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执宰大明-第4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李云天看来,当李清正被戴枷示众三天后王振实际上已经达到了向文官集团以及勋贵集团示威的目的,只不过王振有些贪心想乘胜追击把李清正给拿下,故而四处搜罗李清正的罪证,以致于遭到了文官集团和勋贵集团的猛烈反击,陷入了一个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
为了避免事态朝着不可掌控的方向发展,王振现在心里非常期盼李云天能把京城的事态给平息下来,他现在还没有能力对抗文官集团和勋贵集团,硬拼的话倒霉的肯定是他。
“那就有劳王爷了。”
杨溥和胡滢本不想就这么轻易放过王振,但李云天既然已经介入了李清正的案子,那么两人知道这场搅动了整个京城的风波到了落幕的时候,故而对视了一眼后向李云天微微一躬身。
李云天见状顿时松了一口气,杨溥和胡滢代表了内阁和六部的文官,只要两人点头了那么文官集团就不会与内廷再斗下去。
第二天一早,李云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锦衣卫北镇抚司的诏狱去看李清正。
与李云天先前所想的一样,虽然身陷牢狱但李清正的精神显得很好,他进入牢房的时候李清正坐在铺满了干稻草的床上翻阅着手里的一本古籍,神色专注好像丝毫也没有意识到他现在在另人闻风丧胆的诏狱里。
“王爷,下官就知道你会从朝鲜国回来。”见到出现在眼前的李云天后,李清正并没有显得有多意外,微笑着起身相迎。
“本王也不想回来,可是有什么办法呢!”李云天闻言不由得苦笑了一声,随后伸手在鼻前扇了扇说道,“这里的味道真难闻,你还住的惯吗?”
“王爷,下官已经来诏狱数次,早已经熟悉里这里面的一切。”李清正不以为意地摆了摆手,笑着说道。
身为朝廷清流领袖李清正可没少得罪过皇帝,当年还以为在洪熙帝病重时上了一道慷慨激扬的谏言“气”死了洪熙帝,因此差一点死在了诏狱里,故而他对诏狱并不感到陌生。
“李祭酒,你可知道这些天来国子监的监生们伏阙上书想要让皇上放了你?”李云天可没李清正的那番洒脱,以手掩口问道。
“那些傻孩子,他们这样做岂不是在逼宫!”李清正闻言怔了一下,随后苦笑着摇了摇头,他自然清楚伏阙上书的危险,看来那些监生被人给利用了。
“他们本来想在大明门外通宵跪谏,不过被本王给阻止了,本王觉得你的案子并不复杂,只要对症下药就会真相大白。”
李云天从李清正的神情上知道他也不希望监生们去跪求正统帝,于是沉吟了一下后说道,“此案将由本王陪审因此你大可放心,本王不会让锦衣卫的那些人刁难你,届时你只要据实讲来即可,本官会给你们一个公道。”
第1295章一场闹剧
“据实而言?”
李清正听了李云天的话后不由得苦笑了一声,王振为了置他于死地根本就不给他开口解释的机会,不仅认定了他私伐树木回家私用,而且还处心积虑地寻找他在国子监违法乱纪、贪污受贿之事。
“李祭酒,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等真相大白之日李祭酒就可一吐胸中怨气。”李云天知道李清正心里感到憋屈,于是微笑着开口安慰道,作为朝廷清流领袖这点儿冤屈李清正应该能够承受。
“既然王爷都不辞辛苦赶了回来,下官还能有什么好说的。”李清正闻言不由得无奈地笑了笑,虽然他并不清楚外界的局势但如果李云天从朝鲜国赶回来的话,那么意味着京城的形势已经非常糟糕,他可不想使得事态更加复杂。
“李祭酒大量,本王佩服。”李云天早就知道李清正识大体,于是笑着向李清正一拱手说道。
“王爷言重了,下官只是顺应时局而已。”李清正闻言连连摆着手,其实他更钦佩李云天,不仅要忙于国家政务还要缓和朝堂上的势力争斗。
李云天没有在诏狱里久留,与李清正寒暄了一番后就告辞离去,要想平息内廷和文官集团、勋贵集团的这场冲突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都要兼顾到,因此他还要与那些文武权贵进行磋商,不能仅仅依靠杨溥和胡滢。
由于内廷和文官集团、勋贵集团之间的这场冲突越演越烈有着失控的危险,故而不仅王振,京城的文武权贵也纷纷对此感到担心,即便是他们能除了王振但绝对会激怒正统帝,以后肯定没有好日子过了。
随着正统帝年龄的增长,其君威也日益增加,使得朝堂上的那些元老重臣们不得不重视起来,说到底正统帝才是大明的主宰。
李云天的到来无疑给了内廷和文官集团、勋贵集团一个台阶下,使得大家可以体面地结束这场濒于失控的冲突。
说实话,李云天对于这种在各方势力间的斡旋感到非常无奈,他现在正忙着朝鲜国的事情,哪里有精力去理会京城的这些尔虞我诈?
