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执宰大明-第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此,朱瞻圻派去那些勋贵府上的人纷纷被敷衍了回来,即使是威国公府也没有派出亲兵的意思,这使得朱瞻圻不由得感到绝望,为了发泄怒火将房间里的东西砸了一个稀巴烂。

朱高炽的登基大典定在了下午,虽然一切从简,但天子登基必须的礼仪和程序还是必不可少的。

上午,得知永乐帝驾崩的消息后,太和殿广场上哭声震天,文武百官哭得死去活来,有人竟然哭得背过了气,被抬下去紧急救治。

按照朱高炽的谕令,光禄寺给上朝的大臣们准备了午饭,朝臣们吃完饭要留在原地等待,下午参加朱高炽的登基典礼。

本来,由于李云天还没到都察院和翰林院述职,现在属于没有职务的杂官,按理说无法参加朱高炽的登基大典。

可他有着传诏大臣的身份,故而在太和殿有了一席之地,被安排立在了左侧文官的前面,位置十分醒目。

托了李云天的福,雷婷也被视为了传诏的使臣,有幸参与到了朱高炽的登基大典,一脸兴奋地立在李云天的身旁。

当一身明黄色龙袍、头戴九旒冕的朱高炽在众多内侍、宫女和侍卫的簇拥下走进太和殿时,雷婷的只觉得脑海中一片空白,傻傻地望着朱高炽,她从来也没有想过自己竟然能与皇帝如此地接近。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当朱高炽在高台上的龙椅就座后,大殿内的文武百官以及内侍、宫女不约而同地跪了下去。

正迷糊着的雷婷吓了一跳,连忙也跟着跪了下去。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不等雷婷松一口气,殿外传来了山呼海啸般的喊声,广场上的文武百官呼啦啦跪了下去。

随即,午门上钟鼓齐鸣,宣告着大明新一代帝王的诞生。

与此同时,安定门外的大道上,一支规模庞大的军队缓缓向城门行进,沿途的百姓纷纷避让。

队列前端的一辆马车里,汉王朱高煦悠闲地坐在那里闭目小憩,他已经听说了京城九门关闭的消息,不过根本就没有将其当成一回事,认为是朱高炽胆怯的表现。

他相信,只要亮出永乐帝的遗诏,那么那些守城的将士绝对会倒戈,投入他的麾下。

忽然,一声悠扬的钟声传来,朱高煦的眉头微微一皱,京城有如此浑厚钟声的只有午门上的钟楼。

咚咚……

隐隐约约,朱高煦听见好像有鼓声响起,只不过听得不是特别清楚。

随后,朱高煦猛然睁开了双目,如果他没有猜错的是,这钟声和鼓声由午门上的钟楼和鼓楼发出,而只有在隆重庆典的时候才钟鼓齐鸣,今天好像并不是什么特殊的日子,为何会同时鸣钟击鼓?

就在朱高煦感到惊讶的时候,前方传来了轰的一声闷响,接着,一个爆炸声从队伍的前列响起,一阵马匹嘶鸣声随即传来,队伍跟着停了下来。

“怎么回事?”朱高煦的眉头微微一皱,掀开车帘问道。

“禀王爷,城楼上有人向我们开炮。”不等车外的护卫回答,一名千户骑着马从队列前方飞奔而来,翻身下马后冲着朱高煦一拱手,沉声说道。

“什么?”朱高煦闻言怔了怔,待反应过来后不由得勃然大怒,“好大的胆子,他们竟然敢向皇上的遗诏开炮,简直就是造反!”

“去,告诉城楼上的人,皇上的遗诏在此,让他们速速开门。”随后,他怒气冲冲地向那名千户吼道,“否则以谋逆论处!”

那名千户闻言连忙上马离去,朱高煦神情冷峻地望着远方安定门的城门楼,嘴角挂着一丝冷笑,他万万没有想到朱高炽竟然会做出这种疯狂的事情,企图阻止遗诏进城。一

第174章知难而退

“启禀王爷,城楼上的忠勇侯说太子已经接到遗诏,令我等即刻返回驻地!”大约过了半盏茶的时间,那名千户火急火燎地策马狂奔而来,靠近马车后跳下马背,冲着朱高煦高声禀报。

“什么?”朱高煦闻言大吃了一惊,随后他就意识到肯定是朱高炽伪造了遗诏,因为永乐帝的“遗诏”在他手里,朱高炽怎么可能会有遗诏?

