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水浒逐鹿传-第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且,在宋之前的五代时期经常出现武将拥兵自立之事,老赵家自己的天下都是这么来的,赵构能不防着这样的事吗?
二、岳飞所喊的口号“迎二圣还朝”。
实在是忍不住说,岳飞能喊出这样的口号,情商真是有够低的。
赵构是赵佶很不喜欢的儿子,赵佶还曾将赵构送去金营里当质子,因此两人之间的父子情本就淡泊。
父子都尚且如此淡泊,赵构跟他哥哥赵桓之间的感情就更加可想而知了。
其实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如果仅仅是这样,岳飞要接赵佶和赵桓回来,也不会触犯赵构的逆鳞,关键是,如果将赵佶、赵桓弄回来,谁当皇帝?别忘了,赵构的皇位可是张邦昌传的,不合理,也不合法。所谓天无二日,国无二君,更何况还是仨。而且,皇位之争,败的人可以说是非常非常非常惨的。
试问,赵构能让赵佶和赵桓回来吗?天天嚷嚷“迎二圣还朝”的岳飞能有好果子吃吗?
三、岳飞跟赵鼎犯了一个相同的错误——劝无子的赵构立毫无血缘之人为太子。
那时赵构才三十多岁,能不想有一个他自己的儿子吗,能不想把他的皇位传给他自己的儿子吗,能心甘情愿把皇位给一个外人吗?
而岳飞天天上书建议赵构立这个为太子、立那个为太子,咋地,你一个领兵大将,急着立拥立之功?还是你就断定了才三十多岁的我一定生不出儿子?
岳飞犯了这么多错误,再加上秦桧等人的重伤,尤其秦桧的一句“当年太祖也没想过拥兵自立(不也被黄袍加身了嘛)。”赵构能不杀岳飞吗?
另外,岳飞虽然是少有的良帅,也非常有统兵之才,但翻开他的履历仔细看看,他的功劳其实没有那么大,更不是战无不胜的,他这一生之中也吃过不少败仗。
所以说,岳飞其实也不够资格入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列。
对比李纲和岳飞,毫无争议进入进昭勋阁并且获得了“南宋中兴贤相之首”之名的赵鼎,更加弥足珍贵。
所以,李衍极为热情的冲赵鼎道:“元镇能加入我安东护都府,我安东护都府何愁不兴!”
赵鼎有些尴尬!
他并没有打算加入安东护都府,实际上,他是被朱富绑回来的,也是被闻焕章裹挟到此的。
可李衍仿佛不知道这些事一般,又道:“今我安东护都府开府在即,录事参军一职还望元镇万万莫要推辞。”
录事参军,掌总录众曹文簿,举弹善恶,在护都府中是仅次于大都护、副大都护、副都护、长史、司马的第六号职务,并且军政都可以参议,绝对是一个有权的高位,若是将护都府比作后世的国家机构,录事参军已经入常了,而且还极为有发展空间。
“这……”
面对李衍这满满的诚意,赵鼎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
这时,李衍却不再管赵鼎,而是将目光又放到剩下的那两个文人身上,问闻焕章:“这二位是?”
见李衍这个大都督用小孩般的手段含糊了事,赵鼎一脸苦笑,心道:“这位大都督还真是……将我强行绑来不说,还将我强行按在录事参军之位,这……也算是有诚意吧……我该如何是好?”
……
……
PS:写岳飞真累,也真费劲,因为要顾及咱们的情怀,还得将岳飞拉下神坛,要不然,后面就没法收服岳飞了。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岳飞其实真没有那么神,他只是一个良帅,比较忠心的良帅,有血有肉的良帅,但他并没有强过同期的韩世忠、吴阶、刘锜等人太多,只是他的宣传力度太大了,而且结局也太惨太值得同情了,才让大家将他当成了神。
第二百四十五章 开府(三)
……
“这二位是?”
