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称雄-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亲自听取了刘钧对这次作战的汇报,以及亲自审问了数名贼匪,证明了革左五贼之前行贿卢九德,以骗取其信任,网开了一面,差点就逃窜突围,幸得刘钧及时拦截。而事后卢九德居然还反咬一口。
“真是岂有此理!”梅之焕大怒。
“立即把卢九德和史可法等人喊来!”梅之焕怒气冲冲,“本官倒是想听听,面对这些证据,他有什么解释!”
接到梅之焕的命令后,史可法卢九德以及牟文绶黄得功刘良佐等一众江北官员前来。
他们一到,梅之焕立即把证人带了上来,当众让他与卢九德对质。铁证如山,最后卢九德还嘴硬,一直说刘钧抢功杀降等,气的梅之焕请出尚方宝剑,将他拿下,关押起来。
史可法面对梅之焕的询问,则称他事先毫不知情。
随后梅之焕派人捉拿卢九德的手下,查抄他的住所,果然发现了贼匪送给卢九德的那些财物,成箱的金条和银锭,还有许多珠宝,价值十四五万两。
“受贿二十万两,还有呢,查,继续查。”面对着那一箱箱的金银珠宝,史可法牟文绶等人也无话可说了。他们确实和卢九德准备招降流匪,可却不知道卢九德居然收了贼匪二十万两的贿赂。
很快,追查的人,拔起萝卜带起泥,查到了许多卢九德贪污索贿等不法之事罪证,还从他在凤阳的住所查到了大量的钱财赃物,足有六七十万两之多的财产,包括大量的田产地契毫宅大屋商铺等。
“立即呈奏陛下。”梅之焕面对地着这些禀报,只冷冷的说了一句话。ps:又到月中了,书也上架一月了,订阅一直在增长之中,谢谢大家的支持,有月票的兄弟们支持一下吧!(未完待续。。)
ps:感谢huang900。。。rqz296历史逝去的真相几位的支持!
'正文 第234章 当撤刘钧之职'
夜已深,崇祯却依然还有许多处理不完的奏折,今天,他整整一天都没有离开过御案。
“陛下,天色不早了,早点安歇吧!”王承恩在一边小声的提醒道。
崇祯抬起头问,“王承恩,什么时候了?”
“戌时三刻了,马上就要人定了。”
“都这么晚了,时间过的真快。”崇祯摇了摇头,“可是奏折还有这么多没处理,王承恩,你来把奏疏念给我听。”
“是,陛下。”王承恩过来,崇祯靠在椅上,闭起眼睛。王承恩一招手,一个清秀的宫女低着头上来,站到崇祯后面开始替他揉着肩颈。
崇祯尽管已经很疲惫了,可并没有就此去休息,也没有把奏折完全交给王承恩来替他批阅拟旨。对于这个最亲近的宦官内臣,崇祯也并不完全放心。他知道大明许多权阉如魏忠贤刘瑾等人就是趁着皇帝不理政务,然后借机窃得朝中大权,为祸天下的。
他时常疑心内臣与外臣暗中勾结,会把他蒙在鼓里,就如同万历时的冯保与张居正相勾结,最终把持了朝政一样。所以此时他虽然疲惫万分,但依然靠在这里,让王承恩念诵奏折,然后他再给出批复处理意见,让王承恩代为批红而已。
“陛下!曹提督求见。”
崇祯皱了皱眉头,今年曹化淳一直上疏,乞病告假回乡。对于这位当年信王府里的旧人,崇祯相当的信任,当初曹化淳被魏忠贤逐出北京发配南京待罪,崇祯一即位,就立即召回了他,并委以重任,之后铲除魏忠贤,也是交与曹化淳负责平反冤案,如今更是身兼东厂以及京营的军务。
一个曹化淳在外,一个王承恩在内。是崇祯最信任的两个内臣,可曹化淳如今却总想着要回乡养老。
“有说是什么事情么?”
“曹提督说有江北的紧急塘报,说官军在江北打了个大胜仗,已经歼灭革左五贼!”
