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执宰大明-第1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平叛为由抓起来关进泉州卫指挥使司衙门的大牢里,给那些想要动那两船货物歪心思的人一个下马威,确保竞拍能顺利举行。
很显然,那两船货物绝对会引发不少人的觊觎,为了确保竞价的顺利进行,李云天必须要未雨绸缪,早做安排。
至于被抓进去的人怎么办,那么等到竞拍后再慢慢处理,怎么得也要给对方一个教训,让外界知道讲武堂并不是好惹的。
果然,正如李云天所猜想的那样,泉州城的一个大商贾仗着有后台,想要以低价吞掉那两船货,进而从中捞上一笔,因此放出风声不让其他的商人参加竞拍。
秦昆乃京军出身,本来就没把地方上的这些商贾放在眼里,又得了李云天的军令,因此查实了那名商贾的“罪证”后将其径直抓起来投进了泉州卫指挥使司衙门的大牢。
由于讲武堂是军阁直属的衙门,故而那名商贾被抓后,即使是福建都司也没什么好办法,毕竟勾结交趾叛军、破坏交趾平叛可是重罪,搞不好要满门抄斩,谁也不想涉及到这件事情中去。
这无疑震慑了那些打那两船货物的主意,使得竞拍顺利进行,拍卖得到的金额高达41。365万两白银。
除去山下元道的8万两货钱,以及交商税的1。365万两,所得纯利高达32万两,比李云天先前预计的还多出了2万两。
按照先前的约定,泉州府知府衙门和泉州卫指挥使司衙门这次能得到3。2万两的红利,不过他们最后只得到了一半,另外一半上交到了福建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和都司。
原来,得知了李云天要在这里搞竞拍,并且泉州府知府衙门和泉州卫指挥使司衙门能从中分一成的红利,因此福建三司派人前来竞拍现场督阵,进而从中分了一杯羹,也算是皆大欢喜。
竞拍结束后,山下元道率领着他的两艘船离开了泉州港。
不过,他既没有北上也没有南下,而是去了夷洲海峡对面的小琉球,将那两艘货船卖给了一名认识的走私商,从今以后彻底告别海上的走私生涯,重新恢复以前的身份,再也不用这么藏头露尾、胆颤心惊地活着。
处理完那两艘船并安顿好了跟随他的船员后,山下元道换上了明朝的服饰,在一个晚上从漳州沿海潜入了大明,买了一辆马车,风驰电掣地从陆路前往宁波府,兴冲冲地回家看望妻儿。
自此,世上再无山下元道这个人,当山下元道再次出现在李云天的面前时,已经换回了他的真实身份――赵元才。!^!
第427章拒之城外(四更)
十一月初,长途跋涉的定远号船队终于抵达了它此行的目的地――广西钦州北海港。。
像沿途所经过的那些州府一样,钦州知州和钦州卫指挥使率领着钦州城的大小官员在码头上恭迎李云天的大驾。
与先前那些州府的官员相比,钦州这些官员的脸上对手握广西、交趾四品以下官员先斩后奏大权的李云天多出了几分敬畏,言行举止间也更加恭敬。
自大明立国起,李云天还是第一个拥有对地方官员生杀予夺大权的皇差,广西的这些官员为此无不噤若寒蝉,生怕撞到了李云天的手上。
按照大明的定制,南北直隶所辖的州为直隶州,知州为正五品,地方知府所辖的州为散州,知州为从五品。
钦州是广西廉州府的一个散州,钦州知州是一个从五品的官,正在李云天先斩后奏的权限内,面对李云天的时候自然是恭敬有加。
其实,广西正四品以上的官员并不多,拿廉州府为例,除了知府是正四品外,廉州府的第二号人物――廉州府同知也不过才正五品而已。
由此可见,宣德帝给李云天四品以下官员先斩后奏的大权,无疑是赐予了他一把悬挂在交趾、广西官员头上的尚方宝剑,使得众人战战兢兢,不敢对李云天的交代敷衍了事。
由于一路上舟车劳顿,再加上钦州官员的热情相邀,李云天在钦州城待了一晚,第二天一早就启程去了廉州城,经廉州城赶向了交趾。
罗海并没有率领船队返回苏州,而是在李云天的命令下去了交趾与广西海上交界的新安府,停在了新安府的云屯港。
交趾的市舶司就在云屯港,港口设有“宁安驿站”,接待前来朝贡的外国使者。
虽然交趾的形势对明军不利,但由于新安府临近广西,故而新安府现在依然牢牢地掌握在明军的手中。
