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第一强兵(鲈州)-第3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个奈何,好歹先把人接出来再说。”

贾诩摇摇头,对这种常识性的错误稍加解释:“袁术并非寡谋,只是任性惯了,觉得别人顺着他是天经地义的,这才显得无谋,他也知道空口白话没什么用,既然咱们这么着紧的人物要从汝南经过,他又岂会放过这上好的筹码?”

“那也是呢……”太史慈拍拍脑门,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

贾诩不去理他,转向王羽提议道:“现在只是要确保安全,不一定非得往青州来,荆南虽然战乱不休,但益州承平已久,刘君郎也不是野心勃勃之人,只要将人护送到益州,自然无碍……”

“刘俊朗?”王羽怔了怔,心说是哪个臭不要脸的,居然给自己起了这么嚣张的名字,听到益州二字他才反应过来,贾诩说的是益州牧刘焉刘君郎。

“报……”贾诩还没来得及作进一步的解释,就听得门外一阵脚步声急响,竟是紧急军报到了。

“启禀主公,是洛阳来的紧急军情!”亲卫高声禀报,众人都是心中一凛。

王羽面上神情如古井不波,沉声断喝:“呈上来!”

“喏!”亲卫推门而入,双手呈上信笺。

王羽拆开一看,发现信用的不是密码文,显然内容是关于敌军动向的,不需要特别保密,打眼扫过,眉头顿时皱了起来。

“主公?”贾诩在一旁探问道。

“你也看看吧。”王羽随手将信递给过,贾诩结果一看,顿时倒抽一口冷气。

情报司在外的规矩是,有紧急军情,可以先发送一份简报,不须彻底打探清楚之后再详细回报,这是为了时效性。这封情报就是一封简报,上面只有寥寥几行字,一目了然,内容却如很是惊人。

“……洛阳与益州结盟,曹操许诺拥立刘焉幼子璋为帝,并放还其长子范、次子诞二人!”

第八五五章猛虎再添翼

无论是刘焉还是益州,对王羽来说都是相当陌生的名字和背景。准确的说,益州他不陌生,但此刻的益州,他几乎一点概念都没有。

益州就是西蜀,三国时代蜀汉政权的根据地,但在刘备入蜀之前,益州和天下大势几乎一点联系都没有。这与西蜀本身的地势有关,蜀地表里山河,自成一统,周边险峻的地势固然可以轻易将外敌挡在门外,但同样也限制了里面的人出来,是个与世无争的地方。

华夏的几千年中,在西蜀割据的势力很多,但往外蹦跶的却只有三国时代,诸葛亮和姜维主政的那几十年。剩下的都是自己闷头当土皇帝,图个逍遥自在,等到天下大势已定,识相的乖乖交出权柄,图个安享余生,不识相的同样也挡不住外面的大军。

在王羽的统一天下的构想中,完全就没有西蜀的位置,从河北将势力推进到西蜀门口,那力量就已经是不可抵挡的了,别说刘备没带着他转战天下的那批班底进去,就算把历史上最强时期的西蜀势力换过来,又能抵挡自己几年?

诸葛亮主政期的西蜀,面对的是久经战乱,十室九空的中原势力。等现在的青州势力推进到蜀地,中原至少已经恢复了一半以上的元气,单凭蜀地那点人口、兵马,完全就是螂臂挡车。

拿下西蜀,完全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

至于西蜀势力搅和进天下之局,甚至中原大战,王羽更是连想都没想过,现在的益州才多少人口,多少兵马啊?从蜀地出来,赶到中原战场,可是实实在在的转战万里,劳师远征啊!需要的统御力非同小可,刘焉也好。他的儿子刘璋也罢,似乎都不是那块料吧?

