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崛起之宋末称雄-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这些事情赵构不可能如实的说出心中想法,再怎么说他也是赵氏子孙,更是赵匡胤的后代,要是说出来只怕赵佶教训一顿,那就得不偿失了。并且,宋太祖赵匡胤在陈桥兵变后,对武将深深地忌惮,就是害怕有人效仿,也就直接影响到大宋政治变化,由文人掌控大权,武将地位式微,还上演出来两次‘杯酒释兵权’,这些都说明赵匡胤的自身经历深深地影响到大宋的政治。
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同时避免别的将领也“黄袍加身”,篡夺自己的政权,所以采取这样的手段,威逼利诱的方式要求将领交出手中兵权,从某一方面来说的确在前期收获颇丰,皇帝权力空前强大,只不过是另外一方面影响了整个大宋的军事制度,以及军队的战斗力,武将的地位。
赵佶不知赵构心中所想,接着说道:“太祖皇帝建立大宋,还未统一政权,那个时候尚有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及南唐等南方势力虎视眈眈。太祖皇帝一心想要统一,为此事不知召集多少次会议。”
“那时,太宗皇帝手握重兵,又在朝中担任要职,位高权重。太宗皇帝建议太祖皇帝建立一支秘密组织,‘琥珀山庄’正是那个时候建立起来,为得是灭除南方反对势力。”
“当初,山庄中的人员全部都是军中将领或是武艺高强的江湖人士,他们本是太祖皇帝麾下之人,对太祖皇帝忠心耿耿,这些人暗中潜入南方势力,打探军情,以及刺杀行动,故而能够快速的消灭这些势力,统一中原,这些人也是功不可没。”
“太祖皇帝本来是想撤销山庄,太祖皇帝认为有些事情无法处理,由他们出面,也就留了下来。后来,太宗皇帝登基为帝,更是对山庄中人大换血,一些老一辈人员悉数退下来,由军中一些资质尚佳或是江湖中人担任,自有培养,成为属于历代君王秘密组织。”
“这个秘密也成为历代君王一人知晓,代代相传,一直流传至今。可以说,山庄庄主相当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如今,这个组织经过百年发展,又有朝廷重点培养,早已渗透大宋各个机构,只要想知道的事情没有他们查不到。”
赵构沉思不语,被赵佶的话语深深地震撼了,他没有想到山庄早在大宋初期便已经成立,一直成为皇上秘密机构,而且这个机构渗透到大宋各个角落,这些事情都是他没有想到的。
宋徽宗赵佶见赵构有些惊讶,他也是微微一笑,又接着说道:“实际上,‘琥珀山庄’本意便是晶莹剔透,身为大宋君主如何不知大宋情况。只是一直以来,关注的是朝中官员,对于寻常百姓以及地方官吏却不曾紧跟,才会出现这么多问题。”
“接下来,朕告诉你的事情,你要铭记!”赵构听到赵佶的话语,立即正襟危坐,竖起耳朵认真的聆听;赵佶又继续说道:“山庄还有另外一个重要责任,便是收复燕云十六州,抵御外敌入侵的防线!”