作为交趾的重要港口,同时也是大明云屯市舶司的所在地,李云天特意将罗海派去了云屯港,加强云屯港的防务,一定不能让交趾的叛军攻占了云屯港,否则无疑丢了大明的颜面,让那些外国来的贡使所嘲笑。
由于罗海所率领的军队只是用来作为威慑敌军,因此李云天郑重告诫罗海,没有他的命令不许主动出战,否则军法从事。
李云天这次前往交趾的第一个目的地是交趾与广西太平府交界的宣化府,也就是李清正担任知府的地方。
本来,从云屯港登陆后北上,穿过交趾的谅山府就能抵达宣化府,是到达宣化府最快的一条道路。
不过,由于交趾叛军已经出现在了谅山府地界,并且爆发了几场战斗,打得谅山府州县的明军都躲在了城里,故而为了稳妥起见李云天决定从太平府进入宣化府。
因为急着赶往宣化府,李云天只在钦州吃了午饭,然后就领着骁武军的两百多名军士,骑上钦州知州和钦州卫指挥使准备好的马匹,在一名钦州卫百户的引领下急匆匆地前往廉州城,一路驰骋后于临晨时分抵达廉州城。
由于月色朦胧,廉州城南门守城的士兵猛然间见到夜幕下有两三百名骑兵浩浩荡荡地直奔城门而来,还以为是交趾的叛军攻过来了,吓得连忙敲锣示警。
南门处的锣声一响,另外三门的锣声也随即响起,在宁静的夜空中显得特别刺耳,这使得万籁俱静的廉州城内顿时鸡飞狗跳,一片喧哗。
李云天听见锣声后微微怔了一下,还以为廉州城里出了什么事情,因此策马快步向城门而去,想要喊开城门入城查探。
然而,令李云天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刚刚策马靠近城门,城墙上就射下来一阵乱箭。
由于在弓箭的射程外,那些箭支纷纷落在了李云天前面的地上,见此情形李云天连忙一拉马的缰绳停了下来,双目流落出一丝愕然的神色,随后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原来守城的士兵将他和那些骁武军士兵当成了敌人,心中顿时有些哭笑不得。
为了避免刺激到城门楼上那些精神紧张的士兵,李云天下令身后的骁武军军士后撤了两三百米,然后派了一名上尉武官和此番领路的钦州卫百户喊门,表明了自己的身份。
在城门楼上当值的是廉州卫指挥使司衙门的一名百户,由于晚上多喝了几杯,本来正在楼上的住处搂着从青楼里招来的一个姑娘呼呼大睡,猛然被锣声惊醒,连忙爬起来穿衣服,想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
正当他在那里手忙脚乱穿着衣服的时候,有军士来禀告,说朝廷任命的定南将军来了,就在城外。
那名百户闻言顿时大吃了一惊,他也已经听说了,朝廷派了曾经在去年平定汉王的叛乱中立了大功的镇武伯前来交趾征讨交趾的那些叛匪,拥有对五品以下官员生杀予夺的大权。
明军中百户的品级是正六品,这意味着这名百户正好在李云天先斩后奏的权限内,吓得其脸色刷一下就绿了,提着裤子就冲了出去。
借着天上的月光,那名百户隐隐约约望见城下三四百米外的大路上黑压压聚着一群身穿黑色服饰的骑士,心中顿时就起了警觉,他从没有听说过骁武军军服的事情,还以为骁武军身上穿的是夜行衣。
虽然有那名钦州卫百户作证,但由于没有见过李云天,守城的这名百户自然不敢贸然打开城门,否则一旦出了事情的话他课担待不起,因此一边敷衍着城下喊话的那名上尉武官,一边让人前去通知廉州府知府和廉州卫指挥使。
李云天清楚守城的那名百户心中有顾忌,因此就让骁武军的军士们下马休息,等待着能做主的人来。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城门楼上忽然一阵喧闹,灯火通明,不少举着手把的人簇拥着两个中年人出现在了城头,一个中年人身穿文官官袍,另外一个则是一身鱼鳞甲,正是廉州府知府和廉州卫指挥使,接到消息后前来查看。
廉州知府和廉州卫指挥使也没有见过李云天,又不知道那个领路的钦州百户是否被人收买,因此自然拿不准主意:万一下面的人是交趾叛匪或者倭寇的话那么后果可就不堪设想。
虽然两人想查验李云天带着的定南将军大印,这可以说是唯一能确定李云天身份的办法,但很显然李云天不可能将大印放在篮子里吊上城楼让他们验看,先不说这将军大印不能离李云天的身,倘若李云天那样做的话威信何在?
