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东晋无敌铁军-第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高敬宗举起双手接过圣旨,高呼:“臣高敬宗奉旨谢恩!”
一万余北府军将士皆振臂高呼:“谢陛下隆恩!”
王坦之身后的宦官则捧着蟒服、梁冠、金印、紫绶、龙旌、虎节一一上前。
高敬宗每接过一样,便高呼谢陛下隆恩!
高敬宗深深的吸了一口气,低声道:“通知政务厅、法务厅和军务厅各职司主事以上级别官员,以及军中将领,我有话要说……”
魏大福策马而上,快速传达命令。
高敬宗此时拿到册封圣旨,就知道这个消息传开,他和桓温再无缓和的可能了。桓温为灭成汉灭国扩土两千余里之功,又无匡复晋室,两次北伐之勋,却仍旧只是一个大司马的虚职和南昌县公的爵位。而高敬宗如今已经是上国王爵,一旦桓温见到也要按制向高敬宗执臣子之礼。如果桓温会忍才是怪事。
更何况,封高敬宗为上国国王,按照规定夏国军只有保留上军、中军和下军三军,一万五千兵马。等于说要裁掉北府军的九成五。
第289章 君臣有别
众人到达都督府议事大厅,高敬宗还没有来得及开口讲话。徐敬宣满脸担忧的交给高敬宗一叠文稿,高敬宗匆忙打开一看,顿时脸色大变。
不明所以的北府军文武官员看到高敬宗,整齐高呼:“臣等叩见大王!”
高敬宗“列位免礼,入座!”
尽管高敬宗弄了一套后世的桌椅,可惜这个时代人对此并不认可,至少并没有在北府军内部形成时尚,纷纷跪坐在地。
高敬宗此时已经方寸大乱,坐在主座上,却神游体外。临行时,郗超告诉高敬宗慕容隽“重病”可能只是一个烟雾。高敬宗其实并不知道,慕容隽在原本的历史上,因为飞扬跋扈,惹怒了大燕皇叔慕容评,而这个慕容评则与皇后可足浑氏关系暧昧,二人一合计,随既下黑手对付慕容隽,慕容隽一时不察,被可足浑氏与慕容评联手暗算了。
可是在这个时空,随着慕容垂战败,慕容德战败,燕国损失二十余万兵马,加上拓跋鲜卑在北方暗算慕容恪,燕国局势几乎有失控的危险。所以可足浑氏和慕容评根本就没有对慕容隽下毒。高敬宗满怀的希望,自然因而落空。
其次是王猛大意失荆州,徐敬宣根本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情报头子,如果不是王猛故意泄露线索给徐敬宣,他根本就追查不到金玉阁,王猛的本意是利用死士,假装熬不过刑,“招供”毒害高敬宗的幕后真凶,从而斩断北府军与东晋朝廷招安的可能。然而徐敬宣却搂草打兔子,意外捕获一条大鱼,冗骑长史、核心骨干渤海高柔。
在这一起乌龙反间谍事件中,高柔透露了一个惊天的阴谋。慕容隽不仅装病,而且还在借刀杀人。利用高敬宗这把刀杀掉朝廷中的异已份子,强化皇权。
高敬宗一时之间也无法断定情报的真伪,宁原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燕国的政局,远比高敬宗想象得要复杂得多。在高敬宗的印象中,慕容廆之子慕容皝自称燕王,建立前燕。慕容皝之子慕容俊灭冉魏占领中原,十六国中前燕、后燕、西燕、南燕都是慕容部建立的。而且更加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慕容皝的儿子中,居然出现四个开国皇帝。