“收复燕云十六州?”赵构惊呼一声,在他看来山庄对于大宋皇帝来说意义非凡,却不想跟收复燕云十六州有关,要知道两者之间根本没有任何的关联,实在是想不通。
燕云十六州包括燕、蓟、瀛、莫、涿、檀、顺、云、儒、妫、武、新、蔚、应、寰、朔,所处的地势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失去燕云十六州这个北部屏障,直接导致中原****裸地暴露在北方少数民族的铁蹄下,也是战略要地。
后晋的开国皇帝石敬瑭反唐自立,向契丹求援;契丹出兵扶植其建立晋国,条件便是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这是唯一的条件。石敬瑭没有任何犹豫便答应下来,最后成功建国,他也履行承诺;之后,契丹占领燕云十六州,成为大宋心腹大患。
宋太宗两次出兵攻打辽国,均已惨败收场,一直未曾收复燕云十六州,亦是其一生的遗憾。赵构更清楚的知道,燕云十六州直接影响到大宋的衰变乃至灭亡,对于大宋来说意义非凡。
宋太宗两次出兵想要收复燕云十六州都失败了,渐渐地也不再企图收复了,从此对辽采取守势;景德元年宋真宗抵澶州北城,后与辽国在澶州定下了停战和议,史称“澶渊之盟”,之后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宣和四年,宋金订立“海上之盟”,约定联合灭辽后,金归还宋燕云十六州;在宣和五年二月,辽国被灭,金国履行条约,将太行山以南的燕京、涿州、易州、檀州、顺州、景州、蓟州如约归还,但是还有九个未曾归还。
赵构猛地想起关于‘燕云十六州’事迹,又想起现在的时间,正是宣和三年,也就是说明年大宋将正式与金国订立条约,共同消灭辽国这个心腹大患,暗暗地寻思道:“辽国灭亡后,距离金国南下侵宋也不远了!”
若非宋徽宗赵佶提起此事,赵构都难以想起来,金兵南下侵宋正是那次一起攻打辽国看见宋兵战斗力孱弱才会有灭除大宋的想法。赵构想起此事,才发现时间真的不等人了,有些事情该提前入手,抵御日后的金兵入侵。
第二百五十六章 秘辛(二)
“当初,十三弟带领一批山庄精英人员前往燕州等地驻守,抵御辽军入侵。”宋徽宗如是说道,“宋辽两国虽有盟约,辽国大王仍有觊觎大宋之心,屡次派兵滋扰,故而朕让十三弟领人前去,没有派遣任何一兵一卒就是不愿意辽国以此为借口出兵攻打大宋。”
“那个时候,你十三叔带领两百名精英人士,各个武功高强,深入敌后,潜入辽军中经过数日的厮杀终于杀死辽军一千五百名先锋军。但是,十三弟也在那一次战役中受伤。”
“你母亲亦是那个时候病重,拖着重伤的身子勉强支撑着,最后落下病根。你十三叔身体不适才没有前往宋辽边境,朕赐予他‘免死金牌’不仅仅是因为你母亲的事情。”
“真正的原因是他与金国使臣多次接触,商议宋金两国共同出兵攻打辽国,而且你十三叔在商议的时候提议归还‘燕云十六州’,为了此事不断地与金国使臣交锋,最后答允下来,也就是明年两国正式订立盟约,而这一切的功劳你十三叔居功至伟,却不能公之于众,故而朕赐予他无上荣耀。”
“与金国使臣谈判的不是童贯、赵亮嗣吗?怎么与十三叔有关?”听到此处,赵构不禁有些疑惑,遂道出心中的不解。
宋徽宗冷笑一声:“他们二人狼子野心、狼狈为奸,差点毁了朕的心血;若非他们几人刚愎自用,又怎么会惹恼金国君主完颜阿骨打,最后派出的使团都被生擒活捉。”
“你十三叔率领数十人深夜潜入营中,直接与之谈判,最后才答应放人。金国君主真的以为就凭他们三寸不烂之舌,溜须拍马就能让他乖乖的放人,实在是太小看了阿骨打的能力,他能趁势崛起,给予辽国巨大的威胁,又岂是泛泛之辈;在权衡利弊后,才答应下来。”
“朕一直没有说什么,反而给予他们赏赐,以示褒奖,那是迫不得已罢了!如今,童贯已死,十三弟又有退下的意思,这个秘密才告知于你。若是你承担‘琥珀山庄’便是明年与金国订立盟约的不二人选,你可答应否?”