在李云天两天来的调和下,京城的紧张局势得以遏制,内廷和文官集团、勋贵集团之间剑拔弩张的对立局面逐渐消散。
为了表示出双方的诚意,锦衣卫北镇抚司和刑部相继释放出了因为李清正一案而被抓的那些人,这使得在京城闹得沸沸扬扬的李清正一案缓缓落下了帷幕。
几天后,锦衣卫北镇抚司正式开堂审理李清正私伐官木一案,此案由锦衣卫北镇抚司镇抚使马顺亲自审理,李云天和王振奉御命督审。
其实,李清正的案子非常简单,不过是国子监彝伦堂前的古木树枝太过茂盛到了修剪的时候,否则就影响到了监生们的学习,故而李清正就让人剪掉了过多的枝节,然后把那些剪掉的树枝拿回家当柴烧,毕竟古代做饭还是用的柴木。
至于李清正在国子监违法乱纪的事情,虽然王振费尽心机进行查找可依然一无所获,要知道李清正这个清流领袖可不是徒有虚名的,首先就是清廉,否则也不会把那些废枝节拿回家当柴烧了,不要说京城里的那些部院堂官,就是稍微有点儿权势的小官都不屑如此做。
虽然此次李清正的案子是马顺审理,但李云天作为督审提出了许多建议,而这些建议对审案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例如,李云天请来了皇家园林的工匠,这些工匠在树木花卉的培植上有着丰富的经验,以此来判断国子监彝伦堂的那些百年古木需不需要修剪。
如果换做锦衣卫北镇抚司的人来审案的话肯定不会想到这一点,而且他们也不会这样做,很显然这样的话将给李清正开脱。
对此王振也感到有些无奈,归根结底他这次对李清正下手的理由太过牵强,如果细究的话根本就站不住脚,因此他也不准备拿这件事情去整死李清正,否则就是对文官集团明目张胆的挑衅了。
事到如今王振对李清正一案的发展非常满意,李清正不仅戴枷在国子监示众三天,而且还逼得文官集团和勋贵集团不得不联手来对付他,实际上他已经达到了整治李清正的效果,向外界展示出了实力。
经过李清正的案子后,王振的势力无疑会得到迅猛的发展,京城中那些一心想要往上爬的官员在见识到了王振有着与文官集团、勋贵集团相抗衡的力量后肯定会投靠他,这样一来内廷的势力将得以发展壮大。
而且,王振现在正在积极地拉拢朝廷的官员并且利用司礼监批红的特殊权力在朝廷各大部院衙门安插亲信。
由于李清正所犯的案子案情实在是太过简单,以致于仅仅用了短短一上午马顺就审完了案子。
根据皇家园林工匠以及国子监杂役、监生、老师等人的证言,马顺判决李清正命人裁剪古木茂盛枝节的行为是为了国子监正常的教学秩序,李清正身为国子监祭酒这样做并无不妥。
只不过,李清正不应该将那些剪下来的树枝带回家中作为柴薪,这使得外界对此极其容易产生误解,认为其以此谋私。
故而,马顺判决李清正在国子监官木私伐一案中无罪,但需缴纳所用被伐古木枝干的费用,毕竟国子监里的树木属于朝廷的官木,即便是修剪的枝叶也不能擅自拿回家中。
与此同时,当时负责处理李清正一案的锦衣卫北镇抚司的百户因为没有弄清实情就让李清正戴枷示众,故而被马顺撤职查办。
其实,谁都知道那名百户只不过是一个替死鬼而已,要是没有王振首肯的话锦衣卫北镇抚司的人吃饱了撑的敢如此对待李清正!
