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第一强兵(鲈州)-第2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要收降吕布,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等了片刻,让众将消化这些信息,贾诩继续说道:“说容易,是因为他的性情,过于分明的性格虽然会增加说服的难度,但也很容易被看穿和针对,卖人情给他只是第一步,还有一些后续的计划,以后慢慢大家就知道了……”
他目光一转,落在了太史慈身上,意味深长的说道:“我军不是不能和吕布军冲突,但冲突的理由很重要。如果是对方挑衅,我军当然要示之以强,以免被人看扁了。可如果欺压上门,未免就有前功,尽弃的危险了。”
见太史慈脸上露出了了然神色,贾诩再次转向王羽,眯着眼笑道:“其实,眼下想让吕布不插手,其实有个好办法,不但能达成这个目的,而且还能大大加快收服并州军的进程。”
“哦?”王羽的眼睛也眯起来了,笑容也是同样的意味深长:“本将也有了个好办法,倒是正好与文和印证一番。”
第五一九章联姻之议
智者对答通常都喜欢打机锋、卖关子,不过贾诩和王羽毕竟是臣主有别,在这方面,老狐狸还是拎得很清楚的。
“当日吕布反出洛阳,流离河东,白波众将不但与其相安无事,还周济了不少粮秣给他。此后双方并肩御敌,也算是有些情谊。欲解今日之事,主公只消修书一封,坦言借水路之事,吕布必要犹豫,然后……”
贾诩眼一眯,嘴角一挑,露出了招牌式的貌忠实奸的笑容,嘿然笑道:“某闻吕温侯有女初长成,如今正待字闺中,主公不妨顺势遣使求亲。想那吕温侯心高气傲,目无余子,天下虽大,又有几人能入其眼?主公似乎是唯一得过他当面赞誉的……”
王羽微微一怔,没想到贾诩出了这么个馊主意,但听起来偏偏还很有道理。
“虽然主公与其有夺美之恨,但毕竟时过境迁,以吕温侯的豪霸,想必也不至念念不忘至今。更何况,主公若是成了他的女婿,辈分上自然就低了,他一个长辈,还好意思和晚辈斤斤计较吗?”
贾诩的语速飞快,将利弊分析的却极为透彻。
王羽和吕布都是一方诸侯,他主动上门求亲,其实就等于自降辈分了,对很在乎面子的吕布来说,这不是什么难以接受的事。
正如历史上,刘备和东吴联姻一样,亲事一成,刘备就矮了孙权半辈。孙权当时转的念头,想必和贾诩现在说的也差不多。借着亲缘和势力的双重之便,让刘备冲锋陷阵。自己则循序渐进的吞并掉刘备的势力。
只是孙权没刘备高明,不但没能顺利吞掉刘备,反而被对方借势夺了荆南,进而取了西川,成就了三国鼎立之势。
现在贾诩的建议就是舍弃辈分、面子之类的东西,以求和性质的一次出使,完成这场联姻。吕布这种人吃软不吃硬,这招双管齐下。正是对症下药之策。
等到双方亲缘确立,再考虑两军合一之事,就容易得多了。
“军师言之成理,不过主公已经大婚,再娶吕布之女,名分上怕是有些不妥。”提出质疑的是赵云,赵云应该是青州众将中最正派的一个人。对传统、规矩之类的事情非常在意。
“这事简单。”贾诩虑事向来周全,自然不会被这点小问题难住:“主公宅中,是没有上下高低之分的,只有职责上的区别,蔡夫人代主公执掌经史教育,貂婵夫人管的是谍报等隐秘事。再加上那位无名有实,掌控商事的糜家三小姐和太医令张令君,再多一位又何妨,要考虑的不是名分,而是职务!”
