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称雄-第2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周洪和一队军官生们组成了一个护旗方队,他们举着一面大汉龙旗从船上下来,战士们纷纷敬礼。

  旗帜交到童海峰手里,童海峰接过龙旗,用力的插进泥土中。

  “大汉龙旗在此飘扬,黑龙岛是神圣大汉帝国之神圣领地,它不可侵犯并受帝国之武力保护!”

  五千余人用了一天时间,很快以这面旗帜为中心,在河口岸边建起了一座营寨。

  “长官,请为这座城堡命名!”

  童海峰看着还很简易的营地,心中却感觉到一股激昂振奋的喜悦。

  “我们舰队旗舰是温州号,我看不如就把这条河称为新瓯江,这里就叫新温州。”(未完待续。)


'正文 第661章 女国'

  夏季的新温季气候宜人,相当凉爽。。。

  船员们开着船在新瓯江里捕鱼,发现这里的鱼相当的多,随便抛张下去,就能到鱼。各种肥美的鲜鱼,多的让船员们惊叹。

  而去周边林子里打猎的陆战队员们,也发现这里的猎物很丰富,杉树林、松树林里,狍子、鹿,没走出多远,就打到了很多猎物。

  “就算这里冬季寒冷,可有这么丰富的猎物和渔获,依然能很好的生活啊。若是再采摘药材,驯养鹿搞点鹿葺,完全不愁。”

  一些士兵们吃着鲜美的鱼,片着烤鹿肉,吃的满嘴流油,一面感叹着道。

  “听说这里以前有个流鬼国,怎么没见到人呢?”

  “流鬼国不是这岛上,是小海北面的那个半岛,唐时称为流鬼,更北面的半岛则称为夜叉国。那些俄国强盗现在称小海为鄂霍茨克海,称流鬼国为堪察加半岛,称夜叉国为楚科奇半岛,而我们现在的黑龙岛,在汉时称为女国或毛人国,在元代,则和黑龙江口一带并称为狗国。”

  温州号的军医倒是对此了解的多些,这位军医和许多大夫一样,早年也是位读书人,还有过秀才功名,科举不顺后便转而学医。他之所以愿意到温州号上任军医,更多的还是因为如今大汉开放,百姓们知道了许多过去不曾知道的东西,晓得外面的世界很广阔,因此这位大夫和很多文人一样,想外面的世界,成为战舰上的军医,自然能更方便的看到海外的世界。

  “唐书记载,流鬼在北海之北,北至夜叉国,余三面皆抵大海,南去莫设靺鞨船行十五日。无城郭。依海岛散居,掘地深数尺,两边斜竖木,构为屋。人皆皮服。又狗毛杂麻为布而衣之,妇人冬衣豕鹿皮,夏衣鱼皮,制与獠同。多沮泽,有盐鱼之利。地气冱寒。早霜雪,每坚冰之后,以木广六寸,长七尺,施系其上,以践层冰,逐及奔兽。俗多狗。胜兵万余人。”

  听到胜兵万人,不少人都惊呼。

  “这极北之地,居然还有如此强大之势力乎?”

  也有人怀疑,既然一个流鬼国就有胜兵万余。可为何被他们俘虏的那些俄国人却已经征服了流鬼国之地?而据他们所知,俄国人在这片地方,全加起来都没一万人。

  军医被落了面子,有些不高兴的道,“唐时距今,千年矣,当时之事,与如今哪里还能一致。正所谓沧海桑田,时移事易嘛。况且,所谓胜兵万人。那与我中原并不相同。我中原之地,兵民分开,而这极地蛮夷,却是人人皆可为兵。因此所谓胜兵万人,更多是指其国所有青壮人口也。”

  万把青壮看起来很多,可再考虑到这是许多大小不同部族的青壮相加,因此他们更多的是一盘散沙,就算俄国强盗人数少于他们,可俄国人有组织。加上有火器之利,因此流鬼国人打不过也很正常。