宫中照例每晚锁闭宫门。但遇紧急军情密奏和重要的塘报,依然会随时送进宫来。大明的兵部在各省都设有提塘官,专门负责各省的军事情报,又在各府县设置塘马专门负责打探军情和传递军情,这些军情都称为塘报。
听说江北大捷。崇祯一下子睁开了眼睛,眼中闪动着兴奋的光芒。
“立即传召曹提督。”
曹化淳很快进来,一进展,立即跪下,用尖细的嗓音道,“奴婢曹化淳拜见万岁爷!”
崇祯大步上前,一把扶起他,“曹大伴快起来,朕听说江北大捷,到底是什么情况。革左五贼拿住了没?”
“老奴恭喜皇上,贺喜皇上,江北大捷,革左五贼已经授首,五营流匪俱已被歼灭俘虏!大喜!”
有片刻的时间,崇祯一句话没说,他完全被这个消息惊到了,大大的惊喜,以至于他都有些不敢相信。
“居然这么快。”回过神来,崇祯长长的呼了一口气。“具体的剿匪经过是怎么回事?”
“回皇上,塘报呈奏,是革左五营欲突围东逃,镇南侯及时发现。果断率兵追击拦截,双方在庐州府舍城县西面叶河边展开激战,双方大战一天,镇南侯率部击溃贼匪,大获全胜,擒斩五贼。阵斩贼匪三千余,俘虏共六万余!”
王承恩在一边惊呼,“好个镇南侯,一战功成,中原流匪平定矣!”
“刘钧果然不负朕所望。”平静下来的崇祯慢吞吞的说道,“一战功成,一战功成!”
又沉默了一阵,崇祯从一位宫女手里接过来一杯茶,喝了两口,就放到了一边。他表面上虽然极力表现的平静,可心里却是已经兴奋莫名。十年生擒高迎祥,十一年潼关大败李自成,今年又先后生擒张献忠,大败罗汝才以及招降马进忠、刘国能等大批流匪首领,还擒杀十反王等十余名匪首,如今连最后一大股流匪革左五营也歼灭了。
自天启以来,越闹越厉害,一度曾经席卷中原,甚至还攻占了中都凤阳的流匪,终于被剿灭了。
自即位以来,这流匪就成了他心头的一个梦魇。在流匪最猖獗的那段日子里,甚至一夕数惊,连个安稳觉都没睡过,常常梦到流匪攻城破县,如蝗虫一般扫荡他的天下。
“拿酒来,朕要喝一杯。”
王承恩和曹化淳都大为惊讶,皇帝平时极少喝酒,唯有上次川东大捷时才喝了一次。
“是,快去拿酒来,拿最好的酒。”王承恩连忙向宫人道。
御酒拿上来,崇祯端起倒满的酒杯一饮而尽,然后又连饮数杯。
“哈哈哈,朕今日心情大好,你们不用劝朕,来,陪朕再痛饮几杯。朕自即位以来,今日最是高兴。”
崇祯连连举杯,最后醉着回宫人扶回寝宫。
第二天,崇祯直睡到午后方起,这对他来说,又是皇帝生涯中极少的情况了。洗漱过后,崇祯精神抖擞起来,笑着对旁边的宫人道,“朕今天误了早朝了,不过不打紧,误了就误了吧。”
“召诸位内阁辅臣进宫议事。”
在等内阁大臣入宫的时候,崇祯又开始批阅奏折。
不过他拿起来翻开的第一道奏折,仅看了几行就怒了。
这道奏折是凤阳总监卢九德所上奏的,奏折中弹劾刘钧为抢功而不顾他已经招降革左五营的事实,屠…杀了革左五营首领以及数千投降的流匪,还将其余的本来已经放下武器投降了的流匪给俘虏到自己营中,诈称大捷,冒领军功等等。
崇祯很是恼怒。
他的好心情全没了,心里面他是相信刘钧的,可内心里一直以来对大臣的那丝猜忌之心,又让他开始怀疑起刘钧来。
好一会,他才平复激动的心绪,开始继续看后面的奏折。
