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水浒逐鹿传-第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仅仅这个很小的细节,李氏三人就感觉到了李衍的不同。
李衍一边坐起、一边道:“我知道,事已至此,再说抱歉已经没什么意义了,你们放心吧,我会善待你们的,另外我会跟你们的父亲好好谈谈的。”
见李衍要起来,承德公主和兴庆公主赶紧忍着疼痛起来伺候!
李氏则有些不知所措!
虽然年纪差不多,昨晚的经历也差不多,可问题是她是李衍的岳母不是李衍的仕妾,这让她怎么像承德公主和兴庆公主一样伺候李衍起床?
见李氏没动,反应很快的承德公主赶紧给李氏使了个眼色,示意李氏赶紧一块伺候!
不得不说,承德公主的脑袋转得直的很快。
事已至此,再想回到从前已经不可能了。
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将错就错,让李氏顶替王俣另外两个女儿中的一个。
这么做的好处很多。
首先,这么做能保住王室的脸面——将来随便找个借口,敬和王后就可以过世,然后就没人知道这件事了,就算有人知道,也可以死不承认,就像赵构的母亲韦贤妃被抓去黄龙府给盖天大王当了多年仕妾还为盖天大王生了孩子赵构和韦贤妃睁着眼睛说韦贤妃被捉走时不是三十八是四十八盖天大王不可能看上一个老妪一样,总之,他们有都是办法死不承认。
其次,这对李氏而言,也好——在这个时代失贞,那不用想,唯有死一条路,王俣不会去想是因为自己无能保护不了她,她才失贞的,王俣只会看到她失贞,只要此事一了,失贞的她定是十死无生,哪怕王俣死了,她都难逃一死,王室是绝对不会留下她这个污点的。
再次,万一将李衍惹怒了,她们可就前功尽弃了。
总之,将错就错最好。
李氏很快也想通了这些,随即忍着疼痛爬起,然后跟承德公主和兴庆公主一块伺候李衍起床。
享受高丽公主伺候的李衍,别提多有成就感了,“难怪那么多人热衷争霸天下,这可是公主啊,哪怕只是高丽小国的公主,那也是公主,这要是在后世,有多少钱你也玩不到,而且还是三……等等,三个,不应该是四个么?”
念及至此,李衍一一看过三个还在为自己穿衣服的女人,最后将目光停留在了李氏身上,与此同时,“大都督请自重,本宫是敬和王后!”开始在李衍脑中回响。
就在这时,门外有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姐姐,我母亲说,父王将咱们四姐妹全都嫁给了那个李大都督,是真的吗?”
话音一落,一大一小两个瓷娃娃从门外走了进来。
随即,所有人都是一怔!
李衍怔住了是因为他没想到进来的这一大一小两个少女竟然更漂亮,活脱脱的两个毫无瑕疵的精美瓷娃娃,而且款式还不同!
而一大一小两个美女完全没想到房间内的视觉冲击竟然这么强烈!
至于李氏、承德公主、兴庆公主则就复杂了,羞臊,担心,绞尽脑汁想补救之法,等等……
反应了一会,李衍冲那个也就十二三岁的少女道:“你管公主要姐姐,这么说来,你也是王俣的女儿喽?”
小美女显然还没有什么心计,道:“是呀,你是谁啊?怎么会……”
大美女轻轻一拽小美女,不让她说话。
李衍又将头转向大美女,问道:“你也是王俣的女儿吧?”
承德公主连忙给大美女打眼色,示意大美女别承认。
李衍眼角的余光看了承德公主一眼,吓得承德公主赶紧把嘴闭上!
然后,李衍又看向大美女。
大美女显然已经猜到李衍是谁了。
她偷偷看了极为紧张的李氏三人一眼,犹豫了一下,然后将头低下,道:“是。”
李衍一一看过承德公主、兴庆公主、李氏,同时道:“一,二,三,四,五,这回又多了一个。”最后将目光落在李氏身上,道:“敬和王后为什么要冒充王俣的女儿?难道是怕我保护不了你?”
