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崛起之宋末称雄-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女子闻之淡然一笑,道:“公子不必拘礼,敢问公子来自何处,不知寻找的是何人?若是公子不嫌弃,可以告知小女子,兴许那人我认识也说不定。”
赵佶惊道:“小姐莫不是当地之人?”
“小女子本就是此地之人,只要是这里的人小女子都略知一二!”那女子笑道。
赵佶急忙说道:“小生来自京城,姓赵名佶,家中排行十一。本来我与自己的兄弟一起前来,他独自一人前去打探消息,而我则四处闲逛,为母亲祈福便游赏起来,要找的人是方腊,乃是我的结义哥哥,不知小姐是否知道此人?”
“方腊?”那女子皱着眉头,沉思许久,歉意道:“此地方家村,却从未有这么一个人,小女子孤陋寡闻了,还望公子见谅!”
赵佶连忙说道:“小姐客气了,上山前也曾向当地百姓打探过,也是一样的答案。若是见到,那便是缘分;若是见不到,也只能说这次时机来的不对。再说,十三弟前去打探,想必会带来一些消息。”
那女子歉意的笑了笑,道:“公子来此就是为了寻找旧识吗?”
“的确如此!”赵佶尴尬的点点头,如此没人在前,他也不知该如何去说,只能回答她的问话。
那女子的美丽深深地烙印在赵佶的脑海中,他的目光一直停留在她的身上,一颦一笑都是那样的美丽,仿佛有股魔力吸引着赵佶,让他不敢有丝毫的错过,只怕错过了她便飞走了一样。
赵佶身为端王,又年满十八,早已过了加冠之龄,也曾见识到美女,更是早已娶了王妃。但是,赵佶从未见识过如此美丽的女子,那种淡淡且自然的纯朴气质无时无刻不吸引着他的目光。
什么样的女子没有见过,却从未见过如此纯天然的美人,那份早已枯萎的心房在遇到那人后,像是被雨露滋润一样,再次焕发出生机来。并且,赵佶与她相谈甚欢,就算是他不敢太过于询问对方的事情,可是从那女子的谈吐,他知道此人定然是大家闺秀,又有独到的见解,拥有自己的主见,心里无不钦佩,又有淡淡的欣赏,更有莫名的喜欢。
初次见面,赵佶便被此人的容貌深深地震撼了,又与之交流片刻,更是深深地被吸引,一见倾心,他知道自己的心被此人占据了。那颗早已枯萎毫无生机的心房就像是春天一样,鸟语花香,万物复苏。
如果说爱上一个人需要理由,那么赵佶的理由很简单,此女子的修养、学识不在自己之下,更是谈南地北都略知一二,纵观古今。这些都与他所见所识的女子大相径庭,还有那份与生俱来的气质,更是让他眷恋不已,也感受到此女子内心深处的孤寂与无奈。
他们二人有一句没一句的走出摩尼殿,赵佶目视前方却又偷偷地注视着那女子,心里产生莫名的悸动;那女子自始至终都面带微笑地走着,目不斜视,她的眼中只有四处的景观,在她的眼神中赵佶看到了一丝丝担忧,还有几分无奈。
赵佶情不自禁地想道:“她再为何事烦忧?若是她的担忧是为了我,就算是让我少活数年那也值得了。”
“公子,你可曾知道云心寺的别称?”那女子柔声细语地问道。
赵佶摇摇头,道:“在下不知,难道云心寺还有其它的名字吗?”
“云心寺还有一个别称‘情人庙’!”那女子淡淡的说道,“相传七月七是天上织女和牛郎‘鹊桥’相会的日子,每年七月初七都会有络绎不绝的情侣前来,不求儿女不求财,只求一线姻缘一线牵!”
“情人庙?”赵佶喃喃自语,又看着那女子,心想:“虽然不是七夕,却在此与你相遇,难道这便是缘分吗?果真名副其实,此地必然遇到自己挚爱之人,而你便是!”
