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第一强兵(鲈州)-第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的想法很简单,通过贸易,可以神不知鬼不觉的把公孙度绑在自己的战车上。开始不会有什么问题,等到公孙度发现有异的时候,他会惊讶发现,辽东已经离不开与青州的贸易了。

而且,在这场贸易中,青州也会获利匪浅。就算是战马、牲畜这些东西,也不能仅仅指望幽州,多一个渠道,就能多点余地,减少点风险,何乐而不为呢?

不等柳毅作答,王羽又道:“另外,我想确认一下,分享的情报中,是否包括贵军的海图?”

“这个……”柳毅面露难色。

“不要东边的,只要冀州、幽州一带的。”王羽知道对方在为难什么,公孙度八成已经把东边的三韩部落视作了后花园,无论补充人口还是掠夺物资,都是很重要的。

“这没问题,回头我就给君侯抄录一份送来。”柳毅松了口气。

渤海湾不大,画海图也没啥难度,就算他不给,王羽花点时间也就搞定了。去三韩的就不一样了,那个地方穷山恶水风也怪,没有两三年时间,花上百十条人命,很难有结果。一旦王羽建了水军,朝那个方向扩张,还真就是件麻烦事。

现在王羽要的是冀州和幽州的,正面他的目标还是在中原,再联想到最近河北的形势,柳毅自然明白王羽的意图。

“还有,既然结盟,在共同对敌方面,是不是也应该有些说法?”

“共同……对敌?”不知不觉中,主动权已经彻底掌控在王羽手里了,但柳毅恍然不觉,王羽的要求一个比一个怪,光是思考其中的深意,就够他忙活的了,哪还有空顾及其他?

“君侯是指……”

两边都打得到,而且处于敌对关系的,而且有这个必要联手对付的敌人……根本就不存在么!

“乌丸!鲜卑!”

王羽云淡风轻的一笑,语气却不容置疑:“这不就是我们共同的敌人吗?”

第二四二章国器之才

双方各得所需,谈判很快就圆满达成了。

柳毅告辞回了船队,谈下来的事情当中,有不少都是他不能做主的,须得回去向公孙度请示过,才能定夺。他要做的,就是尽早返回辽东,让公孙度拿个准主意。

柳毅刚下船,太史慈便迫不及待的的问道:“主公,您最后说的那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啊?”

“乌丸鲜卑?”王羽挑挑眉梢,随口答道:“你不想去?”

“末将不是那个意思,当年中山相张纯勾结鲜卑、乌丸作乱,席卷河北,残害了我中原不知多少百姓,咱们青州虽然离得远,可也没少遭祸害……”太史慈俊脸泛红,显然是担心王羽误会。

“早先咱们大汉国势强的时候,这些杂种又是遣使又是纳贡,生恐惹恼了朝廷,小心翼翼着呢!历代天子也都仁慈,见他们服软,也时不时的借着回赐的机会周济他们。俗话说:吃人嘴短,拿人手短,这么多年下来,这些胡种也不知从中原得了多少好处,结果……”

太史慈指天画地的,就差对天立誓表明心迹了:“主公您说打谁,咱们就打谁,只不过,咱们青州这位置……”

“某就是随口一说,你这么着急做什么?”没想到太史慈反应这么大,王羽也是微微一愣,想了想才明白过来,呵呵一笑道:“我说子义,你忘了么,咱们今天收拾管承是为了什么?”

“为什么?”太史慈挠挠头,下意识回答道:“不是剿匪么?”

“剿匪只是其一,更重要的是为了北上冀州,和公孙兄并肩作战啊。”王羽摇摇头,再次做出提示。

“哦,主公您是当真要用海船运粮啊?”太史慈恍然大悟,“其实走陆路也是一样,反正到了地头,粮饷就不用咱们操心了。海上风浪大。往来一次时间又长,还不如……嗯?您莫非担心河北战事不利,所以留个退路?”

