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崛起之宋末称雄-第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哥提及云心寺,我等还不知该前往哪里寻找。”
赵似问道:“大哥,为何你那日匆忙的离去?”
“此事说来话长,日后再说!”方腊微微一笑,然后又转身看向了主持,道:“方大哥,他们二人的确是我的兄弟。只不过事务繁忙,也不曾与教中兄弟说起,故而大家不知情。若是二人有些不是之处,还望方大哥见谅!”
方丈急忙回道:“教主,您这是折煞老衲!既然他们二人是教主的兄弟,那也是自家兄弟。若不是老衲小题大做,又怎么会让教主亲临呢?此事,乃是属下之错也!”
“教主?属下?”赵佶、赵似二人异口同声,瞪大着眼睛直愣愣得看着他们二人。
方腊笑道:“二位贤弟,此地的方丈乃是我教中的左护法,俗家名讳是方正,与我乃是同一个村的,又是一起长大的兄弟。只不过,年事已高,又看破红尘故而留在此地,是教中的第一道防线,才会引起误会。”
“原来如此!”
赵佶、赵似二人方才明白方丈一直阻挠自己等人,更是与赵似交手,一定要拦住便是为了保护总坛。赵佶猜到方丈与方腊相识,却不曾想到关系甚密,还是摩尼教的左护法,以左为尊,便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
现在,赵佶也清楚地知道方丈听闻自己打探方腊的消息后,脸色骤变的真实原因。以方丈的角度,他是左护法,保护总坛乃是责无旁贷,又是方腊的玩伴,誓死保护总坛,保护教主,这是他应尽的责任。
“那我第一次询问你时,你已经猜到了?”赵似皱着眉头,抬头看着方正大师。
方正大师点点头,道:“教主的名讳在教中乃是禁忌,多是以教主为称呼。并且,‘方腊’此名乃是教主自己改的,也是教中上下都知道的名讳。当你说出时,我便已经知道你们是来此寻人,只是不知是敌是友。”
“当晚,我准备传信于教主,只不过为时已晚。此地的气候与外面有些不同,上中雾气太大,就算是信鸽都容易迷失方向。早上再准备前去传信时,你们二人已经来到我面前,让我没有时间传信。”
“恰好,你又说出教主的另外一个名字,这事在教中根本就没有几个人知道,唯有与教主一起出生入死之人才知。虽然我是左护法,要不是我与教主一起长大,也不曾知晓,你们能道出,不是敌人就是朋友。”
“我等乃是江湖之人,教主交友广泛,四海之内皆兄弟,却从未有过衣着华丽,非富即贵之人。以老衲的猜测,你们二人不是官宦之家,便是大富之家,这点与我教义有些违背,断然不会是朋友,那便是敌人。”
经过方正大师的解释,赵佶、赵似二人点点头,他们也明白他是护主心切,护教心切,也怨不得他。此事,就此揭过自此也不再提及了。赵似也不再咄咄逼人,赵佶则是心领神会早有打算。
随后,方腊也将赵佶、赵似二人相遇的过程说了一遍,方正大师这才明白为何方腊会结交官宦之人。并且,赵佶、赵似二人的身份还非同一般,乃是王爷,不禁有些诧异起来。
赵佶身上有王者气质,方正大师倒是相信,举手投足间都能看出来。他的目光又看向了赵似,总觉得他不像是王爷,倒像是江湖之人,暗暗的想道:“他真的是王爷?”
赵似觉得方正大师看他的眼神有些怪异,心里有些诧异,相视一笑泯恩仇。与此同时,方腊郑重地说道:“那日匆匆而别,烦劳二位贤弟担心,实在是有愧,还望见谅!”
“大哥何出此言?”赵佶、赵似大吃一惊,急忙问道。
方腊道:“你们二人的身份与众不同,我虽是江湖中人,对朝廷之事多少知道一点。此次,你们贸然离开进城,只怕朝中那些人会落井下石,会耽误二位贤弟的前程!”
赵佶笑道:“大哥,此事你就放心!我们二人乃是得到旨意才敢离开京城,此次前来也是有事要说!”
“哦!什么事情?”方腊问道。
赵佶回道:“这件事与大哥有关,小弟我禀明太后,想要大哥随我入朝为将,为大宋效命!”
方腊惊道:“什么?招我入朝为官?”