王羽对刘焉不是很熟,只知道对方是三刘出京计划中的一员,和刘表、刘繇一道被视为汉室存续的希望。知道刘焉有个不成器的儿子叫刘璋,在蜀地当了二十年的土皇帝之后,傻乎乎的引狼入室,招来了刘备。结果丢了基业。

如此而已。

三刘出京的那个计划,说不上成功还是失败。

这三人的地盘若连成一片,那也是半壁江山了,就算有人统一了中原,也能做长久抗衡之计。可三人却始终都没能达成一致,从未结成哪怕名义上的军事联盟。结果先后被人夺了基业,存续大计成了泡影。

不过,若是没有这三个人,也许曹操篡汉的时间会更早一些也说不定。毕竟有这三位官方默认的存续火种在,曹操的篡夺就不够名正言顺,即便勉强为之,其他人也大可以拥立新帝。算是形成了牵制。

由此可见,刘焉或许有些手段,眼光也不算差,只是胸襟有限,注定是成不了大器之人。

结果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刘虞突然跳出来了,即便以王羽的坚强心志,眼角也是一阵猛跳。不是担心。只是太意外了。特别是听到长子范、次子诞什么的……刘焉不是应该只有一个儿子吗?不然就刘璋那德性,咋就能越过长幼之别的天堑,继承益州的基业呢?

现在可倒好,那个土鳖刘璋要做天子了……这一次,王羽算是彻彻底底的被曹操打了一次突然袭击。

“当日刘君郎出京,先帝尚健在,虽然准许了刘君郎出镇益州的请求。但却留下了他的三个儿子在京中,算是个质子的意思,只许了其三子刘瑁同行。后来见其幼子刘璋性格懦弱,不成气候。故而任其为奉车都尉,遣往益州诏谕,从此不得还。”

王羽一直未对蜀地加以关注,贾诩身为军师却相当称职,天下人物、典故都是如数家珍一般,娓娓道来,顿时把前因后果解释清楚了。

“刘君郎真正器重的,还是长子刘范、次子刘诞,一直也在设法运作,试图将二子讨回,但先帝驾崩之后,天下大乱,刘君郎遣张鲁、张修入汉中,截杀汉使,不受诏谕,两边的联系也就中断了。”

“这么说来,果然是曹操策谋的缘故?”诸葛亮虽智慧过人,毕竟年纪尚幼,分析情报,处理政务倒是驾轻就熟,对当朝的人物典故就没那么熟悉了。听了贾诩的说明,他点点头,举一反三的问道:“可他即便拉拢了刘焉,似乎也只能壮壮声势而已,又有何用?”

他这话问到点子上了,曹操拉拢刘焉让人很意外,但除此之外,却没有多少实际的效果。别说川兵出不来,就算真的不辞辛苦的万里赴援,战斗力能剩下几成也是个问题。但曹操不是普通人,他苦心造诣,连帝位都许诺出去了,为的肯定不止壮声势这点好处。

贾诩也是沉吟不已,想来想去都没有什么好处,顶多就是攻略荆州的速度会加快,从江州一带顺流而下攻打南郡算是有点靠谱的进兵路线。

至于说曹操为了阻截黄月英等人的家眷,拉拢刘焉……那就实在太扯了。

抓人只是顺带的,拿下荆州后,曹操根本都没必要采取什么行动,只要派几名卫士在各家宅院外一站,青州这几位年轻俊彦肯定要心慌。特意抓人就落了下乘了,名声也不好听,更第没必要大费周章的和刘焉结盟,还拥立对方的儿子做皇帝这么夸张。

貂蝉虽然机敏,但她主要的优点是对人际关系的把握和处理事务的细致,而非分析军国之事,一双美眸在众人脸上扫过,最后还是落在了自家男人身上。

半晌,王羽摇摇头,露出了一丝苦笑,叹道:“没准儿啊,曹操这是被逼急了……”

众人齐齐一愣,诸葛亮年轻性急,追问道:“主公,此话当怎讲?”

