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称雄-第2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娶了日本女王之后呢?”
“之后?”刘钧笑笑,“当然是按倭人所请的,大汉帝国从此将日本纳入帝国疆域,今后日本可以设为出云和扶桑二省。”
“啊?”冯胜惊讶。“然后呢?”
“陛下真打算将关东的大名都分封授爵,让他们继续占着关东地区?”
“只要他们真心归顺帝国,率领部众加入我帝国,朕当然也不介意分封他们为诸侯。”
冯胜感觉自己脑子有些不够用了,没有这个必要吧。大汉完全可以平推掉日本,彻底吞并。何必这个时候要跟日本人客气?
难道是因为中南那边的不利局势?
郑芝龙任征南大将军,负责灭东吁国的战事,并不太顺利。自大城王国退兵后,东吁国终于能将主力从南部抽调北上,而当他们招安了沙定洲等云南土司后,内部安稳。
东吁国王又不知道怎么的说服了南掌国,又通过与越南后黎朝郑氏联姻,取得后黎朝的出兵相援。
东吁国出人意料化解了不利局面,拉起了数个盟友,一起对抗大汉。
郑芝龙一时间在缅甸四面皆兵,尤其是雨季时期,后勤弹药粮饷运送不过来,道路不通,偏偏南征士兵又不服水土,爆发了一次疫病,非战斗减员千余,其余的士兵也士气大跌,不得不后退休整。
不过冯胜觉得虽然南征士兵并没有取得计划中的大胜,但眼下也仅是小挫而已。从贵州到缅甸的道路,马上就将全线贯通。到时,这条重要通道上的诸多桥梁、燧道一通,全线通车,那么无数的粮草弹药、甚至是援兵就能源源不断的进入缅甸,那个时候,一个小小的东吁国,就算拉起了南掌、越南等盟友,也一样不能抵抗大势。
既然如此,皇帝为何又要急着结束日本的战事呢?
日本女王一行被汉军护送着进入了京都。
一切似乎都在朝着日本人期望的方向进行着。
大汉的官员和日本的公卿们就婚礼的仪式商讨,很快达成了一致,都同意越快举行婚礼越好。
德川御三家之尾张藩主德川义直终于问出了一个藩主们都极为期待的问题。
“请问大人,皇帝陛下可否下诏为我等授爵分封?”
“这是应有之事,待婚礼过后,陛下便会正式下诏。”
德川义直的领地尾张藩,就在关原东面的美浓国,藩城名古屋城,是一座巨大的城堡,当年德川家康所建,这次德川家光称病不来,绍仁虽是名义上的德川家新家主,但德川义直才是这次队伍里真正的决策者。
德川义直却不肯等到婚礼过后,“大人,我们都很希望皇帝陛下能够早日下诏为我等授爵分封,如果能在婚礼之前那是最好,说实话,我等心中有些不安。”
“你的要求,我会禀奏皇帝陛下的,至于可否还请等候通知。”
仅仅半天之后,那名大汉官员过来通知德川义直等人。
“陛下考虑过你们的请求,为了表示对尔等的诚意,陛下已经同意在婚礼前为你们授爵分封。”
“请你们准备一下,明日就是正式的授封仪式。”
等汉官员一走,德川义直等人都有些不敢相信的感觉,这也太过顺利了点。汉人对他们的要求,居然没有半点讨价还价。
“大人,这里面会不会有诈?”
