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东晋无敌铁军-第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332章 杨释杨子服
红袖这才仔细打量了青衫文士两眼,她虽然只有十五岁,然而却早已不是未出阁没见过世面的小家碧玉。红袖添香姐妹跟随陈应走南闯北,外界事务接触多了,各色人物接触也多,颇有几分眼力。
这名青衫文士虽然有点弱不经风,却和平常跟药品打交道的郎中并大不一样。首先是这名青衫文士身高几近八尺,望着添香手中的宝剑,居然脸不改变,毫无惧意,就像一块磐石似的,怎么看也不像是一名走江湖郎中。
红袖怎么看青衫文士都像是一个招摇撞骗的骗子。红袖少有城府,然而添香却心直口快。当既脱口而出:“你是郎中吗?我看倒像是骗子。招摇撞骗骗到我家都督头上,真是好胆,我看你是不知道死字怎么写。”
青衫文士并不生气,微微一笑“杨某还真知道死字怎么写,只是怎么样?要不要打个赌?就赌杨某能不能医好高大都督的心病。”
红袖刚刚想开口拒绝,然而没有想到添香却直接了当的说道:“赌就赌,你想赌什么?”
青衫文士悠悠一笑道:“就赌你,若杨某赢了,你就姑且委身杨某为妾吧。”
添香俏眉一挑:“姑奶奶看你是找死。”
“添香,莫要胡闹!”红袖瞪了一眼添香,吓得添香朝红袖吐吐舌头。红袖朝着青衫文士敛身施礼:“没请教先生高姓大名,郡望何处?”
青衫文士伸手虚抚红袖,淡淡的笑道:“弘农杨氏,杨释,字子服。”
红袖暗暗吃惊,弘农郡是杨氏的郡望,西汉丞相杨敞,玄孙杨震官太尉,号称“关西孔子“,子秉、孙赐、重孙彪,“四世三公“。
弘农杨氏在西汉到东汉末年,属于天下仅次于刘姓皇室的一等豪门。在东汉时期,弘农杨氏几乎等于现在琅琊王氏的政治地位。特别杨震子杨奉后代世居高官。当然在东晋时,弘农杨氏已经没落了,但是在西晋时期,弘农杨氏依旧是显赫的门第。杨骏、杨珧、杨济三兄弟深受西晋武帝司马炎信任,统一天下之后,而司马炎只顾享乐,一切军国大事都由三杨包办。而三杨****期间,也颇有治国之才,抚外安内,邻邦不敢进犯,西晋统一南北后,国内景气也出现了繁荣之象,百姓定居户口增多,农民皆下地耕耘。西晋开国二十年间,三杨功不可没,政绩颇丰。晋武帝卧病时,仍撰写诏书对杨骏兄弟鼎力辅佐朝政的功绩予以嘉赏。
只是非常可惜,随着司马炎死后,司马衷即位,就是晋惠帝。(历史出了名的傻子皇帝)司马衷之妻贾南风凶悍多谋,且醉心权势,太子妃时期就嫉恨杨皇后庇护杨氏,对杨氏一族的势力一直耿耿于怀,司马衷继位,贾南风册封为皇后,其野心伺机而动,密谋筹划推翻杨氏及其党羽。
永平元年,贾南风暗中勾结杨骏的敌对方孟观、李肇、东安公摇等人,诛灭杨骏一族,废黜杨皇后为庶人,次年死于非命。杨氏一族自此湮灭,死伤人数近数千人,震慑全国上下,这也是历史上一起特大的政变惨案。
这些事情,对于某些人来说非常久远,然而对于红袖这些人来说,却异常清晰。红袖望着杨释心中一暖,对着杨释深深鞠躬:“先生里面请!”