这是一个在任何一个皇室中非常不正常的现象,自从慕容廆时代,他与兄长慕容吐谷浑闹翻了,从而从慕容部分裂出一个形影力相当强大的部落吐谷浑部。到了慕容皝这一代,同样内斗不止,慕容皝干掉了他的兄长建威将军慕容翰,同母弟征虏将军慕容仁、广武将军慕容昭。到了第三代慕容隽时代时,无论是慕容恪、慕容垂还是慕容德,只要有些才华,都被慕容隽猜忌。
然而,这种大规模的内斗非但没有把燕国一步一步托向灭亡,反而让慕容部从区区东部鲜卑一个小部落,一跃成为鲜卑族的龙头老大。
高敬宗在这个时代,慢慢思考,终于发现了慕容部繁荣而强大的“秘密”,杀戮就是慕容的特点,他们就是依靠杀戮来提升整个部落和国家活力的。旧有的勋贵因为富贵到了极点,已经到了不思进取的时刻,所以,为了给新晋的贵族一个晋升的机会,杀戮必须进行。
事实上这不光是慕容部的“秘密”,同样也是华夏民族的内斗根源。不过,华夏比较文明,这种“权力”的洗牌,通常都是通过变法,或王朝更替而实施的。事实上数千人来,每一次朝廷更替,无一例外,都是新的旧族被掀起,新的贵族成立。等新贵族变成老贵族不思进攻,国家要么灭亡,要么通过变法而延续……
一得一失之间,得总比失去的多,因此谁也不会把这种权力游戏,规模杀戮当当成一回事。事实上历史“暴君”也在玩这种游戏,结果他玩漏了。推举了科举,想要利用寒门,关陇贵族、以及山东贵族(既隋唐七宗五姓)以及江南贵族朝廷洗牌。在老贵族的反扑下,大隋朝灭亡了。
事实上,在历史上慕容隽被杀,未必是慕容评与可足浑氏的私情,或者掺杂着老贵族反扑的因素。不管真正的原因如何,高敬宗必须从现在开始调整战略部署,一举灭亡燕国,占领中原的战略目标,眼下已经不具备实现的可能了。
如果不是因为慕容隽暗中放水,高敬宗的北府军根本就不具备打败燕军的战斗力。在后世被高句丽棒子吹上隋唐六征“胜利”,不过是杨广与李世民,同样玩了一手借刀杀手,其真正目的就是为了削弱不受朝廷掌握的军队,加强皇权。
高敬宗的酂县之胜,与蒙县之胜,同样都有这种胜利因素。如果高敬宗仍旧抱着北府军拥有与燕军野战的实力,那样他会死得很惨。
高敬宗顿时惊出了一身冷汗。
徐敬宣再三提醒高敬宗,高敬宗这才真正醒悟过来。高敬宗咳嗽一声,指着身后的地图道:“根据可靠消息,燕国在开春之后,必定会大肆反扑,届时,从廪丘、定陶、陈留、黄墟、睢县,宁陵、高平、昌邑,酂县,符离、相山,都有可能重新成为战场。我们在冰雪融化之后,必须东向青州方向迁徙百姓,当然也可以向南,在司吾山以南的鬼蜮,如果人力充足的话,或者可以多开出五百万亩农田出来。那我们就可以多养活几十万人。”
籍戡笑吟吟的道:“在短短数月之内,燕国已经损失二十余万军队,这人头可不是韭菜,割掉一岔,几十天就可以长出来。损失已经超过三分之一军队的燕国,恐怕也需要休养生息吧!”
“不就是打仗吗”陈大司马陈应笑道:“咱们北府军又不是没有打过仗,值得让数十万百姓转移吗……”
见他如此惫懒,高敬宗更是气不打一处来。作为军中元老,高敬宗也不能不给籍戡面子,哪怕籍戡说得没有道理,他也只得听着耐心劝导。可是对于陈应高敬宗可就没有这么客气了,高敬宗咬着牙道:“你说的倒是轻松,从定陶到酂县,从陈留到昌邑,这都是一马平川,万一防线出现漏洞,漏出数千燕国骑兵,他们既不为杀人,也不为抢劫,只图毁坏,就可以在一个月内,把咱们数十万军马辛苦一年的劳动成果毁得精光。你可知咱们北伐用去了多少家底么?”
陈应看着几乎要吃人一样的高敬宗,顿时吓得连连告罪。
崔逞疑惑道:“大王,能不能不迁徙百姓,或者少迁徙?”