王羽翻了个白眼。什么叫无名有实,小爷和那二位明明是很清白的好不好?一个手指都没牵过耶!再说了。自己给两位娇妻找点事做,是怕她们太闷,这怎么就跟抄诗似的,也成了规矩呢?说起来还一套一套的。
“有点意思哈。”王羽腹诽,太史慈却乐了,他兴致勃勃的追问道:“那军师你说,给吕家小姐找点什么事呢?难不成让她去抢元皓先生的差事,去屯田吧。”
“这还不简单?”贾诩早有成竹在胸,此刻也是应答如流:“温侯那位千金听说自幼是当做男孩养的,在武艺军略方面很有些造诣,主公求亲之际不妨命使臣将此事挑明,答应她过门后,可以作为武将,独掌一军。”
“咝……”此言一出,众将都是倒抽了一口冷气,连于禁都动容了,他皱眉道:“令女子掌军,会不会有些太儿戏了?而且……那位小姐如今芳龄几何?”
“应该是小主公三岁,生日么……”贾诩事先的准备工作做的不是一般的充分,连人家女孩的生辰八字都在打听了,见众人看过来的神色都有些怪异,他老脸一红,连忙岔开话题:“咳咳,这个还没打听到。”
紧接着,他面容一肃道:“至于掌军的问题,其实很容易解决。子义要率领水军东渡,烈火铁骑的帅位便出了缺,这支部队相当于主公的亲卫,应该很少会有单独出征的时候,命一亲近之人代为执掌,又有何不妥?”
眼见众将都露出了深思之色,他继续加码道:“各位想想,以吕温侯的性格,想正式交涉,令其降服的难度会有多大?如果采取这种方式,不就容易多了吗?潜移默化啊!”说着,他长叹一声,很是遗憾的说道:“可惜公孙将军没有女儿,否则……”
王羽一头大汗。
原来种马的炼成,不一定是主观使然,很多时候都是社会逼的啊。牺牲自己一个,兵不血刃的解决两大诸侯,顺便还能大大增强实力,这种事,在情在理,都没办法拒绝哇。
好吧,这也未必算是牺牲,吕布的女儿,虽然名不见于经传,但野史中还是有不少记载的。吕布本人长得很帅,想必女儿也不会太丑,就算是个假小子,咳咳,还能野得过后世那些比男人还爷们的女人么?
王羽对自己的这方面的适应能力,还是很有信心的。
仔细想想,贾诩出的这个主意一点都不坏。重装骑兵的编制目前只有八百,但迟早是要扩充的,而吕布麾下的并州狼骑,最擅长的就是打硬仗,如果配齐了装备,只要稍加磨合,就是一支威震天下的铁骑。
建军,没有比这更快的办法了。
如果结亲的计划顺利实施,大可以将这支骑兵的扩军完全交给对方,一个年仅十四的小女孩,肯定忙不过来,倒时候还不是得向老爹吕布求援?这一来二去的,两军合一不就水到渠成了么?
要说善战者无赫赫之功,贾诩出的主意。通常都是这种杀人不见血的。看起来他只是随口一说,暗地里却做了不知多少准备工作。
这不。众将已经兴致勃勃的讨论起来了。
赵云出主意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可以将王羽的后宫规矩形成定制,以后联姻起来就名正言顺了。于禁表示赞同,进而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认为可以假以平妻之名,以示一视同仁的意思。
周仓一直咧着大嘴傻笑,他初来乍到。既不知道说什么有没有忌讳,也不知道到底该说点啥。这种类似打趣主公的行为,实在是世所罕有,让他颇有些无所适从。
太史慈凑了会儿热闹,突然开始不痛快了,揪着贾诩不放,不依不饶的让胖子给他个交待。这样的安排。分明就是把他这个亲卫大将给放弃了嘛!他又不打算在水军待一辈子,等回来了要怎么办?
