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崛起之宋末称雄-第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直到一年前才真正崭露头角,一发不可收拾,朝中大半的大臣都归于他麾下。若非你从中作梗,除去了部分势力,只怕他的地位会更加稳固,唯一不赞同的便是他行事风格,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此话怎讲?”赵构更加好奇了,直觉告诉赵有恭与太子之间的事情远不止这么简单。
赵有恭沉声道:“你身为骠骑大将军,天下兵马大元帅,皇上没有撤销你的武将职位,又将你提拔文官,可以说你文武兼备,乃是大宋开国以来第一人。无论是父王亦是其他一品大员,只能担任一职,从未有人身兼两职,而你是首位;皇上这样做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了,让你与他争。”
“以我对你的了解,你也不是那种任人揉捏的软柿子,要是太子真的触怒了你,只怕后果比我还要惨。再说了,梁山军又被皇上派遣各地方看似权力不大,实际上手握重兵,也是为你打算。”
“当初你初入朝堂之上,担任枢密院使做的有声有色,只是一年不到的时间就被太子夺了权力,而且四处拉拢朝臣,这些事情我都一清二楚。如果我猜的没错,皇上更加钟意你继承皇位,只是太子是皇长子,而他手中的权力又不容忽视,除非是遇到不得已的情况,只怕未来皇位继承人非你莫属。”
赵构沉默了,自己父皇所作所为全部落入赵有恭眼中,看得一清二楚,分析的明明白白。宋徽宗所做的一切,赵构也知道他的意思,只不过赵构没有言明,赵有恭直言不讳的道出后,他的脸色变了,不怒自威,淡淡的笑容又看不出他内心真实想法。
但是,赵有恭却知道一二,只是他没有继续点破了,又接着说道:“太子看我的眼神有仇恨与你的不同,无论怎么说你们都是亲兄弟,他不敢真的动手除掉你,这样也会引起皇上的猜忌,更别说其他人的流言蜚语。若想登基为帝,赵有恭首先要剪除你的羽翼,让你在朝中有名无实,只是所有的一切都被你无形中化解,反而剪除他的一部分力量,这应该是他始料未及的事情。”
“我与他在一起也有十几年了,对他还是了解的清楚地。虽然表面上看上去他走得路跟皇上有些相似,沉迷于书画讨得皇上欢心,实际上自有打算。他也是不出手则已,一出手一鸣惊人。”
“从这次他迅速的夺得大半朝臣支持便知道他的手段高明,隐藏许久的野心也暴露在人前,只是这个时候他名正言顺,没有人敢说他的不是。若不是我曾经吃过他的亏,岂能对他的事情如此了解。”
赵构惊讶地说道:“你吃过亏?”
赵有恭点点头,不顾赵构脸上惊讶地表情,悠悠的说道:“那是我少年时,在朝中任职,身居要职,依仗着父王的威名,就算是当朝一品大员也得给几分薄面,渐渐地骄纵起来,唯一不变的便是好勇斗狠!”
“当初,我根本就没有将他放在眼中,幼年的事情早已忘得一干二净。只是他依然记得清楚明白,那****在街上独自行走;恰好遇见周侗之子周云清,又听闻周侗的武功比之父王要高,心里不服气便与他争斗起来。”
“周云清比我要稳重许多,也成熟太多,一直没有接下我的挑战,直到抢亲时在擂台上与之挑战,最后我退下来要求他日后再战,在我咄咄相逼之下,周云清最后答应了。那一天我记得清清楚楚,原本他的武功比之我相差无几,真的想要战胜也要费一番功夫,而我也没有想过真的杀死他。”
“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赵构暗暗地说道,他知道赵有恭说的是真的,因为他看见赵有恭的眼中没有愤怒,只有惋惜以及尊敬,那是旗鼓相当的对手才有的;不是虚构也不是逃避责任,只是他不明白为何师傅的儿子会死在他的手中,接下来才是事情的真相。
赵有恭回想起往事来,脸上浮现出一丝哀伤,苦涩地说道:“原本我们两人比武也不过是切磋罢了,但是不知道为何我们两人都打中对方,我也只是受了伤,而他却整个人吞血了。”
“只怕事情有问题!”赵构皱着眉头,沉声道。