“不能!”高敬宗绝然道:“这件事没有半点可以商量的余地。”
崔逞道:“这……”
籍戡刚刚想张嘴,还没有来得及开口,突然高敬宗“啪……”一声巨响,高敬宗重重拍在案几上,案几上的笔墨纸砚乱跳,众人被吓了一大跳,望着高敬宗的目光,变得不同。
此刻,众人已经意识到了,如今他们已经君臣有别了。
第290章 入质
“此事本都督不是与列位商量,而是命令必须无条件执行!高敬宗气度雍容,双目炯炯,厉声喝道。目光如电,缓缓扫视众人。
众人神色各异,有的困惑,有的迷茫,有的惶恐,也有的沮丧……众人互相对视,皆沉默不语。
陈应察言观色的看着高敬宗:“都督有命,臣不敢不从!”
崔逞一头雾水:“真的如此严重。”
“人命关天!”高敬宗叹了口气道:“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籍戡一愣,转眼看崔逞,却见崔逞的神色顿时凝重起来,两只眼睛直视着高敬宗,高敬宗舔了舔嘴唇:“咱们从去年春天开始收拢流民,人口越来越多,却坐吃山空,不满诸位,明年如果没有粮食产出,本都督也无钱买粮,像现在一样渡过粮荒。把希望寄托在燕国朝廷仁慈上,这就等于把自己的脑袋送上去,任人宰割。本都督不敢赌……”
崔逞不悦道:“燕国铁骑一日可达进退二三百里……咱们能逃到哪里?”
“向南!”高敬宗不假思索的道:“向南,迁徙至司吾山以南,淮水以北地区!”
陈应道:“那燕军铁骑从邺城出发,不过半个月功夫,就可以追至司吾山!”
“他们要是敢追至司吾山,本都督不介意再上演一出马陵之战!”高敬宗道:“江淮无险,唯有马陵。田洛!”
“末将在!”
高敬宗道:“你部就负责帮助崔国相转移百姓。待百姓转移之后,就在马陵古道,重修马陵关,无论燕国届时有多少敌人进攻,你要给本都督守住马陵古道,不放燕国一兵一卒南下!”
田洛出列抱拳道:“末将领命!”
高敬宗突然拿起鹅毛笔,在地图上画起一道线。自陈留、濮阳沿黄河而下。(备注,这个时期黄河与后世河道不一样,要更偏向北方。)一个非常大胆的计划在高敬宗脑袋中,慢慢形成。燕国铁骑举世无双,就算效仿翼骑兵打造的北府军骑兵可以在野战上战胜燕军骑兵,无奈的是,北府军骑兵数量实在是太少。
战争根本不可能完全依照自己想法,敌人也不会完全被自己牵着鼻子走。如果燕国采取下驷对上驷,上驷对下驷的办法,用一部分骑兵,根本不与北府军骑兵交战,而是在中原大地上兜圈子,那样北府军仍会被动不堪。
“本都督再次重申,这次只是战略撤退,转移百姓,利用稳定后方发展生产,而不是逃跑!”高敬宗道:“燕国不会我们顺利完成战略撤退,所以军方必须做好打恶战,打苦战的准备。当然,我们也不能做出一副被动防御的架势,开春冰雪初融,各中郎将府,立即大张旗鼓,分别自濮阳、廪丘以及郯县开始佯动,声势要作足,要让燕军看到我们仍有攻取河北的决心……这个问题,等会军备会议上会详谈。”
“关于移民和垦荒置田,我们要做好我们长远规划!”高敬宗道:“江淮鬼蜮,几乎所有土地都适合垦荒置田,只要粮食压力不是那么大,有些地方尽量也保持其原生态。如果是比较适合草料生长的地方和湿地湖泊,就没必要强行改造成农田了。在种植粮食的同时,经济作物也要种植,比如桑麻、油菜各种果蔬。”
籍戡有些功利,反驳道:“大王,种植桑麻能织成衣服穿,这些蔬菜瓜果也就吃着,不如都种成了粮食,粮食能填饱肚子啊,瓜果只能解馋。”
