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水浒逐鹿传-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一只狮子领着一群羊,胜过一只羊领着一群狮子!
所以,不管兵再精锐,没有好的将领统带,也是一群乌合之众。
通讯系统,不论是人员,还是军鸽或讯马,第一军的全都是最好的。
为了保证第一军的战斗力,许贯忠继续为第一军厢参谋长,李衍又将最优秀的参谋如刘子羽全都给了许贯忠成立第一军参谋部。
为了保持第一军始终忠于李衍,李衍任命石秀为厢政委,并将朱富培养出来的最优秀的政治干部全都给了石秀成立政治部,而且放出风去:以后军官提拔,政治部的意见,是重要参考依据。
在战乱不休、混乱不堪的五代时期,武人造反的事,频繁发生,赵匡胤为提防武臣像他那样皇袍加身,创立了文武分途、以文制武的国策,导致武将地位低下文人的地位无限拔高。
文官领军,固然少有倚兵自重之心,但在安内的同时,也等于是自废武功,自寻死路。
李衍自然不能干这自寻死路的傻事,但也不能不防武将造反,就算他们不造反,只是阳奉阴违,李衍也受不了。
这就是李衍设立政治部和派政治干部下部队的原因。
其实,政委等政治干部就是相当于是监军,只不过他们不是个体而是团体,而且有组织、有信仰(相信只有李衍才能带领他们走向美好的未来)、有指导思想——梁山政治部早在呼延灼攻打水泊梁山时就成立了,至今已经成立了三四年,培养了很大一批优秀政治干部,也推出了比较成熟的政治思想(主要就是忠于李衍和崇拜李衍相结合),还有不少经过实践的政治推广手段(像忆苦思甜、学习大都督语录等等)。
在政治部和大量政治干部的作用,必定大多数将士都知道李衍、心向李衍。
在这种情况下,那些武将就是有造反或阳奉阴违的心思也不敢表现出来。
另外,李衍接受了孙静等人提出的“军衔太简化了,可能不够升”的建议,又推出了勋章奖励体系。
勋章,梁山的人都不陌生,早在成军之初,李衍就曾颁发过烈士勋章,这次李衍只不过就是参考后世的勋章奖励体系又推出了立功奖章(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和荣誉勋章。
总而言之,在汉城的这半年,李衍对梁山军动了大手术,为以后争霸逐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宣和二年六月,仁川港。
蔡攸指着身后的几十艘大海船,道:“你要的太学生、匠人、船工、龙骨和物资全都在这里了。”
蔡攸痛快,李衍也痛快,道:“古董字画和钱全都给蔡大人你准备好了。”
双方顺利交割,完成了这笔交易。
李衍想留蔡攸在汉城住几日,不过回去领赏心切的蔡攸直接就拒绝了。
李衍觉得蔡攸以后没准还有用,毕竟现在还没跟宋国翻脸。
而且,多亏了蔡攸,李衍才用一堆破玻璃、破香皂、卖不出去的古董字画、大贬值的铜钱和铁钱换了一大批人才和一大堆好东西。
再加上,之前真有些对不住蔡攸。
所以,李衍大手一挥,给蔡攸装了三大箱子土特产,维护了与蔡攸之间的“友情”。
与此同时。
童贯从西军中抽调出的十万精锐已经开到了东京城下。
高俅不甘示弱,也将家底全部拿出,下令:河南河北节度使王焕、上党太原节度使徐京、京北弘农节度使王文德、颍州汝南节度使梅展、中山安平节度使张开、江夏零陵节度使杨温、云中雁门节度使韩存保、陇西汉阳节度使李从吉、琅琊彭城节度使项元镇、清河天水节度使荆忠各携带本部一万精兵聚集在东京城下。
宿太尉则领了圣旨出朝,迳直到宋江行寨军前开读。
宋江等人忙排香案迎接,跪听诏书。
亲耳听见朝廷向他们发出招安,宋江热泪盈眶,道:“某等众人,正欲与国家出力,建功立业。今得太尉恩相,力赐保奏,恩同父母。不过还请太尉宽限我等几日,待我等将老小家眷发送还乡,便整顿器具、枪刀、甲马尽忠报国。”
宿太尉很好说话,再者说,值此关键时刻,也不好太过苛刻,所以给了宋江等人十天准备时间。
报国心切的宋江只用三天时间就将所有事情处理完,然后带着手下一百单八将、两万人马火速上京。
……
第三百七十章 四寇再会
……
水泊梁山。
李衍、方腊、田虎、王庆齐聚一堂。
再见面,四人全都感慨万千!
