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崛起之宋末称雄-第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经过数月的相处,王管家等人对赵构越来越佩服,心里也钦佩赵似的安排,他们感觉跟随赵构身边乃是莫大的荣幸。李施仁、李施恩二人知道赵构很累,故而长话短说,赵构也是快刀斩乱麻,迅的解决所有事情。
次日,赵构便早早地醒来了,稍微梳洗一下便穿上了朝服。宋代的朝服与前代相仿,皆是红衣红裳,内穿白色罗质中单,外系罗料大带,并有绯色罗料蔽膝,身挂玉钏,下着白绫袜黑皮履。
穿上朝服的赵构看上去显得更加成熟干练,不慌不忙地坐着娇子直接入宫。与此同时,赵有恭、刑部尚书王云等人也纷纷前来,众人经过一夜的休整,精神都好了许多。
赵构等人进入宫中,其他官员纷纷不屑一顾,就连招呼都不愿意打,置之不理,甚至有些人满是怨愤。对此,赵构怡然不惧,仍然风轻云淡地微笑着,这让那些人心里更不爽。
太子赵桓不动如山,得意之色溢于言表,满脸的嘲讽之色;高俅等人也是看戏一样的看着赵构、赵有恭等人。原本太子赵桓还想用什么方式扳倒赵构,不曾想赵构自投罗网,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按照现在的情形判断,赵构此次在劫难逃,赵桓没有动用一兵一卒,也没有使用什么阴谋诡计,只需要落井下石,暗中命人在京城煽动读书人的愤怒就好,效果显著。
“九弟,这可不能怨我太狠,乃是你挡住我的道路,唯有将你除去才能高枕无忧!”太子赵桓暗暗的想道,“父皇宠爱你又如何?这一次让你掉入万丈深渊,永无翻身之日,等着吧!后面更加精彩,到时候我看看你如何逃脱!”
片刻后,早朝开始,久违露面的宋徽宗赵佶也次出现在众人面前。
宋徽宗赵佶端坐在龙椅上,俯瞰众人,又见众人目光满是愤怒,而赵构却是风轻云淡,怡然不惧,就连他都有些担心,最后无奈的说道:“诸位爱卿,有本奏来,无本退朝!”
“启奏皇上,臣有本要奏!”
“准奏!”
“启奏皇上,臣叩请皇上严惩广平郡王、监察御史赵构之罪!”
“广平郡王所犯何罪?”
“广平郡王不顾朝纲稳定,罔顾法纪,大动干戈,铲除异己,此乃大罪也。大宋好不容易长治久安,偏偏郡王不顾这些,借着皇上的名义,铲除异己不说,还惹得天下文人仇视。”
“天下文人乃是国之栋梁之才,广平郡王如此行径简直是断了大宋江山社稷。若是没有文人,如何选举人才为朝廷效命,过些时日便是科举考试,要是文人不愿意参与,只怕科举也会受之影响。”
“大宋正是用人之际,广平郡王如此行为,只怕居心不良,依仗着皇上的宠爱,赫赫战功,此乃欺上瞒下之罪。臣叩请皇上,惩治广平郡王赵构之罪,望皇上恩准!”
宋徽宗赵佶阴沉着脸,沉声道:“还有谁参奏广平郡王?”
“臣等附议!”众人齐声高呼一声,纷纷跪下喊道:“叩请皇上,惩治广平郡王之罪!”
雪中送炭的人太少,锦上添花的倒是很多,不过落井下石的更多。太子赵桓、高俅等人什么话都没说,作壁上观,又跟随着众人的声音一起附和,震耳欲聋的驳斥声、叩请声连绵不绝。
赵佶脸色骤变,怒气冲冲,他知道朝中有很多大臣弹劾赵构,一直推延早朝为得就是尽量避免,没想到时间过去了这么久,不仅仅没有压低众人弹劾之心,反而更加高涨起来,这让赵佶脸色非常不好,又有些无可奈何。
赵构轻描淡写地看了众多人叩请的模样,目光丝毫未变,泰然处之,不为所动。今日赵构上朝,早已做好准备,与这些自以为是的大臣对质,最重要的是赵构没想过退让,就算是得罪所有人在所不惜,他问心无愧。
这几天着手回家的事情,所以每日一更了,望大家谅解!!求月票、求推荐、求订阅!!!
