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崛起之宋末称雄-第1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构见王管家风尘仆仆的赶来,额头布满汗水,气喘吁吁地模样,歉意地说道:“王管家,劳累了!”

  “此乃属下分内之事,劳烦少主担心了!”王管家一愣,连忙问道:“少主,您有事吩咐?”

  赵构点点头,沉声道:“我让你便是追查一件十年前在真定府军中发生的事情,山庄中理应留有卷宗,不知卷宗是否还留存着。若是留存着,你便给我追查一下高广的事迹,前因后果到底是怎么回事!”

  陈广不知道赵构追查当年的事情,赵构也不知陈广已经不辞而别了,二人此次相见亦是最后一面,自此以后赵构再也没有看见过陈广的踪迹;直到见到陈广的儿子后,赵构才回想起今日发生的事情有些不对劲,不过这都是后话,暂且不提。

  此时此刻,赵构却在询问陈广当年在军中发生的事情,以他的想法王管家之前是琥珀山庄的管家,掌管天下大事,任何事情都能知道,心里也想着是否知道当年的事情,要是确实被冤枉,那便为他翻案,洗刷冤屈,这也是赵构传令王管家的目的。

  本来自&;#  

第三百六十一章 查无所获?

  “高广?”王管家低头沉思,喃喃自语,皱着眉头说道:“若想查到此人怕是有些困难!”

  “何解?”赵构狐疑地说道。

  王管家恭声道:“回禀少主,山庄的档案一般归档之后统一保存的是五年,要是某人死去,卷宗也会随之销毁,绝不留下隐患。若是十年的案件,只要没有涉及其他朝中重要人物,怕是根本就不会留下任何记录。”

  “这是为何?”

  “山庄之中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档案规定:凡是朝中三品以上官吏,在朝中担任重要职务且手握兵权,或是世家大族者,立下卷宗,以备不时之需。至于,其他的无相关人物,不会有任何卷宗。”

  王管家娓娓道来,又见赵构茫然不知地模样,接着说道:“少主虽然接替山庄位置,只是有些事情都是楚王殿下代为处理,一直处于甩手掌柜,哪里知道这些事情。”

  赵构尴尬了,他的确不知情。正如王管家所说,赵构的确是甩手掌柜,对于山庄也只是挂着庄主之名,真正执行者乃是楚王赵有恭,赵构一时也分不开神,接踵而至的事情太多,以致于差点忽略此事。

  今日,王管家提及的事情,恰如其分地让赵构想起了一件事,待日后回京一并处理。但是,陈广的事情追查不到,那就不知道当年发生的事情,也就是说这样的话就无法翻案了。

  “少主,此人与少主有何关系?”王管家见赵构询问起此人的事迹,必然关系匪浅。

  赵构回道:“他是我的老师,也算是半个师傅!”

  王管家暗暗地吃惊:“少主又有师傅?”

  赵构的师傅王管家等人都心知肚明,林冲代师收徒,又传授他林家枪法,这些都是大恩,故而赵构对于林冲亦师亦友。虽说林冲是他师兄,不过在赵构心中地位不低。

  此外,赵构另外一位师傅不见其人,也未闻其名,神秘之极。现在又出现了一位师傅,王管家惊讶赵构的人缘,也震惊他的潜力。只是之前说的话的确是真的,的确是查不到了。

  “少主,三日后我再前来向您禀告消息!”虽然机会渺茫,王管家决定试一试,那人是赵构的半个师傅,理应竭尽全力,要是真的查不到了,也算是尽了人事。

  赵构想了想,也决定试一试,故而点头答允。然后,王管家便匆匆离去,着手联络山庄的兄弟,以前的暗号还有人员,王管家比谁都清楚,故而轻松自如地联系上。

  众人听闻事关赵构,也就是庄主的事情,就连多日不曾听闻赵构消息的赵有恭听到后,也没有任何责备,直接进入状态,开始为赵构寻找此人,最后连赵似都出面了。

  赵构回去时已是深夜,夜深人静,又见陈广房间灯火熄灭了,他也就安心的躺下休息,静静的等待消息。

  次日,赵构醒来洗漱一番后,便来到书院。从清晨到晌午,再从晌午到傍晚,赵构愣是没有看见陈广的身影,询问学院的其他先生也都说没有见过,最后还是院长前来告之,说是陈广早些日子便已经请辞了,怕是今天早已离开了。

