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崛起之宋末称雄-第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经过赵有恭的事情后,赵似的确是心累了,无心再为大宋效命,为皇兄排忧解难,实际上他是无颜面对。赵构岂能不知道他心中所想,这样一来便把事情简单化了,由赵有恭接替副手,意味着什么事情都需要赵似出面教导,这样一来子承父业,一切都往好的方向走了。
赵似深深地看了一眼赵构,让他说声道谢还是难以启齿,要知道赵似一生都是铁骨铮铮,岂会轻易谢人;再说,赵似与赵构二人之间的关系非比寻常,赵似对他的关心,赵构也知道,也算是赵构投桃报李,他们二人心领神会的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十三叔,兄长已经答应了,接下来的事情由你出面教导,相信有你出面一切都水到渠成!”赵构微微一笑道,“你隐身暗处多时,想必也知道兄长的心意了,有些事情只得暂时由你出面才行。目前来说,我的身份暂时不适合,最佳人员只有兄长了!”
赵似点点头,道:“这些事情就交给我了,待你想要接替时,必定给予完美的答案。山庄人员遍布汴京各个角落,就连大宋其它郡县也有分支,错综复杂,这些东西都需要交托于你才行。”
“不必了,你全部交由兄长处理,有什么重要事情再汇报即可!”赵构摇摇头,他将所有的事情全部交托于赵有恭,俨然成为甩手掌柜,也表明暂时没有想法,又叮嘱道:“待兄长伤势痊愈后,你便正式移交;另外,竭尽全力打探金国、辽国消息,我要知道他们的一举一动,这个能否做到?”
赵似紧锁眉头,沉声道:“此事有些难度,我们的人全部留在大宋境内,最远亦是两国交界处,从未踏足过辽国、金国半步。若想探听消息,只怕有些棘手,必须派遣人员深入他国方可。”
须臾间,赵似像是想起什么,目瞪口呆的说道:“莫非你想……”
“不错,正是这个意思!”赵构冷笑一声,“宋金两国结盟共同出兵攻打辽国,然非我族内其心必异。既然两国缔结盟约势在必行,却不能给予金国更多机会,我要掌握金国的一切,以防他们有异心;辽国国势渐微,灭亡指日可待,金国却冉冉升起,不得不防。”
“辽国灭亡后,金国必定将目光锁定在大宋,金国狼子野心,不必辽国差多少,然而大宋军队的战斗力,十三叔你应该比我更清楚,真正能征善战的大将也已经老矣,要真的金国大军入侵大宋,我们又没有防备,仅凭现在的战斗力根本难以抵挡。”
“那个时候,金兵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大宋危矣;现在给予我们的时间不多了,唯有加快行动,未雨绸缪方能将危险扼杀在摇篮中。即使金国没有入侵大宋心思,对我们有利无害。”
赵似、赵有恭二人怔怔不语,他们对视一眼,都看到彼此眼中的惊讶。赵有恭也知道金国的事情,赵似更是与金国使臣接触过,就连金国君主都见过,他也知道金兵骁勇善战,比之大宋军队强上很多。
虽然不想承认,却又不得不承认,事实就是如此,赵似难以回避。此外,让他惊讶的是,这些事情不说是他就连皇兄赵佶都未曾想过,他们只是猜到金国狼子野心,尤其是金国势力复杂,也有人怀有二心,想要侵吞大宋。
但是,他们从未想过派人深入金国,暗中观察一切,探查敌情。此时,赵似心里不得不服,他的武功智谋都不差;在赵构道出那番话后,赵似自愧不如,就连皇兄都没有想过的事情,他想到了,而且直指核心。赵似相信赵构从未与金国使臣接触过,更不用说未雨绸缪了,只能说明赵构分析出了所有事情,有备无患,这让赵似不得不佩服。
若是赵构知道赵似心中所想,必然有些愧疚;如果是历史上的赵构,只怕也不会有这样的眼光,更不会有这样的魄力,只会屈辱的活下去,得过且过。关于金国事迹,全部都是后世知晓,故而提前准备才行。
赵有恭傻了,他看着比自己年纪小的赵构,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现在,他才知道赵构不仅武功高强,就连魄力、胆识、智谋等都比自己要强出很多,这一刻赵有恭是真的服了,尤其是赵构的那番话,对他的信任是百分百,打从心里没有想过他会背叛大宋。
无论是赵构对他的这份信任,还是赵构的胆识魄力,赵有恭坚信赵构是值得相信的人,亦是值得效忠的对象。现在,他明白自己的父王与赵构之前的谈话,为何没有一点长辈的意思,反而更像是忘年交,原本以为是父王对他的宠爱;如今,才明白赵构有这样的本事。
赵有恭若有所思地看着赵构,打从心里认可了,默默地想道:“他,值得我效忠!”