“还不是那盐的事……”王羽的神情似笑非笑,语气也有些怪异:“这就是人算不如天算啊。”

众人面面相觑,不明所以,好半天,贾诩才猛然惊醒一般,一拍大腿,大叫一声:“是盐。果然是盐!这可真是人算不如天算啊!唉,孔明,子义,你们没去过蜀地,可能有所不知,那益州所以能自成一国,不单是因为地势。同样也是因为那里物产丰饶,一切都可以自己自主呐。”

“蜀地有井盐……书中有载:李冰识齐水脉,穿广都盐井诸陂池,蜀于是盛有养生之饶焉。”贾诩用手指在桌沿轻轻一敲,用最符合时代特征的方式给出了答案。

诸葛亮读书不少,但总体还是偏近于经史一类。对这种涉及地方风土人情的书籍所知有限,故而也不确定贾诩说的是那本书,但战国名守李冰的大名却是如雷贯耳,一听与李冰有关,那就没什么好疑问的了。

有了线索,整件事的因果关系就很容易理清楚了。

诸葛亮喟然叹道:“益州有盐,洛阳缺盐。而益州闭塞,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外间风起云涌,更有刘益州二子在洛阳,亟盼回归,于是才有了这样的计划,想必此计也是出自那郭奉孝之手,亮自忖博闻强记,今天一见。却是一山更有一山高呐。”

“孔明何必妄自菲薄?”王羽摆摆手道:“曹操被咱们切断了盐货供应,如刺在哽,自是要多方设法,而我军用盐卡他的脖子,本来就不是什么重要计划,只是商业司和情报司无心之下的联手之作,你没太过留意。又有什么好意外的?无须多虑!”

知道自己的无心之举搞得曹操如此狼狈,第乃至于大费周章的和益州联络、谈判,王羽的感觉已经很爽了,再奢求就是不知足了。王羽从未想过兵不血刃的解决曹操。曹操是谁啊?哪有那么容易对付?

就算曹操和刘焉结成了联盟,得到了川盐的供应,花费在盐上面的成本仍然不会太低,因为要加上运费啊,而蜀道之难,可是难于登天的。

现在的麻烦,依然集中在如何接应黄承彦等人出境上。四方势力围攻之下,偌大的荆州已经被团团包围了,这可真是上天无路,下地也无门呢。

怎么破?

王羽沉吟不已,他的一群夫人也都露出了担忧的神色。女孩们年纪毕竟都不大,还没有太多成人之间的嫉妒和钩心斗角,互相之间的交情很好,也很纯粹,知道此事对黄月英的重要性,故而都是忧心忡忡。

倒是黄月英自己很豁达,说自己是嫁出去的女儿,很快就是王家的人了,跟黄家没有直接关系,不至于连累到老父。

可说是这么说,她是个直爽的性子,心里的忧虑化成了浓浓的忧色,显露在明眸黛眉之间,却是怎么隐藏也隐藏不住的。

将众人神色看在眼中,王羽缓缓说道:“看来,也只能走水路了……”

“水路?从大江上走?”诸葛亮一愣。

荆州水系发达,但能和青州连接的水路,却只有一条,循沔水东南放舟而下,直驱大江,然后沿长江水路入海,辗转至东海、临淮,或者直接在广陵一带登陆。而现在的长江上,江东水师已经占据了全面的上风,也就是说,这一行人要突破江东的整条水上战线!

这可能吗?

“这条路线,成功的几率的确高一些。”贾诩微微颔首,对王羽的提议表示赞同:“大江之上,浩浩渺渺,想要拦截一艘或几艘船何等困难?何况荆州水师虽败却尚未溃散,只是暂时被江东水师压制而已,孙策、周瑜都是知兵之人,就算有心拦截,也不会随意分兵……”

“就算有个万一,孙策素有江东小霸王,性情豪霸爽直,未必能做得来这绑票勒索的龌蹉勾当,总是比从其他路线突围要强得多。”贾诩的语气也是低沉,无论如何,风险都不可能完全回避开,只是多少而已,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

“主公,不如由俺走这一趟吧。”太史慈一直没插话,这时却主动请缨。

水战不比陆战,若是从陆路走,带着车马累赘,即便是太史慈这样的猛将,被发现之后恐怕也只有陷入重围,力战而死的局面。

但水战靠的是船只,突围船队顺流而下,大江上又是无遮无挡,即便被发现,老弱也不会成为累赘,万一被敌人攻上船来,太史慈能发挥的作用就很大了。即便如此,此行依然凶险万分,只是太史慈一贯的作风都是无惧无畏,此刻请战倒也不足为奇。

