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第一强兵(鲈州)-第2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想得美。”俏脸上飞过一缕惊心动魄的红霞,貂婵娇嗔着,芊芊玉手上加了一把力:“等你完成姐姐的要求再说吧。”
“那还不好办?子仲来信说,模具已经雕出来了,就差实验。看着吧,用不了一两个月,就大功告成了,到时候,你们可得遵守诺……”正说到兴起,王羽却瞥见蔡琰嘴角微动,露出了一丝羞涩中带点戏谑的笑容,这才醒悟,就算想成就好事,也得等到一年之后了。
他无奈的叹了口气,惹得二女都是娇笑不已,为着万里无云的天光,再添一道靓丽的风景。
王羽看得食指大动,正打算抓住貂婵这个小妖精,好好的行一顿家法时,却听得一阵脚步声响,转头看时,却是孔融来了。
第五二七章再生变数
“携美同游,把酒临风,倾城美酒带笑看,万里乾坤执掌中,主公好兴致,正是我辈中人啊。”无视王羽眼中浓浓的怨气,祢衡高声赞叹着,尽显狂士本色。
你这是夸我呢,还是挤兑我呢?这话听着的味道咋就那么怪呢?而且,你们这些家伙一个个都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怎么就不知道长点眼色呢?万里乾坤执掌中?小爷的手,连自家后院的山峰还没来得及攀上去呢!
上次是文和,这次是祢衡,下次又会是谁?
心中腹诽着,王羽拿祢衡也没什么辙。
魏晋南北朝的名士,基本上都是这调调,祢衡算是开创者一流了。在对方眼中,什么幕天席地啦,双飞三飞各种飞啦,那都不在话下,看着自己大白天不干正事,和媳妇们腻着,他自然要大生知己之感。
以王羽所知,祢衡说这话,真就是在夸自己呢。只是祢某人那张嘴实在是……咳咳,夸人听起来也像骂人似的。
“正平,你怎么来了?”
“此间这等盛事,衡怎能不来?”祢衡理直气壮的答道:“光凭大兄一个,应付不了的,必得衡助上一臂之力才好。”
王羽看看孔融,后者回以无奈的笑容,显然拿这个不请自来的家伙没什么办法。
其实孔融心里很清楚,祢衡在高唐待的不快活。虽然王羽麾下网罗了很多奇人异士,但祢衡这张嘴的杀伤力实在太大。除了王羽和自己,还真就没几个受得了的。哪怕是祢衡刻意板着也没用。
这次出兵,旨在控制局面,而非把事情搞大,不能让祢衡出马,王羽干脆就没带他一起同行,这下可把青州第一骂手给憋坏了。后来一打听,知道洛阳有大热闹,他干脆找了艘商船。自己赶过来了。
“算了,既然来了,就一起参详参详吧,现在这个局面,说不定还真有借重正平的地方。”王羽也知道祢衡的脾气,不以为意的笑笑,示意对方一起坐下议事。
二女已经回避开了。就借着原来的布置,三人席地而坐,等贾诩赶到后,孔融开始传达最新的进展。
“现在洛阳不是普通的热闹,各方势力云集,车水马龙。熙来攘往,每天都有峨冠博带者往来于城内各家府邸之中……就融所知,目前中原有些势力的诸侯都遣了使者来。”
“最有热情的是曹操,他的儿子虽然还小,但子侄辈众多。在军中也各有任用,权职俱都不低。其中最有竞争力的。就是曹休、曹纯两兄弟,其余夏侯尚、夏侯霸等都是一时俊彦……”
“其次是刘表,刘景升苦无得力大将久矣,南阳的威胁不断,他也一直想找个得力之人藩守北方,好让他腾出手来,好好经略荆南。故而为其子琦求亲,想要两家结成秦晋之好,结成攻守同盟。”
“另外,袁术、董卓、高干、刘备都有派出使者,就连远在江东的孙策,幽州的刘虞,也遣人来探问吕布口风……”
“董卓和刘备?”王羽吃惊不小,刘表、曹操、袁术都可以理解,高干那边,想必也就是个幌子,求亲的主角想必是袁谭。袁谭此时也没到二十,如果能与吕布结好,对他平定并州想必也大有助益。
而另外几个人,就有点莫名其妙了。
刘虞好歹还有个儿子,董卓、刘备都是连儿子都没有的人,居然也来凑这热闹?