想当初,他们四个虽然也是绿林路上的一方豪杰,可那时大家全都是名气远远大于实力。
田虎和王庆那时还好点,一人手上还有一两县之地。
李衍那时可就只有水泊梁山这巴掌大的地方。
而方腊那时虽然教众不少,但却是四人之中混得最惨的一个,甚至却连块根据地都没有。
如今,田虎占了八州九十六县,王庆占了九州一百零二县,方腊占了十一州一百二十二个县,而李衍虽然没在大宋占领州县,不过在海外割据一方,而且山东之地李衍来去自由,想要占下,绝非难事!
可以说,四人如今占了大宋快五分之一的领土。
再从实力上来说,田虎如今有兵三十万,王庆如今有兵二十五万,方腊如今有兵近四十万,李衍如今有兵二十多万,四人的兵力加到一起,超过一百万。
根本不可与往日同语!
感慨过后。
李衍道:“三位哥哥,如今朝廷大兵云集在东京汴梁,不知你们有何打算?”
田虎豪迈地说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王庆笑道:“怕他作甚,我已调查清楚,宋国从西边调来了十万禁军,又将王涣他们十个土都快埋到了脖子的老家伙弄来又凑了十万禁军,再加上地方上的乡军和那些所谓的义军,往最多了说,宋国也就有三十万军队,绝没有他所吹嘘的五十万大军。”
方腊道:“二弟、三弟说得不错,既然走上了这条路,就免不了跟宋国开战,怕是没有用的。”
李衍道:“打是得打,问题是怎么打?”
田虎道:“四弟有甚么想说的,就痛快一点,合理,大家就依之,不合理,我们就全当你没说。”
李衍看了田虎一看,道:“我的意思是,与其被动挨打,咱们不如主动出击,三哥刚才不是说了么,宋国就三十万人马,你们三家联合起来八九十万人马,再加上我的人马,宋国能抗住咱们讨伐么?”
“这个……”
“嗯……”
“伐宋?”
方腊、田虎、王庆同时露出不愿之色。
李衍见状,道:“怎么,三位哥哥不愿伐宋,只想被动挨打?”
方腊、田虎、王庆三人相互看了看,最后由田虎最先开口道:“我的那些孩儿,大多都没离过家,离开家门前的一亩三分地,就得走丢大半,怎么伐宋?”
这当然是田虎的借口,真正的原因是,田虎觉得他的地盘山川险峻易守难攻,只要将宋军挡在他的地盘之外,他就能安心当他的晋王,继续醉生梦死左拥右抱的生活。
王庆道:“防守一方,有城池之固可依,占巨大优势,我们为何要放着这么大的优势不要,变主动攻击?休是本王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那西军跟西夏打了几十年,具是身经百战的虎狼,明马刀枪的跟他们干,咱们就是有再多一倍的兵力都不够用,不说这能征善战的西军,只说那那十节度,也各个是老而弥坚的人物,不可小觑。”
李衍心下大骂:“刚才谁说的,这十节度是土已经埋到脖子的老家伙,怎么这么快就变成了,老而弥坚,不可小觑?”
王庆继续道:“咱们有坚城,还有充沛的粮草,就跟宋军耗,他老赵家急,咱们不急。”
王庆比田虎也强不了哪去,养尊处优的生活早已磨去了他的斗志,王庆甚至都已经想好了,万一守不住,他就退守江东,“江东虽小,足以为王。”
李衍看向方腊,想知道他是甚么意思?
