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东晋无敌铁军-第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石机操作手的技术越来越熟练,夏军各舰上配重式投石机的命中率也越来越高。

    燕国长水校尉马愿的座船最终乘坐小船爬上右翼的一艘战船,他的将旗刚刚升起,就遭到第九舰队六艘鸟船的密集进攻。坚持了不到半柱香时间,这艘战船被连续命中三颗石弹,特别是三颗石弹以密集的击中船中腹部位,结果这艘战船在两柱香的时间快速沉落。

    马愿随着这艘战船沉落而落入河水中,不过他的水性不错,又游到一艘燕军战船上,连续三艘战船沉落,让马愿也清醒了下来。此时燕国长水军的装备,还停留在十数年前,别说投石机,就连床弩都没有一具。唯一的远程攻击手段,就是弓箭了。可是他们的弓箭射程只有百余步而夏军水师战船距离燕军战船少说也在三百步之外,他们的弓箭连对方的毛都捞不到。

    想跑,看着四面八方缓缓围上来的夏军战船,马愿不由得绝望了。

    船上传来部曲哭爹喊娘的惨叫声:“娘来,咱们的船被打中了!”

    马愿在这个时候,根本就没有去想他和部曲在邺城的家眷如何,结结巴巴的道:“别……别……别……打……了……投……投……投降。”

    然而战船上的燕军长水军士兵已经被吓傻了,他们根本就没有听到马愿喊什么。当夏军仍使用鼓声和旗语传递命令的时候,燕军的落后指挥系统,命令仍是靠人工传达,在这种情况下,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太多延迟。

    在战场上,军令的延迟就意味着血腥和死亡,一艘燕军战舰的主桅杆被夏军水师战船上的投石机击中,桅杆倒在战船上,将战船上的燕军水师士兵砸成一团模糊的血肉团。燕军长水军十一艘大小战船,此时仅艘五艘完整无损,其他的六艘不是沉没,就是伤痕累累……

    马愿实在难以相信,短短半个时辰内燕国长水军十一艘还能正常航行的战船居然损失过半。然而事实如此,不由得他不相信。

    就在夏军水师第九舰队的将士们热情高涨的抬着石弹继续朝着燕军战船如同打靶子一般轰击时,突然听到了中军战鼓上传来“停止作战”的命令。

    马愿松了口气,暗道:“终于可以保住这条命了!”

    事实上马愿高举得太早了,要知道如今的夏国督察院院长籍戡可是原冉魏国卫将军籍罴的弟弟,当初如果不是马愿打城城门献降燕国,籍罴也不会力竭伤重而亡。几乎所有的籍字营老兵,对于马愿这个叛徒恨得咬牙切齿。尽管高敬宗不是一个史学好杀的人,然而有很多时候,他不得不考虑全体将士们感受。

    燕国长水校尉马愿以下五艘战船四百六十余人投降,祝英庭几乎没有犹豫,直接接纳了降兵,而是把命水师一支小部队押解着马愿十余名燕军长水军将领向睢县进发。天知道籍字营的老兵会如何处理他。

    明天去鲁院报导,老程就可看到若干个只闻其名未见其人的大神了。

    (本章完)

第350章 文雅一点

    高敬宗的《告夏国臣民书》是使用白话文书写的洋洋洒洒一千余字,然而这篇演讲稿却是夏军九个师三十四个旅一百二十五个团共计两百余份,四州二十二郡一百六十一个县共计二百八份仅仅军政两方就需要五百余份,加上社会各届人士三百余份,共计八十余万字。

    秘书院四十二名录事小吏抄得手软,抄录了三天三夜,堪堪弄出了五百仅仅满足夏**政体系的宣传需求,与高敬宗的预期有着不小的差距。

    在高敬宗改制之后,把晋朝的门下台改成了秘书院。以杨释领秘书院事,而陆永华则是杨释的副手,充任秘书丞。陆永华的能力非常一般,谋不能定国,文不能安邦。事实上他最多可以做一郡太守,不过陆永华却是高敬宗原始班底的元老,尽管他的能力不足以胜任更高职位,但是高敬宗却没有把陆永华一脚踢开,主要还高敬宗要把陆永华当成一个马骨。