“董卓是为侄子董璜求亲,董璜如今官至侍中,总领禁军,只是年纪稍大。而刘备……”孔融面显尴尬神色,轻咳两声,这才续道:“他是为了自己求亲……”
王羽和贾诩面面相觑,祢衡却开口赞道:“刘玄德……果然英雄本色,名士风流啊。”
王羽很是无语,刘备现在三十几岁,想娶个十四岁的小女孩倒算不上伤风败俗,历史上他娶孙尚香的时候,貌似两人的年龄差距比这还大的。
问题是辈分啊!
刘备和吕布好歹年纪差不多,平辈而论,不像自己和孙策,本来就是后生晚辈。这亲事若成,刘备就生生的矮了群雄一辈!
祢衡评价刘备为英雄,王羽倒觉得,这种为了达到目的,无所不用其极的作风,应该说是枭雄本色才对。
当然,诸侯们不会把这事儿当真,都知道刘备的目的和孙策等人一样,纯粹是来捣乱的,真正值得注意的,其实还是曹操和刘表,顶多再加上刘虞和袁谭。
贾诩对此有不同意见,他插嘴道:“这些还只是表面上的,实际上,可靠消息显示,如今在洛阳城的,还有西凉马腾与张邈的密使……”
“马腾?张邈?”王羽的神情顿时变得凝重起来。
他对前一个名字很熟悉,但穿越后,却很少听到对方的消息,距离太远,加上重重阻隔,就算以青州情报网之无孔不入,在那里也是一片空白。对西凉的了解,一部分来自于王羽前世所知,更多的则是贾诩在西凉老家的见闻。
而张邈,这个名字单独拿出来不算什么,如果将其和吕布放在一起,再加上王羽入主青州以来,对方表现出来的种种迹象,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信号了。
这个突发状况,由不得王羽不重视。
“马腾的长子马超,只比主公您小一岁,武艺超群,在西凉素有锦马超之称,按说也是佳婿的选择。可问题是,从主公求亲至今,不过一个多月的时间,刘备、袁术之流得到消息,还属正常,马腾远在西凉,怎么也掺进这摊浑水了?这不是太奇怪了吗?”
“不错。”王羽点头称是,他也有和贾诩相同的疑惑。
西凉远,不光远在距离上,还有交通方面的问题。豫州、淮南、幽州离洛阳也都挺远的,但这几个地方人烟都不少,保留有一些驿站,官道更是完好无损,只要这几个地方的诸侯有心关注,情报往来就可以做到及时。
而西凉屡经战乱,沿途很多地方都了无人烟,这种地方别说驿站,想找个有人居住的落脚点都难。因此,那里的信息传递是很落后的,想依靠商旅往来等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传递消息,等到吕家小姐生儿育女了,马腾都不见得会知道,洛阳在这个夏天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马腾的人来的这么快,只有两个解释最合理:一是马腾在情报方面做了大手笔的投入,因此信息传递的很快,他做出了及时的反应;再有就是马腾的人本来就在中原,恰逢其会的赶上了。
“张邈也有问题。”贾诩继续说着,眉头紧皱:“出兵河北之前,张邈就力邀您西进兖州,表示在您攻打东郡时,可作为内应。后来河北大战连场,他也暂且熄了这个念头,直到刘岱身死后,才又活跃起来……”
张邈人脉很广,人缘也不错,可因为酸枣的那场会盟,他先后与刘岱、曹操交恶,后来又被曹操夺了陈留的地盘,此后就一直憋着劲和刘、曹作对了。
先前他就张罗过迎王羽入兖州,等到这次王羽兴师动众的大举西进,张邈更是兴奋不已。几个月内,派了几十人次的使者来劝说,要不是怕暴露行迹,他说不定会亲身走上几趟也未可知。