  但俄国人不也在夜叉国吃了亏嘛,那俄国船长不是说他们屡次征讨夜叉国人,都被击退吗。

  至于黑龙岛上的毛人国也好,女国也罢,就是狗国也一样,估计也和黑龙江上游的索伦等部类似,叫毛人国可能因为他们毛多,或者穿的是皮毛。。。而女国,则可能是母系氏族,女子为首领的部族制度。

  狗国嘛,肯定就和使鹿部使犬部一样,极可能是因为这里的人有养狗或者使狗的传统。毕竟这里是极北之地,冬季冰雪覆盖,狗拉雪撬和狗狩猎是他们的生活习惯。

  童海峰早在登陆之后,就已经派出了几支陆战队去侦察附近,看有没有土著部落。

  船只们在被称为新温州城的营地里休息,补充淡水,修补船只,狩猎捕渔以增加新鲜食材。

  几名匠人则弄来一块巨石,正在上面刻字。

  经过与军官们的商议,童海峰已经决定后天出发启程,继续增援任务。但是会在这里留下一条双桅炮艇,并留下船上船员。另外运输船上的陆战标,会拔出一个连队留下。

  他们的任务就是继续驻守新温州城,加固这座营地,把他建为一座永久的城寨,同时负责寻找这里的土著,与他们联络,招安他们,并且可以与他们进行交易。

  新温州城将是大汉在黑龙岛上的第一座城池,这里也是第一个军事堡垒,同时城里还将设立商站、学校,吸引土著交易,并吸引他们的孩子过来读书。

  一艘双桅炮艇上有一百人,加上一个陆战队连二百人,将有三百余人留下。

  把他们留在这里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防止舰队走后,俄国人再过来。

  “我把这一百多个俄国俘虏都留给你们,让他们充当筑城苦力,协助筑城。而且这些俄国人里有人会一些这里的土著语言,让他们充当通译。”

  童海峰留下的人里,也有会俄语的战士。这些曾经的俄国佣兵,如今都是大汉的战士,童海峰对于他们倒是很放心。

  第二天,外出的侦察队陆续回来,其中一个带回来几名土著。

  没有人能听懂这些土著的话语,他们说的话并不是通古斯语系,与满语、索伦等语没半点相干。

  好在那支俄国船里有人懂这土著语。

  “他们自称是尼夫赫人。”

  那名俄国船员很老实,他来到东方很久了,在堪察加半岛也生活了三年多。堪察加半岛上也有一支尼夫赫人,因此他懂这些尼夫赫语。当初,他们也正是从那些尼夫赫人嘴里得知了库页岛的存在,才有了这次的乘船而来。

  根据这名俄国人的介绍,童海峰他们才知道,尼夫赫人不但在库页岛北遍生活,也在黑龙江下游入海口一带生活,甚至有部份族人生活在堪察加半岛上。

  这些尼夫赫人长期以捕鱼、狩猎、养犬为生。夏季居住在沿海的入河口,以捕捉鲑鱼,到了冬季,则迁至内陆。

  这些尼夫赫人信仰萨满教。

  他们的语言,是一种很奇特的语言。在黑龙江口和库页岛以及堪察加半岛上的尼夫赫人,所说的语言大致相当,但有又些差异。可却又与通古斯、女真语等完全不同。

  那位军医听到这里,立即道。“我知道了,这些尼夫赫人,就是元史里提到的骨嵬岛三种居民中的吉里迷人。元史里曾把黑龙岛称为骨嵬岛,说这岛上有吉里迷、亦里于、骨嵬三种岛民。又称亦里于是使鹿人,骨嵬人则是岛上的主要部族。这吉里迷便应当是这尼夫赫人了。”

  按军医曾从史书上看到过的,吉里迷人擅于造舟,他们擅长制造一种叫做黄窝儿的船,主要以捕捞为生,同时养狗狩猎,这些人不事耕种,认为挖土种地是一项非常不尊敬上天的行动,种植的东西肯定会被诅咒。