添香刚刚想张口,被红袖一瞪眼,把她肚里的话憋了回去。
高敬宗的帅帐内,高敬宗暗感忧心,要是燕军不按常理出牌,不与北府军打阵地战,哪怕一支偏师绕开北府军重兵防守的黄河沿线,只需要两三万轻骑就可以让北府军百万军民死伤惨重。一旦北府军遭遇重大损失,说不定东晋朝廷也会落井下石,吞掉北府军。
失去个人权势倒没有什么,一旦因为自己的原因,让氐秦苻坚占到便宜,过早吞并燕国,统一北方。如果王猛不死的话,有王猛在苻坚身边出谋划策,苻坚南征东晋,很可能轻易灭掉东晋。
如果真是那样的话,这麻烦不是一般的大。高敬宗分析着后世记载的淝水之战,寥寥数语,却并没有详细记载东晋因何而胜,如果真是以为谢玄那一句戏言:“秦军败了,秦军败了”这个记载,高敬宗首先不会相信。
别说是统一北方,横扫燕代数十万鲜卑铁军的氐秦军,就算是粗疏训练的北府,也不可能因为这么一句口号而全军崩溃。在没有扩音设备的情况下,人最大嗓门喊出的声音也不过数百上千人能清晰的听到。谢玄难道会传说中的狮子吼?
高敬宗又蹙起眉头,忧心重重。
就在这时,红袖在门外轻声禀告道:“都督,弘农杨释先生求见!”
高敬宗自然听到赫赫有名的弘农杨氏,但是对于东晋南北朝的名臣名将高敬宗多少有点了解,仔细想想,却发现历史上绝对没有重点记录杨释此人。不过对于杨释,高敬宗也没有太多在意,淡淡的道:“请他进来!”
对于一个来历不明的无名之辈,高敬宗也不会端着架子故意装逼,当然也不会热情招待,什么礼贤下士,赤足相迎。
“在下杨释,草字子服。拜见高大都督!”
说是拜见,杨释只是作了个揖“在下闻得高都督欲北伐中原,收复失地,驱逐胡虏,故前来投效大人。”
高敬宗嗟息叹道:“杨先生这是何苦呢?不瞒先生,北府军粗于训练,装备粗劣,对敌燕国倾国之兵,胜算渺茫,高某现在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恐怕让先生失望了!”
杨释连连摇头道:“不,不,不,高都督大缪矣!”
“哦!”高敬宗听到这话,眼前不禁一亮,若有所思的望着杨释:“先生难道真以为北府军还有大胜燕军的机会吗?”
杨释道:“北府军不仅有大胜燕军之机,如果操作得当,逐鹿中原、鼎定天下!开万世不拔之业,垂千秋景仰之范!也未必没有可能。”
高敬宗大惊,现在不求什么权势富贵,只要能保住北府军上下百万军民的性命,他就烧高香了。此时北府军人才尤为匮乏,崔逞善内谋、内政,有定国安邦的才干,但是战略目光和谋国之力还算不上。执政官陆永华也就是区区郡县之才,打理一个州郡已经是顶天了。而籍戡、封雷、包括刘牢之,只是可挡将才,而非独挡一面的帅才。
难道这个杨释也是一个无名的大牛,高敬宗试探着说:“不知先生所来,有何可以教我?”
第333章 联秦抗燕
看到杨释第一印象,高敬宗就发现杨释杨子服这个人特别会装逼。当高敬宗真诚的向他问计:“不知先生何以教我?”
然而杨释却抬头望天,不可一世高冷模样,惜字如金的淡淡吐出四个字:“联秦抗燕!”
听到这话,高敬宗恍然大悟。事实上在高敬宗心中北府军就是一军没有盟友的孤军。北府军名义上属于晋国,然而晋国上下没有人把他们当作自己人,而是百般提防。高敬宗事实上也非常清楚晋国朝廷的局势,在南北朝时期的东晋,事实上就是一个奇葩,皇帝只是士族门阀推出来的傀儡,朝廷本身的权力,都掌握在士族门阀手中。江左四大门阀与侨居江南的四大门阀把权力进行了严格的划分。
那就是东晋朝廷权分文武,南人(就是江左土著士族顾、陆、朱、张掌中枢文治内政和地方实权,而侨居江南的北方士族门阀则掌握着军权。别说褚蒜子和司马聃母子忌惮他,就算他们真心实意想帮高敬宗,他们也拿不出什么实质性的东西。
可是氐秦苻坚却不一样,只要苻坚愿意,他甚至不需要出兵,只需要高调的做出一个姿态,陈兵河西,大举增兵潼关。慕容雋就不敢把河东兵马全部抽调一空,若要防备氐秦突袭河东,燕军至少要在河东、河南地布置至少十万精锐,这么以来慕容雋手中可以拿出来的兵力就不会超过二十万人马。
高敬宗转念一想,又开始疑惑起来:“苻坚作为氐人首领,为何要帮本都督?帮助北府军?”