高敬宗解释道:“别看瓜果好像填不饱肚子,因为它们能够补充糖分,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以及体力增长是很有用的。此外,油的作用也很大,难道你们没现炒菜用油、吃饭有肉的人家,米面会消耗很少么?这些东西看来似乎不能填饱肚子,实际上却会让我们不用消耗那么多的米粮。”
高敬宗给江淮鬼蜮的战略定位,就是短期来说作为北府军的第一个根据地,承担起全军的主要经费与粮食来源;长期来说作为安西唐军北上的门户,能够在养活本地人口之余承担一定数量的流动人口(驻军与商旅)。但是这里显然并不适合作为一个大国的中心区域;工业,只是少量的制盐,再下一步,北府军要在淮河下游考虑建立船厂,然后进行铸币,只不过目前尚未找到足够大的铜矿与银矿,要铸造金属货币还欠缺一点实物条件,所以这事暂时便只是处于计划之中。
崔逞道:“大王,如今业已封国,而政务厅、法务厅,军务厅,则无存在的必要,不如按照裁撤?”
“那也未必!”高敬宗点点头,莞尔笑道:“以后咱们夏国,也要效仿晋国,成立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御史台,当然也要注意避讳,改易官员就行了,中书省称为左内史府,门下改称为右内史府,尚书省改为司会府,御史台改为司宪府,六部则改为统一改成六院。礼部改称礼宾院……各应职司,参照晋国。”
北府军文武,如今的夏国文武官员满面春风。尽管国高敬宗这个国,比晋国、燕国、秦国规格上低上一等,事实上在场的众人相信,与燕晋秦凉同等并列,只是时间问题。
籍戡神色凝重的道:“王上,此事是不是要慎重考虑一下?”
崔逞不屑地道:“大王,晋主如今见我夏国兵威之盛,故而心生怯意,所以百般拉拢,以图平息兵戈。”
徐敬宣沉吟道:“也许是,又或许……只是缓兵之计。臣收到线报,在大王举兵北伐不久,晋国四万大军突然整装待,似有异动,可是不久,却又突然解除了紧急状态,不知出于何故,如今想来,恐怕晋国曾经有过想趁大王,谪仙城空虚的机会,袭我腹心的打算,后来不知出于何故,已打消了这个念头。”
说到此处,徐敬宣心有余悸地道:“幸好,他们又打消了主意。不然,当时大军在外,一俟晋国精兵直扑后方,全军震动恐慌,军心士气尽丧,到那时便是一处败、处处败,真是不知该如何收拾了。”
“天下的好机会,他们错过了!”崔逞笑道:“大估大王!”
众人齐道:“天佑大王!”
高敬宗冷笑道:“卧榻之旁,岂容他酣睡?晋室不会这么放任我们在江淮发展的,他们一定会伺机……这次晋室封本都督为夏王,看似宽厚,实则不然。今日之后,本都督要随王宣使一同返回建康。”
“什么?”众人大惊失色。
“这怎么可能?”籍戡绝然道:“大王不可答应!”
崔逞急道:“大王绝对不能前往建康!”
徐敬宣道:“我就知道他们没安什么好心。”
陈应道:“大王不能去!”
“这件事情,还真不能不去。”高敬宗苦笑连连:“一旦本都督借抽不开身,不去建康,那么以臣面君,理所应当,到那时,臣不奉诏,君要讨伐,便是天经地义了……”
一些将领当时就暴发了:“打就打,谁怕谁啊!”
“说得跟咱们北府军不能打仗一样。”
“只要他们敢动手,老子让他们知道花儿为何这样红……”
高敬宗伸手虚压,众人皆立即闭口不言,大厅内顿时哑雀无声。高敬宗道:“本都督,还真不能不去建康!”
一看军方将领面色不忿,高敬宗耐心的解释道:“咱们如今单独对抗燕国有几分胜算?”