况且,廉州知府和廉州卫指挥使也没有见过定南将军大印,即使拿到了大印也只能依照经验来推断大印的真假。
李云天见廉州知府和廉州卫指挥使在城门楼上叽叽咕咕地商议着,半天也没有开门,心中不由得感到有些无奈,没想到两人竟然被交趾的叛军吓成这样,要知道现在交趾叛军正在向朝廷求和,岂会来偷袭廉州城?
至于倭寇那就更不可能了,廉州城算得上是内陆城市,他们要是来的话也是劫掠沿海的钦州,深入内陆的话定会遭到当地驻军的围剿,得不偿失。
不过,这也怨不得廉州知府和廉州卫指挥使,毕竟连王通和柳升这样在靖难中战功赫赫的勋贵都被叛军击败,柳升还落得一个横死的下场,两人自然要小心谨慎。
李云天不想再在城外耗下去,虽说是这是南方沿海,但毕竟也到了农历十一月份,在空地上吹冷风的感觉可不好。
见廉州知府和廉州卫指挥使都没有开城门的意思,李云天索性翻身上马,领着骁武军的军士去了附近的一个小镇,找地方将人员安置了下来。
李云天住在了镇上的一个客栈里,由于临近的交趾动荡不堪,故而客栈里生意冷清,也没什么客人。
客栈老板正在床上睡得迷迷糊糊,被骁武军的军士从被窝里喊起来,猛一见他们身上怪异的黑色军服还以为遇上了强盗,吓得扑通一声就跪了下去,一边磕头一边求饶。
趁着交趾那边战火纷飞,广西临近交趾的几个州府治安状况不断恶化,烧杀抢掠的事件时有发生。
等骁武军军士向客栈老板进行了解释后,客栈老板这才明白原来来的这些人是前来平叛的骁武军,而且还是定南将军亲自领军,心中不由得又惊又喜。
包括交趾在内,大明两京十三省各州府县已经张贴出了李云天将率骁武军平叛交趾的告示,故而客栈老板知道李云天要来的事情,只是万万没有想到李云天竟然来得如此之快。
回过神来后,客栈老板连忙起身招呼店里的伙计安顿住进客栈的骁武军军士,更是亲自将李云天领到了客栈里最好的一间客房,顺势饶有兴致地打量着李云天,很难将眼前这个英武不凡、文质彬彬的年轻人与黑牛镇的血战联系起来。
骁武军军士的到来立刻使得沉寂的镇子热闹了起来,毕竟,即便是骁武军的军士再怎么小心,随行的两百多匹马也会发出嘈杂的响声。
从睡梦中惊醒的镇民们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纷纷趴在门缝上向外张望,见到身穿黑色军装的骁武军无不万分惊恐,下意识地就认为这些穿着黑色“夜行衣”的人不是好人。
就在镇上的居民惶惶不安的时候,镇上的两名更夫领着铜锣高声将李云天前来镇里的消息沿着大街小巷宣扬了出去,这使得镇子里立刻就沸腾了起来。
居民们三五成群地聚在街上,兴致勃勃地议论着这件事情,像客栈老板一样,谁也没有想到李云天竟然会来得如此之快。!^!