……
第二百四十一章 家宴与和谈
……
久攻平州不下,高丽的西北军到底还是冒着被辽金二国全歼的危险回援了。
领兵的正是高丽名将拓俊京。
跟李衍等人之前所预料的一样,拓俊京果然选择分出两万兵马将平州城围上,然后亲率五万大军兵临罗城之下。
没什么好说的。
双方势必得打上一仗。
李衍亲自指挥步四军、步八军、步九军一连打退了拓俊京的三次攻城,然后李衍将指挥权交给了武松和王寅,而李衍本人则在一旁为武松和王寅坐镇,培养武松和王寅之意昭然若揭。
此战其实没什么悬念,虽然拓俊京带来了五万人马,梁山军在罗城一共才一万五千多人,可梁山军依托罗城这座坚城而守,又有没良心炮、轰天雷等利器协防,拓俊京他们根本没有胜算,拓俊京组织的几次攻城甚至都没能攻到城下,仅仅填护城河就被没良心炮炸死了大几千人。
另外,梁山军粮草充足,而高丽西北军却需要从西京长途运粮。
最主要的是,拓俊京他们不敢久离西北,那里可还有两只贪婪的豺狼。
这种情况下,对于高丽而言,还是只有一条路可走——和谈。
……
福宁殿。
原来王俣平时吃饭的地方。
现在李衍平时吃饭的地方。
李衍、王俣、李资谦分坐在饭桌的三边。
李佳人、李慧乔(敬和王后李氏)、王艺珍(承德公主)在一旁伺候。
李衍端起酒杯,道:“小婿敬二位丈人一杯。”
王俣和李资谦都是满脸笑容,仿佛他们彼此之间根本没有恩怨一般,仿佛李衍就是他们的好女婿一般,至于李衍特意叫来的李慧乔丝毫都没有影响到王俣的表情,让李衍不禁暗骂:“两只老狐狸!”
王俣一饮而尽,然后道:“一晃大都督来我高丽已经四个多月了,真是恍然若梦。”
李资谦也道:“是呀,太久了。”
李衍笑道:“两位丈人不是要撵小婿走吧?”
王俣道:“非是小王撵大都督,实是再美的远方也不如家。”
李衍一脸伤感道:“可惜小婿没有家,甚至连个落脚之地都没有!”,然后李衍看着王俣商量道:“要不然丈人借小婿一块地方落脚?”
王俣一脸怜悯,道:“恁地可怜,那小王将百济故地借与大都督落脚,如何?”
李衍道:“那太谢谢丈人了……只是不知这百济故地都是哪里?”
王俣道:“江南道和海阳道。”
李衍皱眉道:“只有江南道和海阳道这两道吗?百济故地不是包括关内道、中原道、河南道、江南道、海阳道五道吗?”
听了李衍之言,王俣的脸就是一抽!
按照李衍所说的,这可就是高丽将近三分之一的领土了!
唯一让王俣欣慰的是,开京并不在这个范围内,这说明李衍是准备撤出开京的。
王俣挤了几次才挤出一个笑容,然后道:“大都督对我高丽的历史可能不太了解,百济最强盛的时候也只是有河南道、江南道、海阳道以及中原道部分领土,从不曾拥有过关内道,有史书为证。”
李衍皱眉道:“是吗?我看的史书上怎么有写百济曾占领过关内道全境?”
不等王俣说话,李衍就又道:“定是史书有错,回头我让人将史书上的错误改过来,怎能误导我的好丈人!”
听闻李衍要篡改史书,换而言之,李衍咬定了要关内道、中原道、河南道、江南道、海阳道,王俣便准备讨价还价。
可李衍却不再看王俣,而是看向李资谦道:“丈人,你怎么一直不说话,只顾自饮?”
李资谦微笑道:“大都督与王上谈正事,哪有我这个当臣子的插话的份。”
李衍也微笑道:“这是家宴,没有大都督,没有高丽王,也没有高丽太师,丈人可以畅所欲言,再者说,谁又敢保证丈人你不能成为高丽王?”
李衍此言一出,王俣的神情瞬间一僵,李资谦则连忙道:“大都督可不敢乱说话,李资谦永远都是高丽的臣子!”
李衍笑道:“曹操还说过他永远是汉家的臣子,不也……哈哈,玩笑之言,二位丈人万万不要当真,吃酒吃酒!”
李衍举出曹操之例,王俣的神色更加不好了,李资谦的神色也很僵!
虽然现在李资谦和王俣这对翁婿与曹操和汉献帝那对翁婿还不太像,但谁敢保证未来也不像?
王俣可不想成为汉献帝!
所以,喝了几杯酒以后,王俣暗暗一咬牙,然后一拍额头,道:“小王想起来了,确实是有一本史书上有过记载百济曾有过关内道全境。”
听了王俣之言,李资谦不禁暗骂:“愚蠢!你若是再坚持一会,未必不能争回些国土!”,李衍则是一喜,暗道:“看来跟王俣和李资谦一块谈,做对了!”——李资谦想的不错,李衍心中的底价确实没有这么高,李衍原本只想要关内道的一部分和中原道的一部分,不想王俣竟然将关内道和中原道全都给他了。
其实,王俣何尝不知道,李衍心中的底价没有这么高?