第二百六十章 父子谈心
赵构叮嘱几句后,便匆匆离去了,留下赵似、赵有恭这对父子,他们二人大眼瞪小眼,心里有话却说不出来。毕竟,发生这样的事情对谁都不好,尤其是赵有恭一直以为自己的父王死了,却不想这根本就是一个局,两人仅剩下沉默,就连空气都显得有些压抑。
“恭儿,这些年是为父的错,让你受了不少苦!”
赵似率先出声,说出了久违的话语,一直以来他都觉得亏欠赵有恭很多,自从他母亲死后,而他一心为了朝廷,从未给予他太多的关心,却不想赵有恭一点都不放在心里,反而对他很是尊敬,这让他心里泛起阵阵涟漪,眼中泛起泪花,着实难受。
赵有恭见多年未见的父亲向自己认错,语气中满是愧疚,这让他心里也不好受,嘴上更不知道说些什么才好。他心里的苦一直都是自己默默承担,为了不让楚王府衰败,不得不扛起重担,最后因人蒙蔽走上不归路;此外,赵有恭心里觉得自己的父亲待遇不公,他并非真的想要谋朝篡位,不说赵佶是他的伯父,就连他自己都不相信自己会下狠手杀了赵佶,只是想讨要一个说法,还父亲一个公道。
赵佶对他的疼爱远甚于赵似这个父亲,在赵似死后,赵佶只要有时间就召他入宫或是亲自莅临府上,与他交谈国家大事,为得是让他分心,不要沉湎于伤痛中,赵佶所做的一切赵有恭都记在心里。
之后,赵佶变成昏庸无能之人才疏远;今日再见皇上时,赵有恭发现自己看错了,一直以来皇上都精明无比,只是有些事情不愿意表露出来,收敛锋芒罢了,还有赵构这个堂弟,让他明白自己所作所为全部都在皇上的掌控中。
当初,赵有恭自刎谢罪,一来是不愿意自己的父王与皇上闹得太僵,又让自己的父王拿出‘免死金牌’救他,他才知道父亲对自己的爱都是沉默的,从未表现过什么,在危难之时还是挺身而出。
另外,宋徽宗赵佶对他的照顾以及关心,这些赵有恭都记在心里,故而他不想赵佶为难,唯有一死了之,却不想被赵构阻拦。那一刻,赵有恭才明白自己真是被仇恨蒙蔽了双眼,忽略宋徽宗赵佶对他的疼爱,反而相信表面上的东西,这让他无脸面见众人。
“父王,你没错,错在儿臣识人不清!”赵有恭羞愧的低下头,他是真的认识到自己错了。
赵似没有出声安慰赵有恭,轻轻地拍着他的肩膀,不解的问道:“恭儿,之前你提到在我假死后,就有人派人暗杀,还有人掘了我的坟墓,这件事到底是怎么回事?你又怎么会认为是皇兄所为?”