第二封奏折是湖北总监王坤的折子,里面的内容却与卢九德的完全相反,王坤奏报,说刘钧领湖北军入淮,结果卢九德就向刘钧索贿,刘钧不给。卢九德就处处为难,甚至不顾督师梅之焕和总督李长庚之前已经布置好的南北两面围剿计划,甚至想要取得南咱军的统兵指挥大权。
在被他两巡抚和监军以及督监内臣们反对后,卢九德又强行把南路军分成东西两路,并实际上夺取了东路军的指挥权。
此后,当刘钧率领的楚军在西路不但清剿贼匪,搜剿捉拿贼匪探子,围剿外围的据点,给革左诸匪造成极大的压力之后。贼匪为了逃出包围,便暗中向卢九德行贿,送了二十万两银子。
卢九德收受大礼后,便立即将本来布置拦截在舒城、桐城等东面的兵马撤回集中到庐镇关,放开了一个大口子。使得革左五营立即全军向东突围,若不是楚军探马发现及时,又立即果断追击拦截,拼命血战,贼匪早就逃出包围,杀向淮扬,甚至是江南了。
后面还有多道奏折,有湖北总督太监卢维宁的,也有湖北监军佥事瞿式耜的,还有督师梅之焕、总督李长庚的,甚至还有江北巡抚史可法的。
在这些奏折里,这些督抚大臣们都一致弹劾卢九德收受流贼贿赂,然后网开一面,通敌纵敌,事后还反而诬告刘钧,尤其是梅之焕,附上了大量证据。卢九德不但通敌受贿,而且镇守凤阳之时,还贪污索贿,在其家中抄出的财产,就多达七十多万,加上在庐州府和安庆府处搜到的,加起来各项财物总计价值百万两之多。
证据确切,铁证如山。
崇祯气的手掌都拍红了,不过他翻遍了所有的奏折,却独没有看到刘钧的奏折。面对卢九德的诬陷,刘钧保持沉默,甚至没有自己辨护一声。
内阁诸大学士到达,王承恩和曹化淳也陪在左右,另外还有奉诏而来的锦衣卫指挥使刘侨。
崇祯把一堆奏折扔在他们面前。
“卢九德之事你们都知道了吧?”
首辅薛国观点了点头,这些奏折送进宫之前,都已经先在内阁过了一遍了,他们当然很清楚。
“刘侨,你亲自走一趟江北,把卢九德押入京师。”
“姚先生,你代替朕出京去一趟江北,替朕亲自迎接梅李二督臣以及镇南侯入京。”
一众人都大为震惊,皇帝派一个内阁大学士去迎接梅李刘诸人,这份荣耀也太重了。
“陛下,那六万余俘虏如何处置?”薛国观问。
“梅之焕不是在奏折中请求安置于鄂东淮西屯田么,而且听说朱大典和刘钧也都同意这一处置决定,既然如此,那就准奏,由湖北和江北二巡抚具体安置。”
薛国观又道,“臣有一事,不知当不当提。”
“说!”崇祯望着他,心里却已经打算过些天就要罢免掉这个首辅了。
薛国观道,“湖北总兵刘钧只是一武生出身,因缘际会,才屡屡破格提升,官至总兵,还爵授侯爷,当时皆因形势所迫,一时权宜尚可。可如今革左五营已灭,中原流匪俱平,刘钧以一武将再挂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非常不合祖制。尤其刘钧还提督两湖军务,总理练兵、兼理粮饷,臣以为,既然眼下流匪已平,那么刘钧这些兼职当撤去。”
崇祯没有说话。
薛国观再道,“臣还以为刘钧不适合再继续担任湖北总兵之职,臣认为朝廷当立即调刘钧入京,入五军都督府任职。湖北已练之新军,也不宜再留在湖北,当调往辽东关外防御建虏,物尽其用。”(未完待续。)
'正文 第235章 倒阁'