“不,子义,你不能去。”王羽微笑着看向太史慈,很欣慰的样子,但拒绝的语气却是斩钉截铁。

“可是主公……”

王羽一摆右手,拦住太史慈争辩的话头,左手却从袖中抽出一封信来,带着高深莫测的笑容说道:“一来你名声太显,容易招惹事端,二来时间上也未必来得及……”

太史慈武艺未必超过赵云,但后者的行事低调,不是很喜欢出风头,远不如太史慈显眼,所以外间传闻的青州第一猛将是他。如果太史慈出手,孙策一旦听到风声,本来无意拦截,恐怕也会亲自出马了,麻烦反倒是变大了。

“更重要的是,本将提出这个计划之前,心中已经有了人选……”王羽随手将信放在桌子上,端起茶杯的同时,手指在落款处轻轻点了点。

太史慈等人循指看去,竟是惊见淳于琼的名字,顿时大哗:“是他?那个废物点心?主公,您不会是看花眼了吧?”

“咳咳……”王羽刚喝了一口茶,差点把水喷出去,倒是忘了子义这家伙是个直线条……不过,淳于琼好歹也是当年的西园八校尉之一,名声怎么会这么差呢?

“看里面,里面!”好容易凝聚的气氛一下没了,王羽一时间也是哭笑不得。

“哦,里面啊。”太史慈讪讪的抽出信纸,过滤掉淳于琼颇有文采的谀词如潮,朗声将其中的主要内容念了出来:“……臣苦心寻访,却一直无所得,实愧对于君侯,羞惭欲死……然皇天不负苦心人,仗着君侯洪福,终在巴郡临江寻得一将……嗯,他找到了一个叫甘宁的家伙……”

太史慈侧头想想:“这个名字好像很耳熟啊,对了,骠骑名录上有这个人的名字哦,甘宁甘兴霸,名次就在文长下面一位!”

王羽满面笑容:“对,就是此人!”

第八五六章荆襄之变

襄阳城东二十里有一个大岛,是为鱼梁洲。

滚滚东去的沔水流经襄阳城之后,在此分流,转而南向而去,巨大的惯性冲积河滩,于是便形成了这沔水之上的第一大岛,蔚为奇观。

名满天下的名士庞德公在屡次推拒刘表的出仕邀请后,便隐居在这里,洲东数里处,便是庞德公的授课之所,鹿门山书院。

即便是在名士云集,高门林立的荆襄之地,鱼梁洲一带也被人视为圣地一般。渔民不敢随意靠近,以免冲撞了往来于此的名士们固不待言,就连荆州的文臣武将经过此地时,都会刻意回避开正面,以示敬重。

可就在初平五年的冬至前后,情况有些不一样了。

在洲岛南北两头,都有几艘艨艟快船来回穿梭巡视着,虽然船头没打出任何旗号,但常在襄阳附近水面上走动的人,哪里会不认得,这就是襄阳尉曹的船只!更准确的说法是,这是竟陵太守、镇南大将军,军师蔡瑁辖下的巡逻船!

渔民和商旅们都有些纳闷,平时这些巡逻船起到的就是水上关卡的作用,向往来的船只收取过关费用,虽然是肥差,但也算不上是上得了台面的勾当,讨价还价时更是喧闹非常,当然不好在鱼梁洲这种圣地附近张罗。

别看蔡家在荆州势力庞大,但庞德公门下弟子何止数百,也都是一方名士,一人骂上一句,就足够把蔡瑁给骂成筛子了,他自然不敢造次。

可今天,蔡瑁的这些喽啰竟然明目张胆的把鱼梁洲给围住了,实在是有些丧心病狂。

但无论是渔民们,还是商旅们都无意多事,蔡家势大,普通人谁招惹得起?何况连襄阳城的刘使君和鹿门山的宾朋、弟子们都闷不做声。自己这些平头百姓出哪门子的头?找死么?