贾诩解释说,反正你只要有仗打就好,对练兵什么的既不在行,也没那耐性,索性就哪需要就去哪儿。反正先锋大将的位置会一直给你留着。这么一说,太史慈这才转忧为喜,心平气和了。
笑闹归笑闹,众人的注意力都还放在王羽身上,这个计划最大变数。就在两边的当事者了。
贾诩虽然将吕布的性格算了个十足十,并州军中也没有什么擅长出谋划策的谋士。但其中毕竟还是有那么两个处事冷静,善于把握局势之人。张辽、高顺会对吕布施加何种影响,连贾诩也无法尽知。
另外,王羽的态度也很重要。
贾诩很清楚,这位主公多少算是个性情中人,从对河东的应变中就能看出,王羽做事还达不到完全用理智做判断的境界。
这样的人作为君主,多少让自己这些谋臣有些头疼。主公的两位夫人,加上两位准夫人,样貌、人品那都是无一不佳的,吕温侯这位千金,多少有点……非主流,样貌听说也是有些……咳咳,总之,和几位夫人迥然有异。
贾诩很是忧愁的看着王羽,生怕这位风流种子要求先问才貌,再行商议。
好在,王羽对贾诩的担忧一点都不在意,见众将都觉可以一试,他也没有拂逆众议的意思,轻松的点点头,道:“那就试试好了。让文举走一趟,就算谈不成,想必也不会有什么后患。”
“主公英明。”
事情议定,剑拔弩张的气氛也没了,众将一时不好再提威吓张杨的话题,却都不肯散去,搞得王羽有些纳闷。
他向众人问道:“还有事?”
太史慈吭哧了两声,没话找话道:“主公您不是说,也想了一个法子,要和军师印证吗?”
“哦,这个啊,要是以求亲为主,我想的这个就有些不合时宜了。”太史慈不提,王羽自己都差点忘了,那个办法本也是他灵机一动想到的。
“除了求亲之外,还有让吕布置身事外的办法?”贾诩眼睛一亮,虚心求教道:“主公何妨说说看?”
王羽坦然道:“其实很简单,一点都不复杂,就是子义提示我的……”简略说明了一下,王羽摊摊手:“这办法比文和那个可差多了。”
众将不答,眼中却都闪着莫名的光彩。
“也不尽然。”贾诩摸着下巴,沉吟道:“主公所想,与诩的角度不同,却有异曲同工之妙。与其舍弃,不如取长补短,并作一策,说不定效果会远超于前呐。”
“当真?”王羽有些意外。
“且容某细思之。”贾诩微微颔首。
贾诩沉思着走了,于禁当即告退,周仓见没自己事了,也跟着走了。众将聚在枋头,本也就是为了商议军情,顺便送送张飞,既然议定,自然没什么好继续耽搁的。
太史慈却陪着笑,凑了上来:“主公,您答应的事,肯定不会变卦吧?”
“什么事?”王羽被他问得有些摸不着头脑。
“就是给某壮行的事啊!”太史慈理直气壮的说道:“元直只是爬个山,您就写了那么长的诗给他,俺要去的,可是秦皇嬴政都没去成的海外仙岛,您不写一篇惊世之作给俺壮行,俺是会伤心的。沧海茫茫,这要是一伤心,说不定就回……”
“好了,好了。”王羽又好气又好笑,连忙打断太史慈的话头,把不吉利的字眼给堵了回去,“我答应你,等你出海的时候,我写篇更好的给你,保证让元直羡慕得流口水,行了吧?”
“成!”太史慈欢天喜地的走了。
王羽看看一直落在众人后面,欲言又止的赵云,心里有些打鼓,死皮赖脸的子义倒也罢了,不会连成熟稳重的子龙也喜欢上这道道了吧?
“主公,您之前说的那两句……是否还有上下句呢?”看着赵云腼腆的表情,渴望的眼神,王羽有种五雷轰顶的感觉。
跟风这种事,连子龙这样的厚道人都不能免俗么?而且,这个要求实在是……要知道,那可不是诗,而是好长的一片散文爱莲说!哥只是几十年前在中学背过,现在能随口整出两句就已经是很厉害了,还想要全文?
