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执宰大明-第1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总兵大人,您怎么会来安梁县城?”来不及多想,秦昆挥了挥手让其他人都退下,等关上房门后连忙走上前,神情关切地问向李云天。
虽说那名假定南将军是安梁县城的最高统帅,但那是名义上的,实际上安梁县城的事务由秦昆负责,以此次平叛大军参将的身份担任安梁县城的最高指挥官。
方政和马瑛也纷纷围聚了上来,一脸惊愕地望着李云天,要知道现在安梁县城被叛军围得水泄不通,一场血腥的大战随时都可能打响,李云天此时来岂不是非常危险,一旦他有什么意外后果不堪设想。
“本官这次来是有要务要做,你们不要担心,叛军奈何不了本官。”李云天见三人一脸错愕,微微一笑后向秦昆说道,“你走之前本官给你的那样东西还在?”
“在,下官这就给总兵大人拿去。”秦昆怔了一下,然后向李云天一拱手,急匆匆地离开了。
等秦昆再回来的时候,手里拿着一个一个半尺长的长方形黑匣子,上面贴着两张交叉在一起的封条,临走前李云天将这个黑匣子交给他,告诉他届时自然会有人前去找他取这个黑匣子。
李云天当着秦昆和方政、马瑛的面撤掉封条打开了黑匣子,里面静静地躺着两份卷在一起的公文,正是他给清化城驻军的撤离公文和给南京兵部调遣水师前来交趾的公文。
“诸位,本官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据本官得到的消息,再过一段时间叛军就会撤退,届时本官在三江城为尔等摆酒庆功。”打开两份公文查验了一下后,李云天将它们收起来贴身装着,笑着向秦昆三人说道,“在此之前,希望诸位齐心协力,守好安梁县城。”
“总兵大人,叛军不会攻城了?”听闻此言,秦昆、方政和马瑛不由得面面相觑,一时间显得难以置信,秦昆随后试探性地问道,要知道叛军现在已经做好了攻城的准备,岂会轻易就放弃的?
“叛军的后勤补给能力有限,再加上我军的援兵就要抵达,过长的战线对叛军有害无益,唯今之计他们能做的就是收缩防线,以交州城为抵抗我军的重要堡垒。”
李云天自然不可能告诉秦昆三人他已经与黎利暗中达成了协议,于是不动声色地进行了解释。
秦昆、方政和马瑛闻言顿时面露喜色,这样一来安梁县县城之围也就随之而解。
为了迷惑黎利和阮焉,李云天故意在安梁县城待了一天一夜,直到第三天凌晨才离开,被城墙上的士兵用吊篮送出城,很快就消失在了茫茫的夜色中。
李云天回到小河镇住处的时候吴倩被惊醒了,连忙披着衣服站在窗前向外张望,正好看见李云天进了卧房。
她的柳眉微微蹙着,心中是万分好奇,不清楚行踪显得有些神秘的李云天这两天去了哪里。
第二天清晨,李云天早早地就起了床,他的眼圈有些发黑,精神也显得甚为疲惫,一看就知道这两天都没有睡好。
简单洗漱了一下后,李云天顾不上吃早饭,急匆匆地就去见黎利,见面的地点依旧是双方会面的那个小酒馆。
这一次黎利和阮焉没有让李云天久等,两人昨晚就知道李云天回来的事情,也想知道他带来了什么结果。
“黎巡检,我家总兵大人已经答应了你的要求。”见到黎利后,李云天面无表情地冲着他一拱手,沉声说道,“不过我家总兵大人说了,清化城不能白白给你们,要拿谅江府来换,也好用来堵住朝廷里那些官员的嘴巴!”
黎利闻言眼前顿时就是一亮,脸上流露出了欣喜的神色,虽然他早就有心理准备但心中还是忍不住激动了起来,这意味着他将拥有大半个交趾的领土,已经超过了他举兵造反时的目的。
“谅江府是交州府在东北部的重要屏障,一旦给了你们的话我军将无险可守,将交州府暴露在三江府和谅江府面前!”