此时,赵构沉默了,他一直想要解除大宋危机,为得就是抵御金兵入侵大宋。若是掌管‘琥珀山庄’也就可以与金国直接面对,明年的时候将是与金国使臣订立盟约,这是一个机会亦是一份责任。
宋徽宗沉默不语,目不转睛的看着赵构,他不着急,一直等待着。他已经告诉了赵构关于山庄的秘密,那么接下来就要看赵构的选择。另外,赵佶并没有告诉山庄的另一个秘密,那个秘密才是最重要的,只是眼下没有那个机会,要是道出只怕给予赵构的压力更大,只能待时机成熟后由赵似代为转达才行。
“大宋与辽国世代为敌,辽国有吞并大宋之心,大宋有收复‘燕云十六州’野心。不论何时必定有一战,这关乎先祖遗命,身为赵氏子孙责无旁贷,誓死完成他们的心愿。”
宋徽宗见赵构正在思考,也没有着急,自顾自说道:“当初,大宋每年给予辽国的岁币绢银合计三十万匹两;仁宗皇帝时增加到五十万匹两。为了大宋与辽国边境安宁,唯有听之任之。”
“如今,辽国渐渐衰弱此乃收复‘燕云十六州’良好时机;金国又强势崛起,已然有了取代之势。朕派童贯等人前去与金国使臣谈判,不曾想金国亦是狼子野心,要求把每年送给辽朝的银、绢,如数转送给金朝。”
“不曾想童贯这厮,居然答允下来,还承诺给予燕京的租税每年一百万贯钱献给金国。当时,朕听到这个消息气愤不已,却没有任何办法。大宋军队战斗力朕心知肚明,近年来又无战事,想要收复‘燕云十六州’此乃缓兵之计。”
“若是真的收复,大宋每年要给金国三十万匹布,二十万两银,还要多给一百万贯钱,那也值得,朕心甘情愿的给。若是金国与辽国一样,撕毁盟约,不予归还,失去的那就太多了!”
“狼子野心,想要趁机占便宜,休想!”赵构怒气冲冲的吼道,金国的野心他人不知,难道来自后世的赵构不清楚吗?他比谁都清楚金国的打算,消灭辽国后,势必出兵攻打大宋。
如果真的答允下来,给予岁币,那么大宋天威何在。身为赵氏子孙,身为大宋子民,又来自后世,赵构对于金国没有任何的好感,历史上大宋遭受的耻辱全部来自于金国,他如何能咽下这口气?
于是,赵构没有任何的犹豫,道出自己的想法:“父皇,金国狼子野心,断然不能答应他们的条件。无论是否继承山庄之主,儿臣都愿意为父皇分忧解难,‘燕云十六州’势必会回到大宋版图上,明年订立盟约儿臣无论如何都要前去,势必给予金国使臣瞧瞧,大宋不是他们想要欺负的对象!”
“别说岁币,就算是一片土地,也绝不会给予他们。即使是金国也绝对不会退让半步,要是他们公然撕毁盟约,大不了凭借大宋军队的力量自己收回来,不予结盟!”
宋徽宗震惊不已,他也猜到金国狼子野心,为了完成先祖的心愿,赵佶只得忍气吞声,就算是付出更多代价也在所不惜。可是,赵构掷地有声的话语却让他欣慰不已,惊讶的同时也看见了赵构的心。
赵佶笑了,这个笑容比以往的时候都要开心,仿佛看到日后大宋的繁荣光景,他相信赵构能够做到。宋徽宗清楚明白自己已经无能为力了,唯有将一切希望寄托于赵构,而这一切便是真正的目的。
今日道出这个秘密便是将这些事情交托在赵构身上,由他担当这个责任。接着,赵佶没有任何犹豫直接命令赵构接手‘琥珀山庄’。无论赵构用什么样的借口都没有用,他已经猜到父皇的心意。
于是,赵构没有任何反对,欣然接受这个责任。同时,赵构的接任意味着赵似安心的退下来了。赵构又向宋徽宗提出自己的要求,以及他心中的想法;当赵佶听完后,愣了半晌,正声道:“你确定要这么做?”