  估计那位俄国人的说法,他们估计黑龙岛上的尼夫赫人大都居住在北部,估计有五六十个氏族。大约两三万人左右。不过这些人分布的比较开,大多居住在河流入海口地带。

  被侦察队带回来的那几个土著,就正是在新瓯江上游不远处的一个村子。

  那个村子不算大,估计有五十来户,二三百人左右,是一个氏族的。

  不过这些土著对于汉人的侦察兵倒是很客气,表示出对外人的好客热情。主要也是侦察队员们表现的很和气,虽然语言不通,但主动的拿出了盐、糖、酒等一些东西做为礼物。

  这些土著虽然与汉军语言不通,但他们却懂得交换的意识。收到侦察队员们的礼物后。他们招待了队员,然后比划着要跟着队员们来营地,甚至还带来了一些皮张和肉干。

  当土著们见到新温州城的时候,吓了一大跳。看到那条熟悉的河流河口中湾流里停泊着的无数大船,向来自诩为造船部族的尼夫赫人都脑子空白了。

  汉军的简易木制营地,尼夫赫人却觉得是一座恢宏的城池,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规模这么大的城寨,甚至从来就没有见到过这么多的人。

  到处都是人,而且这些人穿的不是毛织的衣服。也不是皮革缝制的衣服,但看上去更漂亮更好。

  还有他们的武器,闪亮的斧头,耀眼的砍刀,更别提那河里停泊的巨大的船泊了,那一面面白帆,就如同一朵朵白云。

  “告诉他们,我是大汉帝国皇家海军东海舰队第七分舰队第一特遣总队指挥官童海峰前都尉!”

  俄国人用尼夫赫人的话把这话翻译过去,翻译的虽然不是太准,还带着流鬼国的尼夫赫语方言,但是那几个尼夫赫人还是听明白了。

  但是他们对于神圣大汉帝国依然不明白,不知道这是什么。

  童海峰又花费了许多时间,才让他们明白,原来这神圣大汉帝国,就是一个遥远南方的顶级大部落。他们大约知道在海对面的陆地南方,有一个强大的女真部族。但对于神圣大汉帝国部族,就不是很了解了。

  童海峰听到那尼夫赫人几几哇哇一通,等翻译过来,才知道他们把神圣大汉帝国当成了是一个部族的名字。童海峰顿时很受失败,感觉有种鸡同鸭讲的感觉。

  等他听到这位自称是那个村子族长的尼夫赫人说他知道女真族的时候,童海峰终于感觉有了一个大家共同知道的东西了。

  于是他又让翻译告诉这位族长,女真人早就被神圣大汉帝国击败了,如今从对面黑龙江口一直到遥远的南方,万里之遥的广阔陆地包括沿海的岛屿,都是大汉帝国的疆域。对面黑龙江以南沿海地方,是帝国的海西省,而黑龙江以北,是帝国江东省,黑龙江中上游南岸,是黑龙江省。。。。。”

  “原来神圣大汉帝国是个如此强盛的部族啊。”

  “神圣大汉帝国是帝国名称,我们是大汉族!”

  “汉族,我好像记得这个名字,我们部族的萨满曾经说过这个名字,好像从前,遥远的南方曾经有一个大唐王朝,他们就是汉族人建立的。”

  “没错,大唐就是我们汉族建立的,后来还有大明。大明曾经在黑龙江口设立过奴儿干都司,还曾在这黑龙岛上设立过囊哈尔卫。”

  那名尼夫赫人终于道,“大明,我知道,我知道,我父亲曾经告诉过我,大明是对面陆地上最强大的部族,女真族曾经也是他们的属下,我们的祖上还曾经向汉人进贡貂皮。只不过,好久不见明人了,听说他们被女真人打败了?”