不过既然要想了结李清正的事情,那么就必须需要一个替死鬼来给李清正戴枷示众的事情背锅,只有这样双方才能有一个台阶下。
堂审完后,被判决无罪的李清正被当堂释放,聚集在锦衣卫北镇抚司外的监生们闻言顿时齐声欢呼,莫名兴奋。
李云天亲自把李清正送到了等候在院门外的马车上,目送监生们兴高采烈地簇拥着马车离开后无奈地笑了笑,在他看来李清正的案子完全就是一个闹剧,同时也彰显出了京城局势的复杂。
由于那名倒霉的百户“犯”下了一个如此重大的失误,因此被降了一级后“逐”到了锦衣卫南镇抚司任职,也算是脱离了京城这场是非漩涡。
随着李清正一案的结束,李云天没有在京城久留,只参加了随后恢复的大朝后就起程赶往天津港,朝鲜国的事情如今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他必须要前去坐镇。
况且,从九月份开始海上就逐渐多起了风浪,李云天提早一天抵达朝鲜国那么海上旅途就会多安全一分。
正统帝本想让李云天过了年再去朝鲜国,虽然这次李清正的事情平息了下去,但内廷和文官集团乃至勋贵集团的争斗肯定还会继续,这意味着京城的局势依旧不会太平。
可惜朝鲜国的局势也非常紧张,随着金宗瑞和崔闰德的到来,李珦和李瑈两派势力将爆发殊死的争斗,因此汉城需要李云天前去坐镇。
与京城的形势相比,很显然汉城的局势更加紧急,在李云天看来王振已经通过李清正一事达成了目的,短期内王振不会再掀起大的事端,而文官集团也没必要现在去找王振的麻烦,这使得京城的局势大体上处于平稳。
作为大明的天子,正统帝应该学会驾驭朝堂上的局势,而不是想着把麻烦交给李云天,这对他的成长有着非常大的好处。
不过李云天有一个担心,那就是随着文官集团与内廷之间的争斗,正统帝对内廷的依赖将增加,这在他看来可不是一个好兆头,会使得内廷的权势越来越大逐渐打破京城官场上的势力均衡。
虽然心中感到担忧但李云天现在也无能为力,鉴于文官集团给正统帝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内廷成为了正统帝用来对付文官集团的一个武器,他只能静观其变不能介入其中,否则恐怕会使得正统帝对他心生芥蒂,毕竟正统帝已经不是无忧无虑的孩童,已经开始为巩固皇权做准备。
天津港。
明扬号三桅战船静静地停在码头,它原本停在仁川港,李云天乘船离开仁川港后不久它就来了天津港,准备把李云天送回朝鲜国。
“这是刚送来的急报。”就在明扬号三桅战船快要开动的时候,一匹快骑冲到了码头,马上的骑士跳下来把背在身上的一个圆柱型长筒用尽全身的力气扔到了甲板上,冲着甲板上的士兵大喊道。
随后,那名骑士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大口大口地喘着气。
甲板上的士兵拾起了圆柱型长筒后一看,正是讲武堂用来传递情报的“信筒”,于是连忙向上级武官禀报。
“王爷,这是从倭国传来的急报。”不久后,一名少校武官手里拿着一个密封的信封来到了李云天所住的舱室,向坐在椅子上闭目养神的李云天高声禀告。
“倭国?”李云天有些意外地睁开了双目,没想到这个时候竟然能收到倭国的消息,按照讲武堂的流程外地来的情报要先送到京城的讲武堂,然后再由讲武堂往下分发。
这意味着李云天前脚刚离开京城,后脚急报就送进了讲武堂,讲武堂又赶忙派人马不停蹄地送来了天津港,终于赶在李云天离开前把急报送到了明扬号上。
李云天觉得倭国没什么值得关注的事情,除非是那边闹出了大动静,于是连忙拆开信封查看起了信上的内容。