赵构坚定不移的回道:“儿臣确定,相信他也不会反对,这样一来才是最好的结果。既然有人才,又何必舍近求远,有些事情一人力量再大亦是无用,唯有团结起来才是最重要的。”
宋徽宗叹道:“既然如此,你便去做吧!”
“父皇,儿臣还有一事要说!”赵构想了想,还是决定说出来。既然明年将于金国订立盟约,那么有必要加强军队的战斗力,提高武将的地位,不必采取轮换制或是文官掌控军队,这是他一直要剔除的制度。
宋徽宗像是知道他要说的事情,出声道:“此事,朕心知肚明;你务须担心,朕自由安排!”
赵构点点头,道:“那儿臣便告辞了!”
宋徽宗目送着赵构离去,望着停止的背影,露出欣慰的笑容,道:“大宋江山就寄托在你的身上了,想必你做的比朕要好!……”
第二百五十七章 承诺
赵构从皇宫出来后,并未打道回府而是前往楚王府。因为他与赵佶事前有约定,一切跟随他的心愿去走,这一切都需要一个人帮忙,而这个人便是赵似之子赵有恭。
一个时辰后,赵构来到楚王府,扣了扣大门;片刻后,就有人前来开门,那人满脸愁容,苍老的脸上显得有些诧异。毕竟,赵似死后,赵有恭又被禁足,鲜有客人前来,曾经门庭若市随着楚王势力衰弱而变得冷清许多。
那人抬起头看着赵构,和蔼的说道:“请问官人找谁?”
“回禀你家王爷,就说赵构前来!”赵构没有报出自己的身份,只是道出名讳。
“赵构?”那人思索片刻终于想起了这个名字,脸上露出惊讶之色,连忙让赵构稍等,他立即回禀。
片刻后,那人再次打开大门,恭敬地说道:“郡王大人,我家大人有请!”
“多谢!”赵构微微一笑,道谢一声;那人听闻后更是吃惊不已,连说不敢,显得受宠若惊。
赵构也没有多说什么,他是第一次来到楚王府,四处看了一眼发现此地没有其它王府那样豪华庄严,反而显得残破不堪。此外,在府苑中看到最多的是练武场,那些花草树木也不过是三三两两,就连地砖都是采用坚硬的石块,咋看上去不像是王府,倒像是平民宅院。
那人带领赵构来到一处厢房,他没有进去也知道此时的赵有恭必定是躺在床上动弹不得,要知道发生那件事以后,也不过是几个时辰的事情,就算是赵有恭武功高强,身子也承受不了。
“王爷,郡王来了!”那人恭敬地在门外喊一声。
房内传来赵有恭的声音,略显疲惫仍然不失威严,道:“赵伯,你先退下去!”
赵伯欲言又止,无奈之下还是转身退下去了。赵伯乃是赵似在世时便一直担任王府的管家,之后赵似假死,一直都是赵伯照顾赵有恭。在赵伯眼里赵有恭不是高高在上的王爷,更像是自己的子嗣似的。
虽然不知道赵有恭几个时辰前做了什么事,不过等赵有恭回来却是伤痕累累,重伤不已。赵伯心急如焚,想要找寻大夫却被赵有恭阻止,只说自己想要歇息不要外人打扰。
赵伯虽然担心不已,还是恭敬地听命了,没有前往找寻大夫却一直守候在赵有恭府外,以防赵有恭有任何事情立即出现帮忙。赵伯年岁虽大,身体还是硬朗的,年轻时也是将领后来被赵似看中,也是上战场受伤才退下来,安心的留在王府做事。
赵构深夜来访出乎他的意料,急忙回禀赵有恭,本来他不想打扰休息,最后想起赵构的身份才去禀报。果不其然,赵有恭从休息中苏醒听闻赵构前来,也是惊诧不已,最后同意见他。
“你来了!”