    由于杨释不在睢县,而陆永华则代理领导秘书院,高敬宗对陆永华这么小的事情都没有做好,极为不满,可是亲眼看到秘书院录事房的小吏们,握着红肿的手腕叫苦连天时,高敬宗原本一腔怒火也无处发泄。他不是不通情理之人,也深知抄录的痛苦。加上陆永华本人,整个秘书院负责抄录这个《告夏国臣民书》的人只有四十三人,平均每人抄录近一万两千字,平均每天每人抄录四千字。如果用后世的钢笔抄录还不可以做到,可是用毛笔,让高敬宗写一千字,他需要大半天时间,如果连续写上三天,他会崩溃的。

    镌刻雕版印刷,是隋唐时期才形成的技术,但是隋唐时期的这种雕版印刷,不仅效率低,而且雕刻的模板,都需要坚硬的木材,费时费力,而且造价非常高。高敬宗非常自然的就想到了后世的活字印刷技术。

    高敬宗也非常奇怪,这么简单的东西为什么在这个时代没有流行起来。难道古代人的脑袋这么不开窍?抱着这个态度,高敬宗随便找出一枚沈郎铁钱,沾着墨水印在纸上。可是结果却让高敬宗恍然大悟,原来沾着墨水印在纸的印记,不过是一团黑点,依稀可以看到铁钱外圆内方的大致轮廓,后来高敬宗又拿起自己的私章,沾着墨水试验,同样也看不清字体。高敬宗这才发现问题真正的原因是墨水材质问题,制约了活字印刷的技术发展。

    事实上在这个时代早就有人提出过活字印刷的设想,然而事实上墨水和字模都不成熟,而宋朝的毕昇应该不仅仅是改泥活字,最重要的恰恰是墨水的改良。高敬宗了解到在这个时代,书坊的规模都非常小,基本上都是人工抄录,再说各个书坊之间又缺乏足够的交流与沟通,很难支持进行大规模的材料筛选。

    这恰恰是杂学不显的大弊端,要是有国家来支持系统性的材料筛选,何至于不能让印刷术得到大规模的应用?要是有充分的交流跟沟通,后人至少能在前人的基础少走许多弯路,要是材料学本身有体系的理论进行指导,筛选的方向就会更明确,时间自然能缩短。

    高敬宗萌生了发明活字印刷术的念头,可是他只知道后世常用的是铅活字,字模用铅制成,到底是纯铅还是铅合金就不得而知,更不知道铅活字配用何种印刷墨水才好、对纸张有没有特别的要求,他看着陆永华问道:“秘书院今后需要大量抄录各式文件,你有没有发现,着人抄工太慢,也太费时费事?”

    “王上所言极是”陆永华微微一愣,他举起自己如同水晶肘子一般的手腕道:“抄书不慢,还容易出错,若是一个字抄错,整张纸就废了。特别是昨晚熬夜抄录,光废掉的纸就有三刀。”

    高敬宗知道宣纸所谓的一刀就是一百张,三刀就是三百张。在这个时代宣纸是相当贵的,一刀纸差不多要一千八百钱,平均一张纸几乎可以买一只鸡了,在后世这个价格是根本不可能想象的。

    高敬宗道:“有没有想到制造一种机器,把今后需要大量颁发的文件印刷出来?”

    “印刷?”陆永华想了想说道:“下臣倒是听说过有雕版印刷,不过雕版太贵,一个雕版就需要三万多钱,以《尚书》为例,全文两万五千七百字,光雕版就需要雕刻五十余个,这一套下来就需要一百五十万钱,字越小越难刻,字越大,印字越费纸字;一页雕板刻错一字就要重新来刻,要是在刷印过程中,雕板损坏就要补刻。但是补刻一个雕版就算是熟练的雕工也需要费时近三个月,时间也来不及……所以还不如抄录省事。”

    高敬宗道:“难道就没有想到制造活字?听说用泥烧制字模……”

    陆永华道:“下臣倒是听闻有人异想天开的使用泥字模,不过这泥字损坏起来特别块,烧成瓷质又不醮墨;听说以前有人用铜块制字模,但是铜难熔,一套字模制作下来太费时太力又费钱……”