有那消息灵通的,更是隐隐听到风声,知道沔南的承彦先生,和寄居隆中的诸葛家现在也都有人在鱼梁洲。荆州乃是群英荟萃之地,即便是江上的渔夫,对天下大势也能说出点名堂来,结合种种迹象一琢磨。真相也就八九不离十了。

“连咱们荆州也没办法独善其身了,这世道要乱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一名脸上皱纹如沟壑般纵横的老渔夫长声叹息,感慨万千。

“听说刘使君的命令已经出不了襄阳城了,除了南郡,也只有武陵、零陵两处还奉令,荆州的确是要变天了。不过再怎么变天。也不至于连鹿门山都没办法独善其身吧?”

“你还不知道吗?庞德公有个侄子去了青州,这是要株连啊!”

“这么严重?”

“谁让青州势大呢?洛阳那位为了取胜,也是无所不用极了,你们还不知道吧?洛阳和刘益州结盟了,听说还会拥立刘益州的幼子为天子呢!当今天子只是逃出了长安城,又不是真的驾崩或弃国了,他这就拥立新帝……啧啧。和这些比起来,抓几个人质以作威胁算得了什么?”

“真是可惜了,庞德公和其他名士可不一样,他名声虽大,可对咱们这些卖劳力,身份低贱的人却不看轻,前几年,他还和老头儿我唠过几句家常呢。”

“随他去吧。谁兴谁衰,谁家天下,咱们还不是在这江上打渔,能有什么不一样呢?”

“还是可惜了啊……”

暮色渐浓,一阵江风席卷而过,吹得沙洲上的枯草瑟瑟发抖,露出了白得发冷的沙。老渔夫的叹息声飘散在风中,一股凄凉的氛围笼罩了整个沙洲。

襄阳城守府中,同样笼罩在凄冷与紧张并存的气氛之中。

“主公,当断不断。反受其害,还请早下决断啊!”

“夫逆顺有大体,强弱有定势。曹操东征西讨,所向披靡,以董贼之凶蛮,尚且为其所制,今以朝廷为名,主公拒之,其名不顺。且荆襄之地已是两面受敌,招架乏力。荆襄之民,闻曹兵至,未战而胆先寒,安能与之敌哉?”

“蔡德珪、蒯异度之言甚善,何不从之?”

刘表沉着脸望向阶下,以蔡瑁、蒯越为首的一众荆州名士,正异口同声的鼓动着如簧之舌,向他提出劝谏。

大势已去了,刘表黯然悲叹。

如果再给他几年时间,就算有孙策虎视眈眈,袁术不停骚扰,他也有信心将权柄牢牢把握在手中。特别是在关中之战后,李儒不肯屈服于仇人,只要稍加笼络,就能将其引入荆州系统,与地方豪强势力做为平衡,主张大权。

可惜时势变化得太快,曹操压根就是和孙、袁两方勾结好了的,关中之战的手尾尚未料理清楚,就急不可耐的将矛头对准了荆州。

刘表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肯定挡不住四面围攻,但他同样很清楚,曹操不会有太多的时间在荆州纠缠。只要凭借地利与之周旋几个月,哪怕是沔水以北的所有地盘都被占过去,曹操也只能无奈放弃,他背后的青州才是真正的大敌!

只可惜,他看到的再多,也没办法用来说服其他人。他算是看透了,荆州的这些地方豪强就是一群墙头草,谁能给他们的家族带来利益,他们就跟在谁的屁股转。

当初自己单骑入南郡,之所以能得到蔡、蒯两家鼎力相助,无非是自己扫平地方豪族的同时,也帮助了这两家吞并异己,扩大势力。现在和曹操、孙策等势力三面开战,显然不符合两家的预期。

之前战火还局限在江夏和长沙,损伤的只是黄家的利益,两家还能沉得住气,毕竟他们的核心利益都在南郡。一旦曹操加入战团,沔水两岸都会被卷入战火,到时候商贾断绝往来,沿河的土地无人耕种,蔡、蒯两家当然会受到极大的损伤。

而曹操和蔡瑁是故交,又有首倡之功,投靠过去自然也会水涨船高,远胜过和自己这条破船一起沉默。

刘表心里明镜一样,所以也没心思和这帮墙头草争辩,心里只是大骂刘焉鼠目寸光。

明明和自己都是汉室宗亲,却对自己的同盟邀请不屑一顾,被人一个天子的名头就晃花了眼,乐不颠的跑去捧人家的臭脚,也不想想,那傀儡一样的位置做不做能有什么区别?那就是个坑呐!