“不错,我已经将大哥的武功悉数禀明,太后也认为大哥是一位不可多得人才,故而派我前来!”赵佶将事情的经过与方腊说了一遍,然后静静的看着他,等候着他回答。
方腊心里有些惊讶,他没有想到赵佶、赵似二人前来是为了招降自己。但是,他的心中又有些纠结。只因摩尼教在大宋不是正规教派,得不到朝廷的支持,甚至还有一丝危险。
虽说赵佶没有提及他们等人的身份,不过终有一天还会被他人发现,那个时候就晚了。因此,方腊沉思了许久,一边是教中的兄弟,另外一边是赵佶、赵似二人的美意。
最后,方腊决定还是不予答应,沉声道:“二位贤弟的美意,哥哥我心领了。我等乃是江湖中人,一生漂泊无依,不曾想过名利,也不曾期望入朝为官。况且,我教与朝廷之间还有一些矛盾无法化解。”
“我乃是江湖之人,喜欢自由自在,朝中为官乃是受到约束,不是我的风格。身为教主,岂能辜负众位兄弟的期望,自行离去奔向前程。当初,我继承教主之位便许下诺言,让摩尼教恢复往日的风采。”
“这些兄弟都是因我而入教,岂可抛下他们?若是我是那样的人,只怕二位贤弟也不会与我结拜。”
赵佶深深的叹息一声,方腊的话中意思他岂能不明白。方腊是摩尼教教主的身份这是一把双刃剑,摩尼教与朝廷只见的仇怨他也清楚一些,只不过想借此机会化解这份恩怨,还是无法称心如意。
但是,赵佶也做好这样的准备,微微一笑道:“大哥不必如此,小弟心知大哥的为人,岂能丢下兄弟们。此事不过是我来此的目的,既然大哥并无此意,小弟便不再勉强了。”
实际上,赵佶的确想过以方腊的性格不一定接受朝廷的封赏,放下教主之位跟他们回京担任将领。只不过,赵佶心里多少有些遗憾罢了。虽然这件事他早有准备,还是有些感慨。
此次出来的目的便是寻找方腊,想要助他一臂之力,又见他安然无恙,心里的石头也放下了。至于,朝廷招安也不过是他一厢情愿,也可以说是能够光明正大出来的理由,故而也没有影响他的心情,仍旧与方腊等人谈笑风生。
第一百八十四章 缘由
不久后,方正大师便告辞离开!虽然他是左护法,也是云心寺主持,这个时候便是香客进香的时间,他必须前去相迎。并且,方正大师也是为了给方腊等人看护,以防隔墙有耳。
待他离开后,赵似说道:“方腊哥哥,你那日为何事着急离开?当我们二人醒来,你已经不在,只留下一张纸条。若不是兄长识得你的字迹,只怕无人知晓,也不知发生了什么事。”
方腊歉意的回道:“那日匆忙离开,不告而别,情非得已,让二位贤弟担心,乃是我之过也,还望见谅!”
他知道赵佶、赵似二人前来寻找自己,只因担心自己的安危。实际上,以方腊的武功还真的没有几个人能够伤得了他,也只不过是心急慌了手脚才会胡思乱想。
当初,赵似真的是担心教中有事,方腊是迫不得已之下匆忙离去,就连其它事情都毫不在乎了。他的性格便是如此,不然也不会得到方腊的认同,要不是赵佶请命离开京城,只怕后果真的不堪设想。
赵佶接着问道:“方腊哥哥,那日匆忙离去,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情?若是用得着我们的,定然全力以赴,决不含糊。”
“多谢二位贤弟的美意!”方腊诚挚地谢道,又接着说道:“实际上,那****匆忙离开,的确是有要紧之事。只不过不是教中发生了什么事情,而是个人的私事,也可以说是教中大事。”
赵似急道:“到底是什么事情呢?”
方腊娓娓道来:“我师承上一任摩尼教教主,武功皆是他所授,待我学成归来,便四处挑战各门各派。这是师傅临终前的心愿,也是我教能在江湖中立足的愿望。”
“于是,我从西域归来,便率领麾下教众一起来到此地。安顿好一切后,我便孤身前往,一路走来无人是我的对手,直到遇到了周侗。那一战我败了,败在他的手中。”
“若非二位贤弟相助,只怕世上没有我方腊此人了。为了感谢二位贤弟的帮助,又与贤弟相交,渐渐地忘了时间。在我离去的前一天,我接到教中子弟传来的信件。”
赵佶诧异道:“信件?”
方腊点点头,道:“不错,正是这份信件才让我想起大事,延误了时辰。”
赵似问道:“到底是什么大事?”
