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称雄-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嗣昌最后在奏章中写道,在中原编练新军,裁撤掉原来不堪用的兵马。既能节省掉大笔的军饷开支,也能练出一支军纪良好且能战的兵马。等新军拿流匪练兵,平定中原流匪之后,朝廷也可以调新军北上。用来对付建虏。甚至必要的时候,可以取代如今同样越来越跋扈的辽西兵将。

  杨嗣昌大力举荐刘钧,称刘钧有戚少保之练兵之才,刘钧只以数月时间,就练出一支上万的兵马,大破贼匪。可知刘钧的本事。如果让刘钧来训练新军,朝廷加以总结推广,那么新军可成。

  不过杨嗣昌举荐刘钧的同时,也在奏折中向皇帝提醒,刘钧虽然有练兵征战之才,但也须早做提防,重用之时,也须严加监督,要多派官员监督,以防新军练成之后,却又成了另一个关宁军。

  一口气写了很长,杨嗣昌停下笔,长叹一声。崇祯皇帝对于他,确实很信任,他也非常感激这种知遇之恩。哪怕如今他把事情办砸了,愧对了这份信任,可这最后的奏章里,他也仍然是满怀忠心的对皇帝提出了自己的许多建议。

  凯旋的九头鸟乘船顺江而下,两岸是一片片阡陌纵横的水稻田。田中的水稻长势不错,这是二季晚稻,此时已经到了灌浆之时,长的青翠欲滴,远远望去,江两岸就如同是一块块绿色的毯子。

  刘钧站在船头上,看着两岸绿色不绝,非常高兴的道,“长势不错,晚稻将是一个大丰收。”

  在刘钧左边的是杨廷麟,右边的则是刚刚赶来的黄道周。黄道周是刚刚授任的郧阳巡按,已经五十多岁,是天启时进士,天启朝时做过翰林编修、经筵展书官,崇祯朝做过翰林侍讲学士、经筵展书官。

  去年因为反对杨嗣昌与清军议和以及直谏皇帝而被连降六级,贬往江西。这次杨嗣昌出事,崇祯又开始把当初许多因为杨嗣昌而被免被贬的官员重新启用,黄道周也因此得到重用,被崇祯授为郧阳巡按御史。

  巡按虽然只是七品官,可在民间却有八府巡按御史钦差大臣的俗称,权力却是极大的。在一省之中,甚至可以跟巡抚平起平坐,巡按御史职责是代天子出巡,“大事奏裁,小事立断”。

  黄道周这个巡按拥有对刘钧这个总兵的弹劾之权,还有监军记功的职责。黄道周不仅可以弹劾刘钧,甚至在授权之下,还能直接审理刘钧这个总兵,此外总兵师行则监军纪功。总而言之,黄道周这个巡按掌握着刘钧这个总兵的功罪赏罚、监督弹劾大权。

  因此从某些方面来说,黄道周和杨廷麟一样的是监军,而且还相当于上司。黄道周不但监管刘钧这个总兵,甚至整个郧阳镇,十府十五州一百零五县上到巡抚下到知府知县都在巡按的监督之下。

  刘钧升任一镇总兵之后,却发现自己头上的婆婆多了许多。不但郧阳巡抚是他的上司,而且还有四川、陕西、河南、湖广四个巡抚一样能管到刘钧,此外上面还有两个五省总督一样也上直管上司,又还有一位八省督师。

  除了这些督师、总督、巡抚外,还有诸巡按、总监宦官,分守中官、监军御史等,全都是能管着刘钧的。

  别的总兵上面只有一套管家婆婆,而刘钧的这个郧阳镇因为属于特殊设置,因此除了本镇的那些巡抚、巡按、监军道、分守监军太监外。另外四个省的也都能管到他。

  不过对刘钧管辖权最大的还是本镇的这些巡抚巡按御史们,先来一个监军道杨廷麟,如今又来一个巡按黄道周,好在这两人都素有忠直之名。属于那种魏征式的耿直之人,刘钧跟他们相处下来,发现两人都还不错。