杨释神色淡然,一脸从容的笑道:“苻坚此人其志不小,关中虽然沃土八百里,然而仍不足以满足苻坚的胃口。”
高敬宗自然知道苻坚的野心非常大,就产生了考校杨释的意思:“何以见得,苻坚此人其心不小?”
杨释自然不然轻易认为高敬宗会莫名其妙的问这么一句,他猜测高敬宗也是想考校他。看着高敬宗如此年轻,便有了如此心机,杨释也更加坚定了投靠高敬宗的心思。
杨释道:“秦法以苛,刑弃灰于道者;氐秦苻坚施法关中,其法之严,更胜秦法。秦以商鞅之法,随强盛崛起,横扫六合统一天下。苻坚以秦法为本,施威关中,便足以见其心智绝非缩居关中一地,其心昭昭,欲成就王图霸业。”
高敬宗道:“就算苻坚志在天下,他岂会出兵帮助本都督?就算苻坚肯帮助本都督,恐怕他也会趁火打劫……”
杨释摇摇头道:“非也,非也……欲成就大事者不拘小节,故而,苻坚不会坚守门第之见,若燕国大胜北府军,挟胜利之威南下晋国或西进关中,皆可事半而功倍……”
“确实是苻坚最不愿意看到的。”高敬宗点点头道:“但是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恐怕苻坚也会狮子大开口。”
“都督且莫担忧!”杨释道:“****投效都督,岂会没有晋身之阶?如若都督信任释,可修书一封,只须写下八个字,命悬一线,生死一念。交与子服,子服有把握说服苻坚出兵潼关,牵扯燕军十万兵马。”
高敬宗听到喜上眉梢:“有点意思……”
东方泛起了鱼肚白,而高敬宗与杨释二人秉烛夜谈。二人足足谈论了一夜时间,至于具体谈论了什么,外人则不得而知。
不过当一夜未合眼的高敬宗走到决胜堡大营众新军将士面前的时候,丝毫看不出任何疲惫之色。高敬宗神采飞扬的朝着众将士吼道:“大军——出!”
高敬宗踏上他的那辆轺车,平时这辆轺车都是他一个独乘,就连红袖添香姐妹二人可以自由出入高敬宗的寝帐,却无法与高敬宗同车而行。然而这天高敬宗却引着青色长衫的杨释登上轺车。
此时高敬宗北上速度便加快了许多,原本高敬宗是极为忐忑不安的,所以一路上尽量拖延时间,他那个时候根本不知道如何才能解决眼下的危局。可是随着杨释的出现,高敬宗的困惑和棘手问题便一扫而光。
尽管这批江南士兵体质不算很好,而且粗于训练,不过却士气高昂,他们一天居然走出了一百二十余里的路程。就连午饭用餐,都没有停止行军,高敬宗命全军将士边行军边喝水啃干粮。当高敬宗率领军队进入马陵山地界时,这才命大军扎营休息。
虽然轺车加装了弹簧减震设施,可是高敬宗仍然被颠簸得腿脚发软,杨释同样脸色苍白。高敬宗到达营地,连澡也没有洗,倒头就睡。当高敬宗再次醒来的时候,帐外已经有醒来早的士兵起来洗漱了。
高敬宗看着身边睡得像个小猫一样的红袖,忍不住上前抚摸她的小脸。
然而高敬宗的手还没有摸到红袖的脸,就听见“呛啷”一声宝剑出鞘的声音。
高敬宗的眼睛被宝剑的寒光晃得眼花。
“没……没……吓到都督吧?”红袖像一个做错了事情的小孩子,怯怯的道:“不巧,刚刚做了一个噩梦,但愿没有吓倒都督!”