德川义直想了想,最后只能道,“我们走一步看一步吧。”
第二天,授封仪式按时举行。
日本各藩主依次被传唱入见,然后听汉官员宣读授封诏书。
德川义直听到自己被加封为美浓开国伯爵,授封美浓国等地六十一万石领地。自己的领地以及石高,和原来一样,维持不变。变的只是正式的身份不再是尾张藩大名,而是大汉帝国美浓开国伯爵。
没减封,少移封,太难以让人相信了。
唯一让德川义直有些不太满意的是,这个如此重要的授封仪式上,大汉皇帝没有出现。但是他拿到的封爵诏书,是加盖过大汉帝国的玉玺的。
既然有了正式的分封诏书,这事看来不会有问题了。
当天,原来关东地区一万石以上的领主,都被分别授封为伯子男等爵位,而一万石以下一千石以上的,被授为勋爵。一千石以下一百石以上的,则被授为武士爵位。
他们的领地采邑,则依然为原来的领地。
拿着诏书,日本的这些领主们都心里有底气多了。
“准备婚礼吧,既然皇帝已经把诏书给我们了,那我们也不用再耽误时间了,早点完成婚礼,我们早点回去。”
有个领主叹了口气,“从此以后,我等就皆为汉国之臣属了,今年领地内的年贡,还得上交部份给皇帝。”
另一名大名倒有些不在意的道,“过去我们是幕府的封藩,一样得向幕府上交年贡。如今幕府已经没了,不过是把这钱粮交给日本总督罢了。”
“那就准备婚礼吧。”德川义直有些不耐烦的道。
当他们接受了大汉帝国皇帝的授封后,也就意味着日本已经完全被并入汉帝国之中了。
日本国都没有了,德川家的江户幕府自然也就不存在了。他德川义直也就不再是德川御三家之一,他现在只希望大汉皇帝能够说话算话,信守承诺。
三天后,婚礼举行,还算是很热闹,在大汉帝国东征将士和日本的公卿贵族以及大名领主们的见证下,十八岁的兴子女王,曾经的日本天皇,正式嫁给了大汉帝国皇帝。
当婚礼完成后,皇帝赐宴,整个京都都处于一片喧闹之中。(未完待续。)
'正文 第666章 一网打尽'
京都城中张灯结彩。。。
婚礼仪式已经完毕,日本的明正天皇此时已经成了大汉的皇妃,正如日本国已经成为了大汉的日本军区一样。
喜庆的鼓乐声一直没有停歇,婚礼后的酒宴也步入高氵朝,宾客尽欢。美味的葡萄酒流入喉中,却令渐渐迷醉的德川义直觉得那乐声有些烦躁。更让他烦乱的,还是那些汉人官员们得意而放肆的笑容。
这些得意洋洋的侵略者,他们夺占了日本。
更让他不耻的是西部的一些大名也站在汉人一边,他看到了锅岛工,看到了毛利氏、岛津氏等一众无耻小人。
想到外孙女兴子今晚就要被那个年轻人压在身下,德川义直越发的心中不快。
兴子做出了如此大的牺牲,才换来了如今的局面。他不会忘记今天的耻辱,总有一天,他要让那些汉人得到报应。
可是看看周边,那些领主有几个想的是忍辱负重?
他们现在一心只想着终于保全了家名和领地,他们不会想着这一切是靠着德川家的忍辱负重,靠的是女皇的牺牲。他们现在就和锅岛、毛利等家一样,迫不及待的想要去跪舔征服者汉人的靴子。
但愿这个让他恶心的酒宴早点结束,他好早点返回领地。
德川义直又满上了一杯葡萄酒,再坚持一会就好。此时不能表露出半点的不耐烦,万一惹恼了那些征服者,只怕又会节外生枝。
那边,长州藩主毛利秀就不知为何突然大声嚷了起来,而被他嚷的人正是与长州藩相领的松江藩的松平直政。
“我要与你决斗。”
毛利秀就高声向松平直政怒喝。
松平直政是亲藩大名,松平家也正是德川家的人,直政的父亲是结城秀康,而结城秀康其实是德川家康的次子,早年因为过继别家为养子,而失去德康家的继承权。后来成为结城家主,松平直政正是秀康的第三子。而义真是德川家康的第九子,义直是平政的九叔。
“大人,直政并非有意冒犯。还请见谅。”德川义直连忙过去,为侄子向毛义秀就道歉。他清楚的知道,毛利秀就因为是最早投靠汉人的大名,因此便狐假虎威。德川义直并不怕毛利秀就,但打狗还得看主人。
“不。松平直政侮辱了我,做为一个大高贵的大名,我要求与他决斗,不死不休!”