“公子,时候不早了,小女子告辞了!”那女子怅然若失,又微笑的说道。
赵佶的目光都齐聚在她身上,见她要离去,心里万分不舍,想要挽留却又不敢开口。若是相识的朋友,赵佶亦可挽留下来,然而二人初次相见时间尚短,也不过是聊了几句,算不上熟识之人,唯有摇头嗟叹,默默地点点头。
那女子微微一笑便离去了,赵佶一直目送着她离去,目不转睛的看着她的倩影,情不自禁地吟诵道:“一尺深红胜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是谁为她袖了双手倾了天下?又是谁拥得佳人,陪她并肩踏遍天涯?梦里繁花落尽,此情未央,此意难忘!”
“皇兄,你如何在此?实在是让我好找!”
赵佶沉浸在那女子的美丽之中,深深地被吸引住,就算是赵似从身后呼喊他都浑然不知,他的脑海中唯有那人的倩影,黯然神伤。赵似见喊了几声,还是没有回应,不由得有些诧异,慌忙走上前去,只见赵佶的目光一直凝视着前方,诧异道:“皇兄!皇兄!……”
直到赵似碰到他的身体,才让赵佶从浑浑噩噩中清醒过来,又见赵似在自己的身边,惊呼道:“十三弟,你何时来的?”
赵似哭笑不得看着自己的兄长,他打探消息后便出来寻找赵佶,见他已经不再大雄宝殿外,故而四下寻找,好不容易找到赵佶,却看见他一人伫立在原地一动不动,两眼直愣愣的盯着前方,目不斜视,就连他什么时候来的都不知道,无奈的摇摇头。
“皇兄,你怎么了?为何喊你数遍都不曾回应?”
赵佶咋听之下,尴尬不已,他一直沉思在那女子,并未注意四周,讪然一笑道:“十三弟,你可曾打探消息了?情况如何?”
赵似见赵佶不愿意多说,也不想多问什么,回道:“我询问过主持、沙弥等人,他们都不曾听说过方腊此人,莫不是我们真的弄错了?”
赵佶的流连忘返的瞥了一眼那女子离去的方向,然后收回目光又看了看天色,道:“此事容后再说,天色已晚,我们在此歇息一晚,明日再去打听一下!”
赵似听闻后也只能点点头,天色的确不早了,要是下山的话,根本就来不及。于是,他们二人便留在云心寺中歇息一晚,明日再做打算。
第一百八十章 刁难
“皇兄,方腊哥哥提到过此地,为何当地百姓都不知道此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当晚,赵佶、赵似二人留宿在云心寺中过夜,同住一个厢房。虽然没有王府那般富丽堂皇,别有一番风味,简单朴素,只有两张床、一张桌子、几把椅子,打开窗户便能闻到寺庙中独有的檀香味。
赵似想起白天二人打探方腊的消息,无论是山中百姓,还是山上寺庙的主持、沙弥等都不清楚方腊此人,仿佛从未听说过。赵似百思不得其解,山下也有方家村,无一例外全部都是方姓之人,也未曾有此人,让他非常的疑惑,故而询问起赵佶来。
此时,赵佶望着窗外的风景,山上与山下的温差较大。深夜时分,外面皆是浓密的水雾,湿气较重,根本就看不清楚四周。但是,赵佶的目光还是停留在屋外,只因他满脑子想的都是白天遇见的那位女子,让他一见倾心之人。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赵佶浑然不知赵似的话语,心思沉浸在对那女子的思念之中,情不自禁地喃喃自语起来。
赵似见赵佶魂不守舍,目光呆滞,高声道:“皇兄,皇兄!……你怎么了?”
“嗯!”赵佶恍然醒悟,尴尬地说道:“十三弟,你刚才说什么?”