第三百四十章 舌战群臣(三)
“臣等叩请皇上惩治广平郡王,以震朝纲,安抚天下!若是不惩治赵构,任由他恣意妄为,难以服众,恐怕大宋江山危矣!”
“广平郡王此乃行径是绝我孔孟之道,大宋江山社稷固若金汤,各个地方官员为皇上效忠,为百姓造福,功绩卓著,然广平郡王不问缘由罢免的罢免,入狱的入狱,罔顾法纪,乃大不敬之罪!”
“百官人人自危,百姓夜不能寐,衙役日以继夜,多少官吏无辜受累。科考在即,郡王如此做,还有多少文人愿意做官,只怕寒了天下读书人的心,那时后继无人,乃是最大过错!”
“虽有皇上旨意在前,然郡王私自做主,欺上瞒下,乃是大不敬之罪!刑部尚书王云不思劝阻,乃至刑部大牢人满为患,王尚书有推卸不了的责任,理应严办!”
…………
众人义愤填膺,众说纷纭,几乎一大半的大臣都在怒斥赵构,有些人委婉点,也有直接了当的挑明,还有一些则是说他祸害大宋江山社稷。
赵构不动如山,气定神闲的扫视一眼,见众人怒不可遏的模样,又见一些人见风使舵的嘴脸,不禁仰天大笑起来:“哈哈!……”
众人纷纷撇过头注视着赵构,惊诧万分,心里有些好奇;宋徽宗赵佶微微一愣,怒斥道:“为何发笑?”
“回禀父皇,儿臣听闻诸位大人所说的,只觉有些可笑罢了!”赵构傲气十足,嘲讽的扫视众人一眼,毫不畏惧。
“哦!……”赵佶听闻有些好奇了,急忙问道:“你且说来听听!”
“领旨!”赵构答允一声,傲然挺立胸膛,直挺挺的来回走了走,又四处看了看,怒喝一声:“此乃早朝,我本不想当众揭人长短,奈何有些人不识好歹,还恶语相向,岂能任由你们污蔑!”
“若是赵某做过,绝不否认;若是污蔑,无论是谁都得付出代价!诸位大人群起而攻赵某,不知大人是否觉得赵某理应认罪伏法?”
“可笑至极,真是可笑至极!诸位大人稳坐钓鱼台,可知百姓如何看待这件事?想必诸位大人只是道听途说,并未真的去明察暗访,了解情况吧!不知赵构猜的可对?”
众人面露尴尬之色,他们还真的没有前往民间了解情况,之前所言也不过是凭借自己的理解与想象的,被赵构冷静淡然震住了。
片刻后,众人幡然醒悟,赵构是在怒斥他们。顿时,众人面露不悦,板着脸,怒气冲冲的数落赵构的不是。
“聒噪!”赵构见众人又在数落自己,这一次没有隐忍不发,也没有坐视不理,直接了当的怒吼一声:“你们说得太多了,是对是错,还是无中生有,暂且不论,待会便见分晓。”
赵构脸色阴沉,怒目而视众人。原本喧闹的大殿立即鸦雀无声,赵构的目光扫过去,谁也不敢直视,纷纷避开,只因他们心里没底。
“诸位大人群起攻之,数落赵某人的罪行,只是这些真的存在吗?若是证据确凿,赵某二话不说,直接进入天牢乃是罪有应得;要是没有证据,那便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赵构胸有成竹,振振有词地说道:“赵某蒙受皇上恩宠,办此大事,此乃关乎国家安危,选取人才,然诸位大人不明所以,只认为赵某滥用私权,排除异己!”