方腊道:“我才起义大半年,又在匆忙之间占下了这么多地盘,到处都需要大军镇压和防御,实在是无力伐宋,要不然这样,二弟、三弟、四弟你们去伐宋,谁先攻入东京汴梁,谁为皇帝,我呐,在江南切断宋国的财路,让宋国没钱、没粮久战,策应你们……大哥老了,没你们年轻人那股锐劲,只求在江南偏偶一方。”
田虎、王庆,包括李衍,全都在心中大骂方腊:“让我们去跟宋国死磕,你趁此机会继续抢地盘,有这个想法已经够无耻了,你他娘还好意思说出来!”
方腊这圣公虽然才当了大半年,但也已经尝到了权力的甜头。
不过方腊跟田虎和王庆这两个已经完全被权力腐蚀了的家伙还是有些不同的地方——方腊还有野心,只不过方腊的野心是占据江南那片富裕的土地,然后称帝,至于江北归谁,那他可就管不着了。
也就是说,方腊、田虎、王庆全都对李衍提出来的联合起来伐宋不感兴趣。
李衍不动声色的问:“那不知三位哥哥来找我所为何事?”
见李衍给口了,田虎抢先道:“老四,你看这眼看着就要开战了,你是不是资助我们一些兵甲、战马、飞雷炮、炮弹、轰天雷甚么的?”
王庆道:“四弟,你给我们一人十万兵甲、一万匹战马、一万尊飞雷炮、十万棵炮弹、二十万枚轰天雷,我们为你拖住宋军,然后由你攻取东京汴梁,等你成事,我们三个奉你为帝,如何?”
方腊也道:“咱们四家之中虽然属四弟你的兵力最少,但我们都清楚,四弟你的实力是最强的,这皇帝之位舍你其谁,我们甘当绿叶,你呐,支援我们一些兵甲、战马、飞雷炮、炮弹、轰天雷甚么的,我们为你牵制住宋军的兵力,等你面北登基之时,我们三人自解兵马,做三个逍遥王爷,你看如何?”
听方腊、王虎、王庆的语调这么统一,李衍就知道,这三个家伙之间指定有默契。
李衍不置可否道:“虽然小弟还不知道宋军的具体战略如何,但小弟猜测,他们打的主意必定是逐一击破,我的地盘在海外,我本人又不像你们一样明着反了,所以,首当其冲的那个必定不是我……不知三位哥哥准备怎么应对?”
这回方腊、田虎、王庆的神色全都是一正,这的确是一个问题!
三人沉默了一会,方腊提议道:“咱们签个攻守同盟吧。”
李衍问:“甚么攻守同盟?”
方腊道:“不论宋军攻打哪一家,另外三家都必须派大军救援,如何?”
……
第三百七十一章 鼠目寸光
……
离开水泊梁山告别了李衍之后,方腊、田虎、王庆又聚到了一起。
田虎道:“我就说老四不能平白给咱们兵甲、战马、飞雷炮、炮弹、轰天雷吧?双倍价格,啧啧,不讲价,还必须得用金银交易,真他妈黑!”
王庆道:“换你,你能白给?”
田虎道:“不白给,也不能坐地起价呀,咱们可是一个头磕在地上的兄弟,他这哪里是将咱们当兄弟,明明是将咱们当成肥羊宰!”