对于王羽轻兵北上的计划,军中虽然已经达成了共识,但对其必要性和具体方式,却仍有诸多不同意见。

大多数人都更看好公孙瓒,占据了冀州的袁绍虽然也兵多将广,却很难胜过身经百战的幽州军。通过去年。以自家主公为核心的连场大战,白马义从的战力已经毋庸怀疑,很难想象,冀州军要如何挡住成千上万的义从的攻击。

幽州既然更占优势,自家主公的增援就变成了锦上添花。若去的只是一名部将也就罢了,偏偏还是主公亲自带队,这必要性确实值得商榷。

退一步来讲,就算公孙瓒真的败了,主公的增援能起到多大作用也是未知之数。

冀州军可不是黄巾军,这支军队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其中更是不乏万人敌的猛将。虽然指挥者未必有徐荣的水准。但河北豪杰众多,焉知其中有没有被隐没的高人?在洛阳之战前,徐荣还不一样默默无闻?

如果冀州军真的击败了幽州军,即便是主公带队,这支千人左右的客军难道就能力挽狂澜吗?不把自己一起搭进去就不错了。

太史慈不在乎这些,既然是盟友,并肩作战就是应当的。至于胜负,不打过怎么知道?只有那些穷极无聊的文人,才喜欢在战前讨论这个。偶尔蒙中了,就摆出一副高深莫测的架势,错了就找一堆借口。

他只是奇怪,主公看起来也不看好公孙瓒,而且不是普通的不看好,他急于解决管承和辽东的威胁,就是为了粮道和退路。

“也不能说担心伯珪兄,”王羽笑着解释道:“仗,还是要打的,可咱们现在的家业也不算小了,总不能还向以前一样,总是孤注一掷啊。”

“那您何不依从田先生的策略,且在家中安坐,若公孙将军果然……您再提大军北上,以作策应呢?”太史慈想了想,还是有些想不通。

王羽北上增援的策略很矛盾,说他冒险吧,偏偏他还积极构建了海上通道;说他稳重吧,亲率轻兵北上,这算是什么稳重人啊?

俗话说: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象袁公路那种才是真的诸侯做派呢。襄阳城下打得热火朝天的,他却在南阳安坐不动;武关的警讯刚传过去,他就急着要开溜。

太史慈对袁术的行为当然是鄙视的,不过他也知道,当官的通常都是那种做派,类似自家主公这种才是异类。

“伯珪兄的兵力虽强,不过他的根基不稳,一旦败了,很可能一蹶不振,到时候我军再出兵呼应,就为时已晚了。青州才刚刚安定下来,现在就劳师动众去增援,可能河北还没分出胜负,我军的后路就已经被人给抄了……”

对太史慈来说,王羽这套理论有些高深莫测,若是换了贾诩、田丰来听,就会听出他在敷衍了。因为他始终没说明,他这一千骑兵到底如何力挽狂澜,为什么不能只派遣一个部将去,也就是太史慈不在意这些细节,才让他给蒙混过关了。

贾诩只当王羽喜欢冒险的脾气发作,田丰是被王羽用借机练兵的说辞给糊弄了。他们谁都不知道,王羽心里真正想的是什么。

公孙瓒和袁绍的第一战,就是所谓的界桥之战,在这一战当中,公孙瓒吃了个大亏。这个悲剧本是可以避免的,只要公孙瓒不一意孤行就行,王羽不能装神棍,未卜先知,派个部将也不可能劝得动公孙瓒,所以必须自己走一趟。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

在界桥之战中,有一个王羽找了很久的人,是确定会出现的。王羽不可能指望派个部将,就将此人笼络回来,所以,他必须得亲自出马。

在这两个因素之外,才轮到他那可跃跃欲试的争战之心。

只是这其中的缘由,都不足为外人道,他也只能胡乱编些似是而非的借口糊弄人了。

发现王羽说的很玄妙,太史慈倒也干脆,本着不明觉厉的原则。他一抱拳,赞道:“主公安坐山海之地,却明见万里之外,正如……”

“好了,子义,拍马屁这种事,一点都不适合你。你在这里收拢水军,某先回临淄。遣无忌来助你,北上之前,你再到临淄与某汇合。”王羽知道太史慈在想什么,赶忙给对方吃了个定心丸。

“那敢情好。”太史慈摸摸后脑勺,憨笑两声,突然问道:“对了主公,管亥那贼要怎么处理?”