赵有恭回忆:“那是父王假死下葬后的一个月后,就有一批黑衣人夜袭楚王府,那个时候他们并未杀死府中家丁、奴仆,反而攻击我。当时,我也没有多想,就与他们大战起来。”
“从他们的武功上来看是禁军中传授的招式,最后又从其中几人的身上掉下几面禁军令牌,之后经过追查的确找到了那些人。现在回想起来,我才发现那次暗杀非常蹊跷!”
“蹊跷?”赵似示意他接着说下去。
“原本他们出动十二人攻击我,被我打败了数人,最后体力不支原本要被杀他们却没有攻击我,反而撤退了。那个时候,我并未联想到是阴谋;现在回想,只怕那些人是故意留下令牌,让我误认为是皇上所为。”
赵有恭紧锁眉头,沉声道:“之后,我便在王府中安排更多人手,以防意外再次发生。说来奇怪,那次事件后,偶尔也有人在王府四周鬼鬼祟祟的,却没有再次暗杀过;接着,我原本拜祭却发现路上又有一批黑衣人,还与他们发生打斗,而他们正准备动手掘坟墓,又从他们的身上发现禁军令牌。”
“只怕也是一个计谋,那个时候我心中满是怒火,哪里想得到那么多,最后又有他们二人在我耳边不断地说着,还提及当年父王与皇上争夺皇位发生的事情,他们年事已高,之前又从未见过,后来才发现他们,又听到他们说是父王之前的麾下,没有追查之下便相信他们所言,之后他们二人在我耳边不断地说着之前的事情,无非就是挑拨离间!”
赵似回想起那两人便是明教的前任护法,之后被赵构、赵有恭二人动手杀死,惊诧道:“那你又是何时知道他们的身份?”
赵有恭讪然一笑道:“其实这件事多亏了赵构帮忙,不然我也不知道他们的身份可疑!”
“这件事跟构儿有什么关系?”赵似更加听不懂了,好奇的看着赵有恭。
赵有恭回道:“实际上,老九率领大军征讨方腊,取得胜利;后来,又将方腊押解进京时,我也在人群中,却发现他们二人的眼神有些不对劲,总觉得怪怪的,后来暗中跟随才发现他们二人偷偷地进入天牢与方腊会面过。”
“你就这样顺藤摸瓜追查,才发现他们二人之前所言是子虚乌有的事情!”直到此时,赵似才明白事情的大概。
赵有恭点点头,道:“不错,说起来这件事也是因缘巧合吧!若非方腊押解进京,他们又行动诡异,我也发现不了事情的真相,最后追查他们才知道他们身份有很大的可疑。”
“只是那个时候我并不知道他们是明教余孽,还以为他们与方腊勾结的贼人,最后发现他们悄悄地与另外一人见面,那人称呼他为护法,才明白他们是明教中人,顺藤摸瓜就知道他们居心不良。”
“但是,那个时候老九已经开始追查当年事情,也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处理,有些事还需要仰仗他们两人的能力,一直没有追究;直到发生这事,我才回想起之前所有的事情,应该是他们在后面搞的鬼!”
赵似若有所思的垂下头,低头不语,仔细回想一切,他与皇兄争夺皇位的事情,只要有心人都知晓,那个时候他们表面上势同水火,实际上关系非常好,没有多少人知晓,有些事情用心追查便可以知道,故而他们二人提及到一些生活习惯以及见解,只怕是方正与他有过促膝交谈之后得知的,故而让赵有恭误会才有此一幕,最后谋反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事情走到这一步已经无法回头,赵有恭也就不管不顾的继续错下去。
“你真是好糊涂啊!”赵似联想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发现漏洞颇多,这些都被赵有恭忽略了,重重的责备他来,赵有恭也没有反驳,事情的确是他做的,有些环节没有仔细斟酌才会犯下大错。
“我不在的这些年,你想想皇兄待你的态度就知道了,以及你小时候的事情,你真是糊涂透顶,居然犯下这等大错。若非皇兄仁厚,又有构儿在中间求情,只怕这次真的身首异处!”