“这件事本来是要与二位贤弟说的,那个时候深知贤弟的难处,便不辞而别。”方腊接着说道,“实际上,此次回来也是完成此事的,那就是参加我的大婚之喜。”
“大婚之喜?”赵佶、赵似二人吃惊道,“大哥,你要成婚了?”
方腊笑道:“虽然我的年过半旬,却一直未曾婚娶过。自幼过着穷困潦倒的日子,若非师傅帮助,只怕我也无法取得现在的成就。那个时候,我一直都不曾想过这件事,一心想着勤练武功,接替教主之位,完成师傅的心愿。”
赵佶、赵似二人方才知晓,那日方腊匆匆离开的缘由。只因方腊留在京城时间较久,忘记了自己还有大事在身,也就是大婚之喜。但是,方腊受了重伤,又在端王府上居住一些时日,以致于错过了良辰吉日。
他们也没有想到方腊直到现在都未曾有过婚娶,实在是有些惊讶。赵佶、赵似二人都已经加冠了,也就是成年礼,故而早已成婚,选取了王妃,故而大吃一惊。
人生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方腊也是嗜武成痴,一心想要光复摩尼教的声威,又四处挑战,而且还是孤身一人走天涯。此乃完成师傅的临终前的心愿,也无可厚非,偏偏错过了人生四大喜事之一,也难怪匆忙离去。
赵佶笑道:“方腊哥哥,不知大嫂是哪里人氏?”
方腊脸色有些异样,想起自己的未婚妻,不禁有些忸怩起来,看得赵佶、赵似二人抿嘴偷笑。正所谓,英雄难过美人关,他们二人从方腊的神色便猜到了那女子定然不凡,不然方腊又如何如此神态。
“她是师傅的独女,亦是摩尼教圣女,而我之前是圣子!”方腊接着说道,“在教中,圣子圣女乃是注定在一起,也是教中的法旨,只要是教中子弟必须遵守,不得违背。”
赵佶道:“那真是天生一对!”
“唉!非也!”方腊苦笑一声,“二弟此言差矣!我与她并非真的天生一对,我乃是一介武夫,不懂文人雅士那一套,武功倒是有所成就,却与她并无话说,根本就谈不到一起去。”
赵似惊道:“难道大嫂是大家闺秀?”
方腊点点头道:“她的确是大家闺秀,虽说是师傅的独女,又是摩尼教圣女,只不过却不曾练过武功,懂得琴棋书画,也可以说是教中的军师,足智多谋,故而才觉得有些不配。”
赵佶问道:“那为何如此安排?”
赵似也是觉得奇怪,明明是摩尼教教主的独女,又是圣女,武功定然不弱。事实上正好相反,他从未想过圣女居然是不懂武功的女子,实在是有些匪夷所思,总觉得有些奇怪。
“教中的历代教主,皆是外来者,不传子只传女!”方腊道,“若想接替教主之位,必须娶圣女,以入赘的方式进入教中。即使有子嗣也不得继任教主之位,必须由圣女掌管,这是门规。”
赵佶、赵似更是惊讶不已,历来都是传子不传女,然而摩尼教居然是传女不传子,以入赘的方式接替教主之位,实在是有些不明白。但是,这些都是教中的秘密,他们也知道不能多问,方腊也是点到即止,有些事情还是不能如实相告。
“当代圣女乃是我的师傅的独女,亦是我的师妹。”方腊又接着说道,“当初,师傅离世匆忙,还未来得及主持大婚便撒手人寰。我便在匆忙之中接替教主之位,虽然没有与圣女成婚,不过还是接替教主之位,只因师傅离世,须得守孝三年。”
赵佶、赵似二人点点头,也是人之常情,守孝三年不能成婚。摩尼教不可一日无主,就像是大宋君主一样,国不可一日无君。现在,朝廷为了此事争论不休,他们二人也明白首次大婚的推延,也是情有可原,怨不得方腊。
只不过,三年之期已经过去了,方腊因为留在京城养伤,忘记了良辰吉日,那便是他的错了。如今,他们二人也算是明白方腊为何走得如此匆忙了。若非方腊重视师妹,岂能不辞而别,也可以看得出方腊心中的确有她的身影。
可是,方腊接下来的一句话,让赵佶、赵似二人都愣住了,他无可奈何地苦笑道:“你们可知师妹的芳龄?她的年龄与二弟相仿,与我相差三十多岁,我又该如何做呢?”
