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称雄-第2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朝廷也没亏本啊,他们搞这个赞助商,还赚了好几百万呢。”
“那也是朝廷厉害,要不商人们也不会争着出钱不是?”
黄宗羲把二十块银元券收起,“大家也别大惊小异了,明天又要进场,还有最后一场没考呢。咱们来也不是为了得这些享受,为了拿这个红包的。最关键的,还是金榜题名,考中进士才最重要。”
黄宗炎兄弟几个听了兄长之言,便也收起了几分兴奋之心。参加科举,也确实是为了能够金榜题名,其余的都是次要。
“大哥,我估计这次我可能中不了。”虽说是六千录六百,但分为三场考试,江南地区的考生都在同一个考场,最优秀的两千名考生,只能争夺两百个名额,这是相当艰难的。
如果六千考生公平追逐六百个名额,那么黄宗会觉得自己也许还有机会。但现在,最优秀的两千名江南考生,只能争夺两百个名额,他觉得自己难了。
“还有一场没考呢,你急什么。”黄宗羲安慰自己兄弟。
“如果没中,我打算直接入京师大学读书。读两年书做两年吏,然后下去从九品做起,一面做官一边读书,有把握了再继续下场考试。”
按如今朝廷新出的旨意,这一次所有参加会试的举人,就算没有中取进士,也拥有直接入京师大学读书的机会。读两年书,就到部衙和省衙去实习,然后下放到乡镇去做官。
按新制,举人和进士也就是做官的起点不同,进士也要经过京师大学学习,然后也要到京师部司和地方省衙实习。
只不过实习期满后,进士是直接到县里,从县丞主簿做起。而举人,得从副乡长副镇长做起,他们起点只相差一两级而已。
举人做官并不会有什么限制,做的好一样能升进县里任职。一样能做到知县、知府等正印官,将来一步步做到布政使巡抚甚至是侍郎尚书都没问题。
况且,就算是做了官,也还是可以再下场参加科举考试的。
既然如此,那又何不去京师大学读书呢。
黄宗羲倒想不到自己兄弟已经想的这么远,沉思片刻,他觉得这也是个不错的想法。
“这样也行,在京师大学读书,总比呆在家里读书强。”
顾炎武在一边笑道,“也许兄台这次就榜上有名了呢,现在想这些太早。我听说,顺天府准备给中榜的新科进士,每人一百块红包呢。据说头甲的三名,状元郎更有三千块的红包,榜眼有一千百块,探花也有五百块呢。”
屋里一众举子们听到,都不由惊叹。一旦中了状元,那真是名利双收了!(未完待续。)
'正文 第598章 向皇帝索贿'
会试才考两场,刘钧却已经内定了本届的一甲三名。
对于皇帝来说,科举只是朝廷选拔官员的一种方式,但科举是按皇帝意志走的。刘钧说录三百就三百,说录六百就六百,说分两卷就两卷,说分南北中三卷那就是三卷。
只要让士子们觉得读书有科举这条出路就行,只有相对公平,那么士子就能接受。对于皇帝来说,科举目的是选拔官员,既然如此,那自然是选最合适的而不是最好的。
如今的复社,已经完全站到了朝廷的一边,他们拿着朝廷的薪水,接受朝廷的组织和监督,甚至多数复社成员,都成为朝廷的喉舌,为朝廷控制的大大小小各种报刊杂志撰写文章,发表评论。
对于这样一个实际上已经为朝廷控制的复社,刘钧当然要重视。
会试还没有结束,刘钧已经选定了一甲的头三名。黄宗羲、顾炎武、陈名夏,如今复社的三位领袖,也是如今带领复社彻底站在朝廷这边的三位领袖。对于这么支持朝廷的三位江南士子领袖,刘钧当然也是投桃报李,他准备这次会试过后,录取他们为贡士。等殿试时,再将三人选为一甲前三,分列状元、榜眼、探花。
刘钧不但预定了一甲前三名,他甚至已经从此次参加会试的复社举人中,预定了一百名新进士名额。