赵似恨铁不成钢的破口大骂,自幼赵有恭展现出与众不同的成熟、稳重,居然也犯了糊涂,这让他非常心痛,忽然想起他之前提及到另外一人,皱着眉头问道:“你之前提及到他们二人见过另外一个人,你可知此人身份?”
赵有恭仔细回想一遍,摇摇头道:“那个时候我只想着他们二人不要破坏大计即可,也没有跟踪那人,更没有追查,要是真的行动了只怕事情也不会如此顺利了,不过唯一确定的那人是女子,虽然没有见过她的容貌,却听到她的声音,这点可以肯定!”
“女子?”赵似低头喃喃自语道,脸上露出凝重之色,他觉得明教这件事还未结束,只怕后面还有更多的狂风暴雨在等着他们似得,却又抓不住重点,这让他不得不慎重考虑一下。
第二百六十一章 时间紧迫
赵似叮嘱赵有恭好好休息后,悄然离去了;赵有恭也真的累了,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深思,身体的疲倦让他暂时放下了,整个人直接睡了过去。即使再重要的事情,疲惫不堪的身体也让他难以承受。
赵构从楚王府出来后,便回到自己府上,王管家等人昼夜守着,他们也参与此次剿灭行动,未曾合过眼。赵构回来后,见他们都在府内等候;王管家见赵构回来,立即上前恭迎。
“今夜大家都累了,早些歇息吧!”赵构关切地说道。
王管家等人听到赵构的命令,也不敢强撑着身体,他们的确是累了,经过一番恶战才将此事小事化了,着实难为他们了。赵构体恤他们,这让众人很是感动,也就不再坚持了,纷纷下去歇息。
现在,距离黎明只有一个时辰不到,赵构却没有任何睡意,整个人端坐在椅子上,仔细回想一切,又想起方正说过的话,包括赵有恭的谋朝篡位的事情全部都浮现在脑海中。
赵构更加确定自己的父皇与王叔必定与明教有所关联,只是有些事情他们并未如实告之,故而只能臆测;赵有恭的事情他早已明白是明教从中作梗,直觉告诉他这件事还没有真正完结。
赵构又想起不久以后面临的宋金两国结盟之事,这些事情全部集中在一起。顿时,赵构感觉亚历山大,朝中奸臣当道,还未除尽;军中将领没有实权,文官做主,要是真的到了那一天只怕后果严重。
“时间不多了!”赵构喃喃自语道。
“少主,您还未休息?”王管家的声音传来,诧异的看着赵构,又见他紧锁眉头,忍不住出声问道。
赵构撇过头惊讶的看着王管家,见他没有与其他人一起下去歇息,不禁有些惊诧,道:“王管家,你怎么没有歇息?”
王管家微微一笑道:“虽然有些疲惫还未累得全身不能动弹,再说时间也不早了,少歇息一下也不碍事!”
赵构听闻后点点头,王管家笑而不语地坐在一旁的椅子上。在郡王府上,只要没有外人前来,所有的人都可以随意坐下,尤其是在单独情况更是不必拘束,这是赵构的命令,故而众人也放心了。
“少主为何事烦忧?”王管家目露精光,他在赵似身边多年,早已洞察人心,看见赵构眉头紧锁就猜到他心事重重,尤其是风尘仆仆回来,身体有些累了,却没有看见赵构眼中的睡意,他便猜到赵构定然未睡。
于是,王管家悄悄地回来,果然看见赵构一人独自坐在椅子上,脸上的沉思之色让他明白赵构心事重重。但是,王管家也知道有些事情不是他能猜得,就算赵构平易近人,有些时候他还是认清楚自己的身份,不敢逾越半分。
现在,赵构才知道王管家这个管家名副其实,不愧是山庄的管家;偌大的琥珀山庄,赵似不在时,一切由他出面处理,显示出他的能力以及众人对他的命令没有任何怀疑,也可以看出王管家为人处世方面非常的到位。
其他人没有留意到自己的心思,却被王管家看破;虽然说得比较隐晦,实际上也知道自己的身份,不敢逾越,这些赵构都清楚。于是,他也没有隐瞒,直接了当地说道:“不久前,父皇让我接替山庄,成为新一代的庄主!”
