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武帝之天龙八部(步枪)-第1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若是你真觉得,本王不敢将你李家满门抄斩,那你真的想错了。你即是大越国主,也是这些孩子的父亲,这些女人的夫君,本王不想做什么恶人。

从此刻开始,本王会派人,将你送去汴梁城。也会奏请皇上,给你一个王侯的身份。只要你安份待在京城,相信你早晚会知道,当个闲散王侯其实更不错。

如果今日攻破升龙城的,不是本王而是那些游牧番邦王侯。别说你李家一门,就是全城都有可能尽皆被屠。所以,本王希望你能记住,今日你一门能活命,是本王恩赐你的。”

被警告了一番的李乾德,想了想也很老实的道:“乾德,多谢琼州王恩情!”

灭了人家的国,还要人家反过来感恩。或许只有赵孝锡这种胜利者,才能做出这样的事情来。可在赵孝锡看来,这些话必须说,也必须让李乾德说出感恩的话。

说完这些话,赵孝锡一改之前的冷酷,反倒很温善的走到。先前被李乾德抱在手中的孩子前,笑着道:“大越王,这孩子是你最小的孩子吧?男孩还是女孩?”

不明白赵孝锡此举有何用意的李乾德,显得非常担心的道:“王爷,孩子是无辜的?”

听到这话,赵孝锡显得很生气的道:“大越王,本王连你都能放过,难不成还放不过,尚在强褒中的幼儿吗?本王只是想感受一下,抱孩子的感觉。

为了征讨你们,本王的王妃即将临盆,本王却不能陪伴左右。你应该清楚,做为父亲的本王会是何种感受。放心,本王就是抱一下!”

这话听的李乾德跟那位妃子,也有些不知所措。可面对赵孝锡伸过来的手,那位妃子也不敢不给。很快将这个刚出生不满半岁的孩子,递到了赵孝锡的手中。

平时舞刀弄枪的赵孝锡,此刻却显得有些手足无措般。小心翼翼的把孩子抱到手上,显得很紧张般道:“本王这样抱,对不对啊?”

面对此刻的赵孝锡,别说李朝君臣看傻了眼。就连赵大等一众宋朝大军,同样觉得看傻了眼。可谁又知道,前世光棍的赵孝锡,真的很期待当父亲的滋味啊!

见那位妃子略显错愕的点点头,赵孝锡显得很高兴的道:“赵大,怎么样?你家王爷我,无师自通,都学会抱孩子了。等这里事了,本王便回新南城去抱孩子!”

这种平易近人,跟普通父亲的琼州王,却令李朝的百姓觉得很亲切。能对一个孩子,对一个家如此眷恋的王爷,自然不会是什么残忍好杀之人。

抱着孩子走到,同样有些傻眼的李乾德身边。赵孝锡显得很高兴的道:“大越王,你还没告诉本王,这孩子是男是女呢?”

不敢怠慢的李乾德,也实在想象不出。就是这样一个,看上去不成体统的大宋王爷,将他李朝给灭亡。到底是此人异类,还是李朝太过倒霉呢?

嘴上却微笑道:“此乃乾德第一个男丁!”

听到这话,赵孝锡笑笑道:“看来这小子命不错,刚一出生,就捞到王侯继承人的资格。若是可以,本王都想当个逍遥王爷,不管这些繁琐国事。

今日,你或许还会恨本王。可本王保证,等你的孩子长大了,你或许会庆幸,本王今日给了你们新生的机会。远的不说,就这些大臣,你此刻做何感受呢?”

抱着孩子的赵孝锡,突然将话题转向,那些朝他献媚的李朝文武大臣。对于这种带有嘲讽之意的询问,李乾德也是心中一恨,最终却只能长叹一声不作回答。

将孩子递给一脸不爽的李乾德,赵孝锡才道:“赵大,卫队骑兵打头,封存大越国库。按照先前的交代,照名单查抄家产。告诉进城的将士,敢抢劫百姓者,军法从事!