上架感言
本书开篇一直写了整整三个多月才签约,直到今天才等到上架了~~
多谢兄弟们的一路支持,接下来请大家继续支持!
下面的故事更加精彩,请兄弟们多多投月票、推荐票,多多订阅,谢谢大家~~
第一百八十五章 郎有情妾无意
“什么?”赵佶、赵似二人异口同声地喊道,直愣愣得看着方腊。
他们二人也没有料到会是这样的结果,老夫少妻在当朝也是路见不鲜的事情。只不过,方腊是江湖中人,不是普通百姓家,更不是王孙贵族。对此事他们也是见怪不怪了,唯一惊讶的是江湖中居然也是如此,匪夷所思。
方腊苦笑道:“老夫少妻在百姓家,或是王孙贵族之中乃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只是,我们都是江湖中人,却从未有过这样的事迹。若是被他人知晓,又该如何看待我方腊?”
赵佶道:“方腊哥哥,小弟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但说无妨!”方腊回道。
“老夫少妻在当朝司空见惯之事,就算是王孙贵族也有不少人是这样的情况,兄长又何必介意。”赵佶说道,“我且问大哥一声,你是否中意大嫂?如果你中意于她,又何必考虑如此之多?”
“正所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男未婚,女未嫁,又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乃是天作之合。大哥,你是江湖中更应该想得洒脱,不必拘泥于此事。只要你能给大嫂幸福,那便放心的去做。”
“常言道:女嫁从夫,在家从母。大哥乃是堂堂七尺男儿,为此事烦忧伤神,只怕有损大哥威严。身为教主,那便是教中之尊,又有师命在前。若是不迎娶大嫂,又如何在教中立足?”
方腊恍然大悟,正声道:“二弟一语惊醒梦中人!”
他一直烦恼此事,未婚妻乃是他的师妹,也可以说是方腊看着长大的。当初,方腊没有太多的想法,直到师傅告知于他,要将师妹嫁给他为妻。那个时候,方腊乍听之下如晴天霹雳,愣了半晌才清醒过来。
随着年龄的增长,师妹渐渐地出落得水灵,亭亭玉立。不论容貌或是才气都深深地吸引着他,方腊也对她倾心。可是,年龄的增长师妹身上的气质更加端庄高雅,让他有些自愧不如。
方腊四处挑战高手,一来是为了完成师傅的心愿,二来也是想要创造一番成绩,希望自己能够得到她的赏识。自从师妹成年后,二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距离也就越来越远了。
师妹从文,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又博览群书,谈古论今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方腊从武,刀枪剑棍样样精通,身经百战,纵横天下鲜有敌手。可是,两人就像是水平线一样,从未有过交集,就像是对牛弹琴一样。
方腊对文人雅士那一套一窍不通,若不是为了博得师妹的欢心,他也不会请求赵佶教授书法,让他的字有了很大的进步;师妹却沉浸于琴棋书画,寄情于山水之间,对于江湖中事情一概不感兴趣,就算是二人在一起也不过是沉默不语,彼此无言。
虽然方腊对她倾心,可是师妹对他却没有半点感觉,就连笑容都有些僵硬。方腊孤身行走天涯,交手中的高手也不在少数,也能看懂师妹心中对自己没有感觉。
如今,他们能够有婚约,也不过是父命难为。方腊清楚,要是给她机会,绝对不会留在此地陪伴自己,更不会与自己成婚。即使方腊武功高强,也难以度过情关,一直有些担忧。
但是,赵佶的话却让他豁然开朗,心里也明白赵佶的意思。既然喜欢,又在乎对方,那又何必在乎太多,日久见人心。江湖中人与寻常百姓家,或是王孙贵族有些不同,那便是没有什么男尊女卑之说,只不过还是遵守礼义廉耻。
方腊与赵佶、赵似二人相谈甚欢,渐渐地忘记了时间,直到方正大师回到禅房喊他们用斋饭才知道时间过去了很久。于是,他们便吃了斋饭,然后又品茗了几口好茶,便从禅房走了出来。
方腊心里的纠结消失了,恢复昔日的傲气,又想起一起用饭时赵佶、赵似二人说的话,不禁叹息一声:“二位贤弟,你们真的不在此多留片刻了吗?”