为了保证自己的意图得到实施,刘钧可是花了不少功夫。不过复社的这群士子本事确实很强,他们不愧是文风最盛的江南举子,刘钧只要保证考官们公平阅卷,那么他们就能凭真实的本事在会试中脱颖而出。过了会试这一关,到殿试之时,排名就完全由皇帝决定了,因此只要考官不在会试时把黄宗羲等人刷下去。那到了殿试时,刘钧要选他为状元,就毫无问题。
刘钧要保证的,就是会试总裁李邦华和一众考官一切正常就行。
会试几天后结束,到时六百名贡士选拔出来。明朝时的科举制度,是春天会试,会试之后下一个月再进行殿试,最后决定进士的排名。
不过今年的会试提前了,殿试也将提前。会试在十二月十五日结束,殿试则在一周后举行。也就是十二月二十二日举行。
这段时间,地方官员入京朝集,京师的官员们一个个都喜笑颜开,大批地方官员入京,既要报告工作,又要接受考察,还要请款等,京师官员们手里握着各种考察、审核等权力,自然都成了香饽饽。
一时间。各部衙的官员每天都有许多酒宴要赴。
虽然朝廷禁止官员上班时间喝酒,可这个时候依然有人阳奉阴违。
刘钧连续收到厂卫多个报告,都直指最近京师各部衙官吏们的违规之处。最让刘钧火大的,不是地方官员的送礼宴清甚至行贿。而是不少京师部衙官员,已经开始故意握着手里的权力,以此主动向地方官员卡要索拿。
天刚黑,刘钧便乔装打扮。在锦衣卫的高人替他化妆后,他摇身一变成了一个中年人。锦衣卫的冯胜也化了妆,刘钧又带了太极宗师陈玉廷以及数名御前侍卫高手。
“今天我是江西省的一名七品小官。大家记住了,莫要一时露了马脚。”
刘钧决定亲自去见识一下那些胆大京官的行为。
今天晚上,他将是江西省朝集使团的一名小官员,表面上是代表江西巡抚前去拜访交通司的一位从事,请求交通司帮忙通过江西的一条道路修建的立项。
这个项目是真的,那个官员的名字也是真的,只不过现在刘钧冒充了这个官员的身份,亲自去会一会交通司的官员。
前门大街,黑夜里依然灯火辉煌,灯笼将将军大酒楼的门口照的明亮。
一名正六品的交通司主事从马车下走下来,门口早有几名吏员在等候。
“江西那边的人还没到?”他皱了皱眉。
“还没到。”回话的是主事的手下吏员,他们早一步到达。
那主事立即面露不满,“哼,没点规矩,请本官来,自己却还迟到。”
“不好意思,让各位久等了。路上马车坏了,耽误了点时间。”
刘钧其实早就到了,不过一直把马车停在不远处观看着这边的反应。他将这名主事的不满完全看在眼中,直到此时才假装匆匆过来。
“刘经历,你们倒是架子大啊。”王主事冷哼着道。
刘钧今天冒充的是江西的一名小官,七品经历。
“王主事,实在抱歉。”刘钧一面说着,一面从袖中拿出一叠银元券塞给王主事。
那叠银元券不算多,五十块。刚好达到够行贿受贿量刑定罪的标准,刘钧本以为王主事肯定得推辞一两下的,谁知道王主事直接就收了。
甚至收过银元券后,可能还觉得太少,冷哼了一声。
好不容易进了酒楼,里面是早预定好的包厢。
分宾主坐下,刘钧直奔主题。
“王主事,我们省里准备拓宽从南昌到赣州的省道,还需要交通司通过立项,另外,我们省里自筹部份资金,但还是有些缺口,希望能够得到司里的支持。”
王主事却是十分不满,“哪有你们这样的,现在不是办公时间,要谈公事,明天到司里谈。今天晚上,不谈公事。”
“王主事,白天您不是太忙嘛,我们都去了好几回了,可每次都见不到人。空坐了几天冷板凳,实在是没有办法啊。还请王主事通容一二,帮个忙。”
“刘经历,看你年纪也不轻,怎么还跟个没经历过世面的秀才一样。实话跟你说吧,如今朝廷确实重视交通,要不怎么还特别新设了交通司,专门来主管天下道路桥梁运输呢。朝廷也有计划要修几条大干道,连通天下。当然,朝廷也是支持地方修建道路的。如此朝廷的国道与地方省里修的省道相连,也是相辅相成嘛。”
“不过嘛,朝廷的资金也是有限的,这银子得紧着先修国道,至于省道,要修也行,得你们自筹银子。”
王主事腔掉拿的很足,不知道底细的人,还以为他是一个司郎中,起码也应当是个员外郎。
刘钧心里暗暗记下这个王主事的名字。