“是啊!的确是有问题!”赵有恭回想往事显得后悔不已,又自嘲的笑了笑,“那个时候我以为自己的武功比他要高,还沾沾自喜;周云清也没有在意,我们二人便继续比试起来,最后的结果就是不到不到一个时辰他便被我打死了。”
“当时我整个人都傻了,这样的结果不是我想要的,不说周云清武功我也佩服不已,就说他的父亲与我的父亲两人是至交好友,我怎么可能真的下杀手。那个时候,我整个人都愣住了;说来也巧,父王与周老先生听闻我们二人约斗,二人都不约而同地匆匆前来,正好看见那一幕。”
“绝对不可能这么凑巧,应该另有隐情!”赵构沉思许久,总觉得事情有点怪,要真的前来只怕早已到了,为何动手后一个时辰才来,这件事只怕是有人故意设计,又想起之前赵有恭说的话,震惊了。
“父王与周老先生二人也傻了,我始终记得周老先生看见周云清的尸体时眼中的杀气,还有一丝无奈;父王看见周老先生准备动手杀我,或许是身体本能的反应愣是站在我面前,不允许他动我。”
“那一刻我以为自己真的要死了,最后看着落寞的周老先生步履蹒跚的抱着周云清的尸体离开的背影,我还没有回过神来。”
赵有恭眼眶红红的,这是他首次品尝到后悔的滋味,要不是他咄咄相逼,周云清也不会答应了,心里的痛只有他自己知道。一直以来周云清的死都是他心中最痛苦的事情,赵有恭将他的死全部归于自己的责任,他真的很后悔,只是发生了的事情已经无法改变了。
第二百六十八章 栽赃陷害,背负罪名(二)
赵构从他的话中能够想象到,那一刻师傅是肝肠寸断,要不是碍于赵有恭的身份以及赵似在场,只怕其他人周侗真的毫不留情的将之杀了。但是,赵有恭又与周云清是公平决斗,生死各安天命,也无话可说。
白发人送黑人,周侗爱上莫过于心死,寄托他全部希望的独子死了,也就意味香火断了。丧子之痛,周侗只能默默承受起来,凭借着强大的意志力支撑了许久,又在朝廷上屡受打击最后黯然辞官归隐。
“你相信吗?我从未想过取他性命,事与愿违偏偏发生了不可改变的残局!”赵构赤红的眼睛,热泪流了下来,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苦涩地说道:“原本伯仲之间,却不想是这样的结果。我胜利了,也失败了;周云清输了,他也赢了!”
“若不是好勇斗狠,争强好胜,我又怎么会找上他比武。原本我是想借助这次挑战战胜他,为得是告诉他我父王的武功比你的父亲要差,不过我的要比你厉害,可是这句话一直未曾说出口,也没有这样的机会。”
“我得到最后的胜利者,却没有任何的喜悦,心里都是苦涩与难受,我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府的,只知道父王什么都没说就转身离去了,我也不知道他去哪里,事后才知道是前往皇宫向皇上禀报此事!”
“朝廷命官失手打死了人,就算是我有爵位,也难逃责罚,而且这件事还是我主动挑起来的,父王大义灭亲直接告之。我没有恨过父王,要是换做是我,我也会如此做。”
“自幼做错什么事情父王都是揍我一顿,从不说教,直接揍一顿后让我自己反省。那是唯一一次没有挨批,也没有挨打,或许父王是心死了,他从未想过我会做出这等事情。”
“我失手打死了人,这件事皇上原本想要压下来,最后不知道全城百姓都知晓了,只是版本众说纷纭没有一样是真的,我也不愿意辩解什么。毕竟,周云清的死我的确要负责任就任由他们说了,最后成为是我故意为之,亦或是阴谋!”
“皇上紧急召见我,询问到底是怎么回事,而我也如实说了,没有任何破绽,最后我被皇上责罚,罢免官职,念及我的功绩才没有发配,而是禁足,不允许我出门,闭门思过!”
“父王为了此事多次上门请求周老先生原谅,然而丧子之痛不是几句话就能忘记的,最后周老先生妻子因此事一病不起,他也告老还乡从此不再涉足进城,更不愿意见到赵氏子孙,就连我想再见都难了!”
赵构不再接话了,一直聆听着赵有恭徐徐道来曾经的一切,他心里有很多疑惑,只是那个时候从未想过。毕竟,身为郡王又是朝廷官员,居然打死了人,就算他再有理也变成恃强凌弱之人,无论怎么说也说不清楚,只得背负罪名。
“这件事一直是我心里的痛,你知道为何要跟你说?”顿时,赵有恭看向了赵构开门见山地说道。
赵构没有立即回答,看了看又想了想才回道:“应该是十三叔告诉你了,不知我说的可对?”