可王俣担心李资谦给李衍开出更高的价格来换取他的王位甚至是他的性命!
所以才果断答应了下来。
另外,王俣打的主意是,只要过了这关,他就举全国之力向李衍报仇,因此多给李衍点和少给李衍点其实没差,“卑鄙!无耻!贪婪!得到孤王的四个女儿尚不满足,竟然连孤王的王后都不放过,是可忍孰不可忍,若不将你这恶贼千刀万剐,孤王枉为男人!”
不过想虽然是这么想,可王俣丝毫都没有露出他的真实情绪,甚至从始至终都没看李慧乔一眼,完完全全将李慧乔当成了一个不认识的陌生人。
王八气是不好忍,可王俣立志要学越王勾践,怎可小不忍而乱大谋?
王俣甚至都已经想好,等李衍滚出罗城,他就卧薪尝胆!
满脸笑容的王俣,看着李衍暗道:“李衍,你就等着孤王找你报仇吧!”
……
第二百四十二章 开京条约
……
《开京条约》。
一、高丽王王俣怜女婿李衍及李衍部曲无落脚栖息之地,遂将关内道、中原道、河南道、江南道、海阳道五道之地借于李衍及李衍的部曲繁衍栖息。
二、高丽王王俣怜女婿李衍及李衍部曲无粮可食,遂借女婿李衍三百万石粮食。
三、高丽王王俣怜女婿李衍穷苦,遂借女婿李衍五百万贯钱。
四、高丽大军暂退平州以北,以便双方交接。
五、粮食、钱银到位之后的七日内,梁山军撤离罗城、平州城、礼成城。
等等……
在梁山军将罗城倒空了之后,在梁山军将南京以南全部打通了之后,郭永、金富辙、李资深代表安东护都府与韩安仁、姜镐等代表的高丽国本着公平平等自愿的原则,制定了这份史上称之为“翁婿条约”的《开京条约》。
李衍和王俣随后在条约上签字盖章。
在这之后,双方进入了蜜月期。
等罗城内的一众王公贵族用尽手段弄到的三百石粮食、五百万贯钱银装上了水泊梁山的船,李衍更是很自觉的让梁山军撤离了王宫,甚至就连李衍本人都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了王宫住到了一个被抄了家的大户家中,将王宫还给了王俣,而且李衍还派了一千梁山军充当王宫的侍卫维护王俣高丽王的颜面。
可以说,一切都在朝有利于王俣的方向发展……
……
虽然身为李衍的丈人,但李资谦家也没能逃脱梁山军的查抄。
从这一点上来看,李衍绝对是最混账的女婿之一。
当然,李资谦和李衍毕竟是翁婿关系,因此,在查抄李资谦家时,梁山军还是比较收敛的,大体上只是解放了李资谦家的奴婢,又搜走了李资谦家的钱粮,其它东西一概没动,也算是给李资谦留了些颜面。
李资谦家中。
李资谦的铁杆党羽全都聚集在此。
此派系的二号人物,也就是李资谦的弟弟枢密使李资谅,见李资谦还在不紧不慢的饮着茶,忍不住道:“太师,如今大都督跟王上签了条约,也从王宫中搬了出来,看其意思应该是要还政于王上,大家心里没底,太师是不是跟大家说几句?”
李资谦慢慢将茶杯放下,然后问道:“你们想听什么?”
虽然众人全都是一肚子问题,可是却没有人敢接李资谦这个话茬。
李资谦暗自点了点头,然后道:“你们担心什么,担心拓俊京脱离咱们站到王上一边?还是担心王上从我身边带走楷儿?”
听李资谦提起拓俊京和王楷,众人顿时就全都松了一口气——只要拓俊京支持李资谦,只要李资谦手上还攥着元子王楷,那么李资谦就不会败给王俣,而只要李资谦不败给王俣,那他们这些人的利益就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李资谦又道:“王上是李衍的丈人不假,可你们不要忘了,我也是李衍的丈人,我的两个女儿也是李衍的侍妾,而且我的第三女已经怀上了李衍的孩子,李衍会毫无顾忌的帮王上对付我么?”
李资谦这么说,又让李资谅等人安心了一些!