“去,把海少监请来。”认定了朱高炽是在矫诏后,朱高煦面无表情地向车旁立着的一名护卫说道。

为了避免引发无谓的冲突,在数十名亲卫的护送下,朱高煦和手里捧着遗诏的海寿来到了安定门前,停在了火铳和弓弩的射程外。

“王爷,末将甲胄在身不能行全礼,还望王爷恕罪。”城门楼上,周征冲着朱高煦一拱手,高声说道,“依先帝遗诏,请王爷回封地屏藩!”

“周都督,皇上的遗诏在海少监的手里,不知你口中的遗诏从何而来?”朱高煦抬头望着周征,不动声色地问道。

“王爷,先帝的遗诏由奉谕伴驾的李御史所送,文渊阁杨大学士亲笔所书,内官监马少监用印,已经在太和殿宣读。”周征再度冲着朱高煦一拱手,高声喊道,“王爷,请退回藩地,以免末将难做。”

朱高煦闻言冷笑了一声,永乐帝的遗诏岂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能送的?一个小小的御史岂有送遗诏的资格?他刚要开口反驳,猛然间想到了什么,脸上的神情不由得大变。

如果朱高煦没有记错的话,先前那个莫名消失在北征大军中的人就是一个御史,而且也姓李,不仅是翰林院的庶吉士同时也是周征的女婿,要是周征说的是此人的话那么后果可就糟糕了。

朱高煦有些难以相信,从山西方向通往京城的道路已经被他下令封锁,京城里也都是他的人,他不明白李云天是如何避过了重重关卡,在他毫无察觉的情形下进了宫。

想到这里,朱高煦的额头上不由得渗出了冷汗,他最为依仗的除了海寿手里的遗诏,就是驻守在京城的京卫。

很显然,现在已经无法用遗诏来震慑周征,而城里的京卫也被周征等人掌控,失去了这两个杀手锏后,朱高煦面对着北京城高大的城墙毫无办法。

北京城作为大明北方重镇,本就城高墙厚,永乐帝迁都来此后又进行了翻修加固,当年李隆基率领数十万大军都没能将其攻克。

如果没有足够的兵力和攻城器械,朱高煦就只能被挡在城外。

尤为令朱高煦感到担忧的是,城外还有周征等人手下的京卫,在一旁虎视眈眈地监视着他,一旦爆发冲突他可就会腹背受敌。

“王爷,请回藩地。”周征见朱高煦陷入了沉默,知道他心中有所顾忌,于是高声喊道。

“王爷,只要你一声令下,属下领着人攻进城里,把这些叛徒杀个一干而尽。”这时,一名亲卫来到朱高煦的面前,杀气腾腾地说道。

不等朱高煦开口,一匹快马从后方赶来,马上的骑士冲着朱高煦一拱手,沉声禀告,“王爷,我军侧后方出现一支队伍,总人数在三万左右,领头的是三千营,已经摆出了攻击阵型!”