阮焉闻言眉头顿时就是微微一皱,不动声色地向李云天说道,先不说去年叛军打下谅江城时耗费了不少力气,更为关键的是如此一来交州府将面临三江府和谅江府明军的威胁。
“这个决定是我家总兵大人深思熟虑后做出的,我家总兵大人说了,如果不拿谅江府来换清化城的话这次的事情就到此为止,大家在战场上见个高低。”李云天见阮焉不愿意拿出谅江府,于是冷笑了一声,神情冷峻地说道,态度显得十分强硬。
阮焉想要说些什么,不过见李云天神情决然,知道这是定南将军的底线,因此看向了黎利,等待黎利拿主意。
“用清化城来换谅江府,这个提议很公道,就这么办吧!”黎利沉吟了一下后冲着李云天点了点头,同意了定南将军的这个要求,既然他已经得到了几乎全部的诉求,那么不想在谅江府一事上横生波澜。
李云天早就料到黎利会答应这个条件,随后不动声色地与他和阮焉商谈起了交趾的局势,包括叛军对安梁县城的围困、清化城明军军民的撤退和叛军撤离谅江府等事宜,双方都希望尽快结束交趾的战乱。
第472章南下清化(一更)
经过两天的谈判,李云天和黎利、阮焉终于就交趾局势的解决方案达成了一致。
双方约定,只要清化城的明军军民一撤离那么叛军就解除对安梁县城的围困,随后明军从新安府出兵进攻谅江府,谅江府的叛军会就势退出,将谅江府让给明军。
最为关键的是,当明军得到谅江府后,谅江府和三江府这两个与交州府相邻的地区的驻军不能超过一万人,交州府驻军不得超过五万人。
由于交州城被叛军占据,故而明军只能将把交趾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和都司的治所迁到太原府的太原城。
而且,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纠纷,除了交州府、三江府和谅江府外,双方其余相邻州府的驻军均不得超过五千人。
除了军事上的协议外,双方还在商贸上也达成了一系列的协议,明确了叛军在商贸交易中的职责和收益,以确保商贸交易能在叛军控制的地盘顺利进行。
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双方协议执行一年后,如果叛军不挑衅明军,那么定南将军将会上奏宣德帝,封黎利为土司,届时黎利要向宣德帝上请降表和贡礼,以示臣服。
通常来说,如果达成了某项重要的协议后,参与谈判的双方应该签一份公文以保证协议得以履行。
不过,李云天和黎利之间的这个协议很显然无法来签署一纸公文,否则李云天就是通敌卖国,而黎利也会被手下的叛军所鄙视,故而只能成为了两人的君子约定。
黎利现在占据着绝对优势,自然不怕李云天耍诡计,他只需要等待一年时间就能知道李云天是否是真心封他为交趾的土司。
与此同时,在这一年的时间里,黎利也要整顿叛军内部的事务,处理所占领地区的政务,暗中积攒力量,一旦发现李云天口是心非立刻开战。
可以说,黎利是在进行一场豪赌,他赌李云天志不在交趾,那样的话他就能成为交趾的土司,坐拥交趾三分之二的土地。
归根结底,是叛军与明军量级的不对等,以及李云天在三江府接连的两场漂亮的胜仗,使得黎利认识到明军并非他想象中的那样对付,故而不得不慎重对待。
今日不同往日,当年黎利造反的时候可谓一无所有,现在他是交趾赫赫有名的平定王,家大业大,胆子自然也就小了,做事时未免多出一丝顾虑和谨慎。
与黎利商定完了一系列的协议后,李云天随即启程赶往清化城,同时派三名土人士兵去了新安府。
一是通知停靠在云屯港的明定号船队南下到清化府的港口待命,准备转移从清化城撤出来的军民,二是乘船从水路抵达广州,然后换成八百里加急赶到南京城,给南京兵部送让水师南下的公文。