不过李资谅等人还是没有完全放心,他们都清楚,到了这个层次的政治斗争,女人和孩子已经起不了决定性的作用了,毫不夸张的说,他们中的大多数都能做到,为了利益牺牲掉自己的女人和孩子,尤其是在女人和孩子很多的情况下,而李衍偏偏就是有很多女人和孩子。
因此,他们希望李资谦能拿出来更有说服力的东西。
李资谅等人都明白的道理,李资谦怎么会不明白?
所以,李资谦很快就又道:“让王上一家独大,受此大辱的王上一定很快就会不管不顾的找李衍报仇,那样的话,李衍根本就没有时间消化掠夺的领地,李衍能从一个普通的贼寇做到今天这么大,怎么可能想不通这些?我如果是李衍,就一定会让咱们继续跟王上斗,因为只有那样,才能有休养生息的时间,所以,我敢断定,李衍绝不会帮王上打压咱们,而只要李衍不出手,王上就奈何不了咱们。”
“会是这样的吗?”
李资谅等人忍不住怀疑。
“杀!”
“随本王诛杀王俣、李资谦,复我泰封国!”
“……”
就在这时,外面突然乱糟糟的,而且愈演愈烈!
不大一会就有人来报:“禀太师,外面有一伙打着‘泰封’旗号的贼兵,为首之人自称是泰封王……他们好像是弓家余孽。”
“弓家余孽?弓裔的后代?”
众人面面相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只有李资谦隐隐有些猜测,“李衍到底想利用弓家余孽做什么?”
大约半个多时辰后,一名梁山武将来到李资谦家中,通知道:“大都督让我来通知太师和诸位大人,贼势凶猛难敌,我梁山军最多也就能抵挡一个时辰左右,一个时辰后,梁山军将会从神风门撤出罗城,诸位大人若是愿意同梁山军一同撤出罗城,请携带家众到神风门集合,当然,若是诸位大人想要与罗城共存亡,我梁山军也不阻拦。”
梁山武将说完就走,毫不拖泥带水。
看着梁山武将离去的背影,李资谅等人面面相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李资谦终于想明白了李衍的打算,随即哈哈大笑,“哈哈哈哈哈哈……李衍啊李衍,你可真是我和王上的好女婿!”
寿昌宫中。
韩安仁等人看着通知完他们离去的梁山武将的背影也都是面面相觑!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弓家余孽是从哪个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弓家余孽从哪弄来的几千人马?”
“梁山军那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一万多大军怎么会打不过弓家余孽的几千人马?”
“咱们该怎么办?跟不跟梁山军一块撤离罗城?”
“……”
过了好一会,绞尽脑汁终于想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的王俣,猛得抽出腰间宝剑,随即一脸就将面前的书案劈成两半,然后用剑一指宫外咬牙切齿道:“李衍,你真卑鄙!”
言毕,王俣“哇”的吐出了一大口鲜血,然后重重的坐回到了椅子上……
……
第二百四十三章 开府(一)
……
高丽南京。
曾经的府衙。
现如今的安东护都府衙,也是李衍一家在高丽南京的住处。
说实话,住惯了王宫之后,李衍还真有些不适应住这么简陋的地方。
正应了那句话,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还好,李衍是很清醒的,知道现在还远远不是享受的时候。
因此,虽然已经拥有不少美人,可李衍还是早早的就起来,然后雷打不动的练了一个时辰棍法,再然后开始办公。
就在李衍与仇悆、郭永等人研究开府事宜的时候,风尘仆仆的乔道清和杨志从外面进来。
见处理后续事宜的乔道清和杨志进来,李衍立即起身去接乔道清和杨志,并道:“军师和杨志兄弟辛苦了。”
杨志刚想说话,乔道清就将杨志拦下,然后拜道:“为大都督办事,卑职等焉敢言辛苦。”
李衍一怔,随即道:“军师怎恁地客气?”
乔道清道:“大都督如今的身份已经不同于往日,该立规矩了。”
听了乔道清此言,仇悆和郭永互看了一眼,然后同时点了点头。
仇悆随后也道:“不错,往日的‘哥哥’、‘兄弟’之称应当废弃了。”
郭永则干净利索地说道:“无规矩不成方圆。”
李衍有些迟疑道:“有这个必要吗?”
这时,一个声音从外面传进来:“有这个必要。”
众人向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就见闻焕章和四个气度不凡的文人从外面走了进来。
不等李衍说话,闻焕章就很郑重的给李衍行了一礼,道:“大都督!”