“可恶!”朱高煦闻言禁不住握紧了拳头,抬头望向了城门楼上的周征,三千营归周征统帅,周征此举无疑是想将他逼退。

朱高煦身经百战,自然清楚三千营的那五千蒙古骑兵的威力,一个冲锋就会将他手下的队伍冲散。

“走!”凝神盯着城门楼上的周征良久,朱高煦口中冷冷地蹦出了一个字,一拉马的缰绳掉头走了。

他知道自己在与朱高炽的这场争斗中败了,故而只能选择离开,以后再寻找机会东山再起。

经过海寿身前的时候,朱高煦一把拿走了他手里捧着的遗诏,这东西现在已经没有任何用处,留下来只会被人当作笑料。

海寿见状吃了一惊,嘴角动了一下想要喊住朱高煦,拿走遗诏可是大罪,不过最终他没敢说出口,生怕朱高煦恼怒下拿他撒气。

“送王爷!”周征不由得松了一口气,冲着朱高煦的背影一拱手,高声说道。

由于夺嫡失败,朱高煦自然不会留在京城让别人看他的笑话,径直领着手下的人返回藩地,其麾下河北都司和京卫的军队也各自回营,一场战火终于得以避免。

登基大典结束后,朱高炽立刻换上了孝服,派太子朱瞻基出城迎丧,接回永乐帝的棺柩。

由于事发突然,宫里一时间准备不出如此多的孝服给现场的文武百官,故而只能给每个人发一条白布绑在头上。

直到入夜宫城的大门才打开,在宫里待了一天的官员们潮水般涌了出来,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低声议论着今天发生的事情,谁能想到一朝之间金銮殿上的龙椅就换了主人。

杨士奇的身边聚满了高官显贵,他是东宫旧臣,朱高炽登基后自然会重用他。

鲁仲乾等人则面色铁青,就连不少勋贵也与他们刻意保持了距离,由于他们站在了汉王那一边,以后的日子估计要不好过了。

李云天和雷婷被朱高炽留在了乾清宫,向朱高炽讲述了进京路上的经历。

当然了,有些私密的事情自然被李云天给隐瞒了下来,例如雷婷在柴房沐浴的时候遇到了蟑螂……

“李御史,你此番立了大功,朕一定会重赏于你。”听完了李云天的讲述,朱高炽笑了起来,如果不是李云天智勇双全的话恐怕这遗诏就送不到宫里了,理应受到重赏。

“皇上,微臣只不过尽了自己的职责而已,何功之有哉?”李云天连忙冲着朱高炽一拱手,受**若惊地说道,“况且微臣年纪轻轻就成为了御史和庶吉士,这已经皇恩浩荡,故而实在别无所求。”

“如果大明的那些官员都能像你一样尽忠职守,朕也就能省不少心了。”朱高炽闻言满意地点了点头,像李云天这样有能力又有着自知之明的官员实在是太少了。

“雷姑娘,你也立了大功,有什么想要的可以告诉朕。”随后,朱高炽看向了局促地坐在李云天身旁的雷婷,笑着问道,正是有了她的掩护李云天才如此顺利地进了京城。

“启禀皇上,这是民女应该做的,不敢居功。”雷婷闻言禁不住瞅了一眼李云天,随后躬身回答。

“肯定是李御史教你这么说的。”朱高炽见状不由得微微一笑,“你与他不同,他是我大明的官员,食君之禄自然要担君之忧,你只是一介平民,立下如此大功一定要赏,否则岂不是寒了百姓们的心。”

“你想要什么,尽快向皇上开口。”李云天闻言,转身向雷婷说道。

“皇上,民女以后想请皇上给民女赐婚。”雷婷瞅了一眼李云天,又看了看朱高炽,咬了一下嘴唇后娇声说道,脸颊禁不住泛起了两片红晕。

“哈哈,好,朕答应你,京城文武百官家的子弟,皆由你挑选。”朱高炽怔了一下,随后笑了起来,他没有想到雷婷竟然会提出如此奇怪的一个要求来。

李云天也面露诧异的神色,不解地望着脸颊红润的雷婷,他也没有想到雷婷会提出这么古怪的一个要求。

离开皇宫的时候已经是午夜时分,由于天色已晚,朱高炽让几名亲军护送李云天和雷婷回家。

一路上,李云天和雷婷骑在马上沉默不语,几名亲军骑着马跟在后面,寂静空旷的街道上回响着凌乱的马蹄声。

“你们在这里等着。”到达漕帮在京城的会馆后,李云天吩咐了那几名亲军一声,和雷婷来到了门前,拍打着门上的铁环。

“来了来了……”门里很快传来了一个男人的声音,接着院门咯吱一声打开了,一名披着衣服的年轻人打量了一眼穿着官服的李云天和穿着内侍衣服的雷婷,躬身问道,“两位大人,你们找谁?”