“嗯。”王羽微一沉吟:“你适才说,此人今日表现得很是……”

“萎靡。”太史慈接话道:“有投降的喽啰说,开战之前,此贼一直在劝管承投降。看起来似乎有了改悔之意。”

王羽点点头:“确实,元直也调查出了类似的情报。泰山之战前,此人也是临阵脱逃,看起来是被你打怕了。”

“主公是要留下此人?”太史慈听话听音,猜中了王羽的心思:“此人武艺倒是不错,做个冲将绰绰有余,杀了确实有些可惜。”

“让他去公明那里做个副将吧。”现在徐晃已经是方面军的统帅了,自然不能总是身先士卒。给他派去个冲将正好,而且徐晃手下的主力也是黄巾出身,容下一个管亥应该不难。

商议既定。王羽留下太史慈整编水军,带了国渊一道,轻骑回返临淄。

路上他走得并不快,时不时的就会在各个屯田点停下,就具体情况,与国渊探讨一番得失。一路走下来,他发现这位颇为推崇的名士,在政务方面确实有两把刷子。

相对而言,田丰在政务上,更擅长把握大方向,由王羽提出,经由田丰完善的政令,堪称丝丝入扣,让人一点毛病都挑不出来,硬要挑,也只能在政令的根本精神上寻找漏洞。

而国渊的本事在于细节,他的农业知识极其丰富。要不是他长得太过斯文,一看就知道是个读书人,看他摆弄农具,指点农活儿时,很容易就把他当成个老农。

水渠怎么挖才更有效率,一道水渠最多可以灌溉多少农田,农具的样式对耕种的效率有怎样的影响,他随口道来,让那些在田地里忙活了一辈子的老农都瞠目结舌,翘起大拇指,只是赞不绝口。

单是这样还没完,路过沿海的县城时,国渊还向王羽提出治理盐碱地,以及在海边筑堤,防止海侵毁田的问题。

路程只走到一半,王羽就知道自己捡到宝了,随后,他就为如何安置这位大才犯起了愁。

他最初的打算是让国渊出任东莱太守的,这里的屯田开始的最晚,需要一个得力之人组织。可发现国渊的才干不止如此之后,王羽又琢磨着把他带回临淄,让他做田丰的副手,一同掌控全局。

结果,还没等他做出最终决定,就已经到了临淄城。

新年前后,临淄城的重建工作就已经开始了。

黄巾入城主要破坏的目标,是官衙、大户的宅院,普通民居受损不大。而王羽的重建原则,是一切从简,能遮风挡雨,起到官衙的职能就行。

一切从简,自然速度就比较快,就在他与管承对峙、作战的这段时间,临淄城内已经恢复了几分旧日的模样,人气也只是稍逊以往罢了。

既来之则安之,王羽暂时放下心事,打算先将国渊引见给田丰、贾诩,听过智囊们的意见再做安排,国渊当然也不会有什么意见。

于是,入城之后,二人直奔刺史府而去。

将将走到地方时,却听见前方传来了一阵喧哗声,循声看时,发现刺史府门口围了一大群人。

王羽有些纳闷,按照青州新政的原则,政法是分开的,刺史府不受理普通的民事、刑事案件,怎么会有这么多人围在这里?难不成出了什么大乱子?

带着一肚子疑问,他远远下了马,与国渊一道走上前去。

第二四三章谁家奇女子

围观的人很多,时不时还会发出阵阵哄笑声,中间夹杂着议论,乃至争论声,即便以王羽的耳力,也仅仅听见,人群中间,衙门口处,隐隐有争吵声传来。

“老伯,这是出什么事了?”一时搞不清楚状况,王羽干脆扯了一个看起来上了些年纪,笑的没那么起劲的老头询问。

老头带着一脸笑容转过头,朝王羽二人打量了几眼,呵呵笑着,问道:“看二位这模样,应该都是读书人,后生仔,你也是来应募的吧?”