之前兖州名士边让当众表达了对王羽的推崇,就是张邈在背后推动的。依照张邈的意思,只要王羽挥军入兖州,钱粮什么的就根本不用愁,他会联系兖州的各路豪强来解决这个问题。
当然,王羽也要为此做一点点让步,譬如:保障弃暗投明的豪强的固有利益,给他们参与军政,晋升的特权什么的。简而言之,就是要在青州新政内,开辟一个小特权圈子出来。
王羽自然不会答应。
他苦心造诣了这么久,哪里会为区区一个兖州改变初衷?口子一开,将来的朝堂就会和汉末的一样,青州很可能也会走上历史上曹操争权的老路。
在接纳大批的传统世家之前,曹操可以以弱胜强,打败袁绍这样的强敌。等到他接收了袁绍的遗产之后,兵锋之利顿时就大不如前了。
攻下荆州靠的不是军事手段,而是威慑加外交。等到真正一开打,顿时就在赤壁吃了个大败仗,而后在汉中被刘备打败,在合肥也奈何不了孙权,最后只能无奈接受了三国鼎立的局面,硬生生的的将乱世延后了五十年。
何况,就算他可以设法解决豪强的问题,攻略兖州也不会一帆风顺的,对手毕竟是全盛时期的曹操。对方不会眼睁睁的看着自己侵吞他的基业,而无动于衷的,一场中原大战不可避免。
这无疑悖逆了王羽定下的,幕府达成共识的休养生息之策,朝令夕改可不是王羽的作风。
贾诩叹息一声,忧心忡忡道:“如果张邈真与吕布达成了一致,今次之事,恐怕又要再生波折了。如今吕布被困洛阳,若是让他得了兖州,岂不如虎入山林?到时我军别说收编并州军了,如何应付这一路强敌就是个大问题。”
“这就是所谓的好事多磨了吧?”王羽摸摸下巴,心里突然闪过了一个很奇怪的念头。
尽管天下大势已经被搅得一团乱麻了,可很多历史上存在的变故,依然沿着固有的轨迹运行着,若是自己放手不理,情况会演变成什么样呢?如果一切该发生的都会发生,那自己的先见之明岂不是又要派上用场了?
第五二八章英才齐聚
尽管麻烦不少,可能引发出很多不可测的问题,但张邈、马腾这二位暂时也只能放着,静观待变。
以王匡和张邈的关系,青州方面就算有所猜测,也不可能对其采取什么行动。事实上,以通常的观点而论,张邈算是青州的盟友,对青州一直持有善意。
虽然由于理念问题,王羽不能接受对方的好意,但总不能就因此向对方动武,那样做,只会令得仇者快,亲者痛,天下有识者心寒罢了,最终得不偿失。
王羽决定采取双管齐下的对策,一方面加快对吕布军的外交,推进联姻的进程。为此,他打算让孔融常驻在洛阳,由祢衡往来通报消息,同时,江淮既然已经恢复了平静,他打算将鲁肃也调过来帮忙。
说起来,招揽了鲁肃后,他还一直没见到人呢。
另一方面,王羽打算班师回高唐,开始高调筹措东渡的各种事宜。
张邈联合吕布夺东郡,在历史上就发生过。当时是曹操东征徐州,被张邈趁虚而入。而现在,打徐州的变成了袁术,但由于王羽的巨大压力,曹操不得不将主力移动到陈留、颍川,展开了对南阳的攻略,为下一步的西征或南征做准备,东郡还是空虚了。
尽管不想让吕布困守洛阳的局面得到改善,放任这头猛虎跑去东郡,但王羽却也做不出提前给曹操通风报信这么下作的事。
实际上,据王羽所知。曹操对情报系统的投入还是很大,很有成效的。在戏志才时代。曹军的谍报系统就已经很强了,在徐州,曾与徐庶率领的青州情报系统,有过好一番激斗。凭借特战队的优势,徐庶稍占上风。
郭嘉接手之后倒是没什么大动作,但贾诩却很明确的告诉王羽,曹军的情报系统大体上没动,却在做着很细微的调整。
这些调整一方面是弥补从前的遗漏。或者修补不够完善的细节,另一方面,则是很有针对性的加强了几个特殊领域的招募和训练。其针对的目标,正是隐雾军,所以这些增强的领域,都与隐雾军的特色息息相关。