“少主应该是答应了皇上要求!”王管家不出所料的道出事实,他不是胡乱猜测,而是明白多少明白事情的真相,要知道山庄在他手中管理的时候,很多事情都参与过。
并且,赵似也曾经与他说过,赵构将是下一任山庄之主的话语;此次事情又是赵有恭引起来的,势必会让赵似有了退下来决心,只是因为赵似不止一次在他面前说过自己累了,想要赵构接任。
赵有恭的事情被平息后,他们都回来了,唯有赵似、赵有恭、赵构三人未归,王管家便猜到这件事便是契机。虽然比他想象中要快很多,也算顺其自然。但是,王管家不知道赵构是否知道山庄的目的。
“那么,少主必定是为了宋金两国盟约之事,不知属下猜得可对?”王管家试探地说道,嘴角微微上扬,浅浅的笑了起来。
王管家知道山庄的目的,赵构也知道是什么原因,又见他道出自己烦忧的原因,这让他有些吃惊。毕竟,宋金两国盟约的事情就算是他知道,也不可能猜得这么准,好奇地说道:“你是如何猜到的?”
“既然少主已经确定是下一任庄主,那么属下也不再隐瞒什么了!”王管家气定神闲地说道,“因为宋金两国结盟共同抵御辽国的事情,亦是属下参与过,与庄主一起前往与金国使臣见面洽谈,最后又因为朝中有些人不知好歹,才出现了一丝变故。”
“少主之前的那句话,正好属下听到了。既然时间不多了,那么便是这件事,没有其他事情;若是还有其他事情,只怕就是朝中的奸佞。以少主的目光必定看得更远,那么只有宋金两国盟约之事了。”
赵构瞪大着眼睛不可思议的看着王管家,惊叹他的观察细微、心思缜密。他知道王管家能够成为偌大的琥珀山庄的管家,必定有过人之处,现在想想还真是捡到宝了。
“少主担心金国会成为第二个辽国?”
赵构面露凝重之色,掷地有声地说道:“不是担心,而是事实,金国的野心只怕与之接触过得人都能发现,除非是那些居心不良之人!”
王管家听到赵构肯定的声音,仿佛确定一般,也觉得有些奇怪,像是亲眼目睹过似的。但是,这些王管家都没有问出来,有些事情还是不知道的比较好。他也明白赵构正在烦恼该如何做,事情已经迫在眉睫了,要是再不尽快采取措施,只怕后果不堪设想。
身为管家,有些事情王管家不会越俎代庖替他解决,也不会道出自己心中的想法,除非是赵构询问,否则只会藏在心里,成为永久的秘密。赵构也没有与他说出自己的计划,只是询问了关于山庄的事情居多,王管家也将自己知道的悉数告之,没有任何隐瞒。
王管家将自己知道的事情告诉赵构后,他的脑海中萌生出一条计谋,或许有用。如今的形势容不得他过多的思考,唯有尽快处理大宋国内的隐患才能更好地准备外敌,否则真的到了那一天,只怕内忧外患危及大宋,历史悲剧再次重演,那不是他想要的结果,唯有加快步伐才行。
第二百六十二章 替罪羔羊
太阳还没有升起,空气中还弥漫着破晓时的寒气,草地上还有一层晶莹剔透的露水;天空中还有淡淡的星光在闪烁,启明星变得黯淡无光。此时,赵构已经穿好官服,独自一人前往皇宫。
京中官吏三品以上的官吏悉数前来,众人在太监的引领下来到后堂等候传召。片刻后,太监传旨众人走进正殿,宋徽宗穿戴龙袍,龙行虎步,器宇轩昂的走来,坐在龙椅上,锐利的眼神扫视一眼众人。
太监尖锐地高呼道:“上朝!”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群臣齐声高呼道。
宋徽宗淡淡道:“诸位爱卿平身!”