听见李衍询问,闻焕章立即给李衍介绍道:“这位是陈康伯陈长卿,这位是陈公辅陈国佐。”
刚说完宰相之才难得,能进入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列的宰相更难得,就又来了一位。
谁?
陈康伯。
陈康伯虽然没有赵鼎那么耀眼,但他刚正不阿,在国家危难之际,不顾惜他自己个人的安危,迎眷属入临安,并坚决主张抗击金兵的入侵,且“以经济自任,临事明断。”赵构曾称赞陈康伯“静重明敏,一语不妄发,真宰相也。”赵眘也曾称赞陈康伯“有气量,其从容不迫,可比晋谢安。”
陈康伯能得赵构和赵眘上下两任皇帝夸赞,自然是有其过人之处,而且此人最大的优点就是不妒,能为君上荐才,例如,他知道虞允文文武兼备,所以力荐,这才有了虞允文指挥三军大破金帝完颜亮。
而陈公辅这人则是硬骨头,绝不愿攀附权贵的硬骨头。
赵佶在位的时候,陈公辅怼赵佶的宠臣朱勔、蔡京、王黼。
赵桓当上皇帝之后,陈公辅向赵桓进言:“蔡京、王黼用事二十余年,现在的四个谏官唐重、师骥、谢克家、孙觌,都同蔡、王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让他们行使监督职权,肯定无法称职工作。希望陛下选择人臣中朴茂纯直,能安贫守节、不附权幸、慷慨论事者,作为合格的谏官!”
陈公辅跟李纲的关系非常好,可靖康年,吴敏和李纲天天斗个不停,陈公辅向赵桓上奏:“陛下刚刚即位,日理万机,正需要君臣上下同心合力,而这两位朝廷重臣反而不和,并且已有迹象。希望陛下好好教育他们,务使他们团结一心,以安国家。”
陈公辅因为喜欢提意见,对国家的财政、税务、军事等各项大政方针,不管分内还是分外,都积极建言献策,以供皇帝参考,以至于经常得罪领导,进而导致反复被贬,甚至就连他的好友李纲和赵鼎都受不了他,贬他。
说实话,将陈公辅弄来,李衍真是喜忧参半——喜的是,将来身边可能会有一个诤臣,能少犯不少错误。忧的是,以后舒心的日子可能要少上不少。
李衍先冲陈康伯道:“德量宽博,能服众心;器资凝重,足任大事。”
李衍又冲陈公辅道:“我的魏征来了。”
李衍对这二人的评价,可以说是相当高——一个直接就告诉你,我看好你,将来要重用你。另一个则将之比作古之名臣。
陈康伯现如今还没入仕,只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后生,得了李衍这么高的评价,这么大的认同,以至于之前想好的话一时之间没能说出口,结果反倒是陈公辅抢了先。
陈公辅道:“将我比作魏征,大都督难道是想当李世民?如果是,那大都督只能得到一个徐元直。”
恢复过来了的陈康伯随后也道:“大都督如果当薛仁贵,陈康伯愿意辅佐,大都督若是当李世民,那陈康伯请求一死!”
对于这些刚直之人,李衍是既爱又恨——爱的自然是爱他们的性格,恨当然是恨他们难以收服。
可再难收服,李衍也得想办法收服,谁让他们有才呐,李衍总不能不用有才之人,反而用只会溜须拍马之人吧,那样不得跟赵佶一样因昏庸而慢慢衰败最后被人彻底击败然后妻女沦为别人的玩物,并且还得背上千古骂名。
李衍道:“李世民不好吗?他在位期间,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尊称为‘天可汗’,他虽然抢了李建成的江山,却还给了中华民族一个太平盛世,还给了中华民族一片广阔领土。”
李衍一开口,陈公辅就知道举错例子了,李世民的功绩太卓越了,以至于盖去了他弑兄杀弟诛杀兄弟所有子嗣逼父亲让位这个巨大的污点。
陈公辅补救道:“大都督并非太宗,况且官……”
陈公辅想说:“官家圣明。”可这违心之话,陈公辅这个向来只说实话的人,真是说不出口,只能临时改口道:“况且民众也经不起折腾。”
李衍先对门口的阮小七道:“去后堂将娘子请来。”然后才冲陈公辅道:“你跟朱勔同地为官,他们君臣怎么折腾的百姓你不知道么,不妨告诉你,用不了多久,方腊就要起义了,方腊和他的那些教众就是被赵佶和朱勔折腾到活不下去了,才不得不反,还有田虎和王庆,他们也快称王了,好像他们现在已经各有几十万追随者了,如果赵佶不折腾他们,而是将折腾他们的精力和钱拿去救济他们,会有这么多人起来造反吗?”
