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称雄-第2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远征军。

  联军的目标就是青海。

  达延汗的孙子土默特俺答汗曾经出兵青海,控制这一地区。俺答汗控制青海后,与青藏黄教首脑,时任哲蚌寺主的索南嘉措会面。

  二人相见甚欢。俺答汗随即皈依索南嘉措门下,三十五岁的哲蚌活佛索南嘉措宣布他七十一岁的新弟子为“咱克喇瓦尔第彻辰汗”

  “咱克喇瓦尔第”为梵语“转轮王”,“彻辰”是蒙语“聪明、智慧”之意此为蒙古贵族皈依黄教之始,从那以后。大批蒙古人开始进入西藏学经,黄教也逐渐浸入了蒙古人后来的历史。

  来而不往非礼也,俺答汗遂回赠师父以“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da赖喇嘛”的尊号,这就是大赖喇嘛活佛系统称谓的最初由来。

  这次会面是历史性的,拥有极为久远的影响。

  如果说白点。这其实就是两个不同领袖的首脑搞了一个彼此间的认证。

  我承认你是一个世俗领袖,你承认我是宗教领袖,双方互相捧场。

  所谓“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大赖喇嘛”,是一个梵、蒙、藏结合的称呼,其中“瓦齐尔达喇”来自梵文,意为“执金刚”,是密宗里地位极其重要的菩萨;“大赖”是蒙语,意思是“大海”;“喇嘛”则是藏语中的“上师”。“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大赖喇嘛”,合起来就是“大海般渊博的执金刚上师”。

  而这大海在藏语里正是嘉措的意思,与索南嘉措的名字相合。显然是俺答汗为他量身订制的。

  从此,索南嘉措就成了第一位大赖喇嘛,但他往上追认了两位大赖,自称为三世大赖,实际上大赖就是自他开始。

  这次的会盟,就是藏区黄教与蒙古贵族的联合,借助与俺答汗的结盟,索南嘉措巩固了自己宗教领袖的地位,虽然当时黄道还不是藏区的宗教正统,但起码他已经成了黄教的最高首脑。甚至盖过了当时的教主。

  不过两人会盟后仅四年,年迈的俺答汗就去世了,强盛一时的土默特也开始走向衰弱。但黄教已经开始在蒙古生根发芽。

  俺答汗死后六年,三世大赖也圆寂。

  黄教集团为了能够在藏区与其它诸教争雄。便宣称俺答汗的曾孙是三世大赖的转世灵童。

  藏传佛教黄教派使有了一位蒙古孩子做为大赖的转世灵童,这明显就有猫腻。

  已经开始信奉黄教的蒙古人自然高兴,他们组成联军,以武力护送了灵童入藏,震慑那些对黄教不满的势力。此后,俺答汗的孙子便正式坐床拉萨。并成为了四世大赖。

  不过在当时,黄教虽然日渐壮大,但最强的并不是黄教。且宗教力量之外,还存在着世俗政权,当时统治西藏的是藏巴汗家族,而藏巴汗信奉白教的一支噶吗噶举派,仇视黄教,双方的矛盾不断加剧。

  后来藏巴汗毒杀了年轻的四世,还禁止大赖转世,最后还是因为黄教的高僧治好了藏巴汗的病,才允许大赖转世。

  四世的转世是一名藏区六岁男孩,法名罗桑嘉措,译成汉语就是“善海”。

  此后,黄教和藏巴汗都没能消灭对方,黄教在藏区民间基础越发雄厚,而藏巴汗则掌握着上层,并且双方都各有支持自己的武装,因此形成微妙平衡。

  但在五年前,在五世的老师罗桑曲结的秘密邀请下,原本放牧于西域的卫拉特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突然率军攻入了青海。

  五世赠给固始汗丹增却杰称号,意为持教法王。

  固始汗有意仿效当年俺答汗之举,通过黄教大赖的封赠,加强自己的地位。他率领本部人马,加上巴图尔珲台吉的部份准噶尔军队,进入了青海,击败了盘踞在此的却图汗阿尔斯兰父子。