    高敬宗道:“应该是制字模的材料跟墨水选择不对,也许跟印刷的纸张也有很大的关系,具体怎么回事,你帮我找些会活烧制陶瓷、和会制墨的师傅过来,看能不能找到更合适的方法。咱们以后需要颁发的文件太多,要是全靠抄书,秘书院人手增加十倍也不见得能完成。用活字印刷更省时省力,咱们还可以开书坊赚钱。”

    “那下臣先找找看”陆永华点点头将这事记在心里。

    ……

    当夜里,夏军水师师都指挥使帅帐中。第二师师都指挥使胡光气急败坏的走进了祝英庭简陋的帅帐中。胡光把自己的钢盔丢在了铺满地图、各种文案的桌子上,发出了“咚”的一声巨响。

    这一声巨响起让祝英庭从睡梦中陡然醒来,胡光像是没有看到祝英庭那膛目结舌的神情,自顾的走到桌子前,抓起桌子上的一个祝英庭喝剩下的凉茶,就把里面的凉茶水倒进了自己嘴里。

    “很难想象如此粗鲁的男人会是一名我们夏军高级将领,比起鲜卑人你似乎更加野蛮一些。”祝英庭被胡光惊扰了美梦,心中颇为不悦,他撇了撇嘴,不满的看着胡光这位不速之客。淡淡的说道:“你就不能文雅一点?”

    今天来到鲁迅文学院,看到的都是传说中的大神,我右边房间是颓废龙,左边是我本纯洁,下层是吴半仙,知白,录事参军。

    (本章完)

    

第351章 莫名的不安

    胡光比起当初在籍字营的时候,更加黑了一些,相貌看上去略显苍老,神色奕奕,灯下双目炯炯有神。别看祝英庭是夏军中郎将级别晋升的最后一位将领,也与胡光平级。他可没管高敬宗如何器重祝英庭,非常不给面子的吼道:“如果不想让我扭断你的脖子,你最好闭上自己的嘴巴。”

    祝英庭眉一挑,好不退让的道:“你可以试试,到底是谁先扭断谁的脖子!”

    胡光的脸色一冷,身上浓郁的杀气蓬勃而出。胡光是冉魏国老兵,参加过冉魏几乎数得着的恶战血战,也是在血水里洗过澡,尸山上睡过觉的狠人。他身上养成的杀气,在他想来休说像祝英庭这样年轻的将领,就算是苏固、刘孟之流,也会感觉不自然。

    可是让胡光非常意外的却是,祝英庭却毫不退让,挑衅的目光死死的盯着胡光,缓缓举起拳头。祝英庭那架势仿佛在说,有种你试试。

    司监田庭训赶紧上来打着圆场道:“胡将军、祝将军,有话好说,有话好说,你们这是干什么,若是让外人看了去,还以为咱们夏军还是一盘散沙呢!”

    胡光伸手指着祝英庭:“你……你很不错,怪不得大王擢升你小子为水师中郎将,就凭这个胆子也配得上这个位子!”

    田庭训听到这话终于松了口气,他还真怕光与祝英庭打起来呢。他当然知道夏国如今就是分属两个阵营,泾渭分明。胡光、苏固、张屠、刘孟、冉裕、聂彦适身上都打着冉魏系的标签,而刘牢之、田洛、魏大福和现在这个祝英庭身上都打着高敬宗嫡系的标签。此时高敬宗简单而粗暴的将全军进行整编,看似乎不偏不倚,事实上明眼人都知道,高敬宗借着这个机会,从冉魏系手中,扣出一个师。

    而这八师的师都指挥使的任命也颇为微妙,首先是胡光虽然出身冉魏系,却有些向高敬宗靠拢的意思。而第五中郎将府聂彦适则同样从原本并不受重视的第五中郎将府擢升为第四师师都指挥使,不管聂彦适有没有向高敬宗上表忠心,至少籍戡不会轻意再视聂彦适为其腹心了。而冉魏嫡系骨干张屠、苏固和刘孟,仅仅张屠获得第五师师都指挥使的位子。