赵佶回道:“我们长时间离开京城不太好,现在是关键时期。再说,大哥不过是大喜之事,并非其它什么事情。我等留在此地也帮不了什么忙,不如早日离开,以便回复太后的旨意。”
在用饭之时,赵佶就曾经提到过此事,他与赵似二人要准备启程回京了。纵然赵似有些不舍,还未再次讨教便又要分开,心里更多的是赐教。但是,他也明白事情有轻重缓急,要是再不回京,那便真的是出现大麻烦了。
方腊道:“二位贤弟,我三日后大婚,不如多留几日,喝完我的喜酒再走也不迟。”
赵似神色紧张的看着赵佶,他心里想要多留几日,赵佶见自己的弟弟如此渴望留下,又是方腊的大喜之日。即使要走也不在乎这几天,那也索性答应下来,多留几日。
方腊道:“二位贤弟,明日我带你们前往搁船尖,那里是我们的总坛,不知意下如何?”
赵似想去却被赵佶劝阻,他说道:“方腊哥哥,那里是摩尼教的总坛,就算我们是结义兄弟,也不是教中之人,随意进入总坛会影响哥哥声誉。我们便不再前往那里了,就在云心寺逗留,待哥哥大喜之事结束便离开了。”
方腊想了想,也觉得赵佶说的对。摩尼教教规,言明不是教中之人不得进入总坛。并且,摩尼教与朝廷之间的矛盾还存在,要是真的进入其中,只怕教中兄弟会认为自己归顺朝廷,以致于人心惶惶,也就不再邀请。
但是,方腊还是带领着赵佶、赵似二人游山玩水。对于此地,方腊是非常的熟悉,只因他出生在山下的方家村中,自幼爬山习惯了。人都有思乡情结,故而方腊才将摩尼教总坛迁移至此,为得也是保护山中百姓,以及自己的族人。
赵佶、赵似跟随在方腊身后,远远的看到之前上山前的山峰,赵似便问道:“大哥,那里是何处风景?”
方腊看着那座山峰,笑道:“那便是我教的总坛之地,也是此地最高的山峰,名为搁船尖!当初,建造这里的那位人物早已不在人世,不过他却精通阴阳五行之术,搁船尖山峰的建筑,便是以此督造的。”
赵佶叹道:“真乃鬼斧神工也!”
方腊赞同的点点头,道:“我便是看重此地的风水以及山水,才迁移至此,再说这里也是师妹喜欢的地方。”
赵似调笑道:“原来大哥也是痴情种啊!”
赵佶哈哈大笑起来,方腊面色有些尴尬。这里的风水以及布局都是非常的不错,师妹又喜欢山水,才会将总坛迁移至此,也算是为了博取美人欢心,只不过郎有情妾无意。
当真是,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心恋落花!
第一百八十六章 借酒浇愁愁更愁
纵然方腊是一代枭雄,还是难过美人关,脑海中浮现出师妹的身影,也会想起初时见到师妹还是少女。不曾想再次相见居然出落得水灵,容貌堪比花容月貌,身上淡雅的气质,一颦一笑都牵动着他的心。
方腊想起师妹的身影,心里有些甜蜜,又有些无奈,他心知肚明师妹对自己没有感情,只不过是遵守父母之命罢了。若是给她重新选择的机会,必然会离开此地。
试问哪位英雄豪杰,真的能过美人关呢?
回想起曾经,见到师妹的笑容如浴春风,嫣然一笑,举手投足间无不吸引方腊。虽然那个时候师妹还小,也不曾想过什么,直到她渐渐地长大了,才发现原来朝夕相处的小师妹居然如此美艳动人。
自从师傅让她下嫁于自己的师兄后,方腊便不再看见她的笑容,眉头紧锁,脸上总是有种化不开的忧愁。但是,她并未反对这门婚事,仍然是同意下来,让方腊有些措手不及。
直到看见师妹独自一人弹奏琴曲,脸上露出的无奈之色,没有任何的悲喜,他心里已经明白师妹对自己没有任何的意思,只是单纯的将自己当成兄长。但是,方腊对她无法忘怀,深深的眷恋。
云心寺乃是佛家之地,方正大师接待香客后又看见方腊脸上的苦涩,心里叹息一声。他本来是前任教主的护法,自幼与方腊相识,也算是方腊的引路人,心知方腊内心深处的痛苦。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方正大师!”赵佶、赵似转身望去,只见方正大师双手合十口念佛号,缓慢的走了过来。
方正大师微微点点头,口念佛号:“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象。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
方腊点点头,道:“多谢大师指点!”