说着,毛利秀就转身向刘钧跪下。
“皇上,微臣请求与松平直政决斗,用武士刀来拿回尊严。”
刘钧坐在上首,手里拿着一支玻璃杯,轻轻的摇晃着杯中的猩红酒液,面带着微笑。
“我听说日本武士向来有决斗的传统。既然这是你们的传统,而你认为受到了松平直政的侮辱,想要决斗洗刷侮辱,朕尊敬你的意思。”
松平直政此时气的脸都胀红了,所谓的侮辱,不过是毛利秀就过来挑衅,而他扭头没有回应而已,结果毛利秀就这个老王八蛋就说自己侮辱了他的尊严,要比武决胜。
“既然你要比武决斗,那我奉陪到底。不过决斗之时。刀剑无眼,到时你可别后悔。”
毛利秀就的年纪比松平直政要大的多,但他却似乎很有信心。
“说的对,刀剑无眼。陛下,我请求陛下为我二人做裁判,我二人先立下生死状,若比武之时死于对手,则生死由命,与对方无关。。。”
“立生死状就立。”
毛利秀就冷笑一声继续道。“仅仅是比武也太没意思,不如我们加点彩头。如果我输了,那么我将长州藩领地交给你,如果你输了,松江藩则要交给我。”
在场一阵惊呼,谁都没料到毛利秀就居然提出这么大的赌注。
“怎么,不敢?”看到松平直政犹豫,毛利秀就哈哈嘲讽道。
松平直政望向刘钧。
刘钧抿了口红酒,“有些意思,如果你们二人愿意,朕可以准许。”
松平直政已经没有退路,硬下心道,“好,我与你赌。”
“准备决斗!”
德川义直想要劝止,可事已如此,无法停下了。他眼中满是担忧,总觉得这一切都是一个局,毛利秀就故意挑衅,步步引诱。
众人来到殿外。
这时已经有人做好准备。
在殿外空地上,中间划了一条线,然后有人送上来两把火枪和两把武士刀。
看到那对手枪,德川义直面色大变。他望向毛利秀就,去发现那个老家伙正得意洋洋。
松平直政也发现了这个意外,“比武当以武士刀决胜负,为何要拿火枪上来。”
毛利秀就却指出,决斗当以刀枪并用。
按他的说法,决斗是两人各执一把手铳,一把武士刀。两人拿枪佩刀后,背对着各走二十步,然后转身。
互相射击。
手铳只有一发子弹,射完后如果未中,可以继续装填子弹,也可以上前以刀博斗,以最终有人投降或者有人倒地死亡为止。
“松平直政,你不会连火枪都不会用吧,若你连火枪都不会用,那你算什么大名,干脆认输投降算了?”
松平直政气愤不已,可此时他绝不甘认输,况且,他并非不会使用火枪。
“我要求先选火枪。”松平直政道。
“可以。”
决斗用的两把手铳是一对,象牙柄加上枪身镶嵌黄金,十分精美。
松平直政请德川义直为他验枪,德川义直万分无奈的上前验过枪,然后把枪交过侄子。
毛利秀就拿了另一把枪。
在两名汉军军官的报数声中,毛利秀就和松平直政站在线两边,背靠背各往前走了二十步,立定,转身。
两人各自举枪,瞄准对方。
这一枪,如果能打中对方,那么就可能赢得对方的领地。松江藩有十八万石,长州藩更有三十六万石。
松平直政紧张的手都有些发抖。
毛利秀就却是露出几分算计的狠色,他有足够的把握用手枪解决松平直政。投靠汉人后,他的军队也得到了一些汉军的装备支援。他自己就一直佩带着两把这样的手铳,早用的习惯,五十步内。依然能准确的命中目标,现在只是二十步,更不成问题。
而且,今天的这场决斗是他早就预谋已久的,他身上的衣袍下早就穿好了内甲。足以防弹,只要不是被击中脑袋,基本上不用担忧。
毛利秀就没有马上开枪,他站在那里,等松平直政先开枪。
松平直政果然开枪了,燧发的手枪不用火绳,砰的一声,枪响了。
毛利秀就肩头一痛,子弹击中了他的左肩。
松平直政看到击中目标,只高兴了短短时间。因为毛利秀就并没有倒下。他依然站在那里,握松的手只垂下去一下,又抬直了。
手铳已经射完,松平直政没有再去装填子弹,而是直接把枪丢到一边,他拔出了自己的武士刀。
毛利秀就嘴角上扬,目光紧锁松平直政。
枪响,一阵硝烟升起。
二十步外,松平直政应声而倒,他被击中了腹部。一大团血花染红了他的衣袍。松平直政试图站起来,他握着刀的手不肯松开,目光死死的瞪着毛利元就。
毛利元就不紧不慢的把手铳插到腰间,然后拔出了自己的武士刀。他提着刀。一步一步的慢慢走向挣扎着想要再站起来的松平直政。
围观的人都默然无声。
“呀!”
毛利元就站在松平直政的面前,高喊一声,双手握刀,高举过头,然后狠狠的劈砍下来。锋利的武士刀,直接将松平直政的头颅砍了下来。
无头的松平直政终于趴下了。只剩下躯体无意识的抽动着。
“毛利秀就胜!”