“没有……没有……我怎么会被吓到呢。对了有什么吃的,帮我搞点来?忘了吃饭再睡觉,肚子都饿瘪了……”高敬宗捧着肚子吩咐道。
红袖起身而去,不一会儿带来一些吃食。军中的饭食皆粗劣不堪,不过胜在可以填饱肚子。高敬宗也没有那么多的讲究,随便吃了些东西填饱肚子。
高敬宗望着阴沉的天空,也在感叹,如果不是因为杨释的出现,他还真不知道怎么去解决眼前北府军最大的难题。
有道是当局者迷,高敬宗就是身在局中,尤为不知。可是杨释却站在局外,从全局考虑问题。北府军作为一个地方政治集团,已经脱离了最初的军事斗争为主,现在转而成为军事政治斗争并重的形势。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不少军事天才,他们最终不是含冤而死,就是郁郁而终,从来没有好下场。如果是一个纯粹的低阶将领,可以不懂政治,然而上升到藩镇高度的时候,政治是一道永远迈步过去的门槛,迈过去了就可以顺风顺水,扶摇直上。若是迈不过去,就算像楚霸王一样,号令天下十八诸侯,分封天下诸王,依旧难以逃脱兵败身亡的下场。
高敬宗突然又想起了历史上那个被网络和各界人士纷纷鸣冤的爱国英雄岳飞。事实上岳飞之死,和他有着分不开的关系。岳飞一颗赤胆忠心,却对于政治太过天真。作为当时南宋手握兵权最大的藩镇,岳飞居然干涉赵构立储,这就犯了帝王最大的忌讳,别说赵构这个小心眼,恐怕赵匡胤活着,也绝对容不下岳飞。
高敬宗在后世也同样不懂政治,但是他却知道作为一方藩镇,军政首脑,不懂政治的下场就是让无数追随者含冤而死。在杨释的开解之下,此时高敬宗已经豁然开朗,他不担心将来北府军的问题,此时表现上北府军如同穷途末路,事实上则是一条坦途。
……
二月二十日,北方邺城开始冰雪初融,城外的原野上也土壤中,也开始吐露出嫩芽。邺城东的漳水岸边的丰乐镇,燕军开始抓民夫。
有道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随着冰雪初融,燕军开始为出征北府军进行着全国动员和准备。
“得得得得”数百名鲜卑骑策马驱赶着数千青壮汉人百姓朝着丰乐镇而来。人群中的葛非望着丰乐镇连绵不绝的仓库,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
第334章 高敬宗回来了
战争的阴云黑压压的压在北府军中军驻地睢县。随着初春的到来,睢县军民人人都感觉到了空气中弥漫的杀气。北府军的战争机器已经全面开动,从陈留到胶东,北府军各军将士皆开始做着最后的准备。
睢县北府军议事大厅内,抚着花白胡须的籍戡,目光如电,缓缓扫视在场的北府军文臣大员,能够参加这个会议的级别都是核心成员。如副帅封雷、代理大都督冉裕、大司马陈应、内卫徐敬宣、长史崔逞、执政官陆永华。
籍戡缓缓开口说道:“日前徐将军曾向本将军提议,从各军中抽调精锐人马,潜入建康营救高大都督。经过本将军深思熟虑,本将军决定……”
众人赶紧竖起耳朵,生怕漏掉其中一个字。唯有内卫指挥使徐敬宣脸上挂着淡淡的冷笑,而大司马陈应则一脸担忧。
籍戡冷声喝道:“本将军决定,同意徐将军所请,从现在起,第一、第二、第三中郎将府,各抽调一个团,这个团务必是装备最好,训练最为有素,而且要务必确保高大都督的安全。”
高敬宗才是北府军的精神领袖,随着籍戡的这个命令下达,众人开始放声欢呼。
“籍大将军英雄!”