  这种痛苦的交流方式,让童海峰费了很多精力。

  但最终,总算让这个尼夫赫人族长明白了当今的“国际形势”。对于童海峰所宣称的代表神圣大汉帝国,对这块中国自古以来固有之领地宣示统治权,他们也没有任何的异议。

  于是,这位尼夫赫人族氏,连同他的族人,都立即成为了神圣大汉帝国的子民。童海峰还告诉他们,以后可以拿他们的皮货等来这里交易,可以用皮货从这里换取盐、茶甚至铁器等物。并且提出,这里以后会开设学校,他们的孩子可以送过来读书,学习大汉的文字、语言。

  “将来我们还有可能在这里修建造船厂,制造更好的船只出售给你们。”

  “你们的鹿葺甚至采摘的人参等,也都可以出售给我们,用以换取我们这里的盐茶烟酒、船只、刀剑甚至是粮食和布匹衣服等等。”

  童海峰还希望这位尼夫赫人族长,能够帮忙联络其它地方的尼夫赫人,甚至岛上的其它部族。

  为了能够激起他的积极性,童海峰提出,他每为他们联络上一个部族,那么大汉将赠送给他十斤盐。

  听到有这样的好处,这位长的相当黝黑且矮小精瘦的族长不由的两眼放光,盐不论在哪里都是好东西。

  许多尼夫赫人并没有生产盐的技术,他们也多是与其它部族交易。

  盐的交易价格并不便宜,十斤盐,且是他从未见过的最上等的雪白雪白地盐,这个条件非常让他动心。

  他生怕汉人会后悔,当下忙不迭的点头应允了。(未完待续。)


'正文 第662章 和亲天皇'

  江户城中,德川幕府的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伫立在天守阁上,良久不语。。。

  此时,日本的局势,犹如一座沉重的大山,压的他都快喘不过气来了。汉军攻占九州,攻占四国,继而攻占中国,然后又占领了关西。

  从桓武天皇迁都平安京到如今,京都做为日本的都城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虽然在一百多年前,应仁之乱中,京都做为战场几乎化为白地,可此后又陆续重建恢复。

  日本历史上,还从不曾有外族入侵日本,并占领京都。

  可是如今,在他的治下,日本大半国土失陷,连京都被都占领了。若不是汉军主动停止了东进,只怕此时已经占领了中部地区,杀到关东来了。

  德川家光几次都想要领兵西进,与那些汉人决一死战。奈何,幕府上下,没有一个人支持他。所有人都在劝说他,决不可以武力与汉人对决,若要保存日本,保存幕府,保存德川家,只能和解。

  可汉人根本无意和解。

  若换成他是那汉人皇帝,也不会想要和解的,因为他有足够的实力吞并整个日本,又为何要和解呢。

  难道自己就要成为江户幕府的最后一任征夷大将军?难道日本要在他的手里,被外族征服?

  日本公卿贵族,甚至是幕府上下,都喜欢把日本称为小中华。可是绝不会有人,愿意做亡国奴。

  “将军,家臣们都已经到了。”侍者提醒他。

  德川家光下了天守,家臣们已经在等待他了。

  面对着如今的恶劣局势,每个人都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不过今天不同的是,今天还请来了一个人,明正天皇陛下。

  明正天皇是德川家光父亲二代将军德川秀忠的女儿与后水尾天皇的第二皇女,七岁继位,如今在位十一年。

  十八岁的明正天皇还没有结婚,她安静的坐在那里。

  德川家光走到外甥女兴子面前。跪下,低头,“陛下,日本之存亡。全指望陛下一人了。”