  黄道周是个正派之人,他没有在郧阳等着刘钧去拜见,而是出京后直接赶来了江上见刘钧。虽然在如今各地。巡按对于总兵是高高在上,但黄道周对于这个只有自己一半年纪都不到的年青总兵,却依然保持着足够的尊重。

  “还有一个多月就能收获了,当又是一个丰收。”

  刘钧点点头,心情很高兴,湖广熟天下足。湖广今年晚稻的丰收,对于他来说也是一个直接的好消息。马上要招兵买马训练新军,粮食是其中重中之重。晚稻丰收,谷价就不会居高不下,正好可以低价购进大批粮草储备。

  “我打算拿一笔银子出来。马上跟湖广各地的粮农们签订一个订购契约,预付他们订金,然后提前订购他们的晚稻。”

  “提前收粮,直接从稻农手里预订粮食?”黄道周听到后大为惊讶,还是头一次听到这种购粮法。一般军中粮食,都是由官府调拔。就算要自己采买,那也是从各地粮仓购买,刘钧居然要直接从粮农手里买,还是预订。

  刘钧点着头,笑道。“这也是双赢的作法,我们从粮农手里买粮,买到的是当年最新的粮食,不用担心陈粮霉粮。掺沙掺土等情况。而且我们现在就跟粮农议定价格,签下契约,也有保证到时不受粮价波动影响。”

  “而对于粮农们来说,他们能马上就先得到一笔现银。要知道,现在百姓负担重,好多粮农也是经常青黄不接。等着银子交各种税费的。此外,有时越是丰年,粮价却反而越贱,收获的时候,那些粮商就会故意打压粮价,逼的粮农们贱价出售。我们现在和粮农签一下合理的收购价,他们也能受益不少。”

  用部份现银做预订款,就能得到当季的新粮,还能得到想要的粮食数量,以及稳定的粮价,这何乐而不为呢?

  刘钧觉得这事情这样做是有利的,那他就去做,他不觉得这有什么。可这事情在黄道周和杨廷麟两人那里,却有种太过跳跃的感觉,刘钧的这种做法没有前例。

  但仔细这么一想,却有确实是不错的计划。

  “你打算购买多少粮食,又打算订个什么收购价?”黄道周没有急着反对,他耐心的问。

  “皇上让我们郧阳镇练五万新兵,五万兵马一年消耗的粮食不少,而且我们还得给将士们的家属也准好粮食,另外我打算多采购一些,给工坊、矿山的工人们准备。你们也知道,这次我接收了好几万的俘虏,让他们去采矿、工坊做工,建堡屯田,也需要不少粮食的。”

  吃不饱饭,何谈练兵,更不用说打仗了。尤其是在这个处处动乱的时候,吃饱饭才是第一要素,甚至粮食比银子更重要。就如关外辽东,他们的军饷就远高于内地,甚至基本上都达到二两月饷以上,但实际上,辽东的粮价却远高于内地,甚至有时山东买一石粮的银钱,只可以在辽东买四斗粮。

  在战乱时候,有银子也常买不到粮食,甚至粮价随着战乱有时常会大起大伏,有时相差十余倍都有。

  因此对于刘钧来说,要训练兵马,要建立一个稳固的后方,要安军心,那最重要的不是手中有银子,而是得有粮食储备。这个粮食储备不能指望朝廷,只能自己准备。

  “我打算采购一百万石粮食做储备,收购价格则为稻米每石一两银,我们可以预付一成的订金,签定收购契约。”

  黄道周和杨廷麟几乎都吸了一口冷气,一百万石粮食。一石一两银,那就得一百万两银子,而就算先只付一成订金,也得十万两银子啊。

  刘钧有这么多钱吗?据他们所知,这次皇帝赏赐战功,刘钧所部也不过得了十多万两银子而已。而且皇帝早说过,朝廷无力再拔付银钱给刘钧训练新军,得靠地方措饷。一百万银,从哪来?