另外张贴安民告示,警示全城百姓,听从我军安排。敢寻衅滋事者,一律杀无郝。另派遣骑兵,通知其余尚未归附的各城,即刻打开城门,向我军缴械投降。

再派人传令朱大同,让他赶紧过来这里办公。本王要赶着回新南城看孩子,可没太多时间,替他收拾乱子。

哦!别忘了,让人帮大越王收拾一下上京的东西。除国库的财产,不能让他带走。该有的王侯礼仪,都必须给本王给足了。至于皇宫的宫女太监,一律开回原籍。

当然,愿意跟着大越王前往京城的太监宫女,人数仅限各十个。至于这些妃子身边的侍女,则不包括名单之内。其余多出来的,全部发放安家费遣散。”

当着李乾德的面,下达这些命令的赵孝锡。随后又询问了一句道:“大越王,对于本王的安排你可还满意?既然你们将来去京城生活,钱财肯定要带一些。

可京师的物价不菲,这一应人手,能少带还是尽量少带。哦!本王差点忘了,还有按律,应该给你配上的护卫。给你一百人的名额,你觉得可以吗?”

见赵孝锡不象打趣于他,而是真的在跟他商量。李乾德也觉得,当亡国之君,也当到这个份上,倒也算是不错了。这种感受,听到这些话的百姓,也是如此想的。

人就是如此,一旦看对方眼顺了,那对方做的事情都是对的,都是好的。眼下赵孝锡给予皇城百姓的感觉,无疑就是这样。而对于前往汴梁城,不少太监宫女都觉得不想去。

当然,类似李乾德身边,这个已然年近六旬的老太监。不跟在李乾德身边,那他只怕活不下去。为此,他最理想的归宿,便是随李乾德进京,给其当个管家。

看到李乾德没什么意见,赵孝锡突然又道:“那位是大越太尉李常杰?”

一听这话,看着赵孝锡又变回那张冷酷脸。这些大臣,也显得非常害怕。而此刻的李乾德,也硬着头皮上前道:“琼州王,太尉先前在家中,已然自刎了。”

呃!对于这个结果,赵孝锡还真的有点意外。可接下来,他的一句话,却令李乾德再次跪在了赵孝锡的面前。原因是,赵孝锡要拿李常杰满门抄斩,替邕州死难军民报仇。

不想这位忠心耿耿的老臣,最终连家族子嗣都留不下一个。李乾德也只能,冒着激怒赵孝锡的危险,下跪替其求情,也算还李常杰这个忠臣的情份了!

第一百零六章双喜临门

此次领兵攻打李朝,在赵孝锡看来,替当年那些邕州死难军民报仇,也是攻打的理由之一。那么如何替那些死难军民报仇呢?无疑就是杀了,当年那位领兵将领。

尽管赵孝锡没见过,这位被李朝喻为军神的将军。可随着对李常杰的了解,赵孝锡也突然想起,后世有关他的事迹,也一直是李朝这块国土上百姓祭奠的英雄。

为了抹杀掉这种,用大宋人血肉所建立的功勋之将,赵孝锡就必须杀他。很多时候,占领跟统治,单单**上抹杀不行,还必须在精神上给予催毁。

可突然听到,这位例为必杀的李朝老将,竟然很有骨气的自刎。赵孝锡多少有些意外,想到的第一反应,便是这家伙死了,也难逃诛九族的大罪。

在邕州的时候,他答应过邕州的百姓,要为当年那些死难的军民报仇。也答应过,如今的邕州军统领,给他一个报仇雪恨的机会。他不能言而无信!

看着大越王李乾德求情,赵孝锡有些冷酷的道:“大越王,你不要以为,本王真的不敢杀你。当年李常杰在邕州犯下的杀戮,岂是他一死便能解决的吗?

本王可以明白的告诉你,在开战前本王去过邕州,对着当年与邕州城共存亡的苏知州说过。本王一定会给他报仇,亲手带着李常杰的人头,去祭祀他的英灵。

你想让本王失信于人吗?要是你真觉得,本王不应该诛他满门,那也可以。当年邕州城死了多少人,今天本王在升龙城就杀多少人,你觉得如何?”