第428章屯粮
就在李云天住进镇里客栈大半个时辰后,镇口处忽然喧闹了起来,廉州知府和廉州卫指挥使率领着城里大大小小的官员悉数触动,火急火燎地前来拜见李云天。。
李云天领着骁武军从城外离开后,廉州知府和廉州卫指挥使立刻派人尾随,结果发现李云天一行人进了镇里,后来两人就知道了李云天等人的身份,顿时吓得面无血色,连忙率领着城里的官员来见李云天。
尤其是那些曾经向李云天射箭的守城士兵,更是倒了大霉,被廉州卫指挥使捆了来,交给李云天发落。
此时此刻,廉州知府和廉州卫指挥使暗自庆幸,幸亏那些士兵慌乱中没有提早射箭,再加上箭法稀疏没能射到李云天,否则的话两人可就要吃不了兜着走。
李云天早就知道廉州知府和廉州卫指挥使会来镇里见他,故而就在客房里等着,廉州知府和廉州卫指挥使一进门就跪在了地上向李云天请罪。
对今晚的这个小插曲,李云天并没有往心里去,毕竟现在是非常时期,廉州知府和廉州卫指挥使行事小心并无不妥,要是两人贸然在夜间打开城门,说不定李云天反而会苛责于他们。
至于那十来名向李云天射箭的倒霉蛋,李云天挥了挥手让廉州卫指挥使放人,从那些倒霉蛋的职责上来说他们并没有做错,只不过心理素质和箭术实在是太过糟糕。
要是换作骁武军的人,最起码要先让对方通报身份,然后放敌人到射程内再射箭,而不是乱哄哄地一通乱箭射下去,结果连敌人的衣角边都没挨到。
廉州知府和廉州卫指挥使想要请李云天去城里过夜,不过李云天急着赶往宣化府,并不想再折腾,故而就在客栈住了一晚上。
既然李云天留在客栈,那么廉州知府和廉州卫指挥使自然也要待在这里,两人已经将李云天挡在了廉州城外,岂敢就这么一走了之?李云天虽然不能对他们先斩后奏,也不能免了两人的职务,但以巡抚的权威将他们查办还是举手之劳。
第二天上午,李云天本想绕过廉州城继续赶路,可是耐不住廉州知府和廉州卫指挥使的再三恳请,只要进城去吃午宴,他知道要是自己不去的话恐怕廉州知府和廉州卫指挥使晚上就要睡不着觉了。
不过,当李云天离开客栈时,肩膀上的军衔已经成为了上尉,腰上挂着的绣春刀也成为了银柄银鞘,并且嘴上还贴了假胡子。
一名身形和样貌与李云天相似的中尉换上了他的少将军衔,并且腰上挂着那把金柄金鞘的御刀。
李云天之所以这样做自然是要掩饰身份,一来是为了安全,毕竟这里临近交趾,难免混进叛匪,二来他有事要做,被人看出来的话事情可就糟了。
从离开镇子到进城,一路上,李云天和骁武军成为了沿途百姓围观的对象,百姓们饶有兴致地簇拥在路边,指着他们叽叽咕咕地说着话。
由于广西少数民族众多,廉州府更是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再加上声音嘈杂,即使是提前学了两年多广西方言的李云天也不清楚那些穿着色彩缤纷民族服饰的百姓们说得什么,不过看得出来他们好像很高兴的样子。
李云天的到来无疑鼓舞了廉州城百姓的士气,并且使得原本呈现出恶化趋势的治安迅速好转。
毕竟,李云天不仅是宣德帝御封的定南将军,更是大明堂堂的镇武伯,再加上朝廷从年前开始就大力宣扬骁武军在平定汉王叛乱时的赫赫战功,因此李云天和骁武军在百姓们心目中极具威慑力。
由于广西西部地区多山,山路蜿蜒崎岖,故而直到三天后李云天才来到太平府的治所太平城。