陈公辅张了张嘴,想争辩两嘴,可对于朱勔在江南所作所为了若指掌的他实在是没法为赵佶和朱勔说话。
还未出世的陈康伯,还不知道赵佶的昏庸,因此对赵佶还抱有幻想,道:“官家是圣明的,只是奸臣当道,才……”
就在这时,李师师捧着一个盒子进来。
一进来,李师师就风情万种的瞪了李衍一眼,好像在说:“又利用我!”
李衍满脸歉意的还了李师师一眼,用眼睛跟李师师说道:“晚上我好好补偿你。”然后李衍看向陈康伯道:“我现在就来告诉你,赵佶到底有多圣明。”
言毕,李衍就一指李师师,道:“她你们可能不认识,但她的名字你们一定听说过,她就是……”
赵鼎忍不住道:“李行首?”
见赵鼎认出李师师来了,李衍笑道:“竟然元镇认出了我这房侍妾,倒也好办了。”
说到这,李衍也不去看赵鼎因听李师师是李衍的侍妾而震惊的表情,而是冲李师师示意了一下。
李师师见状将手上捧的方盒小心翼翼的放在桌上,然后将盖打开,再然后退到了一旁。
李衍道:“你们都是饱学之士,定能断定此物的真与假,还请帮我鉴定一下。”
就连闻焕章、乔道清、杨志等人都不知道李衍有这枚传国玉玺,因此不禁探头看去。
一见之下,他们的瞳孔无不是一缩,随即连忙上前仔细观看!
见此,萧嘉穗、赵鼎、陈康伯、陈公辅也忍不住向传国玉玺看去,随即也全都是瞳孔一缩,然后也连忙上前仔细观看!
与此同时,李衍的声音响起:“两年前的上元夜……”
……
第二百四十六章 开府(四)
……
安东都护府
大都护:李衍
副大都护:王伦、闻焕章
长史:孙静
司马:朱武
录事参军:赵鼎
舍人:陈康伯
录事:李资深
谏官:陈公辅
吏曹:郭永
户曹:蒋敬
礼曹:金富轼
兵曹:乔道清
刑曹:裴宣
工曹:汤隆
济州岛太守:王伦
乐浪郡太守:仇悆
关内省(关内道)高官:萧嘉穗
中原省(中原道)高官:萧让
真番郡太守:吕将
河南省(河南道)高官:程万里
江南省(江南道)高官:金富辙
海阳省(海阳道)高官:王寅
兵马扩编重组:
马军:
马一军。
统领:林冲。
副统领:花荣、张清。
辖两千五百马军。
驻地:水泊梁山。
马二军。
统领:卞祥。
副统领:周昂、山士奇。
辖两千五百马军。
驻地:济州岛。
马三军。
统领:石宝。
副统领:胡春、史进。
辖两千五百马军。
驻地:乐浪郡。
马四军。
统领:杨志。
副统领:丘岳、徐宁。
辖两千五百马军。
驻地:真番郡。
目前,水泊梁山有好马两万五千多匹,还有济州岛那个超级牧场可以源源不断的产马,可以说,短时间内,水泊梁山并不缺马。
然而,即便不缺马,李衍也只能将马军扩一倍。
马军将士太难训练了,加上这段时间一直在打仗,根本没有人力训练马军士卒,以至于李衍让政治部在官军降卒中挑了两千改造良好并且素质一流的官军降卒、又在高丽降卒中挑了一千改造良好并且素质一流的高丽降卒才凑齐了这一万马军。