薛国观进士出身,早年为科道给事中,后依附阉党。←,。在崇祯九年提拔为左佥都御史,崇祯十年升任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与机要事务。虽然薛国观为人阴险尖刻不学无术,可因为他仇视东林党人,得到温体仁的推荐,从此得到崇祯的破格提拔,委以重任。
在去年,他又提升为礼部尚书,冬季清军入寇,首辅刘宇亮出京督师,薛国昌便与杨嗣昌相勾结,陷害罢免了刘宇亮,取代其为首辅加封少保、吏部尚书,进入武英殿。
不过在崇祯朝中,首辅变更频繁,早先做首辅的人中,也只有温体仁最会揣摩皇帝心意,当首辅时间最长。等温体仁罢相,到张至发、孔贞运、刘宇亮等做首辅,都不合崇祯心意,所以都没多长时间就被罢免了。
薛国观做上首辅之后,与杨嗣昌相勾结,一切都按照温体仁当初的执政做法来推行,尤其是大力反对东林党人,使得皇帝开始信任他。
不过杨嗣昌一去职,薛国观在朝中便失去一强力助臂,尤其是当梅之焕入阁之后,许多老东林党得到重用,梅之焕、李长庚、刘钧、袁继咸、李树初、史可法、黄道周、杨廷麟、瞿式耜等,加之朝中的姚明恭、刘侨等,薛国观在内阁越发势单力孤。
不过薛国观这首辅才当了半年,自然不愿意下台。
这次他见到卢九德的奏章后,认为机会来临了。
薛国观当初从温体仁那里得到一个忠告,要想得到皇帝的信任,那就得保持孤臣的形像,不能结党,尤其是不能跟东林党人混在一起。薛国观为了保住首辅之位,决定攻击东林党,尤其是拿刘钧这个幸进武臣来开刀。
崇祯冷眼看着薛国观,没有开口。
“今天就先到此罢。”崇祯挥手,让诸臣退下。
薛国观说的那些。其实也算正常,毕竟都是按祖制而谈。但放在这个时候,说这么一番话,却有很明显的诛心之意了。他那番话充满暗示。似乎说刘钧已经失去控制一样。这是让崇祯不喜欢的,如果薛国观说的是其它的武将,那崇祯还会认真的听一听。
可刘钧,他不信。
一来刘钧出任总兵不过月余时间,二来新军训练时间也很短。要说刘钧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把湖北新军变成了自己的私军,他是绝不相信的。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刘钧早在刚受任为总兵之时,就已经上奏,说平定江北流匪之后请求率军北上。刘钧早就自己表明了态度,他并不是要在地方拥兵自重什么的。有了刘钧之前的那道请求,如今再听薛国观的那些话,只让崇祯觉得薛国观毫无一个首辅的心胸和能力。
殿外。曹化淳和王承恩、刘侨、姚明恭四人走在一起。
“陛下今天对薛国观很不满意。”王承恩道。
“薛国观越界了。”曹化淳道。
“刘某明白了。”
姚明恭也在一边低声道,“必须把薛国观弄下去。”
刘侨轻笑几声,“只要你们肯支持,我们随时能把薛国观弄下去。我手里现在就掌握着一个能让薛国观马上下台的铁证,不过现在我不太适合出面,如果由曹公公的东厂出面翻出此事,相信必能成功。”
刘侨把掌握着薛国观的重要把柄告诉了几人。原来此事涉及到已死的一名高官史翲,史翲巡按淮扬时,搜刮国库中没收的赃款、罚款十多万两银子装入自己的腰包,辅助巡视盐政又全部拿走了前任盐官贮存的库银二十多万两。