可是没办法,事情都是自己整出来的,也只能自己收拾残局了。他苦着脸答道:“这事儿啊……我想想办法吧。”
第五二零章共效于飞
在外界看来,王羽大举西进,气势汹汹,惹起了诸多的忧虑。但实际上,这是王羽穿越以后,进行过的最轻松的一次军事行动。
魏郡这种连通南北的通衢之地,本就是战略要地,即便没有河东之变,王羽迟早也要部署一支强军过来。一方面守卫西部领地的安全,另一方面还可以和济北的徐晃泰山军形成呼应之势,对兖州形成钳制。
只不过,以外间的揣测,绝大多数的人都猜测,镇守魏郡的应该是黄忠的雷霆军。毕竟羽林军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王羽重新建军之后的使用上,都是将其作为近卫部队使用的。近卫军团一动,自然会引发诸多的猜测。
只有青州军中的高层才知道,此番事了,羽林军也不会再回返高唐,而是会留在魏郡,镇守这个青州的西部重镇,震慑周边群雄。
因此,对王羽来说,这就是一次武装大游行。
他用不着操心太多闲事,只要时不时的在军前出现,让各路诸侯知道他来了,就足够了。其他时间,他大多都在游山玩水。最大的明证就是,这一次,他将两位娇妻都带在了身边。
原本只是因为之前戎马倥偬,对两位娇妻过多冷落,想着做些补偿。可送走张飞之后,王羽突然发现,家里的二位才貌双全的女子,似乎还能派上其他用场,比如:枪手。
这件事王羽琢磨了一整天,想着怎么才能不着痕迹的提出此事。并且说服妻子。想了很久,他终于有了点想法。并且在入夜后开始着手实施了。
“夫君,你要妾身和妹妹一起……侍寝?”听到王羽突如其来的要求,即便以蔡琰一贯的清冷震惊,也不由霞飞双颊,羞红了俏脸,连说话都有些不完整了:“这……这于理不合吧?”
貂婵没说话,那双会说话的美眸却是狠狠的剜了王羽一眼。虽说是含嗔怒视,但她那双眼睛本来就生得媚意十足。再加上她的怒意倒有九成是装出来的。这一瞪也是只见其娇柔宛转,却全然没有冰寒冷意,饶是王羽心中有事,一时间也觉阵阵虚火上升。
“人伦大礼,怎会于理不合?”王羽脸不红心不跳的说道:“古有娥皇女英共侍一夫,传为千古没谈,琰儿你熟读经史。博观古今,应知这‘侍‘字当作何解吧?”不等蔡琰答话,他便自问自答道:“没错,这个字包括了很多的含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一起侍寝了。”
他这番话若是放在百多年以后的两晋南北朝。说给那些以风流自诩的名士们听,说不定会赢得一片热烈的掌声。但蔡琰出身名门,自小受的就是最正规的教育,王羽能得到的,也只有一个好看的白眼了。
“夫君你总是有得说。”对这种非常之事。蔡琰心下是抗拒的,但也没什么坚拒的意思。传统的妇德中。对丈夫的依从是很重要的一条,何况这种闺房秘事原本也没什么规矩的,男人既然能三妻四妾,和姐妹一起侍奉想必也没什么不可以吧?
貂婵就更不在意了。她出身司徒府,本来就是被养来以色娱人的,虽没见过王公贵族们私下里做的那些勾当,但听的却是不少。相比于那些人,自家夫君郑重其事提出来的这个要求,根本就算不得什么。
只是道理虽能想得通,但实际做起来却是两码事。
二女美眸相对,心中都如有小鹿乱撞,手啊,脚啊,都不知往哪里放才好;眉啊,眼啊,也不知看向哪里才对。偶尔和王羽似笑非笑的眼睛对视刹那,脸儿顿时就像是发了烧一样。心中只是暗叫:自己究竟是怎么了,难道也在暗暗期待着什么吗?