“皇兄,你这是怎么了?怎么来到云心寺后,自下午开始一直都是魂不守舍的,莫不是遇到了什么事吗?”赵似哭笑不得说道。
赵佶道:“没……没什么事,你刚刚说什么来着?”
赵似目不转睛的看着赵佶,他知道定然是有事发生,又见自己的皇兄心事重重,时不时的魂游太虚,让他觉得奇怪。不过,他也没有打算继续询问到底是何事,又再一次说了一遍。
赵佶听闻后也是沉默不语,道:“十三弟,你想得也对。如果方腊哥哥真的在此地,理应当地百姓或是主持等都认识。但是,我们一路走来,询问了不少的人,皆是不知道有此人,必然有蹊跷。”
赵似道:“我们都是问得有没有听说过方腊此人,应该没什么问题!”
“是了,应该是我们问错了!”赵佶猛地说道。
赵似问道:“哪里问错了?”
赵佶说道:“方腊哥哥在此地的名讳应该不是这个,是他的原名!当初,你行走江湖时,不也曾经用过其他名讳吗?那么,方腊哥哥身份特殊,必然是不愿意透露真实身份,故而假名顶替。如果没有猜错的话,方腊哥哥在这里的名字应该是方十三!”
“对啊!这个我们怎么没有想到!”赵似恍然大悟道。
他们二人询问当地百姓,打探方腊消息时,说的都是方腊,并非方十三。但是,方十三正是方腊的本家姓名。曾经,赵似为了隐瞒身份,也曾化名过,就连姓氏都会改掉,为得就是不引起他人注意。
现在想起来,还真的是他们的过错,一直都是以“方腊”去打探,也忘记了“方十三”才是本名。毕竟,寻常百姓家也不会取什么文雅的名字,多是朗朗上口就好,除非是那些富甲一方的家族,或是书香门第才会认真的取名,一些寒门学子本家姓名与日后飞黄腾达有很大的区别。
于是,赵佶、赵似二人决定明日清晨再去打探消息。此时,夜已深了,他们也都熄灯歇息去了,唯有赵佶脑海中还是那女子的身影,辗转难眠,心里一直思念那人,唯一的遗憾便是不知她的芳名,然后也渐渐地睡下了。
次日,赵佶、赵似二人醒来,洗漱完毕后,用了斋饭,便来到大雄宝殿。此时,云心寺众僧正在做早课。他们二人也都是礼佛之人,故而端坐一旁静静地聆听着。
过了半个时辰,早课结束,他们二人便来到主持面前,躬身行礼,道:“大师,在下想要打探一人,望大师指点!”
云心寺的主持年约六旬,老态龙钟,满脸皱纹,却神采奕奕,身子骨非常的健朗,双手合十,口念佛号,抬起头看了一眼赵似,微笑地说道:“昨日,施主便已经询问过老衲,为何今日还要询问?”
赵似急忙说道:“大师有所不知,昨日询问之事,与今日询问有些出入,那人的名讳不同。”
“哦!”主持疑惑不解的看着赵似,道:“那好,施主请问,老衲知道定然相告!”
“多谢大师!”赵似道谢一声,便开门见山地问道:“不知大师知道方十三?”
“方十三?”主持惊讶道,“你们与此人认识?”
“果然知道!”赵佶、赵似二人面面相觑,自己的猜测果然是正确的,接着回道:“我们二人乃是他的结义兄弟,前来找寻他,却不知他身在何处,只是临行前匆忙提及过‘云心寺’,料想必然是在此,故而向大师打探一下下落,让我们二人与他再相见。”
主持目不转睛的看着赵佶、赵似二人,又听闻他们二人是方十三的结义兄弟,沉声道:“你们可有凭据?”
赵佶道:“这么说,大师的确知道此人的下落?”
云心寺主持点点头,道:“不错,方施主老衲认识,他也是山下方家村之人。不过,你们二人又有何凭据是他的结义兄弟?”