  幕府一众家臣也都向兴子跪伏。

  明正天皇兴子只有十八岁,在位十一年,可却根本没有处置过政务,也无权处置政务。过去数百年来,日本皇室早就大权旁落了。

  她的父亲就是因为没有事先请求过江户幕府。私自向僧人们授予紫衣袈裟,而被幕府故意为难羞辱,最终使得她父亲后水尾天皇愤而退位,把皇位传给了只有七岁的她。

  明正天皇与她的父亲,除了有权取年号外,什么权利都没有。

  甚至都到了十八岁了,可没有江户幕府的安排,她连结婚的权力都没有。兴子是日本的第一百零九位天皇,也是日本历史上的第七位女天皇。

  但只是一个什么权利都没有的天皇。

  她茫然不知道,日本的存亡如何关乎她之手。

  家光也在打量着外甥女。兴子算不上美貌,中等的个子,甚至有些纤弱。皮肤很白皙,遗传了皇室的优雅气质。因为数百年来皇室权利旁落,历代皇室都只能研究音乐与诗词,兴子也是个精通音律之人,而且还对汉文化很有研究。

  虽称不上美女,但也确实不错了,恰好又如此年轻。。。

  “陛下,日本有此大难。皆因臣无德。各地大名皆要讨幕尊王,要求臣奉还大政。臣仔细思虑过后,决定顺从民意,即日起。将日本的大权奉还天皇与朝廷。同时,为谢罪,从今日起,臣引退德川家家督之位,因臣尚无子嗣,因此臣请求收陛下之弟绍仁亲王为养子。将家督之位传与绍仁亲王。”

  兴子完全没有想到,家光会说出这么一番话来。

  江户幕府将大政奉还天皇,家光还要引退,收绍仁亲王为养子,将家督之位传于绍仁?这,她一时有些不解。哪怕她再无权,可人依然是聪明的,知道当年德川家为了权利,是如何的征战。

  当年织田废除室町幕府,后来丰臣掌握日本大权,都不曾开设幕府,可德川家康关原合战胜利之后,却开设江户幕府,更进一步的把持了日本的大权。

  现在家光要大政奉还,还要退位,这怎么可能。

  家光望着外甥女,心里全是无奈。

  按家臣们所说的,德川家已经到了危亡之时,汉军步步逼进,就如同在他们脖子上套了一根绳索,现在还没有马上拉起,但却已经是一步步的收紧了。

  这样下去,最多一年,整个日本就将被吞并,德川氏更将是首当其冲会被灭亡。

  打,打不过,那就只能和。可汉人根本不肯和议,家臣们认为以前的条件不够,只能再加码。

  可什么样的条件,才能让汉人放过他们一码?

  想来想去,最后他们想到了唯一的一个办法,那就是先奉还大政,然后家光退位,让皇室的绍仁亲王来接替家督之位。然后,再让明正天皇嫁给大汉皇帝,如此一来,日本也就成了大汉的一部份了。

  家光和幕府陪臣们唯一期望的,就是能够避免大汉彻底的吞并他们。尤其是惧怕汉人在九州、四国等地正在做的那样,把日本人全迁去大汉,然后迁中原汉人前来日本。

  如果任大汉彻底吞并日本,然后全面这样互迁安置,那日本就真正的亡国了,德川氏也彻底完蛋了。

  现在他们期望,把天皇嫁给汉皇之后,日本完全臣服于大汉,甚至能够接受日本成为大汉的一两个省。

  他们唯一期盼的,就是天皇嫁给汉皇之后,能够存全关原以东地区的半个日本。名义上臣服就好,甚至给大汉纳税也行,只要不彻底的废除各家藩主大名,不彻底的把他们移民走,他们各家就不会亡。

  只要撑过这一次灾难,将来总还会有机会东山再起的。

  “陛下,臣等希望你能答应嫁给大汉皇帝!”家光的声音充满着无奈,也充满着期待。

  他们能做的,也只剩下这一招了。

  兴子也完全没有想到,家光会提出这样的一个要求。她也听说过许多关于在大汉皇帝刘钧的传闻。比如说这个人出身平凡,但却在短短的数年时间里崛起。关于刘钧的故事,过去京都的宫廷里早就有专人把它编成了故事诗歌传诵。

  兴子也见过大汉的银元,那上面就有一个年青人的侧面头像。听说那就是汉皇刘钧的头像。仅从那银元上的雕像来看,这个汉人皇帝果然如故事中传唱的一样,是个相貌英俊,高大勇武之人。

  只是她从不曾想过,自己要嫁给他。

  “陛下。唯有如此,才能拯救大和民族啊!”