“请问诸位大人,赵某与这些人有怨,还是他们是某些人的门人,涉及某些人的利益才会让诸位大人如此愤怒?”
众人纷纷低下头,面露尴尬,赵构的疑问,他们都无法回答,要知道那些人赵构的确不认识,而赵构含沙射影的话让有些人如坐针毡。
“赵某行事光明磊落,问心无愧!外有金、辽、西夏等国虎视眈眈,内有忧患,这样下去大宋江山才是真正的岌岌可危!”
“诸位大人信誓旦旦地说自己效忠皇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那么,赵某在此问诸位一句话,‘那些被罢免官职的乃是占着官位,不谋其政;那些被抓的乃是占着官位不说,还贪污受贿,在地方作威作福,该不该严办?’”
赵构的第二个反问,再次让大臣们无言以对,整个脸都涨红了,只因赵构让刑部尚书王云取出那些人的证据,真品实据摆在自己面前,之前那些叫喧之人纷纷低下头,只觉无脸见人。
此外,还有一些别有居心之人看着堆积如山的证据,脸色大变,慌慌张张,只因赵构抓捕归案的官吏之中的确有他的门人或是亲属。
“居然有证据?他的势力何时涨到如此大了?”太子赵桓脸色阴沉,暗暗的想道:“若是这些证据是他的势力搜罗的,只能说明已经掌握住连我或是父皇都不知晓的力量!”
众人脸色都不好看,之前还弹劾赵构的不是;现在被赵构三言两语,就让他们闭嘴,还自打嘴巴,丢人丢到家了。
众人都以为赵构羽翼未丰,如今看来众人都猜错了,尚未加冠封王的赵构势力远远超出众人预料之外,而且准备充分,不惧怕文人闹腾。
大宋本是重文抑武的国家,文人一直以来受到重视,就连走路都带有几分自傲,那种眼高于顶,自负性格也一直延续下来了。
即使是朝中,也是文人掌权。虽然经过一系列的行动,宋徽宗赵佶重掌大权,只是根深蒂固的观念让他们都以为自己高人一等。
现在赵构横空出世,不仅仅改变了朝廷局势,就连文人都觉得赵构有些不同寻常,之前武将势弱,仿佛一下子回到以前,武将再次成为倚重的对象,众人想到此处才会惶恐不安。
多年位居高位,作威作福习惯了,哪有谁心甘情愿放下手中的权力。赵构不理会文人的骚动,也不理会文臣的看法,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一切按照法治行动,这种反其道而行之的方式让他们有些畏惧,又有些钦佩。
“皇上乃是明君,每每念及此处都迫切的期望有真正愿意做官,不是为了自己的升官发财,也不是自己地私欲,而是造福百姓的好官!”
赵构不假辞色地训斥道:“诸位大人身为大宋栋梁之臣,皇上倚重之臣,却不知皇上之心,纷纷上奏反对,如此做与那些,朝中蛀虫有何区别?赵某个人名声事小,大宋江山,为皇上分忧解难事重,难道诸位大人不觉得有愧吗?”
第三百四十一章 赵构被贬
铿锵有力地话语,震撼人心,众人面对赵构的质疑与驳斥,竟然无言以对,纷纷低下头,沉默不语!