路上明察暗访,王羽特意穿了常服,他又没在临淄城当众露过面,单是从外表上看,确实像是个富家公子哥,身边的国渊更不用说,一看就是名士气派。

“哦?嗯。”王羽微微一怔,继而含含糊糊的应了一声。在刺史府进行的招募,只能是他开出的招贤令,这事儿也能引出麻烦来?

老头还没来得及说话,旁边就有闲人眉飞色舞的插嘴道:“哈,这事儿有意思着呢,这位小先生应该知道吧?那榜文上说,不限身份地位,门第高低,只要有一技之长,就能参加考核,合格后,进将军幕府或刺史府当官。”

“莫非有府衙中人徇私舞弊?”王羽语声一寒。

虽然没想过现在就搞廉政、整风之类的事情,可幕府是他刚设立下的,里面也没多少真正的世家子弟,基本上也是按照军纪来约束的,应该不会一开始就出现这种问题才对。若是真的出现了。那青州的官制就大成问题了。

“不,不是……”王羽身经百战。直接死在他手上的性命早已过百,身上的杀气何等惊人,尽管是无意间爆发出来的,可还是把那几个围观众吓了一跳。

好在他很快就意识到,现在就是个微服私访的好机会,当即收敛杀气,在脸上堆起了很阳光的笑容,接着问道:“嗯。我就说么,青州辖下的吏治应该还是很清明的。”

杀气来得快,去的更快,围观众一时也搞不清楚是错觉,还是什么,最后还是由那个老头出面,将事情简要的说了一遍。

听了几句。王羽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又好气又好笑,转头与国渊对视一眼,见对方也是一副引俊不止的模样。

“咱们青州跟从前可不一样喽,以才举士,只有武帝那光景才有的善政。比起前些年当官还要花钱买,唉,可真是……”老头摇摇头,颇有感触的叹了口气:“真要说舞弊啊,其实是那个女扮男装的小娘子舞弊了才对。这古往今来,就没听说过有女子当官的。以为穿了男装就能蒙混过关?嗨,就算能逃过府吏们的眼睛,也不可能逃过府内诸君的锐目啊。”

老头说话有些絮叨,有那不耐烦的直接直入主题,“可话说回来,那小娘子说的也有道理,榜文上说的明白,不限身份!这男女之别,难道不也是身份区分的一种吗?不限身份,自然也有男女不限的意思。”

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反对者撇撇嘴,反驳道:“那还用说吗?几千年来,就从来没有这种规矩,要是将军府特意将‘只要男子’四字写上去,那才真的是贻笑大方呢。女子……嘿嘿,圣人云,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这位似乎还是个读书人,表达过观点后,顺口还引了句经典为自己的话做注脚。

他不说最后这句还不要紧,一句话出口,当下就捅了马蜂窝。汉代的男女之防没有后世那么夸张,在城内,有闲工夫看热闹的倒是女子居多,此人自然是要引起众怒的。

“女子就比男子差吗?这位小哥,圣人也好,你也好,难道不是娘生出来,养大的吗?圣人愿意忘本,咱们管不着,可你身上的衣裳,吃的饭,难道不是出自女子之手?长大了就忘了娘,说女子没用了吗?”