方腊道:“四弟说得也不无道理,这战争一起,物价必定飞涨,运输也必定困难,再按以前的价格卖给咱们,他的确得亏,说句不好听的,这时候有地方买这些东西就不错了,双倍的价格,并不算太贵。”
田虎冷冷一笑,道:“卖我和老三这个价也就算了,大哥你可是他的大舅哥和岳父,这个价给大哥你,老四也太不厚道了,你那妹子和女儿也不说为你吹吹耳边风。”
方腊当然不能跟田虎和王庆说,李衍给他的只是原来一倍半的价格,只能道:“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靠不住的。”
王庆道:“怨只怨咱们当初目光短浅,将地盘内的匠人和材料陆续都低价卖给四弟了,结果想造都造不了。”
王庆的话引起了田虎的共鸣,道:“现在才明白这个道理,已经晚了,我那里的匠人早已所剩无几,就是想修修我那王宫,都找不到好手。”
就连方腊都在想:“不能再让李衍从我这里招募工匠和船工了,太受制于他了。”
田虎又道:“老四太他娘鸡贼,用点破烂就将咱们三个忽悠住了,这几年赚了我最少两三千万贯,悔不该当初还对他感恩戴德!”
王庆也悔,不过他是煮熟了的鸭子肉烂嘴不烂,道:“话也不能这么说,当初要不是有四弟支持,咱们也不可能发展的这么顺利。”
方腊道:“三弟此言不错,没有四弟帮忙,咱们三家哪能这么红火,让他赚一些,也是应当。”
见方腊和王庆都不符合他,田虎也觉得没趣。
再说,上千万贯的订单已经下了,过几天就得派人将金银给李衍送去,现在再说这事,又有甚么用?
所以,田虎不再继续这个话题,而是又道:“老四的地盘在海外,山东之地,他是要也可,不要也可,他本人又跟宋国较好,我敢断言,一旦形势不好,他指定拍拍屁股退走山东,然后去高丽继续当他的大都督去了,而咱们三家可是丝毫退路都没有,所以,咱们是不是商量一下怎么度过这个难关?”
王庆道:“不是商量好了攻守同盟了么?”
田虎撇撇嘴,道:“老四提议咱们四家联合起来伐宋,当咱们不知道,他这是想让咱们三家帮他打天下?他梁山军的战力,咱们又不是不知道,真把宋国伐了,咱们三个谁是他的对手,恁地时,必然是他当皇帝,咱们当臣子,有道是,狡兔死,走狗烹,等他坐稳了皇位,如果顾念点旧情,还能让咱们三人当个富家翁,如果不顾念旧情,咱们三个早晚都得死在他的手上,这如意算盘打得真好……如今,他的如意算盘被咱们三个毁了,你们觉得,等咱们陷入危急的时候,他会派兵救咱们吗?”
“这……”
方腊和王庆以己之心度李衍,觉得李衍救他们的可能性真不大。
再者说,他们不同意联合起来伐宋之后,李衍直接就将兵甲、飞雷炮、炮弹、轰天雷的价格翻了一翻,也能看出一些李衍对他们的态度。
方腊道:“那二弟你是甚么意思?”
田虎道:“咱们三家单独再结个攻守同盟。”
……
水泊梁山。
听时迁汇报完方腊、田虎、王庆撇下他单独密议,李衍悠悠地说道:“鼠目寸光!”
许贯忠道:“此三人都不是成大事之人,不跟他们共进退,对大都督您而言,是幸事。”
李衍道:“可惜机会难得,他们如果同意联合伐宋,在穷苦百姓头上作威作福的宋朝可能就此就会结束了。”
许贯忠道:“虽然宋主昏庸、宋臣奸佞,但宋国的根基还未动摇,所以,就算他们三家答应与大都督您联合,胜负亦是难料。”
乐和道:“此三人各怀鬼胎,只要宋国使用离间之计,他们很可能在背后插大都督您一刀,不与他们合作也好。”
李衍心道:“我怎么会不知道他们三个靠不住,可他们不联合起来,怕是用不了多久,就会被宋国剿灭。”
……
宋江带着一百零八将、二万兵马快马加鞭到了东京汴梁,然后就在宿元景指定的位置安营扎寨,宿元景则去皇宫复命。
得到宿元景禀报,赵佶还是很高兴的,宣宋江于明日早朝觐见。
宋江得命后大喜,次日早早的就去朝堂之上面圣。
在赵佶想来,能作出这么大声势的宋江应该魁梧有力、能征善战,哪成想,宋江又黑又小,还是一个跛子。
喜欢以貌取人的赵佶,一见就是不喜。
不过,值此用人之际,赵佶也只能压下不喜,道:“卿等休辞道途跋涉,与朕剿灭了方腊、田虎、王庆三伙贼寇,待卿等奏凯歌而回之时,朕必当重用。”
宋江听罢,一拜在地,道:“臣乃鄙猥小吏,误犯刑典,流递江州。醉后狂言,临刑弃市,众兄弟力救之后,无处逃避,只能逃到二龙山,苟延微命。所犯罪恶,万死难逃。今蒙官家宽恤收录,赦免臣之大罪。臣披肝沥胆,尚不能补报皇上之恩。今奉诏命,敢不竭力尽忠,死而后已!”