众人皆低头无语。
“胜算不足四成!”高敬宗道:“这是本都督连夜推演的结果,这个结果还是在我军建立水师,形成战斗力,可以保住黄河、济水防线的前提条件下。如果晋军再北上,咱们没有半点机会。”
崔逞道:“都督,咱们不是已经跟西府军缔结盟约了吗?”
“你啊,想得太简单了!”高敬宗微一蹙眉道:“本都督顾虑的是,一旦本都督不奉诏面君,东晋朝廷就会拿着大义之名,扣上乱臣的帽子,桓大司马是会很乐意吞并我们,壮大他自己的。不过此事倒也不是无解,本都督去建康又能何防,他司马聃敢杀我不成?咱们北府军又不是离开我就不能运转了?”
“可是……”
高敬宗不等众人发问,就下令道:“按制我们夏国,可置上、中、下三军,每军各五千人。现将亲卫中郎将府,一分为六,分置步军,中垒、屯骑(重装骑兵)、越骑(轻装骑兵)、陌刀。籍帅任夏国护国大将军,统帅王六军。
“封副帅升任辅国将军,全权负责西线战事。”
“魏大福任护军将军负责睢县内外防务。”
“胡光任领军将军,负责青州军事。”
“蒋方任屯骑校尉。
“刘云飞任越骑校尉”
崔逞任夏国相兼掌左内史府,陆永华掌右内史府,陈应掌司会府、张玄之掌司宪府,原各职司主事,顺格升为掌院。
既日起,成立夏国内阁,崔逞为首。陆永华为副,籍大将军,封将军、田将军三人代表军方入阁,左右内史府、司会、司宪四府六院共十三个席位。遇到不决大事,内阁商量解决,少数服从多数,超过半数,可颁布实施。
第291章 造律台下
“走——”高敬宗毫不犹豫下令扈从出发,高敬宗的护卫队是有五十名刀盾兵,一百名戈矛甲士,一百五十名弓弩手以及两百名骑兵组成的夏王仪仗。作为高敬宗仪仗队军候,却是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居然是第七中郎将冉裕。
高敬宗的轺车,也经过了改装,王嘉命人打造了一辆以木包钢的装甲马车,外形虽然与高敬宗平常乘坐的轺车相差无几。然而那两尺高的车座却大有乾坤,如果遇到袭击,高敬宗就可以通过伞柄启动轺车上的机关,让马车四壁升起装甲护板,此时马车就会瞬间变成一辆真正的装甲马车,哪怕是脚登弩也无法射穿。当然这辆轺车仍不足以防御床子弩与万钧弩这样的重弩。
另外高敬宗还带着一千匹贡马,这些战马都是在战场上缴获的,不过也不全是壮年战马,而是驽马和战马参半。不过这也是一个不小的手笔。
在高敬宗那个时代,送礼讲究一步到位,一下子击破人的心理极限。高敬宗感觉要么不送,要送就送一笔可以让人难以窒息,不可抗拒的重礼。
为了高敬宗南下建康,冉裕可是煞费苦心。南下建康其中的凶险自然不必说,众人也知道。冉裕更知道,一旦高敬宗去了建康,北府军有很多人并不想高敬宗平安的回来,一旦高敬宗长期滞留建康或者出现意外,冉裕就会顺势在冉魏国将领的拥护下成为新的北府军大都督。北府军军中也不缺明眼人,至少不少人看出,一旦高敬宗出现意外。
北府军内部肯定会爆发剧烈内斗,至少刘牢之的第八中郎将府、田洛的第六中郎将府,以及魏大福的夏国军不会坐视冉魏派系扶持冉裕上位。虽然冉魏系在军中实力很大,然而在内政方面却没有什么根基。一旦北府军分裂,绝对不会是一场阵痛,而是两败俱伤,玉石俱焚。
在这种情况下,冉裕选择了一条最为稳妥的办法,与高敬宗同进共退。避免北府军内部分裂。
高敬宗跟随王坦之踏上了南下之路,睢县的气氛变得有点诡异。
高敬宗非常恼怒冉裕的行为,他这么一认性,就把北府军内部的矛盾明面上了。有得必有失,尽管这样以来,矛盾明面化不利于北府军的发展,却无可奈何,毕竟这些矛盾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更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消失,而会一步一步激化。
冉裕心里也非常不舒服,他是一个纯粹的人,当籍戡向他提出由他暂代高敬宗,成为北府军大都督的时候,冉裕顿时就感觉整个人心情不好了。冉裕骨子里其实是一个非常骄傲的人,他为自己的血统骄傲,尤其是冉闵白手起家创立冉魏。事实上他清楚,冉闵称帝也是形势所迫,冉裕更像成为一名赫赫闻名,威震诸胡的大将军,而是坐在皇宫里的皇帝。
高敬宗冲冉裕道:“你臭着一张脸,给谁看啊!”