一名汉军军官高声喝道。
德川义直嘴唇颤抖着,难以接受这样的事实。
侄子松平直政死了,德川家的亲藩松江藩也因此成了毛利元就的领地。
毛利元就得意洋洋的举着自己带血的武士刀。
德川义直走上前,把滚到一边的侄儿的头捡回来,将它放回它本来应该在的位置。
“德川义直,头断不可复生,你就不用再徒劳无功了。”毛利秀就哈哈笑道。
德川义直狠狠的瞪了毛利元就一眼。
然后,毛利元就突然再次高举起自己的武士刀,用那把还在滴血的刀再次劈砍下来。锋利的武士刀砍断了德川义直的脖颈,德川义直没能把自己侄儿的头接上,自己的头却又掉了。
一阵惊呼之声响起。
这时乐声突然停止。
然后一声又一声的火铳声响起,一个接一个的关东大名倒下。
而大汉皇帝和大汉的官员将领们,也不知何时离开。
一排排的火铳手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连环不绝的铳声彼起此伏。
日本公卿和大名们四处奔逃,可却无处可逃。
“背信弃义!”
有人高呼。
可是铳声将他们的凄惨怒喝掩盖,一队又一队的火枪手围了过来,将那些试图逃命和那些跪地求饶的公卿贵族和大名们一个个射杀当场。
“陛下,我们已经宣誓效忠于您,宣誓效忠大汉,你不能杀我们!”
“放过我们,你要什么,我们都可以给,我可以交出领地,交出军队,只求饶我一命!”
毛利元就的武士刀还在滴血,他又亲手砍死了好几个大名。
他嘿嘿冷笑着,“你们这些愚蠢的人,陛下宽宏大量,仁慈大义,可你们呢,你们却暗中密谋要谋害陛下。”
“我们没有,绝无此事。”一个大名高声喊道。
“我们也原以为你们不会做这样的蠢事,可是就在昨天,关原的二十万诸藩联军,却突然袭击大汉帝国关原兵营,试图突入京都。只可惜,你们高估了自己,低估了帝国军的厉害。关原两万大汉帝国将士,轻易的挫败了你们的进攻,并且反攻击溃了叛军。”
“不,这不是真的。”
那大名惊慌喊道,他根本不知道有这样的事情。
“你们这些叛逆,背叛了自己的誓言,违背了自己的承诺,你们还试图里应外合,谋害陛下。只可惜,你们这些蠢货高估了自己,现在,为你们的背叛和愚蠢,付出代价吧!”
武士刀劈下,又一个人头滚落。
而此时刘钧却已经到了大汉的军营之中,身上也换上了一件铠甲。
“陛下,我们锦衣卫没有料到德川家康光的阴谋,出事重大失误,臣请陛下责罚。”冯胜跪在皇帝面前。
刘钧却只是挥了挥手,“谁也料不到德川家光居然会如此的愚蠢,冒险赌上了一切。不过在真正的实力面前,一切阴谋诡计,都是不自量力。”
刘允升站在一边道,“舰队群已经攻下了尾张藩的名古屋城,如今关原的二十万溃败日军已经被我们截断退路包围在关原一带,成了瓮中之鳖。”
“嗯,直驱江户吧。”刘钧挥了挥手道。
现在的局面,确实属于突发。在昨天,留在关原的送亲队伍,德川家的五千直属旗本却突然发兵袭击关原的汉军大营。
这些人突起发难,但汉军早有防备,一直提防着,结果五千旗本的自杀式袭击并没有奏效,反被汉军杀了个干干净净。随后,关原的汉军立即向其余的二十万日军发起反击,各藩主们的军队大溃。
紧接着,帝国舰队立即从海上进攻尾张藩的名古屋城,迅速夺下此城,截断了日军的退路。
经过情报部门和参谋军官们的分析,这次日军的行动,应当只是德川家,甚至只是德川家光的单方面行动。这个家伙心有不甘,想要趁这次和亲之机,突起发难。杀进京都,袭击刘钧。