见宋江还算懂事,赵佶道:“即是如此,朕赐你,弓箭一副,名马一匹,宝刀一口,再赐你手下将士每人一瓶好酒、一斤好肉,为你等践行。”
当下,赵佶就将此事吩咐给高俅去办。
赵佶君臣早有默契,要给宋江一伙一个下马威,教教这群山野村夫规矩。
而且,宋江一伙是跟高俅不对付的宿元景招降的,高俅对他们又怎可能手下留情?
所以,得了赵佶吩咐之后,高俅就计上心来,然后将给宋江一伙赐酒肉一事交给他手下手脚最不干净的几个官吏去半……
……
第三百七十二章 二龙山最义气的好汉
……
且说高俅派去的官吏在陈桥驿给二龙山的一众将士分发酒肉,赏劳三军。
谁想这伙官吏,贪滥无厌,徇私作弊,克减酒肉——御赐的酒肉,每瓶克减只有半瓶,肉一斤,克减六两。
一个小头目,因为作战勇猛,为人义气,侥幸被宋江选入一百单八将之中。
虽然排名倒数,但这小头目仍引以为荣,处处积极上进,处处维护二龙山这个集体。
见酒只有半瓶,肉只有十两,小头目指着官吏的鼻子骂道:“都是你等贪官污吏坏了朝廷的恩赏!”
为头的官员,眼皮一抬,淡淡地说道:“说话要经过脑子,别给自己和二龙山惹祸。”
小头目呵道:“怕你不成,也不打听打听俺们是谁,你这等贪官污吏,俺在二龙山时,杀了何止万千,不差你这一个!”
官员恼羞成怒道:“你们剐不尽,杀不绝的贼,反性不改!”
小头目大怒,将手中的酒肉向骂他的官员的脸上砸去,随即将刀抽了出来!
官员被酒瓶砸了一脸血,毫不狼狈!
其它官吏见状,又见小头目将刀拔出,纷纷呵道:“大胆狗贼,敢伤黄大人,还敢拔刀逞凶,宋江在哪里?”、“腌脏草寇,拔刀敢杀谁?”、“你敢杀我!”……
小头目也不多话,上前就是一刀,将喊得最凶的那个一刀戳死,然后挥刀连砍带戳,又杀死杀伤了六七人,剩下的官吏吓得四散!
宋江听闻此事,大骂:“畜生,害我前程!”,然后赶紧将吴用叫来商议对策。
吴用听了,也是头疼不已,道:“朝堂上的诸位相公,本就不喜我等,如今又出了此事,正好给了他们发难的机会……只得把他斩了,一面缓慢上报、一面派戴宗兄弟速速去找宿太尉斡旋,最为重要的是,勒兵听罪,不可再生事端。”
宋江道:“理应如此。”然后命人去将戴宗叫来。
如此、这般交代了戴宗一番之后,宋江飞马来到陈桥驿。
那小头目,不躲也不避,就立在那些被他杀死的官吏之间,等待宋江对他发落。
宋江见状,将小头目叫到馆驿内,道:“怎恁地冲动?”
小头目道:“他骂咱们是剐不尽,杀不绝的反贼,一时性起,便将他们都杀了。”
宋江道:“他们是有品高官,我见了尚且得陪笑脸,你如何敢将他们杀了,连累我等?”