别的布置还不是很清楚,但情报显示。近几个月,借着曹操张榜招贤的机会,郭嘉招募了大批游侠和各种江湖上的能人异士。不知就里的人,可能以为,郭嘉是打算效仿信陵君了,可王羽却很清楚。郭嘉这是要成批量的训练杀手。
其实,历史上的郭嘉,就有这方面的嫌疑。
在孙策遇刺杀身死前,郭嘉曾对曹操说: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
结果这句话说完没多久,孙策就死了。
虽然出手的是所谓的许贡门客,但只有三个普通门客,就能围杀了孙策这样的猛人,听起来多少有点奇怪。如果再考虑到郭嘉的那句评价,这里面的味道,还是很耐人寻味的。
连杀手都开始训练了,以郭嘉的智谋,又岂会放过对领地内部的监视和刺探?
张邈行事只是自觉很隐蔽,但实际上,他毕竟是久负盛名的名士,行事风格是很高调的。他在东郡的各种串联,说不定早就落在了郭嘉眼里,只是出于某些原因,并没有对他采取行动罢了。
真玩起阴谋来,张邈这种半吊子哪是曹操、郭嘉这种人的对手?
王羽认为,只要自己班师回青州,将东渡的消息传扬开来,曹操就不会像现在这么紧张了。只要老曹将注意力转回来,张邈也就无机可乘,计划很可能中途夭折。
这一个多月的时间,白波的东迁已经进行了多个来回,除了断后的一万多劲卒之外,其他的几十万人都已经到了洛阳,并开始向东移动。
如果天公作美,不出现恶劣天气的话,这场浩大的迁移行动,将会在五月中旬前后完成。有于禁坐镇黎阳,就足以保障西线的安全,王羽已经没必要继续在魏郡逗留了。
他带骑兵主力离开后,除了减小曹操的压力,让他不会轻易放弃东郡之外,还极大的缓解洛阳一带的紧张气氛,对孔融的外交工作也大有助益。
要知道,吕布这个人,可是出了名的吃软不吃硬。
以私事而言,蔡琰有孕是个很重要的原因。虽然王羽没特意强调,但在青州内部,蔡琰就是他的正室,一旦生下男丁,就是嫡子。从势力传承的稳定性来说,没有比这更完美的结果了。
就连得过且过的贾诩,对此都非常着紧,前后劝了王羽好几次,让他尽早将蔡琰送回高唐静养待产。这要是换成做事更严肃的田丰,亦或老爹老娘他们,知道消息后,还不知道会紧张成什么样子呢。
公事加上和公事一样的私事,王羽干脆把事情交给徐庶、鲁肃等人打理,自己甩甩手,直接打道回府了。曹操、郭嘉固然很有智谋,但王羽觉得自己留下的这个组合应该也不差多少了,至少不会被全面压制。
当然,王羽也不会把希望都放在别人身上。
人的行为,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最难预测的。即便是贾诩、郭嘉这样的智者,顶多也只能根据某些人的性格和利益所在,进行有限的预测罢了,没人能真的料事如神,完全洞彻智慧堪与自己比肩的智者的心思。
王羽要求幕僚们在战略上和外交上同时做好准备,以应付出现最糟糕的情况也就是吕布成功占据东郡,将洛阳周边连场一片,成为兖州新兴势力后,青州方面该如何做出应对。
至于马腾,王羽暂时没有任何头绪。情报太少,他连马腾在与洛阳联系之前。到底在和哪一方势力联系都搞不清楚。董卓、曹操、甚至袁谭、高干,以至于河东的郭太之类都有动机和嫌疑,一个一个去猜实在太难了。
实际上,若非情报司中有贾诩的族人参与,并且在洛阳认出了西凉名士阎行,知道其在韩遂手下效力,而此时的韩遂正与马腾交好,否则王羽根本就无从得知西凉势力的出现。