朝廷特意新设了一个交通司。目的就是为了交通运输。帝国疆土这么大,尤其是新拓展了这么多边疆领土后,对于道路交通的要求越发的大了。
都说要想富,先修路。
而实际上,要想帝国的政策法令通行天下,道路一样是至关重要的。朝廷如今新设了交通司,又已经拟定了一个修路计划。打算修几条主干线,连通各省。
在朝廷的修路计划中,也支持地方修路。每个省都应当在旧有道路体系上。打通一条纵贯全省的省道来,将来还得县县通,甚至乡乡通。
为了支持地方修路,朝廷是早有过政策。对于地方省里的修筑省道计划,是要积极协助的,还得给出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帮助。
如刘钧所冒充的刘经历提出的这个江西省道修筑计划,交通司是完全不应当这样推三阻四的。他们应当积极审核,帮助立项,提供资金和技术。而不是现在这种情况。
如今这个情况,摆明了就是这个王主事想要利用手里的权利,索要好处。
这种情况,刘钧也预料到了,只是没想到这么严重。
在前朝时,官场**严重,各种款项下拔,没出京师,就已经少了三四成。
当时的这种种贪腐情况,刘钧是亲自经历过的。当时明朝的官职,都是明码标价的,上到总督、巡抚,下到巡按、知县,都是价钱。甚至还详细到不同地方的同一官职,不同的价码。
比如五千金买巡抚,但是资历太浅,直接加两千金,立即就如愿。还有部朗谋求外放道台,卖官者要五千,买官者舍不得,只肯给三千,说好剩下两千到任后再给,居然也成了。
更别说,当时还有饷不出京的规矩。
边军请饷,军饷出京前,起码得先克扣三成。饷出京后,又得经过各衙门和将领们的层层克扣,最后到了士兵手里的,并没有几个钱。
回扣、漂没,种种**成风。
到了刘钧立汉,对于贪污有着严厉的制裁。刘钧一面提高官吏薪俸,一面也加强对贪腐的惩治。
比如明确的规定了,五十块银元就已经达到行贿受贿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对于贪污**的官员,一经查实,直接就要流放边疆垦荒。
甚至还给那些各级衙门主官,以及财税等重要部门的官吏们发放高额的养廉银。
种种手段之下,也确实好了许多。
但是现在看来,官员贪污并不完全是因为工资太少,钱不够花。一有机会,他们还是会贪。
如今这些京官,就把进京的地方官员当成肥羊宰,把他们手里审核立项拔款的权利,当成利益交换,权力寻租的本钱。
“王主事,不知道需要多少,能帮我们促成此事?”
王主事一脸的不满,哪有直接就这样开门见山的。真是地方来的土包子,一点也不懂得规矩。不过不满归不满,但既然都已经把话说到这份上了,他也就不再拿捏着。
“事情当然能办,但这事不容易。”
“多少您说个数!”
“一万!”王主事报出一个数字。
刘钧的眼中闪过杀气,这个小小的主事还真是敢喊。一出口就是一万块银元,五十块就够的上受贿,现在索贿一万块,那就是情节特别恶劣,数额特别巨大了。
“王主事,一万块钱倒也不是问题。”刘钧缓缓道。
王主事面色不变,但心里却是兴奋起来。他原本只是想漫天要价开个高价,本以为总要讨价还价一番,却不料这江西土包子居然一口答应了,早知道就多喊点,王主事心里懊悔着想道。
刘钧将王主事的那点神情变化都收在眼底,冷笑着继续,“别说一万块钱,就是两万块,我都能给,就怕王主事没有这个本事拿!”
王主事脸色大变,“放肆!”
旁边冯胜早看不下去,腾的站起,怒喝一声,“你才放肆!”
几名大内侍卫一起喝斥,“跪下!”
王主事一下子丈二和尚摸不清头脑了,为声势所慑,结巴着道,“你们这是什么意思?”
“放肆,还不跪下,这是皇帝陛下!”
刘钧依然坐在那里,可脸上神色却完全变了,目光中更是一股慑之夺魄之光。
“王主事,你好大的胆子,公然索要贿赂,一开口就敢要一万块银元,你不怕撑死?恭喜你,你已经成功的为自己赢得了一个流放云南垦荒的好机会!”