应当说,其它的那些公卿和大名们,对此事并不知情,要不然,在关原发起突袭的就不是五千旗本,而应当是二十万关东联军了。
不过刘钧可不会为了那些关东大名们证明清白,相反,他还立即利用此事,干脆来个一扫光。
本来没有这个意外,刘钧还打算用其它曲折点的办法来解决这些大名领主,可是现在嘛,何必那么麻烦,直接一扫光。
一座关东大名被一锅端,加上关原的二十万诸藩兵马被击溃包围,现在大汉要直捣江户,真的是再无障碍了。
既然计划赶不上变化,那就调整下计划。
“臣立即率军前往江户,提德川家光狗头来见!”刘允升大声道。(未完待续。)
ps: 感谢々亮々、山青盈的打赏,谢谢,谢谢大家的月票!xh:。164。109。52
'正文 第667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德川家光接到禀报说江户港里出现了大汉的舰队时,正在去除身上的衣衫。。。
他听到那消息,也没有露出什么意外之色。早在一天前,他就已经得知了关原偷袭的失败,自那时起,他就对日本的结局,对幕府的未来,对德川家的未来,对自己的命运,都有了清醒的认识。
他最后的一点挽救努力已经失败了,再无力回天了。
德川家光并没有后悔让五千旗本偷袭关原汉军,而且他甚至不认为这是偷袭。日本有武士决斗的传统,而武士决斗,一般是不死不休,并且在约定了决斗日期后,在决斗前的这段时间里,是可以先偷袭或者暗杀掉对方的,那不算失德,而属于决斗的一部份,如果一个武士,连背后偷袭都防不住,那被杀了也没什么话可说。
德川家光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于幕府的五千旗本,他甚至已经在江户准备了八万人御家人武士,一旦五千旗本偷袭得手,他的特使就会立即联络德川义直等大名,号召他们起来继续战斗。
而他会率领着八万御家人,迅速赶往京都。
可惜,失败了。
高高的天守阁里,德川家光已经去除了上衣,露出精壮的上半身肌肉,他还很年轻,可惜却无力回天了。
他面前已经摆好了刀。
德川家光早选好了介错人。
唯一让德川家光感觉稍稍欣慰的是,有一百多名家臣愿意一同切腹殉葬。
对于一位高贵的将军来说,被迫切腹自尽,是一种耻辱,如果自尽时,还没有家臣切腹殉葬,那就更加的耻辱了。
幸好,愿意殉葬的人很多,最终德川家光允许一百零八名家臣切腹殉葬。
和服已经揭开。
德川家光拿起白布慢慢擦拭着家传的长刀,然后放下。最后,他吟唱了一首诗歌。
悲切的诗歌唱完,他拿起一条写着七生报国的头巾,绑在额头。然后用白色的布将准备切腹的部位一圈一圈的紧紧裹住。
一切准备好。他拿起短刀,往自己的腹部刺下,从左到右切割,割出了一个很大的伤口。巨大的疼痛袭来,可他却紧咬牙着。一声不吭。
肠子从伤口流了出来,这时家光的介错人,也是江户幕府的一名老中拿起家光那把祖传的长刀,为他介错。
“嘿!”
一声大喝,锋利的武士刀一刀就砍下了家光的头颅。
家光死后,这名老中也切腹自杀,另一名老中担任介错人。当他死后,他的介错人跟着自尽,下一位殉葬者则担任他的介错人。
一个又一个人切腹自尽,当他们切腹后。他们的介错人用力砍下他们的头颅,然后再切腹,再由另一人砍下他们的首级。
天守阁里一片血腥,人头滚滚,最后一百多人,全都切腹自尽,首级都被砍了下来。
刘允升站在自己的旗舰上,看着江户港毫无防备。
“倭人举白旗了!”