“找你们帮主。”雷婷见年轻人没有认出自己,决定跟雷啸天开个玩笑,于是抢在李云天的前面回答。

“两位大人里面请,小的这就去找帮主。”年轻人望了一眼院门外那几名亲军,连忙将李云天和雷婷请进了院里。

李云天和雷婷坐在客厅里等待着的时候,有人通知了已经睡下的雷啸天,雷啸天闻言倍感惊讶,连忙穿好了衣服过来察看。

“两位大人,不知深夜前来所谓何事?”进了大厅后,雷啸天笑着向坐在那里喝着茶的李云天和雷婷拱了一下手,暗自猜测着两人的来意。

“雷帮主,你可知罪?”雷婷闻言站起身,故意粗着嗓子问道。

“小人听不懂大人的意思,请大人明示!”雷啸天觉得眼前的这位内侍好像非常眼熟,不过由于灯光昏暗,他一时间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这位内侍,于是不动声色地回道。

“你擅自为女儿择婿,已经罪犯欺君。”雷婷闻言,一本正经地说道。

“罪犯欺君?”雷啸天顿时糊涂了,他给自己女儿找婆家,跟欺君好像扯不上关系。

“婷儿!”随后,雷啸天想到了什么,猛然看向了雷婷,高声喝道。

“这么快就穿帮了,一点儿也不好玩。”雷婷吐了吐舌头,笑盈盈地走到了雷啸天的面前,“爹,我刚才演得像不像。”

“来人,把这个招摇撞骗的家伙给本帮主绑了,先修理一顿,明天送官。”雷啸天不由得松了一口气,他这一天来一直在担心雷婷,随后双目寒光一闪,指着坐在那里的李云天厉声喝道。

很显然,雷婷不仅回来了,而且还一副轻松自若的样子,那么跟着她来的那名身穿官袍的年轻人一定就是李云天了,他要给李云天一个下马威。

呼啦一声,雷啸天的声音刚落,十几名大汉就闯了进来。

“爹,你不能抓他。”雷婷见状大吃了一惊,连忙冲上前护在了李云天的身前,娇声向雷啸天说道,“你让他们退下,我有话要对你说。”

“哼,竟然假冒朝廷命官,本帮主岂能容你在此撒野!”见雷婷竟然当众袒护李云天,雷啸天不由得恼了,这要是传出去的话雷婷的名声可就毁了,他认为李云天肯定用花言巧语蒙骗了雷婷,于是怒气冲冲地朝着屋子里的大汉吼道,“愣着干什么,还把这个骗子给本帮主拿下。”一

第175章闭门谢客(一更)

随着雷啸天的一声令下,屋子里的大汉不再犹豫,一个个摩拳擦掌,气势汹汹地扑向了李云天。

“都退下!”雷婷见状顿时就急了,她不能暴露李云天的身份,情急之下刷一下拔出了腰间的匕首抵在了颈部,冲着那些大汉娇声喝道。

这把匕首就是先前扎了鲁天行手下粗壮护卫的那把,进宫的时候被大明门前的亲军给收缴,离开皇宫时亲军又把匕首还给了她。

“退下!”雷啸天大吃了一惊,万万没想到雷婷竟然会用性命相逼,要是雷婷冲动之下做出什么傻事,那他后悔也来不及了。

李云天的脸上流露出了尴尬的神色,他也想表明自己的身份,可是为了雷婷的安全不得不承认自己是假冒朝廷命官的骗子。

很显然,现在汉王最痛恨的人就是李云天和雷婷,李云天倒没什么,他不仅是御史和庶吉士,而且还是周征的女婿,根本就不怕汉王,汉王也没什么好办法对付他。

可雷婷不一样,雷婷只是平民百姓,汉王只要示意一下,自然有人去找雷婷和漕帮的麻烦,故而雷婷帮助李云天进宫送遗诏的事情不能传出去。

“爹,我有话要对你说,我们去书房。”雷婷放下了手里的匕首,娇声向雷啸天说道。

雷啸天冷冷地瞪了李云天一眼,抬步走向了门外,李云天苦笑了一声,与雷婷追了出去。

“你们今天进宫去送皇上的遗诏?”后宅书房,听完了雷婷的讲述后,雷啸天从书桌后面的椅子上站起身,一脸震惊地望着李云天和雷婷。

“爹,你看看这个,这是皇上给我的谕旨。”见雷啸天不相信,雷婷从怀里掏出一块叠在一起的黄绢递给了他。

通常来说,记录皇帝命令的形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圣旨,用在隆重的场合,另外一种就是谕旨,与生活更加贴近。