等到史翲致仕闲居在家时。杨士聪弹劾吏部尚书田唯嘉接受周汝弼八千两黄金的贿赂推举他做延绥巡抚,史翲是介绍人,并揭发史翲盗取盐款的事情。
事情败露,史翲急忙带着大批银子入京海动。在京就居住在薛国观的府中。后来史翲被下狱,正好遇到清兵入寇,史翲就不明不白的死在了狱中。许多人都传言,说史翲携带入京的银子都被薛国观据为已有,还说薛国观为了摆脱史翲的牵连,是他下手把史翲弄死在狱中。
刘侨道。“这件事情乃是真的,当初薛国观把史翲带入京的十万两银子都据为已有。后来史翲入狱,史家人求他帮忙救人,薛国观又前后几次向史家索要了总共十万两银子。可最后薛拿观拿了银子,却秘密把史翲弄死在了狱中。我有确切的证人,可心证明薛国观占据史家银子和指使人秘密杀死史翲。”
曹化淳捏着那光滑的下巴,阴阴一笑,“那只要我们这事情的消息放出去,再找到史家人出来告发此事,那么一闹大,皇上必会派厂卫调查。如此一来,我们把证据呈上,薛国观必死无遗。”
几人议定,各自回去。稍后,刘允升往曹化淳、王承恩、姚明恭等处各送了一万两银子,朝中许多官员处也都送了一笔银子。
第二天,京中果然传言四起,纷纷在传薛国观占据史翲银子,并杀害史翲的事情。事情传的有鼻子有眼,连薛国观占据十万两银子,后又索要史家十万两银子的详细数字都说传的一清二楚。
紧接着,就有科道言官风闻上奏此事。
崇祯接到奏报后,大怒,立即着东厂和锦衣卫分别查探此事。东厂很快就把从刘侨那里拿到的证据证人报告皇帝,证据确切。
崇祯发怒下旨,让五府六部九卿科道议奏。
掌都督府定国公徐允祯、吏部尚书傅永淳都不知道皇帝的心意,便只不轻不重的议了几句,最后结果是让薛国观致仕或闲住。
“夺职!”崇祯最后下旨,夺职放归,但追缴薛国观占据和索要的二十万赃银。
薛国观上交了二十万赃银之后携带家人离京。
薛国观被罢免,崇祯不得不又开始考虑起首辅人选。
“薛国观已经离京了吗?”崇祯问。
王承恩在一边回道,“薛国观今日离京,听说薛国观出京之时,车队浩荡,足有一百多辆车。”
崇祯一听,登时就怒了。
车队浩荡,一百多辆车?这个贪官,看来朕还是轻饶了他。
“来人,召刘侨入见。”
刘侨入宫之后,崇祯询问他薛国观出京情况。刘侨当即把薛国观如何招摇过市,车队浩荡的实情禀报,还说了许多官员公开前往送行,奉上大箱礼物钱财的情况禀报。
“立即逮捕薛国观,仔细审查!”
刘侨得旨出宫,立即亲自率锦衣卫缇骑追出京外,将薛国观拿回京师,下诏狱审问。很快,在锦衣卫的审讯之下,薛国观把贪污受贿等等罪行通通交待,刘侨拿着供词,还有拦截的薛国观足足三十多万两金银财物的单子上呈崇祯。
看着证词,还有那三十万两金银的单子,崇祯越发的愤怒了。这薛国观仅当了半年首辅,就贪墨了这么多的钱财,这还仅是其在京的银钱,不算其在陕西韩城老家置办的田地宅院等。
“继续审,要审个一清二楚!”
继续审问,吏部尚书傅永淳、通政使李梦辰、刑部主事朱永佑、中书王陛彦等十一人涉嫌结党、串连受贿等种种恶行。
“薛国观、傅永淳等十一人并皆弃市,抄没所有家产以充军饷!”崇祯咬着牙下旨。
诏狱。
刘侨来到薛国观的狱中,薛国观听说锦衣卫指挥使来了,惊惧的喊道,“我要死了,我要死了。”
刘侨让人打开牢门,走了走去,挥手让旁人退下。
“薛先生,我来送你一程!”
