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第一强兵(鲈州)-第3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贾诩既然说主公没恼,那应该就是不会错了,大伙依言行事便是,无须多虑。说起来,这也是在青州效力的好处之一,只要差事做得好,就不用担心太多有的没的。

从王羽抵达高唐那天开始,连续的军议,一议就是十余天。搞得王羽虽然回了家,却和在外征战差不多,一共和妻子们也没见上几面。

没办法,虽然王羽在外面也处理公务,但政务方面的事千头万绪,文臣们怕干扰作战,也不敢拿去烦他。偏偏青州新政全无前例可循,尽管国渊等人才具十足,但很多问题还是只有王羽能解答。

累积至今,自然文山会海,不可开交,王羽自己也有了觉悟,身居高位者,私事公事为一体,家事也是国事,当然不要指望有什么私人空间,所谓的高处不胜寒,也就是这样而已。既然有了觉悟,王羽处理事务的时候也谈不上有什么苦楚,也算是乐在其中了。

第八五二章家国天下事

这一忙就是大半个月,直到进了九月,将军府才算是消停了一些,至少国渊、王修那些内政官员不怎么来了,武将们的身影也是寥寥,每天都准点登门的只有贾诩、太史慈而已。

国渊等人不上门,是因为该请示的都请示过了。他们本来就是颇具干才之人,在新政推行中发挥了相当的作用,各式政务早就驾轻就熟了,要不是向王羽请示的那些事务,都是从新政中衍生出来的,没有先例可循,他们哪里需要这么小心谨慎?

战前的军饷粮秣调派虽然也是千头万绪,可在这一干政务高手手上,却是有条不紊,丝毫不乱。

至于武将们,这一点王羽心中更是清楚,一波刚平,一波又起,各部都在做着差不多的事,补充兵员,操练新军,完备战法,自然没必要上门,同样不需要担心。

因为新政已经上了轨道,王羽靠着制度,便可以支撑起一个完备的体系。这个体系在有目标的时候,就会自动自觉的运转,作为领袖的王羽只需要定期关注督促就可以。

以这现在的架构,各处的进度都有分管的衙门主导工作,还有貂蝉主导的内务司盯着,稍有懈怠或者是不对,立刻是报到王羽这里来,断然不会耽误什么事情。

其实现在各个部门和部队根本不会懈怠,在解决了那些超时代的问题之后,王羽就变得相当空闲了,不但有空陪着娇妻们,还有很多时间接见各处来的客人。

至于贾诩二人,做为辅佐君主统筹全局的军师,他上门本也不足为奇。其他工作都可以按部就班,但战略部署却不能一成不变,须得因时而动方可。

毕竟敌人不是木头,也不是游戏里死板的程序,他们的策略同样是一直在变动。很有针对性的。王羽必须根据各方面反馈过来的情报,判断敌人的动向,不断调整战略才行。

诸葛亮现在是录事参军,每天都要来府中报道,再加上贾诩,三个人组成的战略小组。也是相当华丽的阵容了。

太史慈来的就有些莫名其妙了,王羽都搞不大清楚,他到底干嘛来了。这家伙每次来了,也不提意见或求告什么,就那么老神在在的在旁边一坐,知道的当他是来府中护卫或套近乎的。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来要债的呢。

说他完全不插嘴也不对,偶尔听到关键处,比如哪里有危险或隐患,他也会自动请缨什么的,在发现险情不大之后,再重新恢复那副意态萧索的模样。

一连四五天,王羽终于忍不住了。叫住太史慈问道:“子义,铁骑那边不是正在扩编、练兵吗?你怎么不去帮忙,反而跑来这里发呆?看你这无所事事的样子,难不成是来蹭饭的?”

太史慈大惊失色:“主公真神人也,俺这点小心思居然都瞒不过您!”

“还真是来蹭饭的啊……”王羽哭笑不得,强自板起脸,语重心长的劝道:“子义,你也是一方大将了,这么朝三暮四的算个什么事儿啊?你就不想着在某个地方定下来么?”