谕旨与圣旨最大的区别就是,圣旨两端有柄轴,而谕旨这没有柄轴,但制式相同,拥有同样的法律效力。

朱高炽既然答应了给雷婷赐婚,那么自然要以谕旨的名义记录下来,否则他公务繁忙,日理万机,以后保不准就忘记这件事情了。

届时,只要雷婷看中了哪家的子弟,把这道谕旨一递上去,那么朱高炽就会下圣旨给两人赐婚。

“你真的见到皇上了?”雷啸天仔细看了几遍手里的谕旨,然后小心翼翼地收好,神情激动地看向了雷婷,怪不得今天城里兵荒马乱,原来是李云天和雷婷把永乐帝的遗诏送进了宫里。

“不仅见到了皇上了,而且还参加了皇上的登基大典。”雷婷有些得意地点了点头,能在太和殿殿内观礼,这种荣耀可不是任何人都能享有的。

“雷帮主,先前叨扰了,如果冒犯之处还望海涵。”李云天起身冲着雷啸天一拱手,沉声说道。

“李御史言重了,李御史身负皇命,是在下唐突了才对。”雷啸天连忙向李云天一抱拳,显得有些敬畏。

说实话,他无论如何都想不到眼前的这个年轻人竟然会是都察院的监察御史,而且还考上了庶吉士,前途无可限量。

“你们说话不要这么别扭好不好。”雷婷觉得李云天和雷啸天之间显得有些局促,于是笑着向雷啸天说道,“爹,这里没有什么御史,你就把他当成那个骗子看就行了。”

“休得无礼。”雷啸天闻言不由得面色一沉,开口斥责道。

雷婷涉世未深,不知道官场等级的森严,更不清楚御史的厉害,一旦御史被外放巡漕,就是漕运衙门的总督也要礼让三分。

“雷姑娘说的对,这里没有什么御史,雷帮主把在下当骗子即可。”李云天闻言笑了起来,他既然不准备暴露身份,那么自然也不会在雷啸天面前摆御史的架子。

雷婷闻言顿时得意地望着雷啸天,她跟李云天待了这么几天,早就看出了李云天不是那种呆板的人,岂会在意这种小节。

既然李云天都开口了,那么雷啸天也不好计较,他还从没有遇见过如此好说话的御史。

由于天色已晚,李云天并没有多待,很快就告辞离去,雷婷和雷啸天亲自将他送出了大门。

望着骑上马绝尘而去的李云天,雷婷咬了咬嘴唇,心中一阵黯然,像李云天这么好的条件,绝对已经娶妻生子了。

路上,李云天有些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家,他一走就是小半年,心中对周雨婷和绿萼是无比的牵挂,更想知道陈凝凝和郑婉柔生的是儿子还是女儿。

今天在宫里的时候,他本想向周征打探一下家里的情况,可是周征自从上午离开就一直没有出现过,也就只好作罢。

周雨婷和绿萼知道李云天晚上会回来,故而在前院的大厅里等着。

当李云天看见周雨婷凸起的小腹时不由得大喜,如果不是周雨婷怀有身孕的话他绝对会抱起她在地上转几圈。

尤为令李云天感到兴奋的是,陈凝凝生了一个儿子,而郑婉柔则是一对龙凤胎,他现在可谓是儿女双全,再过一两个月陈凝凝和郑婉柔就会来京城,届时他就能看见自己的宝贝儿子和女儿。

本来,李云天晚上想搂着周雨婷的肚皮入睡,不过俗话说小别胜新婚,周雨婷把他赶去了绿萼的房里,****旖旎。

第二天一早,正当李云天搂着绿萼酣睡的时候,李家的门外已经聚满了拎着礼物前来拜访的商贾和官员。

京城里传递最快的就要数各种小道消息了,故而一夕之间李云天送遗诏的事情已经传遍了全城的政坛和商界,谁都知道立下大功的他要飞黄腾达,再加上他有一个重兵在握的岳父,自然会有人上赶着来巴结。

