不解的赵大,询问道:“公子,你是怎么知道,这洼地里躲着两个人的?”

看着其它同样不解的手下,赵孝锡解释道:“虽然这两个人埋伏的位置,选择的非常不错。可再怎么隐蔽,也没法隐藏掉他们的心跳跟呼吸。

在这种夜色之下,你们只要注意,越是显眼的地方,跟越是觉得平静的地方。相信总会有所收获,最好的办法就是换位思考。

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一下在这种夜晚跟这种地方,你躲在那里才最安全最不容易暴露。那么你被敌人发现的机率,就会大大的降低。”

清楚这些都是自己的亲信部下,赵孝锡也会适时的传授,他们一些夜晚摸哨作战的策略。只要能把这些人训练出来,未来也不用每次都由他亲自上阵。

将这两位潜伏哨的尸体收敛一下,望着这块洼地旁边的能容纳两马并行的浮桥,赵孝锡朝赵大等人问道:“看到这座浮桥,你们觉得要怎么过去,才不会被对方发现呢?”

这座浮现的距离虽然不远,只有不到一里地的距离。可赵大等人,站在桥的这一头,已然能看到。桥的另外一头,有不时走动的人影。

这意味着,只要他们上桥,进入对方的火光范围就会无所遁形。因此,他们被赵孝锡这个问题,问的确实不知如何回答。

其实在寻问赵大等人时,赵孝锡却非常清楚,对方在浮桥近距离处设置了防守岗哨。就意味着,想从桥上偷袭几乎不太可能。那么剩下只有一条路,桥下或者直接渡河偷袭。

看着赵孝锡来到搭建浮桥的桥桩之下观察,赵大立刻道:“公子,你想从桥下过吗?”

面对赵大等人的询问,赵孝锡点头道:“不错,在这种情况下,越是敌人觉得不可能的地方,越是我们最佳偷袭的途径。

虽然这些桥桩的距离都比较远,可在这桥板之下,工匠都钉了横梁加固。有了这些横梁,我想顺道桥下过去轻而易举!

行了,还是老样子,你们在桥这一头等着,一旦看到我的手势立刻过来。注意等下过桥的时候,动作尽量放轻一些。

只有确定,对方的桥头堡守军被我们全歼,我们才能接应其它大部队过来。只有出其不意,此战我们才能有百分百的胜算。明白吗?”

觉得身为部下,却在这种时候帮不上任何忙,赵大等人自然也是羞愧的很。只是他们都明白,这并非他们所擅长的东西。

因此,也只能暗下决心,以后一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希望在未来的战场上,能不用赵孝锡这位郡王爷亲自赴险。

看着赵孝锡闪身来到了桥面之下,不时的腾跃于桥桩之间。偶尔又如同壁虎一般,攀着桥底下的横梁往前快速移动。

不多时,站在桥下观望的赵大等人,就看到赵孝锡的身影。消失在对岸的桥桩之下,这才屏信呼吸观察着对面的情况。

尽管他们相信赵孝锡被发现的可能性很低,可要是对岸传来喊杀之声,他们会不加思索的直冲对面,增援这位对他们恩重如山的郡王爷。

对于赵大这些亲卫而言,打仗胜不胜不要紧。只要赵孝锡不出现问题,那怕他们付出生命也心甘。要是赵孝锡出了什么事,做为亲卫的他们就真的万死难赎了!

第一百四十一章夜袭之杀戮

做为西夏派遣到黄河边的守桥兵,这些守桥兵都清楚,这条浮桥对于对岸进入宋境的侦骑有多重要。在遇到紧急情况下,这座浮桥某种意义上,就是那些侦骑的生命线。

可随着他们把浮桥加急搭建起来,原以为宋朝会派兵过来破坏。可等到现在,这座浮桥前都看不到宋朝官兵的身影。就连守桥兵们都觉得,曾经辉煌一时的宋朝,真的已经没落了。

带着这种自信跟傲气,驻守在此的守桥兵,都觉得那怕不在这里驻守。这座浮桥恐怕都能坚持到开春时节,那些宋朝人才会过来,把这座浮桥可破坏。

可现在这种情形下,有侦骑在对岸骚扰,怕是不太可能有人敢过来搞破坏!