“事已至此,多说无益!”听得众人的说辞已经开始重复,刘表冷声开口道:“诸君都有王佐之才,眼光老到,处事亦是波澜不惊,如何对待黄、庞两家,诸位商量过,自行处置便是,何来问吾?吾今日已经倦了,若没有其他事,各位请自便罢。”

说罢,他拂袖起身,自顾自去了,把一群人给晾在了原地。

蔡瑁、蒯越面面相觑,都等着对方先说话,但两人的智谋半斤八两,心里想的也差不多,自然谁也不会抢这个先。

大眼瞪小眼了好半天,等到众人各自散去,蒯越方才低声说道:“德珪兄,你在军中威望甚高,这种时候第,总是要拿个章程出来啊。”

“刘使君这边,某已然尽力了啊……”蔡瑁心中大骂小子狡猾,掌握兵权可以挤兑刘表,让他知难而退,但对完成曹操的要求却没有任何帮助,抓几个老弱妇孺还需要出动大军不成?蒯家的私兵难道是摆着好看的么?

现在的问题是,曹操想抓人,却不肯担这个恶名,刘表意识到事不可为之后,也变得滑不留手,压力全在自己这边了。

“不然,干脆你我两家一起出手如何?”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也是最糟糕的选择,蔡瑁完全就没指望能说服蒯越,后者也是不出意外的当即否决。

“那还不如一家出手呢!”蒯越知道自己不付出点代价,肯定是没办法脱身了,咬咬牙,终于开口说道:“西陵虽然已经岌岌可危,但安路以西的地域还算安稳……”说着,他抬眼看着蔡瑁,眼神分明是说:你懂的!

蔡瑁阴沉沉的脸色露出一丝笑意:“异度不愧蒯家千里驹,果然识得大体,是办大事的人,此事就此说定,某这就去下令拿人!”

荆襄四大家都有自己的传统势力范围,其中蒯、蔡两家都在南郡根深蒂固,向家在南郡有一部分,但主要的还是在南阳,黄家则是从始至终都在江夏。

向家疲弱已久,南阳也是半弃之地,隐隐已经有被排除出四大家族,被后起之秀王家超越的趋势,不足为论。

此番三家分荆,战火最集中的地方就是江夏,黄家屡受重创,搞不好连家主黄祖都要丧命,再加上黄承彦嫁女王羽的因素,今后的荆州,就是蔡、蒯两家独大的局面了。

打落水狗自然人人争先,不过抓人绑票,抓的还是庞德公、黄承彦这种名士极大的名士,就很棘手了。曹操全取南阳,入主南郡已成定局,倒是不用担心受到实质性的威胁,但名声肯定是要臭大街的,不然曹操也不至于煞有其事的将这一条做为条件,用来讨价还价。

蒯越提出的解决方式其实是唯一的办法。一方得实利,另一方保名声,蔡家虽然也是诗书传家,但蔡瑁对虚名并不如何看重,既然蒯越肯在向黄家趁火打劫的问题上让步,蔡瑁也就顺水推舟的将这恶名担下了。

“叫张都尉来见吾!”蔡瑁喝令一声。

“喏!”当即有人应诺而去。

第八五七章锦帆甘兴霸

蔡瑁尚未发难,鱼梁洲的庞府之中便已是乱作了一团,老人叹气女人哭,主事的男人们则是争论不休,更有一群不晓事的孩子吵嚷不休,乱糟糟的,让人莫衷一是。

“何必要走?既然大家都要降,我黄家也是荆襄名门,又何必独树一帜?一起降了便是,正好令那孙伯符从西陵退兵,以保住黄家的实力,这才是最重要的,月英她不听长辈之言,私自跑去青州,与我黄家哪还有什么干系?”