薛国观望着刘侨,冷笑着道,“是你,还有刘钧,还有曹化淳,是你们联手害我。”
“何来害之说,厂卫所奏之事,难道有哪件是假的?薛先生,你为官多年,也是有些建树的,可惜的是,你非要一意孤行。本来,你一把年纪了,好好的告老归乡,多好啊。也曾任过首辅,在家乡颐养天年不好吗?你非要逆势而上,结果怎么样,碰了个粉身碎骨吧。”
“能给三尺白绫吗?”薛国观问。
刘侨摇了摇头。
“那给我一壶毒酒。”
刘侨再次摇头,“抱歉,陛下旨意,要将你菜市口公开腰斩弃市。”
听说连全尸都不能得,薛国观脸色苍白,直接瘫坐在了地上。
他算是大明开国以来第二位被处死的首辅了。
刘侨闻到一股骚味,有些鄙视的看了眼薛国观,“下辈子投胎做人,记得别再得罪那些不能得罪的人。”
“带走!”刘侨高喊一声,数名锦衣卫上前,拖着瘫软成一团的薛国观往外走,装进囚车,然后押着前往菜市口。
在薛国观囚车后面的,是吏部尚书傅永淳等十一人。无数百姓争相观看,他们都听说薛国观贪污百万银两,对这个首辅都恨之入骨。
当天,内阁首辅薛国观、吏部尚书傅永淳等十一人被腰斩弃市。
随后,崇祯下旨廷推首辅以及吏部尚书、通政使。
在京三品以上京官,以及六部尚书和都御史、大理卿、通政使等九卿等大臣廷推。不过九卿中的吏部尚书和通政使又空缺,因此先推选出九卿空缺的通政使和吏部尚书,然后廷推出首辅。
崇祯对三个职位,都提了两个侯选人,交给大臣们廷推。(未完待续。)
'正文 第236章 奉旨生病'
自崇祯即位起,内阁首辅的位置就极不稳定,在内部的党争和外部艰难的国事双重恶劣环境下,内阁辅臣就如走马灯一样的迅速轮转。▲∴▲∴,崇祯十二年,杨嗣昌入阁、梅之焕入阁,首辅刘宇亮罢相,首辅薛国观罢相并被腰斩弃市,杨嗣昌去职。
崇祯的内阁,已经完全打破了原来的内阁大学士选用制度。以往内阁辅臣基本上都是从翰林中选拔,可崇祯发现这些人只习文章不暗世务,根本做不了相才。于是在温体仁罢相后,崇祯选取的新首辅张至发,就是由地方官任上直接被选拔任用为内阁大臣的。
这在大明的历史上是一个极为罕见的例子,也是崇祯为了改变局势中兴大明所作出的大胆改革。不过张至发上台后,很多翰林对他不服,不断受到抨击,不到一年就倒台致仕了。
接替张至发的孔贞运也只干了两个月的首辅,就由刘宇亮接替了,然后他倒霉的碰上了清兵入寇,被薛国观和杨嗣昌两人联手掀下台去,继而薛国观代之。但薛国观也只当了半年,不但被罢免还被腰斩了,算是崇祯朝下场最悲惨的一个首辅了。
崇祯在起用地方官张至发任首辅失败后,又开始改从六部中挑选人员,大理少卿范复粹和吏部尚书刘宇亮、兵部尚书杨嗣昌、户部尚书程国祥、礼部侍郎方逢年、工部侍郎蔡国用等五人便被选中一同进入内阁,参预机务。
如今当初那五人刘宇亮、杨嗣昌都罢归,内阁中还有范复粹、姚明恭、梅之焕、程国祥和方逢年、蔡国用六人在阁。
在这个内阁班子里,只有方逢年和梅之焕出身翰林,其余的都是外僚入阁,如范复粹当初更是以四品官入阁,而且入阁前他刚从五品的大理寺丞晋升为四品大理寺卿。
在薛国观为首辅的时候,范复粹是次辅。
如果按惯例,首辅出缺,次辅接替。但范复粹和张至发一样都没什么才学和本领。当次辅时就经常受到来自四面的攻击,现在更不可能让他来当首辅。
为了让范复粹让路,崇祯直接给范复粹下了一道旨,让他回籍调理。旨意一下。满朝惊讶,然后都暗笑不已,因为范复粹根本没上过折要乞病回乡之类的。皇帝现在却直接下这么一道折子,范复粹只好上书乞归。
大家纷纷称范复粹这是奉旨生病。
范复粹一走,内阁就剩下了五人。