“籍大将军威武!”
……
大司马陈应缓缓松了口气,悠悠的道:“太好了,终于可以把高大都督营救回来了!”
“哼!”陈应身边的徐敬宣压制嗓子,用只有他们两人才能听到的声音道:“陈大司马不要高兴得太早了!”
陈应虽然是商贾出身,不过他的智商很高,虽然没有玩过政治,可是随着加入北府军,并且渐渐成为核心骨干,他的进步和成长都非常快。陈应马上就听出了徐敬宣话里的意思。他用疑惑的目光望着徐敬宣:“你是什么意思?”
徐敬宣低语道:“此地不是说话的地方!”
陈应迟疑了一下,神色凝重的道:“散会后,老张汤饼铺见!”
籍戡命第一、第二、第三中郎将府抽出三个团,组建为一个折冲府。代号“春花”,由全军副帅封雷具体负责,全折冲府三个团一千五百余人马,将在半个月内分批次化装潜入建康,相机营救高敬宗。
籍戡制定了初步的计划,这个“春花”行动,全折冲府一千五百余人,将化装成难民,逃亡建康,为掩护这些春花行动组成员安全潜入建康,执政官陆永华将组织三万名难民向建康城迁徙。
徐敬宣对于籍戡制定的这个营救计划相当不满,可是他却没有直接向籍戡提出来。睢城北府军总都督府正门外,有一个吃食铺子,名叫老张汤饼。老张汤饼铺子装修并不算上档次,不过胜在干净卫生,味道颇佳,价格也非常公道。所以总都督府的官员和小吏经常光顾这里。
散会后,北府大司马陈应与徐敬宣一前一后,抵达这个老张汤饼铺子。
进入老张汤饼铺,大司马陈应径直走到内间,这个内间和普通的雅间一样,一张矮桌,四个坐垫,随后徐敬宣进来。
徐敬宣压低声音道:“陈胖子,你找的什么破地方,小心隔墙有耳。”
“稍等片刻!”陈应故作神秘的走到壁橱上,伸手按在其中一个木格子上。然后随着一阵沉闷的格格声响起,壁橱缓缓打开。
“这是什么地方?”徐敬宣大吃一惊,作为北府军内卫头子,他居然不知道在北府军总都督府不足百步的老张汤饼铺子里居然还有一个密室。
“进去看一看就知道了。”陈应带着徐敬宣沿着曲折的楼梯缓缓朝暗室走去,当二人进入暗里的甬道,壁橱呯的一声关闭了。看着大惊失色的徐敬宣,陈应拍着徐敬宣道:“老张汤饼铺是我们陈家的产业,在盘下这个铺子的时候,意外发现居然有一个暗室。我就随手改装了一下,就成了这个模样。”
陈应边点燃照壁上的油灯,照壁上的油灯,将甬道照耀得如同白昼,陈应一边朝前走,一边熟练的点燃油灯,徐敬宣脸上阴晴不定:“你的秘密也不少!”
陈应笑道:“总之,比你差远了!”
徐敬宣跟着陈应走进暗室,暗里的面积超过百平,摆放着十几口大箱子。徐敬宣看着里面的大箱,伸手吃力的打开大箱子,露出刺眼的金光。徐敬宣随手拿起一个莫约五十两的金锭子,翻开一看金锭上面的铭文,上面赫然写着“新安陈”三个隶书阴文。
徐敬宣疑惑的望着陈应:“你们陈家把家底都搬过来了?”
陈应眉毛一皱,不悦道:“别打岔,说你之前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徐敬宣道:“这还不简单,籍大将军有不怀好意!”
陈应眉头紧皱:“眼下大敌当前,我们本应同心协力,一致对外,你这是何居心?”
徐敬宣道:“陈胖子,不是我说你,你怎么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你没听到籍大将军派出谁去营救大都督?是第一、第二、第三中郎将府各抽一团,你不会这么见忘,北府军第一、第二、第三这个三个府姓籍还是姓高吧?”