拥有这种麻痹心理的守桥兵,白天还有人站在搭建的矮箭楼上执勤。到了晚上时分,那箭楼上的哨兵。根本就是个摆设,窝在箭楼里面呼呼大睡。

除了不时在桥附近巡逻的五个守桥兵,其它驻扎在这里的十几个守桥兵,几乎都进入了梦乡当中。其实若非白天一支千人队过去了,他们这几个守桥兵,晚上都不会出来巡逻。

连白天都没人敢过来摸桥,这大晚上还会有人过来摸桥,那就真的活见鬼了。更何况,在对岸他们还潜伏了两个哨兵,一旦有情况他们会第一时间,射出响箭通过河对岸的哨兵。

可这些守桥兵都不知道,此刻在他们简单的营房外面,一块暗影之中已然潜伏了一个杀神。这个杀神,已然在他们这个营房之外巡视了一圈。

直到确认,这座桥头堡距离后方的骑兵大营,其实还有一段距离。在这种夜色之下。只要这里不出现喊杀声跟火光。后面的骑兵大营根本就不知道,这里即将会发生的事情。

看着那五个走走坐坐的巡逻哨兵,过来第一时间观察了周围情况的赵孝锡,很快决定先解决这屋里熟睡的哨兵。其次摸掉箭楼上,那两个打嗑睡的弓箭手。

剩下的五个巡逻兵,再施以雷霆手段灭杀。以他现在的身手。足以将这些守桥兵全部杀死,也不会让他们叫出一声来。

想好作战计划的赵孝锡,很快将带过来的长剑,重新背到肩上。抽出怀中一把利刃,缓缓的推开眼前这两幢房舍。一刀一个熟练而冷酷的将屋里睡觉的守桥兵,抹杀于睡梦之中。

仿佛又回到当年充当雇佣兵时的血腥时刻,赵孝锡脚步轻盈的游走于对方的床铺之上。割喉捂嘴压制身体,让对方在这种几乎绝望跟迷离之中,将生命力一次性耗干。

等到两座营房中的守桥兵被摸哨。不时盯着那些巡逻兵动作的赵孝锡,已经潜伏到两座矮箭楼的楼梯下。趴在楼梯的阴影处,观察着这些巡逻兵的动静。

随着巡逻兵转身往另外一个方向走动时,他的身影如同一股清风般,脚下生风的奔上只有一丈左右高的箭楼。

上楼的第一时刻,他就将打嗑睡的弓箭手给扣在怀中,一刀扎进了对方的心脏之上。让其在剧痛中,无力的挣扎了两下。就彻底的失去了动静。

解决了箭楼上的弓箭手,赵孝锡又透着箭楼的缝隙。抓住一个对方转身的时机。再次迅速的飘身而下,重新回到了暗处,利用相同的方式解决了另一座箭楼的弓箭手。

在这种悄无生息的抹杀之中,赵孝锡也深刻感受到,一个武林高手要是学会了特战技能。其发挥出来的作用,真的非常可怕。

这也意味着。看似乌合之众的江湖人,只要能让他们服从指挥。这种由武人组建起来的部队,能发挥出来的战斗力必定惊人。

带着这种想法的赵孝锡,不断接近那五个不时移动的哨兵,他们也是现在这座守桥堡中。唯一还活着的五个人。解决了这五个人,意味着进攻后方骑军大营的大门已然打开。

将短刀重新扎回腰间的赵孝锡,很快又抽出了背在身后的长剑,等到这队巡逻兵再次转身之时。赵孝锡如同夜色下的幽灵,突然就出现在这支五人的队伍之中。

第一剑斩杀而出,两个巡逻兵连反应的机会都没有,就被削铁如泥的宝剑削飞了脑袋。等到其余三个巡逻兵,心中意识到有敌人袭击之时,却发现对方的索命剑已然临身。

就在第一个站在最前面的巡逻兵,刚准备开口之时,赵孝锡的长剑已然划做利箭。直接插进了他的嘴中,把他一剑灌倒在地。

其余两个近身的巡逻兵,则被赵孝锡利用短刀。一刀一个,干净利落的在他们开口之时,割断了赖以生存的喉咙。

而这一切,就在电光闪烁之间。五个今晚负责巡逻的守桥兵,连喊一嗓子的机会都没有。足以说明,赵孝锡下手迅速之快,杀人手段之坚决。

看着五人脸上还保留着惊骇表情的死人,赵孝锡也清楚,正是这种突然出现的袭杀。让他们产生了片刻的失声恐惧,而这片刻时间,足够赵孝锡将他们抹杀干净。

解决完桥头堡的守桥兵,赵孝锡又仔细的检查了一遍,确认这个桥头堡看不到一个活人之后。赵孝锡才走到此刻,还灯火通明的桥头之上,朝一直等候的赵大等人招手。

在看到赵孝锡利用桥下潜伏到对岸,赵大等人尽管相信赵孝锡的身手。可这种无声的等待,对担心他安全的赵大等人,也是一种心理上的煎熬。

觉得时间为何过的如此之慢时,赵大等人没看到信号,也不敢随意走上桥。毕竟,那几个巡逻兵的身影,不时还会出现在床头的灯光之下。