将妻子们娇羞不胜的神态看在眼中,王羽食指大动之余,也不由暗中得意。
双飞当然是他期待已久的节目,不过,他今天打二位娇妻一个措手不及,却不是仅仅为了这事儿,他主要还是想先搅乱二女的思路,好顺势提出那个很不好解释的要求。
特别是蔡琰,这时代的文人对风骨是很在意的,抄袭、枪手都是很受唾弃的行为,不过,王羽现在已是骑虎难下了。
其实想一想,如果临行赠言成为惯例,对军队的凝聚力和士气都是大有帮助的,同样也有助于提高将领的忠诚度和荣誉感,何乐而不为呢?
唯一的麻烦,就是自己的储备有限,容易卡壳,不过,如果有一个好枪手帮忙,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二位娇妻无疑就是帮手的最佳人选。蔡琰是这个时代最著名的才女,貂婵从小也是熟读诗书,知识水平很高的,有二女帮忙,再加上自己记忆里那些断断续续,残缺不全的名句佳篇,何愁大事不成?
只是貂婵容易说服,蔡琰却有些麻烦,王羽想了又想,最后想出了这么个歪招。准备趁着二女意乱情迷,迷迷糊糊的当口,直接敲定此事。
“琰儿、婵儿,你们是答应了,还是答应了?无论你们怎么选,为夫都会尊重你们的选择。”
“藤萝依草木,嫁夫须从夫,”含辞未吐,气若幽兰,欲语还休,娇靥含羞,蔡琰这一瞬间流露出的风情,让王羽心头猛地一震,差点就忘记了初衷,只是专注的投入到了不经意营造出的旖旎氛围之中。
只听蔡琰轻轻说道:“夫君既有命,妾身自当无有不从。不过,如若夫君怜惜妾身,可否容妾身提出一个小的要求?”
王羽微微一怔,这种时候提要求?琰儿也学坏了啊,这是跟哪个坏人学的呢?
他顺势说道:“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为夫也有点小事,想请娘子们帮忙呢。”话一出口,却见二女猛然抬头,美眸中异彩连闪,显然被王羽习惯性的剽窃给吸引住了。
“心有灵犀一点通?夫君说得真好呢,不知此句可有全篇,妾身能否一窥全貌?”蔡琰忘了害羞,满眼期待的看着王羽,问出了王羽最近时常听到,并且为之苦恼不已的一个问题…
“是啊,夫君的诗篇,近来在领内流传甚广,连兖州、徐州都风传不已。据说旅居徐州的大儒郑玄见了夫君的诗篇后,也是赞不绝口,评价说:以文观人,夫君不是一味炫耀武力之人,胸中别有乾坤。因为这样,他还动了念,打算回青州看看,特别是要来书院观风。”
貂婵从前由于环境所限,对诗词歌赋这一套倒是很有兴趣,自从跟王羽回了泰山,开始接触情报工作之后,她的一颗心就全都扑在了工作上,连感慨都是从大局方面考虑的。
“听说濮阳名士边让对夫君的诗句也颇为推崇,其中虽然有张使君帮衬的功劳,但夫君的才华才是主因。边让在东郡既有影响力,若是夫君有暇,大可邀集各方名士,以文会友,即使不能因此而传檄定一方,对消除地方上的抵触情绪也是大有助益的。”
以文会友?饶了哥吧。
王羽心虚不已,貂婵说的倒是很有道理,可实现的难度却不是一般的高。在汉朝,诗这种文学形式没有风行,并非汉朝人没文化,没才华,只是他们更重视比较实在的文和赋,诗只是作为娱乐之用,偶然为之罢了。
自己的诗之所以被各方推崇,主要还是因为身份摆在这儿了。就像后世那些高官一样,只要权势到了,信手涂鸦两句,都会被奉若经典,何况自己抄的这些诗句,本就是千古名句呢?
别说郑玄那种和老丈人蔡邕齐名的大儒了,就连眼前这二位娇妻,想要作诗的话,也是和喝水差不多自然,和这种人以文会友,那不是两句话就显了原形?