群臣纷纷站直身子,宋朝官吏不必像清朝那样行三跪九叩之礼,只需要低头躬身即可。
“有本奏来,无本退朝!”太监遵从程序再次高吼道。
群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谁也不发言。昨夜发生的事情,只有寥寥数人知晓,半点消息都没有传出去,故而太子赵桓、高俅等人都不知情。并且,朝中也没有大事发生渐渐地陷入一片沉默。
“启奏皇上,臣有事奏报!”四周静悄悄一片,赵构的声音就像是暮鼓晨钟,众人的目光齐齐看向他,不知他又有何事奏报。现在的赵构早已不是昔日的他了,只要他奏报必定是有事发生或是朝中哪位官吏倒台。
宋徽宗言简意赅道:“准!”
“昨夜皇宫大内发生一起大事,经过微臣的调查终于追查幕后指使人乃是明教余孽。”赵构镇定自若地回道,“以臣之见,明教余孽尚未剿清,还有余孽存在,只怕贼心不死!”
“朕甚是欣慰!”宋徽宗赞赏地说道。
“臣,不敢居功,乃是皇上洪福齐天!”赵构恭敬地说道。
宋徽宗微微一笑,并未接话,然后示意他下去了,接着他从龙椅上站起身来,来回踱步,似有似无地说道:“朕昨夜经历一场生死,若非大内侍卫殊死搏斗,保护朕,只怕后果不堪设想!”
太子赵桓立即接话道:“启奏皇上,不知何时如此严重?”
顿时,宋徽宗怒气冲冲地吼道:“昨夜,明教余孽率领一批死士攻破城门,整个皇宫大内的守卫森严,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明教余孽居然突破重重防守,径直来到朕的寝宫,意图弑君谋位!”
“若非楚王赵有恭、监察御史等人在,只怕朕早已成为阶下囚,亦或是驾崩了!监察御史早已探明明教余孽的计谋,早有准备;恰逢其会,楚王赵有恭又被朕召见,与明教余孽大战起来,还是寡不敌众身受重伤,朕甚是心痛!”
群臣听闻后大吃一惊,震惊不已,他们从不知道昨晚在皇宫大内发生这样的大事,只是他们今日进宫发现大内侍卫中有些人却不是之前常见的,就连守卫也比之前较为严密。
虽然众人都觉得事有蹊跷,却没有想到会是有人弑君夺位,更没有料到会是明教余孽贼心不死妄图谋大宋江山。今日从宋徽宗口中吐露实情,让他们心惊胆战,又见宋徽宗黑着脸走入大殿,一直沉默不语,目光扫视众人,一切都可以解释了。
群臣纷纷躬身,唯有赵构一人站直身子,他看着除他以外其他人都请罪的模样,嘲讽的瞥了一眼,然后收回目光看向了自己的父皇,暗忖道:“父皇真是演技一流啊!……要是放在后世,只怕是‘皇帝专业户’!”
这次事情便是赵构与宋徽宗父子二人商议的计划,亦是赵构答应成为山庄之主的要求,为得就是让赵有恭上位。只有单纯的山庄之力还不够,还需要借助朝中官职的权力,双管齐下才能收获奇效。
赵构之前让自己的父亲演戏,宋徽宗还非常的诧异,觉得这样做有失体统。不过,赵构与他分析了一遍后;宋徽宗只得点头答应。这样一来,宋徽宗的树立了威严,还让赵有恭从暗处转向明处,不仅没有错还有功,这是赵构计划中的第一步,亦是最重要的一步。
现如今,太子赵桓等人把持朝政;虽然在赵构的手段下,让这股势力衰减了不少,仍然不能小觑,必须郑重对待才行。与此同时,赵有恭从沉静中走出来,势必让他们担心不已。
不论是太子赵桓或是高俅等人,在此之前赵似才是朝中顶梁柱,赵有恭也是位高权重的大臣,只是犯了错才会受到惩罚,被罢官还禁足。正是这样的原因,才让其他人趁势崛起,赵有恭就像是一记重磅炸弹,炸的群臣瞠目结舌。
太子赵桓紧缩眉头,沉思道:“他又要出来了吗?该死的明教余孽,早不出现,晚不出现,偏偏这个时候出现!只是不知他到底站在哪一边,要是能够拉拢过来势必有利无害,要是站在老九那边,只怕这一次真的有些难办了!”