赵有恭错手杀了周云清是他一辈子的遗憾,懊悔不已;今日告知于赵构不是随便的说,更像是解释,也可以说向赵构解释当年发生的原因。如果这样说的话,赵构相信是赵似告诉他自己是周侗的关门弟子事情,避免心中留有疙瘩,而且也猜到他身后的人也有数人是周侗弟子,很多人与周侗有关,所以才会说的,用来解释当年发生的事情真相。
果不其然,赵有恭道出的话就与他想的一样,“父王告诉我你是周老先生的关门弟子,以及他的相关事情后,我便知道父王的意思,就是将事情的真相告诉你,以免你心中介怀那些过去事情!”
“你都说是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赵构风轻云淡地笑了笑,又想起赵有恭的话,皱着眉头问道:“事情的真相?莫不是真的有人在幕后搞鬼?”
赵有恭点点头,强压心中的怒火低声道:“这件事的确有人在幕后搞鬼,以你的智谋应该不难猜出到底是谁!”赵构心中猜测也应验了,只是他没有想到心机深沉的人居然会是他,这件事的确是另有隐情。
“看上去温文尔雅,实际上心机深沉,要不是我仔细追查也不可能查到会是这样的结果。”赵有恭的脸色有些冰冷,强压着心中的怒火,一字一句地说道:“周云清与我比试的前天晚上遭遇到一些人暗算,没有受伤却中了毒;恰好那一掌直接打在他的心脏位置,不偏不倚,最后的结局你应该知道了吧!”
赵构明白赵有恭话中意思,要是注意了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悲剧。虽然赵有恭的武功稍微高点,也不可能一掌就让周云清吐血,唯一的解释只有中了毒,正好他与周云清比试,加速血液循环才一命呜呼。
“你真的确定是他做的?”赵构若有所思地问道,这件事不能无凭无据的臆测,妄下判断,必须有确定的证据才行。
赵有恭愤怒不已,斩钉截铁地点点头,道:“父王事后曾多次前往周府,请求谅解。后来,父王又仔细询问了我事情经过。经过数日的冷静,我发觉事情有些不对劲,最后将自己的疑惑全部说了出来。”
“我的武功有多高,父王心知肚明,他也觉得事有蹊跷,便让我听从圣旨足不出户,他独自前去追查事情的真相。经过数月的追查查到了蛛丝马迹,果然验证了我的猜测,父王知道结果却一直没有说出来;最后父王假死,我自己组建了势力重新追查当年的事情,终于确定了那件事幕后主使人是他。”
“那件事之后,我的官职等全部都被剥夺,没有任何的留情!可是他在那段时间中,地位却扶摇直上,而且从中落井下石。动用庞大的人力才调查到,是他暗中吩咐一批人做的,为得就是嫁祸于我。”
赵构紧缩眉头,摇摇头道:“就算儿时你让他颜面无存,也不至于这样做,是不是弄错了?”
赵有恭冷笑道:“儿时的事情只怕彼此都忘记的差不多,心里却还是记得;再说了,长大后又同朝为官,他数次拉拢却被我无情的奚落,吃了闭门羹。于是,他才想到这样的计划。”
赵构郑重地问道:“当年那些人你可曾擒获?”
“没有,他们无一例外全部被灭口!”赵有恭摇摇头回道。
赵构惊讶不已,虽然他猜到会是这样的结果,亲耳听见还是觉得不可思议,从未想过那位手段居然如此厉害。为了让自己置身事外不留活口,就断了线索,也就意味着他将一辈子背负这样的罪名,这才是最高明的手段,不需要亲自动手又将自己置身事外,还能坐收渔翁之利。
第二百六十九章 百密一疏
“高明!”赵构目瞪口呆的喃喃道。
若是真的是他做的,那么这一计划就真的算是天衣无缝了,就算是知道事有蹊跷又如何,已经没有人证物证,难以定罪。赵有恭只得一辈子背负着嫉妒贤良、好勇斗狠杀人的罪名,就连赵构都不得不佩服他的手段高明。
赵有恭怒火中烧,冷笑道:“高明的手段,隐藏如此深,就连我都被他骗了。本以为懦弱无能之辈,不曾想也是有手段,从一开始引我入瓮,又让我难以逃脱责任,就算是再大的本事已经定下的案子无力回天。”
“明明知道是他从中陷害,让我落入圈套,又能怨得了谁,要不是我好勇斗狠,岂能轻易中计,也不至于落得身败名裂,就连父王也受到牵连,唯一的遗憾是不能与之全力一战。”
赵构唉声叹气一声:“人生难逢对手,好不容易遇到却死在阴谋中,实在是憾事!”