眼下李常杰倒干脆,知道难逃一死。直接抹脖子自杀了。可赵孝锡清楚,李常杰也是有家族的。那怕李常杰本身是个不全之人,跟皇城这些太监没什么两样。

面对赵孝锡的怒火,李乾德也不知道如何反驳。当年那场战争,李常杰确实打出了李朝的威风,可那时他尚且年幼。很多事情都并不知晓。

只是这些年,他能够做稳这个皇帝之位,跟李常杰他们这些老将的监国,也是脱不了关系。这位当年加封了太保的老臣,确实是李朝的忠臣啊!

跪在地上半响不作声的李乾德,最终只能无奈的道:“王爷,当年的事情,已然过去那么久。都说人死如灯灭,李老将军已经死了。王爷就不能宽恕他一次吗?”

听到这话,赵孝锡冷笑道:“宽恕?你好意思让本王说这两个字?当年他为何不知道,宽恕那些无辜惨死于刀兵之下的邕城百姓呢?”

就在这个时候,又有不少李朝百姓跪了下来。面对这些百姓的求情,赵孝锡却很坚持的道:“先前你们替大越王求情,看在他是一国之君的份上,本王可以给予宽恕。

可对于这件事情,本王必须给邕州百姓一个交代。给当年那些枉死的亡魂一个交代。你们扪心自问一下,若是今日本王血流升龙城。你们子孙后代会做何感想?

虽说此事过去几十年,可当年幸存的邕州百姓记得这个仇恨。将来你们,也会是大宋治下的百姓。你们就想受到,邕州百姓对你们的凌辱跟仇视吗?”

望着赵孝锡一脸坚决的表情,不少百姓想了想,也觉得赵孝锡并不做错什么。如果今天赵孝锡真的大开杀戒。那么他们的子孙后代,只怕会永远铭记这份仇恨。

就在气氛一下又紧张起来之时,一匹快马突然快速奔来。马上的骑士,望到赵孝锡之时,显得一脸的兴奋之色。令众人也知道,想来有什么喜事禀报。

等到骑士在赵孝锡跟前落马,小跑几步跪下道:“恭喜王爷,贺喜王爷,先前收到新南城快报。木王妃顺利诞生一子,母子兼平安。老王妃嘱咐,让你早日归家!”

听到木婉清替自己产下一个儿子,赵孝锡的心中微微一震。笑道:“好!好!本王今日可谓双喜临门,幸苦你了!此事本王知晓,传信新南城,本王会尽快赶回。”

随着赵孝锡说完这番话,赵大等一众宋军将士,立刻单膝下跪道:“恭喜王爷,贺喜王爷!”

这如雷般的恭喜之声,令赵孝锡着实很享受,初次身为人父的感觉。同时他也觉得,这或许是老天给予一个,他对儿子祈福的机会。

望着还在等待宣判的李乾德等人,赵孝锡稍稍缓和一下情绪道:“大越王,你真应该庆幸,本王此刻也听到孩子平安降世的消息。

别说本王没给你机会,李家满门本王可经特赦。不过,李家嫡系成员,必须到邕州忠勇祠,对苏知州还有邕州的亡魂,代李常杰下跪道歉。

要是你觉得,连一个下跪道歉都不肯,那就别怪本王没给你们机会。到时候,李家满门皆抄斩,送于邕州城祭奠亡灵。现在,你给本王一个答复吧!”

下跪道歉,相比诛九族,无疑轻松了许多。尽管这样做,有点令李常杰蒙羞。可没等李乾德回复,李常杰的侄子便答应了这个条件。

在李常杰自刎之前,就对家族之人有交待,一切以保存家族血脉为首要。连皇室都忍辱负重,身为臣子的李家,又何惜一个下跪道歉呢?