  直到此时,赵构才如梦初醒,连忙赶至陈广居住的厢房,推门而入,果然看见房间的东西收拾干净,屋内空无一人,只有两封封存的信件,一封写有署名便是自己,另外一封没有署名。

  赵构拆开陈广留给自己的信,认真地看了一遍,只见信上写道:“卫国,吾时日无多矣,不辞而别,寻一处清静之处,安详度过最后光阴,恕汝谅解;拜托之处,乞费神代办,不胜感激。另外,另外一封书信留给吾儿,背面有住址,待汝事情已了,望请转呈于子,一切自由安排!”

  赵构看完信才知道陈广的确不辞而别,而离去的时候势必就是自己出去的时间。若是留在书院,任何动静都无法逃过他的耳目。陈广在信中言明自己的去向,也叮嘱不要去寻找。

  赵构答应的事情必定做到,陈广对自己推心置腹,要是此次不幸便是难逃厄运,也就是说陈广必死无疑了。既然这是他临死前留下的遗愿,赵构定然不负所托,竭尽全力做到,故而将书信郑重的收了起来,然后便离开了。

  三日时间很快便过去了,这几日赵构都在学院中不曾踏出院门半步;另外,学院也安排赵构与其他几位学生一同赴考乡试。赵构也在努力的温习着书本,在当晚他便来到后山与王管家见面。

  “调查的结果如何?”赵构开门见山地问道。

  王管家恭声回道:“回禀少主,此人的讯息查不到,并未立卷,而且少主之前所说的涉及官员;如今已经全部都死去了,而且他们的死都与少主有关,故而他们的卷宗也悉数销毁,根本查不到了。”

  赵构紧锁眉头,低声道:“查无所获?”

  近日,赵构也想通了,要知道事情是十年前发生的,而且那件事真的发生了就算是留下证据也不可能,以蔡京、童贯二人的手段怕是早已剪除后患,也就是说这件事查无所获也是意料中的事情。

  “并非一无所获!”王管家接过话,赵构眼睛一亮,询问的看着他,只听他继续说道:“楚王听闻少主要追查此人的事情,便亲自出手帮忙,最后久未露面的庄主也出现了。”

  “十三叔?”赵构惊讶道。

  王管家点点头,道:“庄主让我们不要查了,因为事关十年前的事情,那些卷宗早已毁去,而且也没有任何记录,故而就算是追查也无济于事。但是,庄主却见过此人,还曾经比试过。”

  “十三叔认识老师?”赵构更惊讶了,心想:“老师到底是何人?”

  “庄主让属下转告少主一声,待你回京后再与你细说此事!”王管家将赵似的话原封不动的带给了赵构,又补充了一句:“属下相信庄主所言非虚,要想知道的话,唯有回京才行,否则别无他法。”

  赵构眉头紧锁,暗暗的想道:“怎么追查老师的事情,还牵扯到十三叔?莫非他们二人是旧识,还是说有其他什么关系?看样子要想知道事情的真相,唯有回京才行!”

  正式通知,每日稳定更新两章,求订阅、推荐、月票,多多益善~~不是爆更~~

  

第三百六十二章 不看僧面看佛面

  “王管家,你且先行回去,待明日我便出发参加乡试,倒是一同前往相州府!”