陈应一时语沉吟道:“这……”
徐敬宣道:“别以为我不知道姓籍的是什么打算,他们这是打着营救大都督的旗号,去害大都督的性命!”
陈应陡然起身指着徐敬宣咆哮道:“你既然发现了,他为何不去阻止他们?”
徐敬宣反问道:“我为什么要去阻止?”
陈应不可思议的望着徐敬宣,“没想到啊,没想到,连你徐敬宣也改换门庭了啊!”
徐敬宣道:“你放什么臭屁!”
陈应道:“好,好,很好,今天你进来了,就别想再出去。”
陈应那肥胖的身子,快速后退。
徐敬宣意识到不妙,赶紧去追陈应,别看陈应身体肥胖,然而他却是一个灵活的胖子。陈应退到照壁上,然后用肥大的拳头,重重击在一块凸起的砖头上。
正在奔跑的徐敬宣啊的声惨叫,只见地板左右分开,徐敬宣便掉了下来。
原来暗室还有第二层。
徐敬宣惨叫着朝上面咆哮:“陈胖子,你作死啊……你敢这么对我,老子出去阉了你”
陈应笑道:“你还想出去?背叛高都督了你还想出去?”
徐敬宣争辩道:“我没背叛高都督”
“你还狡辩?”
“我没狡辩!”
陈应恶狠狠的道“说为什么知道籍戡要谋害高都督,你居然作壁上观?”
“他们谋害个屁,我刚刚得到消息,东晋朝廷不知道脑袋是不是被门夹了,他们居然让高都督回来了,现在高都督已经过了司吾城,最多三天将抵达睢城,这下你满意了?”
陈应吃惊的问道:“什么高都督要回来了?”
第335章 你有问题
“什么高都督要回来了?”陈应望着徐敬宣道:“你不会是想诓我,好出去吧?再说了,你既然知道高都督要回来了,为什么不向籍大将军说明情况,关键时刻抽调一千五百余名精锐,多少都会影响前线的布防情况?”
徐敬宣道:“参战双方保守估计也会投入六十余万人马,抽调一千五百人有什么要紧的,再说,若是提前告诉他们,怎么会看到那些小人卑鄙的嘴脸?”
陈应嘟囔道:“你就等着挨批吧,高都督不会放过你的!”
徐敬宣悠悠的笑道:“就算要我的这条命,又能算得了什么?只要让高都督知道,谁忠谁奸,以后不要被那些卑鄙小人欺骗了就足够了。”
陈应陷入了无尽的沉默。
同一片天空下,高敬宗事实上比徐敬宣预料的要快,随着高敬宗卸掉心中的负面情绪,整支新军也士气昂然,每天以百里的速度飞快的行军。
然而就在高敬宗抵达符离城时,高敬宗和平时一样,在军营留宿。然而当高敬宗准备吃点东西就睡觉的时候,杨释神秘兮兮的拿着一张拜帖递给高敬宗。
高敬宗笑道:“请我赴宴?”
杨释点点头:“符离城士绅听说高都督虎驾驾临符离城,特备下酒宴,请高都督赏光。”
高敬宗苦笑道:“我累得快要散架了,能不能不去?”
杨释道:“去了会有收获,巨大的收获,意想不到的收获。”
高敬宗点点头道:“既然如此,那就去吧!”
高敬宗简单的沐浴一番,穿了一身干净轻爽的乳白色长衫。而红袖添香姐妹,也一身锦服劲装,外套一件绿色襦裙。
高敬宗冲帐外而立的杨释道:“走吧!”
杨释道:“再等等!”
高敬宗疑惑的问道:“除了本都督还有重要的客人?”
杨释摇摇头道:“不是,你在等大都督的仪仗!”
高敬宗道不解的道:“仪仗!”