王主事只觉得一阵天炫地转,然后膝盖一软,瘫坐地上。
“将此贪官拿下,下狱审讯。仔细审理,把他所有过往都查个清楚,将他贪污的每一笔赃款都追查清楚!”(未完待续。。。)
'正文 第599章 诏狱'
周京站在一人多高的穿衣镜前再次整理了一下衣冠,看着身上的紫袍玉带金鱼袋,他脸上露出满意的神情。。。
他是万历四十一年的进士,二甲头名。他与前朝两度为首辅的周延儒是同科,周延儒与他都是江南人,那一榜,周延儒一甲头名,状元。他是二甲头名,第一名与第四名,但人生的际遇却是相差甚远。
周延儒两度出任首辅,曾经也是风光一时。而周京的仕途却没有什么出彩之处,按部就班,中得进士后,又考中庶吉士,进翰林,然后入科道,再外放地方为知县,再一步步升迁,知府、参政,再回到京师。
在崇祯朝十几年时间里,他一直在工部做着侍郎,一呆就是十多年,就没挪过窝。眼看着都白发满鬓,他都准备告老还乡了。
新朝新气象,他也终于在不久前离开了工部衙门,成为了皇帝钦点的新设交通司的卿,一跃跨过了那道槛,也正式进入了三品的高官序列,得授紫袍金鱼袋。
拉开门,外面已经有随从在等候。
升为三品后,特别是还是新设的交通司主官,周京也享受到了朝廷配给他的八名警卫,还有专职的车夫,连马车都是朝廷配发的。
“大人,马车已经准备好了。”
周京从衣衫内衬口袋里拿出怀表,手一按机簧,就已经灵巧的弹起了金质的表盖,露出里面镶着水晶的镜面,透过晶莹的镜面,里面的表针正在不停的走动着。
此时刚早上八点。
“时间还早,不急。”周京让管家为他准备早餐,并拿来今天的报纸。
当了几十年大明的官,周京最不喜欢的就是做大明京官时每天早早的要上朝。虽然万历皇帝时不喜欢上早朝,可皇帝不上朝,百官却依然得每天早早的进床,披星戴月的赶着到午门外等待宫门打开。
皇帝不上朝。他们就在首辅的率领下,对着那张空椅子朝拜。然后由首辅主持当天早朝议事,这是一个相当折腾人的事情。年轻点时还无所谓,等到崇祯继位后。又开始恢复早朝,这位皇帝甚至还经常御门听政,不管春夏秋冬,经常在殿外朝会。
遇到大冬天,冷的直打哆嗦。
还是新朝好。起码已经不必每天早早起床走赶朝会了。
皇帝只有初一十五的朔望才举行一次朝会,偶尔逢五逢十也会召开一次大朝会,但一般情况下,是不用开早朝的。大家也早习惯了新朝的习惯,知道皇帝大事都是开小会,一般朝廷大事,皇帝都是召开总理处会议。如果是与军事有关,则召开军机会议,若与财税有关,则开财税会议。
总之。都是专事找专人,并不会把所有百官都召集起来议事。
就算是朔望大朝,其实也都只是走个过场。基本上朝会上要议的事情,都是皇帝与一众内阁大臣和九卿们已经议定了的内容,与其说是朝会,不如说是一个通知会。
周京年纪大了,三十多岁中进士,在仕途沉浮了二十多年,转眼都快六十了。
如今这样挺好的,朝九晚五。大家终于可以睡觉睡到自然醒。甚至能睡到太阳晒屁股,这种惬意是以前不管想象的。一周还能有两天休沐时间,俸禄也提高了,还没有折色。都是十足的银元券如数按时发给。。。
周京从工部调到交通司后,薪水又涨了许多,尤其是做为一司主官,他还有一份一万块的养廉银。更别说,还有诸多补贴,包括朝廷配警卫、车夫等等。周京对于现在的日子十分满意。
他甚至都已经不再想着要告老还乡,而是准备好好的再干个十年八年的。说不定自己临退之时,也还能再混个尚老当当。
“爹,你看过今天的报纸没?”