赵构扫视一眼,有些话不能挑明。其实,赵构能理解群情激愤的原因,只是理解归理解,在大是大非面前,不容许他退让半分,咄咄逼人,锐利的目光扫视众人皆是纷纷低下头,不敢直视。
赵构的话抨击人心,让众人无言以对。宋徽宗求贤若渴,乃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却不曾想到会是这样的方式选贤举能。纵然科举考试诞生数名颇有才能之人,以目前大宋官制来说,只怕难以容下,最后又是闲赋之人。
宗泽、李纲等人却没有随波逐流,而是微微一笑,赞赏地点点头。今日赵构所作所为是他们想做而不能做的事情,故而众人没有落井下石,只是默默地支持,要是表明心意,只怕众人又会说是他们唆使,或是赵构结党营私等罪名。
于是,支持赵构的人心照不宣地沉默不语,自始至终都未曾表过任何言论。有些话不曾说出口,有些事情不需要别人知道,只要真的明白,哪怕只是一个眼神都懂得想要什么,想要做什么。
“若是诸位大人真心为大宋着想,为皇上分忧,那就明白不拘一格降人才,只要有本事的便可以后来居上。若是以年龄划分,或是资历,只怕熬过去也需要很久,那样局限了一些有用之才。”
赵构铿锵有力地高声道:“朝廷正是用人之际,天下读书人何其多,要真的是全部否定赵某,赵某无话可说,那是错的离谱。然而,只是一些人看不过去,受到蛊惑,那便不是赵某的过错,而是其他人的过错。”
“有些人看不得,便兴风作浪,煽动民愤,那些蒙受在鼓里的读书人岂能知晓事情真相。若是诸位大人与他们一样,那真是大宋不幸,百姓之祸也。皇上委以重任,信任诸位,然而诸位不知皇上求贤若渴,励精图治的心。”
“诸位大人,赵某所言可对?若是此等之人,拿着朝廷每年的俸禄,又中饱私囊,为官却不作为,要之何用?何不罢免,任用贤能。朝中任何一位官吏,要是不为大宋着想,不为皇上分忧,不为百姓造福,留着何用?”
众人羞愧的低下头,只因赵构所言都是肺腑之言,不仅仅掷地有声,铿锵有力,还说得头头是道,无处反驳。如果反驳,那便是否认赵构所说,而赵构说的话中又带有大宋、皇上、百姓,此乃真正意义所在,故而难以否定。
“臣有本要奏!”
众人纷纷侧目,赵佶撇过头微微一愣,看着潘良贵,道:“准奏!”
潘良贵高声喝道:“臣要奏的便是广平郡王在大殿上有失体统,皇上乃端坐在朝堂上,然广平郡王高声言论,失了君臣之道,目空一切,俨然没有将皇上放在眼里,按照大宋律例理应罢官免职!”
“若非广平郡王是皇子,只怕要问斩也不为过!”
潘良贵不卑不亢,不喜不忧地话语,众人都愣住了,就连赵构都目瞪口呆的看着潘良贵,而他却不为所动,仍然坚持自己的立场。接着,潘良贵继续说道:“广平郡王乃是皇子,君臣之礼不能忘了;再说,郡王本是监察御史,却罔顾法纪,目无皇上,知法犯法,罪加一等!”
宋徽宗赵佶尴尬的说道:“潘尚书,这……”
“启奏皇上,臣乃是礼部尚书,掌管礼部,有些责任与监察御史相等。”潘良贵恭恭敬敬地说道,“广平郡王之前所作所为暂且不论,是非对错,并非臣等过问,一切由皇上定夺。”
“只是广平郡王有失礼仪,乃是国之大体也。大宋本是礼仪之邦,然广平郡王之前言论,虽是情真意切,也是振振有词。身为皇子,却忘乎所以,忘记了自己身为臣子之道,在皇上面前失了礼仪,此乃大大的不敬。”
“皇上贵为九五之尊,人间至尊,身为臣子理应遵从皇命。虽说情有可原,然而郡王身份不同,不仅仅失了君臣之道,就连最基本的伦理纲常都忘了,此乃大错也!”
“臣,恳求皇上治广平郡王赵构的罪,以振朝纲,扬我大宋天威!”