等了足足一刻钟的时间,高敬宗都不清楚的仪仗在杨释的策划下,终于完成了。亲卫第五折府抽调足足千人的护卫队。此时符离城也算北府军治下较老的城池,所以高敬宗在城内的安全问题根本就不用担心。但是杨释却坚决要求,必须打出高敬宗的仪仗。
队伍最前,是八名骑着高头大马的仪仗前导,三十六个人,其中十八个人手中高捧着两面绣着怒龙飞虎的旌旗、两支金铜叶节、八枝麾枪、八枝豹尾枪、四面红色门旗、四面黑色门旗,中央簇拥着六杆杏黄色大旗,上面用斗大的隶书写着高敬宗的官号。
“夏邑国王高”
“安北大将军高!”
“北府军大都督高”
“河南义民都督高”
“知豫、洛、兖、冀、并、青、幽六州军政事高。”
“都督豫、洛、兖、冀、并、青、幽六州军事高。”
六面杏黄大旗迎风招展,向符离士绅百姓昭显高敬宗尊贵的身份和滔天的权势。魏晋南北朝时期,天下大乱。称王称帝的不知凡几,拥有一县之地,兵不满千,依旧敢自称九五,这个时代的缩影。符离城不凡有见多识广的百姓,然而他们却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威风的仪仗。高敬宗的这个仪仗是仅次于天子仪仗。
作为藩国王出巡,威风无比。
众百姓纷纷跪在地上,不敢抬头。高敬宗望着这一幕,满脸温怒:“没有这个必要吧!”
杨释摇摇头道:“这很有必要!”
富贵户住中心,贫贱户住城效,这似乎是此时古代社会的惯例。符离城同样也没有脱离这个惯例,城中心居住的都是富贵人家。符离城虽然早已破败,然而城中最显眼的还是刘氏老宅。刘氏老宅占地近三十亩,二十多进的大院落青砖灰瓦层层叠叠、鳞次栉比。
符离刘氏人丁原本极为兴旺,特别是在西晋年间还出了一个刘弘。累官至侍中(宰相)荆州都督,所以符离刘氏变成了符离城有数的豪族。但是刘弘死后,刘氏后继无人,逐渐破败,特别是郭阳占据符离城后,又霸占了刘氏老宅。
当高敬宗的仪仗抵达刘氏老宅正门时,隐约听到刘氏老宅里的丝竹之声。看着满地跪着的士绅百姓,高敬宗微微抬手,便朝着大厅走去。
高敬宗的亲卫接管了刘氏老宅的所有防卫工作,高敬宗尽管不愿喧宾夺主,然而还是耐不住众人的苦苦哀求,只得坐在主座上。
这种大规模集会,对于众士绅来说就是家常便饭,但是对于高敬宗来说这就是一场折磨,众人纷纷朝着高敬宗劝酒,高敬宗对于这个时代的低度酒也来者不拒,尽管不易醉,却喝得肚子发胀,看到高敬宗不再饮酒,众士绅也不敢苦劝。
就在这时,一名身穿紫色锦袍,脸颊瘦陷,颧骨高高隆起,额头、眼角、脸颊、下巴都是皱纹,唯有一对眼珠子炯炯有神,不见老态的老者颤颤巍巍的来到高敬宗面前。老者身子一躬,用非常谦卑客气的声音说道:“老朽冒昧打扰大都督虎驾,唐突之处,还请高大都督见谅!”
高敬宗微微一笑:“能与先生相会,也是高某荣幸!没请教先生高姓大名!”
老者道:“老朽顾潜之。”
高敬宗道:“吴郡顾氏?”
顾潜之点点头。
高敬宗又道:“不知顾恺之是尊驾什么人?”
顾潜之道:“虎头乃老朽之侄。”顿了一顿,顾潜之道“高大都督与虎头有旧?”
高敬宗摇摇头道:“高某曾在建康听闻,顾氏顾恺之乃三绝。”
顾潜之摇摇头道:“传闻不可信。”
高敬宗这才明白,自己犯了一个大错误。顾恺之虽然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画家,然而此时他还是一个十岁的小娃娃。
顾潜之突然道:“高大都督不感觉有问题吗?”
高敬宗一怔,不解的问道:“顾先生此言何意,高某能有什么问题?”
顾潜之道:“高大都督方才十六,如今业是一品开国王爵,正三品开府大将军,官职爵位太高,这本身就有问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