“范兄,等一下。”李云天领着八名土人士兵和数十名叛军骑兵刚刚驶离了小河镇,身后传来了一个喊声。
他扭头一看,吴倩骑着马飞奔赶来,身后跟着两名随从。
“吴姑娘,你不是去太原城吗?”李云天见状不由得感到有些意外,等吴倩来到面前后问道,他已经安排好了,让一名土人士兵带着吴倩等人去太原城。
“范兄,我叔父觉得这里太危险了,让我回顺化府他带着人去太原城见我舅父。”吴倩微微一笑,娇声解释道。
“在下正好要去乂安办些事情,如果吴姑娘不介意的话可以与在下一同前行,路上也能有个照应。”李云天闻言眉头微微皱了一下,他早就看出来了吴倩才是那群人里的头,岂能被吴敬皓支配,看来吴倩是有意要接近自己,不过他倒挺佩服吴倩猜到他南下,于是不动声色地笑道。
“那可太好了,有你们在的话我也不用担心路上遇到危险。”吴倩一副惊喜的模样,笑着答应了下来。
李云天心中无奈地摇了摇头,吴倩绝对不会无缘无故地跟着自己,她一定是起了疑心,故而想要弄清楚自己的底细。
不过这样也好,给了李云天查探吴倩身份的机会,如果能确定吴倩是占城国派来交趾的使者,那么可以节省他很多的精力。
从三江府到清化府,南下的路途中依次要经过交州府、建平府和宁化直隶州,由于有叛军开路,一路上李云天没有遇到丝毫的麻烦,顺利抵达了清化府。
这天黄昏时分,李云天等人进了清化府北面二十多里的清河县县城,在一家客栈投宿。
“吴姑娘,在下有些事情要做,要先行离开,已经安排人护送姑娘回顺化府,望姑娘一路顺风。”第二天一早,李云天敲开了吴倩的房门,冲着她拱手说道。
“多谢范兄,咱们后会有期!”吴倩闻言眼前亮了一下,随后向李云天拱手回礼,不动声色地说道。
如果吴倩没有猜错的话,李云天是要去清化城,因为在整个交趾南部只有清化城还有明军,李云天此时离开显然不是一个巧合。
与吴倩告别后,李云天领着人直奔清化城方向而去,如果他没有猜错的话,清化城里的局势不容乐观。
清化城里有两万明军,军民加起来共二十多万,其中一半的人员来自内陆地区,这使得叛军在攻打清化城的时候遇上了很大的困难。
不过,交趾这些年的粮食收成并不好,再加上清化府曾经是黎利叛军的主要活动区域,故而清化城里没有多少余粮,叛军再围困下去的话十有八九会出现粮荒,这对城里的军民来说将是致命的影响。
为了拿下清化城,黎利调集了五万大军对其进行围困,由于清华城里有不少内陆迁移来的军民,故而罗通和打忠不敢突围,否则城里的那些内陆迁移来的百姓绝对会遭受灭顶之灾。
而城里那些从内陆迁移来的百姓知道叛军一旦破城他们必遭屠戮,因此同仇敌忾,协助明军守城,打退了叛军一次又一次的攻城。
叛军负责围困清化府的将领名叫黎戈,是黎利的堂弟,当护送李云天的叛军将黎利写给黎戈的信交给他后,黎戈仔仔细细地看了三遍才一脸愕然地将信收好。
他实在不明白为何黎利让他撤掉清化城东面的叛军,放明军逃向清化府东部地区的港口――清化港,并且严令他不得追击,否则军法论处。
虽然黎戈不明白黎利这样做的意图,不过既然黎利已经下达了命令,那么他唯有执行,因此立刻安排清化城东面叛军的调动事宜。
当天晚上,李云天领着那九名土人士兵在夜色的掩护下来到了清化城城下,以交趾都司的名义让城墙上的士兵将他们吊了上去。
李云天等人上城墙后被大批守城士卒杀气腾腾地用刀枪逼住,领头的百户冷笑着望着他们。
叛军如今将清化城围得水泄不通,交趾都司的人根本就没有办法通过叛军的防区进来,而且还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再加上那些土人士兵喊话的时候用的是交趾话,因此这名百户怀疑他们是叛军派来的奸细。