见李家之人,主动揽下了下跪道歉祭奠亡灵的事情,李乾德身为君主也觉得长松一口气。对他而言,他要做的,无非就是在最后,显示一下对忠臣的保全之意。

得到想要的答案,赵孝锡在王府卫队的护送下,当着李朝军民的面,骑着马踏入升龙城。随着他进入升龙城,也意味着李朝从此消失在西南边陲。

而先他一步入城的部队,已然开始接收李朝的国库。看着收缴到的物资财富,赵孝锡也觉得,耗费近一年时间准备的战役,总算没吃亏还赚了不少。

这一路下来,赵孝锡几乎将李朝的底蕴全部一扫而空。可他同样清楚,这只是占领李朝的第一步。接下来,让李朝百姓忘记李朝,才是一个相对比较漫长的过程。

好在这年头,李朝虽然对大宋不敬,可对于中原文化却推崇。这意味着,赵孝锡等人的进驻,某种意义上,也减少诸多不必要之事。

只是善后的事情,赵孝锡并没过多参与。在朱大同正式入主升龙城,担任这座改名为安南城的安南路首府,赵孝锡便启程离开。

为了保证局势稳定,为了早点见到儿子,还有幸苦了的木婉清。他甚至连段誉都没等,直接快马加鞭的乘船返回新南城。而李朝的事情,则交给朱大同跟赵大负责。

他们一个管军,一个管民,倒也配合默契。至于赵孝锡,则完全当起甩手掌柜。将一些需要注意的事情,还有接下来需要办的事情,告知他们两人便行。

除此之外,赵孝锡也没忘记,再给汴梁城的赵煦写折,告知李朝覆灭的事情。至于接下来,朝廷会派什么官员过来任职,赵孝锡也觉得无关紧要。

对他而言,朝廷就算派来官员,安南路的首府知州,必须由朱大同担任。另外安南路各城的守军,也全部出自他旗下的琼州军。

朝廷派来的官员,如果他们听话,赵孝锡自然会给他们一个发挥才能的机会。如果他们不听话,赵孝锡有的是办法,让他们乖乖滚出安南路。

这次的战争,说的直白点,那都是琼州王府的决定。朝廷最多,能捞到一个名声。实际的利益,赵孝锡肯定不会拱手让出的。

况且,完成了对李朝的征讨之后,他还有一件大事要办。那就是筹备进攻高丽的事情,虽然这场战役安排在明年,可同样需要着手准备。

好在这次,给他锻炼出几万陆地精兵,赵孝锡觉得征讨高丽也多了几份信心。只是赵孝锡心里清楚,一旦发兵高丽,辽国想必也会参战。

只是在兵发高丽之前,赵孝锡觉得,与高丽对面的辽东各府军政大权,他也必须想办法得到。另外,潜伏在辽国境内的骑兵,也要开始朝廷聚结。

唯有让辽国,知道出兵高丽的后果,才有可能让他们知道。这种事情不能插手,不然辽国也没什么好下场。可他清楚,这次要求军政钦差大权,怕是赵煦不会同意。

可不管他同不同意,高丽他都会发兵征讨。一来,是他承诺金妍儿的事情,他必须说到做事。二来,高丽这个国度,也必须纳入大宋的治下。

对于他而言,未来的东方只有一个帝国,那就是由他统领的大宋。无论是高丽,还是以后的辽国、吐番、西夏,他都会一一征服。

等到完成了民族跟国家的复兴之后,他便会开始征讨海外。在有生之年,让大宋之人出现在世界各地。他要彻底让欧美这些未来的强国,通通进入历史的尘埃之中。

这个时候,西方还没有后世那样多元化,很多地方还是不毛之地。可来自后世的赵孝锡清楚,那些地方同样资源丰富。为了后世子孙的未来,他需要做好这些事情。

眼下吞并李朝,只是他计划中的第一步。而有了这个开端,则正式宣布,他征讨四方的脚步展开。至于愿望能否实现,那也只能留待时间去检验了。

第一百零七章无惧流言蜚语

带着卫队离开李朝的赵孝锡,也有种归心似箭般的感觉。得知父亲赵颢,已经先他一步返回新南城,去感受一个当爷爷的滋味,赵孝锡直接乘座战船往琉球方向赶。

看着飘荡于大海之上的战船,以前还觉得这船速度不慢的赵孝锡,此刻却觉得船太慢。为何这时代,就没有能从空中飞行的交通工具呢?