“好!”等看完了信,李云天禁不住一掌排在一旁的桌面上,口中大喝了一声,脸上浮现出了惊喜的神色。
就在七月中旬,倭国一直处于对峙状态的东军和西军终于在京都打了起来,山名持丰和西川胜元各调援军前来京都参战,使得京都成为了一个巨大的战场。
至于山名持丰和细川胜元这次冲突的原因,自然跟争夺幕府的权力有关,李云天并不关心双方为何打起来,重要的是双方已经开战,这可是他期盼已久的事情。
等到山名持丰和细川胜元打得筋疲力尽的时候,就是大明介入倭国这场内乱的时机,届时大明将爆发立国后最大规模的海外战争,李云天可没想过那些倭人会老老实实的投降。
得知山名持丰和细川胜元终于打起来的消息后,李云天心里终于可以长长地吁出了一口气,他等这一刻实在是太久了。
山名持丰和细川胜元这么一打不仅将使得倭国陷入内乱中,同时也将使得山口惠子趁机壮大势力。
由于山名持丰和细川胜元的势力相差不大,故而这场东军和西军之战必将沦为持久战,这个时候就凸显出了后勤物资的重要。
山口惠子虽然只是一个资历浅薄的大名,但她有着倭国其他大名所没有的优势,那就是李云天对她源源不断的支援,届时粮食和钱财将成为山口惠子在战场上纵横捭阖的两个最强大的武器。
尤其是粮食,严格说起来倭国的经济形势比朝鲜国还要糟糕一些,由于物资匮乏的原因倭人只能以海里的鱼虾果腹,普通百姓很难吃上粮食,这就使得倭人营养不良,身材矮小,连高丽人都比他们要高。
因此如果山口惠子挥动粮食这个王牌武器的话,恐怕会使得对手无力招架,毕竟谁都想吃到香喷喷的饭团,山口惠子仅仅凭着这一杀手锏就能扰乱对手的军心。
如果说粮食是山口惠子杀手锏的话,那么山口惠子就是李云天对付倭国的杀手锏,值得一提的是山口惠子手下的士兵有六成都是出身大明的百姓,这将成为李云天在倭国最强有力的依仗。
第1296章有恃无恐
十月初,汉城迎来了第一场雪,纷纷扬扬的雪花从天空飘落下来,很快就使得汉城银装素裹,成为了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
李云天推开窗户,一股凉风顿时迎面袭来,使得他不由得紧了紧身上的衣服,随后往手上哈了哈气。
虽然外面天寒地冻但屋里由于烧着两个炭盆,因此房间里还是异常暖和,这还是李云天第一次在朝鲜国过冬,天气比北京城冷多了。
由于朝鲜国冬季多风雪,而且气温寒冷不适合劳作,故而一入冬后朝鲜国各个地方都安静了下来。
“相公,好大的雪呀。”红鸾走到了李云天身旁,望着从天空坠落的鹅毛大雪感慨了一句,在她的印象里她在北京城这些年都没遇见这么大的雪势。
“这种雪在这里很常见,一到冬天朝鲜国的道路时常就被积雪掩埋。”李云天闻言微微一笑,望着漫天的雪花说道,“如今各地的赈济粮食已经到位,这个冬天百姓们是能熬过去了,待开春后一播种,朝鲜国被战争夺去的元气将逐渐恢复。”
“相公,你准备何时见金宗瑞,他已经登门求见好几次,都吃了闭门羹。”红鸾闻言禁不住俏皮地吐了吐舌头,随后莞尔一笑,娇声问道。
自从金宗瑞来到汉城后李云天一直晾着他,这使得金宗瑞心中忐忑不安,毕竟现在李云天掌控了朝鲜国的政局,他即便是心中再厌恶李云天也要与李云天打交道。
尤为重要的是,东北六镇的朝鲜兵还等着粮食过冬,因此就算金宗瑞能拖下去那么东北六镇的朝鲜兵也等不了了。
“相公现在不能见他。”李云天知道金宗瑞想要见自己,闻言向红鸾笑了笑,“自从相公化名李先生跟他做了生意后,相公就不准备在汉城的局势平定下来前见他。”
“相公,以金宗瑞的为人来看,他想见相公是为了东北六镇士兵的粮食。”红鸾清楚李云天以“李先生”戏耍金宗瑞的事情,忽闪了一下明亮的双眸后说道。