  湖广天下粮仓,一百万石粮食倒是小意思,可关键还是购粮的银钱从哪来。

  刘钧倒是表现的很淡定,他准备购入一百万石粮食没错,但这一百万石又不是都用来养兵的。其中还给士兵家眷、那些矿工、工匠、屯田百姓所准备的。换句话说,大多数粮食其实不是免费供应给他们的,是作为工资薪水来支付的,因此是可以回收银子的。

  更长远点,这些粮食其实是刘钧发行的那些积分券的准备金。

  一百万两银子现在刘钧一下子拿不出来,但是十万两的订金他还是能拿出来的。现在距离晚稻收获还有一个多月,刘钧觉得他还是有时间去筹措剩下的粮款的,何况,也不一定就需要到时马上付清粮款的,签合同的时候,可以商定分期支付,在年底前付清就好。

  只要真能收进一百万石粮,那刘钧就能真正的安心练兵,再无后顾之忧了。一百万石粮,起码够二十万人食用一年了。

  粮食,银子,都是刘钧现在所欠缺的。好在这次得了皇帝的许可允他多方筹措粮饷,刘钧可是铁了心要拿鸡毛当令箭,好好大干一票了。只要干的好了,一百万银子,还真不会是什么问题。

  不过刘钧预料自己要大规模收粮,只怕会触及不少大地主粮商们的利益,不过刘钧管不了他们,现在的他已经不是原来的他了,三月不见,必当刮目相看,若是哪些不开眼的想跟他扳下腕子,他刘钧不介意跟他们玩玩,对付那些人,他刘钧有一百种方法!(未完待续。)


'正文 第197章 身后荣耀生前名'

  船队在黄州江口靠岸,站在船上,刘钧等凯旋将士已经远远的看到岸边无数的人在迎接等候。↑,。

  黄州府等地方官员站在最前面等候,率部出发时刘钧只是个游击,再回来时,却已经是堂堂的镇南侯了。还有那些九头鸟将士们,凯旋返乡,也一个个都是高升了,甚至有些高升了好几级。皇帝没银子赏赐酬功,便把刘钧的保举部下晋升名单全部通过。

  总兵、副总兵之下,参将都有五个,游击更有十几个,其余守备、千总衔的更是好几十个,另外把总、百总等新晋武官,更是一抓一大把。虽然这些新晋的官员们还没有自己的兵马,但却早已经把他们的官袍给做起来了,都是在奉节时找裁缝们赶制的,此时回到家乡, 一个个早都已经显摆似的穿在了身上。

  正所谓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

  出征的时候,九头鸟三个营不满万人,回来的时候,却已经是整整五个营一万五千余人马了。

  船只靠岸,九头鸟鱼贯而下。下岸后,刘钧率部在江边列队。

  “立正!”

  一声高声喝令后,五个营的兵马全都肃然立正,这时鼓乐队突然奏起了哀乐,那些迎接的官绅百姓们都有些莫名其妙,这么一个喜庆的日子怎么放起哀乐来了。

  这时数艘船只靠近岸边,然后一面九头鸟旗帜高高举着。

  “那旗手只有一只手!”有围观的人发现,惊呼。

  大家看去,果然,那个走在最前面的旗手,虽然一身干净整齐的蓝色戎服,可他确实只有一只手举着旗,另一只手臂衣袖空荡荡的。

  独臂旗手登岸,后面的战士陆续下船来。这时围观的人群发出更多的惊呼之声,因为独臂旗手后面下来的这些人,全都是些残疾。缺胳膊的。少腿的,瞎了一只眼的。到了后面,甚至许多人都是用担架抬着下来的。

  “敬礼!”