这个时候。崇祯下诏召梅之焕、李长庚、周延儒、张至发、贺逢圣入京,李长庚曾经是吏部尚书,按明朝制度,六部中吏部尚书权重,因此不入阁。而梅之焕是现任内阁大学士,其余周延儒三人都曾经担任过首辅之职。
崇祯的心意很明了,想从这五人中挑选一位新首辅。
张至发接到旨意后上表,紧决辞谢不肯奉召。
朝中的廷推最后推举贺逢圣出任九卿之一的通政使,周延儒为吏部尚书,梅之焕为首辅。李长庚为次辅。
这个结果既在许多人的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可以说,在许多京中大臣们的眼中,都知道这次的首辅其实必然落入东林人的手中,只不过究竟是前首辅周延儒复相,还是如今挟着剿灭中原流匪之威的梅之焕拜相,这场东林内部之争一时有些不清楚。
周廷儒自己不是东林党,也算不上是阉党,但这人左右逢源,根本没什么立场。为了复出。他早跟复社打成一片,达成了许多交易协定。复社为了改变自温体仁以来,朝中当政者一直反对复社的局面,也主动的与周延儒合作。甚至为他奔走制造舆论,为他筹措复相的活动资金。
可最终,薛国观是倒台了,但周延儒也有了更强劲的对手。相比起周延儒这位曾经的首辅,崇祯明显更加看中梅之焕这位仅用半年就平定了中原流匪的干臣。
而复社在周延儒和梅之焕之间,很顺势的选择了东林党新领袖人物的梅之焕。而把周延儒抛弃了。
十一月初,梅之焕、李长庚、刘钧等剿匪功臣入京。
崇祯任命梅之焕为首辅,加少师兼太子太师,进礼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对这位平定流匪的大臣寄予厚望,希望他能振兴朝政,挽救国家。尤其是北面还有越来越强的后金军事威胁时,崇祯希望启用一位知兵的首辅大学士,带领朝廷走出当下的困境。曾经崇祯也寄希望于杨嗣昌,可最终发现杨嗣昌只会纸上谈兵而已。
梅之焕却真正做到了半年平贼。
李长庚也被授以兵部尚书衔加建极殿大学士,加少傅兼太子太傅,为次辅兼掌兵部事。
周延儒授吏部尚书,随后大批东林党人被起用,郑三俊任吏部左侍郎,刘宗周任都御史掌都察院,范景文为工部尚书,倪元路为兵部左侍郎,其它如李邦华、张国维、徐石麟、金光宸、张玮等东林党人,纷纷重入朝堂,并位居九卿等重职,掌握实权。
即位以来,短期起用过东林内阁,后来就一直在打压着东林党的崇祯,突然全面启用并重用东林党人,引得朝野一片震动。
不过此时,刘钧却坐在京郊的军营里。
刘钧只带了骑兵营一营人马在锦衣卫指挥使刘侨和内阁大学士姚明恭的陪同下,护着梅之焕和李长庚一起进京的。
到京之后,刘钧就一直呆在军营里,等待着皇帝的召见。他甚至都没有去京城见识一下其繁华,宫里早传了旨意下来,今天皇帝将要召见他。
军营里简单吃过早点,刘钧便开始穿戴。张国柱捧出来崭新的大红蟒袍,这是赐蟒中最尊贵的坐蟒,一般蟒袍的面皆斜向,唯坐蟒面正向。而且这蟒是五爪,张国柱望着上面的五爪蟒龙,有些胆怯的小声道,“侯爷,这五爪蟒穿着不违制吗?不是说只有皇帝才能穿五爪金蟒吗?”
“这赐蟒有五爪也有四爪,一般只赐一二品大臣,是四爪蟒袍。不过我是侯爵。可以服五爪赐蟒,不算违制,这是皇上赐给的荣耀。张居正当年一文臣,一样都赐过五爪蟒袍。”
“侯爷。皇上是不是特别的威风?”
“皇上是天之子,御临天下,当然威风。”
穿戴好蟒袍,配上玉带,刘钧戴上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