“金宗瑞之所以先前敢以那样的口气回绝相公回汉城的调令,其中并非没有原因。”听闻红鸾提及东北六镇,李云天沉吟了一下把红鸾揽在了怀里,笑着说道,“相公开始也以为他手里没有粮食,不过根据最新的线报他把足够东北六镇士兵吃半年的粮食给藏了起来,因此即便是相公不把粮食给他东北六镇也能撑过今年冬天。”
“相公,金宗瑞有存粮?”红鸾闻言不由得感到颇为意外,没想到金宗瑞还有这一手。
“相公开始也不知道金宗瑞竟然深藏不露,这要多亏咱们在东北六镇安插的探子,在一次与金宗瑞心腹的酒局上探听到了这个消息。”
李云天微微颔首,望着窗外的大雪有条不紊地说道,“早在朝鲜王在世的时候,金宗瑞就秘密存了半年的粮食,每年当新粮运到的时候就把存粮换掉,这样一来使得他手里就多了半年的粮食。”
“没想到他的心机如此之深。”红鸾这下明白了过来,原来金宗瑞早就开始储粮,如今正好可以应对东北六镇的粮食危机。
“早知道这样的话相公就不让他们把粮食送去了!”李云天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他发现自己有些小看了金宗瑞,金宗瑞早就知道粮食的重要故而这才提前储粮,其战略眼光在朝鲜国的将领中出类拔萃。
如果金宗瑞知道他已经把东北六镇的军粮给送了过去,恐怕心中一定会乐开了花,李云天想不到自己无形中就被金宗瑞“算计”了一把。
“相公,难道就这么算了?”红鸾见李云天的眉头微微皱着,于是笑着问道,她知道李云天对金宗瑞暗中储粮的事情有些恼火,这样一来就使得李云天给东北六镇送去军粮的事情成为了一个笑话。
“既然他没有对相公说实话,那么相公可不能吃了这个闷亏。”李云天闻言嘴角流露出一丝狡黠的笑意,“藏粮的地点相公已经找到,估计这个月内当地的百姓就能加餐了。”
“相公,你准备把金宗瑞藏起来的那些粮食分发给当地百姓?”红鸾闻言扑哧一声就笑了起来,李云天的这个报复的方法绝对会使得金宗瑞欲哭无泪,李云天既给了金宗瑞一个教训同时又收买了当地百姓的民心。
很显然,李云天不会说那些被找到的粮食是金宗瑞的,肯定会以大明的名义把那些粮食分发下去。
等到了那个时候,金宗瑞手里最后的依仗也就烟消云散了,届时他将不得不看李云天的脸色来行事。
“金宗瑞想要跟相公斗,相公就陪他玩玩。”李云天俯身在红鸾的额头上吻了一下,嘴角浮现出一丝得意的笑意。
与此同时,汉城金宗瑞的家里。
金宗瑞跟李云天一样,立在窗口望着院中从天坠落的大雪,眉头紧紧皱着,他都来了汉城这么长时间可李云天却始终避而不见,很显然是故意把他晾在一边,想要用粮食来逼他就范。
或许,李云天迟迟不发粮前去东北六镇,是想用粮食来整垮东北六镇的朝鲜兵,使得无粮可吃的士兵们前去投靠对面的明军。
一想到与东北六镇朝鲜兵对峙的明军士兵,金宗瑞的心中就没来由地升起一团怒火,明军仗着有钱对东北六镇的士兵是大力拉拢,令他颇为头疼。
单单伙食待遇一项,东北六镇的朝鲜兵与明军士兵之间就天差地别,辽东明军的伙食待遇比照骁武军而定,士兵吃的比东北六镇朝鲜兵军官的还要好。
尤为令金宗瑞感到可恶的是,明军士兵欢迎朝鲜兵去营地里做客,每次去了那些朝鲜兵都能大快朵颐一番,对明军的伙食是恋恋不忘。
因此,边境上巡逻的东北六镇的朝鲜兵时常到对面明军的营地去蹭吃,双方之间的关系逐渐变得亲密,这可是金宗瑞不愿意看见的,他很清楚明军这是在慢慢地向东北六镇的朝鲜兵渗透,以后一旦开战那些朝鲜兵很可能就会叛变。
虽然金宗瑞也想了很多办法阻止边境线上巡逻的朝鲜兵与明军士兵接触,但却没有什么效果,谁让明军的伙食好呢?