赵构瞪大着眼睛吃惊的看着坐起来的赵有恭,又听到他中气十足的声音,出乎他的意料之外。在他看来,赵有恭身受重伤,理应休息便是,不知怎么强撑着身子坐起来,显得风轻云淡像是知道他要来一样,惊讶道:“你知道我会来?”
赵有恭身受重伤,就算赵似给予治疗,还是留有伤势,勉强露出笑容,气定神闲地回道:“不知!原本以为还要过些时日才能见到你,未曾预料你今夜就来了,再过半个时辰天就亮了!”
“是啊!”赵构附和一声,淡淡的说道:“一切都已经过去了,天亮了新的开始,昨日的就忘记吧!既然过去的事情就不要放在心中,人生便是如此,唯有勇敢地坦然面对未来才是真正的强者。”
赵有恭道:“事情已经过去了,那也不过是弹指一挥间,然而心中却难以抹灭;有些事根本无法忘记,就算你想忘记,还是会想起。既然发生了又何必忘记,这样不是更好吗?”
“你觉得这样的结果真的很好吗?”赵构目不转睛的看着赵有恭,直接了当地回道。
“这是我所做的一切,理应承担后果不是吗?”赵有恭直视赵构,风轻云淡地笑了笑,道:“你深夜找我到底有何事?想必不是为了此事而来,有事就直说吧!”
赵构深深的看了一眼赵有恭,对于他的问话不予理会,直接走到赵有恭身边,猛地出手,赵有恭坦然接受,直接闭上眼睛。在他看来,赵构是来处置自己的,又见他走了过来,赵有恭泰然处之,默默地接受审判,而他们之前所说的话便是谈及今日发生的事情,也证明他做好准备。
赵有恭迟迟未见任何动静,疑惑不解的睁开眼睛,只见赵构双手搭在自己脉上,然后感觉体内有一股暖流在流动。并且,自己混乱的五脏六腑居然有了好转,赵有恭不可思议的瞪大着眼睛,惊呼道:“你……”
“你受到的内伤颇重,以我的内力也只能恢复大半,余下的就要靠你自己养了,至于外伤无能为力!”赵构收回自己的双掌,淡淡的说道。
赵有恭只觉整个人呼吸都顺畅了许多,身上的疲惫也消失了大半,道:“你的武功居然达到这样的境界,我败得不冤,实在是不冤!”
赵有恭身受重伤被赵似带下去治疗时,赵似狠狠地批了他一顿,直言不讳的告诉他,以他的武功想要挑战赵构简直是痴人说梦。并且,赵似还提及到自己都不是赵构的对手,就算是方腊也是败在赵构的手中。
那个时候赵有恭心知肚明赵构的武功远高于自己很多,赵似的话在他看来有些大了,心里还有些难以相信。但是,今晚看见赵构才知道赵似说的话是真的,因为赵构居然练成了习武之人梦寐以求的内力,他的外家功夫再厉害又如何是他的对手,心悦诚服。
赵构见他气色好了许多,在他的对面坐了下来,沉声道:“今夜我找你,是为了一件事!”
赵有恭回道:“直说无妨!”
赵构目不斜视,直视赵有恭的眼睛,出声道:“我要你一个承诺,你可做得到!”
“什么承诺?”赵有恭疑惑了,他不知道赵构说这话是什么意思,诧异的望着他。
赵构目光灼灼,郑重其事地说道:“永不再背叛大宋,毕生精力都奉献给大宋的承诺,你能否做得到?”
赵有恭傻了,怔怔不语的看着赵构,又见他郑重其事的模样,他知道不是玩笑,而是说真的。赵有恭想了很多事情,却不曾想到会是这样的承诺,两个人就这么彼此对视着。
第二百五十八章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永不背叛,你能否做到?”赵构再次出声道。
“你说的承诺是这个?”赵有恭没有直接答应下来,答非所问,惊诧万分地看着赵构,仿佛身在梦中似的,一切都不是那么真实。
赵构正声道:“我要的便是这个承诺,回答我!”