赵有恭的年纪比赵桓小三岁,不过他的手段赵桓可是一清二楚,而且自小他们二人就合不来,只是长大了以后才接触,也不过是顾及面子上的,并没有太多的私交,他担心的是楚王后面的势力,要知道赵似在世时是武官又是重臣,一直强调武将的重要性,深得武将敬重,就算是蔡京都不敢明着与赵似对着干,只是因为赵似从不跟你讲道理,要是他占据道理直接就是武力解决,懒得废话。
赵有恭的行为举止与赵似有几分相似,却有些不同,至少赵有恭给人的感觉是温文尔雅,不过前提是不惹他,惹怒了他也是武力解决。当初赵有恭担任官职时,一些大臣惹怒了他,他可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与人斗武,逼得那人告御状,最后不了了之,宋徽宗对他的疼爱人所皆知。
高俅紧锁眉头,暗道:“麻烦来了!”
“明教余孽敢如此胆大妄为,试图弑君夺位,此等大逆不道之罪,该杀!”宋徽宗将朝中大臣的表情尽收眼底,尤其是太子赵桓、高俅等人紧皱眉头的样子,还有一些人尴尬的神情,杀气腾腾地说道:“传朕旨意:凡是发现明教余孽,一律杀之,不论死活;若是杀之,官升三级,赏黄金百两。此外,滥竽充数诛九族;朕让明教余孽无处可逃!”
宋徽宗传旨后,心里也担心有些大臣为了贪功滥杀无辜充数,这样一来只怕又是朝野震荡了。于是,他想了一个两全之策,要是发现滥杀无辜,一律诛灭九族,起到杀一儆百之用。
此时,朝中大臣大部分脑海中想的是楚王赵有恭再次出现在众人视线后,朝中势力的变迁;至于明教余孽的事情,他们还真的没有在乎,群臣各怀心思全部落在赵构眼里,默念道:“这只是刚刚开始,精彩还在后面呢!”
第二百六十三章 一环套一环
宋徽宗居高临下,群臣神色各异尽收眼底,明教教徒胆大妄为,妄图弑君夺位惹恼了赵佶,任何人都有底线,他也不例外。
当初,赵佶念及旧情没有赶尽杀绝,只是处置了贼首方腊,其他明教教徒树倒猢狲散,不知去向,他也没有追根究底!
现在,他们触及了赵佶底线,也斩断了赵佶对明教的情面。方正等人改头换面混入楚王府,仔细想想应该早已计划好,待方腊叛军攻打汴京时,再里应外合,最后全部被赵构消灭,仿佛一切都是冥冥之中注定的一样!
今时不同往日,宋徽宗的圣旨颁布后,又被监察院人员记录下来,枢密院立即拟旨,尽快传达到各地郡县,尤其是江浙、安徽等地,更是重点出击追剿明教余孽,只是这几个地方是明教大本营,光明顶被重点照顾。
宋徽宗颁布圣旨,就不予理会过程,只在乎结果;明教也为这次行动付出沉重代价,再次不提!
“传朕旨意:楚王赵有恭此次与余孽殊死搏斗身受重伤,立下大功,将功补过,取消禁足令,待伤愈后,立即上朝!”
宋徽宗不理会下方某些大臣担忧,一锤定音,众人也无法反驳,只能硬着头皮称赞,最后早朝散去了,赵构被留下来,跟随赵佶来到偏殿,没好气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