太史慈摘下头盔,摸着后脑勺赔笑道:“主公。您知道俺这脾气的,打仗是很有趣,但练兵什么的实在很麻烦,反正俺跟在您身边,一直有仗打就好了。要是俺也变得和子龙一样一板一眼了。您难道不会觉得无趣么?而且……小乔夫人的手艺真的很不错,和外面的馆子一比,那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呐!”

王羽哑然失笑,抬手指指太史慈,也是不知道说他什么好。

上进心,自己这位心腹爱将肯定是有的,每逢战阵,他必然争先,但其他的就难说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太史慈也是个冒险精神大于权力欲望的人。历史上太史慈收拢了万余降卒投靠孙策,之后就默默无闻了,也可以证实这一点。

在刘繇军中不过两三年,却能得到上万刘繇残部的信服,是因为他勇猛善战,在军中很有威望。但带着这样的班底加入孙策集团,却没能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只能说他根本没抓住部队。

在刘繇麾下迎战孙策的时候,太史慈的状态也差不多,请战的时候根本没人搭理,结果只有李斌这个无名小将跟他一起出阵,在勇猛无畏的背后,何尝没有一丝凄凉。

当然,这不能怪别人,只是太史慈自己太不会抓权。说好听了,这叫赤子之心,说难听了,这家伙就是没心没肺,搞权谋的天赋近乎为零。也就是追随了自己,否则太史慈无论身处哪个阵营,也不会比在江东强多少。

反正已经是这样了,干脆就随他高兴好了。看着太史慈微憨且真诚的脸,王羽也懒得多说什么了,轻轻一挥手:“走罢,今天的菜听说不错,是幽州牛肉羹,马上快到冬天了,正好滋补滋补。”

“哈,那感情好,这下算是赶着了。”太史慈大乐。

王羽不去理他,向引俊不止的两大幕僚招呼道:“文和,孔明,你们也不要偷笑了,一起吃好了,人多热闹么。”

将军府的家宴,贾诩、诸葛亮也不是第一次参加,也没必要客气什么,微微躬身回应:“谢主公赐宴。”

直起身体,贾诩冲着诸葛亮使了个眼色,后者眉头一皱,有些不情愿的样子,但还是向太史慈走去,也不知说了什么,一下就把后者的注意力给吸引开了。

王羽见状,哪还不知道贾诩有话要说,转头看时,发现胖子已经凑上来了。

“主公,有些事是不是也该抓点紧了?”贾诩低声说道。

“什么?”王羽微微一愣。

“夫人们过门的事啊!”贾诩口才确实了得,硬是把一件很别扭的事,用很郑重的口吻说了出来。

王羽失笑道:“这算是什么大事啊,眼下备战才是最紧急的吧?”

在这个时代,娶妻纳妾什么的都是很正当的事,不过放在诸侯身上,若是仗没开打,就急忙办喜色,多少会让人有些瞧不起。王羽倒是不在乎别人的眼光,但他担心会影响到军心士气,琢磨着反正就是个仪式,什么时候办还不一样?

听到王羽这句话,贾诩反倒越发严肃起来,正色说道:“主公,娶妻之事可不光是私事!貂蝉夫人且不必说,吕夫人如今独掌一军,还是威力惊人的铁骑,更是青州与濮阳连接的纽带,不早些正名,岂不是留着空子给人钻么?”

“张燕同意放弃兵权,却要求保留太平教的地位,这宗教之事,实当谨慎处之,除了张令君,还有何人能羁绊之?如今商业、货殖二司的权责日渐分明,但糜夫人却在二司之中都有深度参与,眼下虽然不偏不倚,可时日久了,难保不……”

“二位乔夫人倒是无关军政大事,但若考虑到主公当年与乔公伟的交情,以及乔家在淮泗,乃至江南的影响力,此事亦是关系重大啊!”