  此后,他又进攻甘孜一带消灭了当地的白利土司,战争持续一年,固始汗占领了白利土司统治的全部地区,今四川北部的德格、甘孜、邓柯、白玉、石渠、玛尔康等部落,都成为和硕特蒙古的统治区,顾实汗俘虏并处死了顿月多吉,释放了被白利土司关在监狱里的格鲁派、萨迦派等所有喇嘛。由此,顾实汗得到了西藏各教派除苯教外全体喇嘛的钦佩和感激。

  不过此时,汉军西进。

  郑芝龙率领所部收复陕甘,并把青海的河湟谷地一带收复。

  而张山、蔡远的部队从汉中入川,再越过大雪山,将藏区东部沿四川一带控制,并建立了西康省。

  汉军的进军速度神速,大大出乎固始汗的预料,成为进入青藏的又一支强大势力。

  尤其是张山所部,将甘孜等固始汗打下来的藏区东南甘孜等地给夺占,这让他正准备率军入前藏的固始汗措手不及。

  固始汗一时骑虎南下,本来眼看就能一举杀进藏区,将藏巴汗歼灭,控制整个青藏,到时他扶持黄教,以黄教保护主的身份,就能成为整个青藏地区的最高统治者,形成由蒙古汗王和黄教大赖联合统治藏区的局面。

  可汉军的突然西进,打破了这一局面。

  汉人不但夺占了不少他打下的地盘,还新设了西康和青海二省,其野心昭然若揭,固始汗绝不能容忍自己的胜利果实成熟之际,却被汗人给摘了。

  为了守住自己的胜利果实,固始汗积极联络卫拉特诸部,因此才有了这次的卫拉特会盟,也才有了卫拉特法典,有了卫拉特联军。

  联军组建之后,以和硕特部的固始汗,准噶尔部的巴图尔浑台吉为首领,向东而来,准备在青海与汉军交战,将汉军赶出青藏。

  他们还计划在击退了汉军之后,继续乘胜进军藏区,歼灭藏巴汗,把整个青藏都纳入卫拉特联盟之内。

  刘钧也想不到,漠西蒙古居然在这个时候向他亮出了刀子。

  “据朕所知,如今卫拉特诸部中最强的当是准噶尔部的巴图尔浑台吉吧,这可是个野心勃勃之人,在天山北路扩张势力,想要一统卫拉特诸部没错吧?”

  “正是如此,陛下。准噶尔部如今诸部最强,因此卫拉特四部中的土尔扈特部首领和鄂尔勒克便带着所部和部分杜尔伯特部﹑和硕特部牧民西迁至伏尔加河下游地区。而和硕特部的固始汗一意要进攻青藏,巴图尔浑台吉还一直支持他,其实也是因为他们之间早答成了协议。准噶尔部支持和硕特部攻夺青藏,待和硕特部拿下青藏后,其原来的地盘,就将归准噶尔部。”

  一山难容二虎,何况还是四大强部,因此准噶尔一强大,立即就逼的土尔扈特人远走西迁去了俄国。杜尔伯特部则选择臣服于准噶尔。

  就算是卫拉特联盟的盟主,和硕特部的固始汗,哪怕拥有汗位,也不得不选择南下青藏。

  都是好算计,可他们因此就想与大汉为敌,却是有些过于自信和不自量力了。

  本来刘钧还认为,在东部蒙古诸部臣服之后,漠西蒙古应当能不战而取,现在看来,不经历血与火,是拿不下他们了。(未完待续。)

  ps:  感谢白云的城主、南道的支持,谢谢!sf0916手机用户请访问http://


'正文 第572章 闯关东'