  赵构吩咐一声,王管家便转身离去了,他没有直接回到相州府,而是前往院不远处的客栈住了下来,待明日再一起启程离开。

  次日,韩院长以及院的先生、学生,悉数到校场集合,众人为赵构、邵俊等人送行。此行目的地便是相州府,有人欢喜有人愁,取得乡试资格的人高兴不已,未曾取得资格的学生愁眉苦脸。

  “在此预祝大家早日取得举人功名,唯有取得举人,方可参与会试,到时候更是了不得。自此以后,你们已经正式离开学院了,成龙成虫就看你自己的本事了,记住不可胡作妄为,也不可为害一方,枉费我等教导。”

  众人齐声回道:“学生谨记于心!”

  接着,韩院长又叮嘱了几声,然后便让赵构、邵俊等人离去了。

  “院长,你说此次乡贡能中几人?”学院的先生目送着众人离去,仿佛想起了昔日的自己,心里忍不住感慨一下。

  ‘乡贡’也就是乡试,只是名字不同,一般来说取得功名的人都说‘乡贡’,‘乡试’是简单地说法。不过,按照大宋的科举制度,当以‘乡贡’为主,也是最恰当的叫法。

  韩院长笑了笑:“乡贡乃是凭借的是他们的实力,还有临场应变的能力,要是心里素质不高,见识到这样的场面,怕是有些愣住,怕失了水准。至于何人取得举人功名,一切就看他们自己了。”

  众人见院长不愿多说,识相的闭上嘴。

  虽然韩院长嘴上没有答允,心里已经有了答案。与此同时,韩嘉彦悄悄地走在后面,与他并肩而行,低声道:“小叔的心中怕是笃定他取得功名,其他人不见得取得否?”

  韩院长听闻韩嘉彦地声音,微微一愣,笑道:“的确如此!”

  “莫非小叔知道此次朝廷是何人前来监督乡贡?”韩嘉彦与韩铭都是本家人,旁支与嫡系的区别,而韩铭却与他父亲同辈,哪怕二人年岁相差无几,仍然恭敬地称呼一声‘叔’。

  韩铭摇摇头道:“这我如何知晓!”

  “小叔不参与此次乡贡监考?”往年这个时候韩铭、韩嘉彦等人都会前往相州府,参与监督考试。不过今年,韩嘉彦因为其他事拒绝了,本以为韩铭会答应,看情况也没有答允。

  “我年岁已高,长途跋涉,耽误行程,便推辞了!”韩铭叹息一声,他身体近些日子有些不适,如若不然他必定是监考人之一。

  由于乡试是各地州、府主持考试本地人,又防止当地官员、乡绅同流合污,故而主考官由朝廷派遣下来,再由当地的州府官员或乡绅等人组成临时的机构进行考试。

  相州韩家早已远近闻名,朝廷无论派遣哪位官员前来监督,都会邀请韩家子弟前去,有时候一二人,有时候三五人,从旁协助,引导学生参加考试、监考等职务。

  韩嘉彦因身份特殊,故而每年都会受邀在列,其他人则是看情况。今年的乡试,韩嘉彦、韩铭二人都未曾参与,这在韩家这样的大世家来说,有些不可思议,却又在情理之中。

  若是韩家人每年都参与其中,怕是相州府的乡试子弟皆自出韩家,让韩家当家人有些惶恐,故而下令嫡系子弟一律不允许参与其中,韩嘉彦这才没有答应,借故推脱了。

  “小叔,侄儿以为他不会高中取得解元,反倒是中举人轻而易举!”韩嘉彦信誓旦旦地说道。

  韩铭诧异道:“此话何解?”

  “此次院试虽是入门,踏过便可以参加乡试,原地踏步那便丧失资格。”韩嘉彦娓娓道来,“有很多人都挤破头想要取得解元之名,可是乡试是千里挑一,越是后面越是竞争厉害。”

  “以他的性子怕是不愿意如此做,想必他会拱手让贤一样。此次的乡试,他大德卷子,我也看过了,独到的见解,不失为一篇上好的文章,可他的性子太过散漫,不按规矩做事,怕是难以逃脱他们的眼睛。”

  “以他们审核卷子目光来说,想必看不上,还说他黄毛小儿,口气不小。”韩嘉彦停顿了片刻,皱着眉头道:“不知是我的错觉,还是他故意为之,总觉得他不愿意继续走下去,像是随时都想离开似的。”

  顿时,韩铭也是一惊,“六爷,你也是这样的感觉?”