至于边境线上负责巡逻事宜的武官,对于手下的士兵去明军营地蹭饭一事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谁也不愿意干这得罪人的事情。
尤为重要的是,不少武官也前去明军的营地蹭饭,获得了明军武官的热情招待,谁吃饱了撑的去制止这种事情。
金宗瑞清楚边境线上发生的事情,可他对明军这种糖衣炮弹的攻势是有心无力,谁让明军财大气粗舍得撒钱呢。
“爹,已经下雪了,六镇军士的粮食怎么办?”就在金宗瑞陷入沉思的时候,一个年轻人走进了屋里,声音急切地说道。
这个年轻人是金宗瑞的长子金承圭,在礼曹为官,知道东北六镇的朝鲜兵遇到了粮食危机,可金宗瑞却见不到李云天的面因此无法获得粮食援助。
“这个勿需你担心,你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金宗瑞闻言扭头望了金承圭一眼,不动声色地说道。
“爹,实在不行您就给忠王爷服个软道个歉,现如今汉城上上下下的人都以忠王爷马首是瞻,您又何苦与忠王爷作对呢。”金承圭闻言嘴角流露出了一丝苦笑,迟疑了一下后开口劝道。
现在就连汉城的百姓们也都知道朝鲜国由李云天掌权,而且都接受了这个现实,那么金宗瑞没有必要再跟李云天对着来,到头来吃亏的可是他自己。
金承圭已经听说了,自从金宗瑞上次拒绝李云天的调令没有来汉城,首阳大君一系的人就开始准备夺了金宗瑞的兵权。
令金承圭感到惊讶的是,李云天好像并不同意动金宗瑞,否则的话金宗瑞的兵权和官位根本就不能保住。
虽然金承圭不清楚李云天打的是什么注意,但李云天既然没有同意首阳大君一系的人对付金宗瑞,他心中对此还是非常感激的。
想想也是,李云天不仅是大明堂堂的亲王,而且还是大明科举出身的进士,肯定不屑用阴谋诡计来对付金宗瑞。
另外,自从李云天来到汉城后汉城就逐渐恢复了昔日的繁华,百姓们过上了安乐的生活,欢声笑语再度在市面上响起。
虽然金承圭不愿意承认,但李云天治理地方的能力确实令他钦佩,在李云天的治理下汉城短短时间里就展现出了蓬勃的生机,这使得他对李云天有一种莫名的好感。
“你难道没看出来,他是在收买人心!”听了金承圭的话后,金宗瑞的眉头微微皱了皱,望着窗外的大雪沉声说道,“你就没有感到奇怪,大明从来也没有派过重臣来咱们朝鲜,为何这次来了一个亲王?”
“爹,您的意思是大明想要吞并了咱们朝鲜?”金承圭闻言大吃了一惊,一脸惊讶地望着金宗瑞,在他看来朝鲜国对大明并没有什么价值,可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为何李云天会来这里?