  北风吹,雪花飘,天冷的厉害。∽↗∽↗,

  巍巍八百里沂蒙山,由沂山、蒙山等高山携带无数丘陵组成,山高坡陡,崮险岭峻,峰峦连绵,山崮层叠,对于外人来说,这里悬崖峭壁,巨石嶙峋,古木参天,飞瀑流泉,涧深溪清,沂河、沭河萦绕如带。文峰山、浮来山、羽山、马髻山以及七十二崮,雄奇秀幽,风光旖旎。

  不过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来说,这里却是交通不便,消息闭塞,贫穷落后之地。打小起,他就希望能有朝一日离开这个地方,去见识山外的世界。

  他的家在临沂大山里面,时到今日,也不能大路,只有一条羊肠小路,可以翻山越岭通往山里村中。

  背着沉重的大包袱,一口气在山里走了五十八里,****的后背上也渐有汗珠。

  虽然肩上的包袱很沉重,可他的脚步依然很强健。这条道他早走习惯了,十岁时,他告别了在村里打柴放牛的日子,跟着父亲第一次踩着这条山路,通往了山外的世界。

  从山里到山外,一个更广阔的世界,但山外的世界虽然广阔,却并不属于他。他只是一个山里来的娃,父亲带着他出来,是送他去一个早年从山里出来的同村。那位同村在青州沂水府的一家地主家做工,父亲托了同村的关系,把他送进这家地主家里干活。

  虽然只有十岁,但身在山里的贫困家里却养不活他,因为家里还有好几个弟弟妹妹。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十岁的孩子就得自己挣饭吃了,从此他在地主家里放牛放羊,然后下地干活,一干数年。

  直到去年,改朝换代了。

  山中村子也减租减息,家里的债清了,他也离开了干了多年活的地主家。去了更远的青岛。当年带他出去的那位同村,早几年去了青岛,在那边码头上扛活,比地主家挣的钱多。

  ****在青岛跟着同村干了一年多。也挣到了一点钱。不过这次他放下青岛忙碌的活计,赶回山里老家,并不是因为年关将至。

  道路崎岖难行,多年未变,一人走在这路上。听着鸟鸣在山谷间回响,看着一处处熟悉的山路,魏亲心里充满亲切感。

  以前一直希望走出大山,远离这里,从此不再回来,可现在,离开多时再回来,却总觉得很亲切。

  一到冬天,路总是这么难走,雨雪把本就崎岖狭窄的路变成了一条泥浆小溪。好在他早知道这种情况。穿了一双皮靴子,要不泥早就没过鞋帮子了。

  到了一处山弯的时候,****停下脚步,这里有一块大石头在路边,很是平整。过路人经过这里时,总喜欢在这里停下歇歇脚。

  把包袱放在石头上,他坐下来,从荷包里掏出烟杆和一袋烟丝。在青岛码头扛了一年多活,****确实长了许多见识。青岛这两年是一天一个变化,拥有上百家造船行业。港口也因为海贸和海运而繁华一日胜过一日。

  青岛做工的薪水也是不停的涨,相应的物价也涨了不少。

  ****在青岛干活勤快,攒了一笔钱,他平时也没别的爱好。空闲时喜欢在码头边上的大碗茶铺里喝一个小子一碗的大碗茶,然后听茶铺里的读报人读报纸,听天下新闻。

  除了喝大碗茶和听报,他还有一个爱好就是抽烟了。这也是在青岛跟着工友们学会的,平时码头扛活,很辛苦。工友们都会喜欢喝酒抽烟。不过****不喝酒,他喝酒容易醉,最重要的是喝酒费钱。