古代通讯不方便,李云天一路上又是风驰电掣,故而他赶到太平城时太平城的官员们并不知道他来的事情。
因此,直到李云天率领着众骁武军将士来到太平卫指挥使司衙门门前,太平府知府和太平卫指挥使才知晓他竟然已经赶来太平城的事情,慌忙通知各自手下的官员前去太平卫指挥使司衙门拜见李云天。
由于与交趾的宣化府相邻,太平城里有不少从宣化府逃来避难的交趾百姓,得知宣德帝任命的定南将军出现在这里,一个个顿时兴奋了起来,私下里纷纷议论着李云天这次能够平定交趾的叛乱,使得他们得以重返家园。
李云天这次来太平城,主要是布置从太平城往宣化府运粮的事宜,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九州商会已经从湖广往太平府运来了足够二十万人吃一年的粮食,李云天需要太平府知府和太平卫指挥使组织人力将那些粮食运到宣化城,以解决宣化城日益紧张的粮食危机。
交趾叛军造反后,交趾南部被叛军控制地区的不少百姓害怕受到叛军伤害,故而携家带口地逃往明军控制的北部地区。
随着柳升的战败,交趾中部的一些百姓也开始向北方逃亡。
在这些逃难的百姓中,既有原先从两京十三省移居到交趾的大明百姓,也有交趾当地的民众。
因为李清正把宣化府治理得井井有条,故而逃难的百姓们纷纷往宣化府而来,使得宣化府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由于进入宣化府的难民实在是太多了,已经影响到了本地居民的生活,故而有官员向李清正建议将一部分难民赶到临近的州府,但是被李清正否定,他岂能对那些难民见死不救。
其实,宣化城里有一个大型的粮仓,不过那个粮仓是朝廷准备的战备粮,要想动粮仓里的粮食救济难民有两个办法,一个是经过宣德帝的恩准,另外一个是得到宣德帝派来的钦差允许,否则就是大罪。
所谓宣德帝派来的钦差,指的是被宣德帝派来的有足够权限的官员,例如巡抚或者总兵,其他的人即使是巡按御史也无权这样做。
李云天自然清楚这一点,他已经决定动用宣化城的那个粮仓来救济那些到宣化府逃难的交趾百姓,不过由于难民的数量太多,恐怕那个粮仓并不能满足难民的长期要求,故而他要组织人手从太平府往宣化府运粮。
俗话说的好,民以食为天,只要能让那些难民填饱了肚子,那么宣化府的秩序就会稳定。
九州商会负责太平府粮食事宜的人名叫贾云川,广西桂林人,就住在太平城里。
贾云川在三年前就加入了九州商会,也算得上是九州商会的老人了,专门负责拓展九州商会在广西的市场,两年前开始着手将粮食运来太平府的相关事宜。
在贾云川看来,将粮食运到太平府这种荒僻的地方销售完全就是蚀本的生意,当地居民对粮食的需求有限,这么多的粮食恐怕五六年都卖不完,进而霉变,白白地浪费。
可是,这次运粮是陈凝凝和郑婉柔联合发起的一次生意,他纵使感到疑惑也唯有按命令执行。
而且贾云川在王太平府运粮的时候得到了一个令他倍感疑惑的指令,陈凝凝和郑婉婷让人给他送来了半截铜板,告诉他在见到另外半截铜板前不许卖那些运到太平府的粮食,而且卖粮的价格由持有另外半截铜板的人说了算。
对于陈凝凝和郑婉柔的这个奇怪的指令,贾云川感到非常疑惑。
不过,陈凝凝和整晚头都是商界的奇女子,两人有什么打算他自然猜不到,于是索性也就不猜了,安心执行指令。