主持再一次的询问之意,让赵佶、赵似二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们不知为何主持明明知道方腊在何处,却又不告诉自己,反而一再强调自己二人拿出凭借,总觉得有些奇怪。
赵佶道:“大师,为何一再询问我等,难道是不相信我兄弟二人吗?”
主持沉默不语,眼睛却一直盯着赵佶、赵似,摆明的就是不太相信他们二人。当初,赵佶、赵似二人前来时,他便上下打量过,发觉他们二人的身份非同一般,以他的猜想非富即贵。
方腊是什么身份,又是什么样的人,主持比谁都清楚,他的身份也非常的特殊,只不过赵佶、赵似一直都不清楚罢了,就算是云心寺山脚下的百姓都甚少有人知晓他与方腊之间的关系。
在他看来,方腊不可能与这样的人有所交集。另外,赵似之前又提及过“方腊”,只过了一晚便又询问起“方十三”,这才引起主持的注意。山中百姓不知方腊的名讳情有可原,知道方十三多不胜数,然而能够知道两个名讳的人屈指可数。
眼下,赵佶、赵似二人不仅仅知道,看上去还真的是旧相识。但是,主持方丈不相信,故而才会让赵佶、赵似二人拿出证据。毕竟,空口无凭,唯有事实才能说话,这又难倒了他们二人,当初结拜之时不曾有过丝毫的信物,只有他们三人在场,哪里还有其他什么人,因此有些愤怒不已,觉得这是在故意刁难。
第一百八十一章 深信不疑
赵似见主持方丈有意刁难,怒气冲冲地吼道:“大师,我们兄弟二人念你年事已高,又是主持方丈这才给你几分薄面。若是再不告诉我他的下落,当心我采取非常手段。”
“十三弟,不可造次!……”赵佶也是怒气冲冲,他们三人结拜时哪里有什么凭据,这是明显的刁难自己等人,故而他心里也有一团火气。但是,他还是隐忍不发,劝阻赵似。
出人意料的是,云心寺主持根本就不给赵佶面子,更是不把赵似放在眼里,脸上的笑容渐渐地收敛起来,不屑一顾的笑道:“老衲虽然年事已高,身子骨还算健朗,只怕你还没有办法拿我怎么样!”
赵佶劝阻的话戛然而止,出家之人讲究的是修身养性,四大皆空。可是,眼前这位慈眉善目的主持居然公然犯了嗔戒,不仅对赵似的话予以反驳,还不屑一顾,讥笑连连,这让他有些动怒了,不在劝阻赵似。
赵似听闻方丈的话,愣是气得脸红脖子粗,他性格本来就火爆,好勇斗狠,最喜欢的便是挑战,又见他如此嚣张,不把自己放在眼里,哪里还能忍得住,直接从赵佶身边冲了上来,上前就是一击重拳。
支持见赵似急匆匆的杀来,淡然的瞥了一眼,不慌不忙的闪身避开赵似的攻势,又转手攻向赵似。直到此时,赵佶、赵似二人才知道这位大师是高手,赵似更是手下不留情了,直接与他战斗起来。
他们二人你来我往,随着时间的流逝,二人斗上了三十个回合,主持渐渐地落于下风,赵似稳居上风。若是以武功而论,方丈的武功也不是一般的江湖高手,只不过年岁毕竟有些大了,体力不支。
赵似正值巅峰,老和尚却体力不支,战斗了片刻后,便气喘吁吁,满头大汗。相反,赵似龙精虎猛,越战越是强盛,那股气势渐渐地稳胜老方丈。他见方丈体力不支,暗道:“好机会!”
赵似又展开一连串的攻势,老方丈一边应付着,一边节节败退,有些招架不住。赵似正准备给予他重重的一击,却被赵佶阻止,他高声喝道:“十三弟,且慢动手!”