一个小时候,登陆艇靠岸,陆战队前锋一路顺利的进了江户城。。。城里的倭人。不论是高级旗本还是御家人,或者原来的幕府陪臣,全都不做反抗。
家光切腹自尽时就已经交待过了,不必再做无谓的抵抗了。归顺投降吧,为大和族留点种。
刘允升进来江户城后,看着那一排排的人头,也不由的皱了皱眉。
“这个德川家光,倒是挺硬气的。”
“一个愚蠢无能且又看不清形势的人罢了。”刘允升给德川家光下了定义。如果连敌我实力都分不清楚,那还谈何斗争。
那股着浓浓的血腥味。让刘允升有些厌烦,他急匆匆的率大军前来,一路急赶,结果赶到了,却只见到上百具腹部切开,脑袋被砍掉的尸体,还有那一个个跪伏投降者。
刘允升掏出一支雪茄,给自己点上,“派人确认一下尸体,莫让替身糊弄了。”
登陆的汉军一直很谨慎小心,时时防范着倭人搞突袭。可结果却是令人意外的,那些倭人是真正的降了,再无半点反抗之心。
很快,德川家光的尸体也确认了。
“将德川家光的首级立即送往京都。”刘允升感觉有些一拳狠狠的砸在了棉花里的感觉。这个该死的德川家光,说死就死了,弄的他倒是有力无处使了。
“我们应当高兴才对,德川家光一死,倭人尽皆投降,再无反抗了。不用三年,今年我们就能完全吞掉扶桑。”冯胜却是满脸高兴,倭人降了,总算没再出什么意外。
一年不到,就灭掉了一个两千多万人口的大国,这份赫赫武功,算的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想想历史上,谁还有如此武功。
隋朝之时,也是一统中原的强国,经历开皇盛世之后,当时也是称雄宇内,四方无敌。不论是突厥还是西域或者南疆,哪个不被打的老老实实,结果当他们去打一个几百万人的高句丽时,却屡屡碰墙,最终打的自己都亡国了。
唐代隋以后,花了三代,耗费钱粮无数,才在联合新罗的情况下才灭掉了已经衰弱不堪的高句丽。
明朝时,曾经收复越南,可没过多少年,又不得不撤兵了。
冯胜很为身为一个大汉的将领而自豪。
刘允升有些索然无味的感觉,倭人彻底投降了,也意味着他这个征倭大将军当到头了。接下来还会有许多占领和善后的事情,但都用不着他了。
也许,自己现在就可以开始想想奏章怎么写了。
“恭喜侯爷,此次灭倭,侯爷必是功居第一啊。”冯胜笑着向刘允升贺喜,不论这仗看起来打的多轻松,可毕竟只用了不到一年就灭了倭国。而刘允升做为征倭大将军,自然当论功第一。
刘允升只是笑笑,对他来说,这灭倭之功,倒不是什么好事。他还如此年轻,又是皇族宗室。如今位高爵显,再立大功,可就有些功高难赏了。
父亲为了家族,已经早早隐退了。
自己出征之前就是右枢密使。这次若是回朝,朝中还有什么位子?难不成要做左枢密使?
也许自己应当再主动请求外任,在外任职个十年二十年的,好过现在回京师啊,要不。京师都没合适的位置。
冯胜没想到刘允升想的那么远,或者他想到了,只不过没表现出来。
“这次咱们征倭出人意料的顺利,但是郑侯爷可就有些不顺了。中南的战事陷入了麻烦,迟迟打不开局面呢。”
刘允升也很清楚缅甸战场的事情。
“只以说郑侯爷运气不太好,本来东吁国是四面楚歌,谁知道我大汉军一南下,他们却反而迅速拉起了一支同盟军。加之此前的雨季,今年雨量比往年要大的多,许多道路冲毁。河流暴涨,导致进军艰难,而且连绵的雨季对我们的火枪和火炮影响极大。”
东吁国拉起了几好支盟军,又招收了许多土司叛军,兵力大涨,这使得原本计划里的预估不符,入缅的汉军兵力有些不足,兼之低估了雨季和道路的影响,让汉军的战斗力大减。
更倒霉的是南征军中发生了疫病。
“各种倒霉事都让他碰上了。”
两人都有些小小的兴灾乐祸,虽然是中南战事不顺。但实际上也只是不顺而已。到现在为止,郑芝龙率领的南征军,依然还收复了三宣六尉,兵锋距离缅甸都城也并不远。
只是没有如计划中一样迅速攻破东吁国都。一路杀通南面出海口而已。
南征军只是暂时无力继续南进,但他们防守稳固现在的控制区还是没问题的。
不过就算如此,在朝廷上下,尤其是军界的将领们看来,郑芝龙接受任命的时候可是拍过胸脯的,结果到现在还打不开局面。那就是失职了。
刘允升和冯胜都算是楚派,是皇帝的旧勋元佐,而郑芝龙不算真正的楚派,他早年算是皇帝在东南的一个盟友。因此在现在的朝堂里,郑芝龙不算是核心的勋派。
虽说如今大汉朝不像明末之时党争激烈,可不论何时,任何集团里面,都还会有些小山头。最强大的山头,自然还是跟皇帝从龙有功的楚籍勋派。
刘允升心里想,这个时候倒是一个机会,自己也许可以争取取代郑芝龙去中南统兵。不过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好。贵州到缅甸的大马路已经要通了,马路一通,雨季又结束了,这意味着中南的南征军将得到大批的补给,不论是兵员还是物资,都得到补充。
尤其是他们的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