“这件事情你自己清楚就好,千万不能传到外面,否则就大祸临头了。”金宗瑞没有回答金承圭的问题,神情严肃地告诫道,一旦要是把这种话传出去的话那么可就是自寻死路,污蔑大明亲王的罪名可不是金宗瑞等人所能担待起的。
“爹,东北六镇的军粮不能再拖了,否则会激发哗变。”金承圭自然知道这种话不能乱说,要是传了出去可就是死路一条,因此沉吟了一下后忧心忡忡地说道。
“军粮的事情爹自有分寸,你勿需多管。”金宗瑞闻言眉头皱了皱,沉声叮嘱金承圭道,他总不能告诉金承圭他暗地里藏了半年的军粮吧。
此时此刻,金宗瑞不由得案子庆幸自己当年抉择的英明,原本他藏那些军粮是为了对付明军,没成想现在倒派上了大用场,否则东北六镇的士兵将在冬季因为缺粮而发生崩溃,李云天此举可谓异常恶毒,利用粮食兵不血刃地就灭掉了东北六镇的兵力
“孩儿告退。”见金宗瑞并不想与他谈论东北六镇的事情,嘴角蠕动了几下后没有开口,很显然金宗瑞一旦决定了的事情他没法干涉,所以向金宗瑞一躬身后退了出去。
“忠王,你的奸计休想得逞,本将是不会看着你在汉城兴风作浪的!”等金承圭走后,金宗瑞一拳砸在了窗户上,面无表情地低声说道,他就是拼了性命不要也要阻挡李云天吞并朝鲜国。
这场纷纷扬扬的大雪下了一天一夜,雪停后李云天领着柳真和红鸾等人在院子里堆着雪人。
“王爷,刚才义禁府传来消息,昨晚有两名涉及李珦案子的人员被冻死!”就在李云天与柳真、红鸾玩得开心的时候,云娜快步走到他的身旁说道。
“冻死了?”李云天闻言眉头顿时微微皱了一下,虽然这场大雪使得气温降到了零下,但义禁府的大牢里堆满了干草,再加上涉案人员的家眷已经拿去了足够御寒的衣物被褥因此怎么可能冻得死人?
“王爷,据属下所知那两个人是因为受刑后受伤太重,昨晚撑不住死了。”云娜低声向李云天禀报道。
“这么长时间了还没把案子查清楚,只知道拿那些小卒子撒气,实在是让人失望。”李云天闻言顿时就是一声冷笑,他可是知道李珦一案的那些涉案人员可是吃了不少苦头,李稷和黄喜的人为了得到有利的证供没少对他们动大刑,以致于现在死了两个人。
“王爷,既然他们审不清楚,那么要不要咱们接手?”听闻此言,云娜试探性地问道,先前她就没指望柳尚民等人能把李珦的案子查清楚。
“你去看一下,落实那两个人的死因。”李云天沉吟了一下后向云娜说道,准备先礼后兵,让朝鲜国的人无话可说。
“属下这就去。”云娜知道李云天准备介入李珦的案子,于是一躬身后快步离开,找人前去义禁府验尸。
第1297章请辞
讲武堂汉城司务处。
“王爷,根据咱们的人验尸结果,那两名死者身上有着众多伤痕,他们并不是冻死,而是受了严重的内伤而亡。”
云娜把手里的一份公文递给了李云天,娇声禀报道,这份公文是她派去的随军医官在查看了那两具死尸后开出的验尸报告。
李云天翻开公文凝神查阅着,公文上详细记载了两名死者身上的伤势,按照随军医官的推断他们是死于内伤,如果不相信的话可以对尸体进行解剖。
“把这份公文给柳尚民送去。”看完了这份公文,李云天将其合上后交给了云娜,沉声吩咐道。
柳尚民是李珦一案的主审,如今涉及李珦案子的人员莫名其妙地死在了义禁府的大牢,而且身上伤痕累累,这件事情柳尚民肯定要给李云天一个说法。
虽然李云天平常没有介入都李珦一案的审理中,但这并不代表李云天不关心这件案子的进展。
接到李云天让人转交的那份有着两名涉案人员死亡结果的公文后,柳尚民重重地吁出一口气,脸上流露出无奈的神色。
当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