  兴子抬头,“请问这是大汉皇帝的意思,还是将军的意思?”

  “这是我等的意思,只要陛下愿意,我们立即会派人去求见汉国皇帝,以陛下之美貌才情,想必这个提议一定会为汉国皇帝所欣喜答应。到时,大和也能保全。”

  兴子心想,我能拒绝吗。可心拒绝吗?说真的,她很欣赏刘钧,她听过许多关于他的故事,在那些故事里,他都是一位相当勇敢厉害的人,白手起家,建立了一个帝国,结束了明国时的懦弱衰败。

  她甚至有些仰慕他。

  可汉军的大举入侵,在各地的抓人抢掠等行为,也让她对刘钧的好感不再。如今她的眼里。刘钧就是一个可怕的入侵者,一个强盗。他打破了日本的安宁和平,让各地战火不断。

  “如果我嫁给汉国皇帝能够拯救日本,那我愿意。将军。你们现在可以去见汉国皇帝了。”说完,兴子起身,向诸人告退。她心里烦闷,并不想再留在这里。

  等外甥女离开,家光长叹一声。

  “现在,谁愿意走这一趟。去与汉人和谈?”

  德川义直主动请缨,“我愿意前往。”

  他是德川家康的九子,也是尾张藩藩主,领六十一万石,御三家尾张德川家的首任家主。

  有他亲自出面,德川家光很是放心。

  “拜托叔父了,不管汉人如何为难,希望以大局为重,请全力促成此事。”

  “明白!”

  日本京都,平安京。

  汉军已经完全占据了关原以西的近畿,平安京也成了大汉控制的又一座日本大城。在汉军进城之前,德川家光已经接走了皇室和许多公卿,剩下的部份也陆续的带着钱财逃到关原以东去了。

  等汉军过来时,基本上没有遇到什么抵抗。

  汉军控制京都后,刘钧也移驾京都。

  日本天皇的宫殿,现在成了刘钧的行宫之一。

  “陛下,德川家当的提议很不错呢。”锦衣卫指挥使冯胜笑着对皇帝道。

  “他们现在提出什么样的提议,我都不会惊讶的。”刘钧却并不意外于幕府的提议。解散幕府,奉还大政于国王,甚至家光退位,让女天皇,哦现在叫日本女王嫁给大汉皇帝,然后还让女王的弟弟过继为家光为养子,继任德川家督之位。

  他们甚至承诺愿意让日本纳入大汉帝国的疆域,设为行省,并且向大汉缴纳税赋等等。他们唯一的要求,就是希望大汉能够让德川氏等大名保留领主之位,继续成为封藩大名。

  唯一不同以往的是,他们以往都是江户幕府的封藩,而现在他们愿意成为大汉皇帝统领下的分封诸侯。

  一切的一切,只希望保留家名和领地。

  这就是德川氏的退而求其次,弃卒保车了。

  真打下去,他们肯定战败,到时就一无所有了。现在投降,还想只输一半。

  不过刘钧可不认为,投降能只输一半。

  “陛下,其实我觉得不妨答应他们,那位明正天皇,臣调查过了,今年只有十八,长的还不错,虽然身材有些娇小,但能歌会唱还能写一手好诗呢。”

  刘钧笑笑,“朕会缺一个歌姬舞姬,还是说你觉得朕缺个会写诗的女人?”

  冯胜只得讪讪的笑笑。皇帝的后宫之中,可是有好几位,都是这方面的大家的。

  没想到皇帝却又道,“不过也是,如果能够不战而胜之,又为何不答应对方的投降求和呢。”

  冯胜怔住,难道皇帝真的对那位女天皇动了心?