阎行是谁。王羽完全不知道,西凉势力当中,他能叫出名字的,也无非就是马腾父子几人,韩遂再加上个庞德罢了。
情报少得没法再少,王羽纵然有先知的本领,也无从揣测马腾势力的出现。到底会给中原带来怎样的变数,更谈不上设法应对了。
王羽能做的,也只有加强对三辅的刺探,叮嘱贾诩尽快将情报系统的触角伸过去,以免出现和之前河东一样的情况,情报延迟的时间过长。
贾诩觉得很为难。却也只能苦着脸应下。
这件事可不好办,西凉那地方太乱,普通的探子到了那种地方,连生存都成为问题,别提刺探情报。再将情报传递回来了。若非贾家在西凉还算是有那么一点点人脉,多少能张罗张罗。贾诩真想撂挑子闹罢工了。
孔融当下返回洛阳,祢衡继续留在枋头,作为情报中转,于禁的羽林军主力离开朝歌,向黎阳方向移动。
不过王羽并没有放弃朝歌的意思,关宁的城管大队很快接管了这里,配合前后赶来的十余万白波,以枋头这个三水交汇之处为中心,开始大兴土木,建设新家园。
张杨、于毒这些最有资格对此提出异议的,此刻却都在庆幸,比起失去一个朝歌城,保住了河内的主要地盘才是值得庆幸的。而魏延和隐雾军的退走,更是让他们大大的松了口气,这支阴魂不散的部队,给他们带来的心理阴影实在是太大了。
一晃到了五月初,这一系列部署都已完成。
王羽准备启程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见到了麾下的一众英才。
其中有新加入的魏延和鲁肃,还有久违了的杨奉等人,再加上有段时间不见了的徐庶、潘璋等人,以及身边的赵云、太史慈、于禁、贾诩……这一刻,黎阳城下可谓将星云集,王羽觉得眼前晃动着的不是人影,而是无比璀璨的光芒!
王羽很欣慰,这就是自己两年多的奋战后,最宝贵的战果和财富了。
拨云见彩虹,群星汇一堂!
有了这些人才,就算没有青州的偌大基业,自己也是天下有数的最强诸侯之一。有了这些英才之助,还愁乱世不能迅速平定么?对此,王羽有着极为强大的信心。
王羽先是看向了鲁肃、魏延,满面春风的说道:“子敬,文长,本将久闻二位大名,今日一见,生平夙愿,又得偿矣。”
魏延身形魁梧,鲁肃却也不是小说里那种文弱书生,老好人的形象,他的身材也同样高大,和魏延站在一起,身形、气势都只是稍逊罢了。
王羽倒也不意外,毕竟有了那么多先例,特别是徐庶,他知道书里和现实是有差距的早就适应了。在文武双全的徐庶之外,再多一个在朝堂上长袖善舞,上吗也能统兵作战的鲁肃,对青州来说,却也不嫌多。
“些许薄名,竟得入主公清听,得以见用,肃不亦幸哉,原为主公效死。”鲁肃很激动。王羽先是遣人寻访,对此上门拜会,自己人还没到青州,重用的任命就已经发出来了。他本就是重诺守义之人,如此隆重的招揽,足够他生出士为知己者死的感触了。
“延……”魏延也很激动,但一时却不知说什么好。鲁肃好歹还在地方上有些名声,魏延的出身连寒门都算不上。他修习武艺靠的是天生神力和偷学来的只鳞片爪,在地方上也不能说完全没有名声,但无非是恶名罢了,在这种场合,他自己都不好意思提。
“不必多礼,某从来都不讲究这些俗礼,随意些才好。”王羽扶起鲁肃,然后拍拍魏延的肩膀,笑道:“如今洛阳事正千头万绪,子敬就与文举、正平一道留在这里,有事一起参详。文长远来辛苦,此间兵事已了,正可与本将一起回高唐。”
“喏。”二人对王羽的安排自无异议。
“元直这一仗打得不错,打出了威风,也震慑了敌胆,就是有些太冒险了。其实固守等救援也是个办法,不过,你的性子恐怕……”