王羽听得目瞪口呆,听起来貌似很严重的样子啊。

“真的这么严重?”他迟疑问道。

“就是这么严重!”贾诩用力点头。

“既然如此,那就安排吧。”王羽无话可说,这事儿倒谈不上难过,只是从这种角度说出来,感觉很古怪。其实算一算,办过喜事,自己也是大义凛然的拥有七个老婆了,而且都是出众,说严重点,是流芳千古的美女,也没什么可不知足的了。

说话间,一阵浓郁的香气飘来,王羽也是食指大动。

在后世,乔氏姐妹很出名,但真实地位也就是两个符号,除了众所周知的倾国之色和丈夫之外,就没有任何相关记录了。真正接触之后,王羽才发现,这姐妹二人都是心灵手巧的女子,大乔擅长裁剪,小乔擅长烹饪菜肴。

去年他从淮南回返,也没做太多安排,结果两姐妹都没闲着,在貂蝉的帮助下,一个开起了超时代的成衣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乔氏成衣’已经成了风靡青州的品牌。小乔的‘画眉楼’更是在邺城、临淄,乃至东莱治所黄县都开设了分店,其扩张之快,连王羽都大吃一惊。

放在后世,这也是两位事业型的女强人了,但二乔毕竟是汉代女人,贤良淑德可比后世强多了。听到王羽班师的消息后,两人都是第一时间放下手上的工作,赶回了高唐。

这样就难怪太史慈天天来蹭饭了,现在可不是画眉楼刚开张那会儿了,老板娘亲手制作的菜肴,那是千金难买啊!

想到此节,王羽也是心头一热,正要举步入厅时,却听得贾诩又是低声说道:“既然主公答应了,另一件事也该张罗一下了。”

“哪一件?”王羽有些摸不着头脑,觉得贾诩今天实在有些高深莫测。

“我的主公啊,您看天下大势如洞若观火,可小节上怎么如此……”贾诩跌足叹道:“这边名分定了,不正好可以向吕温侯提起移防交接之事吗?”

第八五三章贾诩论势

“移防交接?这么急干嘛?”王羽大为诧异,停下脚步,略带茫然的看向贾诩。

在王羽的预期之中,除非吕布自己不愿意继续驰骋沙场了,否则吕布军的最终解决方式,应该是和公孙瓒等人一样的。中原英杰虽多,但边疆同样很大,尽可容纳得下,反正只要规则设立得力,人越多,扩张的速度就越快,有吕布这样的猛人加入当然最好。

不过,那应该是中原大战结束,甚至定鼎天下之后的事了。二公孙的地盘都是正好在边境,趁着北疆大战的余威,顺势就打出去了。

高干没急着出击,而是要暂驻雁门,主要就是因为草原东、北方向,已经有了二公孙,没有他扩张的余地,他要出塞,只能往西面去。

要向西扩张,要面对的敌人会比东部复杂一些,也强很多。除了西部鲜卑之外,羌胡的势力同样不容忽视,再加上北面的丁零、匈奴,羯胡各部,以及一些没有明确归属的小部落,阻力比东部草原大了何止一两倍?

东部草原最强的鲜卑、乌桓都被王羽打残了,但公孙瓒在大青山下筑城依然经历了一番苦战才站住脚;公孙度捏完高句丽这个软柿子之后,面前够分量的对手就只剩下夫余了,却依然不敢冒进,可见开疆拓土的确不是那么简单的。

东线尚且如此,西边这些敌人就更不是单单一个高干能吃得下的了,就算加上吕布恐怕也无济于事,必须得中原先动起来,高干等人才能趁势出击。

高干穷途末路之人,能有条生路走就不错了,让他在雁门关吹风他也不会有什么异议,只要给他提供足够的补给就行。可吕布那脾气……王羽相信,就算自己是他货真价实的独生女的夫婿,要是敢当面提这种要求。吕布肯定也是直接翻脸打人。

开玩笑,现在让吕布移防,那不是把并州军当做杂牌部队了吗?

就算不为吕布考虑,王羽也想着在中原大战中,借助吕布军的力量呢。吕布本身自不待言,濮阳还有个高顺呢!双方联手,正是如虎添翼。曹操收拢了董卓军残部又能如何?