见此,李衍知道,以前那个没有尊卑的时代过去了。
李衍清楚,这是一个势力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必然会出现的。
否则,就会没有等级。
有些人会问,没有等级难道不好吗?
其实这个问题根本就不需要回答。
如果没有等级好,那么为什么一直到了后世也没有消除等级制度?
只说一点,等级制度就必须得存在,那就是——出了事听谁的?
举个例子:
那边敌人都已经打过来了,这边还在商量和讨论由谁来指挥、由谁来领兵、由谁来……那不用说了,这边的指定全都得完蛋。
所以,必须得建立等级尊卑,不管李衍适应还是不适应。
稍稍适应了一下,李衍面带苦笑道:“我怕是得适应一段时间。”然后李衍看向闻焕章身后的四个气度不凡的文人,问道:“这四位是?”
闻焕章道:“我来为大都督引荐。”
言毕,闻焕章就一请一位年约三四旬的文士,道:“这位就是荆南隐士萧嘉穗。”
一听此人便是那位能文能武的隐士萧嘉穗,李衍在欣喜之余,不禁又有些不敢相信。
水浒里有两个人,最难搞定。
其中之一便是这位萧嘉穗。
他太挑剔了,既看不上赵佶那昏君,也看不上王庆那割据作乱的草莽,做事全凭自己喜好,一派闲云野鹤的侠骨风范。
人无欲则刚。
因为什么都不求、什么都不在乎,以至于毫无弱点。
而且武艺还极高,捉都没法捉。
因此,李衍其实对请来萧嘉穗并不报多大希望。
万万没想到,这位大才竟然真被自己请来了!
李衍看着萧嘉穗道:“冒雨修阳萧僧达,波狂涛怒心不怛。恪诚止水堤功成,六穗嘉禾一茎发。萧先生能来入伙……那个,不好意思,习惯了,能来共同干一翻大事,实是梁山泊之幸。”
从进来开始,萧嘉穗就一直在观察李衍。
说实话,此前萧嘉穗其实并没有出仕的打算,只不过他很好奇,一个强人怎么跑到海外去收复故土了,而且还做成了,这才过来看看。
如今见李衍一语就道破了他的身世,这让萧嘉穗一下子就感觉到了李衍的不凡。
萧嘉穗道:“见过大都督。”
李衍直言道:“如今我梁山泊侥幸收回乐浪、真番二郡之地,欲移百万汉民将这里彻底变成汉人之地,急缺大才共同完成这个梦想,希望萧先生能帮我们。”
乐浪、真番二郡的高丽人加到一起都不超过七十万,如果移来一百万汉民,确实能将这里永远变成汉地。
而且,这并不是不能实现的。
河北、山东等地,去年大旱,今年又连降大雨,黄河都决堤了,以至于河北、山东等地到处是活不下去的灾民,招募他们何其简单,就拿这次来说,闻焕章没费多大劲,就招募了近四万汉民跟他们一块过来。
照这样,只需二三十次,就能完成这个宏大的目标。
对于汉人而言,这是极为有意义的事。
因此,不仅萧嘉穗有些动心,就连另外三人都有些意动。
见萧嘉穗只是意动,并没有一口答应下来,李衍又道:“此二郡如何规划,我只会跟你们商量一个大概的方向,其余你们自己商量着来,我不会多加干涉,会尽量放权给你们,我想,你们十几年寒窗苦读,为的应该就是有这样一展所学的机会。”
听了李衍如此有诚意之言,萧嘉穗沉默了一会,然后冲李衍一拜在地,道:“属下愿尽绵薄之力。”
李衍赶紧将萧嘉穗扶起。
闻焕章见此,又给李衍介绍了一个微胖之人,道:“这位是赵鼎赵元镇。”
此了“赵鼎”之名,李衍更喜,甚至狂喜!
李衍手下大才不少,但真正的宰相之才其实一个都没有,不论是王伦、孙静、乔道清、朱武,还是目前最被李衍看好的闻焕章,亦或是刚刚加入的萧嘉穗,其实都不具备宰相之才,他们身上的江湖气太重,且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最重要的其实还是能力,管理一个国家的能力,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举个例子:
李纲。
他是南宋第一位宰相。
也是公认的忠臣。
但宋理宗在宝庆二年弄出来了一个昭勋阁二十四功臣来评价宋朝的二十四个功臣,里面没有李纲,也没有岳飞,这说明,在宋朝的统治者看来,李纲不是称职的宰相,李纲和岳飞不够资格进入昭勋阁,位列宋朝的二十四个功臣之二。
有人可能不服,认为这是宋理宗短视,不识真英雄。
实际上,这是有原因的,而且理由很充分。
若想知是何理由,充不充分,请看下章分解。
……
第二百四十四章 开府(二)
……
宋理宗为何不将李纲和岳飞弄进昭勋阁?