李云天早就预想到了这种情况,因此李家的大门一直关着,闭门谢客。

按照朝廷的规定,李云天随永乐帝出行是出公差,所以回来后会有一个假期进行休息。

再者说了,现在朝廷上下忙的是迎丧以及随后的治丧,是那些高官显贵需要操心的事情,与他这小御史八杆子也打不着,他正好可以趁着这个假期轻松一下。

有一句老话说的好,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李云天这次可谓出尽了风头,故而他接下来要低调行事,夹着尾巴做人,等风声过了再说,以免招人嫉恨。

一连几天,李家都是大门紧闭,围聚在门前的那些官员商贾也就逐渐散去,各自想别的门路去搭李云天的这条线。

九月六日,永乐帝的灵柩抵达京城,朱高炽率领文武百官出城迎丧。

第二天早朝时,朱高炽正式确定了年号,把来年定为洪熙元年,并颁布了大赦令,同时宣布给永乐帝举行国丧。

京城之内随即一派缟素,丝竹调笑之声禁绝,**纷纷关门歇业,酒楼里的酒也被限量贩卖,全城笼罩在一股哀痛的氛围中。

按照定制,国丧的时间是二十七天,李云天身为御史有幸给永乐帝守了三天的灵。

李云天守完灵回到家时,周雨婷兴冲冲地给他看了一样东西――那尊被她送给皇太孙妃的玉马像。

昨天下午,太子妃,也就是先前的皇太孙妃,亲自来府中探望怀有身孕的周雨婷,带来了不少礼物和补品,里面就有这尊价值连城的玉马像。

这一下,周雨婷可以安心收下玉马像,心情自然无比舒畅,也足见周征在朱高炽心中的地位。

自从朱高炽登基后,驻扎在京城里面的京卫就交给了周征统帅,驻扎在京城外的京卫由张昊和牛世豪统领。

在京的五十个京卫中,驻扎城内的有三十个,驻扎城外的有二十个,周征现在统帅了百分之六十的京卫,充分彰显出了朱高炽对他的倚重。

对于朱高炽来说,像周征、张昊和牛世豪这样忠于大明皇权的勋贵更值得信赖,鲁仲乾等人当日虽然在太和殿迫于形势不得不臣服,可汉王一旦伺机反击,那么这些人绝对会暗中呼应。

俗话说的好,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李云天瞅准了这一点,不适时宜地向朱高炽上书,建议朱高炽整顿在京的京卫,把京卫的统辖权从五军都督府中收回,建立专门负责京城防卫的京畿都督府,便于在京京卫的管理和调动。

至于五军都督府,则只负责地方卫所的事务,使得五军都督府内的勋贵无法再干涉京城的防卫事务,进而确保了京城的安全。

如此一来,京畿都督府和五军都督府一内一外,即相辅相成,又相互制约。

朱高炽非常欣赏李云天的这个提议,永乐帝把京卫归属五军都督府分辖,其中最大的一个目的就是希望五军都督府相互之间能互相牵制,确保京城安危。

永乐帝在位的时候,五军都督府的那些勋贵们被永乐帝牢牢地压制住,自然老老实实的。

可永乐帝驾崩后,朱高炽无法像他的父皇那样臣服那些在靖难中立有大功的骄兵悍将,况且再加上汉王朱高煦在一旁虎视眈眈,那么由五军都督府分掌京城兵权的弊端无疑就显露了出来,那就是他无法掌控住京城的京卫。

故而,李云天设立京畿都督府的提议深得朱高炽的圣心,这样一来他就能把京城的防务牢牢掌握在手里。

毫无疑问,一旦成立京畿都督府,那么受到冲击最大的是后军都督府,它在京城有二十个京卫。

其次是左军都督府,有十七个京卫,其余的三个都督府由于在京城京卫不多,故而受到的影响并不大。

国丧期间,朱高炽已经开始在处理京畿都督府成立的相关事宜,在朝廷的那些公侯中选择担任京畿都督府都督和副都督的人选。

李云天此举不仅消除了朱高炽的心头之患,更重要的是确保了京城的安全,迈出了对大明军队进行革新的第一步。一

第176章一朝天子一朝臣(二更)