随着交趾的战局越来越糟糕,不仅使得交趾对粮食的需求逐渐加大,而且也带动了太平府粮食的消耗,使得粮价稳步提升。
尤其是柳升战败后,太平府的粮价已经翻了一倍有余,当地粮铺里的粮食供不应求:由于受到恐慌情绪的影响,太平府的百姓开始购粮储备,以免届时饿肚子。
贾云川这个时候终于明白了过来,原来陈凝凝和郑婉柔早就预料到了交趾的战败,进而未雨绸缪做出了布置,进而在战乱中大赚一笔。
太平府的粮商要想从外地进粮已经来不及,故而想要出高价从贾云川那里购买粮食,不仅可以在太平府卖,要是运到宣化府的话更是能大赚一笔。
可是,由于没有见到另外半截铜板,贾云川无法卖粮,只能拒绝了那些粮商,他已经给在桂林的郑婉柔写信说明此事,希望郑婉柔能允许他卖粮。
此时此刻,贾云川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太平府的这批粮食是李云天为了平定交趾的叛乱准备的。
只要宣化府的那些百姓见到粮食充足,那么稳定宣化府的局势可谓易如反掌,能省去他不少的口舌。
值得一提的是,柳升战败后,平叛大军的粮草军需被叛军一抢而空,白白便宜了那些叛军。
而没有粮草的话,李云天所率领的平叛大军将在交趾寸步难行,这也是为何外界想不到他如此快就赶来交趾的一个重要原因,只是谁也想不到他竟早就有了准备。!^!
第429章虚惊
就在李云天进入太平城的当天晚上,一名挂着上尉军衔、身材魁梧的骁武军武官敲开了城南一栋宅院的门。。
“军爷,您找谁?”开门的是一个瘦高个家丁,他已经知道骁武军进城的事情,望了一眼魁梧上尉身上怪异的黑色军装,满脸堆笑地问道。
“本官是骁武军的参谋,有事要找你家老爷。”上尉不动声色地做了自我介绍。
瘦高个家丁并不知道“参谋”是何物,不过见魁梧上尉称“本官”,立刻意识到魁梧上尉是一个官儿,连忙侧身将魁梧上尉迎进了院里。
宅院是个二进的格局,分前后两院,在太平城已经算是豪宅,只有那些大富大贵的人才住得起。
魁梧上尉被瘦高个家丁请进了前院的会客大厅,让一名侍女给他泡茶后快步走向后院向老爷禀报。
后院卧房里,一名留着络腮胡子的三十多岁男子正坐在椅子上悠闲地品着茶,一名俏丽的女子立在身后殷勤地给他捶着肩。
“老爷,外面有一个骁武军的参谋找您,是位官爷。”瘦高个家丁急匆匆走进门,躬身向络腮胡男人说道。
“骁武军!参谋?”络腮胡男人闻言顿时微微一怔,他从未与骁武军打过交道,一时间对那名参谋的到来感到颇为诧异。
“老爷,妾身听说这骁武军可是咱们大明的精锐,一个个以一当十,悍勇无比,这次交趾的那些叛匪一定能被剿灭吧?”这时,给络腮胡男人捶肩的俏丽女子不由得饶有兴致地问道。
“剿灭了有什么好,老爷还指着粮价再往上涨涨……”络腮胡男人闻言随口答道,随后他好像忽然意识到了什么,脸色顿时就是一变,噌一下就站了起来,禁不住脱口而出道,“不好!”
“老爷,怎么了?”俏丽女子吓了一跳,不由得狐疑地问道。
“俗话说的好,无事不登三宝殿,老爷与骁武军没有丝毫的瓜葛,他们此番派人来找老爷,一定是在打老爷手里粮食的主意。”
络腮胡男人的眉头皱了皱,向俏丽女子解释道,“骁武军这次来得如此之快,根本就没有时间准备粮食!”