  “怎么你也是?”

  韩嘉彦目瞪口呆的看着韩铭,两两相望,彼此都看出有些不可思议,两个人的直觉都是一样,也就说之前还是有些不确定,现在终于确定了,他们认为赵构不会在喜文弄墨这条路上走太远。

  于是,韩嘉彦、韩铭二人相互应证,发现有很多巧合。无论赵构身上流露出来的气势,还有行为举止,都不像是文人拥有的谦虚有礼,也不像是那种喜爱山水的雅士。

  从赵构的行为举止,还有字上都能看出身上一直隐藏的一股晦涩莫测的气息,这种气质更像是武将所有,那种豪气干云,不拘小节,对师生之间也没有太多的介怀,如同一切都是那么不经意间流露,不像是刻意为之。

  韩嘉彦苦笑道:“这么多巧合加在一起就不是巧合了,看样子这条路他真的走不了多久!”

  韩铭赞同的点点头,又想道:“赵卫国,保家卫国;当初我听闻此名字时,就有些诧异,像是武人才有的名讳,而他却写得一手好字,还有一封推荐信,这才没有怀疑。”

  “推荐信?”韩嘉彦附和一声,道:“若是一般人的推荐信,怕是小叔不会答允,想必此人身份非同一般!”

  “不错!”韩铭精神一震,敬重的回道:“此人乃是当今大宋的青天大人,刚正不阿,铁骨铮铮;纵然是蔡京、童贯等人丝毫都不给面子,真正的大忠臣,正因如此我才答允下来。”

  “那人可是礼部尚潘良贵?”韩嘉彦惊叹道。

  韩铭笑道:“正是潘大人!”

  “难怪了!”韩嘉彦低头沉思,方才明白为何赵构不是本地人却又可以半途进入院,原来是得到潘良贵的推荐信,不看僧面看佛面,潘良贵刚正不阿早已传开了,韩嘉彦也能理解了。

  “走吧!”韩铭见他低头不语,拍了韩嘉彦一下,让他回过神来,笑道:“该回去了,我们身为学政还有事情没有办完,该回学院了。至于他们,一切皆看他们自己了,我们爱莫能助也,此乃科举非儿戏,是龙是虫一试便知!”

  “一切只能看他们自己了,我们该教的都教了!”韩嘉彦也是开明之人,想得很开,附和一声,便跟随韩铭的身影一同回去了。

 
  

第三百六十三章 人心不足蛇吞象

  “少主!”

  王管家恭恭敬敬地喊了一声,赵构暗暗地苦笑,他真的觉得带王管家出来不是一件好事,不仅对他恭敬有礼,就连称呼还没有改变。赵构一路上跟他说了几百遍,最后还是‘少主’。

  “我给你说了多少遍,让你喊我‘少爷’,或是卫国,不必喊‘少主’!”

  赵构实在不明白王管家打理事情井井有条,就连兄弟们都服他,可是在他面前却从未改变过,这让他很是苦恼,有苦难言,求饶道:“你要是再喊错,留在京城不必跟随我出来了!”

  “少……少爷!”王管家憋了半天,终于是说出口了,很是别扭,额头都流出了汗水,有些紧张。

  赵构见王管家喊了出来,也就不再多说什么了,心里有些无奈,又是诧异,“难道这两字很难吗?”