赵似听闻赵佶的喊声,立即停下攻击,手掌距离方丈的胸口只有几厘米。他好奇的看着赵佶,显得非常疑惑,就算是老方丈也觉得奇怪,不明白赵佶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赵佶深知赵似的武功,就算是老方丈的武功不错,要真的是被赵似打了一掌,不死也得重伤。他们来此的目的是寻人,并非寻仇。如果真的被山中百姓知道他们二人重伤了主持,只怕他们自身难保,就连下山都会有些困难,总不能直接了当的杀下山去,那样真的得不偿失。
云心寺在当地乃是数一数二的寺庙,这里的群众又是笃信佛教,要真的引起矛盾,对于他们二人的名声有影响外,就连朝中的大臣也会知道,那么向太后必然也会惊动,只怕那个时候难以收场。
虽然老方丈出言不逊,赵佶也是大动肝火,不过想了想还是觉得主持没有做错什么,兴许他真的认识方腊,还与他关系非同一般,只怕主持误认为自己等人是前来寻仇,才会如此态度,以他猜测应该是一种误会,故而出声制止。
“大师是否认为我们二人是前来寻仇的?”赵佶走到主持的面前,微笑的问道。
他没有说话,眼神却是非常的肯定,已经表明了心意,这些全部都落入赵佶的眼中,知道自己的猜测是对的。赵似见自己的兄长如此说,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又想了片刻方才明白他的话中意思,也明白为何会阻止自己出招,一切都不过是一种误会。
赵佶看见主持的神色便肯定了自己的猜测,笑道:“我们与方兄结拜乃是义之所在,又是相见恨晚,唯有我们三人知晓,并无其他人做凭据,故而我等拿不出有力的凭据证明我等的身份。”
云心寺主持什么话都没说,却是冷哼一声,意思就是说:“你们拿不出凭据来,那就休想我去相信你们说的话!”
赵佶一眼便看穿他心中所念所想,道:“虽然我等拿不出有力的凭据来,不过也有方法证明我等说的是真的话,并未诓骗大师。以我猜测,想必大师与方兄交情匪浅,理应非常熟悉,定然也会知道他在何处,要不然大师传去消息,就说‘京城的二位贤弟前来拜见兄长!’你看看方兄是如何回应,若是我们所言非虚,想必不会露面,反之便会前来,不知这个方法可行?”
老方丈诧异道:“你是如何猜到老衲与方施主相识?”
“佛曰:不可说也!”赵佶笑眯眯的说道。
老方丈思前想后,决定还是遵循赵佶的意思去试试,且看他们二人是否真的是方腊的结义兄弟。毕竟,赵似真的要杀自己也是轻而易举的,以他们的身份来说,断然不会欺骗自己。
但是,老方丈并未走出去,而是喊来小沙弥,让他取出笔墨纸砚,然后低声细语的吩咐了几声便让小沙弥离去了。赵佶、赵似二人相视一眼,他们二人都清楚地知道老方丈是让小沙弥传递消息给方腊,也没有阻拦,更没有去跟踪,反而坐在那里,一动不动,任由小沙弥离去。
果不其然,小沙弥离开后,便听从老方丈的吩咐,来到了寺庙后院,从笼中取出一只白鸽,然后将老方丈亲笔写的信件绑在腿上,然后放了出去。小沙弥便一直在此地等候着信鸽回来,只因来回时间较短,并非很远。
不出一个时辰,小沙弥便等到了信鸽回来了,他连忙取出信件,看都没有看一眼立即回到了老方丈那里,直接递交给他。当老和尚看见信件时,整个人都愣住了,只见上面写道:“大师稍等,我这便前来,他们二人的确是我的结义兄弟,要以礼相待,不可怠慢!”