声音最大的就是黄祖之子黄射,他是黄祖独子,从小被骄纵着,习惯了一帆风顺,眼下的局面如此复杂,他哪里有什么应对的经验,只是一厢情愿的在那里大喊大叫。

“弓取贤侄,弓取贤侄,且稍安勿躁!”黄承彦不好说什么,其他人的身份又不被黄射放在眼里,也只能由庞德公出面了。

庞德公才智既高,也洞悉世情,知道黄射的歇斯底里是出于何种心理,故而也不劝他,只是沉声说道:“局势老夫已经分析过很多次了,走与留全凭各人自决,弓取贤侄说的也不无道理,但承彦贤弟思念女儿,肯定是要走这一趟的了,老夫虽然一把年纪,可还是堪不破世俗亲情……各位若认为弓取贤侄所言有理,便请稍安勿躁,在此等候即可,若愿与老夫同行,便请速做准备吧。”

“……”黄射哑口无言,算是体会到什么叫老而弥坚了。

他在这里歇斯底里,无非是想再等等看,一方面看看风色,另一方面也有到了最后关头,把黄承彦这位伯父当做礼物献出去的想法。正是在他和黄、庞两家一些身份差不多的人的搅局下,黄、庞两家才迟迟未能成行。

到了今天,庞德公显然也是忍无可忍了,说出这么一番看似委婉,实际上已经撕破脸皮的话来。

黄射其实也不傻。他知道黄家岌岌可危了。

眼下西陵城正被江东军团团包围,老爹黄祖和孙策有杀父之仇,老命十成之中已经丢了九成,没了黄祖,黄承彦也走了,荆州黄家还剩什么呢?谁还认识他黄弓取是谁啊?

留下来,曹操未必会对他感兴趣。可蔡、蒯两家要侵吞黄家基业,会放着他这个黄祖之后的家主不管么?世家互相倾轧的手段,黄射知道的太多了,一想到自己有可能的下场,他也是不寒而栗。

左右看看,之前还帮他鼓噪助威的那几个堂兄弟。这会儿也都哑巴了,黄射只能换上一副低眉顺眼的表情,陪笑道:“德公,伯父,小侄不是那个意思,只是……青州那边根本也没怎么重视咱们啊。”

说着,他又感觉自己理直气壮了。抬手向角落里一指,大声说道:“妹夫的信上说,会全力接应,可一不见骠骑军的大军,青州那些名震天下的猛将也不见露面,只来了这么一位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完全就不知所谓啊!大家说,谁敢放心把性命交托在这种人手上?”

本来庞德公说了那番话,两家子弟已经没什么气势了。可循着黄射的指点一看,顿时又是心有戚戚了。

黄射说的没错,他妹夫的安排确实值得商榷。

从水路走,路途何止千里?沿途更有重重阻碍,说是步步荆棘亦不为过,若是青州那边派遣一员上将,数百强兵。倒还有那么几分突围的可能。结果青州根本就没特意派人过来,而是由荆州这边的密探就地张罗起了一支突围之兵。

说是有数百人,几十条船,但包括主将和几个统领在内。完全就是一群不知天高地厚,也没经历过战阵的半大小子。年纪小还不算大问题,王羽、孙策起兵的时候年纪也都不大,问题是这帮人怎么看怎么不着调。

一群人都穿得花里胡哨的,打着的旗子仿佛雨后的彩虹,五颜六色的,比青楼最没品位的姑娘还花,脑袋上还插着一圈羽毛……这群人勾肩搭背的出现在府门外时,守门的家人还以为是哪里的杂耍班子,上门卖艺来了呢。

看看这些人,别说放心了,很多人哭的心都有了。

“叮铃铃……”

虽然浑身上下就没一点能让人放心的地方,但带头这位可不是什么忍气吞声的主儿,他本来斜靠在墙边,眯着眼睛假寐,听到黄射将矛头指向自己,腰板一挺,站起来了,那叮铃铃的声音是他身上挂的一堆铃铛发出来的,听起来很悦耳,但两家人的脸却都更黑了。

没听说过哪位名将有这种莫名其妙的习惯,在身上挂铃铛,穿得五颜六色,这是生怕别人发现不了自己,全然是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