  赵构从书院出来后,便与众人分开行走,直接下山联络到王管家,他们二人并行而走,并未与他们一同前行。原本结伴而行才好,只是赵构不愿与他们一起行走,无法见识一下,便单独行走,只要提前到相州府就好。

  出了书院后,赵构便与王管家一路向南,前往汤阴县,想要祭奠自己的师傅,故而赵构命令王管家改口称呼自己名讳,不是赵构,而是赵卫国。无论怎么逼迫,王管家就是不愿意,最后赵构便让他喊‘少爷’。

  王管家在听到赵构让他喊名字时,整个人都愣住了,当即吓得连忙摇头,打死都不同意。王管家行事严谨,兢兢业业,要知道喊少主名讳,那可是犯了大忌讳,也是礼制上不允许的。

  赵构来自于后世,这些古人礼仪太过复杂,总觉得有些太过于刻意为之,反而限制了人的天性,只是有些时候不得不遵守。如果赵构不是来自于后世,只怕与王管家想的一样。

  书院的位置正好坐落于相州府邺郡、汤阴县的中间山林处,向南走是汤阴,向北便是邺郡,还有两日时间才到乡试。于是,赵构想了想还是前往祭拜师傅,这是做弟子应该做的事情。

  赵构、王管家二人骑着快马,半日时间便到了汤阴县,直接前往周侗墓地,带上香烛、纸钱,便过去了;赵构来到周侗墓地,恭恭敬敬地点上香烛、纸钱,又尽心尽力地清除墓地附近的杂草,又重新刷了一遍墓碑上的字迹。

  由于时间匆匆,赵构只待了一个时辰便离去了;期间,赵构没有见过任何人,哪怕是熟人都未曾相见,便马不停蹄地赶往邺郡,当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要是时间允许的话,赵构愿意多待些时候。

  他们两人骑着的都是军中战马,脚程不必说,耐力不错,经过来回的奔走,还是有些吃不消,最后赵构便在中途找了间客栈好生休息,准备次日清晨再接着赶路。

  “少爷,属下有一事不明!”王管家一直没有机会询问的事情,今日还是问出口来。

  赵构笑道:“王大哥是想问,为何我要如此做?”

  王管家点点头,不论是他,还是楚王赵有恭、赵似等人,亦或是皇上都有些费解。赵构再得到解除令后,便不辞而别,留下一封信离开了,这点倒是与陈广有些相似。

  当时的情景,众人都懵了,根本不知道怎么回事。赵构就像是真的消失了一样,完全不见踪影。虽然他是甩手掌柜,对于山庄的探子等人的门路,以及联络方式还是略知一二,想要避开耳目何其简单。

  那一日,王管家留在郡王府中焦急的等待消息,却看见一只信鸽飞来,他毫不犹豫的接住,看见上面的笔迹便知道是赵构来信了,看了之后便让他独自一人来到书院,不允许告诉任何人。

  当时,王管家与赵构见面了,赵构只是告诉他有些事情交代下去,让他撤掉所有追查自己下落的人,又命令任何人不允许寻找,待时机成熟后便会出现,只是暂时的离开罢了。

  王管家不问缘由,遵命执行,又匆匆忙忙的回去,将赵构吩咐的事情一字不漏的传达下去;另外,赵构还亲自修书一封让他代为转给楚王赵有恭,信的内容不得而知,只是看见赵有恭铁青着脸,愤怒至极的模样,便猜到不是什么好事,最后赵有恭也不是省油的灯,愣是让他前去伴随左右,也写了一封信回复。

  于是,王管家又赶回赵构这里,将信交给了他,自此以后王管家便留在赵构身边,一直隐身于暗处,从未露面。此外,王管家也成为赵构与赵有恭等人联系,传递信息的桥梁。

  即便如此,王管家还是有些费解,皇上已经说了,让赵构安心的留在府中等待便可,不明白他还是出来了为何,最让他惊讶的是赵构居然入读学院,弃武从文了,故而一直压在心里未曾询问,今日难得有此机会,就问出了口。