  刘钧大喝一声,右手握起拳头。重重的敲击在左胸口。万余九头鸟战士们齐齐用这种礼节,向同胞们表示致敬。这些残疾的同袍,不幸的在战斗中负伤残疾,又幸运的活了下来。如今,他们回家了。他们也将退伍了。

  在一百多名残疾队员的后面,又是一支队伍下来。

  这次下来的是战死九头鸟的棺材,每个棺材都有八名战士抬棺,棺材上蒙着绣有九头鸟的白色旗帜。

  总共三百六十八阵亡者,三百六十八具棺材,三百六十八面九头鸟旗。

  阵阵哀乐之中,全体九头鸟向这些同袍兄弟们致敬,围观的百姓也都为之感染,甚至有不少人为之落泪。

  黄道周站在那里,看着这场仪式。突然有些感悟。他对杨廷麟小声道,“难怪刘钧能所向披糜,以一支新练不足数月之军,就将贼匪打的连连大败。你看看这,刘钧带兵,非寻常之法。这次战死者,能得到此荣耀,死而无憾矣。”

  “死者无憾,生者更加感动,九头鸟谁不愿意为刘钧赴死?”杨廷麟感动的道。大明现在许多将领都把士兵当作奴仆驱使。而刘钧却把士兵当成兄弟,真正的当成兄弟。生前有足饷厚赏,死后还有如此荣耀,这种待遇。哪个士兵会不感动。

  刘钧走到阵亡棺木前,亲手举起了一面白色九头鸟大旗,向前挥动数圈,然后高声的喊道,“魂兮归来,你们到家了。兄弟!我们回家了,我带你们回家了,魂归故乡!”

  九头鸟回到麻城第一件事情,就是为阵亡的兄弟们开了一场盛大的追悼会。

  刘钧接来了阵亡兄弟们的妻儿父母兄弟们,为每一个阵亡者追思悼念。让每一个阵亡者的上司亲自念悼文,并让他的同袍队友们做发言追思。

  最后,刘钧还亲自向他们颁分了一枚勋章,由他们的家人代领。

  “我谨代表九头鸟的弟兄们,向他颁分忠烈勋章,感激他为胜利所作出的卓越贡献,铭记他的英勇牺牲!”

  英烈勋章是刘钧新设立的功勋系统中的一项,特颁发给所有作战中阵亡的战士,只要是战死者,就能得到一枚忠烈勋章。

  忠烈勋章是镶金勋章,含黄金一两的圆形勋章,颁发此勋章给阵亡战士们的家属,他们的名字将记录在即将开工建筑的忠烈寺纪念碑上,同时,他们的家人还将获得随勋章发给的二十两银子抚恤。这二十两是额外的抚恤,阵亡士兵另有专门的四十两银阵亡抚恤金。

  那些得到忠烈勋章的阵亡战士,他们的家眷如果有意加入九头鸟参军,只要条件合适,就能优先录取。如果他们有孤儿寡母,无所依靠,那么九头鸟还将继续向他们的家眷发放每月六斗米的抚恤粮,直到妻子改嫁或者孩子成年。

  这些虽然会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刘钧却不会去节省。

  给所有的阵亡弟兄们开完追悼会颁给勋章给予抚恤后,刘钧又给那些残疾的弟兄们颁奖会和告别会,这一百多残疾的队友,将退出队伍。

  他们每人获得了一枚忠勇勋章,每一名重伤残疾者,都将获得这样一枚银质勋章,同时还将获得十两银子的勋章奖金。他们退伍的时候,还会获得四十两银子的残疾津贴。对于这些因残而不得不退伍的士兵,刘钧尽量给他们安排一些轻松简单的工作,比如去矿场、工坊看门、打更、或者照看马骡等等,使他们生活有保障,不会寒了这些老弟兄们的心。

  还有一种忠贞勋章这次没有颁发出去,那是专门给那些被俘虏,但忠贞不屈的战士们设立的,不过现在九头鸟还没有被俘虏者。

  在那些战死和残疾的队友中,还有几人获得了第二枚勋章。

  刘钧的新勋章体系,包括了军功章和勋章,军功章包括了特等功、一二三等功和嘉奖一共五等,这些都是颁给那些作战勇猛的将士,获得军功章者,能够减少军级晋升时间,以及提高薪水等级,甚至还能获得晋升加分。同时,每级军功勋章,还另有对应的军功章赏赐,嘉奖一次是一两银子,三等功一次二两银,二等功一次五两银,四等功一次十两,特等功一次二十两。