“老爷,妾身听说宣化城有不少粮食,他们不会动咱们的粮食吧?”俏丽女子闻言也跟着紧张了起来,试探性地问道。
“那里的粮食虽多,但到宣化府逃难的难民更多,骁武军这次若要平叛成功必须要安置好那些难民,这将需要很多粮食。”
络腮胡男人摇了摇头,面无表情地回答,“如今交趾叛军羽翼已丰,这场仗还不知道打到猴年马月,对骁武军来说自然是粮食越多越好,咱们在太平的这些粮食自然会被他们看上。”
“老爷,他们不会把那些粮食抢走吧?”俏丽女子见络腮胡男人说的那么严重,顿时慌乱了起来,那些粮食可是值三四十万两,要是就这么没了的话络腮胡男人可就要倒大霉了。
“抢?”络腮胡男人闻言顿时冷笑了一声,一脸傲然地说道,“我们九州商会可不是那么好欺负的,否则何以纵横两广?即使是广西巡按御史大人见了大当家也是客客气气的,老爷就不相信骁武军敢明抢。”
络腮胡男人口中的大当家指的是陈凝凝,而他就是被陈凝凝和郑婉柔派来广西筹备粮食事宜的贾云川。
由于要在太平府照看那些在粮仓里贮藏的粮食,故而贾云川在城南买了一个小院住了下来,顺带还纳了一个小妾服侍。
因为陈凝凝和郑婉柔是李云天的妾室,故而两人在九州商会里是一个机密,除了那些重量级的会员外,其他会员都不知道两人的身份。
陈凝凝和郑婉柔在九州商会出现的时候都以男装示人,虽然两人在九州商会没有职务,但却有着无与伦比的影响力,九州商会执事会的执事和那些重量级的会员无不以两人马首是瞻。
之所以这样,不仅仅因为李云天在京城是宣德帝身边的近臣,还与陈凝凝和郑婉柔卓越的商业才华有着重要的关系,否则两人在九州商会难以服众。
说起来这件事情是李云天的杰作,本来就冰雪聪明的陈凝凝和郑婉柔被李云天灌输了现代的商业理论后,拥有了远超常人的商业嗅觉和精准的商业目光,堪称商业奇才,使得九州商会的那些重量级会员无不拜服。
迄今为止,陈凝凝和郑婉柔所经手的生意无一不大获成功,获利丰厚,正在是两人的筹划下,九州商会才能如此迅速地占领市场,将势力范围扩张到了大明的两京十三省。
两人就犹如一辆齐头并进的双驾马车,既相互制约,同时又相辅相成,稳稳当当地引领着九州商会飞速前行,成为了大明盐商总会、粮商总会和布商总会之外的第四大商会。
由于陈凝凝和郑婉柔身份神秘,又对九州商会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故而九州商会的会员们私下里就称呼两人为“大当家”。
今年上半年,贾云川筹备粮食的时候在桂林城触动了一家大商贾的利益,被那家大商贾利用官府的关系陷害后投进了大牢。
不过,贾云川在大牢里没待几天就放了出来,那名陷害他的大商贾和官府的官员被广西巡按御史抓进了牢里。
后来贾云川才知道,陈凝凝来了桂林,前去见了广西巡按御史衙门的巡按御史大人,后来被巡按御史大人亲自送出了衙门,然后他就被放了出来,陷害他的商贾和官员随之倒霉。
由此,贾云川终于意识到陈凝凝比他想的还要厉害,竟然能使得高高在上的巡按御史大人雷厉风行地就解决了他的案子。
贾云川不会知道,巡按广西的监察御史与李云天是同一科的进士,私交甚好,自然会为他出头了。
因此,虽然骁武军是由大明新晋的勋贵――镇武伯率领,但贾云川也有不少底气,不会轻易就让骁武军夺了那些粮食,反正他的身后有陈凝凝这个大当家正要,同时又占着情理,故而并不怕将事情闹大。
俗话说的好,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猜出魁梧上尉的来意后,贾云川决定前去会一会魁梧上尉,面无不表情地赶向了前院。
“大人造访寒舍,小民有失远迎,还望大人恕罪。”魁梧上尉端端正正地坐在会客大厅的椅子上,贾云川进门后冲着他一拱手,微笑着问道,“不知大人深夜前来,所为何事?”
“贾老板,本官此次前来是与你商量买粮的事情。”魁梧上尉见状起身,沉声说道。
“买粮?”贾云川闻言故意装作诧异的样子,显得颇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