冉裕道:“心情不爽!”
“怎么样才爽?”高敬宗笑道:“不成,我弄死你,你弄死我?咱们大家都好兄弟,至于吗?”
“你明知道我不是那样的人!”冉裕勃然大怒道:“我要弄死你,你有一百条命也不够死的,对了,以你的身手,你要怎么弄死我?”
“弄死你太容易了!”高敬宗伸手在轺车上扶手一拍,突然咔咔……直响,高敬宗将扶手的一端抬起,对冉裕道:“这里面有十三只弩箭,你感觉你能躲开几只?火药弹炸开,可以横扫五丈方圆,你能躲过几轮轰炸?”
“哈哈……”冉裕怒极而笑道:“你都这样说了,证明你不会这样做的。”
“我不怕敌人穷凶极恶,也不怕他们的阴谋诡计,更不怕他们残暴不仁!”高敬宗道:“他们如何对我,我就十倍,百倍还回去,他们杀我一人,我就杀他们十人百人,杀得他们恐惧,杀得他们睡不好,吃不好。可是,我就怕我们兄弟心生间隙,被敌人所趁……”
“没法子,他们那些人也不是什么坏人,只是心中仍有一个执念!”冉裕道:“籍叔,封叔,还有胡叔他们,都想复立魏国,让我当皇帝。我感觉当皇帝其实是最没有意思的事情,当一个木偶,当一个泥菩萨,有什么意思呢!”
“你以为我想当这个大都督,当这个夏王吗?”高敬宗叹了口气道:“其实我也不想当,我最干的是,红袖添香夜读书,美酒喝到吐。数钱数到手抽筋,睡觉睡到自然醒。唉……这么多破事,你看我睡过几个好觉?”
高敬宗的解释其实是苍白无力的,因为为了胜利高敬宗向来不择手段,为了达到目的,高敬宗不介意别人的看法。为了取暖,高敬宗可以让人提炼尸油燃烧,搞得睢县城外尸臭冲天,经久不散。为了弄钱,他甚至指使王成去挖人家祖坟,为了分裂燕国,他不惜,把燕国战神慕容垂当作货物卖掉。
这是冉裕非常不满意高敬宗的地方,慕容垂让高敬宗卖了十万只羊,五千匹马外加一万头牛的价格,只要开春,货到手,慕容垂就会被放掉。
这样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人,他的承诺自然没有人相信。不过冉裕也没有跟高敬宗翻脸……
夏国王车驾行至酂县,高敬宗指着一个高大的土丘道:“知道吗?这就是造律台。相传秦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蜂起,萧何断定秦朝酷法苛政必亡,必有雄才大略之人再行统治天下。为此,他避开世尘纷扰,匿身于当时这座杂草丛生的高台之上,默默地为新朝撰制律条。后来萧何参加了刘邦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像他预料的那样取得了胜利,建立了汉朝。萧何作了丞相并向刘邦献出他为新朝撰制的治世律条……”
“这就是造律台?”冉裕好奇的问道:“真的假的?怎么像个乌龟?”