  不过想要得到军功章,却不容易,只有那些冲锋破阵,斩将夺旗、护卫主将等特别战功,才能得到军功章。

  除了三忠勋章和五等军功章外,另外还有作战纪念章,模范章,以及龙骧、虎贲、鹰扬和豹韬四等勋章,再往上还有宝石黄金白银三等九头鸟勋章为最高勋章。

  这些勋章中除了作战纪念章是参加某一战役者都会颁发,训练中表现突出者颁分模范勋章外,其余的七等勋章,都是比军功章更难得到的勋章,只有那些屡立战功,极为出色的将士,才有机会获得这七等勋章。

  在这次的出兵四川的战斗,刘钧最后只给三十六名将士授勋,最高者也只有一名银质九头鸟勋章,刘钧自己给自己也仅授了一枚鹰扬勋章。

  获勋不仅是一个名号,还有许多相应的好处,如勋章都是镶有宝石和金银的,本身就有一定价值。另外每个勋章都还有一笔不菲的奖金。其实,拥有勋章者,还能在晋衔、加薪、升职方面有一定的加分。

  授勋过后,刘钧宣布对有功将士们的晋升。

  这次刘钧打破了过去那种简单的发银子的奖赏方式,实际上刘钧也没那么多银子可发。刘钧把将士们的功绩评定之后,列出了四种赏赐方式。

  一是加薪,二是按功晋衔、三是升职、四是赏银。

  但赏银只占其中很小部份,将士们对于自己的功绩,可以在晋衔加薪和升职中三选一,虽然晋衔升职后薪水也会提升,但具体上还是有些区别的。每个有功将士最后都会得到一笔赏银,但这笔赏银只占功绩中的很小一部份,而且用积分券代替。

  这套新的赏功制度加上功勋制度下,大多数士兵们都升了官加了薪或者晋了衔,又或者得了勋章,但直接领到的赏银或者说是积分券并不多。

  不过对于这个变化,大家都很支持。赏银只是一次性的,但晋衔升职却是升官,而且升官后也一样相应的涨薪水,相比于银钱,将士们无疑更喜欢升官。

  而升官也不是那么容易的,需要的功绩很多,新制度规定杀流匪,普通老弱协从得六个战功才能晋一级,而杀那些精壮贼匪,也得三个战功晋一级。现在九头鸟的战功计算也很复杂,主要是集体功,表现功,首级功等加起来复合计算,最后分到每个士兵头上。以战功为单位,类似于朝廷的首级功,但又大不相同。

  总之,九头鸟营内部有一整套完整而又详细复杂的军功计算模式,与朝廷的完全不同。

  总的来说,九头鸟现在士兵们的军功和他们的官职军级挂钩,官职军级又与薪水挂钩。直接赏赐的银钱大幅度的降低减少了,但相应的,士兵们的薪水却提高了许多。

  官职军级越高,薪水自然也越高。刘钧在每个官职正副前增加了试、署两级,比如千户,要先升到试副千户,再署副千户,然后才是实授副千户,最后再试千户,署千户,然后才是实授千户。原本是正副两级,而在九头鸟军中,却是试署实授一共六级。

  级别间的差距更小了,但要爬的等级也更多了。(未完待续。)


'正文 第198章 来者不善'

  当天,黄州府官绅商贾们一起出资举办了盛大的犒赏酒宴,以庆祝九头鸟凯旋。△↗,宴会很热闹,大家都想与新封的镇南侯拉点关系,不过宴会上刘钧一直和九头鸟的将领们呆在一起,并没有给他们这个机会。

  麻城守备张山也早就从麻城赶到黄州府迎侯刘钧,上次他留守,因此还晋升为麻城守备,当时他还高兴,一下子升任守备,单独统领一营人马。可转头,还没过去一个月,入川的兄弟们是大杀四方,捷报连连,当初还在他之下的王谦,如今已经凭着入川的军功,一路高升至黄州副将,副总兵啊,比他这个守备可还隔着游击、参将两大阶呢。