他尴尬不已的看着赵佶、赵似二人,没想到眼前的二位还真是方腊的结义兄弟,这件事他也是第一次听说过。之前,老和尚还真的从未听说过,故而略显尴尬。
方腊的身份非同一般,他的性格也是非常清楚,心里不禁有些苦笑起来。老方丈也有些后悔,怪怨自己太鲁莽了,要是询问清楚再去行动,反而好点。没想到,还真的是自己误会了二人的来意,才引发这次的误会。
赵佶、赵似二人看见老方丈面色的神色,变幻莫测,就像是彩虹似的,不断地变幻着,时而涨红着脸,时而怨愤,时而无奈,时而苦笑,看得他们二人目瞪口呆,又看见他有些歉意的眼神,心里已经猜到方腊是来信了,而且还肯定自己两人的身份。
直到此时,老方丈才对他们二人之前所说的话深信不疑,也是在等到方腊的回信才如此肯定,实在是让他难以启齿,气氛不禁有些尴尬起来。
第一百八十二章 方腊现身
“怎么,现在相信我们说的话了?”赵似嘲讽道。
“十三弟!”赵佶见赵似得理不饶人,低喝一声,又急忙说道:“还望大师见谅!”
老方丈知道赵佶这是再给自己找台阶下,赵似的态度也情有可原,换成其他人也会动怒的,双手合十,歉意道:“实在是老衲小题大做了,施主教训的是,请二位见谅!”
赵似见老方丈服软了,又有自己的皇兄劝阻,也就不再多言了。接着,老方丈邀请赵佶、赵似二人前往厢房饮茶,并且也提到了方腊过些时候便会前来的事情,故而他们二人跟随在老方丈的身后回到厢房等待方腊。
与此同时,方腊已经吩咐众人下去准备,他要前往云心寺一趟,众人都疑惑不解,他也不曾解释过,什么都不顾的直接下山。现在,他所在的地方便是搁船尖,也就是云心寺对面的那座山峰,更是此地最高的地方。
老方丈传信于方腊,将事情的来龙去脉都一五一十的写清楚。那个时候,方腊正在与众人商议大事,听到有人来报:“禀告教主,云心寺方丈送来一封急信,还请教主过目!”
“呵呵,想必他是有什么要紧的事情,快快呈上来!”方腊微微一笑,然后接过那人呈报上来的信件,拆开一看,只见上面写道:“教主,云心寺来了二位贵宾,看他们二人的身着与气质,必然是非富即贵之人。”
“老衲也不知他们所为何来,又听到打探教主的下落,与之发生战斗。其中一人的武功不凡,老衲唯恐是对教主不利,故而不曾相告教主的下落,自认为他们是敌人,想要加害教主。”
“但是,另外一人像是知道老衲心中所想所念,直言不讳的道出教主的名讳,还说是教主的结义兄弟。老衲不曾听到教主提及过,故而不信,这才传信于教主,还望教主尽快回复,那人曾交代,向您禀明是从京城而来,您定然相见,接下来该如何做,还请教主指示!”
方腊一看老方丈送来的急信,大吃一惊道:“莫不是二位兄弟前来了?”
但是,方腊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可能。当初,他们三人结拜彼此的身份心知肚明,赵佶、赵似又是大宋王孙贵族,乃是当朝的王爷,位高权重,岂能轻易地离开京城。
即使他们二人离开京城,也不会来到此地,只因与京城相隔千里之外。虽然他是江湖之人,从不过问朝廷之事,也知道关键时期,赵佶、赵似二人是不可能轻易的离开京城,必然会影响他们的未来。
当初,他急匆匆的转身离去乃是大事将至,这才不告而别。虽然那个时候他很想邀请赵佶、赵似一起前来,不过有些事情还是需要为他们二人考虑,这才离去。
可是,方腊又认真的看了一遍老方丈送来的信件,又看他提及到的名讳,以及京城来的结义兄弟,这些事情连在一起也只有赵佶、赵似与自己知晓,其他人根本就不清楚,心里不禁有些相信他们二人是真的来了。
“立即替我传信回去!”方腊迅速的提笔写了回信,立即命人传回去,他担心要是真的是赵似、赵佶,那事情就麻烦了,然后又传命道:“立即启程前往云心寺!”