  而抽烟比较便宜,不买卷好的纸烟,只买便宜点的烟丝用旱烟杆抽,其实花不了几个钱。

  坐在大石头上,魏新装好一锅烟,美美的抽了起来。

  今天回家,他特意穿了一身新衣服,很厚实的蓝布衣,里面还有一件羊毛纺的毛线背心。头发也是刚修剪过,脸也刮过,胡子也修过,整个人很精神。

  今年已经是他第二次回家了,若是一般情况下,外出的村里人一般是很少回家的,一年回次很正常,甚至为了生计,两三年回一次也普通。

  虽说改朝换代了,但沂蒙山里中的家,日子还是过的苦哈哈。哪怕朝廷减了大家的税,又让地主减了租,降了息,可山里实在是太贫瘠了。

  山里的地本就产出少,况且山里地还少,连真正的地主都没几家。他们家里一亩自己的田地也没有,一直靠给人佃田。但山里田少,就算佃田也佃不到几亩。

  在外面已经算是见识过大世面的****很清楚,如果按着过去的方式过日子,他们永远也就这样,一辈子苦哈哈。

  一袋烟抽完,****把烟锅在石头上嗒嗒嗒的敲干净,然后收起,背起包袱继续上来。

  冬季里的山里,几乎就是一个色调,灰蒙蒙的。

  呆在这样的大山窝里,能有什么发展呢?一年靠佃种几亩地过日子,产出又低,打下一点谷子还得交租,自己剩下的根本不够一家人吃。

  而山里又没什么其它的收入,满山除了石头就是树,可就算有树木,也没有路可供运出去。孩子生的多,男孩七八岁便送去给地主家人放牛养羊,女孩儿甚至八九岁就送给别人做童养媳。

  而等儿子大了,结婚娶亲又成了一桩大事难事,需要借遍所有的亲戚朋友,有时甚至只能靠换亲。儿媳娶回来了,家里也就欠下了一屁股债。

  ****每次走在这山间路上,都会想,这里永远不会有翻身的机会的。外面的世界日新月异,可山里却毫无变化。

  其实也开始有些变化,上次他回家里,发现村里少了许多人,多只剩下了一些老人妇女孩子留守村里。父亲告诉他,县里派人下来,组织村里的青壮男人外出赚钱。由县里组织带他们出去,其实也就是在沂水府内开山修路,筑城修堤。

  但和过去的征劳役不同,这是自愿前往。且是有钱粮的。来回的路费食宿,县里包揽,到了地头做工,按天计酬。据说每月还有底薪,就算万一遇上下雨等不能动工的情况,如果开工少,起码也还有一个底薪,一月底薪至少一块银元。

  而如果正常情况下。一月能拿到差不多三块银元,吃住还不用自己掏钱。这相当于每天都有一角银元。

  虽然这比不上****在青岛码头干活,他在那边也是熟门熟路了,现在一月起码能赚四块银元,刨去吃喝住宿剩下的。

  不过对于大多数村里人来说,有个这样出去赚钱的机会已经相当不错了。一月能赚三块,比他们以前一年赚的都多。

  村子里的青壮都去了,许多半大小子和半老头都争着去。

  不过这终究改变不了大山里的穷困。

  山里没有好地,山多田少,没有自己的地。便只能永远给人佃田,甚至佃都佃不到。虽然如今多了个外出扛活的出路,但终究不如有自己的地。

  可是拥有一块自己的地,这在过去只是个奢想。

  山里田地本来就少,地还贵,哪买的起田地。

  但现在,有了一个机会摆在他们的眼前,只要他们愿意,就能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田地。当他确认了这个消息后,立即连夜的赶回老家来。

  一想到这里。他脚步步伐不禁又加快了许多。

  一片村庄出现在前方的山坡上,村子并不算小,有百余户人家,可十几年来几乎没什么变化。灰暗的茅草屋顶,黄土墙,各家几乎都是如此,低矮的屋子杂七错八的挤在这山坡上,连栋像样的石墙屋都找不到一间。

  看着越来越近的村子,他心里感叹。怎么就没有一块平地呢。

  这时他又不由的想起了在青岛听到的消息,只要去了关外,若是去辽西省,一人可以分到二十亩地,若去燕北,一人能分三十亩,去漠南,一人能分五十亩,而如果去辽东,一人能分六十亩,却辽北省,一人能分一百亩。