  刘钧也看出来张山见他之后一直笑的有些勉强,兄弟们都想升官,这很正常,也是好事,说明大家有进取之心。

  “你的那营兵马练的如何了?”刘钧笑着问道。

  “勉强有点样子,老兄弟太少了。”张山勉强笑道,虽然他完全是按照刘钧的训练方式在练麻城守备营,可效果还是不如九头鸟当初的成效。刘钧笑了笑,对这种情况他早有预料。练兵看似简单可也并不简单,守备营练的慢,其中有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守备营只是在营中苦练,没有经历过实战。

  “欲速则不达,不用操之过急,慢慢来。”刘钧拍了拍这位结义兄弟的肩膀,然后道,“我已经向陛下保举你为郧阳镇下江路参将驻守蕲州。”

  参将虽然也是统领一营三千人马,但整个下江路都是他分守防区,汉阳守备也归他统领。

  “麻城守备营呢?”

  “直接升格为下江参将援兵营。”

  “我以后是不是归王谦管辖?”

  刘钧点了点头,明军以前的各级总兵副将参将游击将军等,其实是相对独立的,并没有什么直接的上下级统辖关系,特别是分守副将以及分守参将和总兵之间,是各有分守辖区的。不过这些年来战事频繁,渐渐的总兵就拥有了统辖镇下副将、参将等将领的权利。

  但分守副将和分守参将之间,依然还是相对独立的。他们都受总兵统辖,但副将并不能直接指挥参将,论理,参将也是不能直接指挥守备的。但也不是绝对。尤其是到了如今,具体操作还得看具体情况。如果参将强势一些,那可以不理会副将。同样,如果副将强势一些,参将肯定得听从调派。

  “我们九头鸟营从建立之初。就讲究秩序分明,上下清楚。我是总兵,管辖全镇兵马,下面有两位副将,分守左右两协,两副将下是四路参将,六个守备,两营游击。你是下江参将,和襄阳参将都同属右协黄州副将辖下。”刘钧把话说的很清楚明白,他也知道张山原来一直在王谦之上。现在一下子反居其下,心里肯定也有些想法的。但他必须现在就把张山的这种想法给扼杀。

  九头鸟绝不能出现那种号令不通的情况。

  “你能理解吗?”

  张山点了点头,“属下明白。”

  “你和王谦都是我的结义兄弟,还有蔡远他们,咱们当初十三结义,如今又都一起军中为将,我希望我们能做到兄弟同心,而不是互相妒忌之内的。”

  “想想三个月前,咱们都还只是些平头百姓。可如今呢,我得封侯爵位居总兵。你们也都或居副将,或任参将,起码也是游击将军了。想想看,三个月前你敢想象吗?眼光放长远一点!”刘钧安抚道。

  张山想想。确实如此,若三个月前,有人说他三月后能当上参将,他是如何也不会相信也不敢相信的,可现在他确实已经当上参将了。这么一想,原来心里的那一点小不痛快。也立即都消失了。

  “大哥教训的是,我一时头脑发昏。”

  “不说这些了。”刘钧拉着张山走到一边,“家里现在情况怎么样了?”

  “虎头堡工坊一切都很好,赵顺把工坊管的很好,他按你当初订下的奖赏制度,把工坊管的井井有条。他奖赏了不少工匠,现在工坊那边产能上涨了许多,火炮坊、飞龙铳坊、鸟铳坊以及火药坊、铅弹坊还有定装坊热火朝天呢。”提到工坊,张山很是惊叹赵顺的能力。

  刘钧对工坊的事情其实一直有盯着,他知道赵顺严格遵守着他当初推出的奖赏计划,对于那些能提出工艺改进甚至新点子的工匠们,都大力赏赐。现在工坊就改进了数项重要工艺,使得生产能力大增。