“本官要见罗知府和打忠指挥使!”面对着虎视眈眈地瞪着自己的守城士卒,李云天望着那名恶狠狠地瞪着自己的百户说道,一口标准的京腔。
“你们究竟是什么人,为何要见我们知府大人和指挥使大人?”那名百户闻言顿时就是一怔,万万没有想到李云天竟然操着京腔,不由得惊讶地问道。
“本官是何人你毋须知道,快带本官去见罗知府和打忠指挥使,如果延误了军情你可担待不起。”李云天并没有回答那名百户的问题,而是不动声色地回答。
“搜他们身!”那名百户不知道李云天所言是真是假,皱了皱眉头后向一旁的士卒们下达了命令。
毕竟现在交趾战局复杂,说不定李云天已经像蔡福一样投降了叛军,所以在确定李云天身份之前必须要解除他们的武器。
九名土人士兵身上的武器很快就被守城士卒搜走,一名士卒从李云天身上搜到了那封密封着的公文,于是拿给了那名百户。
“这是什么?”那名百户望了一眼手里密封着的公文,抬头问向了李云天。
“紧急军情。”李云天知道那名百户不敢私自开启公文,按照大明军制私开公文可是杀头的重罪,于是沉声说道,“交趾都司给罗知府和打忠指挥使的最新军情。”
“最好不好耍什么花样,否则老子保证你会死得很惨。”那名百户见李云天一副淡定从容的模样,不知道他说的是真是假,因此准备将李云天送到府衙交给罗通审理,临走前厉声警告李云天。
李云天闻言不以为意地笑了笑,随后被那名百户派人押去了府衙,立在府衙大堂外的院子里等待罗通前来。
院子里灯火通明,四周立着数十名举着手把的士兵,面无表情地望着李云天等人,以防不测。
李云天这一等就是半个时辰,正当他坐在一块石头上懒洋洋地伸着懒腰的时候,一阵凌乱的脚步声从大门处传来,他扭头一看,只见两名穿着文官和武将官袍的中年人在一群士兵的簇拥下快步走了进来。
见此情形,李云天的嘴角流露出一丝笑意,很显然穿着文官官袍的那名瘦高个中年人就是罗通,而另外一个穿着武将官袍的壮实中年人无疑就是打忠了。
罗通并不是有意要晾着李云天的,他先前与打忠在清化卫指挥使司衙门商议突袭叛军营地抢粮的事情。
被围困了近一年后,清化城里现在的存粮已经不足一个月,如果再不想办法搞到粮食的话届时城内必将大乱,清化城将不攻自破。
第473章说服(二更)
李云天在打量罗通和打忠的时候,罗通和打忠也在观察着他,两人听说交趾都司派来了人,心中倍感诧异,因此一同前来查探。
“表哥!”正当罗通暗自猜测着李云天身份的时候,一名立在李云天身后的土人士兵忽然迎着他走了过去,说的并不是交趾话,而是江西话。
“你怎么来了交趾?”罗通感觉这个声音有些耳熟,定睛一看禁不住大吃了一惊,神情惊讶地望着那名走过来的年轻土人士兵,他认了出来,这名土人士兵竟然是他江西老家的表弟赵林。
“表哥,此处不是说话的地方。”赵林走到罗通面前低声向他说道。
“去后堂!”罗通见赵林一脸的神秘,沉吟了一下后领着他走向了府衙后堂,对赵林突然出现在清化城大为不解。
“表哥、打忠大人,这位是皇上御封的新任交趾总兵、定南将军、镇武伯李云天李大人。”到了清化府后堂,赵林让罗通屏退了除了李云天和打忠外的其他人,然后郑重其事地向罗通和打忠介绍李云天。
“如此说来,安远候战死的事情是真的了?”听闻此言,罗通和打忠禁不住大吃了一惊,罗通知道赵林不会欺骗自己,口中禁不住喃喃自语了一句。
柳升战死后,围困清化城的叛军押着一些抓来的俘虏来到城下劝降,告诉罗通和打忠等清化城守城将士叛军已经歼灭了宣德皇帝派给他们的援军,杀死了总兵官柳升。