    别看表面上这个整编,全军上下没有异常,各中郎将接受命令之后,立即收拾行囊,前往新部队接收部队,进入改编。作为从事政治工作的司监田庭训,敏锐的发觉,私底下暗流也是滚滚。

    一旦胡光与祝英庭发生争斗,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田庭训还担心他们二人一旦争斗,从而引发夏国内部冉魏系与高敬宗嫡系之间的激烈斗争,在大敌当前,内部不稳是致命的问题。

    通常胆色过人的人有两种,一种是无知无畏,另外一种则是拥有雄厚的实力做为后盾。化名祝英庭的谢玄,身手过人。他虽然不像冉裕那样天生神力,然而自身功夫过非常强悍,就算与冉裕过招,他也不会落败,更何况是远远不及冉裕的胡光?如果胡光真动手,吃亏丢人的肯定是他,他不介意***冉魏系将领的傲气。

    不过胡光来了这么一个神转折,他也顺势下台,没有闹将起来。毕竟一旦正式决裂,难看的还是高敬宗。

    谢玄望着胡光道:“不知胡大将军深夜至此,有何贵干?”

    胡光道:“听说你抓了马愿”

    谢玄道:“不错!”

    “把人交给我!他可是我的老朋友,多年未见,岂能不好好聚聚?”胡光语气中透着浓浓的杀意和咬牙切齿的恨意。

    谢玄道:?**浅1福峙乱煤耍br /》

    “什么?”胡光虎目一瞪,大步逼向谢玄,他的脸距离谢玄的脸几乎不足三寸,胡光口中呼出的热气喷了谢玄一脸。

    田庭训赶紧上前道:“胡将军误会了,马愿已被祝将军解送至睢县了,如果顺利的话,恐怕已经进入都昌境内了。”

    胡光陡然转身望着田庭训道:“果真?”

    田庭训点点头道:“我还能骗胡将军不成?”

    胡光连招呼都没有打,扭头冲帐外大吼道:“备马!”

    胡光三步并作两步冲向帐外,不一会边,得得的马蹄声渐渐轻不可闻。

    田庭训松了口气,拍拍胸脯道:“还好,还好,没惹起大乱子。”

    谢玄不以为然的道:“他敢吗?王上拥有大义,他若是跟王上对着干,就是与我们夏国百万军民为敌,他就会身败名裂,死无藏身之地。”

    ……

    苻坚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王猛对于高敬宗的联秦抗燕的想都不想就拒绝了,这出乎了苻坚的意料,在苻坚看来王猛的决定,似乎有些太武断了。如果是其他人这么跟苻坚说话,苻坚连想的心思,都没有,直接拉出去砍了。

    苻坚也只有在王猛面前表现得非常有涵养,可以做到泰山崩于眼前而不改于色。但是他实在没有想到王猛会如此果断的拒绝高敬宗的提意。他都不知道接下来要说什么好。一时二人都没有说话,太极殿内里顿时陷入冷寂得让人心打颤的静寂之中,气氛顿时诡异到极点。

    苻坚实在不明白王猛为何会如此肯定高敬宗是虚张声势,可是万一高敬宗真向慕容雋投降呢?他想破脑袋也没有想明白。

    看着苻坚如此纠结的样子,王猛笑道:“陛下,若燕军大举攻秦,您会投降吗?”

    “不会!”苻坚摇摇头道:“朕宁愿惨烈的战死,也不是屈膝投降。”

    说到这里,苻坚终于恍然大悟,尽管王猛没有向苻坚再解释什么,苻坚已经明白了王猛的意思。作为一个通过政变的方向获得皇位的苻坚,他非常明白任何臣子可以降,唯有像高敬宗这样的人主是不可能投降的。他们投降,只会“暴毙”。

    当王猛向杨释表达委婉的表达了秦国国主苻坚是一个爱好和平的,不愿意看到秦国百姓遭遇战祸兵灾之苦,所以秦国不会介入燕国与夏国的战争。

    王猛仔细的看着杨释的眼睛,他想从杨释眼睛里看出杨释伤心绝望的神情,然而出乎王猛料,杨释表现得非常平静,没有露出一丝可能出现的意外,似乎他早已预料到了这个结果一样。

    王猛此时反而疑惑起来:“难道说高敬宗早已经料到自己的决定?”