众人连忙问道:“教主,是否云心寺发生了什么事情?”
他们见方腊接到云心寺传递而来的信件后,原本笑脸盈盈的方腊转眼间变了脸色,有些坐立不安,自然而然的认为是遇到了什么麻烦事情。众人与云心寺的主持也有不同寻常的关系,故而有些着急。
“你们在这里等候我的消息,至于其它事情待我回来后再来商议!”方腊也顾不得多言,便立即起身离开,他也想亲眼看看是否真的前来了,要是真的前来那也是喜事一件,要不是也无妨。
方腊急匆匆的从宫殿出来后,便直接前往云心寺。
与此同时,赵佶、赵似二人跟随着方丈来到禅房中,三人盘膝而坐,方丈命小沙弥递上来茶水,然后又与赵佶、赵似二人坐在一起饮茶。泡茶用的水乃是山中泉水,茶香四溢,口齿留香。
赵佶赞叹道:“果真是好茶!”
老方丈笑道:“施主也是懂茶之人,此地崇山峻岭,岩石峭壁。一年四季雾气缭绕,此处的茶树吸收足够的水分,又有充足的阳光照射。每逢太阳升起之日再采摘回来,以当地的山中泉水冲泡,故而茶香四溢,满口留香。”
赵佶、赵似二人身份非同一般,一些知名的茶叶都知之甚详,他们二人府上都有一些各地进献上来的茶叶。但是,那些茶与此时的不一样的感觉,这让他二人有些惊讶,那股沁人心脾之感,唇齿留香让人回味无穷,不由得赞叹不已。
于是,他们三人之前的矛盾,也在品茗之中渐渐地消散了。赵似也不再争锋相对,三人之间的尴尬渐渐地化解开来,尤其是赵佶更是与老方丈探讨佛理,赵似则聚精会神地品茗,显得自在逍遥。
他们三人一边有说有笑,一边品茗,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而他们三人不知不觉间度过了两三个时辰。此时,三人看上去就像是朋友似的,欢声笑语,又大谈佛理。
此时,急匆匆奔来的方腊也已经来到了云心寺山门前,大步流星的向前走去,又询问了小沙弥主持在何处,小沙弥如实而答,告知他师傅就在禅房之中。接着,方腊便直接了当的赶往禅房之中。
当他接近禅房时,就听到方丈与赵佶探讨佛理的声音,又细细的听,只觉那声音非常的耳熟,寻思道:“这声音与二弟有些相像,莫不是真的是二弟、三弟前来了?”
方腊快速地向前走去,来到禅房前,直接推开大门,走了进去。与此同时,赵佶、主持、赵似三人听到有人前来,又见大门被推开,纷纷转身看去,不知是何人,只见方腊精神抖擞的出现在自己等人面前,心里一惊,脸上的好奇之色猛地一变,直接变成惊喜。
赵佶、赵似二人异口同声道:“哥哥!”
“二位贤弟!”方腊推开房门,映入眼帘的便是赵佶、赵似二人,也是惊喜的喊道:“你们如何找到此地?”
老方丈见此情况,心里叹息一声:“唉,没想到还真的是教主的结义兄弟!”
赵佶、赵似二人立即站起身来,走向方腊;方腊也急匆匆的来到他们二人面前,三人相视一笑。此时此刻,他们三人的心情是非常的激动。方腊没想到赵佶、赵似二人真的前来寻找自己,他们二人见苦苦寻找的兄长露面了,心里高兴不已,不禁仰天大笑起来。
第一百八十三章 婉拒入朝
“二位贤弟,你们如何到此?”方腊坐下后,还是有些不敢相信,诧异道。
赵佶接话道:“大哥那日不辞而别,小弟等人担心有事,才会匆忙离去,故而特意从京城赶来。若不是十三弟听到大哥提及云心寺,我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