  “你说,如果朕同意娶日本女王,他们会真的嫁吗?”

  “他们求之不得呢!”

  “嗯,你去通知下日本使者,就说朕同意娶日本女王。”

  京都的一处院里,一名汉军军官进来,对坐立不安的德川义直道,“请随我来!”

  “是大汉皇帝陛下要接见我了吗?”

  不过那名军官却丝毫不理会他,只是在前面引路,得不到答复的德川义真只能无奈的在后面跟着。

  很快,他们来到一处宅院中,不过却并不是宫中。

  “你就是德川义直?”

  “在下就是,不知道阁下是?”

  “我乃帝国锦衣卫指挥使冯胜,奉皇帝陛下旨意特来通知于你,陛下愿意娶日本女王殿下。就在下月,婚礼地点就在京都。你马上回去,立即护卫殿下前来京都完婚,另外谨记,整个日本王室,还有江户德川氏以及幕府的家臣,及在关东的所有公卿大臣,以及各封藩大名,皆须随同前来,共同观礼!”

  德川义直露出为难的神色。

  他没想到汉人会马上答应娶明正天皇,可却也没料到他们还会有那样的附加条件,要求所有的王室成员,以及公卿贵族,甚至是所有的封藩大名,以及幕府的家臣一起前来京都观礼。

  万一到时大汉来个一打尽,那他们岂不是自投罗?

  “回去告诉所有的公卿贵族以及封藩大名们,谁若是找理由不来,不管任何理由,我们都不接受。所有不来的,大汉都将免其官职,削夺其领地。”

  冯胜很不客气的又给德川义直添了份堵。

  来不来自愿,但不来的后果自负。

  “一个月内,必须将女王送至京都,所有的王室成员和公卿贵族和封藩领主们,一月内迟到未至者,皆免除官职,夺其领地。”

  “大人,这个要求实在是有些过于强求,能不能。。。。。”

  冯胜打断了德川义直的讨价还价,“怎么,难道你们连这点诚意也没有?口口声声说要做大汉的分封诸侯,却连来叩拜陛下的忠心都无,难道你们是在欺君?”

  “不敢不敢,绝无此事。”德川义直连忙否认。

  “既然没有,那就照办吧,来人,送客!”

  冯胜端起茶杯,再不理会德川义直。

  (未完待续。)

  ps:  感谢我爱我姐我弟,谢谢!


'正文 第663章 填日本'

  清晨薄雾缭绕,赣江的支流同江边上,一座古朴而又贫穷的小村子,木屋竹楼中间杂着几间黄土坯屋隐现在晨光中。

  村子里大多是这样的房子,处处显露出这个小村的落后与贫困。

  村子虽穷,但村子却不小,村头还有一座庙,一座祠堂,还有一座私塾。在村东,甚至还有一座很大气的青砖绿瓦的大宅子,宅子前还立着一座石牌坊,上面有进士及第四个大字。

  天微微亮,如今被改称为同江小学的院子里,钟声响了。

  几间教室里的几十个孩童从教室里面笑闹着涌出来,来到学校院子中间的那块空地操场上。

  这所学校是原来同江村的私塾改建而成,不但同江村的孩童都在这里读书,甚至附近的七八个村子的孩子也都是来这里读小学。学校分为初小和高小两部,初小一至三年级,高小则是四五六年级。

  同江在赣江边上,属于江西省的吉水县。吉水自宋时起,就是文化之乡。尤其到了明代后,科举出身的极多,甚至有一门三进士,隔河两宰相的盛况。同江村这个小村子,也曾经出过一个进士。举人秀才的,更是不少。

  如今村小的校长就是一个老秀才,另外的几名老师,也有两个有秀才功名,其余的则多是有童生功名的。

  同江处于一片平原地带,这里几乎看不到山,连个山包都见不到。而且人口密度极大,几乎就是村头挨着村尾,村与村相连。村子多人口,拥有的田地自然也就少。

  各村都几乎只有几百亩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