九月中旬的一个晚上,身穿便装的李云天在一家位处街巷深处的僻静小酒馆给雷婷送行,雷啸天和她来了京城这么长时间也该到了离开的时候,漕帮总堂有不少事情等着雷啸天回去处理。

酒桌上,雷婷显得很开心,与李云天谈笑风生,觥筹交错间喝了不少酒,到了最后脸颊红扑扑的,已经有了几分醉意。

出门的时候,雷婷差点摔了一跤,被一旁的李云天扶住,将她搀扶到了一辆停在店门口的马车前。

“什么时候来淮安看我?”临上车前,雷婷忽然转过身,笑盈盈地望着李云天。

“我也说不准,如果有机会去江南的话,一定到淮安看你。”李云天微微一笑,在庶吉士散馆之前,他恐怕很难有机会再出京。

“说定了。”雷婷忽闪了几下长长的眼睫毛,笑着向李云天伸出了小手指。

李云天见状笑了起来,与雷婷拉钩,把这件事情确定了下来。

“如果你真的是一个骗子多好!”随后,雷婷一头扑进了李云天的怀里,紧紧地搂住了他的腰,闭着眼睛幽幽地说道。

李云天迫不及防,又不好推开雷婷,只好神情尴尬地立在了那里。

立在车旁的两名大汉见状连忙知趣地把头扭向了一旁,两人跟随雷啸天多年,自然清楚非礼勿视的道理。

“记住,以后别忘了来看我。”良久,雷婷松开了李云天,眼眶通红地砸了一下李云天的胸口,转身上了马车离开。

李云天神色愕然地凝视着远去的马车,无奈地摇了摇头,嘴角流露出一丝苦笑,看来这下他又欠了一笔债,而且是天下最难还的债务。

十月初,历时二十七天的国丧结束,京城重新恢复了昔日的繁华喧闹,**里的丝竹欢笑之声再度彻夜不息。

国丧后的第一次大朝上,朱高炽让内侍宣读了几项谕令,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皇帝当然要任用自己的亲信,以前的东宫近臣纷纷获得了重用。

其中最主要的两条谕令与内阁和京畿都督府有关:

杨士奇升任华盖殿大学士兼礼部侍郎,取代杨荣成为内阁首辅,也标志着内阁正式成为了大明权力中枢。

在洪武和永乐时期,内阁虽然是协助皇帝处理事务的重要机构,拥有决议权,但却没有执行权,各项决议的施行要靠各大部院。

由于内阁大学士不过正五品的品阶,与各大部院又没有统属关系,故而无法对京城各大部院的堂官形成压制,那些决意执行起来通常会打折扣,甚至拖沓。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只有两个办法解决,一个办法是将内阁大学士升为正二品的官。

不过内阁是洪武帝所创,内阁大学士的品阶也是洪武帝所定,朱高炽刚登基就该洪武帝的定制,难免会招来闲言碎语,甚至是百官的抵制。

故而朱高炽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提升内阁那些大学士的职务,授予其各大部院的实职,如此一来,内阁既有决议权又有行政权,权威日盛。

例如,杨荣为谨身殿大学士兼太常寺卿,黄淮为武英殿大学士兼通政使,金幼孜为文渊阁大学士兼户部右侍郎,三人都有了实际的职务。

另外还有一个人不得不提,此人也是朱高炽担任太子时的东宫近臣,他就是杨溥,朱高炽登基后将其和黄淮一起从诏狱中放出,升任为翰林学士,后掌管弘文阁,又被授官太常卿。

不过,直到宣宗继位罢弘文阁不置,杨溥才被检入内阁,方成为内阁阁员。

京畿都督府的成立实在出乎所有人的预料,由于负责京畿防务,故而其地位在五军都督府之上,设都督一人,副都督两人。

周征的爵位被朱高炽提升了一级,从忠勇侯升为了忠勇公,担任京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