赵构看不明白潘良贵此番为何如此做,只是他觉得潘良贵对自己没有恶意。虽然潘良贵效忠的人乃是皇上一人,经过观察现此人刚正不阿不说,还明辨是非,从来没有任何贪污受贿的事情生,是真正意义上的清官,两袖清风,名副其实。
监察御史与礼部职责上有些相似,却有些不同,潘良辰直言不讳的谏言,乃是他职责所在,赵构不怨他。宋徽宗赵佶都觉得看不懂潘良贵,要是之前赵构真的有失礼仪,也不至于当面训斥,更不会等到现在奏禀,理应早说了:“为何等到现在才说?到底是因为什么?莫非真的是因为构儿失礼……”
赵佶目不斜视的注视着潘良贵,沉思道:“要是构儿失礼,只怕朝中大臣多数失礼了,为何他偏偏参奏构儿一人,其他人都没有弹劾?……难道是为了……一定是这样!”
赵佶想了想终于明白潘良贵为何如此做的缘由,于是他没有任何驳斥,更没有训斥潘良贵,开口道:“潘尚书所言甚是,朕准奏!即日起,广平郡王罢免监察御史一职,暂且收回骠骑大将军之衔,安心留在府中,待朕旨意,以示惩戒!”
赵构木讷地点头答允,整个人都懵了,不知道唱的是哪一出;与他印象中想的简直是两码事,完全不沾边,接着赵构就被赵佶从朝堂上带了下去。临行前,赵构疑惑不解地看着潘良贵,见他风平浪静,又回头看着父皇,得到的一样眼神,这让赵构更是哭笑不得,莫名其妙:“怎么这样?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我也被罢免了!……”
赵佶的旨意出,到赵构被推出宫门,前后不到一刻钟时间,众人恍恍惚惚,只觉有些难以相信,仿佛这一切都像是开玩笑似的。此次赵构不仅仅是被贬,还直接免除职责,这让众人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匪夷所思。
今天刚刚到家,还未来得及休息,整个人晕乎乎的,就要更新一章~~实在是撑不住了,直接睡了~~求推荐、订阅、月票~~
第三百四十二章 赵似来了
赵构恍恍惚惚地被侍卫赶出皇宫,愣了半晌才相信眼前发生的一切是真的,悻悻然地转身,头也不回的回府。
心情郁闷的赵构踏进府门那一刻,王管家便迎了上来,低声道:“少主,王爷来了!”
“十三叔来了?”赵构一愣,连忙跨门而入,只见赵似和蔼可亲地与众人谈笑风生,又见赵构回来,笑着点点头,赵构急忙说道:“十三叔,您何时来的?为何不早点通知?”
赵似笑道:“刚来片刻,不必如此,待会还有人要来,稍等片刻再说!”
赵构不解地看了一眼,也没说什么,便坐了下来,赵似命人将茶水送到赵构面前,然后继续与众人谈笑风生,将他冷落一旁。
赵构百无聊赖,心想:“十三叔怎么来了?莫非有什么事,还是其他何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大约过去半个时辰,赵似微笑道:“王管家,你去开门吧!他应该到了!”
王管家点点头,亲自前去开门,映入眼帘的是赵有恭,还有几位大人,只是他们都没有进府,赵有恭点头示意,然后急冲冲的进去了。
众人想要进府却又有些担忧,最后王管家笑道:“诸位大人莅临,少主有事,吩咐诸位大人大人前往偏厅等候,待见一位贵客后就来!”
于是,众人才进府,却被王管家带到另外一处地方,而他也吩咐其他人端上糕点、茶水,供众人享用。
众人皆是首次登门入府,本以为赵构府上必是富丽堂皇,没想到居然如此简陋,而且府上清一色的男子,未曾见到任何丫鬟、婢女。
顿时,众人想起自己的府上,少说也有几位婢女、丫鬟,就算没有金碧辉煌,仍然挂着几幅名家字画,或是玉石、假山之类的,也有几分文人气息,而在郡王府给他们最多的感觉就是武将才有的气魄,钦佩不已。
赵构正在好奇到底是何人,见到急匆匆地赵有恭,有些诧异,而王管家也过了一会便回来了。
赵有恭见到赵构时,正想说话,却瞥见自己的父王也在此,冷不防的吓了一跳,惊愕道:“孩儿见过父王!”