听明事由,王羽的心情放松了不少,不是吏治出问题就好,当成件趣事倒也不错。不知这女子到底是何方神圣,连田丰的空子都敢钻,而且还钻的满有道理的。

看那些围观众已经吵成了一团,无暇搭理自己,王羽笑笑,引着国渊往内围挤了进去。

将将靠近内圈,衙门口的争执声便清晰的传入了耳中。

首先入耳的是一个清脆的声音,说话很快,像是炒蹦豆似的。

“古语谓之……嗯,不教而诛是为虐,反之亦然。王君侯乃是天子亲口敕封的大汉冠军侯,骠骑将军,是个顶天立地的英雄,自然要一言九鼎才对,既然榜文已经宣之于众,出现漏洞,就应该由张榜者承担责任,不能出尔反尔。”

“话是这么说没错,可是……”此长彼消,这边气势如虹,府吏就显得吞吞吐吐,很没气势了,“古往今来,就没有女子当官的成例啊,这是约定俗成的规矩,还用特意写出来么?”

“士庶有别还是古往今来,约定俗成的规矩呢,君侯还不是一样打破了?既然做了初一,就不怕十五,君侯那样的英雄人物,做起事来岂会象你这个没担当的府吏一样没气魄?你若是做不了主,就赶快去请君侯定夺!别让我家小姐久等了。”

听到这里,王羽终于也挤到了前排,正好听到最后一句。心道:原来这个小辣椒是丫鬟,还有个小姐的,女扮男装的戏码自己听得多了,类似今天这种,还是第一次呢。

一边想着,王羽一边抬眼看去,正见衙门前站着两个男装女子。

一个落后半步,樱唇轻启,似乎在低声提示,另一个也不顾身上穿着男装,叉腰仰脖。动作十分女性化。那张快嘴更是一刻不停,将府门那个苦着脸的府吏说的头都抬不起来。

仔细打量一下。王羽就明白为什么这二女一下就被识破了。

那个快嘴丫鬟生了一张娃娃脸,吵架的时候,脸上还有浅浅的酒窝在,这要是笑起来,只有瞎子才会认不出她是女子;站在后面提点的那个小姐长得更胜一筹,眼睛大大,眉毛长长,还是一双柳叶眉。看上去我见犹怜。别说穿的是男装,就算是身盔甲,只要露出脸,正常人也一下就能看出她的身份。

王羽观察到,那丫鬟看似威风,其实就是个传声筒,真正出主意的都是那个小姐。

这时。见那丫鬟占了上风,围观众也都纷纷起哄,挤兑起那府吏来。

“小娘子说的也有道理,这位令君,你就去问问君侯呗!”

“可不,听说君侯的两位夫人。现在也都在幕府帮君侯做事呢,君侯素有风流之名,这位小娘子又是这等人品,若是再有些才学,不正好……嘿嘿。你懂的,这种事。还是请君侯亲自定夺的好。”

“考试,当众考试!”

那府吏的脸色越发苦涩了。就算众人不起哄,他也想到此节了,否则所以才一直好说好商量,而不是想办法赶人。自家君侯那点爱好,世人皆知,万一被自己搅了好事,那岂不是……

“可是,我家君侯正在东莱剿匪,不在府中……”

“那就先考试呗,合格了就在府中等等,以君侯的勇武,区区海匪,还不手到擒来?”围观众继续起哄。

在多年的动乱中,青州的读书人损失很大,死的死跑的跑,普通百姓对于男女之别没那么多讲究,更乐于看场热闹。何况,大伙儿也很好奇,这娇滴滴的小娘子到底有什么本领。

那府吏砸吧砸吧嘴,没招儿了,转向二女,苦着脸问道:“那就冒犯了,敢问小娘子有何手段?”

“小女子擅长算学。”一直没出声的那位小姐开了口,她的语态比她那个丫鬟稳重得多,后者叽叽喳喳的就像是只小麻雀似的,这位小姐的语速不快,语气平缓,听起来就让人觉得信心十足。

“算学?”府吏一愣神。

这也是门学问,政务也用得到,但先前很少有人单独凭借算学来晋身。一般来讲,有志于政务的,多少都会懂些算学,这名府吏自己也是如此。

因此,这女子今天报考,也是连开了两个先例,不过,事到如今,要拒绝也来不及了,只能硬着头皮出题了。

他在心里盘算了一下,选了道很有难度的题目,问道:“今有人一同买物,每人出八钱,盈余三钱;人出七钱,不足四钱,问人数、物价各几何?”