  “上次的事情略有成效,却未曾真正的说服人心,乃是不懂得文人的思想到底如何,故而我选择暂时离开,寻一处无人知晓的地方,亲身体验一下到底是什么想法。”

  赵构知道自己离开时,肯定是闹得人心惶惶,只是那个时候还不到时候便没有说,只得隐瞒着。现在,赵构没有任何理由继续隐瞒了,也算是给王管家以及其他人一个交代。

  “若想战胜敌人,那就得明白敌人是什么样的,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若是纸上谈兵,毫无实用之处,就算是再有用也是枉然。此事还得多谢潘良贵大人的提醒,也是他的意见才让我确定了这个想法。”

  “当我进入书院时,每日对着枯燥泛味的书本,已经背得滚瓜烂熟,还需要每天温故知新,这让我觉得文人的想法不重要,重要的是每个人是否愿意接受,忠心为大宋考虑,还是自私的为自己考虑。”

  “若是整日读圣人之道,却不曾实用,也不曾经历,根本毫无用处。若是没有考虑大宋目前的情况,只是以书本论天下,以自己的想法治理大宋,谈何容易,而我进入书院,取得功名便是想要见识一下这些人到底是为国为民念书,还是为了升官发财。”

  “初衷皆是为国为民,做个好官、清官,想要名留青史,只是后来发生的事情超出意料之外,渐渐地路走偏了,忘记了自己的初衷,忘记了原则。若想改变这样的局面,这条路怕是很难走了!”

  王管家茫然不知,似懂非懂地问道:“为何难?”

  “人心不足蛇吞象!”赵构唉声叹气一声,“贪婪乃是人之本性,有些人控制不住自己;贪了一次,渐渐地就会越来越贪婪,最后贪婪成性,害人终害己。若是所有人都是如此做,大宋危矣!”

  二更完毕~~求订阅、求推荐、月票~~多多支持~~

  

第三百六十四章 忐忑不安

  “真的只有十四岁?”

  此时此刻,王管家心里震撼不已,赵构的话以及做法都不像是十四岁的少年,反而像是三四十岁的成年人。即使是他自己都没有想这么多,而赵构却想到,还去做了。

  王管家目瞪口呆的看着赵构,满脸的不可思议,他无法想象未来的赵构会达到什么样程度。仅凭这些日子以来,赵构所做的一切,在读这条路上走得一帆风顺,没有任何的不适应。

  无论弃文从武,还是弃武从文,都会有短暂的适应期。即使在怎么改变,本质上还能分辨。赵构弃武从文,销声匿迹之后,俨然把自己当成院的学生,不知便问,问个清楚明白才行。

  身上少了几分豪气、张扬,多了几分谦虚、好学,宛如两人又是一人,看得王管家目瞪口呆。在他的印象中从未有人达到如此地步,不仅仅文武兼备,还名列前茅。

  赵构的武功,王官家等人一清二楚,亲眼见识过;他的文采,有幸亲眼目睹。王管家如何不惊叹,如何不震惊。此时,赵构说的一番话,更是让他感受到赵构卓远的目光,还有超越常人的见识,实乃大才之人。

  如果说论为国为民不亚于当今皇上、赵似者,非赵构莫属。赵构对大宋的心,别人不知,身为赵构身边的人如何不知。每一步都是为了大宋着想,忧国忧民之心犹如范仲淹的“天下之忧而忧”。

  王管家感受到赵构笃定的心意,又见他疲惫的模样,心里有些不忍,年仅十四岁承担的责任太多。赵构不说,不代表王管家等人不知,就连皇上心里都清楚赵构身上背负的东西太多,有心相助却又被婉拒。

  宋徽宗赵佶之所以罢黜赵构官职,一来是让他养精蓄锐,待时机成熟后再重新来过,二来也是爱子心切,看见赵构瘦弱的肩膀上扛着大宋江山,这份重担就算是他自己都有些承受不住,而赵构毫无怨言的承担了。