赵有恭不知赵构到底有何花样,呆若木鸡地点头答允道:“我答应,决不背叛大宋,不背叛皇上,只要我在世一天便效忠大宋一天!”
赵构沉默不语地注视着赵有恭,郑重其事的说道:“我相信你!”
“难道你不怕我会再次反叛大宋?”赵有恭惊讶地说道,他不明白赵构为何如此相信自己许下承诺后会真的做到,这让他非常好奇。
赵构微笑道:“我相信你不会,之前的事情就让他这么过去吧!此后,都不必再提及;若是你是十三叔的儿子,必定会像他一样效忠大宋,决不会再次反叛大宋,我相信你!”
赵有恭震撼了,那一刻他心里一紧,怔怔不语的看着赵构,想要看出他话中的虚情假意,从他的脸上看到满脸真诚。这一刻,赵有恭被赵构的胸怀吸引,他知道自己许下承诺后,绝对不会再背叛大宋。
此外,赵有恭清楚,赵似未死,之前所做的一切的确是他所为,也是情有可原,然而心中那一关过不去。赵构要求他的承诺,也是告诉赵有恭他所犯下的事情都成为过去式,不必再提及。
赵有恭对宋徽宗再一次刮目相看,对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赵构也是钦佩不已。从这一刻开始,赵有恭知道自己誓死效忠大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同时,赵有恭的心渐渐地像赵构靠拢。
他看着比自己小很多的赵构,真不知道他的武功智谋是如何学来,也曾听闻赵构的传闻,亲眼目睹与听过的不谋而合,真正体会到什么才是高深莫测,那种感觉毕生难忘。
“既然你已经许下承诺,那我也不再瞒你了!”赵构笑了,发自肺腑的笑容挂在脸上,道:“你可知道王叔为何‘假死’多年,明知你在世却不敢与你相认,一直潜伏在暗中?”
赵有恭听闻赵构提及自己父王的事情,洗耳恭听,认真的聆听着关于自己父王的一切,他也不明白赵似为何不认自己,当年的事情又是怎么回事。虽然他问及父王,也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赵构接着说道:“十三叔这些年为大宋所做的一切外人不得而知,我也是今晚才知晓事情的真相。当年,十三叔‘假死’不过是由明处转为暗处行动,明里做不成的事情,暗地里却能完成,还掌握一支庞大的组织,这个组织的人员你已经见识过了,他们的战斗力不必多说,最重要的是潜伏打探消息,可以说没有他们不知道的事情,只有他们愿不愿意知道!”
赵有恭瞠目结舌地看着赵构,他回想起自己率领一批死士遭遇大内侍卫阻拦,而他们的武功不像是禁卫军,更像是江湖中,恍然大悟。赵有恭听得更加认真了,只见赵构继续说道:“那个组织的任务乃是历代先皇毕生追求的事情,以你的智谋和身份应该知道到底是什么!”
“燕云十六州!”赵有恭皱着眉头,毫不犹豫的接话道。
“不错,正是这件事!”赵构赞赏地点点头,道:“我已经请求父皇撤销对你的惩罚,唯一的要求便是你辅助我;此外,还有一事也需要用到你,那便是明年与金国订立盟约之事。”
“我来辅助你?”赵有恭震惊了,难以置信的看着赵构,像是赵构再开玩笑似的,他从未想过会是这样的结果。
在他看来,自己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不是贬为庶民,便是流配边境,这些都算是轻的惩罚了。现在,赵构居然对他说皇上免除他的一切惩罚,只需要他答应辅佐赵构,亦是加入那个组织,成为其中一员,还要参与明年与金国订立盟约的事情。
与金国订立盟约是为了消灭辽国,收复燕云十六州,这个赵有恭岂能不知。此外,他还知道当年与金国使团洽谈的官员是何人,只是未曾料到会是这样的结果,这些都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为了大宋江山,为了完成先祖遗愿,身为赵氏子孙,责无旁贷;我已经答应父皇接替组织成为首领,而我又身在朝中,事务繁忙,无法一心二用,唯有另外一人代我处理重要事情,亦是从旁辅佐。”
“为什么要选择我?”赵有恭没有立即答应下来,反而直视赵构,问了这么一句话,他想要听听赵构心中的想法。
果不其然,赵构料到他会有此一问,也不做任何忸怩,开门见山地说道:“因为你适合,首先你的身份是十三王叔之子,而王叔便是那个组织的首领,就算是由我接任,有些事情分身乏术,唯有王叔继续暂代。”
“身为人子,又孝顺王叔的你,必定不会让自己的父王不辞辛劳,王叔已经累了,再也受不了折腾,而你是他的儿子,唯一放不下的也是你。你的武功与智谋也是其一,真正重要的是你绝对不会背叛,我相信你不会再让王叔为你操心,更不愿寒了皇上的苦心,也不会数典忘祖!”