  比如原来生产火铳最麻烦的一个工艺钻铳膛,最初人工钻膛一月钻一根,后来通过改进工艺以及使用三班倒生产,使得五天就能钻完一根。而现在,钻膛车间上马了水力钻床,加上使用油来冷却降温,一台水力钻床两个时辰就能钻完一根铳膛。曾经最为制约火铳生产的钻铳管环节,现在已经再不制约生产了。

  此外还有铅弹作坊,有一个工匠提出了一个新生产方法,建立了一个长长的斜坡水渠,然后从上方接通热水流过,再把融化的铅液通过一个筛子漏入那热水长渠中。铅液入水中慢慢冷却,然后在热水渠中滚动的过程中,会变成极为标准的圆铅弹。

  最后仅需要一个简单的打磨工序后,就能大批量迅速的制成标准化的火铳铅弹。比起过去用铅子模近乎手工制造,既快且好。

  铳坊炮坊生产都很顺利,如今飞龙铳坊月产能更是达到了一万支,只要原材料供应的上,铳坊就能源源不断的把一支支新铳给生产组装出来。

  “工坊那边我很放心,上次我交待你缉查私盐的情况进行的如何了?”

  提到这事,张山眉头皱了皱,“上次大哥放出要查私盐的风声后,倒也有些效果,有几家贩私盐的过来送了礼,然后消停了。但还有不少,对我们根本就不理会。我带兄弟们仔细的摸查,然后动手端了几个窝点。但端掉的都只是小窝点,那些稍大些的盐贩。很是敏锐,每次我要动手,他们就早做了防备。”

  “这些人自寻死路,正好。这次就先拿他动手。你回头把那些人的情况总结一下,做一份详细的报告给我。”

  不用张山说,刘钧也知道这些盐贩肯定是那些地方的大户豪强,他们之前完全就不理会张山这个守备。可现在刘钧是皇帝新封的镇南侯,还是郧阳总兵。更别说手里还有皇帝给他筹饷的便宜特旨,他手上还有一把尚方宝剑呢。

  再横再嚣张的地方豪强,在刘钧眼里,也不过是一些肥猪而已,正好杀了取肉。

  九头鸟营返回麻城后,刘钧给他们放了十天假,让他们好衣锦还乡。同时,也让这些新晋升的武官们,各自在家乡招些新兵回来。按刘钧的话说,你是一个新授千总。那你就去招一千个人回来,若你是把总,就招五百人回来,若你是个百总,你就招一百人回来。总之,只要是条件好的壮小伙,当然是多多益善。

  反正这些兵招回来并不就是就能加入九头鸟,他们招回来,只能算是候选者,最后还得通过统一的招兵考核。合格者才择优录取。

  给大家放了假后,刘钧也从府城赶往麻城西湾家中。

  刘钧往麻城家中赶回去的同时,湖广各地却有很多人都有些坐不住了。首先坐不住的就是郧阳镇原来的那些兵丁了。虽然刘钧一直认为郧阳原来无兵,但实际上郧阳还是有兵的。郧阳镇旧有兵一万三千人,马二千匹,这些是兵册上的数字,朝廷每年要支付郧阳镇这一万三千人二十多万两银子。

  现在,朝廷把郧阳升为一总镇,刘钧任总兵官。本来这是好事,可刘钧一上任,种种动作,就已经透露出一个极不好的信息。这位新封镇南侯,居然打算把所有的原郧阳人马给裁撤,然后再以他的九头鸟营为主,再招募新兵,建立郧阳新军。

  这个消息一出,郧阳的官兵大哗,尤其是那些带兵的将领们,刘钧这是在砸他们的饭碗啊。

  几名游击、守备、千总们迅速聚集在一起,密商应对之策。

  “刘钧来者不善啊!”

  “咱们不能就看着他把咱们都裁了,一万三千弟兄,裁了都吃西北风去啊!”一名守备叫道。郧阳官兵一万三,马二千匹,但实际上,这支兵也早烂了,一万三千人二千马,不过都是些名册上的数字。

  真实的情况是,一个游击,一营原本三千人,实际上却只有两千人,一千人只存在名册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