当然,这未尝不是前世的游戏心理在作祟,有可能的话,谁到了三国会不招揽吕布、赵云呢?

“唉,我的主公啊!”贾诩摊摊手,无奈的叹了口气。对王羽在细节上的迟钝无可奈何了。

“吕温侯那是何等人也?就算是您,能如臂使指的指挥他吗?大战一起,濮阳立成最前沿,粮草、器械输送,兵员补充,伤员后运,都在此地。实乃重中之重,岂能由这种号令不一的盟军驻守?若是有个万一,那……”

在王羽北上之前,兖、豫二州的形势相当复杂。从东面数过来,泰山郡早就在王羽手中,经营得铁通一般,冀北、鲁两个郡国,是在河北大战后掌控在手中的。统治也相当稳固。

再往西的东平、任城和山阳三郡,本是河北大战后,王羽和曹操之间留下的缓冲区,后来吕布攻入东郡,又成了王羽和吕布的缓冲区,直到双方订下盟约,青州军的西进扩张行动才继续展开。

但由于中间的空白时间太长。这几个地方的地方势力得到了钻空子的机会,渐渐成长起来,并且将东平南部,任城国、山阳郡西部。加上豫州的沛国,以及谯郡北部的一部分地域统和了起来,这个不怕死的家伙就是刘表保举的豫州刺史郭贡。

在初平年间,天下各州基本上都有不止一名刺史,这已经成了常态。朝廷可以任命,各地诸侯可以表奏,还有人自立,反正是乱世,只要拳头够硬,自称天子都未必有人管,何况刺史或州牧?

王羽没听过郭贡的名字,看他的作为也不像是有什么长远眼光的人。在两大势力之间冒头,要么就是打着杀人放火金腰带的主意,准备以此为筹码,找某一方投靠的,要么就是不怕死的愣头青,哪一种都不值得看重。

王羽不知道,这郭贡在历史上也有过些作为,在曹操攻打徐州被吕布偷袭之后,兖州只剩下三个城池还控制在他手中,岌岌可危,然后郭贡就出现了,准备去兖州拣点便宜,结果被荀彧找上门去,威逼利诱的给吓跑了。

郭贡的实力不强,几千家族私兵,挟裹起数万乌合之众而已,战斗力不会比普通的黄巾军强多少。不过,王羽发动北征前后,确实也腾不出手来收拾他,贸然动手,搞不好就变成两面作战了。

曹操虽然让出了东郡,但还牢牢的控制着陈留、以及济阴郡南部,加上豫州的梁国、陈郡,颍川这些地方,一旦王羽扫平了郭贡,两边就没有缓冲的余地了。

再加上南面的袁术,以及剿不胜剿的豫州黄巾以及袁绍余部,兖、豫二州的形势可谓错综复杂。

王羽先前是将吕布当做了青州军的一部分,可听贾诩这么一说,似乎也很有道理,自己似乎想的有些简单了。特别是在发生了流言事件之后,王羽就更加不敢掉以轻心了。

郭贡无所谓,跳梁小丑而已,派个使者问问意向先,不识相的话,直接扫平就是。但袁术却必须纳入考量范围,不然大军西进的时候,被人从侧翼来一下狠得,那可受不了。

若吕布也是不安定因素,那形势就更复杂了。

“文和此言是老成谋国之言,不过……”王羽沉吟不决。

贾诩知道王羽在犹豫些什么,他进言道:“不若先请温侯移师太原,与元直互为琦角,抗衡西凉大军如何?”