罗通和打忠自然不会相信叛军的宣传,以为他们是在扰乱军心,对此是不屑一顾,现在看来柳升果然战死了,否则宣德帝岂会派李云天前来。
“镇武伯?”随后,罗通回过神来,一脸疑惑地望着李云天,在他的印象里大明好像没有镇武伯这个爵号。
李云天的爵位是宣德帝去年年初的时候封的,当时叛军虽然没有围困清化城,但是实际上清化城已经与外界断绝了联系,因为清化府其他的地方都已经成为了叛军的天下,故而罗通和打忠根本就不知道外界发生的事情。
“表哥,镇武伯前年平定汉王叛乱时立了大功,去年年后被皇上进封为伯爵。”赵林知道罗通不清楚李云天的事情,连忙向他解释。
“汉王败了?”罗通闻言再度吃了一惊,在与外界失去联系前他听说的最后一件事情就是汉王造反,原本以为汉王会与宣德帝势均力敌,万万没有想到汉王连半年都没有坚持到就败了。
想着想着,罗通禁不住再度打量了李云天一番,脸上满是震撼的神色:
如果李云天是因为平定汉王叛乱而进封伯爵的话,那么身经百战、骁勇善战的汉王很有可能败在了眼前这位年轻的总兵大人手里,这简直匪夷所思,大明那些勋贵中有资格当汉王对手的人寥寥无几,更别说一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了,怎么可能打败汉王?
“罗知府、打忠指挥使,本官已经决定放弃清化城,你们安排一下相关的撤退事宜,两天以后城里的军民去清化港,坐船撤到新安府。”
李云天知道罗通不认识自己,神情严肃地拿出那封密封的公文,沉声说道,“这是撤退的公文,见此公文后立刻执行。”
“总兵大人,万万不可撤退,现在叛军在城外虎视眈眈,我军倘若出城必将受到攻击。”
罗通闻言顿时大吃了一惊,无论如何都想不到李云天竟然会让他撤退,连忙急声说道,“总兵大人有所不知,清化城里有我大明两京十三省迁移军民十余万,再加上那些忠于大明的交趾百姓,叛军凶残,我军要是有什么不测的话他们绝对会被叛军杀戮。”
“本官知道清化城有众多军民,故而已经派人前往南京调水师前来,届时他们将随着我军一同从清化港乘船离开。”
李云天见罗通脸色大变,于是不动声色地望着他,“罗知府,这两天你统计一下人数,看看有多少百姓愿意跟随我军撤离,本官已经给他们找好了安置的地方,届时他们将在新安府、宣化府、谅山府、谅江府和太原府落户。”
“总兵大人,倘若带上百姓,我们一旦出城,势必招来叛军的血腥屠杀,请大人三思。”罗通怔了怔,没有料到李云天竟然会组织如此大规模的迁移,随后冲着他一拱手,恭声劝道。
“罗知府,你认为本官跋山涉水来到清化城是要将城里的军民推向绝路?”李云天闻言脸色顿时一沉,冷冷地望着罗通,他是交趾的军政最高长官,对罗通和打忠这样的骄兵悍将当然要用一个下马威来震慑住他们,建立威信。
“总兵大人误会了,下官绝无此意,下官只是担心城里的那些军民,如果冒犯之处还望总兵大人见谅。”
见李云天目光犀利地瞪着他,罗通先是微微一怔,随后意识到自己刚才太过鲁莽,连忙躬身向李云天行礼,额头上不由自主渗出了细小的汗珠,李云天无形中给他一种难以抗拒的巨大的压力。
“总兵大人,罗知府也是心系百姓,请大人恕罪。”打忠见罗通在李云天凌人的气势下显得有些拘谨,连忙走上前冲着李云天一拱手,躬身求情道。
“罗知府、打忠指挥使,本官知道你们二人这些天来为了守城殚精竭虑,可是形势比人强,现在交趾交州府以南地域全部在叛军的掌控中,清化城可谓就是一个死地,如果不撤离的话迟早会被叛军困死。”
李云天的脸色缓和下来,望着罗通和打忠沉声说道,“本官也不怕告诉你们,本官这次来交趾平叛,总共只带了三千骁武军,别说剿灭叛军了,就是在交趾自保也难!”