  一百亩地啊,据说都是好地,平阔的田地,全是黑土地。筷子插根下去都能发芽,除了冬天冷点,并没有其它的差处。

  可一想起一人一百亩,他就不由的心在颤抖。他们还说了,你要真有本事,开垦超过一百亩,也一样归你耕种。而且前往移民,朝廷还会负责他们的迁移安置,甚至到了地头,前三年开垦是免税的。

  免不免税他不在意,他在意的是一人有一百亩地。

  如果他们一家迁去辽北安家,他家现在有十一口人,岂不是能分到一千一百亩地?十一顷啊,他们整个村子里的地加起来,都没这么多。

  他想,这么多地到时只怕种不过来。可又听说,到时朝廷会租借给他们牛马和最新式的钢铁农具,地虽然多点,但那地好,连片成块,方便耕种,一人耕种百亩,不成问题。

  初开垦的地,如果轮耕,把地分成三块,每年耕两块,轮休一块,一百亩地一年就休三十多亩。

  ****心里早为每人百亩田地所占据光了,他念念不忘。

  虽然在青岛干活,一月也能挣到四块银元了,比起土里刨食要强的多。可他的心里面,还是从小到大就梦想着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田地。

  如果父亲和兄弟们知道了这个消息,肯定也愿意的。

  他心里打定主意,就算父亲和兄弟们不肯离开故土,他也一定要离开。在外面看过了世面后,他心里对于家乡的这个小山村,并不那么眷恋。

  太阳渐渐下山,魏山已经走到了村头。

  村头静悄悄的,以往冬季的时候,大家总是没事,要么在家烤火,要么就上山采点草药,或者去山里伐木烧炭。以往,到了傍晚时分,村头总是热闹无比的,家家户户屋顶的烟囱开始升起袅袅炊烟,孩童们在外嬉戏,大人们东家常西家短的扯闲篇。

  可现在,村头空空的。

  一身蓝布衣的****出现,终于还是引起了村里人的注意。村头三大爷远远打量着他,好一会才确认是他。

  远远大声喊道,“哎呀,老五家的大娃回来了。咋这个时候回家来哩,还背着这么个大包袱,是啥啊?”

  ****也远远的喊了一声三爷。

  “三爷,回来有事。一会上我家来坐,一起吃晚饭,我从青岛带了酒回来,一会喝两杯。”

  “好好。”三大爷连忙笑着回道。

  ****跟三大爷打过招呼,加快步伐向自己家里走去。路上又遇到几个村里大爷。他也一一打过招呼,让他们一会过去家里坐。

  ****走到家门口,推开那扇熟悉的柴门,头发花白的母亲正在院里剁猪草。年初,家里用他从青岛干活带回的钱,买了四只猪崽,家里养起了猪。这四头猪不是养给自己吃的,而是用来卖的,这算是家里难得的赚钱之法。

  以前家里欠一屁股债的时候,想养还养不起。

  院门响动。魏母转过头来,看到大儿子回来了,扔下刀就连忙迎上前。

  “大娃,你咋个回来了。”

  “吃过饭没。”

  ****把包袱放下,笑道,“回来有事,还没吃饭呢。”

  “我给你做饭,做饼。”

  “娘,我带了些粉条回来,你拿着多下点。一会我喊三大爷他们一起来吃饭,要谈事。”

  ****母亲看着他从包袱里拿出的几大捆灰色的粉丝,忙道,“这就是粉丝。花不少钱吧,哎,花那个钱做啥,有钱也得攒着,你还没娶媳妇呢。”

  “这是用番薯粉做成的,也不值几个钱。而且都是我工友们送的。你就把水煮开了,然后放下去煮就好了,跟煮面条一样。”****跟母亲介绍粉丝的作法。

  “娘,我爹跟我弟他们还在外修路呢?”

  “嗯,前些天村东的小山回来过一次,说现在那边工地上很忙,大家还要加班赶工呢,得修到年前才能放半个月假。不过忙是忙,但加班还有加钱的。”说到这里,魏母觉得很欣慰,穷了大半辈子,心里对于钱比常人更渴望。

  “妹子呢,娘?”