“太原么……”王羽迅速在脑海中勾画出并州的地理情况。在东汉初年,大汉帝国的版图还算完整,并州的中心应该是西河,随着国势的摧颓,河套地区慢慢被外族侵占,并州的中心也逐渐东移到了太原。

目前高干这个并州刺史真正占领的地盘,也只有太原和上党两处,加上个雁门关而已。如果吕布移师太原,徐庶进驻上党。一南一北的抵挡西凉军,倒也不失为上策。

吕布本来就是并州人,麾下兵马主要也是来自于并州,到了那里也算是龙归大海了。西凉军人多势众,徐庶一支偏师抗衡起来确实也很吃力,这样安排,双方只要互为应援就可以了。倒是可以模糊指挥权问题。

至于说吕布回归并州后,会不会滋生野心,王羽并不担心。

在情,两家已经是亲戚了,没必要闹得那么僵;在理,西凉军来之前。并州就已经相当残破了,被西凉军侵袭过之后,并州差不多也变成不毛之地了,就算真有万一,也不会有多大威胁。

“也好,等岳丈来时,某自会与他商议。”王羽点点头。沉声问道:“文和既然有念及此,那流言幕后的黑手,应该也八九不离十了吧?”

“主公英明。”

贾诩拱拱手,捻须冷笑道:“这‘黑手’之说,甚为形象呐。日前主公下令追查,臣便着士元彻查了一番,最终没找到实际的证据,准确说。线索都是中断的,但种种迹象依然表明,参与此项阴谋的人,多多少少都与袁阀有些瓜葛……更重要的是,这些流言最初,多半都是从睢安传出来的。”

“那就不会错了。”王羽一时也很难说清,自己的心情到底如何。

对袁术。他从来就没报过多少期待。可能纨绔子弟都是这样,总是以为世界应该围着自己转,导致判断出现偏差,做出很多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蠢事来。

现在想想。当初公孙越的战死,没准儿也是袁术卖弄阴谋所致,至于目的嘛,无非就是看中了幽州骑兵,想趁机将公孙越的部众吞掉而已。

袁术这人的思路比较单纯,无害的时候,会让人觉得很好相处,翻脸的时候,同样让人莫名其妙。失望是谈不上的,但从盟友到敌人渐行渐远,即便以王羽的心志之坚定,心中同样不无嗟叹。

王羽捏捏眉心,叹口气道:“没办法,正式将淮南列为敌对势力防备吧。睢安那边先调查一下,要是没有瓜葛的话,便通知王太守提前做好防备,以防万一罢。”

“是。”贾诩知道主公心情不会太好,低低应了一声,想了想,突然又补充道:“其实袁将军这么做,也不是想看着咱们倒霉,他打的主意恐怕是稍作平衡,让这场大战打得久一点,让双方都筋疲力尽。”

“鹬蚌相争,他来渔翁得利?”王羽晒然笑道。

贾诩明白主公为何笑得这么古怪,以淮南军的实力,除非青州和关中互相攻入对方领地,杀得血流成河,赤地千里,把军中的老底子都拼得干干净净,否则袁术一点机会都没有。不过,他能做出这样的判断,当然也是有来由的。

只见他微微一笑道:“渔翁得利肯定是要的,不过和主公您心里想的那个可能不太一样,袁将军或许只是觉得只要您和曹操两败俱伤了,乱世就会持续很久很久罢。”

“然后呢……”王羽一挑眉梢,奇怪贾诩怎么又卖上关子了,直到他看到贾诩的神情时,心中忽地一动,恍然大悟道:“搞了半天,原来他还是惦记着那事儿呢,这厮莫非是白痴么,就这样还想当皇帝,就算当了又能如何呢,真是莫名其妙啊!”

“呵呵,”贾诩呵呵笑道:“世人千万,但多是只看眼前之辈,又有几人能如主公一般为千秋万世计,不计自身得失呢?正是有袁公路这种鼠目寸光之辈,主公的豁达才倍显珍贵啊。”

“好了,好了,不要拍马屁了,吃饭,吃饭去。”王羽甩甩头,像是要将袁术这个人彻底从脑海中抛开一样,一把扯住贾诩,登堂而入。

第八五四章侯府家宴

家宴有臣僚参与,也是将军府的一大景观。

这当然不是王羽的独创,其他诸侯,乃至从前的天子,也时而会有这类举动,也算是帝王心术中,恩威并施的一个环节。

最开始青州文武众臣也是这么想的,但时间长了,大家就都发现了,主公请客吃饭完全没有深层次的用意,就是一种习惯而已。一定要准确形容的话,就是那种乡下的农夫多收了三五斗,心情很好,拉着乡邻好友喝点小酒的感觉。