王羽转向徐庶,语重心长道:“尽管辛苦,但这次你还不能歇下来,西线这边就交给你和文则了,子敬也是少年英杰,遇事你们尽可先商量着办,不必非得等到奏报来回。不过,司州的局势不比河东,复杂得紧,遇事还是以求稳为主,不要太急了。”
“是。”徐庶郑重领命。
随后,王羽又分别勉励了潘璋、马忠等人几句,潘璋虽然性格有些跳脱,但在王羽面前还是很规矩的,当下规规矩矩的应了。最后,王羽看向了杨奉、韩暹这一干人。
白波众将的神情都很激动。一别数年,谁能想到还有再见之时?想到几个月前坐困愁城,走投无路的样子,众将都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王羽抬手向周围指指,温言道:“朝歌城一带的土地还是很肥沃的,于毒、眭固退走后,周边也没有太大的威胁,虽然地处前线,但安全还是有保障的。这里的气候与河东相差也不大,尽可容得下诸位存身。”
不用抬头去看,韩暹也知道这块地域是什么光景,想到颠沛多年,终于有了个可以安心屯垦的存身之所,一时间,他也是热泪盈眶,激动得连话都说不出了。
人的梦想,有的时候就是这么简单,韩暹这个统率十万众,听起来很威风的渠帅,骨子里其实也不过是个农夫罢了。
“小……主公,俺……”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一样的,李乐、胡才就露出了欲言又止的表情,他们两个可不愿意当农夫,挥锄头到底是什么感觉,他们早就忘记了,生满老茧的手只会握刀。不过,见识过了青州新老众将济济一堂的风采,一向很狂妄的李乐突然对自己没了信心。
“还打算继续从军的,到元直那里报个名,从今年开始,地方军的建设就会正式展开,元直,此事就由你来负责,文珪等人依然作为你的副手……”
早在新政施行之处,王羽就和田丰商定了尚武之策,只是一直没腾出足够的资源实施。若不是训练不足,徐庶的原山之战也用不着打得那么险,现在形势安定下来,王羽决定将此事正式提上日程。
徐庶将来若要为帅,不经过大规模的练兵是不行的,黄巾众将的武艺、韬略都有所不足,但统率民兵倒是绰绰有余。而潘璋那些偏门战法,用在隐雾军身上虽然也很好,但用来弥补民兵战力不足却更加实用。
所以,王羽的安排是以徐庶为主,鲁肃为辅,于禁这个老手从旁照应、指点,再加上一众黄巾将领的协助,就从魏郡开始,将这项政策施行,并推广开来。
王羽相信,等到下次自己挥军大举西进的时候,这些布置就会成为澎湃的动力,推动这股从山海之间卷起的风暴,席卷中原。
那一天,不会遥远。
第五二九章降卒归心
王羽走了。
比起来时的大张旗鼓,他离开时可谓轻车简从,只有八百重骑和赵云的四千轻骑随行。
对于王羽的离开,有人弹冠相庆,有人扼腕叹息,有人心存狐疑,但总体而言,都是以庆幸居多。尽管王羽离开后,屯驻在魏郡的青州军实力并未减弱。
而对关宁统辖的城管大队的八万降军来说,生活并没有发生多大变化。
如今的城管大队,已经摆脱了初时的乱象,变得井井有条起来。所有的成员开始向两极分化着,因为摆在他们面前的,有两条出路。
第一条是服劳役的同时,继续军事训练,经过选拔后,重新编练入伍。实际上,这支部队虽然表面上被当作辅兵,但其内部施行的却是军事化的管理,连训练都只比骠骑六军稍逊一筹而已。
在这支辅兵进行劳作的同时,不断有人会被选拔出来,补入正规军。骠骑六军如今都在队伍中派驻了代表,开始人数较多,有监工或狱卒的意思,随着时间的推移,降卒逃亡的倾向越来越低,监视部队逐步撤出,最后就剩下了专门选拔兵卒的人事官。