赵有恭背负罪名他没有任何的抱怨,唯一的憾事便是周云清死了,好不容易找到旗鼓相当的对手,死在自己的手中。原本只是切磋武艺,最后演变成为这样场面,怨不得别人,赵有恭只能怨自己太自傲了,轻视敌人的力量。
“当初,在众多皇子中没有人能够胜过我,就算是周云清也不过是旗鼓相当罢了,想要真正对方也不是简单地事情,真的全力交锋鹿死谁手还真的不确定。在我们这一代人中,当属我的武艺最高!”
赵有恭顿了一下,目光看向赵构,郑重地说道:“现在想起父王所说的,一山还有一山高,走出去方能明白自己的渺小。当时,我还不以为然;现在才懂得父王早已看出我的性格缺点,又有你的出现,我才相信那个时候的我简直是坐井观天,自高自大了!”
“论武功,我不是你的对手;论智谋,我也不是你的对手;论胸襟,我还是输了彻底!我赵有恭生平敬重的人除了皇上、父王外,同辈中也只有周云清放在眼里,其他人都不屑一顾,而你则是另类,也是我生平第一个人佩服的同辈中人,认清了自己的渺小后,方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
赵构不动如山地笑了笑,显得风轻云淡;赵有恭的话让他没有办法去接,只得一笑置之。不过,赵构也肯定赵有恭所说的话,唯有走出去才知道自己的渺小,就算他的武功再高,谁敢保证在外面没有比自己强的人。
赵构内外兼修,都不敢称之为天下第一,更不敢自视甚高,以免重蹈覆辙。若是骄傲自满不懂得自知,那么便会目中无人,刚愎自用;若是自谦过度不懂得自重,那么便会没有主见,墙头草两边倒,唯有自尊自爱自强自信才是关键。
“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新人换旧人!”
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赵构来自后世深谙此道!无论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还是商海浮沉都需要与时俱进,不可固步自封;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若是固步自封便是真的阻碍自己成长,唯有走出去才能学到更多,无论是习文弄武还是其他事情都需要如此态度方可。
赵有恭经过此事后,终于明白了很多道理;赵构年纪虽小,可他的灵魂来自后世,又没有喝孟婆汤,故而有些事情比之同龄人都要看得透彻,更懂得未雨绸缪的道理。
赵构赞赏地笑了笑,思忖道:“日后他的成就必定超越十三叔,用之得当必是利器,用之不当则是凶器,难怪父皇对他赞赏不已!他不仅仅继承了十三叔的武学天分,更是文武兼备,的确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计划布置的再好,终归百密一疏!”赵有恭见赵构风轻云淡地笑了笑,没有接话,故而又继续说道。
“百密一疏?”赵构好奇了,他猜想赵有恭能够追查到是他在幕后操纵一切,必定是有些根据,不可能无凭无据的臆测,暗暗的想道:“莫不是他手中握有其它证据?”
赵有恭冷厉地笑了笑,道:“他的确是有些本事,那些人行动后便立即斩草除根,不留任何隐患。无论是布局还是善后都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事情,而他居然早有计划。”
“只可惜还是百密一疏,他派遣的人前去杀人灭口时,并未仔细检查是否真的死了,居然留下了一名活口。那个人被父王的人救醒,有感于父王的救命之恩,他将事情和盘托出,还道出动手灭口的人身份,以及他们的身份。”
“你应该猜不到他们的身份,那批人居然是他府中的家将!”赵有恭看着赵构瞠目结舌地神情,像是早已猜到是这样的结果似的,又接着说道:“我知道那些人的身份后,也跟你一样非常的惊讶。”
“如果真的想要置身事外,万万不可动用自己府中的人,想必你也是这样想的,直到父王告诉我,这样一来才是最放心的,这些人都是自己的心腹之人,断然不可能背叛,就算是失败被活捉也不会有人怀疑。”
“当初,他曾经许诺成功给予高官厚禄,却不想成功后就被灭口,而那个动手的人便是禁军教头之一。如今,那人已经成为他府中的护卫统领了,就算知道了实情也无法挽回什么,一切都已经晚了!”
“十三叔知道这件事?”赵构愣住了,惊诧万分地看着赵有恭。
赵有恭肯定的回道:“父王知道,实际上周云清死后,我想清楚事情来龙去脉后便告诉了父王,他便亲自查了。只是我也是前半个月才知道那件事的真相,父王一直隐瞒我,直到我接手庄内的事情才告之!”