王羽想了一会儿,反应过来了,这不是一道方程式的题目吗?

他侧头看看国渊,见后者微微皱眉,显然正是在心中演算;围观众议论纷纷,但大多都没什么头绪,只是起哄罢了;再转头看那女子时,只听对方再度开口,淡淡回答道:“七人,物价五十三。”

众人先是一怔,随即目光全都看向了那府吏,后者目瞪口呆的表情告诉了大伙儿一切,视线再次转了回来,同时,惊叹声四起。

王羽心中也是颇为惊讶,他知道这题目属于方程式解答范畴,但让他心算,他可没这个本事。而且……

他又转头看看国渊,发现后者刚刚才抬起头,神情正从茫然转向惊讶。显然,他的算学水准比王羽高,但比那女子落后了至少一筹。

谁家女子,居然这么厉害?

“请令君再出题目。”除了众人拿王羽的二位夫人举例起哄时之外,那女子的脸色一直很平静,早先这种平静还不算什么,可现在却给那府吏带去了极大的压力。

刚才那题目,已经是他在求学时,听老师提过的高深题目了,解出来不算是什么,但解题的速度快到这个份儿上就……

尽管才是初春,天并不太冷,但他的额上、背上,冷汗都是涔涔而下。最难的题目已经出了,再出题考,八成也只是助长对方气势罢了;可若不出题,就只能让对方通过……

眼下君侯不在家。元皓先生也出外实地走访,安排屯田事宜去了。能做主的只有文和先生,可文和先生那脾气……

唉,找他的话,最后决定权八成还会落回自己身上。貂蝉夫人倒是个有担当的,可是,拿这种事去请示,那不是没病找病吗?

眼见着围观众的劲头越来越足,起哄的声音越来越大。他越发的踌躇不定起来,就在这时,忽听人群中响起一个清朗的声音:“小娘子好本领,渊不才,愿与小娘子切磋一番。”

府吏抬头一看,只见一儒士排众而出,心下已是一喜。待看清对方容貌时,这一喜更是一发不可收拾。

“子尼先生!您怎么在这里?有您出面,那真是再好不过了!”那府吏迎上几步,眼角余光突然又在人群中捕捉到了另一个目标,他身体顿时一震,不由自主的停下了脚步。张口就要喊人。

“吾已受了君侯的征辟,特来府中效力。适逢其会,自忖在算学一道也有些造诣,故而冒昧出面,与小娘子切磋一番。也算是为幕府尽些心力。”国渊反应也很快,斜跨前一步。挡在那府吏面前,冲着后者使了个眼色。

“呃,哦,有子尼先生出面,自然万无一失。”

那府吏官职不高,但既然被委派做这种接待性的职务,当然也不会是个反应迟钝的。他马上就明白了国渊的暗示,心中块垒尽消,交代两句,一脸从容的退到了一旁。

他之所以这么从容,主要是因为看到了王羽,既然决策者来了,无论出什么问题,都不管他的事。可他这番做派看在其他人眼中,味道就不一样了,众人纷纷看向国渊,议论纷纷。

“这是谁啊?很厉害的吗?”

“你们不知道?他就是乐安国子尼,大儒郑玄的弟子!”

“喔,原来是他啊!难怪呢……”

“国子尼也回来了,咱们青州真是一日赛过一日的兴旺啊。”

“那还用说?国子尼可是大才子,天文地理无所不知的!看来,这位小娘子要麻烦了。”

议论声传入耳中,快嘴丫鬟心下当即就怯了,“突然来了个这么厉害的……小姐,这怎么办呐?”