这些人事官经过长期观察后,会挑选合适的人,作为六军扩军之用,对于依然有志在马上取功名的人来说,这是个很好的脱离途径。
选拔的标准大体上差不多,无非身体健康、忠诚可靠之类的,但根据选拔部队的不同。细节上会有些区别。比如羽林军更注重对命令的服从,泰山军更重视体魄的健壮。雷霆军的人事官更喜欢选拔身手敏捷、手眼配合好的人……诸如此类。
有人愿意向上,也有人更满足于目前的生活。
坦白说,现在的生活并不算差,每天出力劳作的时间不会超过五个时辰,没有生命危险,却有很丰盛的三餐保障。由于高唐的那场大战,一直到了夏天,青州军中肉食供应还很充足。基本上每天都有供应。
新鲜马肉当然保存不了这么久,但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青州供应最充分的一种物资就是盐,如何将马肉腌制得更耐久、更可口,早就是高唐的厨子们最大的课题了。
天天有肉吃,粟米饭管饱,时不时的还有白面馒头、兰州烧饼之类的稀奇物事打牙祭有那见多识广的。还指着烧饼说出了当年的典故,王骠骑如何只身探司徒府,如何月下戏貂蝉,李校尉又如何乔装卖烧饼,最终一举定乾坤。
一天劳作之余,坐在木香尚未消散的新屋子里。清凉的晚风徐徐拂过,口中吃着香酥可口的烧饼,耳中听着跌宕起伏的传奇故事,脑海里憧憬着美女爱英雄,只手掌乾坤的英姿勃发……恍惚间。让人不由有种乱世已经结束,太平盛世重新到来的错觉。
就算解甲归田。也不太可能获取比这更好的待遇,享受到如此惬意的生活了。
通常而言,尊者为讳,就算是很辉煌的事迹,也不会被允许以这种方式流传。上位者们只喜欢让普通小民谈论他们的伟大和崇高,入洛阳应该是为了拯救万民,为了天下大义,不怕牺牲,毅然献身,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好像只是为了去装逼泡妞一样。
但这些故事早在河北大战前,就在青州领内流传了,王骠骑似乎也是浑不在意,就那么任由人评说。
降卒们开始时,都是不解且惊惧,但发现军中无人因此倒霉后,顿时变得饶有兴致,连被俘虏的忧惧都抛在脑后了。
听着,听着,传说那个中嘴里能喷火,眼神可以杀人的凶神形象就消失了,代之的是一位机智勇敢,有情有义的少年豪杰。
惊畏忐忑皆去,亲切感顿生,几万降卒能一直保持稳定,未尝不是这些传说故事的功劳。
等到没人担心这些了,大伙儿就开始琢磨起将来的前途来。那些有志于重返战场的自不消说,只要努力劳作、训练,机会总是会降临的。
但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有过了惨败被俘的可怕经历,如果不是被强迫,或是生活所迫,依然有勇气重返血腥战场的人,胆量、勇气定然异乎寻常。
对大多数人来说,能躲开血腥的战场,享受安逸惬意的生活,那是梦寐以求的。而仁慈的王骠骑,也没有忽略大伙儿的感受,早就为大家铺平了通向美好未来的道路。
就在离开高唐,西行魏郡的前夜,关队长亲自宣读了骠骑将军的命令,他说:等到需要集中大量人手进行的大规模建设完成后,大家就可以各自返回家乡,成为地方上亭长级别的官吏了。
这是个让人喜出望外的安排,亭长的传统职责就是维护维护治安,抓抓盗匪,协调乡里纠纷,组织人手修路筑堤什么的。在青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