久而久之,众人很快也就习以为常了,甚至慢慢形成了一些默认的潜规则。能在将军府参加家宴,本身就代表着一个人的身份,不关官职高低,权力大小,有资格被留下请吃饭,就代表进入青州最高层的那个圈子。

其实王羽也不过是保留了后世的一些习惯而已,但上行下效,他不经意间的举动,也引导起了一股风潮。

时至如今,连行商在外的老板,也会时不时的请店铺或商队里的伙计到家里吃个饭,形势不那么正式,在酒桌上谈的话题也相对轻松,很好的起到了拉近彼此关系,凝聚人心的效果。

王羽对此也是始料未及,但琢磨一下,似乎也没什么坏处,借着这股风潮,干脆进一步推出了圆桌。

汉朝的礼仪是分食制,主人跪坐在上首,身前摆个小桌子,客人坐在左右两侧,根据人数多少,一排排的摆设桌案。中间留下的大片空间,则是可供舞姬、优伶进行表演。形象点说,不像是在聚餐,更像是在大教室授课。

王羽不太习惯这样,如果是正式场合还好,这些礼仪会有一种庄重肃穆的感觉,但若平时也是这样。那就太闹心了。椅子、圆桌都不是什么很有技术含量的东西,王羽自然不会错过,一声令下,这些家什便提前几百年出现了。

圆桌除了可以增加亲密度之外,还有不分上下尊卑,平等对话的含义,在后世因为圆桌武士而成名。王羽发明此物的时候并没有考虑这么多。但随着圆桌风行青州,这层涵义也很快被有心者引申出来,披上了一层神圣的色彩。

当然,现在的青州肯定不会出现自由、民主之类的萌芽,人们追捧圆桌,主要是出于附庸风雅的心理。臣僚们则是认为。这是主公笼络臣下的手段,虽然于礼不合,但正因为是打破了规则,才倍显珍贵,效果也是大好。

来得多了,贾诩三人也颇为熟络,神情中看不到局促或不安。特别是太史慈,完全是一副垂涎欲滴的惫懒模样,显然是不拿自己当外人了。

王羽首先落座,左手边留给臣僚,右手边则是一众已婚或未婚的夫人们九位夫人只到场八位,吕绮玲虽是已经改口称呼王羽为夫,但她被她老娘那封信吓得不轻,生怕大战之前有孕在身。就没办法继续领兵作战了,故而最近一段时间一直躲在兵营里不肯回家。

王羽也由着她,因为夫人太多,他一时都有点数不过来了,刚刚贾诩分析形势时,只点出了七位,结果王羽也是下意识的认为自己有七位夫人。等进屋一看,得,一不小心把黄月英和甄宓给忘了……

也不能怪自己记性差,关键是相处时间太少。人也太多了。别说那几位未婚的了,连自己的亲生儿子看着自己的眼神都不大对,怯生生的,完全是看着陌生人的眼神,回府都快一个月了,愣是没听儿子喊一声‘爹’。

王羽也是无奈得紧,前世那时,常听到一些成了家的战友抱怨,说是一年到头都在出任务,回家孩子见面都不敢叫,不见面慢慢的也就陌生了。当时王羽没有结婚成家,体会不到这个感觉,只是一听一过,没想到在这个时代之后,居然让他给碰见了。

对这种情况,王羽也只能苦笑了。想着反正在下一场大战到来之前,自己应该会在高唐驻留至少一年的时间,倒是可以稍作弥补。

想一想,古人对离别额外感伤,对家乡额外眷恋,未尝不是有来由的。这时代交通、通讯都非常不便利的关系,人一走就是半载经年,很多时候连个消息都得不到,如果这段时间再见了太多的人,搞不好真的就把家人给淡忘了。