    杨释风度翩翩的辞别苻坚和王猛等秦国君臣,离开长安,一行数十骑绝尘而去。就在杨释等人消失在视中,王猛心中突然生出莫名的不安。

    (本章完)

    

第352章 柳园渡

    随着天气转暖,上游冰雪融化,黄河水流量也逐渐加大。暴戾的黄水从上游滚滚而来,漫漫漶漶一片汪洋。大的浪如小山,小的如坟头,汹涌起伏撞击着两岸。此时的黄河波涛汹涌,堤岸被它冲撞得一块块裂开,掉落的土块随即不见了踪影,像是一头怪物的大口在饥饿地吞噬着。

    柳园渡口,是黄河上的古老渡口。这里距离陈留城约六十里,此时柳园渡北岸,密密麻麻扎着数万顶帐逢,燕军连营数十里。皇青真说:“天下大势不在一地一时之争”。所以慕容雋接纳了皇甫真的谏言,并没有头痛医头,脚疼医脚,而是按照原制定计划,以太原王慕容恪为平南大都督,统领三十五万大军负责针对冀、青二州夏军的剿灭任务。而太宰慕容评则南平南副都督,领二十五万军队自陈留渡河南下,平定兖豫二州夏军。这次燕国出动共六十万大军。对外诈称百万。事实上六十万实数之中,民夫、奴隶战了近三分之一。

    慕容恪和慕容评一东一西,分别剑指河南。燕国太宰、平南副都督慕容评便扎营柳园,命数千士兵驱赶着近数万名民夫,紧张的搭建浮桥。随着长水军的全军覆没,这让慕容恪和慕容评大军渡河的计划,受到了致命的阻碍,尽管燕国的长水军舰船老化严重,士兵也缺乏必要的训练,然而长水军对于承担搭建浮桥的任务,还是轻车熟路的。可是因为长水军全军覆没,这让慕容评不得不利用旱鸭子的燕国将领搭建浮桥。

    搭建浮桥可不是一件容易完成的工作,特别是外行的慕容评居然把渡河地点选了柳园渡这个地方,这里是古黄河上面最古老的渡口之一,要说起来甚至比洛阳城外的孟津渡要早五百余年。

    数百艘木筏和渡船正在缓缓拼装浮桥。那些被鲜卑抓来的民夫,只要动作稍慢,就会有鲜卑将领和监工挥着鞭子,抽打他们,这些鞭子力道实足,只要挨上一鞭,就会鲜血淋漓,被抓来的民夫和奴隶苦不堪言,叫苦连天。

    莫侯龛是慕容评麾下比较悍勇的将领,骁勇善战,娶了慕容评的干女儿,脸上那道长长的伤疤就是在中山之战中留下的。永兴二年,慕容评随慕容恪攻打冉魏,八月原冉魏部将从邺城逃出来的苏林,在中山老家招募乡勇,抵抗燕军入侵,后被慕容评攻破中山,苏林不知所踪。然而莫侯龛则在攻破中山城时,被苏林一刀砍掉面部,多亏当时苏林钢刀卷刃,只是砍到骨头,并没有将莫侯龛的脑袋砍下来。这次攻打夏国,莫侯龛则继续充当?**娼?br /》

    “绑结实,绑结实!”眼见两名被抓来的奴隶将一根湿滑的木头滑入河水中,瞬间失去了踪影,莫侯龛勃然大怒,上前一步,就将一名奴隶踹了个四脚朝天,骂道:“狗东西!作死呢!”

    立时两名鲜卑士兵拿着鞭子就上去追打那奴隶,刷刷十几鞭子,打得满身上下皮开肉绽,鲜血淋漓,嘴角冒血,连声求饶。

    莫侯龛哼了一声,摆手道:“算了,无心之失,老子是怕延误工期,咱都小命不保。”

    就在这时,突然听到鲜卑士兵惶恐不安的大吼道:“敌袭,敌袭,汉狗舰队……”

    莫侯龛抬着一看,只见河面上出现一字摆开的三艘大型,这些大船正迎风破浪,高速航行而来。侯龛大吼道:“弓箭手,准备!”