经此艰难扩军一事,也是因为条件终于允许了,李衍让兵曹招募一万马军预备役放在济州岛上,交由驻守的卞祥等人训练。
步军:
步一军。
统领:邓飞。
副统领:邓元觉。
辖五千步兵——以汉卒将士为主(四千),精选勇武服从性强的奴婢兵(一千)补足五千之数,然后打散重组。
驻地:济州岛。
步二军。
统领:鲁智深。
副统领:彭玘。
辖五千步兵——以汉卒将士为主,精选勇武服从性强的奴婢兵补足五千之数,然后打散重组。
驻地:济州岛。
步三军。
统领:广慧。
副统领:杨春。
辖五千步兵——全汉卒。
驻地:水泊梁山。
步四军。
统领:武松。
副统领:杨林。
辖五千步兵——以汉卒将士为主,精选勇武服从性强的奴婢兵补足五千之数,然后打散重组。
驻地:水泊梁山。
步五军。
统领:曹正。
副统领:袁朗。
辖五千步兵——汉卒、奴婢兵五五分,打散重组。
驻地:关内省。
步六军。
统领:孙安。
副统领:龚旺。
辖五千步兵——汉卒、奴婢兵五五分,打散重组。
驻地:中原省。
步七军。
统领:竺敬。
副统领:丁得孙。
辖五千步兵——汉卒、奴婢兵五五分,打散重组。
驻地:河南省。
步八军。
统领:縻貹。
副统领:韩滔。
驻地:江南省。
辖五千步兵——汉卒、奴婢兵五五分,打散重组。
步九军。
统领:程子明。
副统领:陈达。
辖五千步兵——汉卒、奴婢兵五五分,打散重组。
驻地:海阳省。
步十军(水陆两栖一军)。
统领:呼延庆。
副统领:郭盛。
辖兵五千——一千马军,四千步军。以汉卒将士为主,精选勇武服从性强的奴婢兵补足五千之数,然后打散重组。
驻地:仁川港。
步十一军(水陆两栖二军)。
统领:欧鹏。
副统领:吕方。
辖兵五千——一千马军,四千步军。以汉卒将士为主,精选勇武服从性强的奴婢兵补足五千之数,然后打散重组。
驻地:济州岛。
这次步军重组,李衍将之前让闻焕章招募的两万汉卒预备役带来,然后融入十一支步军之中,令汉卒的总数大于奴婢兵,以保证这些军队的绝对忠诚。
水军:
水一军。
统领:阮小二。
辖水兵五千人,载重小于五千石的中小船一千余只。
驻地:水泊梁山。
水二军。
统领:李俊。
副统领:童威、童猛。
辖水手两千,水兵三千,载重五万石的大海船五十艘,载重万石的大船三百艘。
驻地:目前没有驻地,在海上来回跑。
水三军。
统领:阮小五。
辖水手五百,水兵两千,载重五万石的大海船十艘,载重万石的大船五十艘,载重不足五千石的中小船若干。
驻地:仁川港。
水四军。
统领:张顺。
辖水手五百,水兵两千,载重五万石的大海船十艘,载重万石的大船五十艘,载重不足五千石的中小船若干。
驻地:济州岛。
由于黄河决堤和改道,目前黄河已经不能行驶大船了,大海船就更不行了,不仅如此,就是用小船倒运,还有两处得陆地行船。