等王羽在心里感慨完,饭局已经快结束了。众人都习惯了分食制,倒是没人给他夹菜什么的,论语中也有‘食不言,寝不语’的说法,他不说话,别人只当他在思考,自然也不会出言干扰。

这顿饭的菜肴没的说,单是小乔以倾国之色素手调羹,就足以让人沉醉了,而这菜肴的味道同样不逊于小乔的容貌风姿,完全是无可挑剔。

目前青州上下最关注的就是即将展开的那场大战,话题自然也是围绕于此。

“庞德公和承彦先生都已经答应了,但庞德公家业不小,荆州黄家更是枝叶繁茂,本来妾身安排下去由汝南离开荆州,可现在袁术态度暧昧不清,事情就变得相当棘手了,夫君可有应对良法?”

目前貂蝉在情报司负责的内容,逐渐开始向内部偏移,但接应荆州几大世家出境的任务涉及到了黄月英,情报司上下都要全力以赴,貂蝉也不好避嫌。

其实早在庞统、黄月英决定留在青州的时候,王羽便向黄承彦等人发出了邀请,这几位的名声也很大,虽然不见得适应青州的军政系统,但讲学什么的还是没问题的。

书院虽有蔡邕主持,蔡琰帮衬,但前者年纪毕竟大了,又要分心撰写后汉书,后者身为青州主母,也不能随意抛头露面,总是有些隐忧在。

若有庞德公在,教育体系这一块,王羽就彻底不用担心了,后者本来就在鹿门山开设了书院,荆襄名士大多都在书院听过讲授,学识不用说,经验也是丰富之极。

诸葛亮家就更不用说了,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也是颇有才干的人物。更让人欣慰的是,也不知是历史出了偏差还是怎地,王羽从诸葛亮口中得知,诸葛瑾如今尚未出仕。青州的摊子越铺越大,人才自然是多多益善,这种买一赠一的买卖再划算不过了。

不过,他先后几次邀请。都被那边婉拒了。

这几家都堪称世家,诸葛家是从琅琊迁出去的倒还罢了,庞、黄两家在荆州都是根深蒂固,哪肯放弃家乡基业,轻易离开故土?

他们肯让子弟往青州来,主要是出于世家的生存智慧。多面下注,保证将来不论哪一方得势,自家的家名、血脉都能传承下去。

人不肯来,王羽也不会强求,反正刘表就是个守成有余,无力进取之人,等到青州兵临襄阳城下的时候。八成就是个望风而降的局面,也没必要太过紧张。

何况,当时他专注于北征之事,也不可能分心在这些细枝末节上面。没想到,北征尘埃落定,曹操却搞出了三家分荆的噱头,而且计划执行得很彻底,这就没法不紧张了。

曹操可是有过绑架人质记录的家伙。庞统三人在青州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要是也被搞成历史上徐庶那样可就要命了。

某种意义上来说,现在黄月英的作用比那一龙一凤还大,青州初具雏形的工业系统,完全是靠着这个天赋超人的女孩统合、引导,才有今天这般局面,她若出了意外。系统崩溃倒不至于,但要保持发展速度肯定是不可能的了。

在形势发生突变之后,情报司也是在第一时间便采取了措施,各人的家族不用管。主要是直系的亲属要营救出来。黄承彦、庞德公那些人也是久历世故的,不会不知道问题的严重性,以及如何抉择。

情报司在荆州能动用的力量总算还有些,调遣起来,保护几十名老弱离开荆州也不是太难,可想要穿越几百里的敌占区那可就难了。

王羽本想将袁术驱之脑后,结果这货却像是幽灵一般,不依不饶上了,想破解这个困局,还真就绕不开他。

“干脆和袁术接触一下,支持他称帝也就是了,反正就是个名头,也没什么好在意的。”太史慈插了一句,见众人齐齐看了过来,他有些慌神,挥挥手道:“不然就先忽悠他说可以呗,反正只是空口白话,咱们事后反悔,那厮也没个奈何,好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