那是因为宋理宗认为李纲和岳飞不够资格。
不可否认,不论是李纲,还是岳飞,都是当世之忠臣,也都算有能力。
但他们的功劳真没到进入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列。
因为宣传的关系,也因为同情的关系,他们被夸大了很多,尤其是后者。
实际上,他们的功劳不说跟整个宋朝的功臣相比,就是跟他们同期的功臣相比,都不是拔尖的。
咱们先说李纲。
靖康元年金兵入侵汴京时,李纲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
这是李纲最大的功绩。
不过不久李纲即被投降派所排斥。
赵构即位之初,一度起用李纲为相,李纲也曾力图革新内政,但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
绍兴二年,李纲再复起用为湖南宣抚使兼知潭州,旋即又遭免职。
他多次上疏陈诉抗金大计,均未被采纳。
从李纲的这份履历上来看,李纲确实是硬骨头,也确实是忠心耿耿的忠臣,但他却不是宰相之才。
有人不服,认为这是赵构软弱,才使得李纲斗不过那些投降派,最终起起落落。
这么说,其实对赵构多少有些不公平,因为皇位是从张邦昌那得来的而不是从上一任皇帝赵桓那得来的,赵构那个皇帝其实名不正言不顺,因此皇位极为不稳,也就是说,那时赵构自己都只是勉强支撑,如履薄冰。
而李纲身为宰相,不仅不能帮赵构稳定政局,还带头跟吴敏等人斗个不停,令本就在风雨之中的南宋随时都有土崩瓦解之势。
当然,这也不全是李纲之错,因为那时的时局就是那样,主战与主和的打成一团,李纲只是因为太过刚强不知变通而没有处理好这些事。
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宋孝宗赵昚评李纲:“志广才疏,其张浚之徒欤。”
这个评价其实有些过了,甚至有些没良心,李纲和张浚都是一心为南宋,没有他们,南宋早就没了。
但是,赵昚的评价虽过,但也能说明,李纲和张浚其实不具备宰相之才。
李纲被罢免宰相之职后,赵构一连换了黄潜善、汪伯彦、朱胜非、吕颐浩、杜充、范宗尹六位宰相,可无一人能长时间在位,也无一人取得太大的成绩,甚至无一人能让南宋稳定,以至于南宋时时都有被金国灭国之险,直至赵鼎上位。
赵鼎也跟李纲一样主战,但与李纲不同的是,赵鼎没那么尖锐,能非常好的处理主战与主和之间的关系,并能在南宋的一众武将之中挑出岳飞等有能力的武将大力支持。
赵鼎在宰相之位的那几年,南宋大举反攻,赵鼎两次辅助赵构亲征都取得了大胜,令赵构终于坐稳了皇位,又镇抚建康,南宋才没了安全无患,终有中兴之像。
所以说,赵鼎才是真正的宰相之才。
可惜,后来赵构不想再打了,赵鼎又建议没儿子的赵构立太子稳定人心,被秦桧趁机排挤,失去了相位。
这里得为赵鼎解释一句。
赵鼎也不是一味的无脑主战,也不像岳飞一样要什么直捣黄龙府,事实上那时赵鼎也看出来了,南宋不能再打了。
所以,在此以前,王伦出使金国,听从赵鼎的指使,问礼数,就以君臣之分已定作答;问地界,就以大河为界作答。
也就是说,赵鼎只是不想盲目和谈,是想划黄河为界,而不是划长江而治。
总而言之,赵鼎无愧于“南宋中兴贤相之首”之名。
再来说几句岳飞。
岳飞是忠臣。
这不需要辩驳,否则他断不会落得那个悲惨的下场,否则后来赵昚即位之后也不能为他平反,要知道那时的赵构可还没死,如果他不是忠臣,赵构不可能承认这个错误。
不过岳飞虽然是忠臣,却犯了几个为臣的大忌。
一、十二道金牌召岳飞。
这本身就有大问题,用了十二道金牌才将统帅了全国三四成兵力的岳飞召回来,你让赵构怎么想,能不想岳飞有拥兵自立之心吗?
而且,在宋之前的五代时期经常出现武将拥兵自立之事,老赵家自己的天下都是这么来的,赵构能不防着这样的事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