基于此,闻焕章派人在黄河出口附近找了个地方其实就是后世的洋口修建了一个全新的港口,并派了一千梁山军在那长期驻守。
洋口港是一座离岸型深水港,位于长江口北翼,黄海出海口南翼,既能通往长江,又能通往黄海,是一个很便利的港口。
因为黄河上走不了大船了(说来也是李衍的运气,黄河决堤时,水泊梁山的船队正在从罗城往济州岛运送物资,否则,水泊梁山的船队非被困在内地不可。),所以,李衍就将绝大部分的中小船拔给了阮小二统领,将大船队给了李俊,并让阮小五和张顺分别带领部分船队驻守仁川港和济州岛,另外水泊梁山又在仁川建了一个造船厂,目前正在全力打造适合水陆两栖军使用的大海船,与此同时,水泊梁山也在属地内寻找合适的地方建造码头,誓将自己的水军优势发挥到最大——目前已经找到了群山、丽水、木浦等四五处合适的港口。
……
在李衍占领罗城其间,李衍让人将弓复(就是那个帮李衍夺下罗城城门的人)以及他的几个随从送去了济州岛——李衍允许弓复在那些顽固的高丽降卒中挑选一万愿意跟他走的高丽兵将。
还别说,弓复还真有些门道,竟然招募到了一万两千多个愿意跟他走的高丽兵将。
没有弓复,李衍不可能这容易的打下罗城,甚至能不能打下罗城都是一个未知数。
所以,李衍大手一挥,将那一万两千多个愿意跟弓复走的高丽兵将全都给了弓复,并且又给了弓复一万两千套破旧的兵甲。
梁山军从罗城撤出来了之后,李衍将王俣、李资谦等高丽的王公贵族送去高丽的西北军的同时,将罗城交给了弓复。
后来,梁山军从平州城和礼成城撤出来了之后,李衍又将这两座城也给了弓复。
可以说,李衍绝对是报答了弓复将罗城送给自己的恩情。
其实,李衍这么做也没安什么好心,他这纯粹是在自己和高丽之间弄一条隔离带,以便自己可以慢慢消化得到的这片土地。
弓复当然也知道这点,但他心甘情愿,因为这是他复国的唯一希望。
其实这弓复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得了罗城、平州城、礼成城不久,弓复的追随者在极短时间内就从原来的一万多人膨胀到了四万多人,并趁着高丽内部争吵不休之机,在极短时间内就夺取了东州、交州、安州,并准备向李衍顾及不上的春州、溟州扩张,大有一举吞并新罗故地跟李衍、高丽三分半岛天下之势。
见弓复扩张的如此凶猛,李衍自然得派人去调查一下弓复的底。
一调查,李衍才知道,敢情这弓复并不是一无所有,原来他们弓家这些年一直在为复国而奔走,早就有了不少支持者。
他家的支持者主要来自于僧侣。
高丽人主信佛教,因此,僧侣在高丽是一股很强的势力。
也正是因为有僧侣支持,弓复才敢干这蛇吞象之举。
既然弓复这么本事,抗住高丽一两年肯定没有问题。
那李衍还客气什么,弓复不是从北往南打吞并新罗故地嘛,那他李衍就从南往北打吞并新罗故地,毕竟谁会嫌自己的地盘大?