“此事须容后再议。”眼见貂婵越说越起劲,王羽赶忙给她第泼冷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为夫我的才学确实不怎么样,就是时不时的会有些灵感,写出一些佳句来。近日,我正为此而苦恼,这些佳句虽还不错,词意也在胸中,可就是没办法加以补全,就像是……”
想了想,王羽想出了个还算说得过去的借口:“嗯,像是只会写最精彩的地方,前面的铺垫和后面的余韵都一概不会那样。”
“夫君的意思是……”二女都是冰雪聪明之人,闻弦歌而知雅意,一下就捕捉到了王羽的真实意图。
“娘子们果知我心!”王羽喜道:“我就是这个意思,以为夫自己的才学,想要补全这些佳句恐怕要很久,如果娘子们肯帮忙,那就容易得多了。夫妻同心,其利断金么,对不对?”
“夫君若不嫌弃,妾身自当相助,只恐妾身才具不足,误了夫君的佳篇。”蔡琰不无期待的答道。
“哪有这许多恐不恐的,这事就这么说定了。”了却一桩心事,王羽顿时觉得轻松了不少,延手邀请道:“娘子们,那咱们,继续吧?”
“……”二女顿时又变成先前那副低眉垂眼的模样了。
王羽虽然不是花丛老手,但基本的常识还是有的,见状如此,哪还不知道,二女已是千肯万愿,就等着自己主动出击了?
他心下火热,一手揽住一个,正要往寝帐走,中军帐外却传来一声不合时宜的禀报声:“启禀主公,军师求见!”
第五二一章投机者魏延
没好气的看着贾诩,王羽气哼哼说道:“又有什么事?非要这个时辰来说?文和,本将可不是吓唬你,今天你要是不给某个交代,本将就给你个交代,你最好悠着点哦。”
“臣惶恐。”嘴上请罪,贾诩脸上却笑嘻嘻的,殊无半点歉意,不过他倒也没板着脸,说些诸如:前方将士浴血奋战,主公不可在后方夜夜笙歌之类的扯淡话。只是躬身一礼,敛容道:“只是有些事,还是速做决断的好。”
“洛阳那边,你和文举商量着办不就可以了?”王羽心不在焉的答道。
“非也,非也。”贾诩摇头不迭:“那件事虽然重要,但却算不上紧急。从河东至河内的水路不是那么好走的,往来需要的时间也很多,就算一切顺利,等白波全数迁移完毕,恐怕也要等到夏天了。”
“那还有什么事?莫非曹操有什么动作了?”王羽被他说得有些没头绪。
贾诩一副早知如此的神情,提醒道:“主公真是贵人多忘事,那位魏文长,您莫非打算置之不理么?”
“他?”王羽觉得贾诩有些莫名其妙,反问道:“文和,你以为我应该如何处置他?”
“主公以为此人如何?”贾诩不答反问。
王羽想了片刻,沉吟道:“此人武艺是很不错的,胆略和魄力也足,似乎还有些心机,不过忠诚方面倒也不用太过担心,用之为将。镇守一方还是不错的。”
这些评价,大部分都来自于他前世所知。概括性很强。实质性内容不多,这也不能怪王羽没见识,实际上,大多数后世读者眼中的魏延,形象恐怕都是很模糊的。
诸葛亮对他有个很玄幻的评价,既所谓脑后有反骨,日久必反。可到了最后,魏延也没真正的造反或叛变。最冲动的时候,也只是想着收拾了杨仪,然后接诸葛亮的班,继续北伐大业。
刘备对魏延则是相当重视,在关中太守的人选上,甚至舍弃了张飞这位义弟,选择了信任魏延。
而魏延的出场方式。也很有戏剧性,他是在刘备逃离新野,到达襄阳城的时候突然杀出来的,选择的时机非常之巧妙,全然不像是个有勇无谋的莽夫。
贾诩突然问起,王羽给出的答案自然也不会太清晰。谁让他还没见过真人,就知道了很多相互矛盾的资料呢?