方正大师道:“教主,这些年你还是未曾看开红尘。如今,老衲皈依我佛,心无旁骛,然教主虽为一教之主,有些事情无能为力实属正常,人力有尽时,方是人,那些不必要的执念暂且放下,是是而非皆有后人评,问心无愧即可。”
他是云心寺的主持,又是摩尼教的护法,方腊又是他一起玩到大的好友,有些事情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方正大师看破红尘往事,也是劝说方腊放下心中的执念,想要获得圣女的心,那是非常的难。
前任教主的独女,自幼聪慧伶俐,又饱读诗书,乃是一代才女,又足智多谋还是教中的军师。这也是前任教主与夫人的意思,让方腊接替教主之位,娶独女为妻,以此光大本教。
方正的话便是让方腊放弃博得欢心的想法,无论他做什么在圣女的眼中都不值得一提,只会淡然处之。他也清楚不知多少年未见圣女的笑容了,一切都是那个婚约,然而身为摩尼教的圣女,终生不得叛教,也不得嫁人,只得嫁于教主,这是本教的规定。
对于感情的事情,方正大师还真的不懂,唯一能做的就是安抚方腊,让他心平气和下来。赵佶、赵似见方正大师稀里糊涂的说了一堆他们听不懂的话,更不知他说的是什么意思,不过看见之前还愁眉苦脸的方腊脸色变得淡然起来,再次恢复昔日处事不惊的教主,他们也放心了。
由于云心寺是佛家之地,不得饮酒、吃肉,故而方腊带着赵佶、赵似二人从寺中出来,直接来到山下。并且,方腊又亲自传令命令麾下教众带几坛美酒上山,然后与赵佶、赵似二人坐在凉亭中静静的等待。
两个时辰后,教众抬上来了四坛美酒,然后便下山而去,吩咐众人不必担心。那几人听候吩咐,回到了总坛。众人立即上前询问,他们也如实相告,听得众人莫名其妙:“教主与两人,还有左护法开怀畅饮?”
方正大师本来不愿意多留,赵似却将他拉住一起坐了下来,他们四人围坐在一起,又寻了一处无人知晓的偏僻之地,尽情的畅饮。席间,赵似借着酒兴调笑方正大师,只因他是出家人,不得饮酒。
可是,闻到酒香还是按耐不住自己心里的酒虫,愣是丢掉杯中的茶水,直接倒上一碗酒,与赵似等人痛饮起来。赵佶见方正大师真的饮酒,乃是犯戒了,急忙劝说道:“大师,我弟之言不必放在心上!”
“二弟,你多虑了。”方腊微微一笑,看得赵佶惊疑的撇过头,又听到他继续说道:“左护法的酒量在教主也是数一数二的,想当年都是好酒之人。只因一次喝酒误事,误伤了自家兄弟,这才剃度出家为僧,之后便一直不在饮酒,就算是我邀请都被他拒绝。”
“三弟言语之间有些莽撞,不过说的也是实话。酒乃是杯中物,岂能不饮?左护法举杯与三弟对饮,是真正的给足了面子。江湖中人就用江湖的方式解决,这样一来也好!”
赵佶恍然大悟的点点头,看着赵似与方正大师二人对饮,心想:“只怕这是大师用他的方式赔礼道歉!”
于是,他们四人都喝得酩酊大醉,唯有赵佶还算清醒。方腊那是借酒浇愁愁更愁,不停地喝着闷酒,赵佶也没有劝说,任由他好好地痛饮一番;赵似、方正大师二人则是斗酒,之前还有一些间隙的两人也像是至交好友一样,这让赵佶哭笑不得。
赵佶晃晃悠悠的站起来身来,只觉天昏地转,头重脚轻,又看了他们三人倒在地上直接睡着了。此时,篝火还在燃烧着,稍微祛除身体上的寒意。夜幕降临,浓密的雾气将四周围绕,就连火焰都渐渐地变小了,脚下的路更是看不清,何况赵佶也是喝了不少,头有点晕乎乎的。
赵佶好不容易将他们三人都抬到山洞中,整个人也清醒了不少,浑身都是汗水。接着,他又独自一人走出山洞,前方是一片白茫茫的浓雾,根本就看不清楚四周的风景,雾水较重,身上也有些湿了。
他情不自禁地吟诵道:“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第一百八十七章 再见倾城
此时,赵佶的脑海中又浮现出那日偶遇的女子,情不自禁地想起她的容貌,整个人如梦似幻,喃喃自语:“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