至于将来如何,那等将来再说好了。
……
第二百四十七章 初试锋芒
……
话说江州城一群好汉劫了法场,救得宋江、戴宗。
他们正是二龙山的晁盖、秦明、刘唐、燕顺、黄信、王英、石勇、白胜(念旧情的晁盖后来派刘唐、燕顺等人将白胜夫妇救了出来。)等八人,领带着八九十个悍勇的小喽罗。
浔阳江上来接应的好汉则是穆弘、穆春、薛永、张横、李立,五人也带来了四十余人。
李逵背着宋江,一众人等一直杀到了江边,然后将宋江和戴宗送到了船上。
却值顺风,扬帆起航,三只大船载着众人,径直向穆太公庄上行去。
一帆顺风。
一行众人来到了穆太公庄上。
穆弘叫庄客宰了一头黄牛,杀了十数个猪羊,鸡鹅鱼鸭,珍肴异馔,排下筵席,管待众人。
饮酒中间,众人说起刚刚劫法场的情节。
都道:亏得李逵兄弟凶悍,否则一定杀不出来。
就在众人说笑之时,宋江片字不言,等众人询问,宋江才道:“小人宋江,若无众好汉相救,和戴阮长皆死于非命!今日之恩,深于沧海,他日必报答众位!只恨黄文炳那厮,搜根剔齿,几番唆毒要害我们,这冤仇如何不报!求请众位好汉,再作个天大人情,去打了无为军,杀得黄文炳那厮,也与宋江消了这口无穷之恨,如何?”
宋江在江州先后认识的这些人,除了李逵,都没有参与劫法场。
所以,此时的他们,其身份还只是看客!
在白龙庙杀退官军时,他们也只是负责接应,并未真正动手。
因此,他们现在完全可以回去重操旧业。
但是,宋江却提出来要攻打无为军,活捉黄文炳报仇。
这就让穆弘等人有些为难了。
晁盖道:“咱们偷营劫寨,可一而不可再,黄文柄那奸贼此时必是已有防备,咱们不若先回山寨去,然后聚起大队人马来报仇,也为时未晚。”
宋江道:“若是回山去了,便不能再来,一者山遥路远,二者江州必张榜通缉我等,各处谨守,所以我等只有这一个机会。”
秦明道:“哥哥所言有理,我同意为哥哥报此大仇。”
江湖人最看重义气,在这个时候,谁又能说不去?
穆弘道:“哥哥所言极是,只是无人识得那无为军的路径,需得找个识路之人。”
薛勇接话道:“巧了,我有一个徒弟姓侯名键,祖居洪都人氏,做得第一手裁缝,端的是飞针走线,又会使些枪棒,江湖人见他黑瘦轻捷,因此唤他做‘通臂猿’,早前我听他说,他就在无为军城里黄文炳家做生活,待我去将他找来。”
有侯健引路做内应,宋江等人轻而易举就打下了无为军捉到了黄文炳。
黄文炳毁了宋江做好人的机会,因此,尽管宋江一向大肚,这次也亲手把黄文炳剥了衣服,绑在柳树上,然后让李逵将黄文炳剐了,烤肉下酒。
割到无肉可割之时,李逵一刀将黄文炳开了膛,取出心肝与众人做了醒酒汤。
痛引了一大口酒,宋江放下酒杯,随即“噗通”跪在了地上!
众人赶紧将宋江扶起,纷纷道:“哥哥这是作甚?”
宋江起身,然后声情并茂道:“小可酒后轻狂,险累了戴院长,感谢众位豪杰不避凶险来虎穴龙潭相救,又蒙协助报了冤仇,只是如此众位豪杰也犯下了大罪,连闹了两座州城,必然要吃官司……今日宋江不上二龙山,已没了别的去处,未知众位意下若何?如是相从者,只今收拾便行;如不愿去的,一听尊命。只恐事发反遭连累……”
没等宋江说完,李逵就跳起来道:“都去,都去,不去的先吃俺两板斧!”
宋江呵道:“恁地粗鲁,我已说过,去不去全凭自愿,怎可以斧相逼?”