  “哦,放羊去了,估计也快回来了。”

  ****姐妹很多,这也是这里的传统,虽然家家穷,可越穷孩子生的越多。他母亲前后生了十多个,夭折了几个,也还有九个孩子,但在山里,并不算多。

  ****是兄弟几个中的老大,但他上头却还有四个姐姐,当年他母亲一连生了好几个不带把的,把他爹给急的。好在后来,生了****后,又连生了好几个儿子。

  四个姐姐都出嫁了,嫁的也都是附近村子,一样的穷。家里现在只还有一个妹妹,已经十二了,三个弟弟则从十八到十四都有,现在都跟着父亲在外修路。本来,他是打算给兄弟在青岛谋个事做的,不过现在他另有打算了。

  “大娃,你回来是在青岛给你兄弟找到工了不?”

  ****在青岛干活,一月能挣四块银元,这让他成了村子庄的能人,很多人都希望****能带他们家孩子去青岛。

  ****却想着,在青岛揽活,也是替人打工,如何比的上有自己的地好呢。

  他这次赶回来跟家里人商量,要动员大家移民去关外,甚至连地方都选好了,就去辽北省。在青岛的时候,他听说了不少的消息,知道辽西漠南等地早有了不少移民过去,好地肯定都让别人挑走了。

  而且他也听说,辽北省那块是大平原,土地比辽西还肥沃,更别说漠南了。而且那里分的田地也多,远点就远点。

  现在到处都是移民的人,去关外东北的,去塞上的。

  甚至现在还有了专门的称呼,比如去辽西辽东甚至辽北的,那叫闯关东。而如果是出宣府张家口去燕北、漠南的,那叫走东口。

  如果是从山西出杀虎口去绥远、宁夏,那叫走西口。

  朝廷的大军如今东征西讨,长城外的胡人们也纷纷降服,朝廷新设了许多省府,开拓了大片的疆土,正需要移民前往。

  不管是闯关东还是走东口走西口,移民的条件是极其好的。朝廷大加鼓励百姓移民关外,条件很好,去了就能分田地,这对于许多如****这样没有田地的贫穷百姓来说,极为有吸引力。

  与其守着贫穷的小山窝,世世代代穷下去,不如狠下心背井离乡迁居他处。

  ****回来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小山村,留守在村里的老人们都赶了过来,就连不少妇女也都过来了,山村里人,不比外城面里规矩那么多。

  ****拿出许多东西招待大家,来的都算是他的长辈。

  烟丝,酒,甚至还有些给孩子的糖果。这些外面带回来的新鲜玩意,引得大家一阵惊叹。

  “大娃,你是不是在外面找到媳妇了。”一位婶子笑着说道。

  “是啊,要不怎么又是烟又是酒还有糖,肯定是有喜事了。”

  ****笑笑,“是有喜事,不过不是找媳妇了,是有更大的喜事。”

  “啥喜事啊,让你巴巴的从青岛放下大钱不挣,跑回家来。”三大爷问。(未完待续。)

  ps:  感谢对此不能靠近的打赏,谢谢。

  最近人不舒服,又没存稿,好忧伤。

  不知不觉,两百万字了,大家给点支持,让我们继续前行!sf0916手机用户请访问http://


'正文 第573章 诛杀功臣'

  一道奏章拿在手中,刘钧却是翻来覆去的看了半天。

  这是都察院左都御史倪元路的奏章,刘钧御临关外,少部份大臣随驾,多数臣子依然留守京师办公。倪元路依然留守京师,左都御史本就是大九卿之一,现在的新朝中,各部门职责细分的越清楚。