赵似笑着点点头,道:“起来吧!你先坐下来吧,有事待会再说!”又看向了他身后前来的王管家,“可曾安排好了!”
“一切听从王爷吩咐!”王管家恭敬的回道。
王管家之前听闻赵似说起等会会有贵客前来,让他提前安排,本以为是玩笑话,不曾想是真的,见到其他人时,就连他都震惊了。
“嗯!”赵似点点头,示意他先下去,然后再把目光看向赵有恭,赵构,“你来此的目的,我知晓;你的事情我也知道,我来此便是告诉你们,有些事情不是表面上那么简单,事情也没有往坏的方向发展!”
“恭儿,父王知道你在担心,构儿被罢免一切官职该如何做,也知道与你一起前来的还有数人,只是他们被管家带到另外一处地方等候!”
赵似娓娓道来,赵构被罢免乃是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清理之中,气定神闲地笑道:“我来此也不是我一个人意思,也是皇上命我前来!”
“父皇的意思?”赵构、赵有恭两人面面相觑,又齐齐地看着赵似,不明白他为什么如此说。
如果真是皇上的意思,又为何在满朝文武面前剥夺赵构的权力,让他闭府不出,他们还是不明白皇上为何这样做的目的。
赵似像是知道他们的心思,一语道破:“你们还是在官场上太久,有些事情并非你们所想的那么简单!此次行动,虽然取得成效,对大宋江山社稷也有极大的贡献,只是你们行事太过于鲁莽,又太过于急功近利,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汹涌!”
“大宋乃是重文抑武,此乃太祖皇帝一直以来的执行的国政,哪怕是太宗皇帝都不敢轻易的改变,就算是先皇重用提拔王安石,变法在大宋成效卓著,可惜最后还是无法执行下去,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赵构、赵有恭点点头,“无法继续的原因太多了,就算是我都觉得大宋要是不来一次变法,前景堪忧,然而真正无法走下去便是损害了众多人的利益。”
“即使你们得到百姓之心,然而国家不能交托于百姓管理,唯有文人方有治国之策!若是完全依托于百姓,国之危矣!”
“你们这次太过于鲁莽了,草率行事,还刻意隐瞒人数,差点出了纰漏!若不是你在朝堂上据理力争,又句句在理,还有皇上宠爱,要是换做其他官员,只怕早已经罢官免职,直接打入天牢!”
“你们真是不知天高地厚,此次事情还在预计范围内!虽然你们想好了说辞,又有足够的理由才幸免于难,而且构儿三番四次的名扬天下,对百姓来说有恩,对文人来说有利,对武将来说有惠,才没有发生不可控制的事情!”
“如果真的要变,那也不是眼下时机!皇上的目光如炬,不比你们差,只会比你们长远,一直未有太大动作,徐徐图之便是顾虑太多,就算真的要做也要让人心服口服,待时机成熟一切水到渠成,那个时候才是真正大肆改革,让大宋崛起之期!”
“何时才是时机成熟?”赵构急不可耐地问道。
“这个你不必考虑,时机成熟必定给你大显身手的机会!现在心急也无用,到时候你就知道了!”赵似似笑非笑,神神秘秘地说道:“那个时候,我与皇上对你只有一个要求,无论付出什么代价,都要成功,决不允许失败,你可做到?”
“决不食言,必定做到!”赵构坚定不移地回道。
“如此甚好!”赵似笑了笑,嘱咐道:“另外还有一事,你抽空前往潘府一趟吧!此乃礼仪,亦是感激他的救命之恩,理所应当!”