虽然宋江口中说去不去全凭自愿,可这又跪又求,而且厉害关系已经陈述的非常清楚了,不去就得吃官司,还会坏了义气。
再者,李逵这黑厮可是杀神转世,不去说不准真会被李逵砍做两半。
因此,众人看了看,最后都道:“如今杀死了这么多官军,闹了两处州郡,不去投二龙山,必吃官司,不如都随哥哥去了,同死同生,也算是成全了义气。”
就这样,众人将财物打包装上船,然后穆弘一把火烧了自家的庄院,全都跟宋江上了二龙山。
一路无话,众人来到了二龙山下。
满脸掩饰不住喜色的吴用,亲带鼓乐队迎下山来,然后将所有人迎到山上。
焚起一炉好香,晁盖又让宋江道:“兄弟来坐这头把交椅吧。”
宋江脸一板,道:“哥哥又说这话,论年齿,兄长大宋江十岁,宋江若是坐了,岂不自羞。”
晁盖推脱不过,坐到了首位。
宋江坐了第二位。
吴用坐了第三位。
宋江道:“休分功劳高下,二龙山的旧头领去左边主位上坐,新到头领去右边客位上坐,待看日后出力多寡,那时另行定夺。”
众好汉一听,立即自动分成两边。
晁盖一看,脸立时就黑了!
你道为何?
看右边,秦明,黄信,戴宗,李逵,穆弘,张横,燕顺,王英,薛永,穆春,李立,石勇,侯健,十三位头领。
看左边,只有刘唐和白胜二人。
刘唐呵道:“秦明、燕顺、黄信、王英、石勇,你们上山已一年,算哪门子新头领!”
宋江道:“就是个座位,刘唐兄弟怎么还认真了,秦明兄弟,你们都去左边坐吧。”
黄信道:“就是想跟穆弘哥哥他们亲近亲近。”
说这话的同时,黄信轻轻一拉秦明。
秦明看了晁盖一眼,慢慢站起身。
燕顺等人见状也纷纷站起。
晁盖笑道:“诶~恁地多礼作甚,都说了,不排座位,只是随便坐,自是坐哪都可。”
秦明等人齐看宋江,见宋江正在喝茶没有表示,他们复又坐下。
这时,宋江放下茶杯,笑说:“叵耐黄文炳那厮,在蔡九知府面前乱嚼舌根子,说京师有童谣:‘耗国因家木’,耗散国家钱粮的人必是家字头加个‘木’字,不是个‘宋’字?‘刀兵点水工’,兴动刀兵之人必是三点水加个‘工’字,不是个‘江’字?正应到小可身上。后两句道:‘纵横三十六,播乱在山东。’,合主宋江造反在山东。以此拿了小可。”
众人都道:“哥哥正是那天命之人……”,只有刘唐未言,晁盖则始终笑着看众人大吹大擂,并吩咐开庆喜筵席。
吴用一一看过众人,然后面带微笑慢慢摇起他自己的羽扇来……
……
第二百四十八章 这是人能干出来的事嘛
……
翠屏山。
病关索杨雄让拼命三郎石剥了潘巧云的衣裳,然后从潘巧云的裙子扯下两条长布将潘巧云绑在树上。
潘巧云知必死,大喊:“杨雄,我嫁给你三年还不如与师兄那三夜快活!”
是男人就忍不了这话,杨雄一刀将潘巧云开膛破肚,然后取出五脏挂在树上。
杨雄随后将石秀招到跟前,道:“兄弟,如今一个奸夫,一个淫妇,都已杀了,只是我和你该投哪里去安身?”
石秀道:“哥哥杀了人,兄弟又杀人,不去投梁山泊入伙,投哪里去?”
杨雄道:“兄弟不提梁山泊,为兄倒给忘了,三年前,梁山泊的大寨主曾来过咱们蓟州,还曾专门打听过你。”
石秀诧异道:“有这等事?”
杨雄道:“那时他并没有报名号,只说是李大官人,我有一个兄弟姓时名迁,江湖上都叫他作鼓上蚤,后来听说他上了梁山泊,我才猜到那个李大官人是李寨主。”顿了顿,杨雄又道:“李寨主离开蓟州之前,叮嘱过我,让我打听到你的消息,务必给他去封书信,只是时间太久,我又过于繁忙,遂将此事给忘了。”
石秀听言,喜道:“恁地最好,我正愁没有引荐之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