想到自己不知为何,又怀念起前世乘座飞机的味道。赵孝锡却清楚,任何科技都需要时间去积累去钻研。想坐上飞机,只怕这辈子他是没机会了。

不过看到战船的动力风帆,赵孝锡却觉得,以目前他手下的工业基础,研究一下蒸汽机不知行不行。对于这种古董蒸汽机,赵孝锡知道的同样不多。

只是他多少知道,正是蒸汽机的出现,让世界工业开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如果战船能安装上蒸汽机轮,那么速度肯定能大幅提升。

可他同样知道,任何一种新生事物的研究,都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眼下他的重心,都将用在务征战四方的准备上,想来这种事情要放到真正问鼎天下那时才行。

到时齐天下能工巧匠,有他的讲解跟理论灌输,相信研究出一台蒸汽车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如果能将这种东西研究出来,很多新生事物也将伴随它而诞生。

当人力被机器之力所取代,就意味着农业社会进入了工业社会。这种跨度虽然比较大,可赵孝锡相信,科技的进步,也会促进这个时代人们的思想眼界。

不过,有些事情急是急不来。想着这些事情的赵孝锡,心情也慢慢的平复了下来。不管如何,赵孝锡希望将来等他闭眼之时,能无愧于今生他的离奇穿越。

在他乘船返回琉球之时,从友谊关出发的大宋驿卒,又将一封令大宋军民沸腾的战报。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送赴京城。

一个李朝的彊域虽然不大,却是大宋建国后第一次扩充领土。这是赵孝锡的功劳,却是大宋军民的自豪。一时间,赵孝锡在民间的威望,自然也是急速提升。

随着李朝的覆灭,李朝李氏皇族全部押解进京,当一个未奉旨不得出京的质子皇族。真腊跟占城,这些与李朝接壤的小国皇族,同样也是人心惶惶。

那怕琼州府派出的使者。很明确的告诉他们,大宋无意吞并整个西南诸国。此次征讨李朝,更多还是李朝蔑视了大宋的威严,才导致之种亡国之祸。

可还是生怕琼州军会打来的他们,同样第一时间派出了使团,前往大宋国都进贡。而这次进贡的东西,是他们历年来最丰裕的一次,只会得到大宋皇帝的承认。

就算当个国王。他们也心甘情愿。没人再会幻想着,将本国的领土扩大。此次赵孝锡展现的力量。已然让他们为此畏惧,生怕大宋的大军会兵临城下。

相比陆路的报捷,在海上飘了近两天的赵孝锡,终于在新南城百姓的期待中,重新回归到新南城。而赵孝锡覆灭李朝的消息,已然在海外引起一片喧哗之声。

在此战当中。拉开战幕的宋朝炮船,此刻也在各基地还有琉球海军中正式出现。很多以往感觉,船坚寨固的海盗,在这次全面的清理当中,被化为灰烬。

炮船的出现。让沿海各番邦国,都意识到宋朝海军势不可挡的存在。这种在他们看来,根本就不能凭借人力去对抗的武器,也让他们在听到赵孝锡有子后,纷纷而来庆贺。

这段时间的新南城,因为赵孝锡添丁的喜讯,再次变得热闹了起来。这座建议在琉球的商贸之城,在此刻也喜迎四方客,展现着天朝上国的威严。

每个慕名而来的大宋人还有番邦人,看到这座毅立在海外孤岛的城市,也觉得非常的不可思议。更令他们觉得感叹的是,这座城市的人脸上,都扬抑着压抑不住的微笑与自信。

在很多未出过海的人眼里,琉球岛无疑是蛮荒之地。可正是这样的蛮荒之地,却上演着这样一场商贸奇迹。每天从这里运走或运来的商船,几乎都没怎么停止过。

虽然有不少海商,想过自己造船。可相比造船的成本,租用新南城的海船更靠谱。甚至这种租用过程中,出现货物遗失,新南城都会给予赔付。

渐渐的,很多人都没意识到,商业流通环节中,最主要的一环已然被赵孝锡给掌控。如果有一天,赵孝锡有需要航运队的时候,他一个命令便能让一些国家无船可进。

在赵孝锡看来,武力并非瓦解吞并一个国家的唯一方式。这种经济手段,渗透的更加神不知鬼不觉。现在那些商人,觉得新南城做了笔亏本的买卖。

等到将来赵孝锡动用这些渠道的时候,他们就会明白,本国的船运工坊,已然被挤垮。一旦失去赵孝锡的援助,他们连一条出海的船都没有。

当然,现在各国都沉浸于商贸带给他们致富的幸福中,没人会去想,单单租用这些海船,为何会发生这么多的连锁反应。而这恰恰正是赵孝锡所希望的!