“三千人?”
“成山伯真的把交州城送给了叛军?”
听闻此言,打忠和罗通脸色大变,不约而同地望向了李云天,谁也没有想到李云天仅仅只带来了三千人,更想不到王通会将坚固无比的交州城拱手送给叛军。
王通离开交州城时曾经派人来通知罗通和打忠,让两人率军北上经宣化府回广西,可是被两人拒绝,因为王通已经被宣德皇帝撤了军职,无法对两人下达命令,两人岂可擅离职守。
况且两人一旦率军出城,那么必将受到城外叛军的袭扰,叛军为了攻下清化城可是死伤惨重,绝对不会咽下这口气。
“这就是我军在交趾所面临的局势,俗话说的好,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咱们现在最重要的就是保存实力,暗中积蓄力量。”
李云天神情严肃地点了点头,沉声说道,“记住本官的话,战争的目的是为了最终的胜利,故而为了这个目标不要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退一步海空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
听闻“退一步海空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时,罗通眼前不由得一亮,随后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心中禁不住对李云天刮目相看,在他看来朝中的那些勋贵们不过是些粗鄙的武夫而已,万万没有想到李云天竟然有如此好的文采。
此时此刻,罗通绝对不会想到,李云天并不是像其他勋贵那样出身行伍,而是与他一样都是正统的两榜进士,并且比他还要更上一层楼,已经成为了翰林院的翰林侍读。
罗通是永乐十年壬辰科的二榜进士,曾经担任都察院的监察御史,奉命巡按四川。
原本罗通仕途顺畅,不过永乐十九年初夏,永乐帝刚刚迁都北京几个月时紫禁城的奉天殿、华盖殿和谨身殿遭到雷击失火,于是一些文官开始妄言迁都是非,希望永乐帝迁回南京,但是被永乐帝拒绝。
其中,礼部主事萧仪在朝会时上疏,认为迁都后诸事不便,且弃绝皇脉与孝陵,有违天意,结果使得永乐帝勃然大怒,当庭下令处死了萧仪,满朝文武莫不噤若寒蝉,谁也不敢多言,更别说替萧仪求情了。
罗通比较倒霉,当时与都察院的监察御史何忠等人趁机针砭时弊,触怒了原本就因为三殿失火而烦心的永乐帝,被永乐帝发配来了清化府,担任清化府知府,转眼间已经过去了七年。
而何忠的境遇比罗通更惨,被发配到了交趾南方的新平府,担任政平州知州,结果宣德元年被黎利攻破了政平城,被俘后不屈而亡,当交趾战事结束后被宣德帝赐谥“忠节”。
“总兵大人,叛军凶残狡诈,对我清化城军民恨之入骨,下官担心他们路上会趁机袭扰。”
沉吟了一下后,罗通抬头看向了李云天忧心忡忡地说道,这是他最为担心的地方,他可是亲眼目睹了叛军在城下杀那些俘虏时候的惨景。
“这次叛军不敢乱来,即使是有人骚扰那么也是小股的散兵游勇。”李云天闻言顿时冷笑了一声,“既然他们来找死,那么就成全他们。”
“打忠指挥使,沿途的安全事宜就由你全权负责,一旦叛军或者暴民前来滋扰,格杀勿论!”