  夜已深了,王管家辗转难眠,满脑子想的都是赵构之前所言,心里除了钦佩,更多的是无奈。

  王管家虽然脱离了山庄,毕竟是山庄的人,又是赵似亲自带起来的,对赵似格外信任与敬重。原本王管家并未打算透露赵构的行踪,以及情况,奈何赵似亲自出面,他不得不遵从,赵似对赵构的器重,王管家比谁都清楚,故而也答应下来,告之赵构的行踪,却不是事无巨细的禀报,而是有事单方面的联络。

  那是王管家听从赵构吩咐回京时,赵似亲自找到他,郑重其事地说道:“虽说你已经不是山庄的人,不过我还是有事相求!”

  “庄主不必如此,折煞属下了!”王管家见赵似恳求自己,吓了一跳,连忙回道:“若是属下做得到,定然相助庄主!”

  “我猜到你此次回来,乃是奉了构儿的命令,而你又是他身边人。若是在京城,有些事情不说我也清楚,奈何远离京城,鞭长莫及!”赵似铿锵有力地说道,“以有恭的性子必然会让你回去,陪伴在构儿身边,我只有一个要求,务必照顾好构儿,他身上的担子太重了。”

  “皇上有意帮他减轻担子,可他性子太倔,怕是不愿意,不得不出此下策。没想到构儿性子太刚烈了,愣是离开京城,隐匿行踪,想必也是为了大宋江山未来才会如此做。”

  “所以,我只要求你去做一件事,好生照顾构儿;他是大宋的未来,不容有失。若是有什么事情解决不了,你便直接传讯与我,我便亲自前来相助,这件事你不必对任何提及,此乃我的意思,亦是皇上的意思!”

  赵似亲自前来,又是恳求,没有半点昔日的架子,这让他有些尴尬;又听到不仅仅是他的意思,还是皇上的意思,王管家思索再三后,还是答应了。

  不过,王管家也是单方面的联络赵似,赵似联系他除非愿意,不然也没有办法。其他人都不知赵构意欲何为,唯有赵似清楚,也没有对外宣扬。今日,又听从赵构的话,回想起赵似的叮嘱,方才明白赵似所说是何事。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若非王管家之前向赵似传讯赵构现在的情况,也不会有这一次乡试,此乃恩科,也就是宋徽宗赵佶从旁协助的结果,亲自下旨重开恩科。为得是成全赵构的心意,他想去做,那便支持的态度。

  当时,赵构留在院安心的念,本想着还要等些时日,却不想重开恩科,这让他喜出望外,又有些疑惑。原本是在八月时分开考,而赵构入读学院时,时间早就过去了,如今开了恩科便省去了不少时间。

  王管家思前想后,心里总觉得对不起赵构;沉思许久,他还是决定向赵构坦白。当他打开房门,来到赵构门前,又听到屋内传来的轻微鼾声,王管家抬起的手又停住了。

  自此跟随赵构身边,王管家甚少发现赵构能够如此安然入睡,每日都会很晚,唯有今日睡得较早,没有任何打扰,好好地休息一下。眼看如此情况,王管家也就停住脚步,又回到自己的房间,没去打扰。

  “此事暂且不说,待以后再说不迟!”

  赵构从未像今日这样睡得踏实,一直以来睡眠都不好,忧国忧民本不是他的事情。然而来自后世的记忆,以及对历史的了解,赵构担心未来某一天,历史再次上演,国耻再现,那是他不愿意看到的事情,也不想亲身经历的痛苦,而且那人是自己的亲人。

  若是身为人子,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双亲被俘虏,国家破碎,身边的人一个个的惨死,那是无法想象的事情。因此,赵构甚少踏实的睡一觉,基本上都是谁两三个时辰已经是奢侈了。

  若非赵构兼修佛道两家的内功,相互应证,又相辅相成,哪怕少睡几个时辰都没有太大关系。次日醒来,依然精神奕奕,神采风扬,看不出任何端倪;或许是赵构将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