赵构郑重的点点头,他知道赵似所言为何。当初被贬,多少与潘良贵有关,经过赵似的点拨,赵构便明白其中意思,要是真的算起来,的确说的没错,潘良贵是救了自己一命,哪怕他最后也不会有什么事,也应该亲自拜会,以表示自己的感激之情,亦是一种拉拢,有潘良贵辅助更是如虎添翼,犹如唐朝的魏征一样,不可或缺之人。
第三百四十三章 吃一堑,长一智
“父王,您是如何知道九弟被贬的事情?”赵有恭疑惑不解地看着赵似,他实在是有些好奇,这些事情生不久,怎么会传的如此快,就算是自己的父亲消息灵通,也不至于如此迅。
赵似笑道:“因为你被贬时,我正在后殿。”
“什么?您说的是真的吗?”赵构、赵有恭二人目瞪口呆地看着赵似,满脸的不可思议。
赵似理直气壮地回道:“废话,我能骗你们吗?原本我近些日子不在京城,恰好你们两个臭小子做的事情惹得皇上心烦意乱,便跟我说了你们的事情,我知道会有事情生,便急匆匆的赶来。”
“果然不出所料,你们二人真的出事了。现在还好点,有恭没有受到连累,构儿事情也不用着急,此乃控制范围。原本我就是这个意思,只是皇上宠溺你们二人,一直没有同意。”
“未曾想到潘良贵此人颇有见识,皇上也想明白了,就顺势而为。皇上对你们还真是宽容,只是你们二人做得太过分了,俨然不顾皇上的位置,肆意妄为。若不是你被贬,只怕后面的事情更严重,由你一人承担了一切,这样一来我觉得还在清理中,不然的话你以为我出现在此为何,真的没事做吗?还是说鼓励你们这次的行动,真是幼稚!”
“若不是念及你被贬在先,此次回来我不好好的揍你一顿,就不是你的十三叔。”赵似面无表情地训斥道,“还有你,不要以为做了王爷,又继承我的事业,就可以大展拳脚,我看你是忘了当初怎么教育你的,难道这些事情都白教了吗?”
赵构、赵有恭二人尴尬的低下头,沉默不语,赵似劈头盖脸的一顿痛骂,让他们二人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而且还无言以对。赵似骂的对,骂的再理,要不是赵似卸下责任,只怕真的如他所言,直接出手教训了,也不至于口头上教育一下。
偏偏赵构、赵有恭二人面对赵似时,只得乖乖的夹着尾巴,不敢丝毫的不敬。至于皇上,有些话不能直接去说,有些事情不能做,唯有赵似一人代劳。赵似训斥了一顿后,赵构、赵有恭二人只得点头哈腰的答应。
赵似训斥了一顿,最后说道:“构儿,你就安心的在府中歇息吧!当初,你弃文从武时,我与皇上都未曾说什么,这段时间你就好好的在府中修身养性,重新看看大宋建国以来生的事情,重新在书中寻找才行。”
“侄儿知道!”赵构恭敬地点点头答允下来。
“有恭,你已经出来了,就安心的留在朝中观察势力展,最好是韬光养晦,只是构儿被免职了,那你也如此,只怕对你们不利。你就安心的在朝中任职,日后必有大用处。”
赵有恭恭敬地回道:“孩儿知晓!”
“事已至此,你就安心的享受接下来这段清闲的日子吧!”赵似话中有话地叮嘱一声,然后便离开了。
赵似走后,赵有恭才想起朝中大臣也跟随自己前来了,赵构微微一愣,连忙前往偏厅与众人相见。赵构看着众人在他最落魄时,不离不弃,满脸的担忧,心里一阵欣慰。
赵构安抚一下,便让众人回去了,临行前,信誓旦旦的说,决不会就这样过去的,一定会有东山再起的日子。此外,赵构也让众人不需要担心,一切按照原来的轨迹行事。
众人得到赵构的回答后,便告辞离去了。赵构亲自送他们出府,赵有恭则独自一人留在府上。
“九弟,你真的甘心吗?”赵有恭知道赵构心志高远,如今却是身无官职,好不容易找到机会一展拳脚,还未开始便已经结束了,犹如当年的自己一样,此时此刻,赵有恭是最理解赵构的心情。
赵构笑道:“不甘心又如何?既然身无官职,也算是一种磨练。正如十三叔所言,父皇有另外打算,而且只是暂别此地。放心,事情还没有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