说着,李云天望向了打忠,冷冷地下达了命令,他相信黎戈并不敢轻举妄动,如果有人袭击的话也是妄想趁机占便宜的叛军或者暴民,自然要让他们有来无回。
“卑职遵命。”打忠原本还在担心看上去文质彬彬的李云天是否能镇得住交趾现在混乱的场面,见李云天的言语中透露出浓浓的杀气,立刻心神一凛,感到一股无形的压力袭来,连忙躬身答道。
他发现自己好像小看了这位年轻的总兵大人,如果没有经历过生死厮杀的话,李云天绝对不会有这种令人窒息般的杀气。
第474章撤退(三更)
午夜时分,向罗通和打忠交待完了撤退相关事宜的李云天去县衙后院休息,罗通和打忠恭敬地将他送进了房里。
“仁山,你怎么与总兵大人在一起?”从李云天卧室出来后,罗通见赵林站在院子里等他,不由得快走几步,一脸狐疑地问道。
在罗通的印象里赵林自幼以他为榜样,也想要金榜题名,他万万想不到赵林竟然投笔从戎参了军,难道姨丈会同意赵林这样自毁前程。
仁山是赵林的字,这个字还是罗通前来交趾就任时给当时还只有十五六七岁的赵林起的,转眼间赵林已经成为了一个大小伙子了。
“表哥,我现在已经是讲武堂的学员了,总兵大人是我们的讲武堂的总教官。”赵林闻言微微一笑,他很开心能在这里见到罗通。
由于清化城位于叛军的腹地,赵林真的担心它被叛军攻破,以罗通的性格绝对会以死殉国。
与此同时,赵林心中也挺感激李云天,李云天作为广西和交趾的最高军政主官竟然以身犯险来亲自指挥清化城百姓撤离,无疑于救了罗通和成立的军民一命。
“讲武堂?”罗通闻言微微一怔,他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么个名字,这并不是他孤陋寡闻,实在是交趾距离京城太过遥远,信息传送不变。
“讲武堂与国子监一样,也是一个书院,隶属于军阁,只有通过武举复试才能进入里面入读,专门为大明培养武官,皇上下恩旨把绣春刀作为讲武堂的佩刀。”赵林知道罗通不清楚讲武堂的事情,于是意气风发地向他解释着,言语中颇为自豪。
“绣春刀!”罗通的双目顿时流露出惊愕的神色,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绣春刀可是锦衣卫的专用佩刀,擅用者死,已经成为了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足以表明宣德帝对讲武堂的看重。
另外,虽然罗通没听说过讲武堂但是却知道军阁,清楚军阁是一个新组建的衙门,统掌各大都督府事务,讲武堂既然隶属于军阁那么想必也是一个大明的要害部门。
“罗知府,恭喜你们兄弟相遇,以本官来看不如大家小酌几杯。”这时,跟在罗通身后的打忠走了过来,笑着向罗通说道,想要趁机了解一下外界的事情
“也好。”罗通也正有此意,闻言点了点头,随后招呼赵林和打忠去了后院的会客大厅,吩咐下人准备了酒菜,三人边聊天边喝着酒,气氛显得轻松、温馨。
对于罗通和打忠来说,两人终于可以卸下压在肩上的千钧重担,将清化城的军民托付给李云天,而赵林更是对罗通依然活着感到高兴。
赵林是讲武堂一期考生中的江西籍学员,由于李云天的关系,讲武堂一期中除了南北直隶的学员外,还有另外两大布政司的学员,那就是山东和江西。
其中,济南府学员是大明各州府学员中人数最多的,而九江府学员仅次于济南府位于第二。
赵林虽然不是九江府的人,但是他外公家在九江府,因此也参加了南直隶的武举新科考试,进而成为了讲武堂的学员。
李云天本来并不知道赵林的表哥就是交趾清化府知府,离开京城前他让人查了一下讲武堂的学员,想看看有没有哪个学员的亲属在交趾,皆是也好通过那些亲属来办事。
结果,在赵林提交的家族亲属关系表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