“原来如此!”赵构恍然大悟,猛地想起那日自己的父皇跟自己说过的话,又想到他欲言又止的模样;他不明白父皇对赵有恭的信任来自何处,现在事情明朗了。
既然十三叔知道了结果,那么自己的父皇也知道了结果,不过赵有恭被判罪已经成为定局。以他的猜测,必定是十三叔说服父皇让他大局为重,一来是让赵有恭学乖,二来不愿意真的扰乱整个计划,这件事也就成为他们二人的秘密,其他人都不清楚。
若非赵有恭被自己要求成为山庄的一份子,只怕到死都不明白事情的真相。在赵似告诉事情的真相后,赵有恭也懂得自己父王的心意,只是心里有段时间的确难受,让他背负了这么久的罪名,而自己的父王一直没有说过。
现在,赵似认为是时候告诉赵有恭,只因为赵有恭将成为赵构的左膀右臂,那就需要面对太子赵桓等人的势力,只有让他们明白太子不像表面上那么简单就足够了,这样才能做好防范,以防万一!
第二百七十章 束手无策
赵有恭的话解开了赵构心中的疑虑,原本以为赵有恭是杀死周云清的凶手,自己的师兄等人对他心有隔阂。如今,赵构得知一切便想到了此事,这件事必须要向众人解释清楚,不然日后指不定会发生什么意外。
赵构与赵有恭一路相伴离开了,赵有恭直接回府,赵构则是前往监察院。
但是,赵有恭与赵构并排而行,还是引起不少群臣的注意。日前便有传闻,赵构私下里多次到访楚王府与楚王赵有恭相谈甚欢。原本只是传言,今日一见才知不是传言那么简单,群臣纷纷猜测二人的关系。
与此同时,高俅、王黼、梁师成、李邦彦等人面面相觑,脸上没有半分笑容,全部都面色凝重,然后相识一眼郑重的点点头。众人看了一眼又各自散去了,眼神中俱是沉重,闷声不响地转身离去了。
当天晚上,高俅、王黼等人不约而同地齐聚在东宫,再次共商大事!此次,他们面对的挑战比任何时候都要高,赵构一人就让他们束手无策了,又有一个难缠的赵有恭,这一下他们不得不慎重对待。
太子赵桓铁青着脸,愤怒道:“已经有了一位让本宫头疼的对手,现在又出现了一位,他们二人要是真的联合起来,这是一股不小的势力。如果是其他人,本宫没什么意外,可他偏偏要与那厮联合在一起,真是气煞我也!”
“多年未曾露面,居然被他翻身了;上一次能够让他受到惩罚,要不是父皇宠爱他,又是十三叔独子,仅凭那件事便可以彻底让他永无翻身之日。原本计划好的事情又怎知出现这样的变故,功亏一篑!”
高俅等人震惊不已,他们与太子赵桓同气连枝,跟随在身边也有一段时间了,又是老江湖,岂能不知赵桓说的是何人。对于楚王赵有恭的事情,他们并不知晓很多,也没有打探过他的事迹,更没有任何交际。
今日听到太子赵桓所言,他们才想起来多年前的那件事情,高俅等人也耳闻过,这件事李邦彦更是清楚,那个时候他还是小太监,也知道皇上对赵有恭的喜爱,也曾见过赵似。
那件事就连民间都有流传,没想到会是看似软弱的太子设下的计谋,为得就是铲除异己。众人惊诧不已,纷纷看向怒气冲冲的赵桓,一致保持沉默,不曾多言,也不敢插嘴接话,这个时候还是沉默不语较为安全。
“楚王这些年已经不曾在朝堂上露面,又有之前的事情,只怕势力已经大不如前。即使他与广平郡王联合,以臣之见也无关紧要,并不能左右大局。虽然日前广平郡王雷霆万钧的出手,打得我们措手不及,以这样的势头来看,只怕接下来便是其他人了。”
高俅面色凝重,有条不紊地分析道:“广平郡王这一招‘各个击破’的确是高明,就算我们想要求情也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被处死。朱勔此人并无多大作用,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死了也就死了;童贯被处斩,出乎臣的意料之外,以他处事谨慎断然不会留下蛛丝马迹,只怕是有人相助。”
王黼压低声音,接话道:“童贯的事是早些年做的,那个时候并无其他人知情,就连我都不知情,要想知道贪污案的详情势必调查几年前的卷宗。如果没有猜错的话,只怕这位监察御史不像表面上那么简单,又或是楚王暗中相助!”