“真的假的很重要吗?”高敬宗道:“不过萧何被封酂侯倒是真的。其他嘛……只有上天才会知道。当年刘邦入关中,与民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及盗抵罪,这就是汉律的底子。后来有人发现这三章太过宽松,有空子可钻,又加上了欠债还钱,父债子偿……”
第292章 值得一搏
冉裕策马奔上这座长约二十余丈,宽约八九丈高约五六丈的土台,冲高敬宗道:“还真有父债子偿啊……应再加上一句,杀父之仇,不共戴天。”
高敬宗笑道:“夺妻之恨呢?要不要加上……”
“夺妻?”冉裕道:“连媳妇都保护不住,夺了活该……”
高敬宗摸摸鼻子,看着冉裕很是无语。突然,高敬宗想起,夏国应该立国法了,事实上任何一部法律,都不可以一成不变。商汤周武不拘古法而兴,殷周夏桀不改旧礼而亡。秦国以商鞅之法而兴,同时也以商鞅之法而亡。
商鞅建立的耕战之法,“凡是努力开荒,多打粮食,或者奋勇作战,多杀敌人者,都可因此而建功得爵。有了爵级,奴隶可以升为庶人,庶人可以升为官吏,官吏也因此可以加官晋爵。而于国不事农战,不得战功者,虽为王侯大夫也不能得到利禄官封。”
这套法律执行下去,秦军国就是一个强大的既得利益团体,从将士、官吏、商人和勋贵,都有上升的良性渠道。可是当秦始皇统一六国,统一天下之后,如果保持继续的扩张之路,秦国仍不会败亡。最关键的是秦二世失约秦国,不兑现军功赏赐,这样就让秦朝走向终结。汉律九章其实也是简化版本的秦法。
历代历朝的法律,制定的时候都是良好的法律,对国家和民族都有着良好的保护政策。可是一旦法律失去公正,社会矛盾激化,覆灭就不可避免了。要保证法律的公正,依靠官员自觉不行,人人都不是圣人,而必须依靠监督和制约,从而保证法律的公正……
高敬宗灵机一动,大声喝道:“今天就地宿营……”
夏国王仪仗队士兵开始安营扎寨,围着这座造律台,建立了高敬宗的王帐。十二根大木竖起支架,火盆燃烧起来,顿时让高敬宗感觉不再那么寒冷。
看着高敬宗伏案准备写字,冉裕道:“你想效仿古人在此立法?”
高敬宗点点头。
冉裕道:“我想加入两条……”
“可以!”高敬宗笑道:“说说看?”
冉裕道:“男人不许无故打女人,哪只手打,斩哪只手……”
“呃……”高敬宗道:“这个丈夫也不能打妻子吗?”
“当然不行,无故泄愤不行,有错可以罚。”冉裕道:“我最看不惯没卵打女人出气的男子,对了砍手太惨忍了……把他们这些人全部充军,发配到我军中,看我怎么收拾他们。”
“这个意见倒是很有建设性。”高敬宗反问道:“那如果女人打男人呢?”
“这……”冉裕顿时无语了。
高敬宗道:“你要想好了再说,制定法律也不是儿戏,我写下的法,也不算是法,必须通过大家共同认可,才是颁布实施。”
汉唐宋时的汉民族,文化上的优越感让他们能够以平常心接受外来文明的先进一面,佛教的传入、大开海上贸易、印度梵文单词融入汉语,直到明末,徐光启等人还能以虚心学习的心态对待西方科技成果,翻译《几何原本》。
只有在蒙元满清以血腥屠杀和文化阉割去除这种自信心,并且有意识的引导汉民族精英知识分子走向寻章摘句的犬儒、腐儒道路后,她才逐渐失去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襟,被推进了黑暗落后的深渊。
造成这种病态心理,开始逐步朝着妇人身上宣泄,不得不说是一种极大的悲哀。尚好,南北朝时期,尽管女权地位并没有真正确立,事实上在这个时代女权运动已经相当有市场了。东晋有可以成功离婚的例子……
不得不说,冉裕算是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