    一时间鲜卑士兵和民夫奴隶们就炸了窝,如同无头苍蝇一般到处乱跑,刚刚搭了不到一半的浮桥上,不少民夫和奴隶,甚至有鲜卑燕军士兵跌入河水中,瞬间消失在水面上。侯龛望着这乱糟糟的情景,拔出战刀,朝着乱跑的民夫奴隶,就是一顿劈头盖脸的乱砍。

    连杀十几名民夫和数名士兵,这乱糟糟的***终于平息了下来。四五千名燕军***手站在浮桥上,搭箭上弦,严战以待。

    化名祝英庭的谢玄,把整个水师分十二个个舰队,第一至第九舰队每个舰队负责一百五十至至二百三十里不等的河面,而第十至第十二和中军舰队则作为机动支援力量,从荥阳至黄墟这二百多里的河面,属于夏国水师第四舰队的防区。第四舰队拥有三艘八槽船和四艘方艄和六艘鸟船共十三艘大小战舰组成。

    随着不其船厂对于改装战船工作的越来越熟练,夏国战船改装工作的进度越来越快。几乎每天都可以让十数艘大小战舰加入夏军水师。如今的第四舰队除了这十三艘大小战舰,还有过半的战船还没有改装完。一旦全部改装完毕,每支舰队将拥有高速六艘鸟船、二十二艘方艄沙船,四至八艘不待的八槽船。

    其实早在慕容评刚刚选择柳园渡作为渡河地点时,第四舰队其实已经发现了燕军的举动,不过第四舰队担心慕容评只是声东击西,并未立即出动,而是在黄河南岸进行秘密监视,在第四舰队发现燕国甚至连佯攻的动作都没有时,第四舰队终于在燕国完成浮桥搭建工作一半的时候,发动了袭击。

    尽管侯龛是一个旱鸭子,不过他却是一个久经战阵的悍将,他整顿部曲,准备以***给夏军水师予以重创。然而理想是丰满的,只是现实太骨干了。

    夏军水师第四舰队,距离浮桥整整三百步,十三艘大小战舰就横在水面上抛锚,望着这一幕侯龛反而疑惑了:“夏军这是在搞什么鬼?”

    数十名袒露着上身,擒着短刀的燕国新附军(既***部队),作势要跳水,从水底攻击敌船,这是跳帮作战时期,水战的基本形式。然而这种所谓的水鬼部队攻击敌舰,事实上和后世抱着炸药包去炸敌人坦克的敢死队差不多,虽然能偶尔撞大运炸毁敌人几辆坦克,但是更多的则是去送死,特别是在波涛汹涌的黄河上。

    侯龛答案自然是很快揭晓了。

    (本章完)

    

第353章 新安商盟

    夏军水师的战船上都加装了拍杆,但是拍杆的攻击距离只有三丈至十丈的距离,其实拍杆勉强只算是近战自卫性武器。然而夏军水师将士发现,配重式投石机不仅抛射距离远,而且因为可以抛射重达三百斤的石弹,威力也相当惊人。

    每一艘战船都会有压舱石,夏军水师充分发挥配重式投石机的石弹,将原本重达千斤的长形石条换成了三百斤重的石弹。为了方便石弹运输,并且在底舱内加装了运滑轮升降机,方便石弹运送。刚刚停稳的第四舰队十三艘战舰,距离浮桥整整三百步远,夏军水师停止前进,抛锚停船。

    攻击固定的浮桥,可比那种航行中的战船容易多了。三百斤重的石弹被吊装上甲板上,然后通过甲板上简易的龙门吊,装进配重式投石机的掷弹带内。

    “嘭嘭嘭……”随着接连不断的巨响起,重达三百斤的石弹朝着浮桥砸去。三百斤的石弹不要说将人砸得脑浆横流,就连船体轻薄的中小型战船船底砸个大窟窿出来。第四舰队十三艘战船,四十四具配重式投石把四十四枚重达三百斤的石弹狠狠的砸向浮桥。