梁师成抿了一口茶,回想昔日与童贯等人的事情,赞同的点点头,道:“王右相说的不错,那个时候杂家总管大内,与他们接触频繁;贪污案翻出来后,就连杂家都大吃一惊,那些银两全部被他一人吞下去,料想他一人也吞不下那么多银两,再说那个时候蔡京尚在,只怕他也有一份。”
“好了,都住嘴!”太子赵桓冷着脸,厉声道:“他们都已经死了,死不足惜!接下来,才是最关键的时候。如果本宫没有猜错的话,只怕他们两人势必还有其它阴谋!”
“你们对赵有恭不甚了解,也太小觑他了。不要以为他远离朝廷这些年就什么势力都没有,要是本宫没猜错的话。原本属于十三叔麾下的势力,还有他之前的部下都会站在他一边,也就是说接下来才是势均力敌的正面对抗了。”
太子赵桓最忌惮的人是赵构,以他一人之力力挽狂澜,不仅年纪轻轻统帅大军接连平定梁山之乱,又剿灭方腊之乱,立下赫赫战功;从将军退下转为文官时,又是功勋卓著,只怕大宋开国以来做到这样地步的人屈指可数。
赵构的手段、智谋等都难以猜测,而且遇事冷静、沉着应对。并且,谁也不知道他心里的想法,捉摸不透,实在是一位大敌,最让他忌讳的是宋徽宗的态度众所皆知发生了偏袒,而偏袒的对象便是赵构,这是最重要也是最忌讳的事情;他是皇长子,又是太子,未来的储君,不仅得不到应有的地位,就连手中权力都不如赵构,相比之下的确是差了一大截。
太子赵桓最痛恨的人赵有恭,不仅仅是自幼被他压一头,受了耻辱,还是与之相见都被赵有恭无情的奚落,那种痛入骨髓的恨意让他露出狰狞的笑容,恨不得赵有恭立即死去。
如今,这两个人联合在一起,对于太子赵桓来说是真正的大灾难,也是一大挑战。这一场战役,只许胜利不许失败;要真的败了,只怕他这个太子之位不保,也会失去价值,到头来空欢喜一场。
“太子殿下,不如我们再放出风声出去,再次诋毁楚王的名声,这样一来就算立于朝堂上,只怕也没有机会得到更多重用!”
赵桓摇摇头,直接否定道:“那件事过去了这么久,要是再提及只怕以老九的手段又会出什么岔子了,这个时候最好不要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众人脸色暗了下来,他们想来想去也没有任何办法针对赵构、赵有恭两人,这才是最头痛的事情。如果一直这样被动挨打,只怕好不容易聚拢起来的力量也会分崩离析,偏偏他们手中没有谁是干净的,就算是太子赵桓自己都不干净,不想承认自己没有办法对付,也不得不承认束手无策。
第二百七十一章 打蛇打七寸
太子赵桓、高俅等人心知肚明,众人手中都犯下不少的事情,真的要追究只怕在劫难逃。赵构先前立下赫赫战功,又回到朝廷上立下功绩,一直都奉公守法,还是执法者,无从下手。
赵有恭是远离朝堂数年之久的人,除了当年那件事以外,也没有留下任何罪证,还是无从下手。即使他们栽赃陷害,只怕也是于事无补;众人都像是热锅上的蚂蚁,胆战心惊却又无可奈何。
太子赵桓等人协商了许久,还是没有适合的计谋应对;并且,赵构的计划他们已经猜到一二,逐一突破。若是一锅端只怕风险较大,只有逐个击破才是最有效地方式。
现在的局面已经颠倒了,赵构、赵有恭二人成为主攻方,太子赵桓等人成为守备方,还避无可避,只得硬着头皮迎上去。赵构不需要耍任何的手段,光明正大的调查,奈何不了他,也阻止不了,只得任由赵构继续击破了。
如果赵构真的逐个击破,太子赵桓苦心经营多年,好不容易得到今日地位,岂能心甘情愿的拱手让出。即使被动,太子赵桓也不会真的给予赵构任何机会,严厉要求高俅等人收敛一下,不可高调,尽量不与赵构等人硬碰硬。
高俅身为太尉,手中也有不少的把柄,只是他是皇上面前红人,暂时没有危险。至于,王黼、李邦彦等人则不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