宋江又道:“我等费尽千辛万苦才谋得了这招安,如今寸功未立,你教我怎么保你性命?”
小头目胸膛一挺,道:“好汉做事好汉当,大不了将命赔给他们便是。”
宋江哭道:“我等一百零八个结义,说好同生共死,奈何如今入官所管,寸步也由我不得,你为何不灭了强气收敛旧时性格,教我左右为难?”
小头目跪地道:“只求早死。”
送小头目上路之时,狄雷不忍,道:“我等兄弟一百零八个,如今一仗未打就变成一百零七个,早知恁地,受甚么鸟招安!”
秦会也道:“是那些官吏克扣在先,我兄弟何罪之有?”
张魁道:“这朝廷真教人好生失望!”
害怕众人复反,宋江道:“贪官污吏横行,方显我等忠良,官家本英明神武,只是被奸佞蒙蔽了视听,他日我等有了功绩,都入朝廷为官,便可扫清这乌烟瘴气,还大宋一个朗朗乾坤!”
对未来还抱有美好憧憬的二龙山一众人等,听了宋江之言,皆将嘴闭上了——这小头目本是项充、李衮的兄弟,他二人和他二人的老大李逵都没站出来,他们又怎能再多说?
宋江让小头目吃饱喝足,去树下缢死,得了个全尸,然后让人去买了上好的棺椁将那些被小头目砍杀的官吏盛贮,之后亲写文书上报此事。
在这之后,宋江吩咐继续犒赏三军,并亲自巡视,以免再生事端。
再说戴宗。
离了陈桥驿,戴宗便飞速来到宿元景府中报告了此事。
宿元景听罢,立即进宫面圣解释事件的原委,免得将小事变大。
听宿元景说是官吏贪腐在先,又闻宋江已经将正犯诛杀,加上大军出征在即,赵佶只是不痛不痒的给宋江等人记了一过,就揭过此事。
……
等所有军队聚齐,江、淮、荆、浙等路宣抚使童贯升起帅帐,一应头脑俱都来到帐中,宋江也在其列,只不过,还没有官身的宋江只能站在队伍的最末端。
宋江偷眼一看,咋舌不已,帐中竟然有几百将校。
当中端坐之人正是童贯,童贯右手之人乃是两浙路制置使谭稹,算是童贯的副手,也可以称他为副元帅。
往下是都统制王禀和刘镇。
再往下是,王焕、徐京、王文德、梅展、张开、杨温、韩存保、李从吉、项元镇、荆忠等十节度,以及刘延庆、杨惟忠(原名康炯)、辛兴宗、折可求、姚古等西军实际掌权人物。
其实,从官职上来说,这些节度使的职位要高过王禀和刘镇一些,西军掌权人物的综合实力又高过王禀和刘镇一些。
但是,此次统兵之人是童贯,而王禀和刘镇是童贯的心腹,也是帮童贯统兵的左右手,其实还是实际上的统兵之人,所以他们的位置在一众节度使和刘延庆等人前面。
再再往下就是统领永兴路的范致虚、鄜延路的张深、环庆路的王似、秦凤路的赵点、熙河路的王倚、泾原路的席贡。
再再再往下,就是一众将校,这其中最惹眼的就是,刘法之子刘正彦,刘延庆之子刘光世,姚古之子姚仲平,以及折家的几员年轻的将领——折可存、折彦野、折彦质等等。
另外,身为平寇军中的一员,宋江多少也知道一些外人不知道的秘密,像童贯从西北六路调来的,并不是十万大军,而是外人谁也没想到的十五万蕃(羌人)、汉大军,并且将西军能征善战的将领几乎全都带来了。
由此可见,童贯对此战的势在必得。
众将站定,童贯抬起眼皮,道:“升帐!”