看到来到城外码头迎接的新南城百姓,赵孝锡却没怎么驻步,直接骑着马略显急切,朝城中百姓挥挥手,便往城主府所在的方向赶去。

原本去码头迎接他的城主府佣人们,反倒比赵孝锡晚到城主。看到赵孝锡出现,守护城主府的武卫们,同样恭敬的单膝下跪行礼。

抛下一句‘诸位幸苦’,赵孝锡下马便往后院奔去。等到看到那些女人,惊喜交集的眼神,赵孝锡略显抱歉的道:“清儿呢?”

知道赵孝锡如此快返回琉球,是为了见一下,他生命中第一个儿子。对于这些王妃们而言,木婉清顺利产子,则意味着他正宫的地位更加稳固了。

同一时间,顺利领兵进入升龙的段誉,得知木婉清产子。也第一时间,让人分奔回大理,一来跟大理君臣通报战事结束,二来便是给父亲还有姨娘报喜。

做为大理公主,顺利的替赵孝锡产下世子,这无疑也是大理的喜事。得知消息的段正淳跟秦红棉,听到母子平安的奏报,也是笑的合不拢嘴。

第一时间,准备好前往琉球的行程。随着李朝被灭,大理跟大宋的融合,似乎又更近了一步。而在这点上面,段正明也开始放宽了边境的管控。

以往在李朝边境聚结的大军,此刻只许安居一些弹压地方的兵卒便行。其它的精兵强将,则开始往吐蕃还有其它边境聚集,让大理边防也安稳了不少。

虽然李朝只是一个西南小国,可它在西南却是一霸。现在这个霸主,被赵孝锡领兵,在短短一月时间便覆灭,消息传开令番邦也是大惊失色。

尤其是跟赵孝锡有冲突的吐蕃,更是担心赵孝锡将来,会不会领兵进攻吐蕃。在他们看来,吐蕃虽然地处高原,一般外来部队,很难在这里待住脚跟。

可他们都清楚,如果赵孝锡有能力覆灭李朝,很难说他没实力覆灭吐蕃。一时间,别说吐蕃这种番邦小国,就连大辽方面也十分紧张。

在赵孝锡几乎从他们视线中消失的这段时间,他们似乎将这个前巴蜀郡王给遗忘了。现在猛然听说,赵孝锡领兵消灭了李朝,他们自然非常担心。

如今活跃在宋辽边境的大宋精骑,已然给辽国带来了不少压力。加上辽西方面的乱局,一直就没怎么平息,辽国此刻也失去了以往的辉煌一般。

被立为辽国太子的耶律图,想起当年在西夏的事情,也一直为此耿耿于怀。原本以为赵孝锡失势,被大宋皇帝顾虑,流放到琼州那样的荒野之地,失去了威胁的本钱。

可谁也不会想到,短短一年的时间里,赵孝锡便以这种方式,跟所有认识他的人宣布他的强势回归。有这样一个对手,对辽国而言无疑是致命的威胁。

只是做为草原人,他们骑马射箭是好手。可让他派人到琼州,做出刺杀赵孝锡的举动。先不说赵孝锡本身武功高强,单单坐船前往琼州,便会要了他们的命。

针对这种情况,耶律图听从谋士的建议。开始派遣细作,前往大宋散播对赵孝锡不利的消息。想借此机会,离间宋朝皇帝赵煦,跟赵孝锡之间的关系。

历史上,大宋有能力的将领,不都是因为功高盖主,而被君王忌惮。以至他们最后,没能死在敌人的刀箭下,却死在流言蜚语之中。

对于儿子提出的建议,已然苍老许多的耶律洪基,也觉得这个儿子长大了。知道有些事情,不一定要依靠武力去解决。有时候,流言也是可以杀人的。

尽管他们的细作,对西南的局势不太清楚。可对于大宋境内的情况,他们还是比较熟悉的。这也导致,赵孝锡享受着当父亲的滋味时,京城开始流传不利于他的消息。