长子一脸急切的赶来,手里还握着今天早上新送到的一份报纸。儿子脸色不太好看,“爹,出事了,你快看。”
周就有些不满的看着儿子,“一大早上的你慌里慌张的成何体统,你如今也是七品的京官,怎么就改不了这个毛病。”
“真的出大事了,交通司王主事昨天索贿索到陛下头上去了,你看,报纸上都详细登载此事了。”
“什么?”周京一听到交通司出事,也不由的心头一紧,他连忙从儿子手中夺过报纸,开始一目十行的看了起来。
周京脸色灰败。
“爹,此事和您无关吧?”儿子小声的问道。
“此事当然与我有关,我起码也是个御下不严。王主事是交通司的部属,现在他出了事,我岂能脱的了干系。”
“这个王主事胆子可真大,公然索贿,偏偏还有眼无珠的索到皇帝头上了。”周京长子感觉天塌了一般。父亲刚刚得授交通卿,这对周京来说是个天大的好事。可谁知,父亲这交通卿还没当几天呢,马上就出了这事。
周京也没胃口再吃早餐了,他不顾自己每天早上最爱一边吃早餐一边看报的新习惯,放下报纸,匆匆的就往外赶。
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他必须向陛下解释。
周京虽然心里慌,可一边往外走,一边迅速在心里整理着事情。现在的情况是交通司的属下公然索贿,还被天子抓了个正着。好在周京自己很在意仕途,他也是江南大族出身,因此对于钱财倒不是太看的重。
除了一些人情往来的礼物,还有一些惯例潜规则的礼物收受,周京并没有行贿受贿之举。这是很重要的一条,只要王主事的事情是个人行为,那么这件事情还能控制。
一路上,他不停的催促着车夫加快赶路。
可当他赶到了交通司衙门前时,却惊骇的发现,年底这些天无比忙碌的交通司衙门居然被兵围住了。
而且那不是普通的兵,是厂卫。
锦衣卫和东厂联合把守着交通司。
一看到厂卫,本来心里还算淡定的周京彻底的慌了,腿都有些软了。朝廷有三法司,大理寺、都察院和刑部。但三法司外,还有内法司。也就是天子鹰犬的厂卫。
如果是三法司出动,那还算是正常程序,可一旦厂卫出动,那就表示案子直达天听了。甚至由天子亲自过问了。
“我是交通卿周京。”
周京上前,可是几名锦衣卫却将他拦住了。
一名锦衣卫百户打量了他两眼,然后道,“卑职见过周大人,锦衣卫和东厂奉陛下旨意。对交通司展开调查,请大人配合我们的工作,这边请。”
周京愣住,自己也这百户一脸严肃表情,周京也只得把惊怒留在心底,很配合的跟着锦衣卫进入了已经被围住的交通司。
一进衙门,周京才发现,整个交通司衙门,已经完全被厂卫控制,里面到处都是厂卫的人。很罕见的两衙门联合办案。
交通厅的官吏,交通厅的档案、公文、各种报表等等,全都已经被厂卫接手。
所有的交通厅帐目等都要经过详细的审查,每一个官吏都要接受单独的询问审查。在此期间,所有人都不得离开交通司衙门,也不得与外面联络。
堂堂三品高官,被当成了一名嫌犯,可周京却连一句话都不敢说。
毕竟他们交通厅的六品主事,公然索贿到了皇帝头上,这样的事情发生。皇帝肯定要审查他们。
昨天刘钧直接就把那名胆大包天的王主事给打入了锦衣卫诏狱之中,严加审讯,然后半夜就已经把交通司衙门的帐目封存了。今天早上,交通司的官吏来一个。就审一个,有进无出。
交通厅发生的事情,随着今早的报纸风一般的传遍了整个京城。
一开始,其它部衙的官吏们还有些兴灾乐祸,反而出事的是别人。
“这个王三,真是胆大包天啊。”
“我看他们是瞎了眼。连陛下都认不出么。”
“胃口也太大了,居然敢直接索要一万块。那不过是一个不大的项目审批而已,照他们这样弄,这年底得收多少钱?”