  民务司、财务司、税务司是朝廷的财税领导衙门。而军机处、枢密院、兵部是朝廷军务部门。锦衣卫、东厂是情报部门。

  都察院、大理寺、刑部,是朝廷的三法司,司法部门。

  朝廷中央有三法司,地方上省级有按察使,下面还有巡按御史、检察厅、法院和警察厅,府级有检察局、府法院、警察局,县级还有分局。三法司的权责比过去更大,更分明。

  倪元路送来的这道奏章,就是一道弹劾奏章。都察院做为朝廷的监督检查机关,拥有弹劾监督大权。倪元路原本是老东林出身,还曾是江北党一员,如今在新朝中,占着左都御史这个要职,很有几分铁面无私的风范。

  他上奏弹劾皇帝的从龙元佐,麻城出来的皇帝老兄弟赵国梁。

  一听这名字,就知道赵国梁不是一般人。如今朝中文武重臣中,名字以国为头的不少,国栋国柱国华国强等等,几乎都是当年皇帝的老兄弟。

  赵国梁就是其中之中,九头鸟最初的百人元老之一,早初名叫狗剩,后来得皇帝赐名国梁。

  如今的警备提督张国栋,塞上军区提督总兵张国柱,当年还叫冬狗子和二狗。当年赵国剩就是和张国栋同一批最先加入的九头鸟,张国柱还比他们晚。

  以其资历,赵国剩如今官任总兵官,军衔前将军。

  短短几年时间,就从当年麻城山区的一个穷山民,到了如今新朝中的一位伯爵。衔加前将军,位封总兵官,其人生际遇不得不说正是跟对了人的典范。

  可现在这位新贵,却被倪元路狠狠奏了一本。弹劾他贪污。

  证据确凿,没有半点疑问。

  赵国梁贪污的方法也很简单,他身为一镇总兵官,要贪污并不难。他把朝廷的公款挪用出来,然后自己在外面开了一个地下钱庄。把公款拿去放贷。

  如今银基本利率不断下降,不再如从前那般高。可银行外还有许多钱庄,他们放贷的利息要高的多,因此他们也提高储息以吸储再放贷。

  赵国剩把本来应当存放在银行里的公款,挪用到自己开的地下钱庄,然后拿去放贷收高息。可他却依然按银行的存息入公帐,转手既赚了一笔存款利息,还又赚了一笔贷款利息。

  这种事情,现在其实很常见。

  虽然属于违法行为,可总架不住有人利欲熏心。

  刘钧很清楚。如今工商业繁荣,经商的利润较高。但朝廷的银行有宠观调控,降低了利率,对放贷也比较严格,一般得有担保,对信用贷款很严。

  许多商人难以拿到正规的银行贷款,便转向那些钱庄借贷,钱庄利息较高,但条件较宽。而一些地下钱庄,更是几乎没有条件限制。差不多就是放高里贷的。

  虽然朝廷也一直在打击高里贷和地下黑钱庄,可高利之下依然有许多人铤而走险。

  赵国梁挪用公款,数额还很巨大。

  最关键的是,他挪用公款。暗中经营自己的地下钱庄,放高里贷,结果高里贷也是有很大坏帐风险的,结果这次他放把钱都放给了一个商人,那商人拿钱了组织了一大批货出海下南洋,结果遇上风暴翻船了。

  船翻了。人死了,货没了,赵国梁借出去的这笔巨款自然也就打了水漂再也要不来了。赵国梁收不帐,补不了挪用的空帐,自然也就暴光了。

  倪元路一现此事,立即就派人全力调查,很快事情水露石出。

  整整一百万银元。

  刘钧很愤怒,他想不明白赵国梁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居然如此愚蠢的自毁前途。

  赵国梁是他最早的手下之下,一直跟着他出生入死,也是忠心耿耿。刘钧待他也不薄,短短几年时间,已经是前将军、总兵官,还封了伯爵。

  刘钧不相信赵国梁贪污是缺钱。

  赵国梁现在的官职爵位,一月起码也有拿一万多块银元,一年最少是二十万块银元。二十万块银元啊,这么一大笔钱还不够他花销?

  他以前不过是个穷山民,给他五两银子安家费,他都愿意豁去命去。一年收入二十万,完全足够了。

  他的挪用公款,暗中经营地下钱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