“不要慌,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比才学,我比不过那些名士,比算学,连大哥都在三年前甘拜下风,国子尼名声虽大,鹿死谁手尚未可知呢。”

安抚了丫鬟,那女子扬声道:“子尼先生,请出题罢。”

“好。”国渊也不客气。

对于他这个专精实务的学者来说,算学是必不可少的知识,他在这方面下的苦功和造诣,犹在老师郑玄之上。可通过刚才那一题他发现,眼前这位娇滴滴的女子心算之快,比自己更胜了一筹,即便以他的宽和性情,多少还是有些不服气的。

“今有鸡翁一,值钱伍;鸡母一,值钱三;鸡鶵三,值钱一。凡百钱买鸡百只,问鸡翁、母、鶵各几何?”

三元方程式……王羽摇了摇头。

围观众更是直接把目光转向了那女子,这种题目,听了都迷糊,还谈什么算啊?

“这一题……”女孩偏头想了片刻,樱唇微启,吐出了一连串的数字:“鸡翁四,值钱二十;鸡母十八,值钱五十四;鸡鶵七十八,值钱二十六……”

国渊微微点头,看起来像是赞许,又像是松了口气还没等众人琢磨明白国渊这表情到底是什么意思,女孩紧接着又道:“或:鸡翁八,值钱四十;鸡母十一,值钱三十三,鸡鶵八十一,值钱二十七……”

国渊脸色顿时一变,围观众一下明白了,原来这是个一问多答的题目。

事情还没结束,不等众人发出惊叹声,只听那女孩又道:“再或:鸡翁十二,值钱六十;鸡母四、值钱十二;鸡鶵八十四,值钱二十八。”

国渊一拱手,脸上的赞叹之色,掩都掩不住:“小娘子妙算无方,渊佩服,可否再请教一题?”

“请。”女孩回答的很干脆,现在没人觉得她是托大又或如何了,人家这是底气十足啊!

国渊凝神思索了片刻。这才沉声问道:“今有户高多于广六尺八寸,两隅相去适一丈。问:户高、广各几何?”

得。勾股定理都出来了……这场比斗没有刀来枪往那么动人心魄,但令人惊叹的地方实在很不少。王羽不奇怪国渊懂几何学,在路上讨论挖掘水渠、丈量田亩的时候,就能猜出几分了。

他只是很好奇,这次女孩是否能回答得上来。

几何题目,显然更难一些,女孩的心算有些不够用了,她低下头。用脚在地上划来划去,显然是在计算。

没多久,她的头又抬起来了,展颜一笑道:“高九尺六寸,宽二尺八寸。”

国渊长揖到地,叹道:“小娘子天赋异禀,于算学一道已是登峰造极。渊拜服!”

“那,”快嘴丫鬟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线,“我家小姐是通过考试了?”

“这个么……”国渊微一迟疑,这事儿可不归他管。

王羽微微一笑,正要扬声发话,却听那小丫头气哼哼道:“那还是要说话不算数喽?王君侯这人什么都好。就是说话总是不算数,总是骗人……”

她说话快,声音也有些尖利,周围的一片惊叹声都压不住她。

眼下,王羽的威望在青州如日中天。若是换了其他人说这话,怕不得被围观众群殴一通。可看这小丫头委委屈屈,眼泪都快掉下来了的模样,谁会跟她认真计较?

别人不计较,王羽却觉得有些委屈,尤其是看到国渊和那几个府吏怪怪的眼神时,他就更憋屈了,自己明明什么都没干好不好?这小丫头怎么就跟个弃妇似的呢?

“翠儿,不要乱说话。”

小丫头梗着脖子,反驳道:“翠儿没乱说,以前的事暂且不提,今天小姐你明明把刺史府的人都打败了,结果他就是不认账!”

“你还乱说!”女孩急了,抬手作势要打,可对着一起长大,又陪着自己千里迢迢,一路同辛苦共患难跑来临淄的丫鬟,她又哪里下得去手。但这话若不解释清楚,自己还谈什么在哥哥们面前争一口气?让那个负心人另眼相看?

又气又急,一向坚强的她,此刻也是满心彷徨,眼圈一下就红了,晶莹的泪珠不停的在里面打转。

丫鬟见小姐气成这样,也大是后悔,可心里却又咽不下那口恶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