童贯体貌魁梧,穿戴讲究,腮下生有胡须,皮骨坚硬如铁,不像宦官,很有统帅的气势。
宋江见之,顿生畏惧之心,甚至不敢与之直视。
童贯不可能看宋江这蚂蚁一般的小人物,甚至连他手下的一应大将都不看一眼,而是直接就开门见山道:“这三伙贼寇,先剿哪一伙?”
……
第三百七十三章 下马威
……
“这三伙贼寇,先剿哪一伙?”
西军的人都知道童贯独断独行的风格,王焕等老将和他们的手下也都对童贯的处事风格有所耳闻,只有宋江这个官场白丁甚么都不知道。
这也就罢了,关键是,在来之前,吴用还给宋江出了全盘的平贼策略,以备不时之需,也让宋江不至于被人小觑,因此宋江是成竹在胸,大有不吐不快之意!
再加上,已经蛰伏了几十年的宋江,好不容易等到了这个表现他自己的机会,真真是按耐不住他自己的那棵渴望出人头地的心!
所以,见没人出来回应童贯的问话,宋江出列,道:“小人有剿敌之策。”
没等童贯说话,童贯下首一人就呵道:“滚回去!大帅南征北战打了一辈子仗,杀得西夏强军节节败退,用你教大帅怎么打仗!”
被这人呵斥,宋江的黑脸顿时变成紫红色,同时,宋江也反应过来了,帐中的一众将领,并不是没有良策,而是在等童贯吩咐。
可以说,宋江因为冒失而犯了官场中的大忌。
其实这也不怪宋江。
他在上二龙山之前,是郓城小吏,职位太低,根本就接触不到官场中的猫腻。
而上了二龙山之后,他一跃就成了老二,老大又是甚么都不跟他计较的晁盖,所以,他想怎么办就怎么办,可以说是随心所欲。
再后来,他就是统领一方的老大,更是为所欲为。
这也就造成了宋江具有高人一等的心态。
不懂官场的规矩,心理素质又极为优越,再加上又极为想表现他自己,试问,这样的宋江,怎么可能不犯这个错误?
童贯看了宋江一眼,然后冲呵斥宋江之人道:“算了,他是山间野人,少些规矩也正常,你以后慢慢教他,也就是了。”
那人看了宋江一眼,然后道:“大帅放心,今后小将必定好好教他规矩。”
宋江一头雾水,“他们这话是何意?”
没人会理会宋江这个小人物的所感所想,童贯更是直接就又说道:“既然你们没有甚么想说的,那本帅就说说本帅的想法。”顿了顿,童贯接着道:“田虎在北,王庆、方腊在南,三贼之中,方腊的危害最大,却又最远,剿之所花时间必然最久,且要先剿灭王庆才能去剿灭方腊,而田虎之势已到黄河,过之,便能威胁东京都城,最急,又恐其联合西夏或是联合辽国犯我境内,加之他势目前最孤,所以,本帅认为,应先剿灭田虎,不知你等意下如何?”
其实,这三家,先剿谁都差不多。
当然,还是先剿田虎最稳妥,毕竟田虎离西夏和辽国都不远,要是与这两国勾搭到一起,那对宋国而言,可就是一大灾难了,因为宋国的国门很可能被田虎打开。
因此,童贯的主张并没有错误。
所以,就更没有人发言了。
证明了他自己的威望之后,童贯的神情一缓,又道:“你等还有甚么补充的,尽管说来。”
懂童贯的人,都知道,这回童贯是真让他们畅所欲言了。
刘延庆道:“大帅,开拔之前,能不能将往日欠的军响都发还下来,弟兄们不安顿好家小,无心杀敌啊。”
童贯笑道:“本帅何曾让弟兄们饿着肚子上阵?”
众人皆笑。
童贯之所以能在西军站住脚,有很大程度就是因为童贯从不克扣他嫡系部队的粮饷,非童贯的嫡系,童贯也都过得去。
当然,为了维持这种局面,童贯也弄出来了数量旁大的空饷名额。
公平一点说,这里固然有童贯贪婪成性的成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