原本布衣阁将这个消息,第一时间汇报于他,同时也捕杀了不少散播消息的辽国细作。可这些事情,在赵孝锡看来,根本就是无用功,相反还能省他不少事。

既然辽国的细作,也觉得他有机会谋朝篡位,那早点让这个消息散布出去,其实也没什么关系。毕竟,他确实是这样打算的,只是时机尚未成熟罢了!

第一百零八章哲宗的野望

面对随吞并李朝捷报一起出现的流言蜚语,尽管不少宋朝大臣都知道,这又是番邦细作有意散拨的离间之计。可还是给不少人,造成了不少的恐惶跟担心。

做为赵煦登基之后,为数不多的两次大战,都是一个人充当先锋打赢战争。这在大宋建国之后的历史上,无疑也是比较少有的,何况这次是吞并了整个李朝。

一些被称之为宠臣的大臣,又开始新一轮给皇帝进言,希望取消赵孝锡开府练兵之权。如果他不遵圣旨,则证明赵孝锡真存在谋逆之心。

对于这些宠臣的进言,本身就有气的赵煦,很直接的问他们一句‘如果琼州王不尊圣喻,你们做何处置。你们当中,谁有人敢承担,一旦琼州王造反的后果?’

就这么简单一句话,令这些宠臣无言以对。当初正是他们进言,将赵孝锡从势力最强的西北调离,放到琼州那种蛮荒之地。可现在看来,这根本就是一个败笔。

很多人都知道,如今的赵孝锡已然成了气候。先不说,赵煦这样做,更加做实流言蜚语中,皇帝流放有功郡王的流言。也会让朝廷,失去更多的民心。

望着这些邀功的庞臣,赵煦不知为何想起年少时,赵孝锡跟他说的一句话。这就是一帮拿着朝廷俸禄,却只知道耍嘴皮子的酒囊饭袋。

若非要笼络一些大臣,赵煦真想将他们全部逐出朝廷。在对待流言蜚语的问题上,赵煦根本没赵孝锡淡定,相反激起一些身为君王的怒气。

根据皇室秘卫调查到的情况,这些流传于京城中的流言蜚语,大多都出自辽国的细作。赵煦突然萌发一个念头。御驾亲征收复被辽国占据的燕云十六州。

从目前他所了解到的边境军情看,今天与辽国在边境的数次小冲突中,都是大宋这边占了优势。这意味着,大宋跟大辽宣战的话,或许有胜利的机会。

如果他能御驾亲征,收复被大辽占据的燕云十六州。那么别人就不会再说,赵孝锡这个王爷比他这个皇帝更有民心,更有资格当大宋的君主。

这种贪心一旦产生,赵煦就觉得着了魔一样,立刻召来亲信的心腹大臣,商议攻打辽国的事情。而这个事情一提,大臣中便分成了两派。

一派自然是阻止,觉得赵煦此举有些冒险。而且一旦战败,大宋现在拥有的优势。将彻底的失去。到时辽国铁骑南下,后果将不堪设想。

另一派自然是主战派,做为赵煦的亲信大臣,他们觉得身为君主,能御驾亲征。无疑是鼓舞士气的事情,而且现在大宋的军力,对比辽国已然不输。

主战派的底气,自然是来自如今。已然被训练出的近十万控弦之士。伴随着大宋跟西夏通马市,一批批剽悍的军马。被源源不断补充进大宋之内。

有了这些战马的补充,大宋的骑兵数量,自然也在不断的增长多中。以前大宋跟大辽对战,更多是输在骑战之上。现如今,拥有这些骑兵,应该有能力跟大辽一较高下了。

看着两派大臣的争吵。赵煦自然心有不快。望着一直没表态的臣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