“主公明鉴。”贾诩含含糊糊的应了一声,随后说起了自己的见解:“您说的大半都不错,只是在心机方面,有些低估了他。至于为将镇守一方……诩以为,此议亦值得商榷。”
“这话怎讲?”贾诩最厉害的就是看人的本领。难得他主动进言,王羽当然要洗耳恭听。
“从孟津那一战中就可以看出一些端详。”
贾诩解释道:“他和元直一样,是慕名来投军的。元直那时,骠骑名录还未传开,而元直行事的作风也低调,后来还是立下功劳之后,您亲自提拔,并令其恢复本名的。虽然两人的境遇并不一样,但即便易地而处,想必也不会有太大差别。”
“有理。”王羽点头认可。
徐庶是个很识进退的人,在河东的一系列战役中,他的这个特点,可说是展现的淋漓尽致。明明自己没出手,一切都是徐庶自己筹谋的,但一战功成后,反倒是自己的名声高涨,徐庶就差没对人说,他是奉了自己的锦囊妙计行事了。
魏延在孟津那么张扬的做法,换了徐庶,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出的。
“他既然是来投军的,沿路又打探到了不少消息,正常来说,应该取道太平无事的洛阳,而不是战云密布的河内。可他偏偏往河内来了,而且在流言中着重说到的孟津徘徊不去。您觉得,他是在等什么,或者找什么呢?”
“说下去。”王羽知道戏肉要来了。
“很简单,他就是在等机会。”
贾诩断然做出了结论:“如今骠骑六军已成规模,众将各安其位,到大战再起,有大规模的扩军行动之前,想必都不会有什么上位机会了。从一介新丁,就算骠骑名录上有名,想成为一军主将,恐怕也很难,除非和子龙一样,有某些特殊的本领。”
王羽点点头。赵云的战场嗅觉,源自与他与生俱来的敏锐观察力,这项能力使得他成了轻骑部队的不二主帅人选,再加上界桥之战中的经验表现,才造就了这位最年轻的一军主帅。
魏延的名头不比赵云低多少,但能力方面,似乎没什么太特殊的地方。
“时势造英雄,想必他打的也是同样的主意,准备在河内之战中大展身手,进而在我青州军中赢得一席之地。这一点,从他对出手时机的把握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依照贾诩的分析,魏延很可能在酒楼相遇之前,就盯上周毅等人了。随后的争论,既是为了表明身份,同样也是传达善意信息的意思。等到孟津乱起,他也不急着出手,而是一直从旁观察,为的就是找到一个最佳的出手时机。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等到了。
周毅等人因为判断有误,陷入困境,即将被困在城中。千钧一发之际,魏延出手,用最具震撼力的方式出了手。事后,救人的功劳自不用说,周毅等人的感激和随之而来的敬重才是他最需要的。
有了这个,只要再有王羽的认可,他就可以赢得这支战力超卓,指挥官的水平却有所不足的部队的指挥权,在接下来的河内战事中大放光彩,或是全军覆灭了。
对贾诩前面的分析,王羽很是惊叹。但最后那句,却让他有些纳闷:“全军覆没?”
“对。全军覆没!”
贾诩郑重点头,很认真的答道:“他虽然有些智略,但毕竟身在民间,年龄所限,阅历也颇不足,对形势的判断有所偏差。他没想到,自从元直在安邑取得大捷,摆脱了郭太、李傕的围追堵截后。形势就已经豁然开朗了,主公您顾忌的另有其事。所以,他将目标定为了张杨和整个河内!”
听到这里,王羽有了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可不是么,魏延谋划了这么久,目标显然不仅仅是救下一个无名校尉和一百兵,他是要以此为本钱。将雪球滚起来。他想突袭安邑,杀了张杨,立下一场大功劳。
贾诩的分析和历史上的那个魏延确实很像。小说里,此人第一次出场的时候,也是在刘备后有追兵,前无去路的危难之时。他挺身而出。打开了城门,并且和守城的文聘一通乱战,给刘备进城赢得了时机。
可他没想到,除非荆州军全体倒戈,否则刘备根本就不敢在襄阳与曹操作战。结果刘备跑了。判断形势失误的魏延被晾在那儿了,打光了部队之后。他也只能无奈撤走,千里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