    仅仅浮桥的承载能力虽然不弱,但是论起坚固比起巨型战船来却远远不如。虽然第一轮试射时,仅仅不到两成石弹命中目标,然而这八九枚石弹一下子将浮桥砸出七八个大窟窿,顺带着将燕军三四十名士兵砸得血肉模糊。四五千鲜卑弓弩手愤怒的朝着夏军水师射箭,只是非常可惜,大都装备着猎弓的鲜卑弓弩手,根本够不着夏军水师的战舰。阵形大乱的鲜卑弓弩手还没有松口气,夏军水师的配重式投石机的第二波石弹雨就接连而来。

    这一次命中率出奇的高,至少三十枚石弹命中浮桥,顿时将浮桥砸得七零八乱,顺带着将近千名鲜卑士兵砸落水中。对于落水的鲜卑士兵,夏军水师既不射杀,也不救援,任其自生自来。

    莫侯龛也不傻,一看这个情况他怎么可能坐以待毙,急忙疏散士兵。接着命部曲将浮桥点燃,然后砍断捆绑的绳索,任由浮桥上的木筏和渡船,燃烧着顺流而下,妄图烧掉夏军水师战船。但是夏军水师却不闪不避,依靠着自己的船体高大,特别是八槽船上的拍杆这个时候开始发威了,十座拍杆就像八爪鱼一样,十只吊臂七上八下,将靠近的火船纷纷砸沉在水中。

    如果莫侯龛把这些木筏或渡船全部浇上火油,然后引燃,或会真的给夏军水师造成一定的麻烦,可是匆忙之下他哪里去寻找火油?那些被点燃的渡船或木筏,烧起来也是一大片,看上去非常吓人,可是被拍杆一拍,吓人的火势就顿时熄灭。

    这种火势只是看上去吓人,事实上对于战船的威胁并不大。中国古代人相当聪明,船只在大海中航行,非常容易被大海中一种叫海蛆的虫子侵蚀。这种如同蛆虫一样的小虫子,就喜欢以木头为食,它们会附着在船底的木板上,渐渐啃食木板,别看那些看似非常坚硬的底舱木板,经海蛆啃食一年以上,就会变得像面包一样松软,别说触礁,就是一个大浪就会四分五裂。

    后来在大航海时代,西班牙人为了改变这个问题,将木质船底用熟铜包裹出来,这样虽然会减弱海蛆对木头的啃食,然而却又会发生海水腐蚀铜皮的现象。每隔离三五年就需要更换新的铜皮或船底木板。中国缺乏铜料,而且古代中国的铜钱偏偏又是东亚地区的区域性货币,铸造铜钱的铜料都不够,更加不可能奢侈得用铜皮包裹底船了。不过在打造海船里会用牛皮将船底蒙上。

    海蛆不吃牛皮,又可以有效的保护船底,增加船体的使用寿命。船底和吃水线部位蒙了熟牛皮,被水浸湿以后,这火都未必能将熟牛皮烧透。

    眼见火攻无效,莫侯龛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夏军水师投石机像打靶子一样把浮桥上的木筏和渡船一艘一艘砸沉。清除完这些浮桥上的木筏和渡船,夏军水师尤未满足,他们依靠着战船高大,威力无比,又将停靠在渡口码头上的数百艘大大小小的木筏和渡船一一砸沉。然后这十三艘夏军水师战舰又耀武扬威的长扬而去。

    事实上不光慕容评无法从陈留郡渡河,就连慕容恪自濮阳沿着黄河顺流而下,皆没有找到可以渡河的地点。先秦时期,古黄河的下游河道在冀中平原上游徙漫流,形成多股河道,故有“九河”之称。这一时期下游河道的河床是比较稳定的,然后在进入西汉时期,黄河发生了大规模泛滥改道,自东汉王景治河,王景因势利导,筑起了西自荥阳(今荥阳东北)东至千乘(今滨州市蒲城)海口的大堤,黄河流经今黄河和马颊河之间,由利津附近入海。

    不过让慕容恪和慕容评非常郁闷的是,无论他们选择从任何地点渡河,必然遭遇夏军水师的阻挠。慕容恪和慕容评二人所部,前前后后损失木筏、渡船上千和近两万千余名军士,却依旧停止在黄河北岸,此时黄河成了夏国高敬宗的天然屏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