“百万都不止了,交通司可是现在的富衙门,既有钱又有权,管着天下的道路桥梁运河海航,道路修建运河疏通,以及运输等,那可都是他们一把抓。”
交通司虽不是老牌六部,可也是朝中新贵衙门。左手握着道路交通,右手控制着运输,既握着修路审批大权,也握着道路修建资金。
说起来,那是与邮政署等新朝陆续设立的司、署一样的香饽饽衙门,大家平日里没少羡慕。现在他们出事了,大家心里都暗自高兴呢。
实际上,他们并不比交通司好哪去。
这次的地方官进京朝集,在京官们看来,就是一个发大财的好机会。手里握着审核和拔款大权,许多官员都想以此为资本,好好的赚上一笔,提前过个肥年。
以往在大明时,地上的税收都解入中央,但地方上自己另征附加和火耗,因此地方财政是自己解决,并不依靠朝廷。不过需要依靠朝廷拔款的时候,中央部衙会照例的克扣,出京前起码先扣掉三成。
到了地方上,还会有漂没,总之就是过手就得扣一笔。
而以往明朝京官最喜欢的就是京察,三年一度的京察大计,京官和地方官都要经过考核,朝中党派一面利用京察和大计的机会,党同排异。一面又借此机会,大肆收受礼物贿赂。
现在许多官员就把大汉的地方官员入京朝集,当成了一次发财的机会。
交通司的王主事是第一个被抓到的,但既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
刘钧早通过厂卫对这些苗头有所掌握,此时见有越演越烈的趋势,便干脆借了王主事这件事情,开始掀起一股风暴。
各部衙兴灾乐祸没多久,也都笑不出来了。
因为当天中午,厂卫便开始陆续派了士兵官员进驻各部衙,开始封存帐目,逐一审查官吏。
连三法司,都察院、大理寺、刑部都没有例外,也先被厂卫查了一遍,然后才把他们纳入联合调查中,一起审查各部衙。
第一天时间,厂卫联合三法司,就从京师各部衙,以及地方的那些进京官员中,抓走了一百多人。
第二天,被抓入诏狱的官吏人数增加,达到三百多。
第三天,事件持续扩大之事,被带走关入诏狱之中的官吏人数多达一千多。
第四天,入狱者达到三千。
第五天,达到五千余人。
事情到了此时,已经形成了一股巨大的风暴,有席卷一切,毁灭一切的趋势。
上到首辅袁继咸,下到科道言官,都为这股巨大的风暴所惊骇莫名,纷纷上奏,请求到此为止,不要再扩大了。
许多官员进奏说水至清无鱼等等,总之就是说,按皇帝这个查法,到时所有的官吏都得进去,那时谁来当官做吏,谁来管理天下。
刘钧持续关注着事情的进展。
到了这个时候,许多还幸存的官员,已经人人自危了,他们开始集体攻击锦衣卫和东厂。
刘钧让厂卫不再抓人,但也没有马上放人,这样又过了两天。
这一周,简直是所有大汉官员的黑色周。
那五千多官吏被带进诏狱,其实也没有受到什么折磨,不过是让把他们关起来,然后给他们一支笔一个本子,让他们老实交待。
这些人都是或多或少收受过礼物也送过礼物的,有的收受的数额大些,有的也仅是些潜规则的灰色收入,甚至有些仅仅是礼尚往来。
不过刘钧把他们全请进诏狱,让他们吃了一星期牢饭,就是要让他们有个深刻的教训。刘钧知道自己不可能真的大兴诏狱,把所有涉及贪污的官员都关起来。
这些官员已经都上了刘钧的黑名单,但在新的官吏培训出来之前,刘钧不可能一下子全换掉他们,顶多把比较严重的几人拿出来杀鸡儆猴。
等到第七天过了,刘钧终于对此次事件做出了裁定。
最终刘钧亲自对一百多名受贿行贿比较严重,数额比较大的犯罪官员定罪,对他们处以追缴赃款,没收财产,流放边疆垦荒、发配矿山劳改等不同惩治。
其余的那几千官员和吏员,则多是给予警告、罚俸、降阶、贬官等稍轻的处罚。
进入锦衣卫喝过茶的这五千多名官吏,被放出来之前,还都被要求上报个人财产,对于个人财产来源做出合法收入的说明。如果不能说明来源,且数额较大的,一律视为非法收入没收充公。
“下次,他们再行贿受贿的时候,估计就会先想想今天了!”(未完待续。)
ps: 严重失眠,两天没能睡着了,现在困的很,可又睡不着,太折磨了。今天也写不了了,大家原谅下,我弄点药吃,去数星星去!
'正文 第600章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从锦衣卫诏狱出来时,周京大有恍如隔世之感。●⌒,。
诏狱外,停满了各官吏家的马车,前来等候接人的人挤满了外面。周京的管家远远看到老爷出来,连忙挤上前。
“老爷,车在外面。”管家看到如今的周京,暗自心惊。短短七天时间,周京憔悴许多,原来只有少数的花白头发,如今白了半个头。
“回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