直到看到赵孝锡熟悉的身影,出现在桥头之上,朝他们招手之时。赵大等人忍不住心头一喜,知道桥对面的西夏兵怕是死光了。

赶紧按照赵孝锡先前的吩咐,派人通知前方看守战马的亲卫,把这些战马给赶过来。牵着这些战马,小心翼翼的来到了桥头堡西夏一侧。

看着已经被赵大等人,从营房里抬出的尸体,后面牵马的亲卫也觉得。要是换成他们过来偷袭,只怕根本没办法做到。以一己之力,抹杀这二十多个守桥兵。

望着每个西夏守桥兵身上,只有一个致命的伤口,这些亲卫也明白。这份杀戮时的冷静心,只怕他们都需要好好学习一番,才有可能做到象赵孝锡一样干净利落。

清楚已经有亲卫去通知大部队过桥,赵孝锡很快在这里留下两个亲卫,再次将战马保留在桥头堡内。

带着赵大等几位亲卫,步行前去查看一下,那座在视野中若隐若现的西夏骑兵大营。为后面大部队,如何实施突袭,提供一点战前的情报参考。

对于那些西夏俘虏交待的情况,赵孝锡不可能全部尽信。在这种短兵相接的战斗中,唯有亲自出马查探一番,他才能做出最利于己方的作战方案。

兔子逼急了都知道咬人,更何况这是一群穷凶极恶的精锐骑兵。那怕赵孝锡清楚,这座骑兵大营,今晚难逃被攻陷的命运。

可如何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才是身为一之将领所需要考虑的事情。对他而言,杀十个西夏骑兵,死一个骑军士兵,他都会觉得吃亏。

尽管清楚一将功成万骨枯,可能够做到少死人多杀敌。又为何不愿意多付出一点幸苦,亲自过来查探一下情况呢?

抱着这种心态,赵孝锡带着赵大等人,利用轻功之力快速的向骑军大营逼进。这种速度更加保险,而且速度不比骑马慢上多少。

当然,利用轻功赶路也只适合短距离。若是长途奔袭的话,只怕还没到目的地,内功再深厚的武者也会内力尽消。因此,能骑兵行进的时候,赵孝锡更愿意骑兵前进。

带着赵大等人接近到这个帐篷林立的骑兵大营后,赵孝锡望着分布秩序井然的骑兵大营,也清楚这才是西夏骑兵应有的素质。

望着这个骑兵大营的正门,赵孝锡仔细观察了一下,箭楼上面同样有两名弓箭手,在箭楼上不时的走动。除此之外,大营里面也不时能看到,手持火把跟刀枪的骑兵走过。

清楚这种骑兵大营,不可能只有一道门的赵孝锡,很快又带着赵大等人。绕着扎起的拒马尖刺护栏,游走了一遍之后。很快在后面,又发现了一个打开的营门。

相比在面对宋朝的一言,大营门口有两座接近二丈的箭楼,后面这道营门则没有箭楼。不过,同样也有士兵把守,不时还有巡逻的哨兵经过。

这一点也能看出,西夏骑兵在扎营时,这警戒工作还是布置的非常到位。某种程度上,这扎营的安全性一点不轮于宋朝的步兵扎营。

绕着这座足够容纳三四千人居住的骑兵大营转了一圈,赵孝锡根据所看到的情况,不断分析着接下来,如何有效的进攻办法。

觉得在外面看不到里面具体还存在什么情况时,赵孝锡很快朝赵大耳语了几句。不久之后,一个跟随赵孝锡而来的亲卫,立刻转身往桥头堡的方向赶。

那接下来,赵孝锡又会如何攻破这座敌营呢?

推朋友新书(最强店主)

替好友推荐一本东方玄幻类的新书,老作者新马甲。书名‘最强店主’,有兴趣的书友可搜一下,以下附上此书简介:

对于一个恋家的人来说,穿越本身就是一件很苦逼的事情。

偏偏还绑定了一个商店系统,如果半年之内无法把商店升级,商店就会倒闭!而绑定人也会随之死亡!

穿行于这个强者林立的世界,每个角落都存留着他的传说。

不仅仅如此,陈乐还收了许多店员。

“天才?那也只能给我打工而已!”

另外求一个推荐票,本书目前订阅成绩堪忧,望支持的书友多给点鼓励吧!最近因为工作确实忙,有时甚至要忙到**点才能回家。

这样一来更新数量上,确实有所下降。也请大家多体谅一下,有时间的话,蚊子会多更新回馈诸位书友的支持。最后感谢每一位订阅本书的书友,谢谢你们的正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