“虽然那件事你做的不对,但是我看得出来你是重情重义之人,又是孝顺之人,也不想王叔毕生心血毁于一旦,最重要的是我用人原则便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赵构自信满满的话语,分析的头头是道,赵有恭不得不说赵构说到他心中软肋,让他不得不答应下来,最重要的是最后一句话,完全表达出赵构对他的信任,这样的话他是第一次听闻。
于是,赵有恭心中犹如翻江倒海难以平静,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正声道:“我答应下来,一切由你安排,自当竭尽全力为大宋效忠!”
赵构满意的点头,又看着赵有恭苍白的脸色,微笑道:“既然如此,那便是答应下来。不过,这件事仅限于我们几人知晓,有些事情不必对外宣称,以免坏了大事;另外,这件事待你伤势痊愈后再执行!”
当初,赵构与宋徽宗低声细语的事情便是这个要求,他有信心说服赵有恭答应自己的要求,这样一来也是最好的结果。自此以后,楚王赵有恭便消失在众人眼中,却潜伏在暗处密切关注大宋的一切,这也是赵构期望看到的结果,而他相信赵有恭对朝廷的忠心,这些就足够了。
第二百五十九章 未雨绸缪
“十三叔,听了这么久,该出来了吧!”赵构突兀地调笑道,惹得赵有恭四处张望没有发现任何的身影,正准备说话就有一道熟悉的身影出现在他身边,震惊的说道:“父王!……”
赵有恭心里一惊,他真的不知道自己父亲何时来到自己的房间内,没有任何的响声,四周一片静悄悄的,也没有任何动静,唯一的解释赵似的武功比自己要高出很多,还有就是被赵构的话震惊了,失去了平常的冷静。
“构儿,你真的决定这样做?”赵似微笑地看了一眼赵有恭,示意他不要乱动,又看向了赵构,直接了当的说道。
赵构郑重的点点头,回道:“没错!”
赵似没有接话,他来此之前曾经前往皇宫与皇兄赵佶见了一面;赵佶也没有隐瞒,告诉他关于赵构的想法以及要求,也准确无误的告诉赵似他答应接替庄主之位。
“皇兄,你也答应了?”赵似听完赵佶说的一切,心里泛起滔天巨浪,说实话他自己都不相信是真的,故而有此一问。
赵佶微笑道:“朕不得不答应,那小子的本事你比我更清楚,他这样做必然有他的想法。再说了,这样一来也的确是最好的结果,你就放心吧!既然想退下了,那便安心地享受生活;现状是他们的天下了,我们该放手了!”
赵似没有接话,他明白赵佶话中意思,更懂得赵构为何这样做,实际上为得是他们父子二人。当初,赵似假死放弃共享天伦的日子,隐身于暗处为大宋尽忠;现状,赵构的要求无非让他弥补这样的缺憾,也是免除赵有恭所犯下的罪,这些他都懂。
经过赵有恭的事情后,赵似的确是心累了,无心再为大宋效命,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